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20946阅读
  • 20回复

胡氏汀州始祖万九郎公世系研讨专题   2011永定宗谱考证质疑----胡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10-07-25
胡永兴宗亲根据该族1719年族谱记载资料,对2004年胡岭谱作出的族源结论“总世系104世(上册284页)万九郎,经历史记载,南宋末年由吉安值夏镇移居长汀第三街大堂背开基。生三子,长子五郎胡岭派,次子六郎居汀城,三子七郎迁永定下洋”(胡海大通考有载),提出疑问。注意到这位宗亲本是该族2004年胡岭谱的编修人员之一,他的考证不一定代表该族编修班子的集体意见,但该宗亲能连续写出系列考证文章,在胡氏宗亲网公开发表讨论,我认为是可贵的现象。

对于本支族源、世系、迁徙等重大问题,只能由本支族人根据现存的资料认真考证,讨论,征得大多数族人的意见,慎重处理之。

慎重其事在任何时候都是必要的。上述支系2004年所修族谱我这里存有电子照片档,我曾仔细查看过其族源,并反复推算万九郎年代,认为是无懈可击。胡海先生当年来长汀调查时,依据该谱将万九郎“南宋末年由吉安值夏镇移居长汀第三街大堂背开基。生三子,长子五郎胡岭派,次子六郎居汀城,三子七郎迁永定下洋”载入大通考。但因为他发现长汀汀西(朱紫)胡氏记载与此说完全不一样,以至在《全国胡氏族谱大通考》里又提出了万九郎来源于江西宁都,并非胡铨忠简公后裔的观点。2007年10月,曾邀南山同赴江西宁都考察万九郎祖居地。

目前关于万九郎三子五、六、七郎在长汀、下洋繁衍之说仍在讨论之中,童坊胡岭五郎支,现在有宗亲对族源提出质疑,汀州的汀西胡氏从来没有认为他们是六郎这一支,而下洋七郎支以及有通公支则认定族源来自江西宁都上三乡苦竹坳。福建、广东(万九郎后代有通公支系绝对是广东著名胡氏分支)、江西等地数十万胡氏族源问题,可能再次引起关注,欢迎继续讨论。

南山 2010.07.25


有宗亲网上回帖如下:
http://www.zhhxzx.com/bbs/showbbs.asp?bd=102&id=10366&totable=1&topage=2

胡萌:
关于江西省都昌县苏山乡尖山村一事,就回想起我老家族长对我讲的几句话。我们新建县墎下支五房有一支开基在星子县苏山土木咀,有好几万人,他们还知道祖坟山在哪,是怎样离开墎下支村的传说。“婆媳妇发生口角,小叔子一时失手打死了嫂子弄成命案,母亲就拿到一份谱头叫儿子投考舅舅家去了,有几远走几远离开了家”。在旧社会,他们来找过我们村,走水路来,先是二三人来我们村探路,讲到他们有好几万人,我这边连年捞水灾,三年两不收成吓怕了没认他们,只好推迟接纳,其实他们带了好几条大船,装满了粮食等物资来认祖修谱的;到了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我支在下新建一片都联修过谱,在修谱中我族老族长去过苏山土目咀找过他处的族长,可惜他一个字都不识,没联上。从我们的老谱上看,大概在明朝中期出去。请有关苏山周边的宗亲可以联系,华林世系一世成公(左上高下早右成)、二世珰公、三世令贇公、四世崇公、五世邦公、......十八世瑧公、十九世克旺公(五房)、大概在二十至二五之间走的。我是(四房克明公)三十五世后裔QQ:986886128;13177856817
[ 此贴被南山在2010-07-26 20:49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10-07-30
南山 11:01:55
您好!我把你的邮件放到胡氏宗亲网上了。
南山 11:02:13
这一发现很重要。
南山 11:02:24
很多人关注。
南山 11:03:21
可能搞错了,对不起。你不是福建长汀的糊涂?
糊涂 11:24:17
南山宗亲您好!我是福建长汀的糊涂,由于急事没有及时回复,很对不起!刚学上网不熟练,不好意思。谢谢你把我邮件放到网上探讨。  
糊涂 11:35:58
请尽力帮忙找到宁都序言知情者,我是胡岭族谱编写者之一,有重大的责任,请理解。  
南山 11:52:38
真是不简单。我以为是你的子女代您发的邮件。
南山 11:54:02
现在胡岭族谱编委会对您的观点如何看待,有无不同意见?
南山 11:55:29
我先睡一会儿。
糊涂 17:08:09
有不同意见是必然存在的,据史载和现查证,这是大家必须面对的事实,谁也无法改变的。不可能世代祖宗会记错?而且那么详细。几篇序言中已经证实,就是怎样纠正的问题了!定稿前本身就争议过,(只是错对未查证)而任务似的草率定稿而已。我把清康熙地图发送给你供参考。  
糊涂 17:20:59
本人上网水平确实有限,无法及时回复,只能慢慢回复你,请谅解!上了年龄学习都有困难了。  
糊涂 17:25:30
在此祝南山宗亲合家幸福,万事如意!  
糊涂 17:40:29
我与胡海宗亲会面过好几次,论谈万九郎的历史,经查证的(胡岭始祖)祖籍也与他说明过,也得到认同。  
糊涂 17:56:54
宁都钓州谱载胡岭分支,记得有枝有叶,这个迷的解开就靠你帮忙,谢谢了!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11-07-19
关于胡万九郎公传派源流、迁徙问题的一些探讨
[attachment=11038] [size=2
关于胡万九郎公传派源流、迁徙问题的一些探讨
胡居焕
胡海宗亲著《全国胡氏通谱大通考》中对万九郎公传派的一些问题作了一些探索;南山宗亲在胡氏宗亲网发表《南山看谱》系列文章,其中(04)(10)是关于汀州始祖胡万九郎世系的一些内容;诚锋宗亲在中华胡姓网上给居焕的帖中,就万九郎所传三子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感谢诸位宗亲辛勤劳动与关心。现根据本人在编写《永定胡氏族谱》掌握的一些资料,提出自己的一些意见,共同来探讨。我想:我们要抽丝剥茧,避开争议,先把能确定的确定下来,达成共识;有出入的、有疑问的提出各自的看法,日后寻找佐证,才是明智之举。下面分八个方面来谈:
一、长汀朱紫坊白石公不是万九郎之六郎
据南山“我家的族谱”可知:长汀朱紫坊始迁祖讳彭、字延年、号白石,“公以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由宁都迁汀州宁化石壁村,神宗熙宁八年(1075)徙居长汀白石乡,元丰六年卜筑城西朱紫坊,三迁而后安宅焉”。
而据2005年出版的上杭胡氏族谱(上迳分谱),胡善明依旧谱所撰“胡氏宗族衍派”中云:“九十五世垶公,字万九郎,于宋朝末年,由赣入闽(约公元1200年),至长汀青大里胡坊(现为长汀县南门)开基。(注:下洋谱为汀州府第三街大塘前。童坊胡岭谱同下洋谱。)
假设万九郎25岁到长汀,则万九郎约生于1175年,而白石公1075年即徙居白石乡,相差一百年。显然不是万九郎所传之六郎。以上应成为共识。
万九郎所传五郎、六郎、七郎,其六郎应该另有他人,不会空穴来风。举一例,在“福建永定胡氏概况”第二节“分布”中有“东洋村黄竹前:七郎传派,明辉房,下洋十世胡广深(光荣之孙),由赤朱甲迁入开基,建立祠宇,坐东向西,传至十五代,后未详。”本在下洋镇,年代更近,但现已查不到他们的去向,也不知其宗祠何处?人世沧桑,变化莫测,此种例子比比皆是,不能说找不到他们的后代及宗祠,就否认上面这段文字的真实性。
二、关于七郎出生年与迁往永定下洋年份的推测
《永同胡氏族谱》载:七郎传十二郎;十二郎传念七、念八郎;念八郎传进福、进德,五六郎。其中七郎传下第四代进福生卒年月有记载:进福,念八长子,名三一,生于元(朝)至元癸末岁(1283),卒至正乙酉(1345)九月十八。
又谱载:七郎传下第九世铁缘,生于明洪武廿七年(1394),卒于明正统十二年(1447)。
由进福到铁缘,经五代,历111年,平均每代22年多。
现七郎传下首个第30代裔孙于1993年诞生,现已有116人在册。从七郎第9世铁缘到第30世,经21代,历599年,平均每代28.5年。
这里可看出永定胡氏明清时,繁衍较密,平均每代约24年;民国以后,特别是现在晚育晚生,平均每代约29年。这与内地平均每代30年差不了多少(南方一般比北方生育早)。
从进福生于公元1283年,往上推测七郎的出生年份,按每代24年,历三代,七郎约生于1210年。
又《永同胡氏族谱》中“备考”云:“一世七郎,万九郎之三子,其先为宁都州上三乡苦竹凹人,因父万九郎移居汀州,住清泰里胡家坊,父没,公始迁上杭择金丰里下洋乡而居焉,其时永定犹未开也。娶曹氏四娘生一子十二郎,葬所失认”。
又“七郎公与十二郎公肇基下洋合传”中云:“七郎公,又与其子十二郎,由汀而杭,由杭而永,卜居于下洋塘下墩”。
上面二资料说明七郎迁下洋时,父万九郎已没,而七郎生了十二郎。根据上面二点情况,假定七郎25岁迁下洋,则为1235年,其时父寿60岁(已没),则为情理之中。故七郎迁下洋的时间约为1235年。
这里要说明的是“由汀而杭,由杭而永”,不是说由长汀迁上杭,由上杭再迁永定下洋。而是由长汀直接迁下洋,因其时下洋属上杭管辖,永定还未开县也。“备考”中说得很清楚:“父没,公始迁上杭择金丰里下洋乡而居焉”,又明代的“序”中也有云:“去汀踰杭,卜于永邑之金丰居焉”。
三、五郎、七郎为万九郎所传之兄弟无疑
《永同胡氏族谱》“汀郡祠堂缘起记”一节谈及“我族自万九郎公,由赣入汀,越一世而长子五郎,官监察御史,移往城东;次子六郎仍住胡家本坊;三子七郎又由汀之杭,由杭之永,兄弟散处,各立基业,各建祠宇,而汀郡之总祠遂阙焉”。“道光丁末,族中人似岁科两试,凡子弟之来汀者,每因舍馆未定,栖息无常,始议捐金置屋,以奉祠祀……越明年戊申十二月二十日迎主落成,以五郎公、七郎公为始祖,而六郎不与焉,盖六郎世居郡城,早定祠宇故也。”五郎、七郎共有一个总祠,这是亲兄弟的明证之一。
据胡永年《闽汀胡氏源流考》载:“五郎,绍定(公元1228-1233年)为监察御史” ……遂为长汀青岩胡氏之始祖。
上节已推测七郎约生于1210年,假设五郎28岁当监察御史,则出生于1200至1205年之间,这说明五郎、七郎是同一时代的人,这是其为亲兄弟的有力佐证。
另外五郎传派与七郎传派之族谱世系也基本相同,特别是均认为是万九郎所传,其族谱的个别差异无碍大局。
现今长汀上杭的五郎传派,与永定的七郎传派均确认五、七郎是亲兄弟,万九郎所传。应尊重这一事实。
四、万九郎是否是令珙公的后裔
诚锋宗亲在中华胡姓网给居焕的帖中云:“七郎是万九郎独子。福建长汀童坊镇胡家岭胡永兴宗亲考证五郎迁自今江西都昌县;湖北胡承钧宗亲考证万九郎是令珙公的后裔;六郎为胡南山的先祖。敬请核对”。因当时忙于编族谱世系图与世系记述,这个问题又不是一句二句就能说清楚,故直拖到今,敬请诚锋宗亲鉴谅。
五郎、七郎是万九郎所传的亲兄弟已成为共识。现在谈谈“湖北胡承钧宗亲考证万九郎是令珙公的后裔”的问题。
2010年5月间,笔者有幸在家会见了江西宁都《世界胡氏通谱》宁都分会副会长,宁都上三山苦竹坳令珙族会长胡遵发宗亲,他特地前来下洋联络,交谈后,我嘱他写下了一点文字:“令珙族第五世嫩三郎,生二子,一子名重九郎,宋末入福建末详;另一子为三十七郎”。“堂号啟绪堂”。他疑似重九郎即万九郎,因繁体字的“重”与“萬”很相像。
名字近似,迁福建何地未详,堂号又不同。若仅凭以上资料就断定万九郎是令珙族的后裔,有点草率了吧!
五、关于下洋谱与有通公谱之间的世系差异问题
下洋谱与广东有通公谱的第91世均是胡铨,前面世系基本相同,但下洋谱胡铨后经4代是95世万九郎公,而广东有通公谱则经10代是101世是万九郎公。为什么一脉相承的下洋谱与广东有通公支派谱之间有如此差异呢?(在这一点上,长汀谱与下洋谱一样,都是由胡铨经相同的四代到万九郎)
《永同胡氏族谱》里面可找到答案。
该谱总谱七郎后有一“附说”:谨按原谱,万九郎为忠简公四子瀳公之派,而江西所抄谱本为忠简公长子泳公之派,今以其年代考之,当以前说为是,故泳公一派缺而不书。
下洋谱谨按原谱,而有通公谱则参照江西芗城图而改变。
由于过去地域距离远,信息沟通难,加上各地根据各自收集的外地信息,作了不同的改变,这就造成了族谱上的一些差异。五郎传派与七郎传派之间,五郎的长汀谱与上杭谱之间,七郎的下洋谱与广东的有通公谱之间,均出现不同的差异(但总体情况相似),这些差异也不足为怪了!
六、万九郎传派是否是忠简公(胡铨)后裔
族谱中可信度最强的是“序”,特别是年代久远的“序”,因其他内容后人可改变,而序则绝不能变。
明万历二十年沈孟化在《永同胡氏族谱》的“谱叙”中言之凿凿:“吾邑之金潭钜族,必推诸胡氏,考胡氏为忠简之裔,发祥永矣”。又万历二十年曹元臣的“胡氏族谱序”中亦云:“胡氏固忠简之裔,源流远矣!”
永定胡氏尊称满公为周始祖,忠简公(胡铨)为宋始祖。
胡海宗亲犯了一个错,误把白石公当作万九郎所传之六郎(本篇第一节已讨论过),一错则百错,以此推而论之,造成“万九郎不是忠简公的后裔”的错误结论。难免过于武断、草率。
尊敬的胡氏裔孙们,在没有得到令人信服的证据之前,请不要轻易否定“永定胡氏是忠简后裔”这一论断。
七、杂谈世系探索的务实性、包容性与复杂性
拙作“福建永定下洋胡氏源流综述”中提到:“传至95世万九郎,名垶,宋末由赣(宁都上山乡苦竹凹)入闽,经由宁化石壁村至汀……”,其中的“经由宁化石壁村”应删去。
这里要感谢尚信宗亲2009年从缅甸带回一套《永同胡氏族谱》给我保管,这套族谱在其后《永定胡氏族谱》编修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翻阅《永同胡氏族谱》,没有发现“经由宁化石壁村”的文字,这是我的一个失误,应予更正。
务实性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知错就改。
纵观世界四大古代文明,独有中华文明流传至今,为什么呢?重要一点是其包容性。元朝、清朝,外来文化都被包容,而不是排斥,融合成更丰富的中华文明。
《永同胡氏族谱》所载:七郎生一子十二郎,但我县凤城镇大园村(原籍峰市)的胡氏都坚称据他们的族谱,其上祖均十公是七郎的另一个儿子,如何处理?我们编委经过讨论,同意他们编入《永同胡氏族谱》的七郎派系,但加以说明。
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多一点包容,使社会更和谐。
我们认为:迁外地的宗亲,若其上祖有云是由永定下洋(或忠坑)迁出去的,即使找不到上线,也可先把本家族目前的世系弄清楚,先放入《永同胡氏族谱》,人口多的可另立分册。其上线可慢慢找,综合各种资料,有时可通过旁系而发现,往往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再谈复杂性,复杂性突出体现在始迁祖的年代,迁居地的确定。“而始祖的确定更是一个大难题,年代久远很难考证”。(南山语)
南山归纳了“有关万九郎公始迁地目前有三种说法:童坊五郎谱认为万九郎系胡铨忠简之后,必然来自吉安值厦老家;下洋七郎谱则明载来自江西宁都上三乡;而汀西六郎(假设)的谱上表明始祖白石公是从宁都三迁宁化石壁而定居汀城”。这里汀西六郎的“假设”不成立,已有共识。
因请求政府归还五郎、七郎传派共有的汀郡“胡氏家庙”(胡氏试馆)一事,长汀五郎传派的代表凤扬、守尧、经文、胡岭等宗亲曾多次前来下洋商洽。我看了他们带来的二百多年前的手抄本族谱。为了写这一节内容,我特地打电话给凤扬宗亲,嘱他把旧谱中万九郎从何处迁长汀的情况用手机短信发给我,其短信如下:“豫新章(江西)——都昌之光山下——宁都——五郎从父宦闽——汀州郡大塘背”。
这个信息年代更久远,而且五郎是七郎的长兄,比下洋谱的材料更详细,故具有更高的可信度,更值得我们去探索。复杂性需要我们科学地分析,寻找最佳的突破口。
八、应肯定胡海宗亲的功劳与苦劳
2005年4月9日,我在家接待了远道而来的胡海宗亲,伴他前来的是编写“中川史志”的胡灿开编委。仅仅一次见面,胡海宗亲就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一个土改老干部的形象,穿着朴素,背着一个行军壶(当时出外已时新用瓶装矿泉水了),住最简陋的旅社。
我们一起参观下洋大宗祠、侨育中学……他平易近人,也健谈,中午在我家吃了一顿便饭,赠我一本“全国胡氏通谱大通考”,是一位和睦可亲的老人。
为了编写“大通考”,胡海宗亲历时十四年,每年外出一、二次,每次一至三个月,行程近四万公里,遍及十八个省。这期间,手抄的资料重六市斤3320多篇(一处手抄时间最长为十三天),复印21市斤11320多篇,另赠送与购买有十五种族谱。
一个离休老人背着行囊,靠的是最原始的方法:手抄、打印(没有现在的手机照相)。来完成这项浩大的工程!凭的是什么?凭的是有生之年,为胡家办一点事的信念,确实难能可贵!
为名?谁愿用十四年的岁月,风里雨里奔走全国,换得一本书的大名(虽然其后名声很大,但不是他的初衷)。为利?他自费(他并不富裕,靠的是自己一点薪金)印刷一千本,连同知识产权一同免费赠送全国各地宗亲,分文不取(回赠给他的款项也被退回),还特别声明:收一罚十。
当我在网上看到“一评”至“六评”时,感到很心痛。(指士奇宗亲六评胡海老先生的《大通考》)我想,我们是否能换个方式:改“评”为“议”,不是争论,而是商量。将“急风暴雨”换成“和风细雨”行吗?“良药能不苦口”行吗?都是为了我们胡家的事业!现在,这些都已成为过去,愿今后胡家充满祥和之气。
俗话说:不干事的总没错,干事的总会有错。由于胡海宗亲凭借个人之力,又是运用原始方法,难免错漏甚多。当然主观上也不够严谨,急于求成,轻易地否定一些结论。谨就《全国胡氏通谱大通考》而言,瑕不掩瑜,这些错漏都掩盖不了他参与拉开全国胡氏族谱大行动序幕的光辉。他的奉献精神是值得所有胡氏裔孙学习的!

2011年7月17日定稿
[ 此贴被南山在2013-11-27 22:49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11-07-21
居焕宗亲好。有通是1299年出生 而你说进福是1283年出生。他们中间还有三代。这样看又似乎不对。你觉得吗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11-07-26
始祖万九,字应阳,明初自南京暇楼阁迁江西赣州府宁都上三乡,继迁福建汀州府长汀县清大里胡家坊。八世有通,明末复迁广东潮州府揭阳县蓝田。十一世闻聪再迁嘉应州长乐县大…资料来

这资料是来自迁湖南胡氏的资料。http://www.jiapu.com/search/%E8%83%A1/P/%E6%B9%96%E5%8D%97/pageNo/9/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11-08-06
江西吉安芗城胡氏通谱对胡铨上下各代记载非常清楚,没有胡垶(胡九万郎)的记载,胡九万郎有无其人,值得商榷。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11-11-15
胡岭五郎公祖籍谈----胡永兴
今天收到胡永兴宗亲的电子邮件,现将该文发表在胡氏宗亲网论坛。关于胡万九郎支系的源流研讨,请关注者到:


胡氏汀州始祖万九郎公世系研讨专题:
http://www.hszqw.com.cn/bbs/read.php?tid=109

参加讨论

万九郎宋末迁汀州青泰里胡家坊(下洋族谱载)生三子:五郎(胡岭)、六郎(古城)、七郎(永定下洋)。

 关于万九郎生三子 五郎 六郎 七郎始祖迁徙地址、时间对照表


支派
迁徙年代
迁徙地址和历程
备注
胡岭(五郎)

南宋绍定三年庚寅(1230)年官宦泉州遇寇路阻定居胡岭。1719年胡岭族谱明确记载。

始祖五郎公上祖于豫章(现南昌市)自是有迁庐陵(现吉安市)分徙都昌尖山下(原属南康府辖现九江市),始祖五郎公则由都昌尖山下分派来汀岭南(即胡岭)。经查实——即为现江西省九江市都昌县苏山乡尖山村。胡岭1719年族谱明确记载。

 

现传32代平均24.4年为一代。胡岭1719年族谱只字未提到父亲“万九郎”及弟弟“六郎”和“七郎”

古城(六郎)

自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江西宁都迁宁化石壁;宋神宗八年(1075)自石壁迁长汀白石乡;元丰六年(1083)自白石乡迁朱紫坊肇基。

 

江西宁都迁福建宁化石壁又迁长汀白石乡再迁朱紫坊。

 

下洋(七郎)

迁徙年代不祥,但第八代有通公出生为元大德三年(1299)年。

 

下洋始祖七郎公族谱记载:汀州府清泰里胡家坊始迁祖万九郎,字长盛,自赣宁都上山乡苦竹坳迁入胡家坊,又自宋由汀州府(长汀县)清泰里迁上杭再迁下洋塘下墩。

 

七郎谱载:传30代减去未知7代平均30.95年为一代。谱载中涉及到“万九郎”迁徙历程。


 
 

据上述列表分析:

1.     据三支派迁徙的时间和地址各有大不相同,这是铁的事实,任何宗亲都必须面对而不能去改变的。下洋(七郎)应该才是万九郎支派,但五郎、六郎另有其人,不是胡岭和古城支派。从历史分析胡岭第七代以前(包括当时当地社会习惯)祖宗号尊称“郎”不用名字,年代久了巧合容易错编,张冠李戴。

2.     本人是凭胡岭1719年编写发行的族谱内容而异议的(现有原版本),不是传说和手抄本。对于胡岭分支上杭(包括武平)支脉1719年前的族谱资料与胡岭同期是一个版本,没有任何其他版本。据我所知上杭1719年后已重修三次,其中清朝一修,民国36年(1948)二修,二十世纪90年代三修,胡岭没有参与。从1948年永年宗亲主修序言中《闽汀胡氏源流考》载,“闽汀胡氏始于宋,出于卢陵,当南宋之世金人迭侵中原鼎沸。资政殿学士忠简公四世孙讳【土辛】字万九郎避乱入闽,居汀州青大里胡家坊为闽汀胡氏之鼻祖。生三子:长 五郎绍定监察御史有惠政,相传遇异人道居郡东青岩里因卜筑焉,遂为青岩胡氏之始基;次 六郎祖居 ;三 七郎徙永定夏阳分衍金丰月流忠坑等派,今南洋华侨巨子文虎文豹其苗裔也”!插入了有关万九郎迁徙历史资料(依据是从那里来的?),没有与1719年胡岭上杭统修版本保持一致,没有查找历史资料照搬下洋谱序,改变了始祖五郎祖籍,错接万九郎支派。明知1719年胡岭《胡氏大宗谱原序》载“公籍庐陵为庐陵派后子孙分徙豫章都昌之尖山下相传。始祖五郎公君自豫章从父宦闽值流寇梗路,忽遇异人引至府东七十里青岩卜筑焉,是又为青岩胡氏实始基之矣。…….于豫章(现南昌市)自是有迁庐陵(现吉安市)分徙都昌尖山下(原属南康府辖现九江市),始祖五郎公则由都昌尖山下分派来汀岭南”。产生五郎公祖籍另有错误说法编入2004年出版的胡岭《岭南胡氏族谱》而又录入胡海出版的《大通考》,给后代带来误解。请宗亲评论:哪种版本才对?

3.     关于1848年合建汀州“五、七郎公总祠”看法。建该祠是由胡岭分支上杭支脉珊瑚乡芳茂公(即胡南峰)倡建的。当时长汀是府都即汀州府,辖县科考每年必须聚汀,为方便永定、上杭宗亲子孙读书科考而买地建成。1848年后胡岭分支上杭支脉珊瑚乡和永定七郎都有续修族谱,而都有祠堂记载入谱,胡岭自1719年后至2004年才续修。其中上杭谱《汀州胡氏五、七郎公总祠记》载:1948年续修永年宗亲记“汀州胡氏总祠在长汀县治三官堂前(今中山镇五通保镜)。当科举时族人与试汀郡者,每集于斯、聚首言欢、联络情感、敬宗睦族、义兼备焉,科举废学校兴民十辛酉余负笈至汀登堂谒:祖观庙貌之巍峨念,祖德之绵远敬慕之思油然而生,惟考其创建询其沿革,虽先达莫知其详,顷阅旧籍得先人手录总祠纪事一则”。祠记中只字未提到“万九郎”及“五、七郎”是亲兄弟关系。下洋族谱《汀郡祠堂缘起记》载:“汀属杭永上游,去永治四百里,属邑八,我永其一也!虽处万山,然当学使校士时,八邑人才成集萃桧,此是以各巨家皆会族建宗立祠于郡为试寓计也!我族自万九郎由赣入汀,居青泰里越一世。而长子五郎公官监御史移住城东,其子遂有迁上杭、武平,以及长汀之胡岭乡者;次子六郎仍住胡家本坊;三子七郎由汀之杭由杭之永。兄弟散各处立基业,各建祠堂,而汀郡之总祠遂阙焉!”这里的五郎公是指胡岭,但与胡岭1719年族谱载:“始祖五郎公则由都昌尖山下分派来汀岭南”而大不相同呢?应该解释五、六郎另有其人,不是胡岭和古城支派。

综合议:

A.胡岭、上杭、武平、永定合建的是科考需要的场所,不一定是同宗,而是同姓;

B.命名为“胡氏家庙”“胡氏试馆”,不称“万九郎宗祠”称“五、七郎公总祠”这里会是有异议吧!“庙”异姓同姓都可合建,“祠”必须同宗才能合建。

C.房产分配使用“祠中房间以城东、武平、上杭为福昌房居其半数;以永定为德昌房亦居半数。上堂德昌居左,福昌居右,下堂福昌居左,德昌居右。”分配明确使用各遵,没有共同支配享用,也可说明不是同宗。

4.     胡岭五郎公的祖籍是有历史记载依据的,1719年族谱载:“始祖五郎公则由江西南康府都昌尖山下分派来汀岭南”,不是现在考证的,而现考证的是始祖祖籍地址与现地址是否相吻合,胡岭世代子孙都牢记在心,试问任何一个裔孙不会说是从宁都苦竹坳迁来的,只会说从都昌尖山下迁来的。祖宗的记载祖籍是不会错的,与我现在考证的地址完全相吻合:江西省九江市都昌县苏山乡尖山村。再说我没有说下洋七郎是万九郎的独子,认为万九郎生三子其中长子五郎次子六郎另有其人,不是胡岭五郎、古城六郎。

胡永兴 2011年11月13日

原载:胡氏宗亲网(http://www.hszqw.com.cn
[ 此贴被南山在2016-01-29 21:30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13-10-22
Re:胡氏汀州始祖万九郎公世系研讨专题
胡万九郎考证
万九郎身世、派属存疑:
1、胡海先生所著《全国胡氏大通考》P512:汀州府(今长汀县)清泰里胡家坊始迁祖万九郎,字长盛,任职泉州巡务,自赣宁都上三乡苦竹坳(今宁都县黄陂镇鹅公村苦竹坳,与兴国县边区,无族人居住)迁入胡家坊,卒葬大塘背。配龚氏(一载潘氏)子三。。。。。。
2、江西大成谱:胡铨立基于江西吉州芦芗城,其第四世孙胡万九(名梓)携家眷始迁于江西省宁都州上三乡苦竹凹,后于宋末由江西宁都入闽,卜居于福建的汀州府(今长汀县)第三街大塘背村。
3、“福建永定下洋胡氏源流综述”中提到:“传至95世万九郎,名垶,宋末由赣(宁都上山乡苦竹凹)入闽,经由宁化石壁村至汀……”
4、长汀童坊胡岭五郎谱对万九郎公的记载最为详细。其上祖接华林谱系,转江西霸公派,传八代到日月争光胡铨忠简公,再经四代到万九郎。“104世垶公,号万九郎(一作绵玖)。

5、江西世系......胡珰(80)、令赟(81)、胡公霸(82)、勝公(83)、琏公(87)、胡铨(90)溢忠简公江西庐陵人、胡泳(91)、胡槻(92)、火享公(93)、?公(林下加一工字)(94)、楤公(95)、良佐公(96)、春年公(97)、国贤公(98)、昌郎公《配王氏》(99)居南京、胡万九郎(100)福建、

6、福建世系       铨公---氵荐公---杓公---炣公(妣朱、刘氏)----万九郎

从以上资料分析:
福建永定万九郎(名垶)与胡铨的第四世孙胡万九(名梓)不是同一个人。依据:1、福建与江西万九郎的名(垶、梓)不一样,历代参与修谱的人员都是知识分子,不可能把一个人的名字写错;从五行上分析,名字带土、木偏旁也不可能在一个顺序上;鉴于此,可以确定福建万九郎与江西万九郎是两个人。
2、世系不一样,同样胡铨的后裔,福建万九郎是其4世孙。江西万九郎是铨公9世孙。
3、生母不一样:昌郎公《配王氏》;炣公(配朱、刘氏);
江西相关宗谱上对胡大彦有无详细记载,此人有无职务及地方记载(包括陵墓;直系世系)。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13-11-27
Re:2011永定宗谱考证质疑------胡云
福建永定2011祖源宗谱考证结果
第一项:陈国世系
满公始,缗公止。传承20代。备注:根据史记、尚书查证,属实。
缗公二子:衍、全温。
  3、衍公二子:琏(陈姓始)、璵(胡姓始)。璵生澄。
  备注:2、3项根据安定大成谱、世界陈氏大成谱考证,祖源宗谱可能存在断代(2代)。理由是:纵观国内大部分胡氏世系(包括永定世系),满公至澄的世系基本上引用陈氏宗谱世系,澄公有说是缗公(传说此公有19子)第六子,也有说是其孙,史无其考。如果正史无考,引用陈姓世系,是否应该以陈氏提供的世系为主。
第二项:祖源宗谱29世至95世考证
胡安、胡建的世系衔接顺序错误。
 根据史记资料分析:胡安曾经是司马相如的老师,应该与司马相如属于同时代不同龄人。根据《史记》相如本传推算,司马相如(大约生于公元前172 年,)卒于武帝元狩五年即公元前118年。胡建生于公元前137年,卒于公元前67年。
 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卒于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年),《史记》相如本传已可推定,但对于其出生年的推论,难度甚大。现着重考辩出生年。
  (一)“以赀为郎”时相如20岁,“客游梁”22岁。从《汉书》知道,景帝二年(前155年)冬以前为年二十三而傅,之后为年二十而傅(服役登记)。为傅之年即可始仕。推举、征召和皇帝特许等情况是无年龄限制的,但相如是“以赀为郎”,当要为傅才可。《通典》记:“景帝诏曰:‘有市籍,赀多不得官,廉士寡欲易足。今赀算十以上乃得官……’”,司马家应是赵国豪富迁徒而来,然后以农致富,故非商贾,可“赀为郎”,且家资当在十万以上。按当时的交税标准,十万以上家资每年固定税金当交1万以上。家资十万仅是中富,而相如家在蓬安留有如此多的故宅,家资当数倍于十万,税收更多。从后面相如归家贫来看,相如入仕时家道已不如鼎盛时期,但至少家资也在15万左右。符合条件的青年应是到龄即为“郎”,不必延迟。因为成年了就该交各种税款了,入仕不但可减或免税,且年龄小是仕途优势,司马家也绝不会耽误。故相如“以赀为郎”时当为20岁。“以赀为郎”并非拿钱买官,而是可入仕的条件,故还得层层考试,“为郎”到武骑常侍时应快21岁了。“是时梁孝王来朝,从游说之士齐人邹阳、淮阴枚乘、吴庄忌夫子之徒,相如见而说之,因病危,客游梁。”(《史记》),相如在景帝身边不可能太长,但太短又不合情理,应在1年左右,故,相如“客游梁”当为22岁。只要找到“客游梁”的具体年份,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二)公元前150年“客游梁”,生于公元前172年。
  这里全以《史记》资料来考辩。梁孝王曾在景帝年间五次入朝,时间分别是:前155年,前154年,前150年上半年,前150年下半年,前144年。关键点是邹阳唯一的一次游梁经历是从何年开始?在《梁孝王世家》中:“明年,汉立太子。”这里的明年所昭示的汉景帝自食其言(“千秋万岁后传于王”)另立了太子的那年,即前153年。景帝自知理亏,故梁王“得赐天子旌旗,从千乘万骑,出称警,入言跸,拟于天子。招延四方豪桀,自山东游士莫不至:齐人羊胜、公孙诡、邹阳之属。”在邹阳本传中:“是时,景帝少弟梁孝王贵盛,亦待士。于是邹阳、枚乘、严忌知吴不可说,皆去之梁,从孝王游。”这里的“是时”,即“梁孝王贵盛”年间,且在梁王“阴使人刺杀爰盎及他议臣十余人”的前150年夏四月之前。于是,前155年,前154年梁王入朝时无邹阳,被排除;前144年也被排除,因梁孝王仅几月后即卒,与相如“居数岁,乃著子虚之赋”相悖;我们便锁定在前150年上半年或下半年梁王入朝时候。从相如没见到羊胜、公孙诡,只见到邹阳、枚乘、庄忌来推断,应是梁王谢罪的这一次入朝(前150年下半年),因这一次入朝时前两人已被赐死,跟随的必然是为入朝立功的邹阳,以助应对的枚乘、庄忌了。于是,结论出来了,相如“客游梁”是前150年下半年,故,生于前172年。
  二、司马相如出生地:巴郡安汉,得卓王孙分钱后户藉迁至成都
  (一)以其故宅为县名之佐证。梁武帝天监六年(507年),划安汉县地增置新县——相如县,县治在今蓬安县利溪镇两河塘,697年迁锦屏镇,明初省入蓬州,县名存在近900年。《周地图记》:“相如县有相如坪、相如故宅,因以名县(郡)。”《元和郡县志》记:“相如故宅在县南二十五里,居滨嘉陵水,有台名相如琴台,水北有相如坪。”《旧唐书•地理志》记:“相如,汉安汉县地。梁置梓潼郡,周省郡,立相如县。以县城南二十里有相如故宅二,相如坪,有琴台。”《宋史•地理志》“相如县”记云:“望以南有司马相如故宅而名。”
  (二)古诗文众多之佐证。清人王培荀的《听雨楼随笔》:“人皆以相如为成都人,实今之蓬州人。”梁简文帝萧纲的《琴台诗》、唐初相如县令陈子良的《祭司马相如文》、唐人李商隐《梓潼望长卿山至巴西复怀谯秀》诗、明人卢雍《谒长卿祠》等等。
  (三)古迹众多之佐证。今蓬安县锦屏镇、利溪镇,西南方位的高坪区江陵镇等地有相相如宅、相如故宅、如故墅碑、相如井、相如坪、相如琴台、慕蔺山、相如里、洗墨池、文君里、卓剑水、琴台寺、长卿祠、相如诗碑等。
  (四)“以自叙为传”之佐证。刘知几《史通•序传》云:“降及司马相如,始以自叙为传。然其所叙者,但记自少及长,立身行事而已。逮于祖先所出,则蔑尔无闻。”司马迁作史记则以相如自叙为蓝本。既“蔑尔无闻”,又何来“蜀郡成都人也”?而太史公原本的《史记》,在后世屡有补文,“凡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但现在看到的任何版本,字数都远超这个数,比如“扬雄以为靡丽之赋”(司马迁死后几十年扬雄才出世)、司马迁亦死在钩弋夫人之前,但《史记》照样写了钩弋夫人的死……这些都是后人所加。我们来看两处“归”:“会粱孝王卒,相如归,而家贫,无以自业。”“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与驰归成都。家徒四壁立。”两处的“归”后都写家境,前者没说“归”哪儿,后者却多了“成都”,此“成都”二字,也当为后人所加。至于开篇的“蜀郡成都人也”是否也是后人所加,则不重要,因为富有后迁至了成都。结论:司马相如从安汉“以赀为郎”,粱孝王卒后和文君夜奔相如后均是“归”的安汉!那为什么不是少年求学就开始举家落户成都呢?果真如此,那今之蓬安县境内绝不会有那么多的相如遗迹了,更不会有“卓剑水”、“文君里”。既有文君遗迹,文君肯定住的时间不会短。而且许多遗迹都是求学阶段少年生活期间所留,特别是“慕蔺山”更能佐证相如在安汉学成入仕,因为是学成后“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倘若成都有家,相如几次大起大落之间,两夫妻哪个时间段都绝不会有闲心从成都跑到偏僻的蓬安来住,就不会有文君的遗迹了。相反,在成都的这类遗迹就很少,故,相如应是有钱后才在成都置田地并自此落户于成都:“卓王孙不得已,分予文君僮百人,钱百万,及其嫁时衣被财物。文君乃与相如归成都,买田宅,为富人。”
  三、司马相如生平及主要行迹
  前172年,出生于巴郡安汉县,今蓬安县利溪镇两河塘;
  前152年—前151年,以赀为郎,事孝景帝,为武骑常侍;
  前150年,客游梁国,前145年左右作成《子虚赋》;
  前144年,梁王卒,归安汉;
  前143年,文君夜奔相如,与文君回安汉,作成《琴歌》二首;
  约前142年,相如与文君临邛酤酒,随后在成都买田宅,落户成都;
  约前140年,天子得《子虚赋》,相如应诏进京;
  约前139年,作成《上林赋》,再度为郎;
  约前138年,猎长杨、游宜春,作成《谏猎疏》和《哀秦二世赋》;
  约前137—前131年,作《凡将篇》、《郊祀歌》;
  前130年,出使巴蜀、南夷,作《喻巴蜀檄》;
  前129年,出使西夷,失官,作《难蜀父老赋》、《美人赋》、《长门赋》;
  前128年,复官;
  约前127年—前119年,作《大人赋》、《自叙传》;
  前118年,病卒,作成《封禅文》。
胡安、胡建的世系:
   胡安→胡鑑→胡源→胡景→胡昭→胡建
 
     考证结论:胡安(司马相如)、胡建均为汉孝武帝时期人。不可能存在上下代脉主关
               系。胡安与胡建应属于同宗或同族叔伯兄弟。
胡刚至胡广后的世系
1)、胡刚:字以直,号介堂,生于公元前50年,卒于公元29年。西汉名臣,官大司空掾。值王莽篡权,清高有志节,解衣冠悬府门, 亡命交趾,隐于屠肆间,王莽败,胡刚返还襄阳故里,途经华容,喜章华胜景,遂落籍华容,胡刚死后葬华容县城古蒲团园,墓前曾立有唐代文名天下的江都李邕题写碑文“汉逸士胡刚墓”的高碑。
2)、胡宽:(公元前19—50年),字忠汉,又名功立,曾任扶风令,死后葬华容县城古柏枝园。
3)、胡聪:(公元8年—公元86年),又名云扬,东汉明帝时为副尉,从大将军耿恭分守西域。死后葬华容县城东姚氏庙附近(今石佛村)。
4)、胡善:(公元46年—公元113年),字南甫,又名崇禧,曾为华阴令,死后葬华容县城北五里石矶山(今石山矶)。
5)、胡宠:(公元73—公元150),又名贡,官至交趾督尉,死后葬华容县城古蒲团园东棂星门下(今荷花市场东南部)。
6)、胡广:(公元91—172公元),字伯始,南郡华容(今湖南省华容县)人。东汉名臣,是华容县历史上最大的官,历仕途五十多年,周流四公,位极人臣,声名显赫,身事六帝,七蹈相位,五作卿士,三据冢宰。其一生以信奉中庸之道著称,“虽无謇直之风,屡有补裨之益”。时京师谚曰“万事不理问伯始,天下中庸有胡公”。史称“汉兴以来,人臣之盛,未尝有也”。
6)、胡康:(公元96年—公元169年)出生。胡康字仲始,曾为河南卷县令。去世后葬华容县城古柏枝园(今县公安局院内)
6)、胡庚:(公元102年—公元189年)出生。胡庚字叔始,曾为江州刺史。
7)、胡整:长子(公元115年—公元144年,字百齐)出生。公元144年,长子胡整去世,葬华容县城东紫港口上东北畔,今李家湖村。
7)、胡韡:次子(公元117年—?,字千亿,)出生。
7)、胡宁:三子(公元126年—?,字稚威)出生。
7)、胡硕:四子(公元128年—公元168年,字季睿)出生。公元168年9月9日在洛阳左池里舍去世,皇帝遣使吊唁,特赐赙钱五万、布一百疋、谷三千斛作为葬礼,葬洛阳东界关亭之阿黄土高原,墓前立有蔡邕所撰《陈留太守胡公碑》碑文;后在老家华容靖庐山下修建了胡硕的衣冠冢,蔡邕撰写了第二篇碑文《胡硕碑》。
8)、胡根:硕之子,公元163年生,公元169年卒,葬古柏枝园胡康墓侧,墓前立蔡邕所撰《童幼胡根碑铭》。

            根据以上世系与源谱对比分析,源谱胡刚至胡广衔接的是湖北监利墨谱胡刚世
            系,衔接时相关人员名讳、事迹、世系传承顺序明显存在错误。
胡质与胡遵世系顺序错误。
      胡质世系
   1)、胡敏:字通达,在江淮之间甚有名望。
    2)、胡质:(?—250)安定人。字文德,初仕顿邱令,历事四朝,累官征东将军,
       赠阳陵侯,赐谥贞,关内侯。(二子:威,罴)
3)、胡威:(?—280)安定人。字伯虎,为徐州刺史。(三子:昱(奕),旻,昊)
      胡罴:益州刺史。
       胡遵世系
、胡遵:(?—256)安定人。先后担任征东将军、征东大将军、卫将军等职,死
         后追封车骑将军。
2)、胡奋:胡遵长子,字玄威。太康中,以奋为尚书仆射,加镇军大将军、开府。太康九年病逝(288年)。
2)、胡烈:胡遵次子,玄武(襄阳耆旧记中记载字武贤)。为秦州刺史,泰始六年(270)战死。
  2)、胡广:字宣祖(承业),(223—281年)少府。
  2)、胡岐 :宇玄嶷,并州刺史。
  2)、胡传:
  2)、胡世:
  3)、胡渊:胡烈之子,字世元(247年-301年),小字鹞鸱。
  3)、胡喜:胡广之子(264—321年),凉州刺史。
  3)、胡芳:胡奋之女,是晋武帝司马炎的贵嫔。
  从以上的史记资料生、卒年代分析,胡质与胡遵是同宗族兄弟。
胡铨与万九郎世系
         胡铨世系及出生年代
1)、胡琏
2)、胡恺
3)、胡载
4)、胡铨(1102—1180),字邦衡,号澹庵,南宋吉州庐陵芗城(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值夏镇)人。南宋政治家、文学家,爱国名臣,庐陵“五忠一节”之一。
5)、胡泳、胡澥、胡浃、胡洊、胡冲。胡冲早夭。

         万九郎世系及后裔出生年代
1)、万九郎
2)、(五郎、六郎、)七郎
3)、十二郎
4)、(念七郎、)念八郎
5)、进福,念八长子,名三一,生于元(朝)至元癸末岁(1283),卒至正乙酉(1345)
     九月十八。
、有通出生为元大德三年(1299)年,卒于1366年。
《永同胡氏族谱》载:七郎传十二郎;十二郎传念七、念八郎;念八郎传进福、进德,
                       五六郎。其中七郎传下第四代进福生卒年月有记载:进福,念八
                       长子,名三一,生于元(朝)至元癸末岁(1283),卒至正乙酉
                     (1345)九月十八。
2、又谱载:七郎传下第九世铁缘,生于明洪武廿七年(1394),卒于明正统十二年(1447)。
          由进福到铁缘,经五代,历111年,平均每代22年多。现七郎传下首个第30
          代裔孙于1993年诞生,现已有116人在册。从七郎第9世铁缘到第30世,经
          21代,历599年,平均每代28.5年。
胡氏大通考载:有通出生为元大德三年(1299)年,胡海生于1927年,经21代,历628
                 年,平均每代29.9年。(有通派10房)
明通派:18世廷亮公生于公元1676年,廷亮9世(麟)生于公元2000年,经10代,
            历324年,平均每代32.4年。

从以上资料分析可以得出结论:
万九郎的大概出生年代:
   福建:1993-599-(1+9×28.523)=1108.77年(七郎30世)
         1927-628-(1+8×29.9)=1029.9年(七郎29世)
   四川:2000-324-(1+18×32.4)=1060.4年(七郎27世)
                       北宋末年:1127年
                     胡铨出生于:1102年
   结论:1、从数据分析可以初步判断:万九郎与胡铨基本属于同期时段。万九郎世
            系衔接于胡铨后裔炣公之后为伪接。
         2、胡铨出生于:1102年;有通出生于1299年。小计197年,传承14代,平均
            14年/代。从传承的每代世系时间同样可以确定,万九郎世系衔接于胡铨后裔
            炣公之后为伪接。


第三项谱序考证
       宗亲们均认同原始谱序是比较真实的,那么1592年的谱序已经明确记载:
世系专以七郎为一世祖者,亲所自来也。自一世以至五世九世可据者皆得以备,书之尊所自出也。不观南丰曾氏之言乎!实则为敬亲,伪则为诬亲。时俗之所尚,金紫连篇,非不美观也,及考其古伪者十七,不伪者十三,则疑以传疑,信之难哉。
     第一次編谱已经明确世系中有17世(胡澄→崇)存在问题,由于该段世系的人物均没有记载生平事迹、生卒年,至今也无法准确考证,所以疑以传疑。从该序分析可以确认,第一次編谱应该是以湖北监利胡刚为我族始祖。谱系续接于胡刚世系转江西公霸下铨公世系。

根据2011永定宗谱的世系表分析,此17世存在疑问的世系如下:《从近至远的顺序》
铨公世系:共5世。胡琏→胡恺→胡载→胡铨→、胡洊(瀳)→万九郎
胡质、胡遵世系:共4世。胡敏→胡质→胡威→胡奕→胡遵、  
永定谱胡广世系:共8世。胡刚→胡聪→胡善→胡贤→胡贡→胡广→胡华→胡班
监利谱胡广世系:共9世。胡刚→胡宽、实→胡聪→胡善→胡宠→胡广→胡整、韡、宁、
                   硕 →胡(景页)→胡班

第四项:总世系传代年数考证
胡建生于公元前137年,胡刚生于公元前50年,共6代,传承87年,平均14.5岁传
   1代。(明显有衔接名人之嫌)
胡广生于公元91年,胡藩生于公元371年,共16代,传承280年,平均17.5岁传1
   代。(明显有衔接名人之嫌)
胡藩生于公元371年,胡城(学古公)生于公元875年,共23代,传承504年,平均
   21.9岁传1代。(传代世系基本符合)
胡城(学古公)生于公元875年,胡铨生于公元1102年,共13代,传承227年,平
   均17.46岁传1 代。(明显有衔接名人之嫌)


鉴于以上情况,身为万九郎数万后裔子孙之一员,诚恳建议:
由于始迁祖万九郎以上无考,宗族均以万九郎为始祖,符合始迁祖的相关信息,也可以
   避免争议。
如果继续探寻万九郎以上世系,可以采取与其相关地宗族(江西一带大瑯系、铨公系)
   验证DNA排序(国内已有成功经验),一次性解决派系、世系、堂口等争议问题。以
   此可以再往上追寻祖源,达到正本清源的目的。
江西相关宗谱上对胡大彦有无详细记载,此人有无职务及地方记载(包括陵墓;直系世系)。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14-12-08
Re胡氏网页浏览有感--胡云
各位宗亲,大家好,因工作原因,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与宗亲们交流,非常遗憾。但我每天基本都浏览过所有的胡氏群网,发现2014年内宗亲们交流的东西比较少,比较有价值的资料传的也较少。也许是各大支、各大派、各堂口的族谱基本上已经修谱结束的原因吧。各派的宗谱内容,不光是历史的记载,也是学术的传承。我想,参与修谱的宗亲人数毕竟有限,年龄基本上以中老年宗亲为主,年轻人因现实客观原因可能参与较少。为了提高年轻人的参与度,我诚恳的建议国内宗亲的学术大家、宗谱收录大家、宗谱研究大家及广大参与研究宗谱方家,尽可能在网上发布宗谱文件、上传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方便广大宗谱爱好者学习,讨论。历史的接力棒后人必须有人接替、传播;为了培养更多的年少宗亲积极参与宗谱研究,望诸位胡氏宗亲大家不吝赐教,谢谢。
江西相关宗谱上对胡大彦有无详细记载,此人有无职务及地方记载(包括陵墓;直系世系)。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