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044阅读
  • 1回复

胡家大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15-07-26
胡家大庄

薛林荣
2015年07月16日08:05    来源:杭州日报    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             字号
原标题:胡家大庄
胡家大庄
http://zj.people.com.cn/n/2015/0716/c186936-25600665.html


胡家大庄是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

车从新阳镇的山梁上驶过,远近的村庄掩映在绿树中,大片大片的杏林将房舍包围,村庄错落,宅院稠密,阡陌纵横,罗列秩然。向下望去,新阳镇盆地广袤四隅,渭水回旋,沃野平川,殊为桃源之地!

从一个古堡的侧面缓缓下行进入了胡家大庄,大有礼仪氛围。古堡建于清代同治年间,和西北绝大多数古堡的功用一样,用于防止和抵抗反清的少数民族进入村庄。在胡家大庄抬头望一眼高处的古堡,便多了一分安全感。它如一道鹰哨,圆睁戒备的双目,充满了英雄主义的阳刚之气。

鞭炮突然响起来,人群一阵喧闹,原来胡家大庄组织了盛大的队伍在欢迎我们。村支书胡云是一个彪形大汉,穿着花衬衫,口才极好。他将我们招呼到主席台坐定,拿过话筒,噗噗吹两口气,开始讲话,气场浩大。然后,胡大村的小媳妇舞蹈队开始表演节目。她们白天干农活家务,晚上聚在广场跳舞,调节生活。前排小媳妇身段协调,笑着跳;后排则明显僵硬,盯着前排的动作照猫画虎,绷着脸跳。小媳妇舞蹈队表演了三曲,胡云又拿起话筒说,今天就跳到这里,辛苦了!现在,该做饭的都回家做饭去!

随着这声令下,小媳妇们嘻嘻哈哈地解散,顺便将桌子上剩余的香蕉互相推让一番拿走了,眉宇间带着毫不掩饰的满足。跳舞是娱乐,甚至只是应酬,做饭才是正事,照顾家人才是大事。有主有次,有正有侧,有重有轻,传统与现代交织的生活气息真浓。

胡家大庄的门楣上都刻着字,除了“挹清风”,最多的是“耕读第”,字体工稳洒脱,墨迹乌黑发亮。“耕”即自食其力,“读”即求知上进,这是陇右农村敬重读书、耕作、孝悌的一枚徽章,别在院落最显眼的位置,可视作院落的文眼,庄重地表明,人生无论穷达、进退,都有无限生机。自古以来,读书人无不向往方宅一处容身、薄田两分养命、圣贤数卷寄情。这种理想的生活状态,在“耕读第”的门楣上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渗透着儒家立世的传统思想精髓。

胡大村182号大门呈硬山顶,两坡出水,砖石砌成,置滴水瓦当,大门外墙与顶部交接处饰以花砖,显得端庄稳重,是传统的陇右广亮大门。入得此门,是一个四合院,西房是主房,硬山顶,单坡水,前出廊子——原来是四柱三间托件房,既敞亮,又大方,是传统建筑活在民间的一个标本。在新农村建设的浩大声势中,它们以北方的雄厚与南方的灵秀,展示着“木骨泥墙”、“木椽泥顶”式的传统乡村建筑的强大生命力,既自尊,又自强。院落的空间让人着迷:中心庭院的明亮空间、檐廊“灰”空间、室内“暗”空间层层过渡,公共空间、模糊空间、私密空间一一递进,展现出乡村院落的内向品格,花木扶疏,装点着庭院布局的人伦之乐。

胡家大庄有上百年的建筑、街巷,还有数百年的生活,历代生活的余韵绵延而下,渗透在村人的举手投足之中,历久弥醇。村庄砖墙黛瓦,渠水交错,绿树成荫,物阜民康。丰收的油菜籽堆满场院,在等待合适的打碾时机。老人静坐矮凳上,相顾不说一句话,彼此厮守。中年人蹲在地上下象棋,数十颗脑袋遮住了棋盘。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人和物在这里都十分沉着从容。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5-07-27
要是配上胡家大庄的照片就好了。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