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湾胡姓与庐陵胡姓的关系
吉安,古称庐陵,是客家先民南迁的重要一站。罗香林先生的《客家源流考》在论及客家人大迁徙时,指出第一次大迁徙便“南达吉安以至赣县”。唐、宋、元、明时期,由于以赣江水运为中心的交通已发达起来,庐陵一带的沿江不少城镇已成繁华商埠,青山绿水、土地肥沃、良田广阔同时政局和生活又比较安定的庐陵成为南迁中原人(其中一部分成为客家先民)汇集的地方。 据地方志记载,西晋“永嘉之乱”,唐代的“安史之乱”和唐末的动乱,宋代“靖康之难”,引发的三次大规模北民南迁,使庐陵地区人口大增。唐代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图志》中记录了唐后期各州户口数,开元时(713-741年)庐陵34481户,到200多年后的宋崇宁元年(1102年),庐陵户数达335710户,近96万人口。南移庐陵的北民中,一部分停留下来的成为土著,一部分在庐陵居住一代乃至几代后进入赣南和闽、粤山区发展,成为客家。至明清时期,又有大批客家人从赣南、闽西、粤东回迁吉安,散布在吉安各县的山区。1949年吉安地区有一批客家人去了台湾,仅泰和县老营盘、桥头、碧溪三个乡的刘姓客家人便有几百人被裹挟至台湾。 以庐陵客家胡氏为例,我们可以看出台湾胡姓与庐陵胡姓的关系。 胡姓在中国属大姓之一,又是客家的重要一支。汉末,胡氏已从北方繁衍过长江,后来在江西繁衍很快,有“豫章四姓胡居其一”之说。 江西胡氏影响最大的是华林世系的一支,除在江西繁衍外,还迁徙到江浙等地。南唐时,胡霸出任吉州刺史,并以功封庐陵郡侯,其全家迁至赣江之滨的庐陵芗城(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值夏镇)。南宋末年。元兵直逼江南,人们不得不纷纷逃离。胡铨(胡霸的第八代孙)后代外迁的很多,有到漳州等地的,有到广东丰顺、嘉应州等地的,后来又从这些地方远徙台湾等地。由于客家胡氏的历史上有重视教育的传统,如江西奉新的华林书院、庐陵的白鹭洲书院等皆为他们兴办或支持的,促使了客家胡氏的大发展,据胡氏宗谱和有关学者考证,庐陵胡铨是至今仍生活在台湾的胡姓家人的远祖。 庐陵客家先贤在台湾的影响之深,有如欧阳修的诗文,至今深受人们喜爱。像《丰乐亭游春》中“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春色绿无涯。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的诗句,便多次出现在台湾影视剧中。而庐陵客家先贤在台湾民众思想中有着深远影响的当推民族英雄文天祥。文天祥出生在庐陵富田乡,台湾的许多地方都建有文山祠或文天祥祠,供人祭拜。庐陵客家先贤文天祥也是台湾民众的榜样,台湾的学校教材和课外读物中也有介绍文天祥的文章,文天祥正直刚强的品格、宁死不屈的浩然正气深刻地影响了台湾民众的思想。 庐陵客家民俗文化主要受大客家文化影响,与其他客家地区有不少相同或相似之处,但庐陵客家灯彩却有独特的风格,显示出勃勃的生命力,并传播到台湾。 转载《客家情,江西缘——2002赣台客家文化研讨会輯要》 来源: 江西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