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149阅读
  • 0回复

平江房公系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09-09-10
宋朝江南豪宅:石潭胡宅之谜

文/奇驹





从古镇长寿出发,南行四里路,跨过一座五拱石桥,便来到一个秀美的村庄。村庄中房屋错落有致,绿树葱郁,沃野田畴,一坦平川。往左是一条通往仙姑崖风景区的水泥乡村公路;村庄的后面是一泓婉约秀丽的河沟,浅山倒映,鸟飞鱼跃,漫步其间,如入画廊,真的是美不胜收呢。

同行的是我的同事,自小生长在这个村庄。他告诉我说,这里是胡姓聚居地,整个村子很少有杂姓。他们祖辈,在这里生息繁衍了近千年。他不无骄傲地告诉我说,我们脚下的土地,当年是一个偌大的庄园,上月塘、下月塘,方圆几公里……

对于他所描述的庄园,我不止一次地听说过,那些支离破碎的描述,加上一些传奇故事,总是撩拨着我,对这座江南故旧的庄园的好奇的探究念头,愈来愈强烈。入得村来,真正的古旧建筑,只剩下一角摇摇欲坠的正厅、青石的大门石柱和一个据说是显示身份地位的“官印”天井。除此之外,都是一些寻常的乡村屋场。

倒是村庄中间的那口池塘,一弯月亮似的,漾着鳞鳞碧波,这便是同事口中的上月塘了。

村中的老者听了我们说明来意,饶有兴趣地谈起了祖辈口口相传的有关豪宅的记忆。

       (一)

石潭胡宅,无疑是南宋时期江南一座富甲一方的豪宅。

    据查《金岩胡氏通谱》,在东山石潭族世系谱卷中,记载有石潭胡宅的地理位置、庄园范围和庄园主人。

“石潭居长寿之凤栖乡九岭洞口,古志十二都、二十七都,明二十四都,今编为二十都。东抵马嘶,西抵宝峰村,南抵樟坳岭,北抵大坪段,面南背北,往后石潭深井兽(一作“点”)星,镇中乡人呼曰:石潭胡宅”。

石潭胡宅是一栋庄园式的宅院,若按谱卷上所描述的那样,胡宅所管辖拥有的地域,是极其宽广的。按宅基所向,北有金盖山与太平段接壤(现金盖山的部分山丘岗地,仍归胡姓后裔管理);宅院南向近十华里的土地,均属于胡宅主人所有。当年,若不是胡姓先人“插草为标”,画地为牢,要拥有如此广大的田亩陂堰,没有足够的财富和势力,那是断然不敢想象的事情。宅院所处的“九岭洞口”,实际上其准确位置应在风景秀美的白沿河仁寿桥畔,其中心屋场处于“上月塘”、“下月塘”之间。

(二)                                        

宅院深深,主人是谁?

按古谱考证,“唐公系下自一世千里公即房公(令远),衍派金岩,至十二世祖三德公,于宋由金岩庄楼迁居虹桥东山,十三世祖仁荣公始由东山迁长寿石潭居焉。”也就是说,迁居石潭的第一人是平江胡氏十三世祖胡仁荣。

胡仁荣,生于宋孝宗淳熙三年(公元1176年),19岁那年,胡仁荣离开父母兄弟,长途跋涉了一整天,来到一个地势相对平缓的丘陵盆地。从弯弯山路,乍走到水草肥美的河边,胡仁荣在陌生的环境中,既新奇,又兴奋。再往前走,有一个集镇的廓影在渐渐暗淡的天光中呈现出来。晚风吹来,原本静美的秋叶被吹得打着旋儿,脱离枝条奔向潺潺的河水中。胡仁荣一屁股坐在河岸草毯上,看着河水发起呆来。

  河埠头那头一阵哗哗水响,冷不丁站起一个浣衣女,吓了胡仁荣一跳。浣衣女抬头看见胡仁荣的呆相,浅浅一笑,上得岸来,款款而去。胡仁荣追上她,问起这个地方的地名。少女说:这里是凤栖乡长寿石潭井。

不一会,夜色中的长寿,象被浓厚的毯子苫严地盖着。胡仁荣只得随便找一家人家借宿,明儿再漫无目的地踏上征途。那夜,胡仁荣象迁平始祖千里公(令远)一样,做了同一个梦。梦中他们祖辈敬祭的二圣慈王锡对他说:“你记得我对房公所说的话吧?见岩居,遇坪止,逢桥落,得庄美。按这12字诀去选择定居发展的地方吧。”

一觉醒来,东方天际已露出了鱼肚白。胡仁荣走出柴门外,但见远黛群山如虬龙腾跃,连云耸翠摩天,近峰奇巍,危岩苍雄伟莽;石潭井前,一桥飞架南北岸;农户家前的田土,平整肥沃,真可谓山清、水秀,加上屋前屋后,竹苞松茂,联想到昨晚梦境中神仙所指引的话,他似乎心有所悟,暗暗下定决心寻求定居下来的机会。

勤劳健壮的小伙子,特闲不住,感恩于人家留宿,他操起水桶,担起水来。小伙子的一举一动,早被屋主张汝贤老人看在眼里,眼前的小伙子真是一个天生的庄稼好把式呢。自已独养着的女儿,尚待字闺中,要是……

一个想着落地生根,一个盼婿心切,两人各揣心思,就如同两个巴掌,一开始就有了一拍即合的前提条件。

接下来,细心的胡仁荣发觉头天所见的浣衣女,原来就是张家的独女,也许有了另一方面的考虑,他答应了张家请他做长工的要求。这栋石潭井边的小屋,成了两个年轻人孕育爱情的温馨的小巢;张老汉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在中秋圆月升上来的时候,老汉向胡仁荣挑明了自已的想法。胡仁荣乐得第二天就回了趟东山老家,征得父母同意后,正式与张氏结为秦晋之好。

第二年,自添了儿子义宏之后,石潭井边的四口之家,其乐融融。时光荏苒,转眼二十个春秋,外公离开了人世,义宏长大成人,与大家闺秀方氏结成夫妻。义宏28岁那年,48岁的父亲过早地离开了人世,抛下了正日益兴旺的胡家老小。第二年,母亲悲伤过度,也随夫西去。乍失双亲,义宏哀声动、猿鹤啼,天地惨愁。

但日子还得过下去哟,俗话说:女大三,抱金砖。妻子大自已六岁,聪明才智远胜于义宏,她里里外外,操持着。相夫教子,任劳任怨;对外霭亲睦邻,乐善好施,在乡亲街坊中,口碑特别好。胡家也在夫妻俩的勤恳中,如初阳,在东方腾跃而出后,愈来愈亮,愈升愈高,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户。

特别让义宏欣慰的是,儿女们特别听话。女儿文德居长,天姿聪敏,是个才女,嫁给后来博取了进士功名的张有龙为妻。两个儿子,也渐次长大。大儿子礼行宽厚,小儿子礼定机敏,都深得熟师的喜欢。

自宋朝起,平江文教昌盛,理学盛行,乡里以读书为乐,以读书人为尊。平江胡姓子弟也在宋朝的科举场中出尽了风头,胡氏古训的第一条,便是子孙读书增光。现在小儿子痴迷圣贤文章,下笔锦绣,人见人夸。按现在的势头,光耀祖庭,指日可待,胡义宏有说不出的喜欢呢。

  只可惜,义宏没能看见小儿子父子登科取仕,双双在翰林院做检阅,取得进士功名的辉煌时刻,47岁他就早早地撒手尘寰。好在有相对富实的家底,要不然孤儿寡母,还有什么能力去育子成才,成就功名呢。年过半百的妻子方氏独自撑起胡家的门面,负起了抚育儿子成才的责任。丈夫死后的第17年,即宋宝祜丙辰年(公元1256年),干练的胡家寡妇方氏,设计、建造了与胡家广阔田亩相匹配的豪宅庄园——石潭胡宅。(未完待续)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