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2153阅读
  • 8回复

胡姓陈姓谁先得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07-04-28
胡姓陈姓谁先得姓?
 
资料一:《广东五华县安流陈氏秀甫公(百)世系》

《中华陈氏源流》载:黄帝之后,舜帝之裔(舜是黄帝九代子孙),下传三十二代阏文(满公之父),都是陈氏先祖,大始祖满公,舜帝之裔姓,封河南开封陈同(今淮阳县),以邑姓,其史绩斑斑可考,彪炳千秋。妣姬氏,周武王之女,生二子,申、相。 
    二世申公名犀,袭陈侯,在位25年,卒于公元前986年。卒后传位于弟皋羊。妣蓟氏生一子:突。
  相公名皋羊,又名林,继兄位,袭陈侯,在位47年,卒于公元前939年,嗣失传,卒后由申公子突继位。
    三世孝公名突,又名仁,继叔相公位袭陈侯,在位34年,卒于公元前905年。妣宋氏生一子:圉戎。
    四世慎公名圉戎又名钊。在位50年,卒于周厉王廿四年(公元前855年)。妣周氏、继妣翟氏生一子:宁。
    五世幽公名甯又名苌,在位23年,卒于周共和十年(公元前832年)。妣杞氏、继妣覃氏生一子:孝。
    六世厘公名孝又名金木父。在位36年,卒于周宣王三十二年(公元前796年)。妣鲁氏、继妣刘氏生二子:灵、鍼。
    七世武公名灵,又名超,在位15年,卒于周幽王元年(公元前781年)。妣齐氏生二子:說、燮。
  八世祖伯平公名燮燮,谥平公,又名元圭。在位23年,卒于周平王十六年(公元前755年)。妣曹氏生一子:圉。
 夷公名说,又名林熊。在位3年,卒于周幽王四年(公元前778年)。传位于弟燮,妣胡氏生育不详。
  九世文公名圉又名亹。在位10年,卒于周平王二十六年(公元前745年)。妣齐氏生一子:鲍(桓)、另姬蔡氏生一子:佗。
    十世桓公名鲍在位38年,卒于周桓王十三年(公元前707年)。妣吴氏生太子免、陈厲公躍[子一:敬仲完]、蔡姬生莊公林、陈宣公杵臼。
  佗,公元前707年,桓公病危,其异母弟陈佗为夺王位,把太子免杀了而自立。但人心不服,又性好田猎,不恤国政,常到蔡国寻欢作乐。鲍公次子跃之母舅蔡桓侯命其弟蔡季带兵住陈境,俟佗出猎,擒而杀之。
    十一世宣公名杵臼继兄林公位,在位45年,卒于周襄王四年(公元前648年)生子:妣朱氏生一子御寇、宠妾嬖姬生款、子夏。
    11世祖伯免,立为太子,未能即位,已被佗杀害。
  11世祖伯跃,谥厉公。佗被蔡人杀后,立跃为君,是为厉公。(《史记》误将佗作厉公,是一大误会)。在位7年,卒于周桓王二十年(公元前700年)。生子:完,字敬仲。
  11世祖伯林,谥庄公。跃公卒后,由弟林继位,是为庄公,在位7年,卒于周庄王四年(公元前693年)。卒后由弟杵臼继位。
杵臼,谥宣公,继兄林公位,在位45年,卒于周襄王四年(公元前648年)生子:妣朱氏生一子御寇、宠妾嬖姬生款、子夏。  

十二世穆公名款 ,继宣公位,在位16年,卒于周襄王二十年(公元前632年),妣郑氏生一子:朔。

12世祖伯御寇,太子御寇本为王位之继承人,但宣公宠妾嬖姬合谋杀了太子御寇,使自己之子款登上了王位。厉公之子完,素与御寇善,惧祸及己而奔齐,后改姓田,为田氏始祖。
  12世祖叔子夏,夏征舒之祖父也。
  十三世共公名朔,继父位,在位18年,卒于周顷王五年(公元前614年)妣许氏生一子:平國。
  十四世灵公名平国  ,继父位,在位15年,公元前599年,因辱夏征舒之母,被夏所杀,夏自称为陈侯。太子午逃难于晋。妣李氏生一子:午。
十五世成公名午,其父被夏征舒杀后,即奔晋避难。次年楚庄王发兵诛夏征舒,迎午回国继父位,在位30年,卒于周灵王三年(公元前569年)。妣晋氏生四子:溺、招、过、黃。
  十六世哀公名弱,继父位,在位15年。公元前534年,哀公病重,招与过共谋杀了太子偃师,,立留为太子。哀公怒,欲杀招,反被招发兵囚禁,哀公惊闻,自缢身亡。元配郑姬生太子偃师、妾夏氏生公子留、妾蔡氏生公子胜。
   16世祖叔招,招立留为陈君,偃师之子吴奔晋避祸,楚灵王闻之,派公子弃疾出兵伐陈,公子留惧而奔郑,招认为有机可乘,诈请过议事。过至,招命左右杀之,取其首级,直赴楚营。曰:"事为过所为,仗大王威,斩之以献,今留惧奔。陈无主,愿大王封之,勿为他姓所有。"时公子胜至,痛述真情。招见势不妙,遂窜逃越国

十七世悼公名偃师,溺公在世时已立太子。尚未即位,已被其叔司徒招与公子过杀害。妣张氏生一子:吳。
        十八世惠公名吴惠,其父被招与过杀害而立留时,出奔晋国。楚灭陈后,弃疾自立为陈侯,长达五年,周景王十六年(公元529年)。楚公子弃疾弑灵王登位,是为楚平王。平王初立,为求得各国的好感,做出姿态,从晋国接回偃师之子吴,复国为君,是为惠公。接父卒之年为建元,在位28年,卒于周敬王十四年(公元前506年)。此时的陈国,已经疲惫到奄奄一息的地步了。妣周氏生一子:柳。
十九世怀公名柳,继父位,在位4年,卒于周敬王十八年(公元前502年)。妣林氏生一子:越(湣、闵)。

二十世泯公名越,继父位,在位23年,卒于周敬王四十一年(公元前479年),是年楚惠王伐陈,杀闵公,亡陈国。妣卫氏生二子:衍、全温。
(以上为陈国,23主,传20世),

二十一世衍公,楚惠王灭陈杀闵公时,衍于周敬王四十二年(公元前478年)避居阳武户牖(河南省兰考县东北)。卒于周考王六年(公元前435年)。妣朱氏生二子:璉、璵。

21世祖叔全温,避祸奔晋,仕魏,为浚仪大夫,邑浚仪,别号陈留。妣生一子:班。

二十二世琏公,仕齐为大夫,年50岁时,归奉宗祀。妣曾氏生一子:履輝

22世玙公字汝清(始姓胡)—胡澄公(胡姓始祖)…

资料二:关于胡姓人文历史
星矢 发表于 2007-2-18 17:01:00

.关于胡姓人文历史--星矢

[ 来源:胡氏宗亲网 | 编辑:南山 | 时间:2007-04-15 19:18:58 ]
[上一篇] [下一篇]
关于胡姓人文历史
星矢 发表于 2007-2-18 17:01:

摘自:http://www.bulog.cn/user2/xingshi/126615.shtml

本文未经原作者同意转载,如有异议请联系:QQ114412749 hxy123@sbc-mcc.com

本文已被原作者同意转载于胡氏宗亲网 2007.04.20:

(2007-04-20 20:44:46)  星矢
南山先生,我看到你将我的“关于胡姓人文历史”一文发表于胡氏宗亲网上,我很高兴啊!

(2007-04-20 20:46:07)  星矢
南山先生,我真心愿意它得到广泛推广。

-------------------------------------------------------------------------------------------------------------------------------

  胡姓渊源历史长达4000多年,是一部与中华民族同步的历史。可以从满公陈国胡氏;澄公安定胡氏;华林藩公胡氏;湖北宗亲胡氏这四方面了解。
    (一)满公陈国胡氏
  胡姓的始祖本姓妫(生于妫水河边——今北京延庆县境,古代人多以地名、山名、河名为姓,故姓妫),叫妫满。妫满是舜帝的第18代嫡孙,又是轩辕黄帝的第26代嫡孙,系黄帝子中的次子昌意之后(长子青阳,次子昌意均为黄帝正妃嫘祖所生)。周初时,妫满的父亲阏父,官居“陶正”,主管制作陶器,他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在制陶业上 很有建树,很得周武王的赏识。加之武王对妫满也很器重,便将长女太姬嫁给妫满,于是妫满便成了周武王的附马。
  等到兴周灭纣,天下安定以后,周武王在分封列国时,把自己的亲属和功臣分别派往各地为诸侯,借此屏护、拱卫王室。这样周王朝便封了齐、鲁、晋、宋、燕、陈等71个诸侯国,加上后来所封,号称“八百诸侯”。加上后来所封,号称“八百诸侯”。周天子的驸马爷妫满便被封于陈国(今河南开封、商丘、淮阳和安徽亳州一带),成了陈国的第一代国君。妫满正直有气节,在位15年,活了72岁死后葬于今河南省淮阳县城南的城濠边,墓为铁墓,因为当地的胡姓后裔,当年为防濠水浸湿墓地,特以铁水浇锢而成,此墓至今仍 在。
  周成王为什么要追谥妫满呢?妫满死后三年,此时他的次子皋羊在未。周成王(武王之子)为了表示对妫满的敬重;又因为妫满是舜帝的嫡脉后裔,按照周王朝当时“兴灭国、继绝世”的政策,和追封“三恪”(舜、禹、殷三帝嫡系后裔)的规定,就在妫满死后追谥他为“胡公”。这是发生在周成 王在位九年的事。
  为什么称之为“胡公”呢?“胡”、“公”二字各有含薏。古代“胡”有“弥年寿考”几即年高寿长的意思,“公”的含意是,陈国过去是“侯国”,这一追封,陈国便成了“公国”。按周王朝国分五个等级,即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陈国的国君从此便意味着由过去的“陈侯”晋升成了“陈公”。(“公”上面是王,除了周天子,无人敢称王)
  封建社会最尊贵的姓是皇帝的姓,称之为国姓。最了不起的姓是皇帝的赐姓,能得天子赐姓是最高的奖赏,也是满门的荣誉。妫满因年高有德而被周天子追谥为“胡公”,是既封公爵,又赐胡姓,双喜临门。即使各国诸侯景仰,又令陈国国人羡慕,国人羡慕皋羊“贵为胡姓”,皋羊就将父亲的灵牌由“妫满”改为“胡满”,这是发生在周成王在位九年的事(即公元前1033年)。自次儿孙则追随胡姓至今。若从满公出生的公元前1108年算起,至今天的公元2006年,已历3114年,到我支系已131世。后辈有诗赞曰:
始租妫满,天生哲人;文豪励志,武略垂勋;
佐兴周业,受封天陈;子孙姓胡,万世之春。
  当然,胡姓的来源,并非仅仅起源于满公,还有另外两支。一是周初是被封的子爵胡子国,一个是姬姓胡子国,在今的漯河市东;一个是归姓胡子国,在今的安徽阜阳。这两个胡子国均被楚国所灭,两个国君的后代都是以国为姓,也称胡氏。二是来源于北方鲜卑贵族之后。北魏孝文帝为了实现与汉族的民族共融,发起一场“姓氏改革运动”,将纥骨氏也改姓胡氏。当然,满公后裔是胡姓的主要支系,在胡姓人口总数中要占90%。这三支胡姓以顽强的生命力繁衍至今,成了当代中国的第十三大姓,拥有人口占全国的1%以上。
  纵观胡姓的历史发展,可以看出胡姓是多灾多难多变故、不屈不挠的家族。除少数民族纥骨氏是奉北魏孝文帝的皇命而改入胡姓以外,在偌大的汉族中,既无皇上将他姓赐以胡姓之事;更有少数他姓想沾胡姓之“光”,假冒胡姓之事。而让胡姓人更为悲哀的是,连胡姓自身有的子孙,也流入他姓,繁衍成了中华大姓。当然,这也有其它的诸多历史原因……。
  首先,胡姓人因“内乱出走”而改为田姓。次事件在司马迁所著《史记·田敬仲完世家》中亦有完整的记载:陈公胡满传到第十世时,为争夺王位,陈桓公胡鲍在病中被其弟胡陀所杀,同时,被杀的还有胡鲍的太子胡免,胡陀自立为陈厉公。而厉公当政以后,胡鲍的另三个儿子跃、林、杵臼均恨叔父厉公杀父、杀兄、篡位,经过长期合谋,终于用计杀了厉公,并立鲍的次子跃为陈利公。这样,陈厉公胡陀的儿子胡完则完全失去登位之望。陈利公胡跃死后,其弟杵臼即位,是为陈宣公。宣公原本已立长子御寇为太子(正宫所出),后因宠爱妃子,为讨爱妃欢心而杀长立幼,立庶出的次子胡款为太子(即后来的陈穆公)。此时已为陈国大夫的胡完,素与已杀的太子御寇交情深厚,又因上代仇怨的阴影犹存,唯恐遭祸,于是连夜只身逃往齐国,被齐国所收留,还委以重要官职(“工正”)。因其才识过人,不仅娶了齐国宰相之女为妻,还得了齐桓公一处形似“田”字的封地。胡完,这个胡
满的第十一世孙,从此改胡姓为田姓,并成为田姓的始祖。
  后来,田完的子孙在齐国发展,成了能左右齐国的强大家族。至田完第九世孙田和时(即公元前386年),田和废了姜姓的齐康公(姜太公的后裔),自称为齐王(史称“田氏代齐”)。田姓齐国还曾一度成为战国七雄的霸主,至田完第十五世孙田建(公元前221年)时,才最后一个被秦国所灭。亡国以后,除田姓家族外,齐国的王宫贵族中又有更多的
人改姓田氏。以至发展蕃衍至今,田姓成了中华第57大姓。以上所述,是想告诉大家,当今田氏也与胡姓同源,作为田姓的始祖胡完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
  其次,胡姓人因“亡国避祸”而改姓陈。胡满死后,他的儿子、孙子就一代代的在陈国为君,前后共有25任国君,经历了二十世,约六百多年。至二十世陈泯公胡越时,用司马迁的话说就是:“始至内乱,荒淫失序 ,争夺权位而祸起萧墙:外无信义,朝秦暮楚,更乏死节之臣,陈国岂能久存乎?”因陈国曾背楚盟,在吴国攻达楚国时自保不救,以至楚惠王怀恨在心,公元前479年,陈国终为楚国所灭,胡氏王公贵族从此废为庶民。
  在这场兵灾战乱的亡国大祸中,在位24年的胡越被杀。国破家亡,“覆巢之下岂有完卵”,其子19人为逃追杀,亡命天涯之中,只有长子胡衍,六子胡澄继续以祖为姓,姓胡。
  胡越其余儿子,除极少数被追杀以外,至少有十五位胡姓王子掩姓埋名,随同陈国出逃的难民在异地他乡以国为姓,姓陈。如此庞大的阵容一下子改入陈姓始祖的行列,这就是晚生600多年的陈姓,为什么后来居上、发展繁衍成为当今全国第五大姓,而本祖胡姓却屈居全国第十三大姓的主要原因。
  (二)澄公安定胡氏
  胡门惨遭国灭大祸,历尽磨难的、幸存的两支“满公”嫡脉后裔,虽由王公贵族废为庶民,却其志不堕,不屈不挠。胡越长子胡衍国灭后逃奔阳武落籍繁衍,后世称“阳武堂”,六子胡澄逃奔安定(今宁夏固原市)落籍繁衍,后世称之“安定堂”。这两支胡姓人虽衰于东周,却又曼延于秦,复兴于汉。下面举我们胡姓“安定堂”的谱系为例。
  纵观21世澄公至64世藩公之间,先后有7人封王,8人封公、封侯,20多人为将军、太守、刺史、三公九卿,还有4为皇后和太后。中国历史上,胡氏女中最出名的要数北魏世宗的皇后、孝明帝的母亲胡太后(满公56世胡奋裔孙胡国珍之女),她曾两度临朝执政,长达13年之久,贵为一国之尊,权倾朝野。
  这期间最出名的贤臣是澄公的25世孙胡广(字伯始)。北宋文豪司马光,在他所著《资治通鉴》里有一篇“万世不理问伯始”的故事,所记述的“伯始”,便是胡满的46世孙胡广。胡广活了八十一岁,初时以“廷试第一”而入仕,后“五迁尚书仆射”(丞相),“历仕六帝”(东汉时安、顺、冲、质、桓、灵六个皇帝),为官三十一年。这三十一年
,是东汉王朝的多事之秋:地震 、水害、蝗灾连年不断;外侵、内乱、盗贼干戈不息;皇帝人人年幼,太后个个干政,外戚宦官邀宠争权;导致国无宁日整个社会动荡不安。胡广就处在如此错综复杂的社会政治背景中,不仅能全身远祸,而且始终稳处“三公”之位。因为他“为官谨慎、清正廉明、秉性忠直、练达事体、明解朝章”。以至京师百姓谚云:
  风风雨雨非耳聋,是是非非明心中;
  万事不理问伯始,天下中庸有胡公。
  可见胡公的声望和才德能左右皇帝、左右天下。后来三国时孙权之父孙坚就曾为胡广作过“墓志铭”

    (三)藩公华林胡氏
  胡满的64世孙胡藩,是江西华林胡氏的开山鼻。胡藩在南北朝刘宋孝武帝时,以“文武兼备、中直义烈”成名,曾随刘宋孝武帝男征北战打天下,在征讨、平叛、破敌中,“所战有奇功,所见有特识”,官封“相国参军事”,授之“壮侯”,赐土江西豫章(南昌)华林。退隐后则率12房夫人,60个儿子及其族人聚居繁衍于江西各地,于是胡氏便成了江西的名门望族。我祖便是后来官居西阳(今湖北黄冈东)太守的胡镇,是藩公的长子。
  胡满的24世孙,即满公的88世孙胡成是晚唐皇帝昭宗的侍御史,位仅次于御史,职权是上管对皇帝的谏议,下管对百官的执法,其官声政绩都很出色。后来唐被后梁(五代时)朱温所灭,他“悬车不仕,隐居豫章之西华林”。其妻耿氏,封一品“徐国夫人”,即后世所称的“耿氏婆婆”,这是一位胡氏婆婆中最了不起的女性,她相夫名就,教子多方,贤淑聪慧“。后人对成公、耿氏这两位祖宗的评价,有这样一副对联:“成公诗书传家昭胡氏
耿氏礼仪教子光华林”。
  正因为有成公、耿氏这样出色的父母,才有其优秀的五个儿子:长子胡当官封膳部员外朗,次子胡瑜官封陈留伊,三子胡琼官封常州刺史,四子胡浩官封江州节度使,五子胡球(有的谱称珠)官封散骑将军。初时其子孙群居江西奉新华林,计八百余口。后因大唐灭亡,为躲避亡国灭族之祸,成公的五子各奔东西,唯长子胡当隐居华林郊野。俗言云:“树挪死,人挪活”,这场国祸不仅于胡氏无损,反而使胡氏五子散居各地,形成了江西华林的五大分支,开枝散叶于今天的江西、湖北、湖南、河南、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四川等地,遂成为天下的胡氏大宗。关于耿氏,在后世的名气要比成公响亮,她下葬时有个传说,叫做“江西无好地,只有半块地”,所以后人只知耿氏而不知成公者多矣!同是祖宗,本来无可厚非,不过我认为,今后在宣传提法上还是应该平起平坐、正本清源。没有成公,何来耿氏?胡氏子孙是来祭胡还是来祭耿?希望他们予以矫正。
  纵观成公华林胡氏,尤其是到了宋代,是胡姓历史上群英荟萃、光芒显耀,最为光辉的时期。仅以满公的92世孙胡旦起,至96世孙胡柚止,这五氏共计男丁154人,以进士出生入朝为官者就达67人,占总人数的44 ,其中95世胡直儒这一代虽仅存14人,却100%的取士为官,这五世,不仅有“状元、榜眼、探花五代连冠”、“一门三进士,六部四尚书,”而且还有弟兄三人同科同殿试榜首的。有一首《赐胡用庄兄弟“状元、榜眼、探花”》的古诗,就是宋真宗皇帝御笔盛赞其事的。
  而且,700年前的元著《宋史》,就记载了华林胡氏后裔的32人,他们都是出将入相、位列三公,均夸他们官声政绩享誉朝野、是国家栋梁之臣。
  今天在座的宗亲,绝大多数是成公、耿氏的后裔,只有少数支系是87世忠献公的后裔。我们的祖籍都在江西,那么,我们现居地的一世祖们又是怎样迁居、落籍到湖北的呢?
    (四)、湖北宗亲胡氏
据目前初步推算,全湖北胡姓后裔有100多万人,大约有100多个支系,当初各个支系来湖北的情况是千差万别,我也不可能向大家一一细说,只能从考察历史的角度说个大概:
  在座的各位宗亲,凡是读过本家族谱“宗谱溯源”的,一般会看到上面说:一世祖是来自江西,是明洪武二年,这在全省100多个支系祖谱上几乎都是相同的。胡氏来鄂不论多么千差万别,可来鄂时间(洪武二年)、来鄂地点(江西)为什么都是共同的呢?而且不仅仅是我们胡姓,我也看过其他一些姓氏的宗谱,比如乔姓、张姓、杨姓、陈姓等,几乎也是“明洪武二年从江西迁入湖北”,人们的共同说法是“江西麻城过境”,这种普遍现象产生的历史原因又是什么呢?
  带着这个疑问,我考证了《明史》、《湖北省志》,造成农民起义的军阀割据、兵灾战乱所引起的。所谓“麻城过籍”“赣民迁鄂”实际是明朝皇帝朱元璋,在建立大明后于洪
武二年(1369年)颁布的强制移民政策所造成的。
  皇帝为什么要下令强制移民呢?早在推翻元末统治时,我们湖北就出了两支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一个是明玉珍,在鄂北造反;一个是陈友谅,在鄂南造反,陈的势力较大(含湘
、赣)。他们两人后来发展壮大,与当时得到张土诚、方国珍、朱元璋一样成了元末势均力敌,平起平坐的诸侯王。明玉珍是应山人,他的子弟兵都是进孝感地区人,后来他的队伍打到了四川,又在四川自立为夏王,于是孝感的子弟兵及其亲属以为有靠山了,也随之入蜀。于是孝感十室九空、土地荒废。陈友谅的队伍主要是鄂南人,势力最强大,号称汉王,可是后来与朱元璋在潘阳湖一场大战中,被朱元璋黑夜突袭、纵火焚船,火烧汉军士兵60多万,朱元璋为了全歼陈友谅的残部,随后乘胜追击,一直追到武昌、安陆。即使未死的汉军士兵及其家属也纷纷逃出湖北,另谋生路,这样一来,鄂南也从此十室九空、土地荒芜了。
  类似孝感、湖北这种十室九空、土地荒芜的情况,在当时的广东、广西等地也严重存在,全国人口稠密分布严重不均,于是朱元璋在消灭豪强割据、建立大明后的第二年发出了“四川填两广,江西填湖北”的强制移民政策,下令在四川、江西的当时人口中“三丁抽一”。抽到谁,接到指令,不管你是否同意,不论早晚,必须立即开拔。这种强制移民虽是突发性,却有很强的诱惑力。因为“先到为君,后到为臣”,先占之处,“可以插草为标,划地为庐”,所占之处还可以免除劳役赋税。
  江西紧挨湖北,不几天功夫就能进入湖北,赶往所迁之地。不过到孝感一般要走麻城,麻城是中转站,“麻城过境”的意思是走麻城到孝感去落籍。这就是为什么一些胡氏祖谱上所说的:“我祖自明洪武二年从江西迁入湖北”的真正原因。(清朝中叶政府又搞了一次“湖广填四川”的移民,又有不少胡姓去四川落籍。)
  “赣民迁鄂”、“麻城过籍”,在当时是很凄惨的事。不象现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三峡库区百姓移民,面向祖国的东西南北,是去向目标明确,有组织、有计划,是先选择定位,先建房落户,后搬家走人。虽说是背井离乡,却是坐车来去,有送有接。
  我们各支的胡姓的始祖们,当时却是被封建朝廷政策所逼,无可奈何的离开父母兄弟和温暖的家,或亲属结伴、或兄弟通行、或只身独往,还有的家庭因为亲情难以割舍,为了相互照顾,甚至是全家老幼拖儿带女的踏上流亡之路,向湖北、向孝感方向无目的、无秩序的辗转漂泊,据光绪8年(1882年)《孝感县志》所载:“江西麻城过境,时值严冬腊月,移民多用扁担挑箩而来”,可见十分艰苦。时当除夕逼近,移民们只得于荒郊野外埋锅做饭,或打土洞用瓦罐煨饭,没有桌凳一家人只好蹲着吃了年饭再赶路。我们的老祖宗就是这样背井离乡、流离失所。为了早日找到好的安身立命之所,而行色匆匆。往往一处不成便再找一处,常常餐风露宿、饥寒交迫,情景是惨不忍睹。我的一世祖荣七公、海八公,从麻城一直走到第二年的端午节才在孝感的城隍潭边,兄弟二人以水带酒,挥泪而别,从此,一个在孝南的三汊,一个在孝北的肖港落籍。无论如何,我们大家的老祖宗们绝大多数。都以顽强的生命力,不仅活了下来,还在湖北开辟了一片新天地,繁衍生息、发展壮大,没有他们创下的不朽基业,哪有我们后世子孙辉煌发达的今天?
   不过,当时在来湖北的胡姓中,也有一部分是官方派遣、奉命携带家眷,骑马坐轿而来,这种移民一般是胡姓中的豪门大户。
   纵观胡氏自满公以来3000多年的人文历史,胡姓家族在奋发自立、不屈不挠的繁衍发展中,的确是名人辈出,“光耀华夏,赫赫威名”。除前面介绍的满公、澄公、藩公、成公、耿氏及“赣民迁鄂”中的列祖先贤外,出类拔萃的人物还有:贤相名臣如直儒、德高清操如胡质、文章著述如安国、道学师范如仲尧、理学名臣如胡宪、状元魁首如用时、开国元帅如大海等等。
  当今著名人物还有:毛泽东的秘书、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内著名政治理论家胡乔木,中央书记处书记胡克实、胡启立,以文人学者著称于世的胡适、胡风,民主知名人士,国家部级大员的胡子昂、胡子樱、胡愈之、胡厥文、胡绳,尤其是已故的中央总书记胡耀邦,现任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的胡锦涛,以及孝感北正街籍的革命先驱、党内著名理论家胡锡奎,等等是数不胜数。这些胡姓族人不论是古是今,忠孝节义、道德文章,是史不绝书;官居极品、治国安邦,是代不乏其人;确实不辱先祖胡满之名。另外,国家出版局正式出版的中华19大姓“氏族志”中,评价胡姓家族的特点就是:胡姓以文华盖世,文占天下各姓之首。所以说,“胡氏先辈光耀华夏赫赫威名千秋颂”。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投稿】【续投】【删/改】【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 此贴被南山在2007-08-01 08:11重新编辑 ]
胡姓两大网站,要团结共存,相互协助,取长补短.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7-04-28
听听大家的看法
[ 此贴被ljl_888888在2007-04-28 09:43重新编辑 ]
胡姓两大网站,要团结共存,相互协助,取长补短.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7-04-28
这期间最出名的贤臣是澄公的25世孙胡广(字
伯始)。北宋文豪司马光,在他所著《资治通鉴》
里有一篇“万世不理问伯始”的故事,所记述的“
伯始”,便是胡满的46世孙胡广。胡广活了八十一
岁,初时以“廷试第一”而入仕,后“五迁尚书仆射
”(丞相),“历仕六帝”(东汉时安、顺、冲、
质、桓、灵六个皇帝),为官三十一年。这三十一年
,是东汉王朝的多事之秋:地震 、水害、蝗灾连年
不断;外侵、内乱、盗贼干戈不息;皇帝人人年幼,
太后个个干政,外戚宦官邀宠争权;导致国无宁日
整个社会动荡不安。胡广就处在如此错综复杂的社
会政治背景中,不仅能全身远祸,而且始终稳处“三
公”之位。因为他“为官谨慎、清正廉明、秉性忠直
、练达事体、明解朝章”。以至京师百姓谚云:
    风风雨雨非耳聋,是是非非明心中;
    万事不理问伯始,天下中庸有胡公。
    可见胡公的声望和才德能左右皇帝、左右天下。后
来三国时孙权之父孙坚就曾为胡广作过“墓志铭”



这个人跟归姓之胡有关联的哟?不可能是安定胡氏之脉祖。呵呵!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7-04-28
我认为关于胡姓到底以谁为始祖现在还没有搞清楚,有的说法是陈公满次之丹为胡氏始祖,有的说是胡公满23(有的说20)世为祖,还有的说也有源于归姓胡氏的。因此到底谁先得姓也是有很多种答案的。
相逢不饮空归去,洞口桃花也笑人

《胡氏宗亲网》,打造胡氏寻根第一网
联系方式:
eMail:swordfly369@163.com
QQ:240354002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7-07-16
从满到完,应该是姓妫。虽然陈胡田同源,但我们田姓都认为田姓是由陈姓而来,而不是由胡姓而来。妫完奔齐时以国为氏,为陈氏,后来又改为田氏,即妫完——陈完——田完。
[ 此贴被田齐在2007-07-16 02:28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7-07-31
王莽曰:自黄帝至于济南伯王,高祖世氏姓有五矣。黄帝二十五子,分赐厥姓十有二氏。虞帝之先,受姓曰姚,其在陶唐曰妫,在周曰陈,在齐曰田,在济南曰王。                               
卷四十六 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
书名:史记    作者:司马迁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陈完者,陈厉公他之子也。完生,周太史过陈,陈厉公使卜完,卦得观之否:
“是为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此其代陈有国乎?不在此而在异国乎?非此其身
也,在其子孙。若在异国,必姜姓。姜姓,四岳之后。物莫能两大,陈衰,此其
昌乎?”
http://guoxue.baidu.com/page/cab7bcc7/45.html




我觉得还是应该以正史记载为准,从史记到汉书王莽传,里面记载都是陈姓出自妫姓.还有陈国的君主姓妫还是姓胡还是姓陈,我觉得王莽已经说的很清楚了,我个人觉得陈国君主早期姓妫,后期姓陈,不然何来王莽  在周曰陈 之说.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7-07-31
楼主说的陈姓出自胡姓,我也很想了解到底是不是真的,不过楼主的证据不足,所以不于采信.如果楼主能拿出更多详实的证据,我们再来讨论.
[ 此贴被z9363在2007-07-31 23:02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7-08-01
关于下面这篇文章的说明

资料二:关于胡姓人文历史
星矢 发表于 2007-2-18 17:01:00

此文发表于:http://www.bulog.cn/user2/xingshi/126615.shtml
被宗亲网转载于:http://www.hszqw.com.cn/bencandy.php?fid=17&id=748

为转载事我曾与该文作者联系,作者答复:
(2007-04-20 20:44:46)  星矢
南山先生,我看到你将我的“关于胡姓人文历史”一文发表于胡氏宗亲网上,我很高兴啊!

(2007-04-20 20:46:07)  星矢
南山先生,我真心愿意它得到广泛推广。

由此可知此文作者的确是“星矢”。为何要用“的确”字眼,是因为最初我在网上找到这篇文章时就感觉从内容上看不失为一篇介绍胡氏文化渊源的好文章,其中说陈姓出于胡姓这段和其他文章论述并无大异,只是把君主由陈姓换成了胡姓。从文中似乎看出是在一个湖北宗亲座谈会上的讲话。我们知道,目前参与宗亲族事活动的大多为较为年长的老人,如果说是胡士奇宗亲写的,我就没有疑问。而这位作者才二十来岁,不禁让我有些诧异。我随后又在网上搜索了一下,也没有找到该文的其他来源。加上他自己证实是“我”的文章,现在我们将该文作者认定为星矢先生,对于文中陈姓出自胡姓的观点也认定属于星矢先生。

我之所以产生文章归属作者方面的疑问,一是因为这篇文章的确写得很好,很想联系到作者本人就其中观点做进一步了解,二是作者这么年轻让我有些不敢相信能写出这样的文章,所以要同他确认一下。希望这位星矢先生能经常访问我们宗亲网,共同讨论。

胡氏宗亲网是全国胡氏寻根问祖的信息平台,也是爱好胡氏文化宗亲研讨交流的场所。我们欢迎所有的宗亲朋友前来宗亲网,发表您的意见和观点。但请注意,所有观点意见均不代表宗亲网立场,所有引用资料均由使用人注明出处,另外文责自负。

南山
[ 此贴被南山在2007-08-01 08:20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07-09-15
其实所谓文史资料也没有绝对的准确,研究探讨主要是“精神”。比如是先胡后陈还是先陈后胡,我认为都不是主要的。引用史料标明出处是应该,出处不同或许内容截然不同。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