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世浩将军:浩笔丹心 十年送出万幅作品(图)
转自:
http://www.tjculture.com/read.php?id=2259 胡世浩,1935年5月出生于浙江省东阳市上宅村农家。1950年参军,1953年年初参加抗美援朝,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排长、参谋、营长、团长、副师长、副军长,宁夏军区司令员,自治区党委常委。1988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爱好书法的人很多,但像胡世浩这样痴迷翰墨创作和收藏的人不多见,尤其对于一名曾经是千军统帅的人来说就更少见了。胡世浩将军就是这样一个人。从最初的“随便写写”,到后来的“偷师”10年学习草书,痴迷、热爱中,他不仅成了一位将军书法家,也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书画收藏家。胡世浩毫无架子,遇到有人索字从不拒绝,“书法是一种文化,弘扬文化是有意义的事,只要老百姓喜欢,我乐意奉送”。如今,除了潜心研习书法,他还将自己收藏的字画编辑成册出版发行,变个人收藏为大众精神食粮。
将军书法家发端于10年“偷学”
从1995年第一本《胡世浩将军的书画珍藏集》面世到2006年,他一共编辑出版了7本,如今正在编辑第八本,计划近期出版。著名作家张贤亮在《儒将颂》中这样评价胡世浩:“文人谈兵,武将读经,一向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君不见,旧时画像和祠堂中的关帝爷,手捧的不是兵书而是孔子编纂的《春秋》。其寓意不仅仅是提倡忠君爱国,还有一层倡导军人要崇尚文史典籍的意义在内……世浩将军供职宁夏军区司令员期间,与我常有交往。将军对文化人虚怀若谷,不耻下问,谦谦然,彬彬然,有君子之风……我的确从他身上看到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新一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中的恢复和继承。”
对书画艺术的迷恋,胡将军说是发端于1983年与军旅画家蒙子军的偶然相识。那年,蒙子军给战士们表演画技,他当时是画竹子,寥寥几笔落下,一株翠竹便跃然纸上,“太神奇了!”胡世浩顿时觉得特别兴奋。而且蒙子军写字不用毛笔,而是用几根鸡毛蘸上墨,写出的字飘逸俊朗。“我第一次向书画家开口求字,蒙子军满足了我的要求,给我画了幅竹子并写了一幅字,从那以后,我就喜欢上了收藏书画作品,然后才培养起了书画鉴赏能力。”
胡世浩是国内著名的将军书法家,擅长于草书。有人评价他“自己师法近人于右任,醮墨挥毫,立就一幅今草”。然老将军专攻草书却始于1985年的银川。
那年9月23日,胡世浩调任宁夏军区副司令员。国庆节前,曾杏绯、胡公石、柴建芳、刘正乾等书画名家到宁夏军区献艺慰问。“书画家们现场创作,我转到胡公石面前时怎么也走不动了,他行云流水的草书让我着迷,之后我就悄悄临摹胡公石的字,这一写就是10年。”胡世浩说,以前读书时就学用毛笔,后来在部队工作时也常常练习书法,“但那是在写字消遣,并没有习帖研修”。
“偷学”了10年草书后,胡世浩的书法技艺大增,就琢磨着要去登门拜师,从“地下”转入“地上”。可1995年胡世浩郑重地向胡公石提出拜师时,胡公石却没有直接答应。胡公石只是带着胡世浩将军走进书房,当面写了两副对联相赠。其实,胡公石此前曾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见过胡世浩的书法作品,并对其大加赞赏。
表面看,胡世浩的这次拜师不顺利,但细心的他当即揣摩到了书法家的心意。“胡公石嘴上没说,但心里已经答应了,他当面给我写字就是在教我怎么写。你想想,我练了10年的草书,那次看他写字就是‘内行看门道’,我仔细看了他的运笔,领悟到很多精髓。”堂堂大将军竟“偷学”书法,但胡世浩说起这些来兴致盎然,毫无遮掩。
写2万多封信向名家求字画
胡世浩的书法作品从不进入市场进行交换,只在朋友与情谊中交流赠送。据他自己讲,这些年给宁夏书法爱好者赠送的作品就在15000万件以上。
“我认为价格不是最主要的,大家喜欢是最重要的。书法家要去推广、弘扬文化,这是有意义的事。如果总想着钱,老百姓消费不起,文化如何弘扬?”
有一次,一位宁夏大学的西吉籍学生在银川西塔文化举办了个人书法作品展,邀请胡世浩出席,将军认为贫困学生办一次书法展不容易,就欣然应允。到了现场,主办方请他留下墨宝,结果一拿起笔就放不下来了。“从上午8点多到中午12点,求字的人一个接一个,一个刚写完,另外一个就把宣纸铺好了,足足写了80多幅。”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当时将军在楼上写字,那位大学生在楼下盖印章,每盖一个章收费50元。胡将军知道后不但没有生气,还觉得这孩子脑子不错:“如果真的一幅字50元,80多幅字也有4000多元了,够这次书法展的成本了,就当我扶贫了。”
20年来,他给书画家写了2万多封信件,收藏字画14000万余幅,其中精品4000多幅,并从艺术家身上学到了不少真才实学。
胡将军说:“我以老百姓的身份给他们写信求画,给不给是他们的事,但求不求是我的事。要想得到字画,就要放下架子,文化人最看不惯端架子的人,只要你真心实意地去要,人家总会给的。”正因为将军“谦谦然,彬彬然”的君子之风,赢得了众多书画名家的心,大家纷纷将自己的作品送给他。
“一位画家将自己的32幅得意作品寄给我,其中就有1973年、1974年创作的作品。对方在信里说这是‘宝剑赠壮士’。另一位画家把他在国外创作的风光作品送给我,这是很了不起的事,因为人家对你不信任就不会这样做。”
类似这样的事情很多,但原因都是相同的,因为将军捧出的是一颗诚心。
在胡世浩家的客厅,悬挂着一幅油画,画上的将军身着戎装,严肃而威武。这幅画凝结着作者6年的心血。2000年,一位外地的画家看到《胡世浩将军的书画珍藏集》后,心情非常激动,就照着照片给将军画起了肖像。2003年,这位素未谋面的画家带着画像来到宁夏,本想当面送给将军以表敬意。不料两人见面后,画家“失言”了——他眼中的将军和过去想象中的形象相差太大了,因为将军威严的背后更多的是艺术家的气质。于是,那位画家重新构思,又过了3年,2006年的9月5日,这幅肖像画终于杀青。
对于自己收藏的作品,胡世浩说:“每一件都是一个故事。”
十余载编辑出版7本画册
胡世浩收藏书画,不是简单地收集,更不是囤积居奇,而是自觉地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促进书画艺术的发展。他以书会友,悉心收藏和保护各个层面,各个时期的书画精品,经过编辑结集出版,让更多的同道中人鉴赏、研究。正如已故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耿飙所说的:”他办了一件好事,值得提倡和勉励。“
如今,退休十余年的将军以他特有的方式安度自己的晚年。每天早晨5点30起床,早晚各坚持步行3公里,除了写字梦就是编书,全身心地实现着自己的理想。
小院里有片菜地,除了种着西红柿等蔬菜外还有几垄玉米。记者以为这是将军解甲归田的心意,但得到的答案是:“家里的事都是老伴说了算,也是她在做,我哪有时间去做这些。”
将军的夫人对此早已习惯:“以前他带兵,整天忙得顾不上家;现在退休了,还是忙得顾不上家。”
家里有两间办公室,一间是小园平房里的画室,靠窗放置的书案上笔墨纸砚随时待命;一间是直通客厅的书房,桌上有序堆放着《胡世浩将军的书画珍藏集》第八册的草稿。“我现在每晚12点以后才能休息,时间太紧张了,我要自己编辑整理,别人做不放心。好在我睡眠好,头一挨枕头就睡着了,精力还可以。”
临近中午,厨房里飘出香味,记者问他是否经常下厨烹饪,将军答:“我喜欢美食,会吃就会做,厨艺堪比一级厨师。”说话间,他神情自若。
时针指向12点,系着围裙的夫人走出厨房,“吃饭?”“好。”一问一答精炼到极致。
去年,胡世浩携夫人旅游,在福建泉州的一个景点,夫妇相牵而立,各自伸手去摸两侧的塑像鼻子。“人家说两人若是都能摸到鼻子,就说明两口子相伴永远,我们摸到了。”将军的话有照片为证,也有相濡以沫数十载的悠悠岁月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