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4585阅读
  • 2回复

家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07-01-23
铁华及各同宗:
你好!

我发现我家谱上和你们在上面写的好象出入挺大的。
我们家家谱上面前十三代的情况如下:
始祖
第一世
安国公

第二世
寅公 字明仲  宏公  字仁仲  宪公 字原仲
宏公移居江阴 宪公移居邗江

第三世(寅公后代)
一桂 字双峯

第四世
晋臣

第五世
质清

第六世
荣 华(江苏-兴化)

第七世(荣的后代)
友信(约一三三三年元顺帝二十七年迁至环溪一带) 

第八世
富一 富二(居太们府)

第九世(富一后代)
贵 粹中

第十世


第十一世
钱 柏

第十二世(钱)
举 

第十二世(柏)


第十三世(举)
良珍 良珠 良玉 良玺

第十三世(傲)
敬菴


和我在此网上看到的不同
世系   名   字   号、谥                     子
一 安国   康侯   草庵、文定               寅、宁、宏
二 寅   明仲   致堂、文忠               常造、恂
  宁   和仲   茆堂                     常淳、憬、恒
  宏   仁仲   五峰、明                 常恺、源
  宪   原仲   籍溪   常恪、怡
三常 造   守笃,伯达   大原               覃上、元
  常恂   守信   覃颐、豫
  常淳   公厚、伯诚   大正                 覃履
  常憬   公远、季立   大本                 覃复
  常恒   公阳                           覃晋
  常恺   晏然                           覃荣、要、覆、岚
  常源、大壮   守志、大履   近霍、西园       覃和、贞
  常惺、大时   守静、季随   勿斋、盘谷     覃黻、黼
四 覃和   善夫                           栗、璨
  覃贞   信夫                           瑾、瓒
  覃黻   韦绂                           炎、忠、璜、玉
  覃黼   次质                           宾、睿
五 栗   超石                           显、颖
  璨   耀石                           顺、融
  瑾   秀石                           顼、硕

请问你们家家谱上面寅公后代的记录是怎样的。
为何我们家家谱第三世记录是一桂(字双峯),网上面却写的是常造、常恂
常造、常恂与一桂又是什么样的关系,是与其中的一个人是同一个人,还是应该是三个人,还是其他什么情况。

我们家家谱记录宏公那一支在应该在宏公在时就迁入江苏江阴、宪公应该也是在宪公在时就迁入江苏邗江(现在的江苏扬州),又是哪一支留在湖南的?我们上面没有宁公的记载。请问你们家家谱上面是如何记载的。

盼复!

安国公25世孙 胡静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7-01-23
Re:胡静宗亲
我的家谱记载是安国公和夫人刘氏与胡宏均葬在这的家乡,湖南省湘潭县排头乡黄荆坪龙穴山,现有墓,我县胡氏家人曾在公元一九八一年重修三人合葬墓,你的谱上说胡宏到了江苏江阴,应该是说到过,安国公一家生前到过许多地方,
我谱上有关安国公下一代的记载你可在本网的"闽楚中湘涌田胡氏世系(1-64世)"一文中查阅,那里是比较齐的,还有些新资料还未补充,希望你能抽时间能按我的形式把世系理出来,并发上网,让我们共同校对互相补充,力争把安国公这一支的世系完善出来,
另早几天贵州六盘山地区有个也是安国公的后裔上了网,发了一些资料,我正在与他联系,到时我们再约定一起谈谈吧.
祝你好,
安国公裔下26代孙 胡铁华
胡宏言:“行贵精进,言贵简约”
涌田博客:http://blog.sina.com.cn/jtgs305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7-01-23
Re:胡静宗亲
请看我家谱的一处记载:常忄原;——“脉祖”字守志,一字季履,名大壮,一名大履,别号近霍,世称西园先生。宋高宗绍兴十三年(公元1143年)癸亥正月初五酉时生,丁丑补弟子员,一统志称受业朱子、张子,世其家学。孝宗乾道九年癸巳迁居南岳,读书谈道。宁宗庆元元年乙卯科举人。宁宗嘉定十三年庚辰纂修族谱。敬塑父五峰公、祖文定公、伯致堂公、茆堂公、从伯籍溪公、双峰公诸像于父墓对岸恭承。大宋明君高宗敕建贤堂,旨每风登位新君,隐临二祭,每秋遣官率胡族众祭。
从我家谱来看,资料和年代是比较全齐的,都有生卒年月日,另外还有许多的旁证,这个世系最早是守志公初修,一直到清朝大都一致,不知你的家谱的记载是否也完整,你说的双峰公应该是与胡寅同辈的胡宝、胡实或胡宪其中一人,他们三人是安国公的从子。
另请看这个资料:张栻与朱熹——师出一承
张栻(1133-1180),南宋学者,字敬夫,又字乐斋,号南轩。汉州绵竹 (今四川广汉县)人。官至右文殿修撰。父亲张浚,在宋高宗、孝宗两朝供职,曾率军驻守川陕,痛击金兵,威名显赫,官至丞相。张栻自幼随父侨居外地,后迁湖南衡阳。少有壮志,而立之时,孝宗即位,他参佐乃父治理军事。朱熹后来为他撰写神道碑时这样地赞美他:“慨然以奋伐仇虏,克服神州为已任“(《朱文公文集》卷八十九《右文殿修撰张公神道碑》)一年以后,他父亲张浚去世,当他沉浸在极度悲痛之时,35岁的朱熹从武夷山前往停柩之处的豫章(今南昌市)吊唁他的父亲亡灵。丧仪结束后,他连接三天与张栻长谈,随后经常同张栻书鸿往来,讨论心性和“已发未发”的问题。
乾道三年(1167年)八月,朱熹在学生范伯崇(念德)、林择之(用中)的侍行下,从崇安启程,到达潭州后受到张栻的热情接待。朱熹曾写信告诉曹晋叔说:“此(九)月抵长沙,今半月矣,荷敬夫爱予甚笃,相与讲明其所未闻,日有学问之益,至幸至幸。”张栻对朱的来访,也感到十分欣喜。他师事胡宏,而胡宏又是朱熹老师胡宪之兄。师承同出一系,相谈论辩,颇为相得。《宋史•道学传序》称:“张栻之学,亦出程氏,既见朱熹,相与博约,又大进焉!”两位大师在相会期间尽情切磋,剖心唱酬,辑有《南岳唱酬集》传世。
张栻独钟朱熹,对朱熹长期的栖息之地——武夷山也心驰神往,因为这座名山还是他的师长胡宏的祖籍所在,但因公事繁忙,所以一直未能前往。辞世前一年,即淳熙六年(1179年),他被诏为右文殿修撰,提举武夷山冲佑观,才有机会来到武夷山。当时他已身患疾病,做为祠官,他原来可以在家乡奉祠食禄,不必莅职述事,但他思念老友朱熹,梦绕武夷名山,所以不畏关山阻隔,千里迢迢从岳麓山前来武夷山会友。朱熹这时正在江西知南康军,闻讯赶回武夷山,一来忙中偷闲,为建造义父、抗金名将刘子羽的神道碑而竭尽全力;二来会见阔别十二年的老学友张栻。二人终于在武夷山重聚了。
张栻英年早逝,朱熹为之失声痛哭,并怀着深厚的感情再为张栻撰了神道碑文《右文殿修撰张公神道碑》,极力推崇张栻的理学思想及他的为人之道。
张栻的理学思想集中反映在《论语解》、《孟子说》、《南宣答问》以及与友朋论学的书札中。他的理学思想核心,旨在论证封建伦常这一权威原则的天然合理性,而他的“明义利”之辨,则是试图从伦理道德方面要求人们维护这一封建权威原则。这个理学观点与朱熹是完全相同的。
以上也可证明胡宏大都时间是在湖南长沙、湘潭、衡山一代从事讲学,张拭也有到从师胡宏的学堂——碧泉书院重游的记叙,碧泉书院就在湖南的湘潭县。史书传记上都说胡宏优游衡山几十年。
[ 此贴被胡铁华在2007-01-24 00:05重新编辑 ]
胡宏言:“行贵精进,言贵简约”
涌田博客:http://blog.sina.com.cn/jtgs305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