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9570阅读
  • 18回复

中华胡氏族谱序言精选(现代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09-07-05
如皋胡氏重修族谱序----张謇
謇始尝隶如皋学籍矣。如皋,宋安定胡先生之故里也。昔韩昌黎之于田横谓旷百世犹然相盛。矧距先生之世七百余年,而近先生之居仅百余里,闻先生之风其能无慨于心!方謇籍如皋时,亦尝闻县所称善制举业者多胡氏,其人率质厚好学,不与他士习同,则又未尝不叹安定先生之遗泽犹有存焉者。然因不识胡氏之人。而謇且归籍于南通,南通如皋琅相接。顷者胡氏修其族谱,有字文辉者请为之叙,因得其谱而观之。

故(胡?)之得谥胡公满,子孙以谥为氏,至汉有讳者,士为大中大夫,传四十一世至安先生。先生居海陵之如皋,而官做州卒,其三子志正奉遗衣冠归葬,遂家焉。由是传至讳锦乡,迁县之马圹。又四世,迁何家环。其子迁洪罗庄。后其子姓分家于芳泉庙、普济庵,则皆如皋县境地也。

今最称盛者洪罗庄之系,谱自锦辑而后久不修,今修者文辉之父,而文辉成立。断始于安定,由安定玉锦,凡十七世;由锦玉今又十有二世,其可指数而况观如也。断始于安定抑亦知远而不诬。知远者厚,不诬者质,为昔所闻盖见其所自来者远焉。夫安定之教尚行实,先治已而后治人,其经义治事分斋不囿一途,以为教学者于经传文,军民兵水利算数之类,各有所得而疏通笃雅,是以朝廷重之。当时之人不问而知熟为安定弟子,后世称有宋学术安定,泰山并为先河,伊川程子则亦安定教授太学时之弟子。盛矣哉!学因贵有体用,若安定之学,岂惟今世言教育者所宜师,岂惟乡后生小子所知引重?程氏族子既诜诜点。文辉知收领宗安定,则必能知安定之学与其所以为教率而诵之,以启庸共族子弟,义不止于重修族谱而已,是则謇所重有望一昭德之后而因致敬于安定先生者也。辄于叙胡氏谱而推言之。

        民国六年六月张謇
[ 此贴被南山在2009-07-05 10:19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09-07-05
《芦江胡氏宗谱》(八修)谱序选
亲情的凝聚
芦江胡氏三十世孙嘉翔谨撰


《芦江胡氏宗谱》(八修稿)终于完稿了,付梓前我思绪万千,感慨之余,略述本次修谱始末,以感谢大家对宗谱续修一事的关心和支持。

我家老屋在胡氏支祠后面,每天可见庄严肃穆的祠堂殿宇。每年清明面对芦江胡氏坟庄——梨园山上层层叠叠墓茔,父亲告诉我,我们先祖在芦江艰辛创业已有二十代了,那是历代部分祖坟所在,使我自小就累积起对先人的敬重,产生探寻祖源的愿望。随着我的长大,许多疑问伴随着这一愿望强烈起来,我常常自问:我们的先祖真的来自青州?为什么来?如何繁衍?时光流逝,我身边的长者一位位默默离开人世,就象流星一闪。于是我又问自己,为什么不能用文字记下他们的人生足迹?父亲于是告诉我,你的问题只有宗谱才有答案,因为宗谱记载着历代祖辈的生平事迹。遗憾的是岁月变幻,昔日几次修编的《芦江胡氏宗谱》已音迹杳杳,我一直感到深深的遗憾。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父母年届耄耋,于是我决定编房谱,把父母知道的我胡乾房家族的先祖和后裔情况记下来。功夫不负有心人,房谱编写中我先在妻舅家寻得《芦江胡氏排行》,侄子延令又从白峰找到近支宗亲的《芦江胡氏前房贵十五公房谱稿》。展读后,我知道芦江胡氏一世祖顗来自青州,宋时为四明录事参军,因睹四明形胜而居鄞。八世祖榘是南宋宝庆间任兵部尚书兼沿海制置使知庆元府(当时宁波最高的行政、军事长官),他知宋势日蹇,为保胡氏一脉香火,择芦江后岸建宅,命其三子用之公名烨中者以耕读传家,在此隐居。九世祖烨中开芦江胡氏一脉,三传至贯珠公胡氏始大,分为前房、车门里、前堍、五马桥、完工桥和山下、牌门、汤六房诸派。遗憾的是贵十五公房谱只记载我支先祖到良十八公,我新编的胡乾房房谱世系也就出现断代,很想寻机补正。同时意识到如能将贵十五公房谱中记述的众多傍支先祖的后裔也能完整地记录下来多好呀。鉴此,追寻完整的《芦江胡氏宗谱》,续写新的宗谱的愿望在我心中强烈地涌动起来。

本世纪交替时节,宁远堂宗亲申得、嘉二两位先生来我家,欲明芦江胡氏祖源。在我告知贵十五公房谱记载的内容后,提及续修宗谱,因所见相同,一拍即合。当时议定请现居柴桥,二十九世振字辈的胡洁先生出面主持修谱大局,本人辅之。2005年5月10日,胡洁、申得和我分头召集修斌、嘉二、海雷、才章等族人,在北仑共商修谱事宜。会上成立了由胡洁先生任主任的修谱筹备委员会,确定了以“明源延脉、追先存今”为主旨的《芦江胡氏续谱纲要》。续修芦江胡氏宗谱的工作随后展开,天助人愿,民国版《芦江胡氏前堍房谱》和清道光版《芦江胡氏宗谱》分别从大榭和慈溪相续寻到。为使宗谱回归故里,小良、浩杰两宗亲各捐款二万,解了回购宗谱资金欠缺的燃眉之急。

宗谱的顺利回归,为续修宗谱奠定了“明祖源”的良好条件,随之搜集后裔情况成为续修宗谱的最重要事情。为此,修谱筹备委员会借宗谱回归东风,于2008年1月12日在柴桥刚刚修缮一新的胡氏支祠召开宗亲代表大会,居住五马、车堍、田洋、大榭、梅山、白峰、大湾、镇海、上海等地宗亲代表欢聚听彝堂,共同观看刚刚迎归的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木刻版,共十六册的《芦江胡氏宗谱》孤本,推举成立了胡洁任主任,本人任副主任和小良、浩杰、富棠、纪祚任委员的芦江胡氏八修宗谱委员会,领导宗谱编修活动。确定了各地采访人员,负责后裔资料收集。并印发了本人主笔的《芦江胡氏续谱编写要求》和采访调查表。会上,特地从上海赶来的秀园、修波兄弟和现居柴桥的央玉、富棠等宗亲纷纷慷慨解囊,为修谱捐款。会后成立了宗谱编辑办公室,负责资料采访、汇集、整理、编写、打印等具体工作。办公室由我任主任,延令、海雷、胡磊、胡虹、善红为成员,后因工作需要,又加入旭铭宗亲。是年腊月廿六,我突患脑溢血,宗谱的集稿编辑交由舍侄延令承担,海雷和旭铭负责大榭和五马采编,胡磊负责郭巨采编和世系电脑输入,胡虹负责道光老谱的行实及艺文等资料电脑输入,善红负责文稿的标点及校对。

随时后编修工作全面深入开展,善恩、才章、志诚、宏国、修君、信安和秀园等宗亲积极采写了铁沙湾、门浦、上阳、菅岙、小门等地和宁远堂的宗亲资料。财信、定信、福安、绥之、善红、海雷、永安、国相等各地采访人员积极走访各家各户,用调查表采集散处于车堍、五马、大榭、大湾、华峙等地的芦江胡氏后裔资料,有的还先后编纂了各自的本支房谱。大一、修己、文正、壮知、修甫、修竹、定高、松年(六横)和嘉二嫂等老年宗亲提供了许多前房宗亲资料。旅外游子旺亮、嘉教、永刚也从北京、重庆等地归乡或来信联系,认祖归宗。

回顾宗谱编修全过程,我们具体做了寻古谱、集资料、对世系、编行实、彰精英、筹经费六项工作:

寻古谱。先由海雷牵线,从大榭王榭信荣处寻到民国和光绪版《芦江胡氏前堍房谱》,次由《宁波晚报》沈之滢为媒,从慈溪观海卫方松钿处购回道光版四修《芦江胡氏宗谱》木刻孤本,再由旭铭采访联系,从沙溪嘉业处发现光绪版和道光版《芦江胡氏五马桥房谱》。为使回归故里的古谱得到永久性保存,于2008年5月20日将道光版四修《芦江胡氏宗谱》木刻孤本十六大册和《芦江胡氏前堍房谱》四本,捐献给北仑档案馆。捐献仪式上刘文科副区长代表北仑区府对芦江胡氏的义举给予褒扬。

集资料。资料收集过程中,宗谱编辑办公室的同仁及时给采访员提供业务指导,督促各地送交资料。还在嘉春等各地宗亲支持下,到大榭、梅山、华峙、沙溪、六横等地走访,并在车堍、大榭两地召开修谱动员会议,进行宣传发动。旺亮宗亲还自费在老年报刊刊发修谱广告,在全国寻找宗亲。经宗亲共同努力,收集了现居前房、前堍、车门里、五马、大榭、梅山、华峙、门浦、小门、上阳、洪岙、沙溪、菅岙、舟山等地和旅居京、沪、渝等地的宗亲资料。胡洁先生和延令侄等还拍摄了大量资料照片。

对世系。芦江胡氏宗谱记载八世祖为南宋宝庆间任兵部尚书兼沿海制置使知庆元府的胡榘,因宋史中有胡铨孙槻、榘皆为尚书的记载,而芦江胡氏宗谱中没有将铨列入,所以对芦江胡氏的祖源历来就有疑问。为此,先人修谱时在卷首另绘谱源考,注明因无书可考以待来者,写有《谱源辩疑》一文进行辩释。这次修谱为了弄清祖源,我们在胡氏宗亲网总版主胡先远先生帮助下,查阅了浙东和江西两地的其他胡氏宗谱,将有与我一世祖顗和八世祖榘名讳相同的其他胡氏世系与我族世系单一地相比较,同时将所有收集的胡氏宗谱世系列表进行对应分析。接待了来自江西廬陵的胡铨系宗亲,共同进行探源释疑。但终因各种宗谱对顗和榘的世系记载各不相同而无法辩清。考虑到宗谱与史书记载不符的情况各谱均有,非我一家的实际,决定新谱续写照录原世系,并另绘制《芦江胡氏与浙东、江西等地胡氏祖源对照表》,供阅者参考。况前人已有《谱源辩疑》一文之剖释,见仁见智阅者自明。至于排行,现排行从“仁”至“猷”共七十九世。本人推敲后认为,“仁、义、礼、智、信”五世为顗公居鄞前从故乡带来的排行,对考证我祖祖籍至关重要。自六世“肇”至十五世“浩”为顗公居鄞后制订的排行,对我族寻找自鄞迁居各地的胡氏旁支有帮助。十六世“粤”行以后为乾隆癸未新定排行。观旧谱十六至二十五世的名讳与排行不同,是新定排行时芦江胡氏后裔各分支在十六世后“各自为行,而不复统贯”造成的,为便于查对排行,另绘《芦江胡氏排行异同对照表》,附于排行之后。本次修谱,因间隔岁月太长,许多后裔只知其祖,更有人只知其父。为使后裔与先祖相接,我们尽最大可能利用搜集到的旧谱和周边旁支调查仔细核对,但仍有一些后裔无法与上代接续。故另制《芦江胡氏分支迁始祖考》附卷首,使这些后裔能从居住地而知先祖的来历。

编行实。行实记述每个人的生平,是谱牒最重要内容。本次修谱除按旧谱录入先人行实外,参照旧谱形式编写了每个新增入后裔的行实材料。内容主要包括生、卒、配、葬、文化程度、职务职称、荣誉称号和子女生育情况。据粗略统计,本次修谱新编入行实或人名0000人。考虑到现行法律中男女平等的规定和独生子女政策,新谱新增行实的编写男女同例。所有人均按字辈和居住地排列,同名同姓者可参照父辈和兄弟名讳进行区分。对生卒等详细情况暂无考者,只列人名和现有资料。按前述方法区分后,仍不能知晓本人排行或先祖的芦江胡氏后裔行实,只能列入其他类,排在可区分者后面。对不愿提供本人信息或我们暂时无法取得联系者,只能从缺,待机缘成熟,以后修订宗谱时补入。

彰精英。在历史长河中,芦江胡氏注重民族气节,无人入仕元朝。自明朝起中科举者代有人出,进士、举人、廪生、庠生不胜枚举,知府、总兵不乏其人,近现代又涌现出许多变革求新、锐意开拓的烈士和工业商贸、文化教育界精英人物,在故乡,在中国、在世界发光发热,成为芦江胡氏一族的骄傲。为了彰显这些精英人物,我们经过旧谱筛选和媒体搜寻,将先人和后裔中的佼佼者或辑录入人物传记,或列入名录。同时收集有一技之长者的诗词、文学、绘画、摄影作品和文艺演出照片辑为艺文,供后人观摩学习。

筹经费。本次经费筹集主要由胡洁先生负责,得到了志新、小良、浩杰等宗亲的大力支持,旅居外地的宗亲也不甘落后,申得、旺亮两先生主动捐款,各从北京汇来1万元。经宗亲协力,本次修谱共筹得善款00万元,为表扬他们的善行,另列捐款者芳名于卷后。

此外,我们还请北仑区政协第三、四届主席张嘉梁先生和芦江胡氏后裔、北仑区胡培良副区长分别写了序言。请北仑区政协第五届主席汪友诚先生为宗谱题签。叫延松侄设计了宗谱封面,编排了照片资料。历时六年,终于拟就书稿。

稿件虽成,意犹未尽,因为限于人力、财力和有些宗亲对修谱的不同见解,致八修宗谱还存在着后裔资料不全等缺陷。但我们已经尽最大努力了,因为本次修谱完全是同好们利用业余时间完成的。在谱稿的撰写和数字化输入过程中,编修办公室的同仁不知牺牲了多少个人时间;负责采访的族人不知走访了多少人家;居乡和旅外的宗亲不知提供了多少资料和帮助。可以说《芦江胡氏宗谱》(八修稿)是宗亲们亲情凝聚的结晶。本应对谱稿进一步精雕细琢,使成完璧,但考虑到修谱以来已有修斌、嘉二等多位宗亲仙逝,许多期望修谱的老年宗亲也已风烛飘摇,八修宗谱委员会决定先将编就的宗谱稿印出来,以慰他们对新宗谱面世的期待,对全体宗亲有个交待,成为今后进一步完善或重新编纂宗谱的基础或素材。因非完璧,故以稿称之。

值此《芦江胡氏宗谱》(八修稿)即将问世之际,谨向张嘉梁、汪友诚先生和所有参与、关心支持宗谱编修,为此出钱出力的领导和宗亲表示衷心感谢。

                                                                                  公元二0一0年庚寅季秋月

芦江胡氏续谱序---- 张嘉梁

在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传统中,宗谱是其瑰宝之一。宗谱是记载一姓世系和重要人物事迹的谱籍。始于魏晋,盛行、规范于宋代。《宋史  艺文志三》有司马光《臣寮家谱》一卷。宗谱又名“族谱”、“家谱”、“家乘”。苏洵有《族谱引》。宗谱追溯宗族原始、记述子孙繁衍,宣扬祖宗功德,光大先辈业绩,历代相继相承,系宗系情,惇本睦族,使人亲其亲,长其长,对促进社会团结、和谐,有着重要的作用。

《芦江胡氏宗谱》最早修于明万历年间,经康熙、乾隆、道光、光绪年间数次重修,到民国三十七年重修宗谱已是第七次了。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富裕幸福。盛世修谱,谱载盛世。胡氏后裔一方面追寻历代宗谱;一方面筹划续修宗谱。九十年代寻得《芦江胡氏前房派贵十五系支谱稿》抄本,2005年寻得光绪和民国年间修的《芦江胡氏前谗房谱》。2007年将已有170多年历史的《芦江胡氏宗谱》从慈溪迎归北仑,为续修宗谱创造了条件。同时,芦江胡氏续谱编辑组又撰写《芦江胡氏续谱编修纲要》和《芦江胡氏续谱编写要求》,有目标有计划有部署地启动了续谱编修工作。

《芦江胡氏续谱》以追祖思远、明源延脉、存今启后为指导思想,用人物传记和人物名录的形式,翔实记载了一大批建树辉煌才俊。芦江胡氏始祖用之公系胡榘之子。胡榘在南宋宝庆年间任兵部尚书兼沿海置制史知庆元府事,庆元府即现在宁波地区,他在宁波任职时有惠政,在《宁波府志》中有详细记载。宁波著名史学家徐时栋的《烟屿楼文集》撰有胡尚书传。东钱湖畔原建有胡墅庙纪念胡榘。南宋末年,用之公遵父命隐居芦江,耕读持家传世,在元朝没有一个人去应试做官。朱元璋建明后,才有人去考科举,成为官吏和庠生食廪者。其中较有名的有明朝的胡瀹(克新)进士,授江西雩都县教谕,转大博士敕授儒林郎;胡滚率义兵勇御倭寇为国捐躯;胡璟(紫岩)任天台吏员时有德声,任期满,天台绅给皆赠诗送行。清朝的胡于铬文韬武略擢南澳镇总兵受皇帝封赐;胡维炳(其佩)雍正十一年进士,授户部江南主事,因除弊忤权贵,出为永福知县后,仍严毅方正,助强扶弱;胡滨精于诗词书画,与四明名士厉志,姚燮相善;胡漪村曾留学国外,称为“洋翰林”。近现代芦江胡氏名流众多,人才辈出。近代有学富才高的我国第一只白炽灯发明者胡西园;有反对腐政跟随孙中山革命的老同盟会员胡振绪;有第一次国内革命时牺牲的著名烈士胡焦琴。现代有尽忠国事的全国第八届政协常委、解放军中将胡峨亭;获得世界金奖的歌唱家胡晓萍;知名美术家胡申得;著名品牌“老板娘”食品和“永发”保险箱创始人胡志新和胡小良;捐资千万助学的龙盛航运公司总裁胡永成;名扬海外,造福华侨的美国富安公司创办人,芝加哥华人重大活动主要赞助者胡志强博士;美国通用集团国际房地产公司亚洲部总裁胡一达等。续谱记载这些人才,使芦江胡氏生辉,使续谱生光。

此次续谱之修缮,端赖芦江胡氏后裔胡洁、胡嘉翔、胡申得等积极倡议,宗亲热烈响应,或解囊相助,或献计出力。编辑采访人员,访故问旧,四处搜集、分析综合、研究考证,几经易稿,终成续谱,其流淌汗水与心血,实为感人。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当今芦江两岸正兴起开发建设热潮,芦江胡氏子孙当承千百创业精神,  自强不息,  以振兴中华民族、构建和谐社会为己任,奋志报国,不负祖先之殷切期望。

公元2009年5月


现代修谱观念的成功践行
----祝贺《芦江胡氏宗谱》(八修)圆满告竣


浙江宁波北仑区嘉翔宗兄寄来《芦江胡氏宗谱》(八修稿)主序,征得宗兄同意,已在胡氏宗亲网(http://www.hszqw.com.cn)上发表。芦江胡氏八修宗谱活动,从2005启动至今已历六年,作为胡氏宗亲网站管理员和现代宗谱编修活动的关注者,这几年间我曾三次前往北仑实地调查了解该谱的编撰过程。目前就我的调查来看,芦江胡氏八修宗谱活动准备充分,态度严谨,本支族人广泛参与,大小宗支尽收其中。尤其是嘉翔宗兄数年如一日,带病领衔主修,用殚精竭虑、废寝忘食来形容亦不为过。前几年本族族人以重金回归本族宗谱,后又捐赠给当地档案馆保存的事迹,也曾通过我们网站在全国胡氏宗亲中传为佳话。嘉翔宗兄这篇主序情真意切,代表了本宗族人对其八修全过程进行了客观的总结,充分体现了新时代族人现代修谱新观念的成功践行。

纵观民间所存世谱牒,由于年湮代远,族大支繁,宗派支系迁徙流转,族群聚居自我封闭,故而记载后世与先代之血脉联系时有“隔断”之现象。芦江胡氏宗谱所载,一世祖顗来自青州,宋时为四明录事参军,八世祖榘为南宋宝庆间任兵部尚书兼沿海制置使知庆元府,因宋势日蹇,命三子用之公即九世祖烨中开芦江胡氏一脉。因胡榘公上下世系与史料记载有异,故前修谱者在七修谱中载入《谱源辩疑》一文供后人参阅。近年有学者提出文化和血缘两种不同意义上的认祖观点,即把无法确认的远古先祖以及族谱上记载的历史先贤名人,认作是文化意义上的先祖,表达了对这些先祖的敬仰,但并不一定表明从血缘关系上的绝对认同。由胡榘公上溯一世祖顗公,以及更早的青州源流世系,亦有待走访调查更多的浙东胡氏分支,探索各自族谱记载的共同之处。芦江胡氏宗谱八修新谱照录老谱的原本世系,添加新发现的浙东及江西世系对照表,信者注之,疑者存之,延续前人观点,留待后世解决的做法,亦不失为妥善对待之策。据专家学者研究表明,中国历史上的实谱存世,宋朝之前已属于凤毛麟角,较为可信的谱序记载,大都在明初国家安定之后。故此前家族源流世系记载多有传讹之憾,难以征信。所以有胡适先生的观点,各族来源应以始迁祖为断,修谱应重理清现居族人的血缘关系。本次八修谱,略远详近,重在理清贯珠公后六支派的血缘脉络,尤其是填补七修谱以来的空缺,使数十年分隔之同脉裔族,得以相聚于谱,芦江胡氏宗谱八修业已厥功甚伟。

现代修谱观念的推广和落实行动,体现在芦江胡氏八修谱的整个过程中。在商品经济日益深化的现状下,尤其是新一代宗亲长期游离于宗族环境的情况下,如何回归古朴的族情亲情,崇敬先祖,教化后人等等,本次修谱都作出了有益的尝试。族中年轻的修谱负责人员如延令、胡磊等,我大多也有认识,深深为他们的敬祖爱族、投身修谱的精神所感动。在具体组织实施过程中,本宗族人克服了时间周期长、经济消耗大、分支资料少、断代沟通难等等困难因素,采用现代科学手段,在胡氏宗亲网上开辟专栏,收集整理资料,成功地联系到海内外宗亲,回归祖籍地,踊跃捐资献款。各位主持负责人以高度的历史责任心,齐心协力做好每一项工作,没有因为时间紧迫而降低编撰水准。为使该谱更臻完美,数次后延付梓时限,也是给更多的族人载入的机会。

浙江宁波是我国沿海发达地区,《芦江胡氏宗谱》八修告竣,将提供我国经济发达地区胡氏支派在新时代开展、延续传统宗族活动的宝贵经验。你们的成功也将为其他正在准备做同样工作的胡氏族人树立先进的榜样。为此我愿向广大网上宗亲读者推介你们的成功经验,同时也让大家共同分享你们这一历史性的成果。祝愿我们网站与芦江胡氏宗亲在这次宗谱编修中建立起来的亲密感情,继续巩固发展,长盛不衰。

胡氏宗亲网站总版主 上海愚宗弟先远(南山)谨撰
2010.12.01

原载:胡氏宗亲网(http://www.hszqw.com.cn
[ 此贴被南山在2011-11-30 10:10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09-07-14
浙江东阳肖塘胡氏联修宗谱序----胡德胜
        肖塘胡氏源于胡头,胡头胡氏源于永康西溪庙下。庙下胡氏乃永邑(康)龙山胡氏之一脉。龙山胡氏乃吴中书令晋尚书郎胡冲之次子东阳太守胡凤之嫡裔也。南宋宝佑元年(公元一二五三年)由进士朝散郎监察御史崇正殿说书胡侁(胡邦直嫡孙)编撰的《胡氏宗谱旧序》为《龙山胡氏宗谱旧序》。龙山胡氏最早三大族地即适游、可投、殿后(现大后)的《胡氏宗谱旧序》同我族现有所存的《胡氏宗谱旧序》皆为同年同文同人所撰之同一序文也,龙山胡氏源流之广,族气之盛可见也。

        庙下先祖完公从龙山分居西溪庙下。我谱多篇序文皆有记叙。上海图书馆珍藏的《龙山总祠附主录》有明确记载:“总行字母顾,西溪永青,元始祖,讳完,本行万十一公,字大亨,仕山东乐安县知县,配陈氏。”因此完公之前为我谱前(外)纪,完公以后为我谱内纪。内纪世系至今保存完整无损。然外纪“惜其家乘前已為兵火滅没,不獨先代文集,茫然无可考究,即支派行序幾於湮泯不彰。”因此在清雍正十二年(公元一七三四年)肖塘、胡头、庙下最后一次合修《庙下胡氏宗谱》,乃以“悼前紀之已缺,悲子孫之無傳,吐胸中之記憶,採父老之傳聞,复登記載,勒為成書。”以后胡头、肖塘曾数次合葺或分派续修宗谱。

        胡头最后一次修谱于清光绪丙子年(一八七六年),至今已壹佰叁拾贰年未续谱。肖塘于清乾隆辛亥(公元一七九一年)年与胡头合修宗谱,后分开单修五次。最后一次为中華民國甲戍年(公元一九三四年),至今已有柒拾肆年未续谱。因此胡头、肖塘胡氏宗亲迫切要求修续胡氏宗谱。然而,因时年久远,时代背景变迁,社会变化巨大,存传的谱系资料严重不足,给本次修谱带来了很多困难。万幸胡头、肖塘各有老谱一套,虽然残缺不全,却能相互补缺。为此胡头、肖塘协议合修宗谱,名曰《东阳胡氏宗谱》。成立修谱理事会,各会员分工合作,各负其责,于二OO八年五月展开修谱的各项具体工作。

        修谱是敬宗孝祖,承上启下,传承万代的大事。要尽力理清渊源,明确支流,还原历史,尊重现实。幸运当今社会,通信发达,交通方便,信息交流快速,给这次修谱工作提供了便利。现经分析老谱序文和世系,走方祖籍各地,查对沪、浙图书馆历史资料,对照有关兄弟谱系,比较完整地理顺了我族从完公上朔到凤公(东阳太守)、冲公(吴中书令)的外纪世系。也比较清晰地上朔到胡公满的远古世系。纠除了老谱外纪部分曾因被兵火所毁,数百年后仅凭记忆复登记载所存有的谱系混淆,上下世系不谐,人物年代相倒等纰漏之处。

        经永康胡氏最早的宋熙宁二年(一O六九年)篡修宗谱序考载:

        胡氏出于高阳,自穷蝉五世而生虞舜。尧荐之于天,授以天下。舜以天下授禹,禹封其子商均于虞,是为夏宾。其后虞思以女妻夏后少康,佐以中兴。及周武王克商,举舜后得满而封于陈,终亨遐寿。故谥曰胡,子孙因以为姓。战国初有胡行,为时谋主。行六世孙建,汉卫城令,为上官氏所陷,妻子北徙安定。建生武威太守平,平生议郎实,实生给事中宇,宇生冀县令从,从生大司徒刚,刚生御史大夫肇,肇生珍,为侍中光禄勲,珍生侍中司农卿襄,襄生元孙超,超生综。综少孤,随母到江东。时孙策领会稽太守,综年始十四,与孙权读书。策卒,权为讨虏将军,以综为佥曹从事。综有远谋,后拜偏将军兼左执法官。至中书令监,封都乡候,赤乌六年(二四三年)卒。其子冲嗣,天纪中(二七七至二八O年)为中书令,后仕晋为尚书郎吴郡太守,卒于官。有一子留于吴,吴之有胡氏,自冲始也。

        吴中书令(冲)是我族老谱记载的第一始祖。考证老谱外纪世系须从冲始。冲生五子畅、凤、育、纳、砀。凤为太傅车骑东阳太守。凤后裔在永康形成龙山胡氏和库川胡氏两大主要流派。东阳东南湖始祖胡神其兄胡远最早迁居永邑龙山(下凤里)。为现永康适游、可投、大后三大胡氏族地的始迁祖。远公嫡孙文质公入主龙山总祠为龙山系胡氏第一世祖。唐季天下,士大夫避乱,胡氏始迁吴。居山谷间,虽有英才精识者,不见于世。至宋端拱二年(九八九年)庫川始祖彭公四世孫胡則(方岩胡公)登進士第后,建炎二年(一一二八年),我祖文質公五世孫胡邦直又取科名,后相踵举业进身者十多人。邦直生桌,桌生岩起,岩起生居仁、居礼,居礼生之纲代代官宦也。之纲生褒,可惜褒后龙山胡氏很可能因兵火所毁,各地宗谱无续记。幸好库川胡氏宗谱珍藏的龙山世系全图有续也。褒生焕,焕生仪游,仪游生钲,钲生星,星生麒,麒生衡,衡生完,完分居西溪也。从冲至完,一脉承袭,一目了然。

        从胡头、肖塘最后一次修谱至今,子孙繁衍,人才辈出。大学生、军(警)官、党政干部、教师、教授、工程师、创业致富者,屡屡涌现,足为后代孙辈楷模。为使后辈了解祖宗,了解村史并传承万代,本次修谱基本上保留原有老谱繁体文字,并添记了标点符号,对历史年份作了括号注释。对新添加的内容采用简体中文。除了考证修改外纪世系和补续新丁外,还新增胡头、肖塘村史介绍和大事记。为人类和谐,社会文明,与时俱进,又增添了劝世文等内容,作为在保留老谱家约家规基础上的新内容。它将会成为本宗族的精神财富流传万代。

        本次修谱在理事会的统一组织协调下,胡头、肖塘的各位理事,不辞辛劳,不怕困难,尽心协力,登记新丁,统筹资金,同修祖坟,共祭祖宗,圆满完成了修谱过程中的各项任务。我作为胡氏子孙,虽然离村四十年,常念家乡,常念宗亲。这次受宗亲们的委托和信任,参加修谱,义不容辞。这次修谱,非常感激各位理事的努力和奉献,非常感激两村全体胡氏宗亲的支持和帮助,特别感激胡头金良一家,肖塘永仁一家各提供老谱一套,使这次修谱工作有宗可寻,有据可依。在此向大家表示深切的谢意。同时也感谢胡库胡淑梯宗亲提供珍藏的宝贵的谱系资料。感谢全国胡氏宗亲网总版主南山先生和浙江地区代表胡益明宗亲对这次修谱的指导和帮助。现已大功告成,全体理事,如释重负。我的心潮难平,有感于心,留言於纸,执笔为序。

            时

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年公元二OO九年岁在己丑秋月

二十六世高字行德字辈肖塘十四世孙德胜  谨书于杭州
[ 此贴被南山在2009-09-22 15:33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09-09-22
《中华胡氏通谱》序言三篇
序  (—)    胡德平

    中国的姓氏名号,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中华文明的起端。欧洲18世纪平民才有姓氏,日本平民19世纪才有姓氏,我国平民的姓氏则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我常说中国历史的记载数千年没有中断,请不要忘记,我们民族的宗谱家乘也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记录没有停笔。可以说炎黄二帝是华夏民族的文明之祖。西周以封国、封邑、官职为姓的大小领主则是华夏民族的得姓之祖。以后千百年来,各古代民族的融合、迁徙、分房繁衍则又是汉民族家谱之中的另立门户之祖。

    家父胡耀邦生于1915年11月20日,诞生在湖南省浏阳市中和乡苍坊村一个农民家庭。胡家聚族而居。是胡家的族人、祠堂供他上了文家市里仁高等小学、浏阳中学。少年时期难得的学习启蒙机会,使他终身受益。胡家的祠堂、家谱均注明,苍坊西岭胡家出自江西华林胡氏。王兆国同志曾告诉我,上海图书馆中至今还藏有一部我家清未编辑的家谱,族谱一直记到我们兄妹四人祖父胡祖伦的名字,并给我看了此谱记载的复印件。

    我家远祖也是从北方迁到南方的客家人。据我的认识,陶渊明写的《桃花源记》,就是描写客家人历史的第一部文学作品。华林胡氏也是在这一时期来到江西的,族人繁衍生生不息,还办起了“华林书院”。以后,渐渐又迁徙到全国各地。我家最终才迁徙。当今的世界已是地球村大小的范围,重视血脉传承,寻根问祖,承前启后,不是民族沙文主义,而是13亿人民一种历史自豪感,世界各国人民也都有同样的心理追求。

    为酬谢胡观文编纂《中华胡氏通谱》的工作,特将胡耀邦同志晚年书写的“百家姓”手迹送上,以志炎黄百姓,中华各氏族团结、文明、进步、昌盛之心意。
    是为序
    戊子春正月 胡德平

    胡德平  湖南省浏阳市中和乡苍坊村人,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长子,现任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全国政协常务理事、我国著名的红学家、史学专家、学者。《中华胡氏通谱》总顾问。

原载:《中华胡氏通谱》第四卷 2009.07


序  (二)    高勇

    中华胡氏,在华夏神州,为望姓世族也。其源远流长,蔚为壮观;其人文雀起,鹃搏九天;其伟业炳麟,攸肇宗枋。上可慰列先祖,下可昭济后贤。今逢金秋,凭栏临风,岂能不感怀吟唱聊抒胸臆也哉。  

    余闻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存其源。盛世修谱,寻根问祖,乃中华民族数千年来永恒不变的崇尚,卜世卜年而无疆也。

    《中华胡氏通谱》主编观文先生与我相交近二十余载,是一个有事业心、责任心、讲信誉、重感情的一位知友,平时我们书信往来,友谊至深。观文先生乃“春秋三传”文定公安国先生远孙哲嗣,秉持家学,投身军旅,为繁荣军旅文学,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不朽名篇。近十余年来,以耆艾之龄,抱染恙之躯,怀尊祖敬宗之心愿,存
  敦亲睦族之远见。奔走呼号,亲力亲为,沤心沥血,先后出版了《中华胡氏人物大典》、《中华胡氏大典》及《三百姓氏溯源》等辞典17部。今年先生沉疴日重,不惮劳顿,但仍坚持不懈,俾使全国胡氏宗亲翘首以盼的传世大作《中华胡氏通谱》即将付梓,其志可嘉,其心可鉴。

    《中华胡氏通谱》凝聚了全国胡氏历代前贤的心血和遗愿,汇集了我中华胡氏螽斯蛰蛰,播迁繁衍的空前盛况和光辉历程。从“民师帝范、人伦楷模”舜帝到‘血食三代”、受姓始祖妫满,从胡氏中兴----安定始祖胡威到今天领导中国影响世界的时代伟人胡耀邦、胡锦涛两位中共中央总书记;从“五作卿士、七蹈相位”之胡广,到“清畏人知”之胡质;从“百世师表”之胡瑗到“春秋三传”之安国;从“日月争光”之胡铨到嘉靖名臣胡宿,无不着中华胡氏在中华民族之林中耀眼的光芒。

    查阅各种族谱、家谱,  了解到自己的生命之所由采,从而打开了久扉的大结,未曾生我我是谁?生我之时谁是我?长大成人方知我,合眼又是谁?余以孤陋寡闻、文惭半豹之学识,蒙观文先生盛邀,为之作序,诚恧然誓矣,然于此序中亦寄望于全国胡氏宗亲,尝阅新谱,览新义,以启尊祖敬宗,敦亲睦族之心,而后辨廉耻,兴礼义,知荣辱,由小家谐,到大宗族,由宗族和谐社会。诚不失圣祖舜帝“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之教化,亦不负中 共 中央总书记胡锦 涛“和谐社会”之伟大理想。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华胡氏乃至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责任。作此序,乃希望国盛家兴,宗枝绵绵,中华胡氏,万世其昌。希望寄托后人,光荣属于子孙。
    是为序
    二OO七年八月十八日    高勇

    高勇  河北邯郸市人。曾任共青团中央组织部部长、胡耀邦机要秘书、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室务委员兼秘书长、胡耀邦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中国庐山文化交流中心顾问、中国南京与柳亚子研究会会员、河北省诗词协会顾问、河北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邯郸市诗词楹联学会名誉会长、长江书社顾问、现为《中华胡氏通谱》(正部级)顾问、指导导师,老革命家、诗词家、书法家。

原载:《中华胡氏通谱》第四卷 2009.07

序  (三) 胡迎建
    
    中华胡姓源远流长,绵绵瓜瓞,生生不息。胡姓起源说法甚多:据《左传》与唐代《元和姓纂》等史籍记载,胡姓始祖胡公满,出自妫姓,以谥号为氏作过周朝的陶正,是虞舜的第三十三代孙,武王以其长女大姬许配给他为妻,封为陈侯,在陈地立国,以表示对舜帝的尊敬。《史记》云:  “胡公满者,虞帝舜之后也。周武王克商,求舜后,得妫满,封之于陈,以奉帝舜祀,是为胡公。其后以谥为姓。”这几种说法都认为胡公满是舜的后裔。

    还有三说:据辑佚的《世本》载,黄帝时有胡曹,最早按黄帝订定的衣裳制式制作衣裳。一说胡以国为姓,西周时为子爵,封地在颍州汝阴西二里的胡城。鲁定公十五年,被楚昭王灭亡。其后代子孙四散,有的在安定郡成为望族,即是汝阴的别支。一说姬姓胡国,在今河南郾城县一带周围分布着姬姓亲族诸国。胡氏“源出姬姓,姬子占
  为齐大夫,伐莒有功,赐姓胡,食采安定,自是为安定人’(《安定胡氏宗谱源流序》)。《左传·昭公四年》的记载:“夏,楚子、蔡侯、陈侯、郑伯、许男、滕子、顿子、胡子、沈子、小邾子、宋世子佐、淮夷会于申。”“秋七月,楚子、蔡、陈、许男、顿子、胡子、沈子、淮夷伐吴。”在楚与晋、齐、吴争霸战争中,胡子国曾随楚国去攻徐和吴。胡国后受到吴国的威胁,而内迁于楚国荆山。但不久,楚国发生政变,灵王自杀,平王即位。胡国人被转迁到安徽阜阳立国。吴国攻打胡、沈、陈三国。胡国亡以后,其子孙仍以国号为氏。胡姓还有其他来源,如东汉重臣胡广本姓黄,其父母因贫而将他置瓮中投入河里。有一胡姓长者捞起浮瓮,将孩子抚养成人,改胡姓。还有:李唐 皇家后裔为胡三公拯救于危急之中,其后繁衍为明经胡氏。再是少数民族胡姓,如鲜卑、契丹、满、苗族中均有人改姓胡。

    经过漫长的岁月,胡姓人遍布全国,千百年来,胡姓人在文明进化的旅程中,创造过无数的辉煌,流传着无数动人的掌故传说,留下了众多胜迹。胡姓人勤劳勇敢,不屈不挠,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过诸多贡献,也以其创造性的才智学识为中华文化的殿堂增添了璀灿的瑰宝。

    胡姓历代出现了不少名人,活跃在政治、军事、文化诸多领域内,作出许多重要贡献,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他们是中华文明灿烂星空中的明星。汉代胡广,华容人,举孝廉为天下第一,  旬月拜尚书郎,以策定恒帝继位,再拜太尉。虽无蹇直之内,屡有补阙之益。京师谚曰:  “万事不理问伯始,天下中庸有胡公。”魏晋时期多尚武之
士。如南昌人胡藩,参谋军事,征慕容超,讨卢循,从征关中,破后魏河上兵。后成为华林胡氏始祖。

    宋代胡姓名人如:海陵胡瑗,教授湖州,庆历年间诏以天下效法,后入太学,  门徒益众。学者称安定先生。崇安胡安国,潜心于《春秋》,品节高卓,谢良佐称其如“大冬严雪,百草萎死而松柏独青。”其侄胡寅,上书反对遣使讲和,由此遭贬。著《读史管见》;其子胡宏,初事杨时,后居衡山,张拭师事之,称其“言约义精,道学
之枢要,制治之蓍龟。”学者称五峰先生。永康胡长孺,得朱子渊源,从兄胡之纲、之纯,皆以经术文学名世。宋代胡仔,吴兴人,著《苕溪渔隐丛话》,为历来治学者所引用。宁海胡三省,师事王应麟,博学善文,尤笃史学。宋亡后隐居不仕,著《资治通鉴音问》、《释文辨误》,亦有名之著述。元代平江胡天游,隐居不仕,有《傲轩吟稿》。胡仲尧,江西奉新人,创办华林书院,延士讲学,传播文化,真宗诏旌其门。他的后裔胡直孺,号少汲,官至兵部、吏部尚书。他的挚友黄山谷诗文集就是由他刊刻的,金兵南下,他领兵在淮南与敌大战,挽救了半壁江山。南宋庐陵人胡铨,师事胡安国,上疏乞斩王伦、秦桧,声震天下,著有《澹庵集》。  

    明代以后,胡姓人才多方面发展。绩溪胡宗宪,抗倭有功,官兵部侍郎。明代兰溪胡应麟,购书四万余卷,记淹识博,其《诗薮》《少室山房类稿》两书,至今人乐引用之。海盐胡震亨,辑《唐音统签》 千余卷,为后世《全唐诗》之蓝本。吉水胡广,建文帝时举进士第一,官文渊阁大学士,两次从帝北征,以醇谨见重一时,时人比之为 汉胡广。余干胡州居仁,其学主诚敬力行,有《居业录》。泰和胡直, 师从罗洪先,宗王阳明,著有《胡子衡齐》。

    清代德清胡渭,著《禹贡锥指》,精核典赡,为禹学之冠;又著《易图明辨》《洪范正论》,一扫陋儒附会变乱之习,得康熙帝之嘉奖。江宁胡锺,工山水画,兼擅篆隶。益阳胡林翼,巡抚湖北,改革制度,治军严明,拔擢人才。清代亦有一胡天游,山阴人,擅古文骈文,诗亦雄健而气盛,有《石笥山房集》。胡家玉,江西新建人,官左都御史,首倡设立海防。胡思敬,江西新昌人,监察御史,直声传于海峤。入民国,居南昌东湖畔,编《豫章丛书》,至今学界赖其用。胡文虎,福建永定人,著名侨领,以老虎油行销缅甸、新加坡,赢得巨资,人称老虎油大王。

    自民国初年至新中国成立至今,胡氏名人佼佼者,更是难以尽言。如两位留美,归来学者,一为胡适,安徽绩溪人,首倡文学改良,开新文化运动之先声。胡先骕,江西新建人,与吴宓、梅光迪创办《学衡》杂志,乃会通中西派代表人手之一,中国现代植物学奠基人。国学名师还有嘉兴胡小石、平湖胡士莹、泾县胡朴安、上海胡道静、桂东胡云翼等。他如国民党元老、番禺胡汉民,番禺人;军界中之胡宗南,胡奇才,黄安人;胡炳云,南充人;  胡伯翰,新海人:胡继成,金寨人;文化界中有一代影后胡蝶,鹤山人;作家胡也频,福州人;著名文人胡秋原,黄陂人:文艺理论家胡凤,蕲春人:工商界胡子昂,重庆人;胡厥文,嘉定人。此皆耳熟能详或如雷贯耳者,勿庸赘言。而中共理论家胡乔木,盐城人;胡绳,苏州人;一代政治家、国家领 导人胡 耀邦,浏阳人;胡锦 涛,绩溪人,更是万众推戴者。他们是中华民族的顶尖级与一二流英才,也是胡姓的骄傲。

    胡姓名人众多,犹如天上的星座、星云,一个个光耀千秋的人物,彪炳青史,垂范后人。当代胡姓,更是济济多士,活跃在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文化各个领域,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事业作出重要贡献。本书中英才人物所走过的道路与事迹,足可激励今人奋发。

    中华胡姓文化与习俗,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独具的个性。胡姓人孝敬恺悌,恪守礼仪,重视道德修养,其宗祠、祭祀、婚丧礼制,形成胡姓悠久的文化传统。其祖训、族训、宗谱、派语、祠联等是胡姓人祖祖辈辈的文明积累,为胡姓人的道德规范、成长道路发挥过一定的作用,当然也有宗族观念的不合时宜之处。寻绎其间,耳闻
目睹,可以启迪人们的思考。

    通过众多资料的搜集、爬梳、考证、整理、以新的观点、方法撰写而成的这本《中华胡氏通谱》,有源流,有迁徙,有世系,宗祠与祭祀概况,祖训、族训、家训、族规,有重要支派的派语,婚葬习俗概况,有祠联,牌坊联,有族学、书院,有胡姓名人墓葬地,有胡姓掌故。不仅有古代胡姓名人,也有当代胡姓英才。文笔生动,措语简炼,它娓娓讲述着、评说着胡姓的历史、文化。相信众多的胡姓人会感兴趣的,况且寻根问祖是人类的一种天性。文化人、学术界中人,若阅读此书,了解胡姓,也不无裨益,因为其中蕴涵着诸多学科的信息。也有利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凸现了胡氏尊老爱幼、尊师重教、兄弟济美、勤俭持家、见义勇为、爱国爱乡的诸多传统美德,这些美德能为社会土义道德建设所吸纳,为增进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发挥有益的作用。我乐观其成,为之庆贺。
    是为序

    记于南昌青山湖畔江西省社科院大楼
       时在二00九年六月二十日

    胡迎建  祖籍江西都昌县,1953年1月出生于星子县。1985年考入江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攻读唐宋文学,师从胡守仁、陶今雁先生学诗。1988年获硕士学位。分配江西省古籍整理办公室工作,现为副主任(正处级)、研究员。省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兼任江西诗词学会副会长,《江西诗词》主编。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江西谱谍研究会胡姓源流研究委员会秘书长。享受国务院颁布的政府特殊津贴。著有《江姓史话》、《江西颂》、《近代江西诗话》、《江西山水旅游诗话》,《民国旧体诗史稿》,校注《庐山志》。

原载:《中华胡氏通谱》第四卷 2009.07
[ 此贴被南山在2010-07-11 07:46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09-10-15
新林胡氏续修族谱序----胡琼芬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说过:“族谱记述了中华民族由家族的团结扩展至国家民族的大团结,这是中国人才有的良好传统观念,应加以利用”。国修史、方修志、族修谱,乃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历史优良传统。国史、方志、族谱,是为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三大支柱,而族谱则为方志、国史的基础。族谱,或曰家谱、家乘,它是一家一姓的生命史,记载着其发源、生息、繁衍的无始无终的过程,具有“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乎其本末”和“尊祖宗而联族姓,承先启后之谋”的历史功效。因此,历代以来世家大族、各家各姓都极为重视族谱的修撰。而今正值国泰民安、和谐盛世之际,又欣逢《中华胡姓通谱》编撰之机,我们在此时顺应时代潮流又一次对我新林胡氏族谱在过去历次编修的基础上重新加以整理编撰,而为《中华胡姓通谱遂川分谱新林分册》。此次的编撰不仅增进了家庭的团结,而且更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这无论是对家族,还是对社会均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

        胡氏得姓,始自胡公满。《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记载:“昔虞閼父为周陶正,以服事我先王,我先王(指周文王)赖其利器用也,与其神明之后也,庸以元女(即长女)大姬配胡公(指閼父之子妫满)而封诸陈(河南宛丘),以备三格。”公满以“胡考之寿”,谥曰胡,子孙因以为姓。从胡公满而下,历秦汉至三国时,有裔孙叫胡质,累官至护国将军、荆州刺史。传至唐末有卫国公贇公(字文美),先居于金陵,后一度迁居长沙。贇公生邺公、权公、遇公、吉公。邺公生霸公、真公(又曰贞公)、阳公(此处有待考究,因有点族谱记载是贇公生霸公、真公、阳公)。南唐时霸公任吉州刺史,其子胜公遂迁居到庐陵芗城(今江西吉安值夏),并居住于此。家族茂发,人文蔚起。霸公传九世至忠简铨公,铨公以力主抗金,反对投降而名动一时。铨公而下,历泳公、木规公、火享公、坦公至十四世禾疑公,禾疑公于南宋丙午年(1246年)率其子斋公迁居到龙泉新林(今遂川新林)。斋公(字克己),遂为我新林胡氏的开基始祖。斋公之后,我新林胡氏历宋、元、明、清、民国至今,走过了760余年的风雨历程,子孙传承29代,并以新林村落为中心向四周传衍发展了东城(云甫之后二十三世文信公徙居县城东门,而成东城房)、西城(山甫其后由新林徙居县城西门,而成西城房)、大基头(豸公之后三十世遵御及其子徙居大基头,而成大基头分房)、鹭溪坑(豸公之后修智徙居鹭溪坑而派衍)、洞仔下(山甫之后二十八世子武徙居洞仔下,而成洞仔下分房)、石狮(山甫之后从达五子二十三世文恭徙居大汾石狮,而成石狮分房)、月坑(从昭公次子在器徙居高坪月坑,而成月坑分房)、盆珠(文亮之后二十八世顺化及其子徙居盆珠而派衍)、东门口(文信之后二十八世子宗派衍东门口)等处的多个房支系派。而且还有子孙为寻求家族发展的空间远徙辽宁(二十二世从敬公随父添常公徙居辽东铁岭指挥使任职地而派衍)、湖南桂东、永新(二十二世从新公率长子文郁徙居永新任职地而派衍)、赣州的于都、瑞金(从坚公二子文淮、三子文济,文渊五世孙举奇等徙居瑞金;文渊之孙季昂、季缘卜居于都;二十五世玉章徙居瑞金南门)等地。以新林胡氏为代表的我族人口在我县目前约有近6000人。

        古人云:“叙本系而明世次,述始封而别亲疏。”所谓族以谱为聚,族不可无谱。胡氏族谱渊源深远,至今已有近二千年的历史。宋朝胡旦在其所作的《胡氏族谱序》中说到:“吾胡氏当汉魏历有谱牒,迨我宋相去甚远。”而我新林胡氏族谱,根据现在保存的旧谱和1998年的十修谱的记载,自元代至今已经有过十次编修:(1)1324年(元泰定元年),南阳主簿友常公主持了一修;(2)明天顺年间,渔台县参军季溶公主持了二修;(3)1567年至1568年(明隆庆年间),岳州府同知我山公民表主持了三修;(4)康熙年间,尚遴公、遵镶公、尚观公、遵琢公等诸公进行了四修;(5)乾隆年间,由洪钟公、遵沧公等诸公在四修的基础上对族谱作了整理编辑,初稿完成后于1746年送至吉安总祠核对重编,此为五修;(6)1792年(乾隆五十七年),灌章公等诸公进行了六修;(7)1883年(道光癸巳年),宗火员(镜叔)、扬采、扬荣、扬棨、扬棋等诸公作了七修,参修人员达20余人;(8)1882年(光绪八年),宗火员(镜叔)、启垣、启圭、灿扬、宗游、启建、启相、启堤、司铃、司鑑等诸公进行了八修,参修人员达15余人;(9)1909年由锦春、祖廷、宗垣筹划起局续修,后因资金困难而告暂停。1916年8月(民国五年),司钲(培初)、启生、启銧等诸公进行了九修,于同年冬完稿,参修人员达10余人;(10)1998年,由奕澻、绍祖、司锦、翼霖、耀祖、奕垣、子权、子杭、子榴、贻灼、船生等族中贤人、长者组成编委,对我新林胡氏族谱进行了第十次编修。在此次编修过程中由各房支系派推选了长者、贤人积极参与(具体参与人员见新林胡氏十修谱名单),特别是启榆、司洧、司煜、嗣澍、奕汶、胡克、子棣、子棠、子槐、子柏、子俊、子尊、贻忠、永龙等族中长辈不辞辛苦在组织、联络、后勤保障等方面作出了很大的贡献。通过上述先后十次的编修,我新林胡氏族谱不仅在世系、源流上达到了详明、确当,而且更启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为我族族谱的续修编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新林胡氏族谱自1998年的十修至今,又历时十年之久,期间婚嫁、添丁等情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对此变化之情势很有必要详记于谱。于是族中长辈奕汶、子棣、贻灼等人便联络和动议对我新林胡氏族谱进行续修。2008年1月,在中华胡姓通谱遂川分谱编委会的领导下,我族成立了《中华胡姓通谱遂川分谱新林分册》编委会,由胡克、奕根、子杭、子俊、贻灼、船生、贻淳、贻忠等族中贤者主笔进行编辑整理,此为我新林胡氏族谱的第十一次续修。经过编修人员夜以继日、不辞劳苦地辛勤工作,在我族全体宗亲的配合支持下,特别是在司锦、司洧、司煜、奕汶、子棣、子槐等年逾古稀的族中前辈的关心、参与下(具体参与人员见《中华胡姓通谱遂川分谱新林分册》名单),现已全面完成了编修工作。这次编修,不仅使世系更为确当,而且使内容更为健康,也更为符合当今法令政策之要求,在我族族谱编修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我们坚信,通过这次《中华胡姓通谱遂川分谱新林分册》的编撰,我新林胡氏族人会更加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胡氏文化和胡氏忠贞爱国、和邻睦里的优良传统理念。新林胡氏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公元二00八年孟秋   之吉
霸公四十世孙  琼芬  谨述


原载:胡氏宗亲网(http://www.hszqw.com.cn
[ 此贴被南山在2009-11-21 22:28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11-11-30
《世界胡氏通谱》首卷总序
《世界胡氏通谱》首卷总序

       在中华文明厚重的土地上,孕育了灿若星辰、蔚为大观的文化风景。在这道风景线中,谱牒文化则因其独特的文化魅力而引人注目。

       谱牒之学盛自魏晋,迄李唐而愈重,至赵宋而立范式。在先有官修之宗谱,继而有私修之家乘。百家姓氏,各擅其胜。一代又一代,赓续嬗递,层累迭作,形成了林林总总、汗牛充栋的家谱资源。这不仅为各姓氏家族的后代提供了寻根认祖极为便捷的路线图,更为人们研究社会历史、研究制度文化留下了一份无可替代的文献资料。我们在检阅存世的二百余种胡氏家族谱时,对上述家谱之功能作用和历史文化意义,便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但同时我们也发现,各地区、各支系的家谱,对其源流世系的记载,多有讹误桀谬之处;对其所谓“门第阀阅,推毂一方”的描述,多有张冠李戴之嫌。如明经胡氏李改胡之说。根据史料和今人考证,所谓李改胡的说法是有争议的。众所周知,发源于安徽婺源考水(现属江西)的明经胡氏,是新安(徽州)胡氏名族园中的一枝奇葩。它因历史上出了以研究《易经》著称于世的“七哲”及近代诞生了胡开文、胡雪岩和胡适等名贤而名满天下,与安徽新安其他名族大姓一样,新安的明经胡氏也是以始祖胡昌翼(904---999)  的学衔——后唐同光三年(925)  的明经科进士冠称氏族的。旧式家谱的价值和问题,同在人们认知和认同范围之内。所以,早在五年之前,江西九江周边的胡氏宗亲,即动议倡修一部全国性的胡氏通谱。旨在联疏为亲,集涣为萃,明本源,辨异同,祖有所继,族有所统。其上将不至于忘本,其下将不至于途人。于新的历史时期,提出一个“族众而情亲,人繁而志一”的美好愿景。团结海内外胡氏宗亲,为构建和谐社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作出自己的努力和贡献。于是就有了这部通谱。此谱先定名于《中华胡姓通谱》,后又更名为《世界胡氏通谱》。这一名称的变更,足见胡氏人眼界之旷远,心胸之阔大。

       胡姓肇自帝胄舜裔。至于胡氏何时得姓,尊谁为祖,家乘谱牒说法颇多。一种较为普遍认可的说法是:周武王克商,举继绝世,觅舜帝之裔,得妫满而封于陈,后谥胡公,子孙以谥为姓。自汉唐以来,绝大多数均以满公为一世祖。本谱采用此说以立世系。

       从发祥地陈国国都宛丘出发,胡氏宗族开始了3000多年的漫长的历史征途。胡公满其后迁徙流播,生齿渐繁,星居分野,形成了多个祖居地和诸多支派世系。征途上的历史足印历历可见。

       宛丘,即今之河南淮阳,乃胡氏得姓之地。满公及其子嗣裔孙在这里传国二十四代,嫡系绵延二十世。宛丘无疑是胡姓最早的祖居地之一。至楚灭陈,子孙避乱匿迹,远走他乡,山东、陕西、甘肃、四川临邛便成胡姓首迁之地。后又有河东成为早期胡氏休养生息的家园。此为秦汉时期胡氏流布之大端。

       诚如唐代名相魏徵《胡氏世谱·序》所言:“胡氏之系,  自秦以上,不可得,而考自汉以下,乃颇可著。”汉以后,胡氏分支迁播,其后世子孙蔓延于天下。北方安定胡氏成为显赫荣盛的世家旺族。安定为十县之郡,地属今之甘肃、宁夏交界之处。从汉大中大夫胡(高早成)始,其后人文蔚起,累叶传芳,世称安定郡望。安定胡氏盛极于魏晋南北朝三百四十余年,《三国志》、《魏书》、《晋书》、《北史》等正史均有记载。其影响至于今日。与安定胡氏胼手胝足的是清华胡氏。分别是满公后二十七世胡(高早成)以及其兄胡(王秀)的支系。清华从胡(王秀)分支而下,其始迁之祖,以文德武功名世,遂成世家大族。清华在今之江西婺源一带。从胡刚为始祖的南郡胡氏,亦于汉时跻身于名门世家。南郡地属今之湖北监利。汉平帝时,胡刚愤于王莽篡政,挂冠不仕,举家卜居南郡华容。南郡胡氏世家由是而兴。传至胡广一脉,更是家声大振。胡广,字伯始。史载其履职于司空、司徒、太尉、太傅,在朝五十余年,“五作卿士,七蹈相位”,不仅在胡姓发展史上,即便在中国的历史上也是不可多得的政治家。还有一大支系在此尤值一提,这就是泄传派。平民谱系泄传派得以流传,西汉平民胡志刚功莫大焉!其所创编之本人以上七世世系,详述一世祖泄传之生平事迹,传至东汉,再传至唐代,其资料相当完备,为后世了解这一派系提供有力的证据。

       浩浩荡荡的历史长河,奔涌到南朝刘宋时期,胡氏宗族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有胡藩者,肇基豫章,发派华林,成为江右著名望族。豫章华林,地属江西,与安定胡氏南北呼应。华林胡氏是安定其下一个重要支派,后裔遍布域中,赣、皖、苏、浙、川、闽、滇、黔、鲁、豫,两湖、两广,均有其聚居之地。大宗小支,世系纷繁。据资料统计,华林胡氏人丁之兴旺为各派之最,几乎占去全国胡姓人口之半。

       至两宋,江、浙、闽、赣、湘、鄂胡氏聚族而居,出现了一大批世家望族,诸如晋陵胡氏、崇陵胡氏、庐陵胡氏、监利胡氏、五云胡氏、皇慕胡氏等。这些氏族中的代表人物,或以教育名家,或以学术出类,或为政坛领袖、或为儒道楷模。堪称精英荟萃,盛极一时。

       元明清交替之际,战乱频仍,加速了胡姓氏族的流布,特别是在“江西填湖广”、“两广填四川”移民过程中,内地胡姓人口大量流入周边地区,甚至远徙云贵。这些辗转迁徙、拓荒创业的先祖们,为胡姓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胡姓之裔,历朝历代而杂处繁衍,支派支系几何,未可殚述。在胡氏的大家族中有异姓改胡姓,也有少数民族胡姓。至于少数民族的胡姓,则是民族大融合的产物,契丹、鲜卑、普米、高车、满、瑶、苗、彝等都有胡姓的存在。如契丹本来只有耶律和萧氏二姓,但有意思的是,契丹胡姓却产生较早。辽代著名画家胡环、胡虔父子就是契丹人。又如瑶族主要有十二大姓,胡姓就被列入其中。今天的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仍有不少瑶族胡姓后裔。

       近代以降,胡姓繁衍生息的空间更加广阔。更多的人从乡村走向城市,从内陆走向海外,从中国走向世界。几乎在全球的每一个角落,都能寻找到胡姓族人生生不息、奋斗不止的坚实的足迹。

       3000多年来,胡姓子孙文绅武胄,在在有之,前仆后继,彬彬相望。

       两汉时期,胡姓初显。一批出其类拔其萃的优秀人物,以其文治武功而载入史册。平民教育家胡安,精研古代哲学,通晓阴阳历算,聚徒授经于白鹤山,号称“天下第一文才”的司马相如便是其高足。布衣书法家胡昭,其影响从临邛达于河东。为官者,有渭城令胡建,一生清廉,刚直不阿,治有政声;更有汉文恭公胡广,凭藉丰富的政治,经验和高超的政治技巧,历仕六朝,位高权重,享誉天下。赢得时人“万事不理问伯始,天下中庸有胡公”的好评。

       魏晋南北朝时期,安定胡氏达于鼎盛。十有九族,衣冠华伟,封侯拜相,朝野同钦。胡质、胡威父子,虽为高官,却忧国忘私,家无余财,清畏人知。胡遵才兼文武,世居藩镇,生有六子,个个成器,人人出息。其中胡奋尤为特出。胡奋曾随司马懿远征辽东,战功赫赫,深受倚重。与此同时,东吴有胡综,为孙权之权谋亲信。蜀汉有胡潜,为礼学博士。此一时期,还有仪同三司、雅尚清俭的胡国珍,以战功封侯的华林始祖壮侯胡藩。此类人物,不可胜数,无怪乎再三再四为胡氏家族作序的朱熹,在其序言中这样评价宋以前的胡姓人物:“仕于时者,多忠孝仁义之泽;德于乡者,有诗书礼乐之懿。”信载斯言!

       两宋年间,胡姓巨儒名臣接踵而出。 “安定先生”胡瑗,是北宋时期极负盛名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至今仍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胡瑗以苏湖书院为基地,贯彻其办学宗旨。他说:“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他强调学校要培养“明体达用”的人才;他认为, “为人师,言行而身化之”,教师应当身体力行,表率在先;他倡导“沉潜、笃实、醇厚、和易”的学风。这样的教育理念在当时犹如“泰山特屹于诸峰”,无出其右者。以大儒胡安国为代表的崇安胡氏,南宋初,避地湖湘,三代奋起,办教育,会创“湖湘学派”,成为无与伦比的教育世家和学术世家,“唯楚有才,于斯为盛”即发端于此。朱熹、吕祖谦、张栻这样的哲学、文学大家,皆出于胡氏门下。

       宋高宗年间资政殿学士胡铨,以“霜雪争严,日月争光”的气概,上章乞斩奸臣秦桧、王伦等,其英风正气,凛然气动。胡铨忠节甲天下,声名留后世。宋代,在浙江有一位地方官员,他就是为人果敢有才气的胡则。他一生殚精竭虑为老百姓做好事、谋福祉,深得人民爱戴。他的名字镌刻在人们的心中,永不磨灭。中国共产党的中央主席毛泽东当年视察浙江金华时,对胡则给了八个字的评价:“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不仅是一种荣宠,也是一种历史的公正,更是对后世的一种启迪和警示。

       元、明、清三朝,胡姓对后世有影响的人物大有人在。元初史学家胡三省,所著《资治通鉴广注》,是后代史学家案头上必不可少的参考书。明朝开国元勋,越国公胡大海,从朱元璋起事,功勋卓著,为明朝的建立付出了一生的心血。胡惟庸的名字是与明洪武年间株连三万人的所谓“谋逆案”有关,他曾是炙手可热的人物。《明史》记载:“帝以惟庸为才,宠任之。”后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被诛杀。又有文学家胡应麟、胡震亨,学者胡直等,都是名噪一时,影响久远的人物。至于清代,则有“经术湛深,学有根柢”的胡谓,其经学一扫“汉儒傅会之谈,宋儒变乱之论”,另辟蹊径,发明新说,为后世所称道。清末,徽商有两个胡姓人物,一是红顶商人胡雪岩,一是徽墨世家胡开文,他们对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五四”运动时期,胡姓人物风云际会,最为杰出者为明经胡氏之裔胡适。无论是思想启蒙或是学术革新,胡适皆为现代一人。中国的白话文,新诗,自由主义,无不带有胡氏启蒙思想的印记;他的《中国哲学史大纲》、《白话文学史》  皆为中国学术树立了新范式。他的古典小说和禅宗研究,成就最著。其《红楼梦考证》,为“新红学”的开山;其禅宗史考证,可以说是现代佛教研究史最重大的突破。他在多个领域里开拓性的贡献,使其成为公认的学界领袖。此外诸如政治家胡汉民,国学大师胡朴安、植物学家胡先骕、以虎标万金油享誉全球的胡文虎,都以各自的社会角色展示出他们的才智和学识。

       新中国成立以后,胡姓更是人才辈出。有一心为国为民的原中共 中央总书记胡耀 邦。耀邦作为马克思主义者,在长达60年的革命生涯中,他始终如一地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忠心耿耿,呕心沥血,艰苦奋斗,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他有着锐意改革,勇于创新的思想境界;他有着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疾苦的优良作风;他有着顾全大局,光明磊落的高尚品德。他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现任中共 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 涛和其它党和国家领导及著名的社会贤达胡厥文、胡愈之、胡子昂、胡乔木、胡启立、胡绳等,都堪称是现代胡氏精英。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胡氏求真务实,至诚奉献和开拓进取的传统精神。

       氏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胡氏是一门历史久远、特色强烈的文化氏族。从胡公满始,直到汉代的胡安、胡广,魏晋南北朝的胡质、胡奋,至宋代的胡仲尧、胡瑗、胡安国、胡铨、胡则。降及元、明、清的胡三省、胡大海、胡渭,及至清末民初的胡雪岩、胡适等,历史的河床上沉积了无数的宏才英彦,留下了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至今都能引起人们的无限追怀和向往。这就是胡氏的“门风”,即文武全才的氏族文化传统,也就是“诗礼簪缨之族”的真实涵义。

       在旧有胡氏家谱众多的客序里,有人这样评价:胡氏文华盖世,占天下之首。这当然是溢美之词,不足为凭。但是,在3000余年的胡氏繁衍史上,胡姓族人创造了辉煌灿烂的胡姓文化。这应是不争的事实。

       胡姓文化内涵究竟是什么?我们试图从政治斗争的多种较量中,从食居行的日常俗事中,从硕学鸿儒的激昂论辩中,从族规家训的谆谆告诫中,梳理出胡姓文化的理性特征。大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为人处世的“三恪”风范。据传周武王封妫满于陈,满公当国之初,对自己、对妻儿、对他人,行为有所不检,武王一而再、再而三进行诫勉,这就是所谓“备受三恪”。三恪的核心要求是:为人正派、谦虚谨慎、大公无私、尽职尽责、执政为民。当我们今天回过头审视胡氏那些有作为的先祖们,无一不是恪守这些训诫以成大事。即便是当今时代,胡锦 涛总书记也向全党提出:“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  的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这与我们胡氏祖先“三恪”文化是如此的吻合!  

       二是崇德尚仁的风骨正气。不少族谱记载重华祖训:处于家也,可表可坊;仕于朝也,为忠为良。这显然是一种伦理道德层面的要求,爱家爱乡爱国,忠诚善良。如前所述,胡铨上书乞斩奸臣秦桧,义正词严,气节流露于文章。朝中不少大臣读后都“涕泪洒流”。连宋朝的敌人金兵也感到震撼,“至以千金购其稿,三日得之,君臣夺气,不敢南下者二十年。” 明代和朱元璋一起打江山的胡大海,是一个“身长铁面,智力过人”的武将。每有战事,他就会对部下说:  “吾武人不知书,惟知三事而已:不杀人、不掠妇女、不焚毁庐舍。”正是因为此等仁义道德,所以“军行远近争附,及死,闻者无不流涕”。商人以赢利为目的,世人往往以“奸商”目之。胡雪岩的经商之道就是恪守“诚信”。诚信是以仁义为前提的。他的浙江杭州“胡庆余堂”药店至今仍得以保存,成为中华老字号驰名品牌,这个品牌的含金量就是“诚信”二字,他从不搞假冒伪劣,更不坑蒙拐骗,一生视诚信为生命,所以历久不衰。

       三是兴学重教的人文精神。国因人而立,家因人而兴,优秀人才是要在普遍提高家庭成员文化道德素质的基础上才能涌现。华林堂文化训诫子孙:从小立志,刻苦攻读,博才多艺,才能成为国家民族的栋梁。正是这样的家训的指导下,各地胡氏利用宗族的经济实力办私塾、乡塾、书院乃至后来的学校,供家族的子弟上学读书。宋初有胡仲尧、胡仲容兄弟,以建华林书院之行实,震惊学林,闻名全国。华林书院以学术交流,培养人才为旨归,为宋时三大知名书院之一。书院建成,积书万卷,广揽名师,四方之士来此游学者数百人,政坛文坛,名士公卿,胜友如云。王钦若、王禹偁、杨亿、晏殊、苏轼等人曾在此就学或执鞭授教。

       四是求真务实的创新意识。安定堂文化的内核是:奋发有为,顽强拼搏,最终才会事业有成。中华民族是一个求真务实的创新性民族,胡氏宗族同样是一个创新性的家族。“五四”运动时期胡适首创白话文,陈独秀称其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作为共产党中央总书记的胡耀 邦,推动全国性的“真理标准”大讨论,推倒了“两个凡是”,为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扫清了理论障碍。胡适和胡耀 邦以其求真务实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为改革时局,改变国家的局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代代相传的胡氏文化,从观念、态度、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上,孕育、形成和发展了胡氏家族的文化性格和文化精神。这种性格和精神。蔡元培先生有一个十分精到的概括,他在《敦睦堂张川胡氏宗谱序》里这样写道:“人率皆不失耿介质实之概。”“耿介质实”准确地描述了胡氏族人忠厚正直、质朴务实性格和精神的文化特征。这种性格和精神激励着族人永不自满、永不停息、自我完善、自我超越。

       此次纂修世界胡氏通谱,独以正本清源为首务,于是聚族而谋,求为不刊之典。先有胡云兴、胡晏平等为之主持,后有胡增顺、胡德谦等贤达的支持。中经几多磨难,几多反复,终不改初衷,冀为全中国乃至全世界胡姓族人作出有益的贡献。其初,编纂委员会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以旧谱为线索,以史料为依据,以胡氏研究为基础,拟出编纂大纲。而后,多次延请国内谱牒专家和胡氏宗亲中学有专长者参与研究论证。同时开展大规模的胡氏谱牒研究、源流世系研究、人物研究、及海外胡氏华侨华人历史研究。经过大量艰苦卓绝、细致绵密的准备工作,通谱初稿于2008年秋告竣。随后,笔削商诸父老,讨论资之青矜。复有胡启立、胡平、胡久明、胡世浩诸公等参酌,且顾且问,出谋划策。继而,世界胡氏宗亲联合总会胡国赞、胡石英、胡树萌先生,闻悉通谱编纂事,表示高度赞赏,并愿意参与其间,通力合作。同时提供大量海外胡氏宗亲的一手资料,使通谱的内容更其丰富、完备。现在,通谱首卷改八稿而完成,其它各卷将陆续编纂。其规模体制,不敢妄言精于详明,但基本上融合了各方意见。通谱首卷及其后各卷,有合有分,其合也,若百川之汇海,原本一一可寻;其分也,若一源之衍派,支流井井可按。所谓合族联亲,尊祖敬宗之义,于斯可见矣。

       这里有必要说明的是,通谱名称的变更。前已言及,最初的定名为《中华胡姓通谱》。世界胡氏宗亲联合总会诚恳提出建议:为广泛联络团结海内外胡氏宗亲,为促进中华民族的更加和谐与振兴,为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通谱更名为《世界胡氏通谱》更其恰切。编纂委员会为慎重起见,广泛征询各方意见,最终一致认为,通谱之“通”,应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全球性眼光,二是包容性胸怀。因此,胡氏通谱冠以“世界”之名,这是新的历史时期一种开放性创举,也是对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华人胡氏宗亲归属感的认同。故而,通谱现正式更名为《世界胡氏通谱》。新谱名于2009年元月启用。通谱编委名誉主任胡德平宗亲还欣然命笔为《世界胡氏通谱》题写谱名。恰逢此时《世界胡氏通谱》编委会得到世界胡氏宗亲联合总会的联合编撰。国赞、石英、树萌等贤达积极参与为《世界胡氏通谱》的编修献计献策。全国政协常委、《人民日报》总编、社长、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邵华泽,为世界胡氏通谱出版题词。

       《世界胡氏通谱》的编纂与胡氏文化的研究,正面临着千载难逢的机遇和十分严峻的挑战。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始终保持胡氏文化旺盛的生命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使其更好地发挥敦宗睦族、共谋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这的确是需要我们认真研究、不断探索的新课题。继续推进通谱的编纂和胡氏文化的研究工作,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文化事业,是我们全体胡氏宗亲、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使命。我们期望海内外宗亲团结协作、无私奉献,以便有更多的研究成果问世,从而展示胡氏文化的实力,增强胡氏文化的竞争力,扩大胡氏文化的影响力,为丰富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百花园添枝增色。

                                                                                                                  世界胡氏通谱编纂委员会
                                                                                                                  世界胡氏宗亲联合 总 会
                                                                                                                        2010年9月于北京
原载:《世界胡氏通谱》总谱首卷
[ 此贴被南山在2011-11-30 10:14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11-11-30
(湖北)松滋概况及胡姓概况
        通谱者,因同姓而通族。晋代石勒引石朴为宗室,开通谱之先河,由一本而万殊,仍纳万殊于一体,理顺情周。

        松滋古属荆州,战国属楚,秦属南郡。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设县,名高成。三国属吴,设乐乡督治。东晋咸康三年(公元337年),庐江郡松滋县(今安徽霍丘县)民为避兵乱,纷纷南迁,侨置松滋县,县名延续至今。1996年撤县建市。

        松滋市位于湖北省中南部,东连江汉平原,与荆州区、公安县毗邻,西与五峰县、宜都市接壤,南连湖南澧县、石门县,北枕长江,与枝江市隔江相望。地理方位东经110 14'—112 03',北纬29 53'—30 22',东西长约77公里,南北宽约55公里,总面积2235平方公里。

        据统计,2007年末松滋总人口为85万,其中胡姓人口逾6万,遍布松滋16个乡镇和两个开发区。

        我胡自满公得姓以来,历120多代。计3100余年,瓜瓞繁衍,2000万族众殆遍全球,代有达人,世称望族。明、清两朝,自江西、安徽迁入松滋者,经考证,俱为唐僖宗御史城公(耿太)后裔,达十多支。其中有祖祠、老谱者有之,无谱牒者亦有之,分别达60-200年以上未续家谱,有的分支支立祠各自为政,有的文献匮乏,难会其通,渐至一本之骨肉,视若五方杂处,同祖之宗亲,竟相识不相认。
         05年仲夏,三峡大学耀斌宗亲致函我市文博部门,征集胡姓族谱资料。随后,省会精华、国防宗亲赴松宣传全国胡姓联修通谱盛事,文柏、文泉、文浩、朝新、朝清分别先后四次赴省参会,铺开我市联修通谱工作。其间丙戌、丁亥两年,曾几次召开筹备会议,数十有识宗亲代表踊跃参加。情绪异常激烈,筹得薄资,挖掘整理出部分老谱资料。然终因会长人选空缺,运作资金难筹而纸上谈兵。丁亥年末,海清、婷悦、小平、文泉等宗亲三顾茅庐,请文柏宗亲出任市胡姓联谊会会长。文柏宗亲受命于危难之际,不负众望,重建专班,有序推进。他个人除提供必要的启动资金外,还提供专用会议室、办公室、车辆以及电脑自动化办公设施,为通谱的联修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清朝、民国年间撰修家谱,各祠、各房独修,上谱人不过百、千,尚且困难重重,此次史无前例十多支系联修通谱,除资金因人心不齐难予筹集外,史料匮乏、断代也给世系衔接、论证带来重重障碍。为上慰先灵、下启后人,登记人员顶烈日,冒酷暑,持《胡姓宗亲报》奔走于阡陌里巷,觅寻族人,苦口宣传,细心登记;编修人员宵旰焦劳,悉心分拣。考证世系,日夜奋战七、八个月,恢宏巨著,始于今冬完成,何不朗然。吾胡之世系始得分明!

        松滋胡姓有幸参与此次全国联修通谱的有14个支系。其中,胡沁公、左一公、胡椿公、大本公、文昂公、胡亮公等六支系,据老谱记载,悉为元末明初至清初迁入,麻城挡、大金山、龙家岗、六角泉、大岩咀、冷水街、斯家场等七支系虽不曾觅得老谱,但老者悉知,代代相传:我们是江西耿氏婆婆的后人!

        松滋胡姓经600多年,20多代的繁衍,特别是明朝前、中期和清朝“康乾盛世”,社会安定,人口发展迅速,涌现了一大批进土、举人、贡生、太学生、准贡以及文学家、义侠、武爵等精英。尤其是尧天舜日的今天,松滋胡姓出现了更多的博土、硕士、本、专科生,厅、县(处)、科级干部以及团、营职军人,他们分布在全国20多个省(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中央部委,为民族的复兴,祖国的昌盛,以及家族的兴旺和个人价值的实现而兢兢业业地工作。除此,明、清、民国时期,除因功名,居官有族人远离松滋外,更有大批宗亲因贸易和“鼓励农耕”而四处播迁。据初步考证,松滋胡姓迁到外省的即有四川、湖南。本省五峰、长阳、宜昌、兴山、枝江、江陵、公安等地也不少。同样,近、当代亦有不少外省、县(市)宗亲来松滋发展创业。对此,通谱单列了一个“外地迁入”支系谱。

        唯愿此抢救发掘出的胡姓共有文化遗产,能激励我胡姓族众患难相顾,休戚与共,各晓然于木本水源,同气连枝,时谋精诚团结,爱宗族爱国家,敦孝友之遗风,出则尽忠贞之大节,坐而言者起而行,建和谐家族,创和谐世界,族之荣亦国之庆!是为序。

原载:《中华胡姓通谱》湖北卷 下卷
[ 此贴被南山在2011-11-30 10:03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11-12-14
胡氏家志 文 / 醉眼迷离zyml
胡氏家志 文 / 醉眼迷离zyml
——(五修)跋
http://article.hongxiu.com/a/2008-12-20/2978095.shtml

盛世修典,望族续志。国以民为本,民以族为根。氏族乃血缘繁衍发展而成,国家因氏族组合团结而立。故国家与氏族渊源同体,兴衰与共。当今社会,海晏河清,百姓安定,和谐富庶,是千世之良境。海外侨胞、台港同胞寻根问祖,祭奠炎黄,创中华民族有史以来四海共荣之盛局。胡氏家族与时俱进,通联全国共修家志,亦千秋盛事,功垂后世。

国以史为鉴而薪火承传,邦以志为序而沿革渐进,族以谱为缘而兴旺发达。三坟五典,既是国之发源,亦是族之发脉。谱序之于家庭,前瞻祖先,后延子孙,明行辈而序尊长,法古贤而创基业,联姻亲而壮势力,循族规而知廉耻,其作用大矣。谱序之于国家,上溯氏族起源,下启支派迁变,弥正史之不足,补经典之残缺,其功效不可小觑。完善的家谱,既是珍贵史料,也是精神财富。

胡氏家族源远流长,人才辈出。胡姓肇自舜帝之后,因周武王封先祖妫满为胡公而得姓,至今三千一百多年。历朝历代,胡氏家族文臣武将迭出,名流高士荟萃,有封侯拜相者,有登科及第者,有著书立说者,有事业大成者,青史留名者数百人。特别是在新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间,胡氏胄裔胡耀 邦、胡锦 涛两位俊杰先后荣任党中央总书记,为胡氏宗谱增添了辉煌。胡氏才俊为国家民族的贡献,可歌可泣,流芳千古。

自四修至五修,时届二十余年。欣逢改革开放突飞猛进之时,世道祥和,人民安泰,国家昌盛,氏族兴隆。尤其是二零零八年,北京奥运圆百年期盼之梦,神七航天践千载梦幻之旅,东方文明古国举世闻名,西方列强刮目相看。虽有南方暴雪、汶川地震之巨灾,藏独猖獗、金融危机之大厄,然炎黄子孙众志成城,中华大地固若金汤。天行大道,民顺归同;地厚载德,民乐创业。今日中国,百业咸亨,兆民和乐,经济跃增,城乡剧变。生逢大治,当牢握际遇,扬鞭跃马,干一番事业,多一份贡献,告慰于列祖列宗,树标于后世子孙。

值此家志五修告竣之际,勖望胡氏宗亲精诚团结,和衷共济,继承先祖懿德,光大本族荣誉,为国为民,立家立业。为官者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为民者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家,为学者得社会之利则忧其术。老者老骥伏枥,夕阳余辉艳丽;壮者冲锋陷阵,艳阳当空炽烈;少者后来居上,朝阳光芒万丈。遵纪守法,循规蹈矩,尊师重道,敬业创新。诚如斯,则家道安康,家族昌隆,不愧三皇之后也。

耄耋老人传英、家志不辞辛劳,担纲总理五修事务,德莫大焉,族人无不敬矣!家志内容翔实,脉络清晰,一干编撰采录志士劳苦功高,一并致谢!

是为跋,期永昌!

荣公裔二十二世孙 敬撰
公元二零零八年十二月二十日(农历戊子年仲冬月)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12-05-16
《江西庐陵胡氏分谱》序----胡迎建
《江西庐陵胡氏分谱》序----胡迎建

国有国史,地有方志,族有族谱。当代人已认识到谱牒的重要价值,因为其中有着大量的姓氏源流、家族迁徙、人口繁衍、土地沿革、人物事迹、族规族法、风土人情等方面资料。2001年2月文化部办公厅发文,在指出编修《中国家谱总目》重要性的同时,强调指出:“家谱是记载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它与方志、正史构成中华民族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是我国珍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家谱蕴藏着大量有关人口学、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民族学、教育学、人物传记以及地方史的资料,对开展学术研究有重要价值,同时对海内外华人寻根认祖,增强民族凝聚力也有着重要意义。”对于同族人而言,族谱有着敬祖亲宗,敦伦睦族的教化功能,可以增强宗族的认同感与团结意识,又是血统嗣系的可靠蓝本。族谱按儒家理学伦理规范族人的生活,激励人们见贤思齐,发奋努力。

最早一部有关姓氏谱系的书为《世本》,考订帝王家族流传嬗递,起讫时代从黄帝至秦末,司马迁写《史记》时曾引为参考。但此书早己失传,且帝王之外的谱系并无记载。汉代重荐举制,重视名人籍贯,魏晋时期门阀士族世袭制,形成世家大族,门第世代清楚,但后来门阀世袭制度被冲破,代之而起的是科举制,大族世系也易于紊乱。唐代林宝编有《元和姓纂》,记载了每一姓氏的源流谱系,可谓之族谱的开端。宋代以后,修谱开始流行,欧阳修、朱熹、文天祥等名人都曾作过谱序。明代已形成了修谱的良好传统。当时凌迪知还编过《万姓统谱》,但比较简约。清代以后,族谱蔚成规模,每隔几十年大修一次。以华林甘竹胡氏族谱为例,白南宋开始至清代,共修过十次,其中清代未曾中断,最为规律性。有的地方开始编大成谱、通谱,但现在看来,其实既非大成也非通,因为受环境、条件的诸多限制。进入二十世纪,前半世纪战乱频繁,后半世纪政治运动折腾,修谱无形中断。直到八九十年代,各地才开始恢复修谱,但规模较小,且局限在某一县某一乡。二十一世纪之初,始有修通谱之举,这是由于际逢盛世,海晏河清,人们摆脱了多种思想禁锢,社会越来越开明,各种资料陆续整理问世,资讯发达,交通便利,条件越来越优越,这是过去任何时代都比不上的。继承传统,加以创新,是历史赋予当代修谱者的责任。

大致说来,越往上古,姓氏起源、世系研究越不容易理清。所以自胡公满至今,究竟为八十多代还是六十多代,今日研究胡氏谱的专家学者,形成二派,争论不休。我个人以为大体则有,细究则不必。因为在汉以前,各姓世系除了帝王谱系之外均不清楚,后世各个堂号所编世系,自然就有相当大的出入。东晋南北朝至唐代,宗谱记载其世系基本上清楚。但又有缺陷,即记载同出一父的诸兄弟,至下一代仅记长子或嫡子后代,其弟后代基本上不载。宋明以后,这一情况才得以改观,出现吊线图、世系三代横排等多种方式。

中华胡氏通谱的修撰始于2006年,由九江周边地区胡氏有识之士倡导,继而全国各地胡氏人士响应。前三年编成卷首,易名为《世界胡氏通谱》。为上接卷首,吉安地区胡氏修谱的文化人士,奔走发动,搜集资料,终于编成煌煌巨册的《江西庐陵分谱》。

胡氏历史源远流长,其起源说法不一,据《左传》与唐代《元和姓纂》载,始祖胡公满,出自妫姓,以谥号为氏,作过周朝陶正,是虞舜三十三代孙,周武王以其长女大姬许配为妻,封为陈侯,在陈地立国。《史记》云:“胡公满者,虞帝舜之后也。周武王克商,求舜后,得妫满,封之于陈,以奉帝舜祀,是为胡公。其后以谥为姓。”这是比较公认的一说。

还有三说:据辑佚《世本》载,黄帝时代有胡曹,最早按黄帝订定的衣裳制式制作衣裳;一说胡以国为姓,西周时为子爵,封地在颍州汝阴西二里胡城。鲁定公十五年,被楚昭王灭亡,其后代子孙四散:一说胡氏“源出姬姓,姬子占为齐大夫,伐莒有功,赐姓胡,食采安定,自是为安定人”(《安定胡氏宗谱源流序》)。《左传•昭公四年》载:“夏,楚子、蔡侯、陈侯、郑伯、许男、滕子、顿子、胡子、沈子、小邾子、宋世子佐、淮夷会于申。”“秋七月,楚子、蔡、陈、许男、顿子、胡子、沈子、淮夷伐吴。”在楚与晋、吴争霸战争中,胡子国曾随楚国去攻徐和吴。后被吴国灭亡,其子孙仍以国号为氏。

瓜瓞绵绵,在漫长岁月里,胡氏分支渐多,开始以不同堂号为标记。如安定胡氏,明经胡氏;龙川胡氏等。华林胡氏以华林为堂号,取名于祖居华林山。堂号是标示姓氏重要分支的名号,表示家族来历,区分族属支派。通常以本姓氏发祥地或始祖居住地命名,或以祖先功绩或德行为名。

东晋末期,王朝式微,疆臣多趁机割据,或起而窥测帝位,纷乱无己。南昌人胡藩,随从刘裕征慕容超,在彭蠡湖大战卢循,从征关中,破后魏河上兵。以功封地华林山,成为华林始祖。历仕参军、建武将军,卒谥壮侯。

胡藩后代有七代生活在南朝时期,二代在隋朝,十四代在唐朝。他们仕宦、散居在四方。

据《世界胡氏通谱•江西庐陵分谱》(以下简称《江西庐陵分谱》)载,吉州地区在南唐至宋,共有胡氏数位祖公开基:他们分别是公霸公、公贞公、公阳公、公铎公、裕公、国宝公、另外广之公、景贤公也开基庐陵,还有一些祖公虽然不在庐陵开基,但其后裔纷纷从外地迁徙庐陵安居乐业,繁衍生息,如山则公后裔,用和公、用之公、用庄公、仲雅公的后裔,文光公、镐公的后裔都是如此,自成各支,所以胡氏在庐陵集聚人数之多,范围之广,无愧于庐陵的名门望族之称。

此书在“世系源流篇”中,载有世界胡氏源流考,世系源流总录。编写人员更花费了大量时间精力,基本搞清楚了各祖公迁徙开基历史年代,理清一千年来的世系,撰写《庐陵胡氏源流世系总录》、《庐陵胡氏迁徙分布概况》、《庐陵胡氏源流脉线总图》,并有《自满公至华林城公世系新考一览表》。采取以吊线图与世系录二种方式相结合。至于以上,由满公至簧公的世系吊图以先祖源流图形式载在各祖公世系之前。一篇在手,可以得窥其发展脉络矣。

在《江西庐陵分谱》中的“人杰地灵篇”中可以看到,庐陵胡氏拓疆辟地,勤劳勇敢,不屈不挠,历史上出现众多名人,活跃在政治、军事、文化诸多领域内,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过诸多贡献,也以其创造性的才智学识为中华文化的殿堂增添了璀灿的瑰宝。诚如南宋宰相周必大所说:“江西多名士,吉为冠,自吉言之,庐陵胡氏为大族是也。”即如宋代而言,有屡建军功的胡晃,有断案分明的胡安道,有直谏勇言的胡梦昱,刚直不阿的胡梦虎,有忠于职守、鞠躬尽瘁的胡国宝,有抗元献身的胡文可、胡文静。

霸公第九世孙,载公之子胡铨,无疑是庐陵胡氏中的杰出代表。胡铨字邦衡,号澹庵,建炎间进士,授抚州军事判官。金人南下,在家乡芗城募兵,金兵逼近吉安,率民兵入城坚守。绍兴五年任枢密院编修官。八年,金国派特使与南宋和谈,命宋高宗以臣子身分跪拜接收金国诏书。胡铨毅然上书,反对和议,乞斩王伦、秦桧,声震天下。自学士文人“至武夫悍卒、遐方裔土,莫不传诵其书,争愿识面“(周必大《胡忠简公神道碑》),而朝廷以“狂妄凶悖,鼓众劫持”为罪名,将胡铨编管昭州。绍兴十三年编管新州。后在《好事近》词中写道:“欲驾巾车归去,有豺狼当辙。”被认为是讽刺秦桧,又流放至海南岛。孝宗即位,起用胡铨为左奉议郎,知饶州,迁秘书少监,擢国史院编修官。出任浙西淮东海道使,时金国八十万大军南侵,胡铨带兵前往抗战,抡锤击冰开路。众将士奋勇争先,终将金兵击退。淳熙六年以资政殿学士致仕,临死前所作《遗表》,犹言要化厉鬼杀贼。胡铨文武兼长,善诗能文,著有《澹庵文集》i00卷等。

胡铨当年被流放,赢得正义之士的敬佩,王庭硅写诗送行,赞扬胡铨为支撑倾危大厦的顶粱柱。大理学家朱熹与胡铨也有过往,《鹤林玉露》甲编卷六:“胡澹庵上章,荐诗人十人,朱文公与焉。”但朱熹对胡铨一诗有微词。罗大经《鹤林玉器》乙编卷六载:“胡澹庵十年贬海外,北归之日,饮于湘潭胡氏园,题诗云:‘君恩许归此一醉,旁有梨颊生微涡’。谓侍妾黎情也。厥后朱文公见之,题绝句云。”朱熹乾道三年所作《宿梅溪胡氏客馆观壁问题诗自警二绝》次首云:“十年浮海一身轻,归对黎涡却有情。世路无如人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敬重胡铨能过生死关,但对胡铨欣赏侍妾之美叹为“人欲险”。罗大经不同意此说:“余观《东坡志林》载张元忠之说日:苏子卿啮雪啖毡,蹈背出血,可谓了尘死之出没无常矣。然不免与胡妇生子,而况洞房绮绣之下乎?乃知此事未易消除。文公之论澹庵,亦犹张元忠之论苏子卿也。”

明清以来的庐陵胡氏名人仍是层出不穷。如视民如子的名臣胡子祺,清正廉明、博学多才的胡俨,有状元出身、随永乐皇帝北征为之出谋划策的胡广,有官居御史、扶持朝纲的胡端,有江右王门著名学者胡直,有卓著政绩的胡接辉。有中进士而甘愿清贫从教的胡兆爵,有乐善好施的经商巨贾胡日隍。

近现代庐陵胡氏,有为公路桥梁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胡嘉诏,有苏维埃中央执委、土地部副部长,最后坚贞不屈而死的胡海,庐陵胡氏还有一大批出生入死的红军将士,或舍生取义,或英勇善战,日后成为将军。还有古典文学专家胡守仁,报界巨头胡蛟,政界名流胡钝俞,地方戏名角艺人胡善绍。更有庐陵胡氏后人迁徙他乡或海外的著名人士如胡文虎,福建永定人,著名侨领,以老虎油行销缅甸、新加坡,赢得巨资,人称老虎油大王。曾任国民政府代主席原藉吉安县油田青山人胡汉民。一个个光耀千秋的人物,彪炳青史,垂范后人。迄至当代,庐陵胡氏人士,济济多士,活跃在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文化各个领域,书中不仅有历代庐陵胡氏名人传略,又有历代庐陵胡氏的显达录,庐陵胡氏现代贤哲录,构成庐陵人物的生动画卷,他们均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此一篇中,同时有“庐陵胡氏大事记”,还载有名胜古迹,重在收录庐陵各地分布的历代祠堂记,以彰显“地灵”意义。宗祠依宗族组织可分为宗祠(总祠)、支祠和家祠。在一定范围内,一宗合族而祭者称宗(总)祠,其规模一般都较大,所祀对象皆为始祖。有的大宗祠甚至是由数县范围内同族人士合资兴建,称为统宗祠;分支分房各祀者为支祠,所祀为其支祖,往往称为某房祠堂。

《江西庐陵分谱》中的“族风篇”,载有族规、祖训家训、乡规民约等内容。族规是有关宗祠制度、祭仪的规定;祠堂的经费、田产、器物的管理;祭祀、扫墓的组织和安排等;再是对子孙盗窃、赌博等危害社会、不务正业行为的惩戒条规。族规、总祠条规是规范约束本族成员言论、思想、行为的宗族法规,带有习惯法的性质,也是国家法律的延伸和补充。一般来说,很可能祖训就是家训,因为后裔多了,共同尊始祖之家训为祖训。而族训往往是某一族中有名望或有官爵的人士所作,为一族村中人所遵从。家训是长辈对晚辈、家长教育训导子孙的言论和训词,有的取自前人的成语,有的是自己的人生体验和心得,有关伦理道德、立志修身、处世待人的道理,其中不少至理名言,有的语言通俗,因有教育意义,修谱选刊,为一族人共同的训导。庐陵胡氏孝敬恺悌,恪守礼仪,重视道德修养,其宗祠、祭祀礼制,形成悠久的文化传统。其祖训、族训、派语等是胡姓人祖祖辈辈的文明积累,为庐陵胡氏的道德规范、成长道路发挥过一定的作用,凸现胡氏尊老爱幼、勤俭持家、见义勇为、爱国爱乡的诸多传统美德。而当今时代所制定的新族规,则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特点,能为促进社会和谐、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发挥有益的作用。

庐陵胡氏的民风民俗,既有地域环境特点诸方面特色,又有族人约定俗成、共同作用所形成的特点。诸如拜年、建房、婚丧、节日习俗,丰富多彩,浏览其间,将会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文萃篇》中,精选、保留庐陵胡氏文献资料的第一手珍贵资料。诸如历代皇帝为庐陵胡氏人物所作的诏诰、褒奖、赞语:历代庐陵胡氏支系宗谱序,历代庐陵胡氏名人的名著、诗词:历代名人为庐陵胡氏人物与宗谱所作的碑文、墓志铭,现代庐陵胡氏所作诗文词、论著,现代庐陵胡氏所获重要奖项名录。这是来自各方面的评价,是历代庐陵胡氏所作贡献与才华的见证。

“后记篇”以名录图表见长,收录了历代人物名录,诸如历代庐陵胡氏进士名录,历代军政官员名录,获国家级表彰的先进、模范人物名录,现代高级技术专业人员名录,高学位人员。有庐陵胡氏后裔外迁示意图,有庐陵胡氏参与村庄分布示意图。有各村户人口情况统计表。构成一幅幅网络信息图景。

通过众多资料的搜集、爬梳、考证、整理、以新方法编撰的《江西庐陵分谱》,是江西各市中第一部胡氏通谱,体例得当,布局合理,细大不损,宏微并存,文笔生动,措语简炼,具教化功能与资料工具书性质于一身。有利于同宗同族人寻根问祖,敬祖亲宗,修身齐家,敦伦睦族,增长知识,激励志气。有助于文化学术界了解进而研究庐陵胡氏,有利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

2008年4月,我曾应胡琼先生之邀赴吉安,参加胡铨文化研究会揭牌仪式,拜谒胡铨墓地,期间闻《世界胡氏通谱江西庐陵分谱》编撰工作将要启动。仅三年有馀,即编就成册,即此可知众多宗亲对此书的热心襄助、主持人的加倍努力。分谱之难,逾于族谱,个中冷暖,想诸位宗亲已备尝矣,然亦时代所赋予重任,既极艰巨,亦无上荣光,我为之额手称庆。忝为同族,受编委会主任胡琼先生之嘱而作序,言之失当及未尽之处,敬请宗亲与方家谅解并指正。在此敬赠联一副以申贺忱:

敬祖亲宗,敦伦睦族,庐陵毓秀标江右;

重本清源,宣德铭功,巨谱精编播九州。

胡迎建

草于南昌青山湖畔江西省社科院大楼

时在二0—0年八月一日

(胡迎建1952年生,江西星子人。江西社会科学院古籍研究室主任,江西诗词学会秘书长,享受国务院津贴。任《世界胡氏通谱》编审。)
114412749@qq.com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