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根.记忆.传承责任
-----在芦江胡氏八修宗谱颁发庆典上的发言
中国地质大学教授、博导、芦江胡氏三十一世孙 胡旺亮
2012年8月18日
各位宗亲,各位来宾 上午好!
我叫胡旺亮,昨天刚从北京赶回家乡,我与我哥两家共15个人一来参加今天的颁谱庆典。我父亲在上世纪30年代给我们哥俩取名修政、修治,我是修治(是31世修字辈)。1955年从上海中学毕业考入北京地质学院(现 中国地质大学),毕业后留校当教员直到退体,一生教书育人,现年76岁。作为离乡游子,几十年在外漂泊,所以对八修《芦江胡氏宗谱》的告成我感到特别高兴!今天的庆典让我们旅外游子与居乡宗亲得以欢聚一堂,一起寻根记忆,一起发挥孝思,一起传统责任,我能幸逢其会心里真是说不出的由衷高兴。
这次盛世修得的《芦江胡氏宗谱》,是我们留给子孙后代最好的教材和礼物,既为我们学习先辈的开拓进取精神留下了实物载体,亦为我们中华民族的族谱文献添砖加瓦。
我在宗谱编修期间,一直与参与编修的宗亲保持联系,在此宗谱造成之际,首先我要特别感谢胡洁、嘉翔、延令等宗亲,他们的修谱工作是在十分困难情况下进行的。因为文革损毁了我们新、老祠堂及其全部宗谱文献,他们既要寻访、统计,又要考古、考证,缺人手、缺资金,从正式编辑算起历经5年(2008-2012),终于完成了修谱工作,使我们有了追根寻祖的基础。
我也要感谢的慈溪老人,是他在文革期间保留的十六本,已有170多年历史的道光《芦江胡氏宗谱》,为我们这次修谱提供了最珍贵的资料。
下面就胡氏宗谱告成 谈几点认识体会:
*追根:我们是谁?我们的父亲是谁?父亲的父亲是谁?爷爷的父亲又是谁?……?这样追根上去,我们知道吗?现在有了八修《芦江胡氏宗谱》我们不尽可以从中得到回答,可以从宗谱中查证我们的直系祖先;而且还可知道我们祖辈为什么会在柴桥过着田园农耕生活;以及我们芦江胡氏的始祖要我们遵循的做人原则;另外,我们芦江胡氏有严格的辈份排行,这让我们能准确定位于族谱中,在国内外都能认亲归根。
芦江胡氏始祖用之公的父亲是渠公,榘公在南宋宝庆年间,是现在宁波地区的最高军、政长官。据《芦江胡氏宗谱》记载,榘公看到了南宋的战乱,外族的入侵,在走访各地后选择芦江后岸(柴桥),对用之公说,我看你有种田人的气质,你就在柴桥定居下来过农耕生活,免遭灾祸,为我们胡家传种接代,传递香火吧。 第九世用之公遵从父命,定居芦江畔,成为我们芦江胡氏始祖。他隐居农耕,严于治家,教导子孙要读书知理,坚持民族气节。 后世子孙也都遵循用之公的教导。略算一下,从始祖用之公到我父軰共21代, 700多年,都在柴桥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过着农耕生活。记得1952年,我高中毕业报考大学志願时,第一个念头是去学农,对农耕生活有一种基因式的感情(后来因好动而去学了地质找矿)。
*传承:我父亲(30世嘉字辈)兄弟姐妹五人,都出生在柴桥 樟漕头老宅,是前房一支的后代。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父亲带二个弟弟离开柴桥去上海和重庆谋生,哥哥出生在重庆,我出生在上海。从此,我们这一小支就离开祖宅漂流出去了,现在居住在北京、上海、四川、舟山以及海外。祖軰在柴桥农耕,儿孙漂流到海内外,儿孙们对柴桥、对祖軰的历史知道得很少。我们有责任让子孙后代了解祖軰,了解他们自已的身世。八修《芦江胡氏宗谱》为我们向儿孙们传承提供了依据。
*乡忆:我二叔文新(嘉字辈),1916年1月出生在樟漕头老宅,长大后被他哥哥带去上海当学徒,后成鞋匠定居舟山沈家门。他非常聪明,对柴桥故土有特殊的感情。晚年(1900),他回忆记述了我们五代世系和行实谱系、他憑儿时记忆绘制柴桥草图。二叔对柴桥的感情深深地感染着我,他让我知道了柴桥这个祖軰生息的故土,让我知道了在柴桥有清乾隆年间修建的老祠堂和道光年间修建的新祠堂。让我知道了爷爷軰的出生地、父亲軰的出生地……。
我十岁时曾随二叔到过柴桥老宅,住在河边的樟漕头祖屋,当时樟漕头除了我们几间平屋外,南、西是水,北、东是农田,河滩、桑树、耕牛、水田,一片江南田园风光,记得我们几个小孩在漕头用丘蚓钓鱼,大人用四叉鱼钓,下钓在水面有密集水泡的地方,就猛的上拉,我还真的见过 钓扎住鱼肚被提出水面的大鱼;我们划着小船在河中游荡;在水稻田里抓泥湫;爬上桑树摘桑椹;把硬冷年糕丢在木柴烧后的热灰中,过一会就取出来吃,又软又香又烫手,……。这些儿时的记忆是非常美好的,有时会十分想念。六十多年过去了,从孩童变成老翁, 2007年和哥哥一起访老宅,在别人指点下来到樟漕头老宅,亲人不见了,记忆中田园不见了,河滩不见了,水田不见了,桑树不见了,见到的密集的楼房,变化真大啊!正在门口排徊时,见对面屋里出来一个老人,我急忙过去问:您姓胡吗?您一直住在这里吗?老人回答:是。我追问:您认识小时候在这屋住的宝玉(宝玉是我父亲的名字)吗?当老人回答说:认识。我心里突然一亮,进一步问:您是嘉字辈还是修字辈?老人回答是修字辈。我高兴的叫了出来,我们是兄弟辈。老人是修富宗亲,我们一起在老宅前照了一张相,本想多聊聊,无奈天不早要返北仑。分手时我想我一定还要来,了解父辈和21代祖軰生活的故土。
柴桥,生我养我祖辈的土地!是我们的根!让我们子孙后代永远记住您!
谢谢!
[ 此贴被南山在2012-08-28 19:29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