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4531阅读
  • 1回复

柏山胡氏望族----王孙荣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11-11-16
— 本帖被 南山 执行取消精华操作(2012-04-11) —
按语:感谢慈溪市地方志办公室王孙荣赐稿《柏山胡氏望族》。浙江余姚柏山胡氏是全国知名胡氏分支,该文是全面介绍柏山胡氏的权威性资料,值得重视。作者王孙荣,长期以来致力于明清江南(尤其是浙江东部地区)家族文化研究和地方乡贤名人研究。历时十余年完成《孙月峰年谱》纯学术著作。有人称赞其“坐冷板凳,做真学问”,是目前不可多得,前途无限的年轻学者(32岁)。孙荣先生亦属我胡家人,其曾祖母、祖母都姓胡。对余姚、慈溪地区胡氏研究,他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我与孙荣先生相识多年,承蒙厚爱,时常赐稿于胡氏宗亲网,足见其人虽姓王,心亦向胡。在余姚地区,孙、胡本是两大望族,历史渊源,息息相通。毋庸赘言,再次感谢王孙荣先生赐稿,也欢迎国内外专家学者垂青胡氏宗亲网站。南山 2011.11.16

柏山胡氏望族
王孙荣


http://www.hszqw.com.cn/bbs/read.php?tid=11381

望 出 安 定

胡氏得姓来源大致有三种。其一以国为姓,其二系少数民族改姓,其三则以谥为姓。柏山胡氏属于第三类,即得姓于舜帝后裔胡公满。

传说,周文王求贤若渴,经四处察访,找到了舜帝后裔虞阏父。文王不仅请他担任陶正,还将长女太姬下嫁其子虞满,同时让满复姓为妫,并分封于陈国。妫满政绩卓著,年享高寿,死后谥为“胡”,又因他爵位为“公”,所以史书上多称他为“胡公满”。胡公满开创的陈国绵延了六百余年,后为楚国所灭,宗室后嗣星散各地,纷纷改姓为陈、田、姚、虞。其中有一支以妫满之谥为姓,世上最早的胡姓由此产生。

汉魏之际,胡氏家族名人辈出,位于青藏高原北麓的安定郡(今分属宁夏中南部和甘肃东北部)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胡氏聚居地。西汉中期,汝南胡建任安定太守,家族随任迁居。其后,胡奕被封安定侯,胡国珍被封安定郡公,安定胡姓女子为皇后者四人。这样,安定胡氏声誉渐隆,作为最早出现的胡氏大族,其子孙多以安定为豪,于是安定就成为胡姓的郡望。

柏 山 肇 基

柏山胡氏先世居豫章奉新县之华林(今属江西省奉新县),胡琼为唐常州刺史,遂家常州晋陵县(今属江苏省常州市)。五代时,江淮多战乱,而江南则相对安定富庶,所以南迁者众多。后周世宗显德二年(955),胡琼孙胡从(930—1017)自晋陵县安上乡胡桥村辗转迁余姚县云柯乡拍山,绕山植柏,因此改名柏山(今属余姚市低塘街道黄清堰村)。宋太宗太平兴国初,大造版籍,柏山编入云柯乡承福里。柏山胡氏始祖胡从,字辅成,别号常乐翁,生一子霸。胡霸(964—1056)字强仁,号山斋,生三子,谅、访、谟,自此分为三房。这三房再传,有尚字辈子孙二十一人,人丁逐渐兴旺,家族逐渐壮大。

柏山胡氏到底是名门世家之后,有着良好的文化底蕴,迁居余姚柏山八十六年后,子孙开始在政治舞台崭露头角。庆历元年(1041)胡霸次子胡访上书言时政,得到宋仁宗的嘉许,赐号乐善处士。此后仅仅隔了八年时间,胡访侄胡穆就高中进士,这是有史记载的宋代余姚第一位进士。胡访弟胡谟,年少时就英迈负大节,读书手不释卷,学有所成。胡谟长子胡稙,宗谱称:任情不羁,惠洽乡邻,藉其生者千万计。嘉祐七年(1062),县令张彦甫以义行上报朝廷,诏授迪功郎,旌其门曰义门。随即,第五世又出进士一名,由太学上舍赐释褐及第一名。第六世有举人胡宗伋、胡宗哲、胡宗尧三人;第七世胡沂中进士,胡源、胡滂为举人;第八世胡拭、胡拱为举人;第九世胡衞、胡衍、胡刚中、胡时中同登进士,胡衢、胡頫、胡觐为举人;第十世胡汝文、第十一世胡向礼为举人。至于十一世胡世襄和十二世胡舜夫叔侄乡试同科中举,尤为盛事。

南宋时期,长房人丁和科举仕宦最为兴旺,轩冕相继,簪缨不绝。长房胡谅字德林,号怀山,生五子,俨、穆、橬、程、桢。南宋一朝,五代之内共出进士七人。分别是胡谅次子胡穆(1019—1101),字正甫,号端斋,仁宗庆历八年戊子科乡贡,皇祐元年已丑科(1049)进士。胡穆侄胡尚智,字几道,号贞庵,宋徽宗宣和五年癸卯科浙榜漕举,联捷甲辰科进士。胡尚智从孙胡沂(1107—1174)原名申,字周伯,号拙斋。宋高宗绍兴五年乙卯科进士。胡沂孙胡衞(1179—1129)字敦道,号翁山,庆历四年戊午科中浙江漕举,五年己未科擢进士。胡衍(1183—1237)字晋远,号松山,嘉定四年辛未科进士;胡衍从弟胡时中(1188—1270)字伯庸,号敬庵,绍定四年辛卯以鄞县籍领乡荐,淳祐七年丁未科进士;胡时刚(1190—?)字伯应,号顺庵,开禧三年丁卯科以鄞籍领乡荐,嘉定元年进士。又有进士特奏名三人,绍兴二年壬子科胡宗伋,淳熙五年戊戌科胡源,淳祐十年庚戌科胡向礼。一门之内,父子兄弟、祖孙叔侄科举联翩,足见胡氏家学渊源对于后裔人才成长之重要影响。

柏山胡氏最显赫的是胡宗伋一家。胡宗伋(1071—1140)字浚明,号定翁,是一位坚守所学,不逐时好的醇儒。宗伋自幼品行端庄,学习刻苦,及长学业有成,为时人所称道。宋元符年间,胡宗伋应试礼部归,教授乡里。他以平实的学识,磊落的人格,赢得了同乡学人的崇敬,纷纷师从随学。《宋元学案》称其“操行方轨,笃于道德性命之旨,其交游子弟,非是莫取,史称醇儒”。南宋建炎之乱,金兵南下,攻城略地,北方士人避居四明、越州间,他们信任胡宗伋的为人,多投奔于他,得到他的鼎力相助。建炎元年(1127),宋高崇赵构即位后,胡宗伋以特奏名进士授职房州(今湖北房县)文学,专门教授贵族子弟。不久又调任刘阳(今属湖南)县丞,因教授有方,政绩显著,都被荐监严州(今浙江建德),旋予祠监南狱庙,再转任饶州德兴(今属江西)县丞。胡宗伋一生专研“道德性命之学”,且能坚守所学宗旨,不愿追随时好。能摒弃门户之见,提倡不主一师的学风,学有所长,自成一体,且讲究所学的实际效果。他的学术观点为其高足弟子烛湖孙畴、孙介兄弟所继承。据今人郭绍虞考证,《诗说隽永》一书为胡宗伋所撰。

胡宗伋长子胡沂(1107—1174),字周伯,号拙斋,由进士历官至礼部尚书、龙图阁学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余姚开国子爵,加食邑五百户、实封二百户。赠太子少保,加特进,谥献简。胡沂是南宋时期著名学者,有胆略的谏臣。他为官正直,忠于国事,生性耿直豁达,曾侍台谏,条具时务,凡所奏议,多切中时弊,切实可行。乾道元年(1165)冬,胡沂被召为宗正少卿兼皇子庆府赞礼,又兼侍讲、中书舍人、给事中,不久又被任命为吏部侍郎兼权尚书。乾道六年,胡沂复任徽猷阁待制,历任礼部尚书兼领詹事。最后以龙图阁学士的身份提举兴国宫。胡沂一生爱好经史之学,著作甚多,有八种六十三卷,其中《经史》五卷,《史说》五卷、《奏议》八卷、《台评》三卷、《边讲余抄》五卷、《经筵东宫故事》四卷、《遵拙斋杂稿》二十卷等,为宋代从事学术著述颇有成就者之一。叶适称其奏疏将百篇,“必据经陈史,质证今事,不率意而云”,从中可以窥见胡氏之学讲贯经史、注重时务的特色。

胡沂长子胡拱(1140—1183)字达才,号柏山,绍兴三十二年壬午乡贡第二人,仕历迪功郎、承事郎。陆九渊称其资甚美,天常亦厚。叶适称其为“淳熙名士”。次子胡撙(1149—1195)字崇礼,号柏林,承荫仕承务郎。孙应时称其“天资如古人,乐善急义”。南宋初年,胡撙家是越中传播陆学的重要据点,越中诸生“雨并笠,夜续灯,聚崇礼之家,皆澄坐内观”。

胡宗伋一家能有如此辉煌的事功,其妻莫氏功不可没。莫氏亦为宋代余姚望族,世居上林乡。莫太夫人自幼通经史,晓音律,作诗文如慧男子,女红之事不习而能,是个德才兼备的奇女子。因为择配标准高,年至二十九岁方才邂逅贤名卓著的宗伋,与之结为伉俪。婚后夫妇志同道合,互敬如宾,夜晚剪烛共同探摩诗书经义,相得之乐融融。婆母宣氏得疾久不愈,莫氏夜半焚香祷天,以火烙臂,祈以身代,邻里贤之,为作《孝妇词》。莫氏还协助胡宗伋创办义学,教化乡党子弟,并为远来求读者免费提供食宿,一旦经费不敷,即脱卸首饰环耳等变卖填补缺口,也助宗伋讲学,训育出了众多高足门生。从家族文化传递角度看,莫太夫人所承担的教育子女的任务更为重要。她不仅在德育方面为子孙灌输儒家伦理思想,传授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给做人的基本道理;还在智育方面传授封建士子必备的启蒙知识,同时注重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莫太夫人八十六岁高龄时,为了垂戒家族后人,撰《胡氏贤训编》(又名《胡氏莫太夫人家训》)一百二十条,语言通俗,易于上口,例喻设教,寓意深远,涉及为人处世方方面面,至今仍有鉴戒价值。如:

亲戚往来,礼物既不可缺,又不可丰,直表忱而已。若图炫耀,必致贫穷,何补焉?且俭者美德也,又德之共也,人不可不识。吾见有人图一时之美观,致终身之穷窘,诚为可笑。俗云:一时能浅薄,几度免求人。

农事切不可缓,一失之,阖家抱终岁之饥。当因地之宜种莳五谷,又当预备旱潦,及时耕获。古人“昼尔于茅,宵尔索綯”,为此故也。且古人“百物不嫌早”之言,尤宜记之。

六经子史,固当遍穷熟读,人之佳章杰句、新闻异见,亦当熟记,以资学问。大抵学者要充满,要实得,不可口耳以幸科举。如有学问,无科举者亦无愧所生;虽获科举,无学问者亦有愧于心焉。俗云:有学无官荣,有官无学贱。且非圣贤经传,凡无益之书,不必杂览,徒耗神智。

凡读书用精诵,熟了而后究理;凡写字用留心,先主意于胸中而后下笔;凡作诗文用法李杜、韩柳。如书不熟,理不易见;字不立意,下笔有滞;诗不李杜,则无体裁而不浑纯;文不韩柳,则无家数而不苍老。吾子孙都要一一到家,毋徒延岁月。又凡或应举,或应事,提笔宜精细,十数读过削过方可,不然未有不为后悔者。古人云:亟走多颠踬。大抵不善文者宜秘,不善书者宜楷,不善言者宜省。

子孙不论寒暑,日日要起早,夜夜要眠迟。古人云:一日之计在乎寅。又云:夜迟眠,清早起。如此,则何事不成?何功不就?何志不遂?

此书经宗伋门生孙介辑校后付梓传世,在社会上有广泛影响,时人比之为东汉才女、史学家班昭所撰《女诫》七章。朱熹在跋文中称莫太夫人家规“皆有至情,虽吕氏童蒙训、颜氏家范、李庄简之家则,未有若此之明,且尽切且易也。人能熟而诵之,便是圣贤,凡得此见此者,其可忽诸?”后世柏山胡氏子孙更是奉为至宝,各支祠堂但凡印制家谱,必定重刊《莫太夫人家训》,附于谱内。至于兰风、梅川二支,为便于流通和保存,更将《家训》单独印行成册,至今尚有清光绪十四年兰风敦厚堂木活字本、光绪三十二年梅川惇裕堂木活字本和民国二十四年梅川惇裕堂木活字本三种存世。

枝 繁 叶 茂

胡氏自定居柏山以来,椒条瓜瓞,子姓繁衍极速。两宋交替之际,族内六世宗字辈子孙有三十一人,七世水字辈子孙六十六人,已然成为姚北大族。区区一隅,自然难以生发,所以子孙多有外迁。五世胡尚廉,北宋末迁居鄞县,为鄞县派。六世胡宗工,南宋初迁居明州,为明州派。七世胡湧,入赘龙泉乡竹山(今属慈溪市横河镇梅园村)闻氏,遂家竹山,为竹山派。七世胡沣,迁居桐庐。八世胡扶,迁居庆元。

竹山派传至第四世分为二房,其后子孙繁衍,丁口众多,历代多外迁分居。第八世胡寄观,应山西大同府应州安东中屯卫军兵官,子孙代有补戍,为山西大同派;仕贵、仕敏徙居杭州府新城县。第九世胡达,迁居烛溪湖塘下(即今慈溪市横河镇伍梅村),子孙另立宗祠念祖堂,为湖塘下派;胡达弟胡迳,居东山头,为东山头派;胡鈇赘居杭州府钱塘县;胡遑迁居赵家园。十世胡习、胡昱、胡昺兄弟三人,迁居宏桥(今属慈溪市横河镇东上河村),子孙另立宗祠惇裕堂、孝义堂,为宏桥派;胡晖、胡曈兄弟居光池山(今属慈溪市横河镇东畈村),为光池山派;胡曜居李家岙(今属慈溪市横河镇梅园村),为李家岙派;胡冕、胡晢兄弟居剡岙岭下(今属慈溪市横河镇东畈村),为剡岙岭下派;胡暌居湖清垫(今属慈溪市横河镇彭南村),为湖清垫派;胡昫居丁郎岙(今属慈溪市横河镇东畈村),为丁郎岙派;胡尚十三居沙河头(今属慈溪市横河镇梅园村),为沙河头派;胡晶居南山脚,为南山脚派;胡晷与兄胡仁一同居胡阳畈,为胡阳畈派。除烛溪湖塘下与宏桥二支另建宗祠外,竹山胡氏各支在竹山合建宗祠柏垂堂。

第九世、十世柏山胡氏外迁者较多。九世胡万中、胡弸中兄弟二人同徙临安,为临安派。胡葵、胡蒙、胡萃、胡永准、胡永溥、胡永派迁居从山,为从山派。胡宽中迁桐庐。十世胡寮、胡宦兄弟二人同徙梅川埋马(今属慈溪市浒山街道天香桥村),子孙另立宗祠惇裕堂,为梅川派。胡璧、胡琚兄弟二人同徙曲塘湾(今属斜新塘、龙口庵一带),为曲塘派。胡汝平徙居从山。胡松一、胡松二兄弟迁居开元东浦。胡衡、胡衢兄弟迁居会稽平水。
[ 此贴被南山在2011-11-16 12:38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1-11-16
元代中期,十四世胡祖庆迁居县东高田弄,为县东高田弄派。其后第三世胡杰,迁居冶山三层楼,为三层楼派。第四世天忠、天纯兄弟于明初迁至兰风五车堰,子孙另立宗祠敦本堂,为兰风派。第五世胡阴与侄胡大星、胡小星兄弟于明弘治五年迁居武康五里牌(今属湖州市德清县),与成化六年迁居武康下湖口的柏山二十世胡庑一支合称武康派。其后,武康一派绳绳蛰蛰,子孙众多,崇祯四年,有胡钟麟者登进士,尚传捷报至柏山宗祠。此外,高田弄又有第六世胡廷瑞迁居松江。第八世胡爱俭,迁居江苏丹阳;胡文沂、胡文沛、胡文浤兄弟迁居海宁。

元末明初,柏山胡氏子孙纷纷外迁,十室九空。至明嘉靖二十一年,二十一世胡贺(1518—1592)徙居天元市后界塘下(今属慈溪市天元镇),是为天元市头甲始祖。胡贺三传至第二十四世胡燮(1614—1712),迁潭河沿清风里(今属慈溪市宗汉街道),为潭河沿河西派始祖。胡燮侄胡鉽迁居清风桥东,为潭河沿河东派始祖。二支子孙另建潭河沿胡氏宗祠惇裕堂。

明代中叶,在柏山嗣守先业的只剩下胡叔华、胡复华兄弟数人而已。以后又有陆续外迁者,至今柏山一地几乎少有胡姓定居,柏山也已经平毁不存。

梅 川 世 家

梅川胡氏系出柏山。南宋理宗嘉熙四年(1240),柏山十世孙胡寮、胡宦两兄弟始迁居梅川乡之埋马,开创基业。寮、宦兄弟俩是溧阳军知军胡衍的次子与三子,拥有显赫的家世,南宋孝宗朝权礼部尚书、余姚开国伯胡沂是他们的曾祖,南宋理学名家孙应时是他们的外祖父。

“芝兰有根,醴泉有源”。梅川胡氏在宋、元、明三代,各有荐辟一人。二世胡坤,始祖寮之子,字本享,一字大坤,号柏堂,宋度宗咸淳七年荐辟。三世胡元之,坤之子,字傅老,一字继道,号承家,别号天郊逸叟,元成宗大德元年荐辟。七世胡惟彦,字斯美,号淳朴生,明洪武元年荐辟。

明清两代,共出进士七人。其中第十世二人。胡恭,字克敬,号兰台,一作兰室。明天顺三年以《礼经》中浙江乡试,天顺七年会试中式,次年登二甲四十一名进士,官终河南按察司佥事,卒于官。胡赞,恭季弟,字克襄,号宜山。占顺天府兴州中屯卫籍,良乡县学军生,明成化四年以《礼经》中顺天乡试第十五名,联捷次年进士。授兵部主事,出知江西建昌府。著有《宜山集》十卷。第十一世二人。胡昭,字元明,号警斋,占顺天府兴州中屯卫籍,正德五年以《易经》中顺天乡试第八名,正德十五年会试中式,次年参加廷试登二甲进士。历官刑部郎中。胡崇德,原名德信,会榜改名。一字伯贤,号梅山,嘉靖七年以《书经》中浙江乡试第九十名,十四年进士。十二世胡东皋,字汝登,号方冈。军籍。弘治十四年以《书经》中浙江乡试第四十二名(《烛溪胡谱》作治《礼记》,浙江乡试二十九名),弘治十八年进士,授南京刑部主事,历郎中,出知宁国府。终都察院右佥都御使。与宋冕、胡铎并称“姚江三廉”。十三世胡旦,东皋第九子,字穉明,号少陵,别号镜阳。军籍。嘉靖四十年以《书经》中浙江乡试第七十六名,万历八年进士。历官终四川川东道兵备副使。著有《鄂韡集》、《元淡斋集》。

十七世胡鄂,字韡棠,一字天石,号卓庵。清顺治十一年以《书经》中浙江乡试第五十五人,十五年进士。松江府推官,兼督漕务事。

明清两代另有举人十二人。十一世胡日章,字尚絅,号澹庵。占镇江府广德州籍,成化十九年中应天乡试第八名举人。明年中乙榜,授山东青州府乐安县教谕。第十二世四人。胡悦,恭侄孙,字民悦,号海南,正德五年以《礼经》中浙江乡试举人。授益阳县知县。胡恺,悦仲弟,字民望,号璜山,正德五年以《易经》中浙江乡试举人。授河阴高淳县知县。胡造,字以道,号渐斋,嘉靖二十五年以《春秋》中浙江乡试第五名举人。出知北直隶顺德府南和县。十二世胡郁,崇德之子,字则明,号鹿林,一号钟华,嘉靖三十四年以《书经》中应天府第八名举人。出知广东惠州府博罗县。十三世三人。胡希周,字文卿,号二川。嘉靖七年以《书经》中浙江乡试举人。初授山东长山县知县。胡翌,东皋第六子,字敬甫,号桂陵。嘉靖二十二年以《书经》中浙江乡试举人。出知东昌府高唐州,终广东岭南兵备佥事。胡希洛,恺之子,字程卿,号道川,嘉靖三十七年以《书经》中二十八名举人。十八世胡金城,字卫北,一名雅三,字均谐,别号彊恕。嘉庆十八年中浙江乡试第八名举人。就职国子监学正。工古文。十九世二人。胡则安,字绥邦,号镇斋,别号葵甫,乾隆六年以《书经》中浙江乡试举人。初任安徽休宁县知县,后任陕西白水县知县,署耀州事。胡清江,金城季子,字春飌,号画渔,别号薇史。道光十四年中浙江乡试第三十三名举人。二十世胡联桂,清江侄,字碧轩,号月庭,道光二十四年由宛平籍中顺天乡试第六十七名举人。

梅川胡氏家族科甲鼎盛,人才辈出,他们在经术、史学、诗文等文化领域有多方面的建树,这也是胡氏科举成功的重要基础之一。南宋胡寮始迁梅川,作为名儒孙应时的外孙,他学有渊源,重视教育,创办书院,延请名师教授子弟,为家族的发展开创了良好的根基,所著有《友于篇》二卷、《天香余话》一卷。元代胡元之著有《天香日录》二卷、《天郊逸叟谈余草》三卷。明代名人辈出,著述亦富。胡秉义天资端颖,勤学好善,著有《白石樵者集》六卷、《太平闲话》二卷。胡惟彦少时即慕古圣贤之学,居乡以耆德见推,洪武改元上《太平颂》,特授河南左布政使,著有《淳朴生遗稿》五卷、《居官策要》五卷、《养志堂诗集》一卷、《续集》一卷。胡惟聪生禀质朴,沉静寡言,以孝友名世,著有《浑然草》二卷。胡恭颖敏嗜学,为诗意气凌厉,为学洞察奥旨,以擅长研究《三礼》闻名,著有《兰室遗稿》四卷、《致治道编》二卷。胡赞居官清正,好读书,致仕后与友朋觞酒论文、道古说今,唱酬诗什,所著有《宜山集》十卷。胡日章著有《澹庵集》四卷、《道统渊源谱》一卷。胡昭资禀高迈,倜傥不群,读书有大志,居官清廉,著有《海南类草》十二卷。胡东皋素有干略,学术纯正,政务敞明,为一代名臣,著有《尚书口义》、《奏疏》二种。胡旦天资蕴藉,治行高洁,善歌诗,通百家,著有《鄂韡集》、《元淡斋集》。清代胡作梅生姿卓拔,才识过人,著有《学庸讲说》一编、《遗稿》一集。胡金城著有《经义节钞》、《庆历文钥》、《六家诗汇》、《传经室古文》、《传经室时艺》、《姚江水利书》。胡联桂性孝友,有涵养功,好研究经史,著有《二论蒙说偶存》二卷。

梅川胡氏一族的精英之最,当推胡东皋,无论科考仕途、为官执政,还是学术研究均臻于高极。胡东皋生而颖异,龆龀之年就有志于学。弘治十四年(1501)中举,十八年登进士,一生为官清正,政绩卓著。初任南京刑部主事,历郎中。在出知宁国府时(今安徽宣城),积极采取措施,抑止土地兼并,兴修地方水利,为地方安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明嘉靖初年,胡东皋被任命四使分巡建昌(今四川西昌县地)。他在建昌整顿军纪,修筑营寨,平反冤狱,赢得了建昌军民的一致推崇,为他建造生祠,并尊为建昌城隍神。以后历任四川按察使、右佥都御史、郧阳提督等职,均政誉盈口。南京礼部尚书、同县孙陞称誉胡东皋虽“仕宦而清贫如寒畯”,与宋冕、胡铎并称为“姚江三廉”。

烛 湖 世 家

明朝中叶,竹山始祖胡涌的十一世孙胡达迁居烛溪湖塘下,肇“烛溪胡氏”之基,是为“小八府君”。胡达的父亲胡文观曾以吏能入官,任四川成都府广丰仓副使,后裔尊称他为“仓官太公”。但胡达却没有任何官职,据说早年以养鸭为业,为了便于在湖滩放养,才在烛溪湖畔搭建草舍,定居下来。想必胡达是个勤劳节俭之人,很快就积聚了一定的资产,并置办了家业,发家致富的速度之快.连他的后代子孙都无法相信,因此就有了“鸭舍里头捡天鹅蛋(一说金蛋)”的传说。

胡达先后配娶了洪、沈、钱三房妻室,生有七个儿子.分为七大房。七房之中,长房、二房科名尤盛。

长房世居桑园里,明朝曾有四代人联捷进士,所以其地被称为“府基地”,也就是可以建造府第的地方,以显示与”大夫地”的高低差别。这一称呼,在等级森严的封建时代是一种极高的家族荣誉。长房次孙谅,字惟贞,弘治八年(1495)举人,授安宿县教谕,升府学教授,为江西省考官。谅侄轩,字仕荣,号辱斋,又号南湖,弘治十四年(1501)举人,次年联捷进士,除山西潞州知州,历擢两淮盐运使,终河南参政。轩子安,字仁夫,号乐山,嘉靖十六年(1537)举人,嘉靖十三年(1544)进士,授南京刑部主事,历广西按察使、陕西苑马寺正卿.终陕西左参政。安子维新字文化,号云屏,嘉靖三十七年(1558)举人,联捷次年进士,授行人,历御史、提学副使、大名道兵备副使,陕西行太仆寺少卿,终陕西左参政。维新子敬辰,字直卿。号青莲,万历四十年(1612)举人,天启二年(1622)进士。历吏部员外郎,至江西左参政,敬辰子鹤翥,字翀之,清顺治五年(1648)举人,授广东揭阳知县,历工部主事,终两淮盐运使。

再来看二房。二房五世孙邦彦,字子美,号竹埠,隆庆四年(1570)举人,授徽州府通判,历河南汝州知州。邦彦三子一鹗,字叔徵,号澹存。与从侄敬辰同为万历四十年(1612)举人,任武昌咸宁县教谕。邦彦四子一鸿,字季渐,号逵羽,万历三十七年(1609)举人,联捷次年进士,授南京工部主事,历湖广兵备使,终陕西按察使。

除了科举入仕这条“正途”之外,烛溪胡氏家族的成员还有大量的人通过荫袭、捐纳、征辟、荐举等途径进入官场。如二房祖曦,以吏能入官,任福建漳浦县古雷巡检司巡检。六房四世孙毂,以吏能入官,任南京吏部知印。长房五世孙宽,以监生任常熟县丞,终两淮盐运司经历;完,以岁贡生任句容县教谕。七房六世孙维钦,以吏能入官,任衢州府常山县丞,长房七世孙拱辰,以吏能入官,任北京五城兵马指挥司指挥。二房七世孙琪枝,以父荫授北京刑部检校,历南京工部主事,终广东参议。长房八世孙应之,历任广东同知……另外,为数庞大的邑庠生、府庠生、监生、贡生,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

通过对烛溪胡氏主要科举仕宦的列述,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这—家族的官宦世系脉络。在明清时期,像这样门祚较长,贯联明清两代的世家是并不多见的。他们的身份和社会地位的取得与维持,完全得依靠自己的才能和努力奋斗,要祖、父、子、孙若干代人世世相继地走读应考、科举入仕的道路。像烛溪胡氏这样做到科第蝉联、簪缨不绝,其难度之大,远非常人所能想及。尤其是在—百二十年内,后先接踵,连续四代人中有五人考取进士,更是世所罕见,也只有邻村的孙境孙氏堪与伯仲。

科举仕宦的显赫固然体现了烛溪胡氏不凡的家势,但其在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领域中所涌现的不少名宦循吏、文人名土也是这一世家,乃至当地历史文化星空的耀眼星体。

胡安自幼凝隽,天性聪明过人,深为其父钟爱。他继承了勤学苦读的家风,加上良好的天赋,读书速度极快,往往一目数行,日读数卷。所以年纪轻轻就积累了广博的学识,令长辈们刮目相待,无不称赞他“腹笥甚富”。胡安少年时即拜泗门谢丕为师,颇受老师的赏识,连太老师谢迁也对他赞誉有加,并将他选为孙婿。

胡安考中进士后,被授予南京刑部主事之职,历兵部郎中,后出为湖广衡州府知府,升广西提刑副使、陕西苑马寺正卿,终陕西左参政。他居官以儒术饰吏治,施政尚宽,关心民众疾苦.为百姓办了不少实事,深得民心。在衡州知府任内,他兴起当地斯文,选取优秀士子入石鼓书院,让他们辨论经义,按月课考,衡州学风为之大振。士子们纷纷为歌,曰:“前有白石,后有乐山。”白石是指蔡汝枘,乐山则是胡安的号。在西安的大雁塔上,至今还留有四百四十一年前“右参政余姚胡安”的署名。麦积山石窟东门口的崖壁上,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所立的胡安《游麦积山次泰奚甘公韵》诗碑依然完好无损。

胡安居里常与吕本、邹绚、徐九皋等东山同门—起研讨学问,诗酒唱和,儒雅风流。他的诗淡泊清新,尚情自然,有一首五绝《秋日即事》被收录《明诗纪事》。诗曰:”流萤飞复下,照我独坐时。秋风不解意,吹汝到前池。”淡墨点染,含婉情深,内蕴风神之美。《趋庭集》卷四有一首七律《忆烛溪旧业》:“梦想湖山似有缘,好风曾送看春船。云间屏嶂参差见,涧底笙篁仿佛传。即欲归来三径里,几能行乐百年前。含杯且听商山曲,驷盖翻为隐者怜”。神韵清摇,以淡语描述了深重的乡愁,胡安所著有《说约编》、《钩玄编》、《趋庭集》、《乐山集》。

胡安子维新,从小受到良好的家风熏陶,聪慧异常。考中进士后被授予行人的职位,曾经管理过皇家图书,见到了大量珍藏版本。他好学不倦,手不释卷,凡是秘本、善本,借抄无虚日,积累了大量的手抄珍本。这一经历不但使他拓展了学识范围,开阔了学术视野和立意境界,也为他日后编辑《两京遗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该编刻于万历十年(1582)。为《四库全书)所著录,民国间收入商务印书馆辑《景印元明善本丛书十种》,是后世学者经常征引的—部丛书。

胡维新的业余爱好,便是抄书、校书、藏书、刻书,甘心做一个勤勉的书虫。早在隆庆元年(1567)任福建巡按的时候,他就曾经与戚继光一起召募福州、泉州两府刻工,花费两年时间刻成《文苑英华》一千卷。万历年间又刻印过《春秋繁露》十七卷,还编刻了《皇明制书》二十卷等。

胡维新子敬辰,诗赋俱佳,有《檀雪斋集》四十卷传世,《四库提要》称:“是集以所著诗赋杂文及官县令时谳牍共为一编”,刊刻至精。此外,对于研治园林,敬辰也有独到的见识、不凡的创制,是这方面的高手。绍兴城内的“有清园”便是他匠心结构的成果,传达了自然的神韵和人文的内涵:“自趾及顶,皆以雕栏曲楹层折以上,望之若仙居楼阁。”晚明著名藏书家祁彪佳称赞:“亭可受月,阁可藏山,为楼为堂,规制新异,皆匪夷所思。”

胡安从侄一鸿是位悉心为民办实事的循吏。他在南京任工部主事时,曾为南京的城市建设作出了—定的贡献。他主持修治了石城、武定诸桥,使南京的景象为之一新。出知湖广荆州府时,他积极为当地百姓兴修水利,加固江堤,使滨江之田得到保障,民众受益匪浅,莫不称颂。当时刘延在该府屯军,士兵经常恣意骚扰百姓起居,使得百姓苦不堪言。一鸿便以气摄之,从此再无兵痞扰民的现象发生。后来一鸿起补武昌知府,适逢水西叛乱,就被推荐为辰沅路兵备副使,主督粮饷。他创设“连珠营”,每营距十里,迭为运防,轮日番休,使官兵的军需得到保障,为平叛的成功创造了有利条件。

作者简介:
王孙荣,1979年生,浙江慈溪人。现在慈溪市地方志办公室工作。浙江省儒学学会会员、浙江省中日关系史学会会员、宁波文化研究会会员、慈溪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秘书长。曾应邀出席“黄梨洲民本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王阳明学术思想国际研讨会”等,目前学术兴趣主要集中于明清江南家族文化研究等方面。主要著作有《百年新浦》(副主编)、《孙月峰年谱》、《慈溪民间歌谣集》(副主编)、《慈溪旧闻》(主编)、《慈溪民间故事集》(副主编)。


作者称该文已收入《姚江望族》一书,现首发于胡氏宗亲网站,转载请注明。胡南山注 2011.11.16

参考资料:浙江胡氏族源族居调查纪行(二) 胡南山 http://www.hszqw.com.cn/bbs/read.php?tid=4238

原载:胡氏宗亲网(http://www.hszqw.com.cn

  
王孙荣(右)与南山合影(浙江慈溪 2007年5月)
[ 此贴被南山在2011-11-16 09:57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