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兰成(1906--1981)
嵊县人。1906年2月28日生。早年先后就读于嵊县芝山小学、绍兴第五师范附属高小、绍兴第五中学、杭州蕙兰中学。1923年在蕙兰中学读四年级时,因编辑校刊得罪校务主任方同源,被学校开除,回到老家胡村任小学教师。1926年春到杭州邮政局当邮务生,三个月后被开除;9月进燕京大学任抄写文书一年并旁听燕大课程。1930年进杭州中山英文专修学校教书。1931年初转到萧山湘湖师范任教。1932年秋由旧识崔真吾介绍,到广西省立第一中学教书一年。1933年至百色省立第五中学教书两年。1935年转至柳州省立第四中学。1936年应第七军军长廖磊之邀请,创办《柳州日报》。两广事变爆发后被第四集团军总司令部监禁33天。1937年初经白崇禧批准释放回原籍;4月被上海《中华日报》聘为主笔。1938年初调到香港任《南华日报》总主笔,用笔名流沙撰写社论;12月19日汪精卫脱离重庆到河内,响应日本军阀近卫声明,于12月30日发表艳电。1939年5月初离开香港,追随汪精卫到上海;8月底汪伪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召开,随后成立汪伪国民党中央党部,任《中华日报》总主笔。1940年3月30日汪伪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任宣传部政务次长,仍兼《中华日报》总主笔。同年夏辞去《中华日报》总主笔兼职。1941年2月28日脱离《中华日报》,任《国民新闻》总主笔。1942年春任汪伪行政院法制局长。1943年春法制局撤销,改任伪经济委员会特派委员。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于9月初从武汉逃往南京,稍后离开南京到上海。后在浙江杭州、诸暨、金华、丽水、温州等地隐匿。1950年潜逃香港,逃脱了惩处。1951年春迁居日本。1974年5月赴台湾,在“中国文化学院”任教。1975年9月胡秋原在《中华杂志》发表《汉奸胡兰成速回日本去!》。在舆论压力下,同年10月起停止在“中国文化学院”上课。1976年1月底回到日本。1981年7月25日在日本去世。1991年台湾出版《胡兰成全集》(9册)。
来源:林吕建主编;卢敦基,张学继,项义华等副主编《浙江民国人物大辞典》436页.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01.
-----------------------------------------------------------------------------------------------------------------------------------
网上查到胡兰成的部分资料转发于此。
来源:360百科
http://baike.so.com/doc/3590826.html 胡兰成(1906年2月28日-1981年7月25日),男,原名胡积蕊,小名蕊生,中国近代作家与争议性人物,为张爱玲第一任丈夫。胡兰成出生于浙江嵊县,青年时于燕京大学退学,对日抗战时期替汪精卫的亲日伪政权服务,晚年出版的最后一本书《今生今世》详细的描写了他在爱情与政治上摇摆的个性。胡兰成在抗战胜利后逃到日本,晚年曾到过台湾文化大学开课教书,1981年他死于日本东京。
1 人物简介 胡兰成,出生于浙江绍兴嵊县三界镇胡村,在杭州惠兰中学读书,青年时于燕京大学旁听课程,善写作,追随汪精卫,对日抗战时期任汪精卫政权宣传部次长、行政院法制局长,被列为著名汉奸。
1944与张爱玲结婚,1947与张爱玲离婚。这一段感情最为人津津乐道,他晚年出版的《今生今世》中详细的描写了他在爱情与政治上摇摆的个性。时至今日,《今生今世》中描写张爱玲的那章《民国女子》仍成为研究“张学”的重要资料。
胡 兰成在抗战胜利经香港逃亡日本。在日本期间开始学习日语,结识大数学家冈洁和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汤川秀树,遂成就其学问体系。1974年来到台湾,受聘为台湾中国文化学院(当时叫做阳明山文化学院)终身教授。开课教书,朱西宁、朱天文、朱天心父女,受其影响颇深。1979年他的书“禅是一枝花”在台湾由三三出版社出版。在台湾文学界对他的评价也是两极化,有人相当欣赏他的散文风格,有人则对他有相当严厉的评论。
胡兰成于1981年7月25日在东京病逝。主要作品:《西江上》《今生今世》、《山河岁月》、《战难,和亦不易》、《禅是一枝花》、《中国的礼乐与风景》、《中国文学史话》、《今日何日兮》、《革命要诗与学问》、《闲愁万种》、《建国新书》、《经书新语》、《寄日本人》\《心经随喜》等。
2 情感生活2.1 家庭子女 胡兰成有三子三女,长子胡启为唐玉凤所生,幼女胡晋明是在日本时所收养,其余两子两女为全慧文所生。长子胡启(右图中最高的一位)已经于文革中自杀。
2.2 爱情经历 《今生今世》一书,写了与胡兰成有关系的8个女人,除了后来染病的全慧文及被张爱玲取而代之的应英娣(歌女小白杨),其他的6位,书中所占篇幅竟大致相同,平均用力到如此,胡兰成还是应了他不做选择的话。《今生今世》中,确切与胡兰成有过关系的一共8位,其中民间女子5位,分别是发妻玉凤、女教师全慧文、护士小周、斯家小娘范秀美、日本女子一枝。剩下的3位,一是红歌女,一是临水照花的才女张爱玲,还有一位,最后则与胡兰成在日本生死相守,终老于岁月。这个女子比起张爱玲的不寻常来,竟丝毫也不逊色,她便是原来上海滩黑帮老大吴四宝的压寨夫人,上海滩的大姐大佘爱珍。
因此有人说,《今生今世》乃是一部胡兰成的“群芳谱”,以如此婉媚之文笔写成的群芳谱,令后来多少女子心折不已,胡兰成上世纪60年代末在日本讲学,他的女弟子据说居然分成两派,为争宠而斗;在台北朱家隔壁讲课时,台湾一代才女朱天文、朱天心在其身边,不断背诵张爱玲小说中的名句,女作家林慧娥等在一旁看不过去,说:“分明是想被收编进《今生今世》的群芳谱里嘛!”胡兰成之于女人的魔力,由此又可见一斑。
2.3 与唐玉凤 胡兰成早年娶妻唐玉凤,生子胡启。解放后,胡启在湖南株州某军工厂任俄文译员。后于文化大革命初期,因惧家庭出身不好,即将遭到全厂大会批斗,而自杀。
2.4 与全慧文 唐玉凤病故后,胡兰成在广西南宁娶妻全慧文。自1934年至1941年间,全慧文生长子宁生、长女小芸、次子纪元、次女先知。胡兰成后在日本期间,曾收一日本幼女晋明为养女,直到长大成人。
自1941年后,胡兰成生活、工作在南京,偶尔回上海大西路(今延安西路)家中,我等子女尚年幼,对当年的生活均印象不深,上海家中事全由侄女胡春雨料理。全慧文因语言不通,少与人交往,常日读古书,弹风琴度日。
1943年前后,张爱玲曾来大西路我家作客。胡兰成也曾带着子女去张爱玲的寓所访问。张爱玲当时应该知道胡兰成与全慧文并未感情破裂,也没有离婚。全慧文当时虽然不怎么需要用钱,但胡兰成仍然经常给她颇多的私房钱。
2.5 与张爱玲 岁月静好 1944年8月,胡兰成的第二任妻子提出与他离婚。这给了张爱玲与胡兰成的爱情一个升华的机会——结婚。他们就这样结婚了,没有法律程序,只是一纸婚书为凭。因为胡兰成怕日后时局变动,自己的身份会拖累张爱玲。没有任何仪式,只有张爱玲的好友炎樱为证。“胡兰成与张爱玲签订终身,结为夫妇。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前两句出自张爱玲之手,后两句是胡兰成所撰。就这样,他们成了夫妻。
这段时间,也是张爱玲的创作高峰期,她陆续写出了《茉莉香片》、《到底是上海人》、《倾城之恋》、《金锁记》、心经》、《琉璃瓦》《散戏》《封锁》、《公寓生活记趣》、《红玫瑰与白玫瑰》、《殷宝滟送花楼会》、《论写作》、《有女同车》、《走! 走到楼上去!》、《说胡萝卜》、《诗与胡说》、《写什麽》、《忘不了的画》、《等》、《年轻的时候》、《花凋》、《爱》第一本短篇小说集。其中《倾城之恋》和《金锁记》、《爱》都成为了她的代表作。
时间已经接近了44年年底,时局明显地在变动。日军在中国的势力已经江河日下。而胡兰成作为汪伪政府的官员,也有了危机感。有一个傍晚,两人在张爱玲家的阳台上看上海的暮色。胡兰成对她说了当下的时局,恐自己将来有难。张爱玲虽对政治不敏感,但此刻,她知道,这个国,这一次是真真连到她的家了。汉乐府中有“来日大难,口燥唇干,今日相乐,皆当喜欢”的句子。而张爱玲此刻是真切地体会到了这两句诗的含义。胡兰成说“将来日本战败,我大概还是能逃脱这一劫的,就是开始一两年恐怕要隐姓埋名躲藏起来,我们不好再在一起的。”张爱玲笑道:“那时你变姓名,可叫张牵,或叫张招,天涯地角有我在牵你招你。”
长期分离 1944 年11月,胡兰成到湖北接编《大楚报》,开始了与张爱玲的长期分离。
时局大乱,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胡兰成末日也来了,重庆方面定会惩办他这样的汉奸。于是他逃到了浙江,化名张嘉仪,称自己是张爱玲祖父张佩纶的后人——果是姓张,只是不叫张牵或是张招,住在诸暨斯家。
斯家的儿子斯颂德是胡兰成的高中同窗,胡兰成年轻的时候就曾在斯家客居一年。斯家的男主人已逝,是斯家主母维持生计。斯家还有个庶母,范秀美,大胡兰成两岁,曾经与斯家老爷生有一女。在这样的乱世中,斯家人安排胡兰成去温州范秀美的娘家避难,由范秀美相送。未到温州,他们两人便已做成夫妻,对范家人以及邻居也以夫妻相称。
然而,已有半年未曾见面的张爱玲,竟一路寻到了温州。因为怕范秀美的邻居对三人的关系有所猜忌,他们三人都是在旅馆见面的。一个清晨,胡兰成与张爱玲在旅馆说着话,隐隐腹痛,他却忍着。等到范秀美来了,他一见她就说不舒服,范秀美坐在房门边一把椅子上,但问痛得如何,说等一会儿泡杯午时茶就会好的。张爱玲当下就很惆怅,因为她分明觉得范秀美是胡兰成的亲人,而她自己,倒象个“第三者”或是客人了。还有一次,张爱玲夸范秀美长得漂亮,要给她作画像。这本是张爱玲的拿手戏,范秀美也端坐着让她画,胡兰成在一边看。可刚勾出脸庞,画出眉眼鼻子,张爱玲忽然就停笔不画了,说什么也不画了,只是一脸凄然。范秀美走后,胡兰成一再追问,张爱玲才说:“我画着画着,只觉得她的眉、神情,她的嘴,越来越像你,心里好不震动,一阵难受就再也画不下去了。”这就是世人所说的“夫妻像”吧。张爱玲真的是委屈的,她的心里只有这一个男人,而这个男人的心里却装着几个女人,叫她怎么能不感伤?
离开温州的时候,胡兰成送她,天下着雨,真是天公应离情。这场雨,也冲刷了他们曾经的“倾城之恋”。张爱玲已经知道,她这一生最美的爱情,已经走到了辛酸的尽头,再没有挽回的余地了。
此后的八、九个月时间,两人偶有通讯。张爱玲也会用自己的稿费接济胡兰成,只因怕他在流亡中受苦。
最后诀别 1947年6月,胡兰成收到了张爱玲的诀别信:
“我已经不喜欢你了,你是早已经不喜欢我的了。这次的决心,是我经过一年半长时间考虑的。彼惟时以小吉故,不欲增加你的困难。你不要来寻我,即或写信来,我亦是不看的了。”小吉就是小劫的意思。此时的胡兰成已经脱离了险境,在一所中学教书,有了较安稳的工作。张爱玲选择他一切都安定的时候,写来了诀别信,随信还附上了自己的30万元稿费。自此以后,这二人一场传奇之恋,就这样辛酸地谢幕了。胡兰成曾写信给张爱玲的好友炎樱,试图挽回这段感情,但张爱玲没有理他,炎樱也没有理他。这段感情,真的是谢幕了。张爱玲曾对胡兰成说:“我将只是萎谢了。”萎谢的不仅仅是爱情,还有她的文采,此后张爱玲的创作也进入了低谷。
张爱玲从未就这一场恋情说过只言片语,我们只有从胡兰成所著的《今生今世》中《民国女子》去考证。
后人回忆 说起胡兰成,总撇不开张爱玲。她是胡兰成生命中绕不开的人。他和张爱玲那一段“缠夹得奇怪”的倾城之恋,曾经让无数张迷费尽心思考证,力图把薄情荡子从张爱玲的生命里剔除。然而,事实是无法争辩的。旷世才女张爱玲为何爱上了颇有争议的胡兰成?而对于父亲胡兰成的这位红颜知己,孩子们又是怎样看待的呢?
上世纪40年代,一代才女张爱玲邂逅多情荡子胡兰成,演绎出一段奇缘。随着抗战结束,胡兰成的安逸生活到头,一段感情无疾而终。
据胡纪元回忆,在父亲与张爱玲结识后的交往期间,张爱玲曾多次来家中做客,父亲胡兰成也曾带着子女去张爱玲的寓所访问。“幼年时父亲带我去张爱玲家,五岁的孩子看到周围的一切都很大,张爱玲住在六楼,比美丽园三楼的家高得多,看到窗外的景色使我好奇而兴奋。父亲和张爱玲聊得很高兴,张爱玲的手拍拍父亲的头,说了些什么,两人笑得很开心。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年已七旬的父亲在台湾时,正值花季的侄孙女晓文照顾他的生活。有一次,淘气好动的晓文看着父亲的大脑袋突发奇想,觉得里面充满神秘,用手拍拍,笑着说,‘张爱玲也拍过你的头’,两人也笑得很开心。那时晓文已读过《今生今世》,知道张爱玲对父亲说过:‘你这人是真的吗?怎么会这样聪明,像上海人说的,拍拍头顶脚底板也会响。’”
张爱玲与胡兰成相识时,知道胡兰成不会与全慧文离婚,但张爱玲还是投身这场恋爱了。“我那时太小,还没有什么审美观,但是我也知道张爱玲是个穿戴很特别的人。青芸姐和她年纪差不多,对她的事情记得的颇多。青芸姐说,张爱玲个子很高,比父亲还高,她人长得并不漂亮,但是那种气质很特别。青芸姐印象深刻的是,张爱玲半只鞋子黄、半只鞋子黑、穿短旗袍,总是奇装异服。”
去年,张爱玲的《小团圆》问世,胡纪元仔细读了,“书里讲的一些细节,和我的记忆是吻合的。比如,她讲到,有一次很晚了,她到我家里来,住在三楼。父亲离开了一会儿,母亲推开门和她见了一面。当时我家室内的布置与张爱玲笔下描写的颇似。小时候,父亲的书房有大量线装古书和精装的英文日文书,也有张爱玲的书、画和杂志,和大量白稿子,但不知有何用处,更不知有何价值。书房里的这些东西在一九五五年春夏之交的一天,来了几辆货车搬运走了。”
3 人物经历 1906 年--二月廿八日(清光绪三十二年二月初六),出生于浙江省嵊县下北乡胡村,小名蕊生。祖父胡载元,父胡秀铭,母吴菊花。兄弟七人,行六。大哥积润二哥积忠,为前娘宓氏所生,三哥积义四哥梦生五哥怀生七弟固有为吴氏所生。
1909年--七弟固有出生。
1917年--拜俞家为义父。侄女青芸(三哥之女)约此年出生。
1918年--参加芝山小学会试。考进绍兴第五师范附属高小二年级,期间认识在绍兴营里当兵的熊俊(剑东)。第一次跟父亲去杭州。
1919年--高小毕业,进入绍兴第五中学,只读一学期,因学生风潮回到胡村。
1920年--跟表哥吴雪帆进杭州蕙兰中学,同学有钟志谦、于瑞人,另与表哥的同学及好友马孝安、汪静之、崔真吾、刘朝阳等交往,受到五四运动影响。从海宁周承德先生学书法。
1923年--夏天,始议婚事,女方是唐溪人唐玉凤。在蕙兰中学读四年级,因编辑校刊得罪校务主任方同源,被学校开除。
1925年--九月,父亲去世,享年五十八岁。十月,娶玉凤。婚后在胡村小学教书。
1926年--三月,到杭州邮政局当邮务生(在蕙兰中学二年级时考取),三个月后被开除。九月,进燕京大学副校长室抄写文书一年,并旁听燕大课程,见到周作人、陈垣、郭云观、梅兰芳、卿汝楫等。同月,儿子启儿出世。10月,北伐军攻克武汉。
1927年--2月,北伐军占领杭州及浙江全省,3月24日,攻克南京。约九月,从北京回家。在天津走海路到达上海,转乘沪杭路火车到杭州,渡钱塘江,过绍兴蒿坝归胡村,在家乡过年。
1928年--夏天,由岳父陪同游览奉化雪窦寺,随后去南京八天,寻职未果,游鸡鸣寺、台城、秦淮河、钟山。从南京回来后无事住在蕙兰中学同学斯颂德家,约一年。
1929年--因胡与斯家女儿雅珊关系暧昧,离开斯家回胡村约半年,又重新回斯家。
1930年--进中山英文专修学校教书,搬出斯家。在中山英专一年半。
1931年--年初,转到萧山湘湖师范。春,玉凤到萧山探访,时次女棣云出生仅三个月。暑假,离开湘湖师范回到胡村,拟翌年春去广西,因“一.二八”战争及随后玉凤疾病,家居一年。
1932年--六月廿八日(旧历五月二十五日),玉凤病殁,享年二十八岁。约八、九月间,由在第四集团军总司令部政训处任职的旧识崔真吾介绍,和马孝安、陈海帆一道前往广西谋职,取道上海、厦门、香港、梧州,辗转到达南宁。进广西省一中教书一年。
1933年--写出散文集《西江上》。鲁迅日记一九三三年四月一日有收到胡兰成自南宁寄赠《西江上》之记载。
因李文源事件,被省一中解聘。转至百色第五中学教书两年。娶全慧文。
1934年--子胡宁生出生。
1935年--转至柳州四中,教两年。胡母约于此前后去世,享年七十一岁。
1936年+应第七军军长廖磊之聘,兼办《柳州日报》,鼓吹对日抗战必须与民间起兵的气运相结合。五月,发生两广兵变,迅即失败,胡被第四集团军总司令部监禁三十三天。女小芸出生。
1937年--约年初,写信给白崇禧,被释放。二月,取道湖南、汉口、南京、上海,回到胡村。经过上海时,拜见广西一中的同事、现在《中华日报》任职的古泳今。回家乡后,写了两篇文章,一篇论中国手工业、一篇分析该年关税数字,刊《中华日报》并被日本《大陆新报》译载。四月,被《中华日报》聘为主笔,去上海。7月7日,卢沟桥事变。8月13日,“八.一三”事变。胡与妻儿避居法租界。冬,一子诞生仅二十日便因肺炎夭折。
1938年--年初,被调到香港《南华日报》任总主笔,用笔名流沙撰写社论,同时还在皇后道华人行蔚蓝书店兼事,研究战时国际情势,与林柏生、梅思平、樊仲云等分担按月写一篇报告;住薄扶林道学士台,邻居有杜衡、穆时英、戴望舒、张光宇、路易士等。十月,《最近英国外交的分析》由商务印书馆出版。12月19日,汪精卫脱离重庆到河内,响应近卫声明,12月30日发表艳电。
1939年--二月,陈春圃转交汪精卫亲笔信,数日后陈璧君到香港,将胡兰成的薪水增为三百六十元港币,另还有二千元机密费。4月底,汪精卫离河内,5月初抵上海。胡随即离开香港回上海。八月底,汪记“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召开,随后成立新的中央党部,胡任《中华日报》总主笔。
子纪元出生。
1940年--一月,社论集《战难和亦不易》由中华日报社出版。3月30日,汪精卫伪政府在南京成立。胡任宣传部政务次长,仍兼《中华日报》总主笔。初住在鼓楼三条巷21号,后搬到丹凤街石婆婆巷。夏,辞去《中华日报》总主笔兼职,不再作汪精卫的代言人。11月29日,汪政府改组,汪精卫任主席。
1941年--二月廿八日,发表《国民新闻发刊辞》,完全脱离《中华日报》,转而经营《国民新闻》,任总主笔。
年中(10月?),被免去宣传部次长职。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稍后随南京代表团去日本访问。女先知出生。
1942年--二月,被任命为行政院法制局长。九月,社论集《争取解放》由国民新闻社出版。12月19-26日,汪精卫访日。汪回国后召见胡兰成时,胡因不赞成对英美宣战,与汪精卫再生罅隙,二人最后一次单独见面。
1943年--二月,法制局撤消,转任经济委员会特派委员。十月,在苏青主编的《天地》月刊创刊号上读到张爱玲的短篇小说《封锁》。十一月,在《天地》第二期上发表《“言语不通”之故》。同月,认识池田笃纪。十二月七日,被汪精卫下令逮捕。
1944年--一月二十四日(旧历除夕),被释放,二月一日回到上海,四日,初次见到张爱玲。二月,在《新东方》杂志上发表《〈中国之命运〉的批判》。三月,在《新东方》杂志上发表《皂隶.清客与来者》、《中共的存在及其性格》。五月,在《天地》月刊第七八期合刊上发表《瓜子壳》。五、六月,在《杂志》月刊第十三卷第二、三期发表《评张爱玲》。六月,在《天地》第九期上发表《读了红楼梦》。七月,在《天地》第十期上发表《随笔六则》。八月,在《天地》第十一期上发表《乱世文谈》。约此月,与张爱玲结婚。十一月,在南京创办月刊《苦竹》,共出版三期。同月,与沈启无、关永吉等人到汉口接收《大楚报》。11月10日,汪精卫病逝日本。
1945年--一月,在汉阳天主堂发表演讲。春,与汉阳医院护士周训德恋爱。三月,回上海,途经南京时见陈公博等;在上海与张爱玲在一起月余,随后送侄女青芸回杭州结婚。五月回武汉。三至五月,政论集《中日问题与世界问题》(3月10日)、《文明的传统》(约3至5月间)、《中国人的声音》(5月25日)由大楚报社陆续出版。五月,在大楚报社编辑发行的《新评论》杂志上发表论文《中国革命与世界文艺复兴》。六月,在《天地》杂志第21期发表《张爱玲与左派》。8月15日,日本投降,怂恿二十九军军长邹平凡宣布武汉独立,十三天后失败。九月初,逃往南京,稍后离开南京到上海。下旬,至张爱玲处住一宿。三十日,到浙江诸暨,住斯颂德家。至1950年去香港前,一直在隐匿于杭州、金华、诸暨、温州等地。十二月六日,出发去温州,八日在浙江丽水与范秀美同居,到温州后化名张嘉仪。
1946年--二月中旬,张爱玲到温州探望胡兰成,在温州约二十天。四月,离开温州回诸暨,躲在斯家楼上整整八个月,开始写《武汉记》。约年底,取道上海再往温州,经上海时在张爱玲处住一宿,将与范秀美的事据实告诉张爱玲,发生争执,是晚二人别寝。
1947年--约年初,写信给北大教授冯文炳,并结识刘景晨。与时在四川北碚勉仁书院的梁漱溟通信。开始写《山河岁月》,初名为《中国文明之前身与现身》。五月,写信给张爱玲,告诉她结识刘景晨、梁漱溟的事,但刘、梁名字都避去,叙事也用隐语。六月十日,收到张爱玲来信,与胡诀绝。七月十日,经刘景晨介绍,吴天五、夏承焘首次到窦妇桥访胡兰成,以后直至胡出奔香港,三人多有交往。十三日,认识温州中学校长金嵘轩。八月廿五、廿六日,整理夏承焘《长恨歌》讲座笔记。九月,进温州中学教书,星期日还到杨雨农家当家庭教师,同事有徐步奎、徐玄长、马骅等。十月,范秀美来温州。
1948年--二月中旬,转到雁荡山淮南中学当教务主任。继续写《山河岁月》。暑假过后,辞教务主任。十二月,致夏承焘函,嘱寻教席。
1949年--二月上旬,回温州中学教书,张爱玲编的电影“太太万岁”到温州时,与全校员生包下一场去看。5月7日,温州解放。暑假后,转到瓯海中学。
1950年--年初,考试完毕之后被罢免,但寒假里仍住在学校写《山河岁月》。三月,接梁漱溟信,动身去北京。十四日看望时在浙江大学的夏承焘,在杭州的五天里还拜访马一浮等人。到上海后住熊剑东家,曾去张爱玲住过的公寓,张已搬走。改变北上的主意,三月底与邹平凡等人离开上海取道广州往香港,火车经过杭州时,与范秀美匆匆见最后一面。四月,到香港后恢复本名。写信给周训德,小周已嫁人,且迁居四川,再写信去便没有回音。在香港时见郑介民、樊仲云、佘爱珍等。九月七日,结识唐君毅。十九日,乘汉阳轮离香港前往东京。廿六日(中秋节),找到清水董三,五天后由池田笃纪接到清水市。廿九日写信给夏承焘、唐君毅等,又给梁漱溟、刘景晨、徐步奎、范秀美等写信。在清水市的半年里,每月为《每日新闻》、《改造杂志》等刊物写稿,并到各地演讲。
1951年--二月中旬,见何应钦。下旬,接获刘景晨书信。三月十五日,迁居东京,住址是“东京都涩谷区代代木上原町1238藤井样方”。此时已识橘善守、西尾末广、宫崎辉、中山优、安冈正笃、北昤吉等。四月十四日,徐复观到日本,后二人失和。七月底,搬到一枝家,住两年。八月中旬,去北海道演说。冬,再去北海道演讲。
1953年--四十八岁。八月廿二日,到清水市联系《山河岁月》出版事宜。
1954年--二月下旬,《山河岁月》出版。三月,与佘爱珍结婚。
1955年--五月,池田笃纪赴香港,托池田看张爱玲,未见到。十一月,在日本晤钱穆。
1956年--六月底,游云山赴日开画展,时胡患盲肠炎住院。
1957年--一月三十(阴历除夕),初识尾崎士郎。2月10日至23日,唐君毅到日本讲学,访尾崎士郎、西尾末广、三潴信吾等,胡作陪,并陪游日光,出席座谈会、送别会。年底(或次年初),池田笃纪转来张爱玲的明信片,向胡借《战难和亦不易》、《文明的传统》等书,稍后复信给张爱玲。
1958年约十一月,寄《今生今世》上册给张爱玲。十二月廿七日,张爱玲写给胡兰成最后一封信。
1959年--三月,《今生今世》全书完成。8月,唐君毅于六月赴夏威夷参加学术研讨会,回程经过东京,与胡见面。
九月,《今生今世》下册由新闻出版社出版。
1961年--与唐君毅通信中迭次论及民主、东西方文明及现代产业社会等问题。同时也和唐君毅的学生黎华标、唐端正通信。
1962年--八月,《世界之转机在中国》完成,嘱唐君毅阅后交卜少夫。十月,《世界之转机在中国》开始在卜少夫主编的《新闻天地》连载。
1964年--八月,唐君毅于暑期赴夏威夷参加东西哲学家会议,回程在东京停留,与胡兰成谈并同访安岗正笃。九月底,托黎华标转唐君毅信,论及数学中○的观念与哲学中空的观念。
1965年--十月,已认识保田与重郎。廿二日,飞熊本参加孙文、滔天铜像落成祝典礼。本年,经森田殷史介绍,认识大沼秀伍。
1966年--7月上旬,唐君毅因眼疾赴美国开刀(3月),回程在日本落脚,与胡兰成晤见。此时已认识梅田美保女士,后受聘为筑波山梅田学堂的讲师。
1967年--八月中旬,与唐君毅在东京晤谈一日(唐因眼疾接受胡兰成的建议于1966年12月8日再次赴日就医,至本年8月16日才回香港),论“士”、“禅让”、“礼乐”之义。廿九日,《建国新书》写成。此年,《心经随喜》由梅田开拓筵出版。
1968年--二月,举办“胡兰成之书”书法展,保田与重郎撰写序文介绍。五月,《建国新书》日文版由东京新闻出版社出版。
1969年--7月28日至8月6日,唐君毅参加夏威夷东西哲学家会议后过东京,与胡兰成晤见。十二月,《建国新书》中文版开始在《新闻天地》连载,次年六月载完。此年,为《蒋总统秘录》一书在日本《产经新闻》连载牵线搭桥。《书写真辑》由梅田开拓筵出版。
1970年--约三月,认识汤川秀树。
1971年--三月十日,养女晋明结婚。
1972年--六月,唐君毅赴美夏威夷参加王阳明五百周年学术讨论会后,经过日本时晤见胡兰成。廿一日,胡约晚饭。廿三日,陪同游明治神宫。十月,随华侨团访台,系战后第一次去台湾。此年,《自然学》由梅田开拓筵出版。
197 3年--九月,唐君毅至日本参加中日文化交流会,二日晚见胡兰成。
1974年--五月,赴台湾,住华岗,在文化学院任教授。八月,朱西宁到文化学院拜访胡兰成。九月,唐君毅赴台北参加中日文化交流会,廿四日赴华冈文化学院访张晓峰、胡兰成、晓云法师等。十二月,《华学科学与哲学》由华岗出版社出版。
1975年--五月,《山河岁月》由远景出版社出版。同月下旬,余光中在《书评书目》杂志发表《山河岁月话渔樵》。九月,朱家父女二次上华岗拜访。同月,周同(胡秋原)在中华杂志发表《汉奸胡兰成速回日本去!》。十月,停止在华岗文化学院上课。
1976年--一月底,回日本。四月下旬,复返台。因继续受到台湾文化界围剿,三十日,从文化学院离开,搬到朱西宁家隔壁。七月,《今生今世》删节本由远行出版社出版。下旬,完成《禅是一枝花》,十一月,离台返日。
1977年--四月,《三三集刊》创刊。与三三同人继续书信往来。
1979年五月,《禅是一枝花》由三三书坊出版。十月,《中国礼乐》出版。
1980年--《中国文学史话》出版。
1981年--七月二十五日,逝于福生市。八月三十日,在福生市的清岩院举行葬礼,福田纠夫、宫崎辉、宫田武义、保田与重郎、松尾三郎、幡挂正浩、桑原翠邦、赤城宗德等八人作为友人代表出席。大沼秀伍主持。此年,《今日何日兮》由三三书坊出版。
1991年--《胡兰成全集》九册由远流出版公司出版。
4 主要作品
4.1 前期散文/论文 《中国乡党制度沿革考》1929《万象》0408期
《最近英国外交的分析》1938原载《中华日报》后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国民新闻发刊辞》1941《国民新闻》创刊号《周作人与路易士》1941《中华周报》副刊
《人间味云云》《人间》1943.4第一卷第一期
《关于花》《人间》1943.9第一卷第三期
《谈谈周作人》《人间》1943.10第一卷第四期
《论书法三则》《人间》1943.10第一卷第四期
《“言语不通”之故》《天地》第2期1943年11月,页13
《瓜子壳》《天地》第7.8期1944年5月,页3
《读了红楼梦》《天地》第9期1944年6月,页11
《随笔六则》《天地》第10期1944年7月,页13
《乱世文谈》《天地》第11期1944年8月,页19
《张爱玲与左派》《天地》第21期(1945年6月)
《谈谈苏青》《小天地》创刊号1944年8月
《皂隶,清客与来者》1944年3月15日《新东方》第九卷第三期
《〈中国之命运〉的批判》《新东方》1942年二月号
《中共的存在及其性格》《新东方》1942年二月号
《论张爱玲》《杂志》月刊第十三卷第二、三期1945年5月6日
《鲁迅与周作人》《杂志》1944年四月号上
《中国革命与世界文艺复兴》1945年只出版了一期的《新评论》
《组织就是力量》<大楚报社论>1945年8月
《与武汉市民同在》<大楚报社论>1945年8月
《东亚解放战半年记》<大楚报社论>1945年8日
《试谈国事》《苦竹》第一期 敦仁
《要求召开国民会议》《苦竹》第一期 贝敦煌
《违世之言》《苦竹》第一期 王昭午
《新秋试笔》《苦竹》第一期 胡兰成
《周沈交恶》《苦竹》第一期 江梅
《闲读启蒙》《苦竹》第一期 夏陇秀
《里巷之谈》《苦竹》第一期 林望
《说吵架》 《苦竹》第一期 江崎进
《编后》 《苦竹》第一期 编者
《文明的传统》《苦竹》第二期 敦仁
《给青年》 《苦竹》第二期 胡兰成
《男欢女爱》(民歌)《苦竹》第二期 王昭午
《土地的绿》 《苦竹》第二期 夏陇秀
《谈论金瓶梅》《苦竹》第二期 江崎进
《献岁辞》 《苦竹》第三期 敦仁
《告日本人与中国人》《苦竹》第三期 胡兰成
《中日问题与中日本身问题》《苦竹》第三期夏陇秀
《“中国之命运”与蒋介石》《苦竹》第三期 敦仁
《延安政府又怎样》《苦竹》第三期 江梅
《左派趣味》《苦竹》第三期 林望
《中国文明与世界文艺复兴》《苦竹》第三期胡兰成
《中国与美国》《苦竹》第三期 王昭午
4.2 前期散文集/政论集/社论集 《西江上》散文集(1933年)
《战难和亦不易》《中华日报》政论集(1940年)
《争取解放》《国民新闻》社论集(1942年)
《武汉记》散文集<未出版> (1945年)
《中国人的声音》《大楚报》社论集(1945年)
《文明的传统》《大楚报》社论集(1945年)
《中日问题与世界问题》《大楚报》社论集(1945年)
4.3 后期在日本发表的主要作品 《山河岁月》:一九五四.清水市西贝印刷所(中文)
《今生今世》:一九五九.??-??社 (中文)
《心经随喜》:一九六七.梅田开拓筵(日文)
《建国新书》:一九六八.东京新闻出版社(日文)
《胡兰成之书》:一九六九.梅田开拓筵(书法集)
《自然学》:一九七二.梅田开拓筵(日文)
《华学科学与哲学》:一九七四.华冈出版社(中文)
《寄日本人》:一九七九.日月书店(日文)
《禅是一枝花》:一九七九.三三书坊(中文)
《中国礼乐》:一九七九.三三书坊(中文)
《中国文学史话》:一九八○.三三书坊(中文)
《天人之际》:一九八○.清渚会(日文)
《道机禅机》:一九八一.花曜社(日文,小山奈奈译)
《今日何日兮》:一九八一.三三书坊(中文)
《意有未尽.胡兰成书信集》:二〇一一.新经典出版社(朱天文主编)
《天下事,犹未晚》:二〇一一.尔雅出版社(薛仁明主编)
《心经随喜》:二〇一二.如果出版社(中文,小北译)
5 书法赏析 作为乱世文人的胡兰成并不以书法著名。虽然他所提到的与其有来往的几个名士如马一浮,周承德,刘景晨,夏承焘等在书法上都深有造诣。其中马一浮是当代公认的大书家自不待言,其馀周承德乃是弘一大师出家前托付笔砚碑帖的名家,也是胡兰成的书法老师;夏承焘的书法现在还经常可以在一些词集的题签上看见,以欧为骨,秀丽挺拔。刘之书法虽不见载,但是其为孙诒让的弟子,在金石上造诣甚深,其书法亦当不弱。胡兰成与他们相交,在书法上必然有所熏习。但是胡在国内时其书法并没有受到重视,笔者采访徐步奎时曾经问过起对胡兰成书法的评价,徐说即使是在温州中学,胡亦不以书法名。而胡的书法受到褒奖,大约是在流亡日本之后的事情了。日本的梅田开拓筵为其出过一本《胡兰成之书》,是现在可以看到的唯一的结集出版的胡兰成书法,由其在日本的好友保田与重郎作序,保田在序中对胡的书法夸赞有加:
“胡先生的书,乃为其人格的发露,堪称当今绝品。优雅之中藏有峻烈,内刚外柔,羞涩之美时而华丽,令人思念人生永恒的寂寞。” 而在同一篇序言里,保田亦有提到川端康成对胡兰成书法的评价:“于书法今人远不如古人;日本人究竟不如中国人。当今如胡兰成的书法,日本人谁也比不上。”
川端在日本以小说家出名,然亦善书。其书法有颜鲁公意趣,别具一格。其对胡兰成书法独具青眼,显然不能说只是颂谀之辞。现在所能见到的胡兰成的书法基本都是其赴日后的作品,书体走碑学一路,受康有为的影响很大。胡兰成自己在1969年的时候写过一篇书论,内容涉及书品,执笔,运笔,临书,作书等方面,文章篇幅不长,但是可以看成是胡兰成自己的书法审美与创作理论的一个纲要。在此之外,胡兰成也曾经有过一些零散的书法理论,但大多是只字片语,不成体系。例如: “我在杭州读书时跟海宁周承德先生学过写字,周先生是浙江的名书家,与马一浮李叔同是侪辈,天姿不及而工力过之,我跟他学写魏碑及篆隶行草也有数年,但现在看了刘先生的字,才晓得好字是这样的。”
“弘一与马一浮的交契,可比吴天五与夏瞿禅,但单以字论,马一浮的是道气太胜,像谢灵运的诗,弘一的倒像陶渊明,有他世俗的人。”“譬如书法,书有许多笔法,如悬针、垂露、屋漏痕、折钗等,你若要学得那样,是不可能的。你惟有依正师之教,临碑帖写字,后来自然生出了许多笔姿,这才豁然悟得这叫折枝,那叫屋漏痕,又那叫乌丝栏。所以学书不临真迹,而临拓本,真迹有折钗、乌丝栏等,你被它拘住了。而拓本则惟是刻的阴文,可说是“无”的点画,你写得了点画的无,自然会生出笔姿了。书是姿,不是法。晋卫恒作书论,而不曰书论,亦不曰书法或书道,而题曰书势。我说的姿,即是形势之姿。”
“一、万物殊形。书象形而不拘于何形,书与陶惟以方圆与位置的形体。数与理是抽象的,不是物象的,而书与陶则是物象的,造形的。音乐亦与书与陶一样是造形的,而不拘于何形。不是何形,而只是息之动而为形,这单是形就是个无尽,可以通于万物之形。这单是形乃是象与形为一之形。
二、书的笔姿决定书的结体,依于作书时的气氛,自然会是怎样的笔姿,随之而成怎样的字体。王羲之的笔姿就有兰亭集序与十七帖的字体,石门铭的笔姿就有石门铭的字体。譬如怎样的树就有怎样的品气,生出怎样的枝条,随之而有怎样的树形。书的笔姿,在作陶为线,在音乐为音阶,是怎样的音阶就生出怎样的曲调,如商调宫调等。因为字体是笔姿所生成,树形是枝姿所生成,曲调是音阶所生成。生命的演绎是大自然的息的遂行。”
值得注意的是第三第四两条材料,是对《书论》一文的细化和补充。胡兰成的书法美学来自其哲学观,以“成象之先”作为书法审美的标准。正如在《书论》一文中胡兰成所说的:“书通于卦爻,有形而未成象。凡美术皆成象,而书在成象之先。”这里的成象之先,就是所谓“书象形而不拘于何形”,认为作书是依照大自然的息而进行的活动,是自然发展的行为,书法的技巧并非来自于有意识的学习与模仿,而是在无意识之间生成。因此胡兰成提出了“书的笔姿决定书的结体,依于作书时的气氛,自然会是怎样的笔姿,随之而成怎样的字体”的观点,从而达到“极精密而常若虚,虽有巧算,非可能作也”的书法美学境界。然而胡兰成并不否认模仿的重要性。他依然认为“惟有依正师之教,临碑帖写字,后来自然生出了许多笔姿”。只有在书写的技法正确以及大量练习的前提之下,才能够达到自然之美的境界。胡兰成肯定了中国传统书学中非常重视的笔法的传承问题。他认为当世得笔法的唯马一浮,李叔同和周承德三人。很明显的一点是三人的书法均植根于汉魏碑刻,胡兰成极为推崇的近代书家康有为更是碑学的大力鼓吹者,胡兰成的书法理论与康有为的一样,把碑学推崇到了极点。在胡兰成的《书论》之中,有这样一段话:“夫笔有方圆。圆笔始于篆,而汉隶多方笔,魏碑于方笔圆笔最分明,故便于临书,先学方笔,后学圆笔,至今言方圆笔之理者,莫如康有为之广艺舟双楫,学书者不可不读也。”这里胡兰成很清楚地说明了自己的书法理论胎息于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楫》。胡兰成对康有为的书法有非常高的评价:“康有为戊戌政变后流荡在海外,不及吴昌硕马一浮的长年安居临写碑帖与创作不辍,但我是更喜爱他的字。康有为的字是清末民初书家中第一”。对于书法理论源于康氏的胡兰成来说,能够对自己的书法理论身体力行的康有为,无疑是完全符合胡的书法审美标准的。
胡兰成认为,正确的笔法与俗法是完全相反的,因此要得正法,必须先破俗意。在《书论》这篇文章中,胡兰成将正法概括成执笔,运笔,以及笔姿三方面的内容。其中执笔依旧是传统的五指拨镫法,而运笔则全同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楫》,这里略过不讲,主要谈一下胡兰成关于如何生成笔姿的论述,以及其理论在其个人书法中的体现。
6 相关作品 台湾三毛名作《滚滚红尘》电影剧本,剧情参考张爱玲与胡兰成经历改编,男主角即是影射胡兰成。
《胡兰成传》张桂华著
有指出,张爱玲 著作《色戒》中的易先生影射胡兰成
[ 此贴被观海卫木兰在2014-04-18 01:04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