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0445阅读
  • 16回复

李白访胡珲之研究----胡丰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09-09-18
Re:李白访胡珲之研究(六)何处碧山胡家村
     胡珲故地在何处?黄山区谭家桥镇罗村村(现名长罗村)碧山胡家村。从103省道黄山区段迄溪桥,沿土公路傍龙溪河蜿蜒西南行,过罗村里许,就看到那座当年李白打听胡珲住处的绿柳桥。桥在胡家村口,南北向横跨在源于黄山、纵贯村内的风溪河上,村南来龙山头前。胡珲为纪念李白来访而造的“问余亭”,就在桥南头与来龙山头间,惜乎拆于“文化大革命”。
    我们仔细辨认了桥面中腰外侧的桥名刻石,虽年深日久,字迹仍可清晰辨认为“绿柳桥”三字。经测量:桥长8米多,宽5米,高至水面约6.4米,“问余亭”中原供有护法神韦陀菩萨,联云:“三眼能观天下事,一鞭惊醒世中人。”亭柱有两副对联。一幅即请嘉庆《宁国府志》所记李白赠联,另一幅是胡珲答联:“绿柳桥边山径,青莲马上诗机。”李白所赠之联,该联上句“溪水流声十里,笙歌从地出”恰是写源于黄山夫子峰的风溪河,源远流长,汨汨有声。下一句“山峰拱秀千年,图画目天香”,恰是写村西远处高耸云表的黄山夫子峰,真正拱秀如画。
    胡珲建问余亭,根据清嘉庆《宁国府志》所记,李白即赠胡珲联,可以推断,此亭即建于李白来访期间。既然该亭建于李白来访期间,同时可以确信,李白在胡珲家确实住了一段较长的时间。胡珲为什么给此亭起名为“问余”呢?本文行文至此,可以推想一下:李白来到胡家村口绿柳边打听胡珲住处,是一问;二人畅谈别后情怀,是二问;李白关心政治以关心自己未来,当问及李唐王朝他所关心的问题,是三问。不然,仅是打听胡珲住处,何须用“问余”二字?可以想知,李白此次住的时间长,问的东西一定很多,“问”,其内容肯定丰富,胡珲伴君王之驾十多年,比一般地方官了解朝廷内部种种情况当然丰富,甚至还会知道秘中之秘,这些对念念不忘君国启用自己的李白来说,都是想知道的。当然,亭名是当时就起的、还是李白走后再起的,可当别说,但可肯定,此亭是建于李白来访期间,不然李白喜欢写诗,为什么访胡珲却又赠一副对联呢?而且对联内容所写,正是胡珲故乡胡家村山水环境的特色。
     站在桥上西望胡家村,十分有趣。村正西是高耸云表的黄山夫子峰,就像半空挂了一幅山色有无的巨大水墨画。村南的来龙山,村北的踏马岗,就像夫子峰的两条胳膊在怀抱着村庄,绿柳桥恰好在两掌间。凤溪河自夫子峰方向流来,从绿柳桥下穿过,入龙河,经迄溪桥,入注麻川。其情趣,恰如李白赠联所描绘。
     随着村干部,从桥边动身,沿着龙山下路进村,离桥大约200来米,就到了胡珲原居的宅基前。宅基座南向北,面向踏马岗,后抵来龙山脚。保存基本完好。上面注了好几户人家。正房基地上住弟兄二人,“昇”字辈,算来已是胡珲的第四十二代孙。其实,胡珲的后裔已无法统计,太平本土的胡姓都是,还遍及青阳、泾县,沿江上起荆沙,下至苏沪,远及闽浙湖广都有,朱熹谱序已论及。
     其宅基地前沿,中段呈传统云纹图案的弧形向前微微拱出,两端略略向后曲进全长约60米,直线长约54米。两侧垂直后沿。全进深约54米。其中部前进为院落,进深约15米。这样,胡珲当年的房屋总面积约2000平方米左右。看来,1200多年来,胡珲的后代居住原地的子孙,对于他们的祖基保护得很不错。据村干部介绍,安徽电视台曾为胡珲原宅基地拍过纪录片。
     宅基正向前三米外,有一口半圆形塘,近门塘塝呈直线,长约17米,就是“玉潭”。池塘对岸,据老年人讲,原有一颗漂亮的树,枝叶纷披,十分好看,可惜被人用钢筋箍死。黄山区《谭家桥镇志》记为“琪树”。那么李白《赠黄山胡公求白鹇》诗中“照影玉潭里,刷毛琪树间”就是指的这里了。
     查《辞源》1120页注引《全唐诗》481页李绅的《琪树序》云:“琪树垂条如弱柳,结子如碧珠,三年子可一熟。每年生者相续,一年绿,二年碧,三年者红。”碧山老人所言该树形和《辞源》所载形貌概同。真正可惜了这棵宝树,令人唏嘘不已。呜呼,逝者已矣!
      清嘉庆《宁国府志》所记的“胡珲墓”,就在其故宅基东北向对面踏马岗,目测直线距离不到200米。
      胡珲故宅基西北向踏马岗南坡,原有太白庵一座,相传是胡珲给李白建的常来常住的旅居处。门朝西向黄山夫子峰。三间两进,中有天井,其木雕石刻十分精美。因年久失修,已于1951年倒塌,现仅存遗址。

        
[ 此贴被hsmabc2009在2009-09-23 10:02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09-09-23
Re:李白访胡珲之研究(七):李白访胡珲之诗作
      提起李白访胡珲的诗作,人们就会想到那首《赠黄山胡公求白鹇并序》和《山中问答》;而两轮修志中,谭家桥镇还有新发现,那就是李白写的已被尘封了1200多年的《访胡公珲》诗。
     但《赠黄山胡公求白鹇》,社会上流传的和《全唐诗》所录的相同,跟太平仙源《城南胡氏家谱》所载,却有多处出入,而太平仙源《城南胡氏家谱》所记则更为符合情理。下面先全文抄录太平仙源《城南胡氏家谱》所记者,再抄社会流传的,以存比较。
     赠碧山胡公白鹇诗 并序
     闻安定世家有双白鹇鸡,盖是家鸡所伏。自小驯狎,长无惊猜。
     以其名而呼之,皆能就掌取食。然此鸟其性耿介,尤难畜之,
     因余酷好,竟莫能致。而胡公辍赠与余,惟求一诗,余闻之,
     欣然适意,援笔答之。
     解余双白碧,易君双白鹇。白鹇白于雪,白雪耻容颜。
     照影玉潭里,刷毛琪树间。夜栖寒月静,朝步落花闲。
     我愿得此鸟,玩之坐碧山。胡公能辍赠,笼寄野人还。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并序
     闻黄山胡公有双白鹇,盖是家鸡所伏,自小驯狎,了无惊猜。以其名呼之,皆就掌
取食。然此鸟耿介,尤难畜之。余平生酷好,竟莫能致。而胡公辍赠于我,唯求一诗,
闻之欣然,适会宿意,因援笔三叫,文不加点以赠之。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照影玉潭里,刷毛琪树间。夜栖寒月静,朝步落花闲。
     我愿得此鸟,玩之坐碧山。胡公能辍赠,笼寄野人还。
     两下相较,社会流传的诗,似颇多失真。
     从题目看,前者称“碧山胡公”,较后者称“黄山胡公”为亲切。碧山是当地沿用已久的土名,而“黄山”是新改才十多年的名字,故当时从使用习惯上还是以“碧山”名自然顺口些,又前者因是胡公赠而颂白鹇,而后者却是“求”,两者相去颇远。
     序文中有三者颇为突出。一处是前者序文称胡珲为“安定世家’,恰和李白读胡珲家谱资料,为胡珲写谱序密切呼应。一处是前者“因余酷好”,是看见白鹇后而才爱好,而后者却是“余平生酷好”于理不通。因李白诗,唯此诗专唱“白鹇”,其他诗中均未见“白鹇”字样,所以说“平生酷好”不通。一处是序文之尾,后者有“因援笔三叫,文不加点”,李白作风虽狂放不羁,但在胡珲“翰林同事故友”处,当不致如此卖弄。而且,“援笔三叫,文不加点”这些词句,历来都是评论那种“倚马可待”“一挥而就”的文思敏捷者作文的用语,李白怎么会在写给“翰林同事好友”胡珲的诗中这样自己夸耀自己呢?以评价别人写文章的用语来写自己,情理欠通,根本不符合李白与胡珲的“友善”关系。
     以上是两相比较而存疑,没有肯定与否定的意思。
  《山中问答》一诗,首句即确定“碧山”,且诗的意境非常符合黄山之麓的碧山情景,也符合李白《乾元已亥谱序》中所说的“主其家稍久”一句之意,为李白、胡珲“友善”之说,作了见证。
      下面介绍二轮修志中谭家桥镇修志过程中发现的李白《访胡公珲》一诗:
       千重云水万重山,谁识胡公隐此间。
       饲得珍禽足娱老,白云如海任飞盘。
      此诗是谭家桥镇罗村村在广泛收集村史资料过程中发现的,是李诗还是伪作,详情待考。但其首句所描写的景象,确是进入罗村而到碧山之所见,在碧山胡家村展眼西望,夫子峰正是山色有无、白云入海。极符当地特色。诗为七绝。押韵合辙,通俗流畅,夸张合理,可以说和李白所写的绝句类短诗,风格是一致的。若与《山中问答》合并品读,便觉得韵味一致,表现了李白十分喜爱胡珲居处的心情。
      李白访胡珲所写的谱序、三首诗和赠胡珲的对联,不仅鉴证了李白与胡珲“友善”的历史佳话,也是黄山区地方史上的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
  




           附记:安徽人民出版社1980年9月版《李白在安徽》一书中,《赠黄山胡公求白鹇并序》一诗,即是本文所指社会流行的一首,其注说李白“天宝十二年(753年)由旌德游黄山,在黟县作”,恐须考证。据郭沫若《李白与杜甫》认为,天宝十二年,李白“春归魏郡。再游太原。旋经洛阳反梁宋,继由南下,秋至宣城。冬复至金陵”。《詹瑛系年》类同。故该书该文所指“李白从旌德游黄山到黟县访胡珲”一说,恐误。
  
  
[ 此贴被hsmabc2009在2009-09-30 10:41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10-12-10
李白流放夜郎遇赦后访胡珲
李白流放夜郎遇赦后访胡珲
http://www.wuwei.com.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6592

天宝十五年(756)春,李白夫妇到江南,流寓多处,最后上庐山叠屏风隐居。六月下旬,安禄山破潼关,占长安。唐明皇西逃入蜀,令太子李亨领天下兵马大元帅,收复黄河流域;十六王子永王李璘收复长江流域和江南,有收复不成、偏安江南之意。李璘雄心勃勃,十月至十二月,三次派人上庐山请李白下山辅佐。李白推脱不得,至十二月下旬始下山。岂知李亨早在七月十二日就于甘肃灵武自立为帝,名肃宗,改元“至德”。故天宝十五年即至德元年。自此兄弟反目为仇。
至德二年(757)正月,李璘在江苏丹阳被李亨彻底击败,李璘逃至广东大庾岭被李亨部下追杀。李白也成为“叛逆”逃至安徽宿松,旋去浔阳欲上庐山而被捕。经审虽无罪,但李亨仍判“长流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时李白已58岁。
至德二年,李亨又改元为“乾元元年”。乾元二年春,李白59岁,被押送溯长江,经四川而去夜郎。恰关内春旱,李亨大赦天下,李白刚至白帝城遇赦,喜甚,旋东下,于江陵(即荆州)写下著名绝句《早发白帝城》。然后经江夏(武昌)到浔阳,上庐山。
在庐山,他写出了一首《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开头两句道:“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古人把孔子比作凤,谓有圣德。他大半生周游列国,到处碰壁,最后回到家乡曲阜教学著述。李白此诗有自比孔子意,大半生想施展抱负,结果却落个“流放夜郎”,于是翻然顿悟,不愿再从政了(其实李白从政之心未死,他62岁时,李光弼招兵,他仍然应招,走到半路发病未去)。这种处死地而后生的经历,使李白特别感到仕途险恶,故友情真,在乾元二年六月盛暑去采石时,取道秋浦,顺徽(州)青(阳)古道,经仙源,专访胡珲。仙源《城南胡氏家谱》卷一(序言卷)载有李白此次为胡珲《胡氏家谱》作的《乾元己亥谱序》,落款为“乾元二年己亥秋七月初浣陇西李白太白书序”。“初浣”是月上旬初一至初十。说明李白至晚是六月下旬到达。唐太宗曾下旨广修谱碟,胡珲是隋朝工部尚书胡裕迁居尚书里后的玄孙,由胡珲理清胡姓从周朝得姓后太平胡姓派系,修成太平胡姓第一部家谱,李白为太平《胡氏家谱》的第一作序人。
序言头一段如下:“余在翰林,为同列者所谤,诏命散迹江湖,适采石而过黄山,访翰林同事故友胡公珲(按:仙源《城南胡氏家谱》世系表中胡珲名下注“唐学士”,学士即皇帝的文字侍从之官,唐时为翰林),退休养白鹇以自娱,主其家稍久。一日,以谱图示余。”从庐山去采石,本不需过黄山而“过”,说明感念故友真情而专访。天宝十四年送温伯雪回黄山必经碧山,为什么未访?李白是天宝三年被唐明皇“诏许还山”的,胡晖仍在翰林院,可知当安禄山反,才回归碧山的。李白除作谱序外,还为求胡珲赠白鹇而作了著名《赠黄山胡公求白鹇》诗。
据安徽师范大学方志学家杨国宣教授列举王琦、郭沫若、詹英、安旗等专家关于李白的年谱资料显示,李白于天宝十三年(754)确曾游黄山,取王琦关于李白诗《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之注引曾国潘说“首八句自叙曾游黄山”,并且访黄山胡公,写了求白鹇诗。而唐肃宗乾元二年(759)二月流放夜郎上行三峡,至巫山白帝城遇赦,返回江陵,游江夏、岳阳、零陵,而未到黄山。詹英的年谱说:“白之得释,当在二月,还江夏、岳阳,旋赴零陵,去时在本年秋季。”就是说,李白释归,一直到当年秋季,都在湖北、湖南盘桓,那么在乾元二年六、七月间,“适采石而过黄山”是很难有这段时间的,李白游黄山,访胡珲就只在天宝十四年。
又仙源《城南胡氏家谱》卷二十四载《麻川考》一文,有胡珲陪李白游麻陂潭,李白因赠“溪水流声”“山峰拱秀”联文一说,又有“临行直送至龙门,而仍隐居旧址”一语。这一观点认为,李白访胡珲是取道秋浦而来,经龙门往采石而去;仙源是县衙所在地,李白有胡珲陪同肯定曾住仙源,游麻陂潭。另据“留杯荡”传说,该处原名留杯村,源于李白路过小歇饮酒而后留杯离去的故事,李白或来黄山不止三次。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10-12-10
李白与胡晖
李白与胡晖
http://www.ahage.net/bbs/read.php?tid-57514.html


艾山水


发表于: 2008-06-28
        李白有一首著名的诗《赠黄山胡公求白鹇》,既表达了和“胡公”的亲密友情,又盛赞了黄山名禽白鹇的不同凡常之美。其诗就是在今天黄山区的谭家桥碧山写的。
    碧山在唐时就是胡姓聚族而居的大村落。胡晖其实名“珲”,“晖”是讹传。胡珲十分饱学。唐玄宗登基后,为广泛征集文字侍从官员,创设了翰林院,胡珲在唐玄宗开元年间即进了翰林院。天宝元年(742),李白因道士兼诗人的吴筠推荐往长安去见大诗人贺知章,贺知章见了李白又读了他的诗,叹道:“你真是仙人下凡啊”,于是引见给唐玄宗,,受到玄宗征召,和胡珲同列,很是相投。但天宝三年(744),李白就因醉写蛮书的事,玄宗许他“遇店喝酒,遇库支钱”而“赐金还山”,云游天下而离开了长安,再也没回过长安,而胡珲不久也退休归隐碧山了。
    李白离开长安以后,开始了长达十余年的漫游生活。当隐居在家已数年的胡晖听说李白已到了太平县北的桃花潭,十分高兴。他与李白原来在京城时同为翰林学士,友情很深。他深知李白好养名禽,自己驯养多年的两只白鹇,想必李白一定喜爱,因此也特地去信邀请李白来玩,信中云:“白鹇相赠,惟求一诗。”
    李白收到信后,决定即刻动身前往碧山。从唐以来,直到1934年,从东至县大渡口到歙县岩寺的大岩公路开通前,从太平上黄山,除了焦村、辅村外,就是从仙源出发,经迄溪桥到罗村,再经感梓里过谭家桥取道苦竹溪。
    天宝十三年(754年),李白骑马越过了车盘岭,往下一望,但见青山拱秀,碧水笙歌,轻岚乍起,薄雾轻飏,活脱脱一个群山环抱的山间盆地,“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黄山轩辕峰、蜡烛峰(夫子峰)矗立于南,白云在山间萦绕,到处莺歌燕舞。李白心中不由暗想:胡学士居住在这般洞天福地,真是非仙亦仙矣。想到此,就信口吟出了《访胡公晖》:
    千重云水万重山,谁识胡公隐此间?
    饲得珍禽足娱老,白云如海任飞盘。
    李白骑马踏过碧山村口的绿柳桥,在桥南遇到个“短笛无腔信口吹”的骑牛牧童,李白向他问讯胡晖的住处,然后沿着山边石径向胡晖家走去。行至龙溪、凤溪交汇处,只是前面峰下,烟笼黛罩,鳞次栉比,好一片紧凑人家,但不知是否就是胡学士胡珲的住处。近前一座古朴石拱桥,桥边又一牧童正侧骑在水牛背上,轻吹短笛,任水牛自己吃着路边青草,衬上峻峰、村舍。李白不禁又失声惊叹:“好一处世外人家!”便高声问道:“那小哥,胡珲胡学士住这里吗?”
    牧童回头一看,见一身穿鱼白色长衣,佩着长剑,牵一匹白马的灰白胡须老者,便说:“你等着”,跳下牛背,往村里飞奔而去。
    不一会,只见村里走出一个田舍翁打扮的人来,但见须眉多白,头挽发髻,身穿褐衣,腰系布带。天宝三年分别,如今乾元二年了,悠悠已经头尾十六年了,欣喜都还健在,然都垂垂老矣。李白几乎认不出来了,只笑吟吟等着。
    胡珲见来者五绺灰须飘胸,白脸青巾、丝袍丝绦,气宇仍不平凡,眯眼望了许久,便抱拳高声道:“来者莫非太白先生否?”
    李白朗笑答道:“胡公别来无恙乎?”
    二人急趋,相见作揖罢,他们一路吟诗作对不觉便到了胡晖家的门前。李白道:“先生宝处,亚赛神仙洞府,羽士仙山,我得一联,且请先生评点:‘溪水流声,十里笙歌从地出;山峰拱秀,千年图画自天开。’”
    胡珲听罢,深感李白高才,画龙点睛,有声有色说出了自己家乡环境特色,立即也以联语作答:“先生高才,不愧‘天上谪仙人’也,某也有一联酬答:‘绿柳桥边山径,青莲马上诗机。’”
    青莲,李白自号“青莲居士”,以其号对桥名,恰到好处。这联语记下了二人相见的地点环境,为李白称赞自己家乡表示了谦虚,又信手拈来妙句,称颂了李白诗才,两联以机敏对机敏,对仗工整,珠联璧合。
    原来胡珲住碧山胡家,就在轩辕峰东麓,真个山泼黛、水挼蓝,囫囵一个翡翠世界,李白真有些乐不思归了。胡珲除了好酒好菜盛情款待外,就是陪着李白谒大战岭、探黄帝源、登轩辕峰,游跑马岗,上玄女峰,饱了眼福,尽了游兴。
    礼毕,李白独自信步来到后院外,见院外有个偌大的园子,半月形的莲蓬池边有柏树、桂花树两棵古树,两只白鹇鸟正在树上整理羽毛,它们的影子倒映在水面上,十分惹人喜爱:那白羽映红冠、红喙对赤足、长尾赛孔雀,尤其是羽毛,白中透亮,光泽如锦,显得特别雅洁,这可是平生第一次见到的宝物。不知是特别美,还是那气势暗合了自己的性格,他不禁回想起自己年轻时曾养过此鸟,但未获成功;他又想起大书法家王曦之爱白鹅的故事来。心中陡起一念:无论如何,要找胡珲要。
    胡珲不见李白,便到处寻找,最后在后院找着。胡晖看着好友盯住两只白鹇鸟竟发起呆来已知道他的心意,但为让李白能在这儿旅居长一点时日,好让好友李白能在这里静心养性,抛却烦恼,因此并不忙着提相赠白鹇的事。
    胡晖将李白让进正堂内,开始了一场最隆重的家宴,桌上摆满了山珍野蔌,拿出了盛放多年的美酒,两人开怀畅饮,席间李白问起了两只白鹇鸟的来历,胡珲哈哈一笑:“这可是我们这里的珍禽啊,名叫白鹇,本在山中为闲云野鹤,是我寻得两枚鹇卵,由家养母鸡孵出来的,十分温驯,不信你看。”回身抓了一把稻谷,伸开手掌,不知怎么“咕咕”几声,那白鹇不约而同来向胡珲手中啄食。
    李白听了目瞪口呆,继尔也试着胡晖的样子做了一遍,果然,白鹇鸟也壮着胆子到李白掌上吃了一点食物,李白更加喜爱之,恨不得立即将他们占为己有,想问主人讨要,但刚刚到朋友家一时又难以开口,只得忍之。
    胡晖深知李白的为人,也深知李白的心境,其实他早已为李白修建了一个旅居处——太白庵。好让李白在这里静养一段时日。一吉日,胡晖带领李白到了碧山西北部一座山梁上,李白以为胡晖是带他出来散心,并未在意胡晖的用心。随意处看到一幢房屋,大门正对西面蜡烛峰。李白往大门上一望,但见斗大的三个字“太白庵”,立时惊呆了,仔细一看原来是胡晖的笔迹,他知道这是胡晖为他建造的修炼之所了。
他们跨进大门,回头一望,蜡烛峰迎面耸立,恰似一只长年直写青云的巨笔,使人看了文气顿生,大门朝西,其西北面不正是李白朝思暮想的都城长安吗?他多么想受到唐玄宗再次召见,以实现自己的拳拳报国心呀!李白高兴地对胡晖说:“知我者胡公也!”
    太白庵为两进三开间,木雕、石刻十分考究,正方形的天井之后设有一硕大的书案,李白坐在案前的太师椅上,抬头仰望天井上飘着几朵白云的蓝天以及西面的恰似巨笔的蜡烛峰,绕着书案转了三圈,微笑着对胡晖说:“我就住在这里,颐养天年了。”胡晖听了非常高兴,他感到为朋友做了这些事是恰到好处的,自己几年来的心血没有白花。他一看李白找笔墨准备题字了,急忙到庵外引水渠(灌溉梯田)里取来清清的山泉,在一龙形歙砚中,用上等的徽墨为他备好墨汁,李白信笔题写了四个大字“谊胜管鲍”。
    然后胡晖带李白在庵旁转了一圈,太白庵在蜡烛峰龙脉尽头,周围古木参天,翠竹连片,其下梯田环绕,一弘清泉从庵堂南侧的水渠向东流去,水面上漂浮着桃花、李花的花瓣。庵前坦地上种有桂花树、松树、李树、桃树,渠边垂柳依依处有水井一口。云朵时常在身旁飘过,仿佛自己在仙境一样。这幅奇景总是引起李白无尽的遐想。这里真是一个修身养性的好地方,从此,李白便以此处为家安住了下来。
    李白有时叫小童做饭,有时下山到胡晖家吃喝,过着闲云野鹤般的神仙生活。他还经常喂养那两只白鹇,不时还呼叫白鹇之名把他们带到庵中玩耍,白鹇也似乎通人性,经常自动往返于胡晖家、太白庵之间,让主客都各得其乐。
    胡晖还带领李白探寻了蜡烛峰南侧岩洞,其中有一岩洞现名为“青莲洞”就是纪念李白的。他们还一起在轩辕峰下的溪谷中采灵芝,在丹井中捣草药,在鼎炉中炼丹。夜晚则在太白庵中,或吟诗作画,或舞刀练剑。有人问李白为何这么喜爱这个地方?李白作《山中问答》答之: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在旅居太白庵的这一段时日,他的好朋友温伯雪还来看望他,居留了数日后,温伯雪就要回黄山白鹅峰旧居了。李白挥笔写出了《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
    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伊昔升绝顶,俯窥天目松。仙人炼玉处,羽化留遗踪。亦闻温伯雪,独往今相逢。采秀辞五岳,攀峦历万重。归休白鹅岭,渴饮丹砂井。风吹我时来,云车尔当整。去去陵阳东,行行芳桂丛。回溪十六度,碧嶂尽晴空。他日还相访,乘桥蹑彩虹。
    胡晖还与李白从石门峡谷攀上了黄山,他们曾在谷口处的小亭歇息,后人为纪念李白,便将亭名改之为“白亭”。
    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了。怀有安邦治国之志的李白再也坐不住了,他决意奔赴长安,尽自己的心力去效力,以拯救危亡局面。胡晖早知李白的心意,安排了一桌丰盛的宴席为李白饯行。见胡珲来到面前,李白忙不迭提出了要求。
    胡珲略现诡秘,说:“别人看,千金不卖;你要么,容易。但需拿你的东西交换。”李白高兴极了,但有什么东西可以交换呢?身无长物,唯有银子若干,胡珲是不会要的;再就是御赐金牌一面,可那是皇封的呀。
    胡珲见李白急切而又狐疑,笑道:“白鹇相赠,惟求一诗,我说过的呀,你忘了”。
    李白喜出望外:“好,好,一言为定,一言为定。”于是嘱小童研墨,迅即在宣纸上一气呵成了那著名的《赠黄山胡公求白鹇诗并序》。
    闻黄山胡公晖有双白鹇,盖是家鸡所孵,自小驯狎,了无惊猜,以其名呼之,皆就掌取食,然此鸟耿介,尤难畜之。予平生酷好,竟莫能致。而胡公辄赠于我,惟求一诗。闻之欣然,适会夙意,因援笔三叫,文不加点以赠之。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照影玉潭里,刷毛琪树间。夜栖寒月静,朝步落花闲。我愿得此鸟,玩之坐碧山。胡公能辄赠,笼寄野人还。
    胡珲把李白的这一文一诗视为稀世珍宝,十分高兴,当即请人按李白要求,编制一个很精致的竹笼,装了一对白鹇,派人先送到当涂李白的族叔李阳冰那儿去了。
    席间,李白还把《访胡公晖》一诗吟给他听,胡晖细细品味了一番,连声称赞。当即撰联:“绿柳桥边山径,青莲马上诗机。”李白闻之,根据这一路景致亦撰一联:“溪水流声,十里笙歌从地出;山峰拱秀,千年图画自天开。”这些楹联后来都悬挂在胡晖为纪念李白问路而建的“问余亭”的柱子上(这是后话)。
    宴罢,李白整理好行装,骑着马,一手扶着鸟笼离开了碧山胡家,全村的人把李白送过绿柳桥头,胡晖一直将李白送过车盘岭头,在岭头上胡晖与李白握手告别,并叮嘱他一路小心,欢迎他早日回访。
    却说胡珲送走李白后,深感李白大才,倜傥不羁,着实怀念,真是“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为了纪念这难得之遇,就在绿柳桥边、李白驻足处,筑起一座“问余亭”,把二人相酬合的对联都刻在亭柱上,又在路边盖起了太白书院,相招文人聚会,课读村中子弟。这两件建筑虽历经数朝,但代代缮修,惜乎“文革”中拆了去建造纸厂了。
    此去,命运多舛的李白在平息安史之乱中未见寸功,还误入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后来他以“附逆”之罪于彭泽被抓而投入浔阳监狱,最后被流放夜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三月,李白被朝廷赦免,满头白发、花甲年纪的李白回到江南一带后,他还想为报效国家尽一份力,但总是机缘未到。这年(759年)秋,他收到了胡晖的信,请求李白为《胡氏家谱》作一个序言。
    原来胡姓是上古五帝的舜帝的后裔。因武王伐纣立周后,十分追慕舜帝,访到舜的后代阏父为主管生产陶器的官,把自己的长女太姬配给阏父之子妫满,并把妫满封为陈国国君。妫满死后,追谥为“胡公”,于是其子孙一部分以国为姓“陈”,一部分以谥号为姓“胡”,子孙就尊妫满为始祖,传到胡珲已是第六十二世。唐太宗曾下令要统一修订氏族志,胡姓氏族繁衍世系得以系统整理成谱。
    得知信函,李白连忙策马来到碧山胡家,让胡珲先搬出家谱,一本本翻阅起来。李白看出头绪以后,随即吩咐书童铺纸研墨,构思片刻,一挥而就,为《胡氏家谱》写了一篇400来字的《乾元己亥谱序》,其落款如下:“乾元二年已亥秋七月初浣陇西李白太白书序。”胡氏家族拿出丰厚的润笔之资,李白婉言谢绝,分文未收,胡晖深知其意也不勉强。第二天,李白便离开胡家。胡晖将李白送至仙源之北麻川河渡口才与之惜别。
    谁知这一别竟成了他们之间的永诀。唐肃宗宝应元年(762年)十一月,李白病逝于安徽当涂。远在黄山的胡晖闻此噩耗痛哭流涕,不久也病逝了,其墓即为碧山胡家的“学士坟”。
    李白访胡晖求白鹇的千古佳话流传至今已逾千年,他们的友谊感动着几十代人。从现代大诗人、考古学家、文学家郭沫若的《黄山之歌》:“又闻唐时李白曾来此,碧山问路访胡晖”的诗句中,佐证了李白来过黄山东北麓的碧山访胡晖之实。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10-12-10
查看完整版本: [-- 李白所作胡氏《乾元己亥谱序》的经过 --]

胡氏宗亲网论坛 -> 谱牒世系 -> 李白所作胡氏《乾元己亥谱序》的经过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http://www.hszqw.com.cn/bbs/simple/index.php?t8219.html


南山 2008-12-24 10:59

摘自:http://blog.niwota.com/a/766913  名人游踪和名人诗文

标题为南山所添加。这篇文章考证了李白为胡氏家谱作序一事,是唐代时期民间修谱研究的宝贵资料。南山

在乾元二年六月盛暑去采石时,取道秋浦,顺徽(州)青(阳)古道,经仙源,专访胡珲。仙源《城南胡氏家谱》卷一(序言卷)载有李白此次为胡珲《胡氏家谱》作的《乾元己亥谱序》,落款为“乾元二年己亥秋七月初浣陇西李白太白书序”。“初浣”是月上旬初一至初十。说明李白至晚是六月下旬到达。唐太宗曾下旨广修谱碟,胡珲是隋朝工部尚书胡裕迁居尚书里后的玄孙,由胡珲理清胡姓从周朝得姓后太平胡姓派系,修成太平胡姓第一部家谱,李白为太平《胡氏家谱》的第一作序人。

序言头一段如下:“余在翰林,为同列者所谤,诏命散迹江湖,适采石而过黄山,访翰林同事故友胡公珲(按:仙源《城南胡氏家谱》世系表中胡珲名下注“唐学士”,学士即皇帝的文字侍从之官,唐时为翰林),退休养白鹇以自娱,主其家稍久。一日,以谱图示余。”从庐山去采石,本不需过黄山而“过”,说明感念故友真情而专访。天宝十四年送温伯雪回黄山必经碧山,为什么未访?李白是天宝三年被唐明皇“诏许还山”的,胡晖仍在翰林院,可知当安禄山反,才回归碧山的。李白除作谱序外,还为求胡珲赠白鹇而作了著名《赠黄山胡公求白鹇》诗。

据安徽师范大学方志学家杨国宣教授列举王琦、郭沫若、詹英、安旗等专家关于李白的年谱资料显示,李白于天宝十三年(754)确曾游黄山,取王琦关于李白诗《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之注引曾国潘说“首八句自叙曾游黄山”,并且访黄山胡公,写了求白鹇诗。而唐肃宗乾元二年(759)二月流放夜郎上行三峡,至巫山白帝城遇赦,返回江陵,游江夏、岳阳、零陵,而未到黄山。詹英的年谱说:“白之得释,当在二月,还江夏、岳阳,旋赴零陵,去时在本年秋季。”就是说,李白释归,一直到当年秋季,都在湖北、湖南盘桓,那么在乾元二年六、七月间,“适采石而过黄山”是很难有这段时间的,李白游黄山,访胡珲就只在天宝十四年。

又仙源《城南胡氏家谱》卷二十四载《麻川考》一文,有胡珲陪李白游麻陂潭,李白因赠“溪水流声”“山峰拱秀”联文一说,又有“临行直送至龙门,而仍隐居旧址”一语。这一观点认为,李白访胡珲是取道秋浦而来,经龙门往采石而去;仙源是县衙所在地,李白有胡珲陪同肯定曾住仙源,游麻陂潭。另据“留杯荡”传说,该处原名留杯村,源于李白路过小歇饮酒而后留杯离去的故事,李白或来黄山不止三次。

南山 2008-12-24 11:03

李白撰胡氏家谱序               胡海《全国胡氏族谱大通考》P220
(录自皖南胡氏统谱西阳支谱)

古者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诸侯以字为谥,因以为族。官有世功,则有官族,邑亦如之。吾友胡珲,字璞山,其祖颉,仕唐,归老林泉。珲因隐居云台之麓,常养白鹇。予访至其宅,见其家谱,始晰胡氏出自商均,商均之子,孟曰拘孟,仲曰毁仲。拘孟生相丁,相丁生太辛,太辛生太丙,太丙生昌圉,昌圉生亚丁,亚丁生思幕,思幕生冥差,冥差生公召,公召生鞠拘,鞠拘生祁菟,祁菟生璮庚,璮庚逃匿山泽,不知所终。毁仲生珀,珀生耆,耆生良,良生兴,兴生克,克生弗,弗生虢仲,虢仲生宇,宇生合元,合元生丕,丕生珍,珍生玄通,玄通生恢,恢生抚,抚生伯盛,伯盛生奢,奢生整,整生元则,元则生述,述生悠,悠生伸和,伸和生宝昂,宝昂生志,志生雅,雅生次豹,次豹生敷,敷生节,节生超,超生逊,逊生庆,庆生禹,禹生文科,文科生阏父为周陶正。阏父生满,武王克商,以元女太姬配满,封国于陈,以奉舜祀。弥年寿考,谥曰胡公,其庶子丹,以谥为氏,遂姓胡氏,三十七世而至君祖颉。溯自用秦汉魏,以历晋隋而至我唐。代有达人,世多显宦。闻之积德而累仁,保世以滋大。胡氏之兴,正未有艾。君奚以隐为因请谱叙,即书所系以记之。  大唐乾元戊戌元年(758)仲冬月长至日 供奉翰林李白序

并赋诗一首《登云台访友》   陇西李白题
   请以双白壁,买君双白鹇。白鹇白如雪,白雪耻容颜。照影玉潭里,刷毛琪树间。
   夜栖闲月静,朝步落花闲。我愿得此鸟,玩之坐璧山。胡君能辄赠,笼寄野人还。

原载:胡氏宗亲网(http://www.hszqw.com.cn


南山 2008-12-24 11:03
李白访胡珲
http://tieba.baidu.com/f?kz=316265309

李白有一首著名的诗《赠黄山胡公求白鹇》,既表达了和“胡公”的亲密友情,又盛赞了黄山名禽白鹇的不同凡常之美,这诗就是在谭家桥的碧山写的。
却说碧山在唐时就是胡姓聚族而居的大村落。早在隋炀帝时,炀帝听说黄山产有白茶,醇香奇异,饮之可治百病,长饮可以长生不老,认为工部尚书胡裕办事老实认真,便派了他来到黄山督办白茶事,命令白茶需年年进贡。所谓“进贡”,就是免费送给皇帝老儿。岂知胡裕是个菩萨心肠的人,来到黄山北麓一带察看情况后,只有轩辕峰东北一带有白茶,茶农以此维持一年生计,要他们进贡了,茶农们岂不都要喝西北风?他十分同情茶农疾苦,倒反帮茶农们出主意,提高茶叶产量,和茶农们关系十分融洽。忽一日,茶农们忽然不见了胡裕,在他住处发现他随身带的官印、官帽、官服折放得好好的,说明他弃官而逃了。其实这是他的一计,是让老百姓不明原因,好纷纷传扬他逃走的消息,估计隋炀帝听到传言后,他又回到了碧山一带茶农中间。这时因隋炀帝荒淫无道,全国各地六十四路烟尘大起,他的自身已无法保障,也就顾不了胡裕了。
胡裕名叫胡禄,裕为字,隋末天下大乱时,全家都迁来黄山,以后他住的地方就叫尚书里。胡裕的哥哥胡福为躲避隋末战乱,也听了弟弟的话,全家也搬来黄山,住在歙县皇墩,他的后代后来有的迁到婺源,有的迁到泾县。胡裕自己有两个重孙,大重孙胡邦后来成为黟县胡姓始祖,小重孙就是胡晖,住在碧山。胡晖其实名“珲”,“晖”是讹传。
胡珲十分饱学。唐玄宗登基后,为广泛征集文字侍从官员,创设了翰林院,胡珲在唐玄宗开元年间即进了翰林院。天宝元年(742),李白因道士兼诗人的吴筠推荐往长安去见大诗人贺知章,贺知章见了李白又读了他的诗,叹道:“你真是仙人下凡啊”,于是引见给唐玄宗,,受到玄宗征召,和胡珲同列,很是相投。但天宝三年(744),李白就因醉写蛮书的事,玄宗许他“遇店喝酒,遇库支钱”而“赐金还山”,云游天下而离开了长安,再也没回过长安,而胡珲不久也退休归隐碧山了。
李白离开长安后遍游各地,经历了安史之乱,又误投了玄宗次子永王李璘,李璘与皇太子哥哥李亨争帝位被打败,李白也因此获罪流放,遇赦后,在唐肃宗李亨当皇帝的乾元二年(759)夏末,59岁时来游黄山,访胡珲。
从唐以来,直到1934年,从东至县大渡口到歙县岩寺的大岩公路开通前,从太平上黄山,除了焦村、辅村外,就是从仙源出发,经迄溪桥到罗村,再经感梓里过谭家桥取道苦竹溪。
却说李白过了迄溪桥向罗村一路行来,但见青山拱秀,碧水笙歌,轻岚乍起,薄雾轻飏,心中不由暗想:胡学士居住在这般洞天福地,真是非仙亦仙矣。行至龙溪、凤溪交汇处,只是前面峰下,烟笼黛罩,鳞次栉比,好一片紧凑人家,但不知是否就是胡学士胡珲的住处。近前一座古朴石拱桥,桥边一牧童正侧骑在水牛背上,轻吹短笛,任水牛自己吃着路边青草,衬上峻峰、村舍,李白不禁又失声惊叹:“好一处世外人家!”便高声问道:“那小哥,胡珲胡学士住这里吗?”牧童回头一看,见一身穿鱼白色长衣,佩着长剑,牵一匹白马的灰白胡须老者,便说:“你等着”,跳下牛背,往村里飞奔而去。
不一会,只见村里走出一个田舍翁打扮的人来,但见须眉多白,头挽发髻,身穿褐衣,腰系布带。天宝三年分别,如今乾元二年了,悠悠已经头尾十六年了,欣喜都还健在,然都垂垂老矣。李白几乎认不出来了,只笑吟吟等着。
胡珲见来者五绺灰须飘胸,白脸青巾、丝袍丝绦,气宇仍不平凡,眯眼望了许久,便抱拳高声道:“来者莫非太白先生否?”李白朗笑答道:“胡公别来无恙乎?”二人急趋,相见作揖罢,便携手往村里去。
李白道:“先生宝处,亚赛神仙洞府,羽士仙山,我得一联,且请先生评点:‘溪水流声,十里笙歌从地出;山峰拱秀,千年图画自天开。’”胡珲听罢,深感李白高才,画龙点睛,有声有色说出了自己家乡环境特色,立即也以联语作答:“先生高才,不愧‘天上谪仙人’也,某也有一联酬答:‘绿柳桥边山径,青莲马上诗机。’”青莲,李白自号“青莲居士”,以其号对桥名,恰到好处。这联语记下了二人相见的地点环境,为李白称赞自己家乡表示了谦虚,又信手拈来妙句,称颂了李白诗才,两联以机敏对机敏,对仗工整,珠联璧合。


  
作者: 218.23.52.*  2008-1-28 17:23   回复此发言    

--------------------------------------------------------------------------------

2 黄山民间传说12:黄山人物故事传说 4、李白访胡珲  
原来胡珲住碧山胡家,就在轩辕峰东麓,真个山泼黛、水挼蓝,囫囵一个翡翠世界,李白真有些乐不思归了。胡珲除了好酒好菜盛情款待外,就是陪着李白谒大战岭、探黄帝源、登轩辕峰,游跑马岗,上玄女峰,饱了眼福,尽了游兴。
一日饭后,李白独自信步来到后院外,见院外有个偌大的园子,养了许多鸡。一道竹篱外,又有两只白羽映红冠、红喙对赤足、长尾赛孔雀而高视闲步的大白鸡。尤其是羽毛,白中透亮,光泽如锦,显得特别雅洁,这可是平生第一次见到的宝物。不知是特别美,还是那气势暗合了自己的性格,心中陡起一念:无论如何,要找胡珲要。
胡珲不见李白,便到处寻找,谁知在后院鸡舍篱笆边看鸡发呆。见胡珲来到面前,李白忙不迭提出了要求。胡珲哈哈一笑:“这可是我们这里的珍禽啊,名叫白鹇,本在山中为闲云野鹤,是我寻得两枚鹇卵,由家养母鸡孵出来的,十分温驯,不信你看。”回身抓了一把稻谷,伸开手掌,不知怎么“咕咕”几声,那白鹇不约而同来向胡珲手中啄食。胡珲略现诡秘,说:“别人看,千金不卖;你要么,容易。但需拿你的东西交换。”李白高兴极了,但有什么东西可以交换呢?身无长物,唯有银子若干,胡珲是不会要的;再就是御赐金牌一面,可那是皇封的呀。胡珲见李白急切而又狐疑,笑道:“不难。”于是说出了两件事,一件是要李白写一首诗留作纪念,再一件为《胡氏家谱》写篇序。李白大喜望外:“好,好,一言为定,一言为定。”于是回到堂屋,让胡珲先搬出家谱,一本本翻阅起来。
原来胡姓是上古五帝的舜帝的后裔。因武王伐纣立周后,十分追慕舜帝,访到舜的后代阏父为主管生产陶器的官,把自己的长女太姬配给阏父之子妫满,并把妫满封为陈国国君。妫满死后,追谥为“胡公”,于是其子孙一部分以国为姓“陈”,一部分以谥号为姓“胡”,子孙就尊妫满为始祖,传到胡珲已是第六十二世。唐太宗曾下令要统一修订氏族志,胡姓氏族繁衍世系得以系统整理成谱。今李白诗仙到了,哪能不让他写一篇序言呢?
李白看出头绪以后,立即铺纸研墨,构思片刻,一篇400来字的《乾元己亥谱序》一挥而就。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干支纪年己亥,时当该年阴历七月初。紧接着在序后附白鹇诗,文不加点,片刻而成,就是那著名的《赠黄山胡公求白鹇诗并序》。胡珲把李白的这一文一诗视为稀世珍宝,十分高兴,当即请人按李白要求,编制一个很精致的竹笼,装了一对白鹇,派人先送到当涂李白的族叔李阳冰那儿去了。
李白盘桓数日后,就去黄山白鹅岭拜访隐士温伯雷处士,取道感梓里,经石门谷口,往黄山去了。石门谷那条北起谭家桥中墩,南至黄狮鎲那条山岭名长岭,李白行至此处,纵目四望,见这里呈扇形向南、东、北三方下斜,眼前十分开阔,山风四面,南水北流。李白向道之心炽热,感到这里不凡,与碧山相比,有心旷神怡之慨,着实喜爱,驻足良久,不忍辄离。后人为纪念李白倾情此地,就在李白驻足处,筑起一座“太白亭”。年深日久,人们只顺口叫“白亭”,成了长岭顶处的地名了。
却说胡珲送走李白后,深感李白大才,倜傥不羁,着实怀念,真是“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为了纪念这难得之遇,就在绿柳桥边、李白驻足处,筑起一座“问余亭”,把二人相酬合的对联都刻在亭柱上,又在路边盖起了太白书院,相招文人聚会,课读村中子弟。这两件建筑虽历经数朝,但代代缮修,惜乎“文革”中拆了去建造纸厂了。
  


南山 2008-12-24 11:14
此事尚需考证,胡海记载与上面文字多有出入,不知他的资料出自何处。我建议今后资料引用一定要注明出处,是原谱转抄,还是资料转抄,抄自何处,版本情况,以便后人稽核。南山


太平胡氏 2009-04-15 22:28
这里有安徽黄山胡氏吗?
[ 此贴被南山在2010-12-10 22:36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10-12-10
hsmabc2009 宗亲,请转告原作者,《李白访胡珲之研究》一文将被收录进《胡氏文化研究资料汇编》第四集,如有修改,请将修改稿尽快发给我。

宗亲能否将《城南胡氏家谱》拍照传上,让我们亲睹李白《乾元已亥谱序》、朱熹《乾道辛卯谱序》等谱序佳作。也可将照片传我处理后再上网。

南山 2010.12.10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10-12-12
《城南胡氏家谱》关于胡福和胡裕的记载和《清华谱》与《安徽宣城谱》有出入:

《清华谱》中说是父子关系,胡福为胡公满42代孙;
《城南胡氏家谱》说是兄弟关系,胡晖则为胡公满62代孙,一算胡裕则为59代孙,差17代;
《安徽宣城谱》记载66世为乐陵,68世为胡裕,但64世却为胡福(名福寿字缘善隋大业间为姑孰太守有功敕封太常卿殁以王礼葬之立庙祀焉朱晦翁过其祠诗曰山下无余姓田户成一村四时瞻庙貌尽是太常孙公曾开古黟县河道乡民感德立庙横冈岁时技术祭祀子孙因避乱遂家新安)

另外有谱序记载:
质生威,威十八世孙曰伯宽(胡裕),隐德不仕,遨游新安,有功于其人,其子孙遂家于婺(今江西婺源县,古属歙州)之清华

胡裕为胡威18世孙,而清华谱记载却为10世孙。
相逢不饮空归去,洞口桃花也笑人

《胡氏宗亲网》,打造胡氏寻根第一网
联系方式:
eMail:swordfly369@163.com
QQ:240354002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