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1983阅读
  • 8回复

安定天长胡氏文化源流浅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16-10-03
— 本帖被 南山 从 长汀朱紫胡氏 移动到本区(2023-06-02) —
安徽天长胡氏宗亲联谊会

    安徽天长地区安定“胡氏家谱”文献资料,始从宋朝由胡安国、胡寅父子建立,有历史文字记载传承。即宋谱版中留下的胡安国、胡寅祖先的栩栩如生的画像。文天祥(1236-1283年)曾为画像题辞赞“世以谱传而不能以像传,能并以传者,必先世勋业著于当时,道德鸣于奕世,乃能留其像耳,胡氏谱像灿烂并传,蔚然可观,将传千万世而不朽。子孙瞻先人之像,读先人之谱,而不兴仰止之思者,非夫也。”
    周惇颐(1017-1073年)“胡氏家谱”题签;朱熹(1130-1200年)题辞“兰省尚书”;岳飞(1103-1142年)题“胡氏族谱引”;蔡元定(1135-1198年)题“胡氏家谱”。
    胡寅(1093-1156年)“修录谱系”、“碑记坟墓”两篇文章摘取其中“......亿我子孙,于先代世系,不用鍛绢,必用坚白好纸。每三十年一修,六十年再修,庶无遗忘之失。”“碑记坟墓”文献中写道:“坟墓者,祖宗体魄所安,孝子慈孙所世守而不失者。......属我子孙,时兴水源木本之思,于祖宗坟墓,树以碑石,勒以上曰某世某祖之墓,则世代虽远,碑石永存,平毁之患可免。”
    信国公颖川陈康伯拜撰文献中写道:“自宋时南迁,子孙散处四方......有居建康毗陵者,有居丹阳广德者,皆出浙江钱圹之派也,历传至我......”(注:毗陵:延陵、晋陵,即今日之常州)。上述人员皆与胡安国,胡寅的同朝命官,好友,留下墨色斑斓的题词作跋。
    这是宋版本弥足珍贵的以上七位名贤留下的文献资料。到了明朝洪武三年(即1370年),自毗陵(常州)“洪武赶散”被赶散的胡公名福携带宋版谱迁徒到天长石梁北乡梁营南胡庄一带落住,他就是天长的一世祖。传承至万历四十三年乙卯仲秋,明代状元国史馆东宫讲官焦竑(1540-1615年),他为《胡氏家谱》(续修)开头写道:“余阅胡氏谱而得宋陈颖川序,奇爱之,何古隽之甚也。”结尾:“且有志鸠宗,此又诸胡之梁栋也。余何足为颍州后而以世谊之余,附一言共胡氏长久也。”同写谱序的有万历乙卯十月天长县事四川达州人李自蕃题词。到了嘉庆五年(1800年)庚申冬裔孙胡廷桂谨志,开头他写道:“吾家之谱为八世祖嗣山公所修,始于福公,盖洪武中迁居天长者也。”结尾他又写道:“予俱此谱全失(人口谱),怀重修之志久矣,敢求当代名公大人为之序,并告族人公捐付梓庶无遗忘之失云。”
    琅琊王访拜撰,督漕使者铁保嘉庆辛西(1801年)正月上元后二日,他写:“胡氏为石梁旧族,其谱系订兰省尚书,卷首倶赵宋名贤留题。纸色、墨色斑斓可爱。”
    光绪五年(1879年)重修胡氏家谱,由六同公主修。民国二十五年,澍公主持修谱。这次从1987年续修以“胡氏家谱”文献为基础,承先启后,直到1997年五次续修“胡氏家谱”出版发行。当时文化大革命虽然刚结束,但是族人心有余悸。感谢绍兴军干所族人胡理将军,他带着呼吸机三年两头回家,主持支撑动员有超前意识才修好“胡氏家谱”,功不可没,铭载史册。这次修谱香港树仁大学校长胡鸿烈,安徽省副省长胡坦,前国民党陆军中将、全国政协第六、七届政协委员文强,上海警备区司令部副政委王凯,上海财经大学校级领导宗士成,天长市政协主席夏锡生,原县政府副县长胡茂华等名贤均为续修第五次胡氏家谱题词作序。
    修家谱,守家规,遵家训,树家风,铸家魂,受到族人好评。江苏周边地区以及常州、金寨、合肥等地都寻根联宗,成为一家人。
    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记载:胡姓为中国第十三大姓,是历史上的名门望族。遍布神州,蕃衍海外。截止2016年9月1日,安徽省天长市共有常住人口634526人,总的家庭户为193396户,其中男性为322081人,女性为312445人。在天长现有常住居民中,胡姓家庭户为2993户,胡姓族人口为9862人。江苏高邮市胡姓有12400人,我们是一家人。
    安定为郡,始建于西汉,辖境十个县,面积接近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郡治先在高平(宁夏固原),后徒临泾(今甘肃镇原县东南),再徒安定(今甘肃泾川县北泾河北岸),那里就是安定堂发祥地。
    我们是安定堂,春节大门贴春联:“安定家声远,苏湖世泽长”(注:苏州太湖,常州原属苏州)。安定是胡氏家族史上享有极高地位,延续家兴业旺需要修谱。富不过三代(其实我们身边的很多家庭往往是“富不过三十年”,甚至富不过三年),今天全国上下推行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意义所在。
    这里要提到北宋的胡瑗(993-1059年),他在我国学坛上举足轻重,是“安定学派”的创始祖。他那一套“置议、治事二齐使诸生各就其志向学”的教学方法,正与近代教育上“因材施教”的宗旨相吻合。后来宋朝设立大学,也采取了这个方法。曾谓“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这是立德树人的经典名言。
    当代是“安定胡氏”最鼎盛时期,胡耀邦、胡 锦 涛都是“安定胡氏”后裔。我们天长《胡氏家谱》续修后近20年了,参加胡氏宗亲会多次,想从胡安国公(字康候,建宁崇安人,历官宝文阁直学士。著有《武夷集》)、胡寅公(胡安国之子,字仲明,建宁崇安人,进士。历官礼部侍郎,兼侍讲学士)后裔寻根溯源,完整线路图。因为“胡氏宋版家谱”是祖先修的,可以想象当年印刷、交通、信息多落伍,虽然寻根能够留下四次修谱。从宋版、明版、清版、民国版,连这次共五次修谱,有助于传承胡氏文化,网站帮助查证,至今没有历代的完美线路图,只有等待发现。
    为了不让今天成为明天的遗憾,我们引领族人以全新的姿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治国理政总方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教、注重党风、民风与家风融为一体,有机结合发挥正能量,争当改革开放促进派和实干家,为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小康社会添砖加瓦。
安徽天长胡氏宗亲联谊会        
胡茂华 胡金萱 胡支明 胡支斌  
胡大宽 胡春梅 胡锦龙          
通讯地址:安徽省天长市第二中学
联系人:胡金萱                
联系电话:18955098220        
邮箱:
7038700@163.com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6-10-18
             我也是天长胡氏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6-10-18
我是天长的,我爷爷胡廉仁又名胡明,1937年参加革命,1975年离休,1976年病逝,我父亲胡国祥,1984年病逝。我只知道堂名为安定,具体不知,很想做家谱研究。可有同族人联系,156385505069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6-10-18
特别举出宋代大思想家、教育家朱熹为当年太平《胡氏家谱》写的《乾道辛卯谱序》为证,还有明嘉靖年间南京吏部尚书湛若水,明万历年间翰林院编修汤宾尹和上文已引的明嘉靖状元、江西人罗洪先和明万历状元、南京人焦竑为当年太平《胡氏家谱》写的谱序。
    南宋孝宗乾道辛卯年,理学大家朱熹为当时太平《胡氏宗谱》写了《乾道辛卯谱序》(乾道七年,1171年)。该谱序对胡姓缘起,胡福、胡裕南迁繁衍,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6-11-02
未见胡寅后人世系,求。。。。。。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6-11-02
加入胡氏宗亲网有8年,经常阅览宗亲文字,我对追踪溯源也极具向往,年将半百,也有心从事宗谱研究,望各位宗亲提携,为天长胡氏乃至中华胡氏做一点绵薄之力。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6-11-02
回 胡彪 的帖子
胡彪:我是天长的,我爷爷胡廉仁又名胡明,1937年参加革命,1975年离休,1976年病逝,我父亲胡国祥,1984年病逝。我只知道堂名为安定,具体不知,很想做家谱研究。可有同族人联系,156385505069 (2016-10-18 16:34) 

电话15385505069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6-11-22
目前的《安定裔石梁胡氏宗谱》,仅以胡福为天长安定堂胡氏的一世祖,胡福以上世系,概无留存。建议天长的宗亲,从常州等地安定堂的老谱中,去查找胡寅至胡福的世系,予以补充、完善,然后往上追朔,理出一套完整的安定堂世系。

胡寅以后,福建“建宁府崇安县”安定堂家谱,宋、明、清三代,都有续修,其中一部支谱续修于“宽永元年”。该支宗亲胡云汉,为“寻找流落到徐州东部的一支”,曾于咸丰元年(1851年)三月,自京“赴任”前返回崇安老家的途中,到江苏睢宁访问。七月,胡云汉“赴任”之前,令胞弟胡云鹏,以“建宁府崇安县文定祠”为地址,给睢宁县胡春堂(字公跻)致信说,查核“宽永元年(1624年)重修家谱”中的世系之后,确认迁入江苏睢宁的一支,南宋至明初的世系中有记载:“实如叔言……此一脉所传……久散得合,标本得全”,并将“谱内五世祖分支,查明、抄录,带至”睢宁。

所谓“宽永元年”,是日本水尾天皇年号,即公元1624年,相当于中国明朝(1368~1644)末年熹宗天启四年甲子。此前八年(1616年),中国北方,后金(清)正逐步扩张南下;而南方,日本贼寇(史称“倭寇”)则袭扰、盘踞在中国福建沿海一带。也许承印此一重修家谱的商家,是日本人,竟至使用了日本年号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9-02-14
胡福,介休东南坊人,洪武早年间(据推断,应在洪武14年至洪武22年之间,即公元1381年至年公元1389年),年少从军。现在,大家可能会说,介休就没听说过有这么个地,这里有必要给大家脑补一下,源于大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朱元璋在全国推行建立的里甲制度,在城里居住为坊,在城附近居住为厢,在乡都居住为里,具体情况见本人拙作《我从哪里来——介休里甲制度的沿革考证》,大家就明白了,哦,胡福原来人家是介休城里人是也。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