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5403阅读
  • 2回复

六月十六日游曾国藩故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07-06-17
本人陪客人6月16日上午10点从湘潭市驱车经湘乡抵双丰荷花镇,行程约100公里,来到曾国藩故居,游览曾国藩故居富厚堂,其中本人印象最深的是:“八本堂”中的“八本”家训
读古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
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
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
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

曾国藩故居富厚堂又名毅勇侯第,是曾国藩的侯府,坐落在湖南省双峰县荷叶镇富乇村的鳌鱼山脚,与湘乡市、湘潭县、衡山县、衡阳县毗邻。全宅占地60余亩,建筑面积1万余平方米。它由思云馆、毅勇侯第前门、宅东门、宅西门、全宅围墙、宅南藏书楼、宅北芳记书楼、八本堂、缉园十景等组成富厚堂建筑群,当地百姓称之为“宰相府”。
  曾国藩先后晋升为两江总督、直隶总督,诏加“太子太保”,封“一等毅勇候”,授“英武殿大学士”,升“光禄大夫”,溢称“曾文正公”。同治4年(1865年)秋,素无终身官场打算的曾国藩,准备先动员家眷回籍“立家作业”,自己以后再作引退,因夫人欧阳氏对旧居黄金堂门前“塘中有溺人之事,素不以为安”,即令其子曾纪泽,“回湘禀商两叔”,移兑富托庄屋,由曾国潢、曾国荃、曾纪泽经手主持,依照候府规模,花十年功夫营造了富厚堂。富厚堂占地四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9202.86平方米,为土石砖木结构,回廊式风格,内外群有八本堂、求厥斋、旧朴斋、艺芳馆、思云馆。八宝台、辑园、凫藻轩、棋亭、藏书楼等各种建筑,当年正门上悬挂着“毅勇侯第”朱地金字直匾,门前花岗石月台上飘扬着大清龙凤旗、湘军帅旗、万人伞等,景象颇为壮观。整个建筑虽具侯府规模却古朴大方,虽有雕梁画栋却不显富丽堂皇,基本体现了曾国藩对建宅“屋宇不肖华美,却须多种竹柏,多留菜园,即占去四亩,亦自无妨”的意旨。 1866年秋,主楼竣工,曾国藩夫人、子女和儿媳即回籍住进了富托新屋。
  富厚堂原称八本堂,取曾国藩“读书以训诂为本,诗文以声调为本,事条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忘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作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的家训,后曾纪泽据《后汉书》“富厚如之”而改现名。富厚堂虽不胜豪华,然曾国藩得知修屋花钱七千串而为之骇叹,他在同治六年二月初九日的日记中写道:“接腊月甘十五日家信,知修整富厚堂屋宇用钱共七千串之多,不知何以浩费如此,深为骇叹!余生平以起屋买因为仕宦之恶习,誓不为之。不料奢靡若此,何颜见人!平日所说之话全不践言,可羞孰甚!屋既如此,以后诸事奢侈,不问可知。大官之家子弟,无不骄奢淫逸者,忧灼曷已!”
  富厚堂是否可称“曾国藩故居”,社会上颇有争论,文物部门从实际出发,认为富厚堂不管是“故居”还是“民居”,它作为清代一幢规模巨大的仿宋、明回廊风格的建筑群体,保护它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抗战期间,日本人进入荷塘乡,国民党及各路游击队、别动队经常出入富厚堂,应曾氏姐弟之请,陈诚、蒋介石曾两次电令“就地驻军保护先贤曾文正公故宅”;富厚堂后被国民政府公布为“中华民国文物保护单位”。解放后,富厚堂一直为区、乡政府机关驻地。1988年,双峰县人民政府将富厚堂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10月,双峰县人民政府经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举办了全国首次曾国藩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100多人参加了会议,并专程到富厚堂参观;1996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将富厚堂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省县两级政府拨出专款,对其进行了必要的抢救性维修,并成立了“富厚堂管理所”,派有专人管理,内设有两个专题陈列展览,常年对游人开放。

曾国藩故居(富厚堂)导游词 
毅勇侯第讲解词

转自曾国藩故居网


      这里是清代名臣曾国藩的故居富厚堂。
      富厚堂始建于清同治四年,也就是1865年。同治三年与太平军作战结束后,同治四年,曾国藩被朝廷诏往山东剿灭"捻军",随曾国藩在南京两江总督署的家眷不便于同往,而曾国藩的夫人欧阳氏想回家居住,但对原来在家住过的“黄金堂”感到不满意,因为同治三年在黄金堂门前的塘中淹死了一个管家的小孩,又加上曾纪泽的夫人及岳母又死于“黄金堂”,认为“屋场不洁”,所以不愿意再住黄金堂。于是,同治四年由曾国藩的弟弟曾国潢、曾国荃和儿子曾纪泽在家主持开始修建富厚堂,前后经历九年多的时间到光绪元年初全面竣工。整个建筑包括门前的半月塘、门楼、八本堂主楼、三座藏书楼、荷花池、后山的鸟鹤楼、棋亭、存朴亭(分别指示各处),还有咸丰七年曾国藩亲手在家营建的思云馆等等,占地面积四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一万平方米。
      同治五年十一月,曾国藩夫人及子女住进了富厚堂。
      曾国藩于清代嘉庆十六年(1811年)出生在离这里八公里的“白玉堂”,23岁中秀才,24岁入岳麓书院,中举人,28岁中进士,入翰林院,道光二十七年起任内阁学士。历任过礼部、兵部、工部、刑部、吏部侍郎。咸丰三年(1853)以在籍侍郎身份在湖南办团练,后扩编为湘军,成为湘军统帅,对抗太平天国。咸丰十年加钦差大臣衔,任两江总督,督办江南军务,节制浙、苏、皖、赣四省军务,1862年封为协办大学士。1864年攻陷天京,封一等毅勇侯,授太子太保衔。洋务运动的倡导者,与李鸿章、左宗棠创办上海江南制造局、福建马尾船政局等军事工业。1868年授武英殿大学士,调任直隶总督。1870年查办天津教案受到舆论谴责,回任两江总督。同治十一年(1872)病死于南京两江总督任上。谥号为"文正",著有《曾文正公全集》。

首先我们先参观大门外面。
一、“毅勇侯第”大门
1、 半月塘(泮水)
      “毅勇侯第”座落在涓水河畔(指示涓水)。涓水发源于黄巢山,经衡山白果,汇入湘江。背倚半月形的鳌鱼山脚(指示)。现在我们看到的门前水塘,面积十亩,它与一般民居前的水塘是不同的,这口水塘呈半月形,因为“毅勇侯第”是仿“泮宫”而建造的。当年,半月塘中置有游艇。
2、宅东门、宅西门(指示位置)
      “泮宫”在周代是诸侯之学宫。《说文解字》上说:“泮,诸侯乡射之宫,西南为水,东北为墙”。清代文字训诂学家段玉裁注释:“泮之言也,盖东西门以南通水,北无也。”所以,“毅勇侯第”左边是宅东门,右边是宅西门,客来分别从东、西门进入。东北面是“毅勇侯第”的围墙,西南方向就是半月形的水塘了。
3、半月台
      我们现在所站的这个半月形平台(指示),就是半月台,台边有一米多高的石围栏,围栏上有旗座插孔,当年高高飘扬着大清龙凤旗、湘军帅旗、万人伞等,可以想像当年是何等的威严、壮观。揭开这半月台上的土层,我们就可以看到用花岗石铺成的半月台原貌。
4、“毅勇侯第”匾
      同治三年(1864)六月,曾国藩被诏封“太子太保”,加封“一等毅勇侯”。所以,富厚堂建好以后就悬挂了“毅勇侯第”匾(指示),这四个字是曾纪泽书写的。这块匾原物于1995年发现,现在保存在双峰县文物管理所,我们所看到的这块匾是照原匾复制的。清代的礼制,汉人生不封公,死不封王,所以曾国藩只封了侯,这已是汉人达到的最高级别了,又因为清制大学士就是宰相,曾国藩是武英殿、体仁阁大学士,并是四位汉人大学士坐首席的,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曾国藩拜相封侯了。
5、门楼
      (进入内坪指示门楼两侧)门厅两边这四间房子当时是仆人的住房,再往两侧是轿亭和马厩,两端有走廊与藏书楼相连。

我们接着参观主楼。
二、八本堂
      (指向主楼)这是富厚堂的正宅住房,称“八本堂”,分前、后两进,一字排开,有三扇大门。(指“富厚堂”匾)大门上方原来也挂有“富厚堂”门匾,可惜原匾已经被破坏了,这是根据曾国藩的字复制的。大门两边的这幅对联“清芬世守,盛德日新”当年为曾纪泽所书。(进大门,指神龛上方“八本堂”匾),这是八本堂前厅,神龛上的这块匾上部的“八本堂”三个大字是曾国藩亲笔书写的,下方是曾纪泽用隶书写的他父亲的“八本”家训:(诵读)
读古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
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
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
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
      (进入后厅指向神龛的"勋高柱石"匾)神龛上额所挂的“勋高柱石”这块匾,“勋高柱石”四个字是同治九年十月曾国藩六十岁生日时同治皇帝御赐的。当时在南京总督署内刻有石碑。这块碑于1989年在南京两江总督府(现南京总统府)东高楼遗址下挖掘出土。现依旧立于两江总督府院内。
      富厚堂神龛上额原来也挂有“勋高柱石”黑地金字木匾,可惜后来被毁坏了,现在挂的这块匾是根据两江总督府石碑复制的。
      (回头指“肃雍和鸣”匾)神龛对面照壁上挂的这块白地蓝字的“肃雍和鸣”匾,是同治二年曾国藩亲笔书写的,笔力刚劲,气势雄浑。“肃雍和鸣”是出自《诗经》“肃雍和鸣,先祖是听”。即肃雍和鸣之音,先祖才愿意听。肃是恭敬的意思,雍是温和的意思,恭敬而又温和,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因此,此匾面向神龛而挂。
      (进入曾纪泽书房)这里是曾纪泽的书房,隔壁是他的卧室。曾纪泽一生是没有上过书院之类正规学堂的,但是他在自己不懈的勤奋和严格的家教下积累了渊博的知识,还精通英语,光绪年间任驻英、法等国公使。
(进入陈列室,根据版面内容介绍曾国藩家庭成员及后辈有关情况)
      (进入实物陈列室)陈列的这些实物是富厚堂原来用过的家具和日常用品,五十年代土改时期分给了当地的村民,2000年开始才又征集回来(具体介绍官帽盒、有“八本堂”字的量米斗等几件重要实物)。
      (走入花厅)花厅是曾国藩家人育花之所。曾国藩牢记祖辈的治家八字诀:早、扫、考、宝、书、蔬、鱼、猪,早就是指早起;扫是指扫地,就是说要讲究环境卫生;考是指孝敬祀奉先亲;宝是指家庭成员以及与邻里之间要团结和睦,人待人为无价之宝;书是指要多读书,书为人聪明之本,知书才能达理;蔬是指种蔬菜,鱼是指养鱼,猪是指喂猪,都是教育家人要勤于劳动,还要求家中女丁每年要绣多少花,要给他做几双布鞋,事实上他也穿不了那么多布鞋,实质他是要让家人多劳动,不要养成官家公子少爷、大家小姐的气息,足见曾国藩治家之严谨。

三、无慢室、宅南藏书楼
      下面我们接着参观藏书楼,(引领观众至藏书楼过道)这是曾国藩的藏书楼求阙斋,这边是曾纪泽的藏书楼归朴斋(分别指示)。因为南方气候潮湿,一楼的房子没有用于藏书,而作住房和其它用,藏书存放在二楼与三楼。这是无慢室(指示八方门内),无慢室这个名字是曾国藩早年取用过的一个书斋名,“无慢”一词,出自《论语·尧曰》:“君子无众寡、无大小、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一语,这段话的大意是:常人之情恭敬“众大”而怠慢“寡小”,君子则不以“寡、小”而慢之,即君子安泰而不骄慢的情操、品德。
道光二十二年十月初五日,曾国藩在日记中写道:
“岱云(即陈岱云,国藩同科进士、儿女亲家)言余第一要戒‘慢’字。谓我无处不著怠慢之气,真切中膏肓也。”道光末年,曾国藩力戒怠慢,所以用“无慢”一词作书斋名。富厚堂内的无慢室是曾纪泽为纪念父亲而设的,它是曾府接待客人的地方。
      (引领观众上藏书楼)求阙斋藏书楼,后人又称它为“公记”书楼,是曾国藩的藏书楼,里面收藏有曾国藩的藏书10万卷。藏书种类主要有经、史、子、集和各个地方的地方志,地方志是曾国藩藏书的一个重要特色。
      “求阙斋”是曾国藩在京师期间就采用的书斋名。取“求自有缺陷不满之处”,亦有苏东坡“守骏莫如跛”之意(见曾国藩咸丰十年九月二十六日日记),以后在安庆、金陵督署都用这个书斋名。但那时的求阙斋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藏书楼。同治八年,富厚堂内竣工的求阙斋藏书楼,长42米,宽9米,建筑面积有1100平方米。一楼外走廊全以花岗石为柱,以防白蚁;二楼四周有外走廊,可以晒书;三楼五间书室,四面为活动的花格窗,充分考虑了通风防潮和采光;一到三楼还修有专门用于上下书籍和书柜的通道(指示)。这是一座名符其实的藏书楼。在我国,明清以来的许多有名的私家藏书楼象“天一阁”等已经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了,富厚堂也正在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归朴斋”藏书楼又称“朴记”书楼,是曾纪泽的藏书楼,与“求阙斋”有走廊相通,结构与“求阙斋”一样,只是规模小一些。二楼与三楼收藏有曾纪泽的藏书10万卷,内容主要包括经、史、子、集和西洋文化书籍,曾纪泽在出使英、法时采购了大量的西方国家政治、教育、医学、农学等外文书籍,所以众多的外文书籍是他藏书的一大特色。
      曾纪泽以“归朴”为斋名,来自《吕氏春秋·论人》中“故知知一,复归于朴”一语,意思是还其本真、本性。
      曾纪泽的书籍有一部分在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时毁于北京台基厂住宅。但他从英、法等国带回的外文书籍却存放在“朴记”书楼。《曾宝荪回忆录》曾说:抗日战争时期,有四、五个美军顾问在朴记楼看了许多外文书籍,以至不想回营。
      这二栋藏书楼除三楼的花格窗原来有些破坏外,主体建筑保存完好,2004年进行了全面维修。
      曾国藩藏书及这二栋藏书楼的建筑始末,请各位看"宅南藏书楼简介"。

四、“艺芳馆”藏书楼
      (引观众穿过主楼前长廊至“艺芳馆”处)这里原来是曾纪鸿夫妇的藏书楼,名叫“艺芳馆”,又称“芳记”书楼。1965年,“艺芳馆”藏书楼被拆毁改造成一排平房,成了乡供销社,现已拆除平房,即将恢复原貌。它与宅南的“朴记”书楼结构相同,相互对称。里面收藏有曾纪鸿夫妇的藏书10万卷,内容包括经、史、子、集,医、卜、星、相以及算术方面,曾纪鸿是近代著名数学家,所以他的藏书有关算术方面的内容较多。
      “艺芳”这个名字出自西晋文学家陆机的《文赋》:“倾群言之沥液,漱六艺之芳润”。“群言”即诸子百家之言,“六艺”即诗、书、礼、易、乐、春秋。“不用古人句,只用古人意”。两句话合起来的意思就是吸取古人的精华,象蜜蜂采百花一样酿造出自己的蜜来。主人以此命名,表达了自己读书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即善于弃其糟粕,扬其精华,绝不食古不化。后来曾宝荪女士为了纪念祖母郭筠,在长沙创办了“艺芳”女校,也包含了这个意思。
      富厚堂这三座藏书楼共藏书30万卷,一直有专人严格管理。解放前夕曾宝荪、曾约农离开富厚堂去了台湾,将曾国藩、曾国荃、曾纪泽的大部分书信、日记、奏疏手稿以及部分珍贵书籍、文物带走了五大箱,现寄存在台湾故宫博物院。富厚堂剩余所有藏书1950年冬湖南省文管会进行了清点封存,1954年5月全部运往了长沙,共计200多担,现在大部分保存在湖南省图书馆,还有一小部分保存在省博物馆。

五、荷花池
      (引观众走至艺芳馆外坪内)院内的这块坪,原来是一个荷花池,解放后这些房子(指示粮库)改建成粮库时把荷花池填成了坪。原来荷花池中有凝芳榭亭,亭子为八角形三层,差不多与藏书楼一样高。曾宝荪在长沙艺芳女校(浩园,今天的湘江宾馆、省少儿图书馆那个地方)的荷花池中。也修有凝芳榭亭。
      原来的水井在这个地方(指示旧井位置)。当时改建粮库时,为了保护水井,在上面盖了石板。现在水井中的水,就是原来水井中引接过去的。

六、思云馆
      (走向思云馆)这是思云馆,它是富厚堂围墙内唯一一栋独立的房子,建筑面积500余平方米。咸丰七年(1857)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去世,他在家丁艰期间亲自营建了思云馆(古代父亲去世守制叫丁艰,母亲去世守制叫丁忧)。
      思云馆是曾国藩亲自取的馆名。馆名出自《新唐书·狄仁杰传》:“仁杰登太行山,反顾,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舍其下,瞻怅久之,云移,乃得去’”。古代因以“望云思亲”表示怀念父母。思云馆最初为曾氏三代先大夫庙,曾国藩亲自书写馆名并制成匾挂在大门上方,可惜原匾遭到了破坏已不复存在。
曾国藩咸丰七年建好思云馆后,咸丰八年六月就再度出山带兵。离家后他一直关注着思云馆。当年八月二十二日,他在《致澄弟季弟》信中说:“思云馆之外,染坊架子之下,尚须添种王瓜竹,夏月思云馆中可生凉风”。九月十二日,他在《致澄弟季弟》信中又说:“家事如馆内之书……。今冬明春又须在思云馆外屋后山多栽新竹”。次年五月十日,他在《谕纪泽》信中说:“付去关帝庙‘铁掌绝伦’四字,查收,又‘白泥观’三字,仿‘思云馆’之例,做匾送去。”十月十四日,曾国藩在日记写道:“丁巳年在家作一联云:‘不怨不尤,但反身争个一壁静;勿忘勿助,看平地长得万丈高’,曾用木板刻出”(指读大门此对联)。曾国藩这一名联,就是作于咸丰七年(丁巳年)。并悬挂在思云馆大门的两边,直到大跃进才不知去向。此联大意是:一个人不要老是怨天,指责别人的过错,要有一个平静的心态;不要像宋人一样拔苗助长,平地万丈高是自然的景观,我们要顺其自然。
思云馆的文物意义
      曾国藩在居丧期间,他“恪守礼庐”、“读礼山中”,常居思云馆。在江西战场,每每失意,处境十分困难。因此,居丧之初,他有借“在籍终制”之机,不想复出带兵。然而,通过反思,他的思想发生了极大变化(曾氏思想一生有三变:京宦时以“程朱”为依归,办团练时变为“申韩”,在家丁艰中再变为用“黄老之术”),他“无人不拜,无信不回”,以“柔道”而行之。曾国藩咸丰八年复出,在长沙拜访了左宗棠,并请左宗棠为他书写对联,原来两人有些隔阂,这次见面之后两人又交欢如初。从此,曾国藩在政治、军事上极为顺利。一年多以后,他即署理两江总督。日后,又成为所谓“中兴第一名臣”。思云馆是研究曾国藩思想变化的重要史物之地。
      思云馆系砖木结构的二层楼房,曾国藩称其“五杠间而四面落檐,即极大方矣”。它虽然经历了140多年的风风雨雨,到今天仍然保存完好。

七、后山
      富厚堂后山的整个东边这一面都用围墙包围,《曾宝荪回忆录》中曾说:“富厚堂内有山有水,春天,小山坡上开满了各种红花……。”小山坡就是指的后山。后山中古木参天,有冬青、还有直径一米多、树龄400多年的大樟树等很多古树,树林中原来建有鸟鹤楼、绿杉亭、棋亭等。其中棋亭中的大石棋盘,据当地村民说,就埋在这个石脚下(指明地方)。
      富厚堂目前能参观的内容就是这些,我们正在不断的补充内容,以全面展示曾国藩一生立德、立功、立言及治政、治军、治家、治学的各个方面,欢迎大家下次再来参观。

胡宏言:“行贵精进,言贵简约”
涌田博客:http://blog.sina.com.cn/jtgs305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7-06-17
曾国藩故居:富厚堂
曾国藩故居富厚堂,座落在双峰县荷叶镇(旧属湘乡),始建于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整个建筑像北京四合院结构,包括门前的半月塘、门楼、八本堂主楼和公记、朴记、方记3座藏书楼、荷花池、后山的鸟鹤楼、棋亭、存朴亭,还有咸丰七年曾国藩亲手在家营建的思云馆等等,颇具园林风格,总占地面积4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富厚堂的精华部分是藏书楼,曾藏书达30多万卷,系我国保存完好的最大的私家藏书楼之一。
曾国藩作为湖湘文化的代表人物和湘军统帅,他的故居成了人们了解曾国藩其人其事,追寻湖湘文化踪迹的一处旅游景点。2003年,故居接待海内外游客5万人。

    富厚堂是晚清重臣曾国藩的故居,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一种文化的纪念碑。

    富厚堂的建设,若从曾国藩亲建“思云馆”的清代咸丰年间算起,至光绪元年(1875)春其子曾纪泽最后一次修缮完工,前后约20年,四次兴工,历经两代人的努力,以当时曾国藩父子的身份与地位,应当建得相当豪华而气派。而实际上,气派倒有,豪华却无,如其说是“侯府”,不如说是学宫。八本堂、求阙斋、归朴斋、宏贲斋、筱咏斋、勤敬斋、无慢室、艺芳馆、思云馆……这一系列名号,在默默地展示着过去主人的志趣与风采。主人在当今这个时代曾一度受到冷遇,于是它们也显得有一点落寞,一点忧郁。管理者修旧如旧,岁月在这里得以留下最接近自然的记录。再没有受到过去愚昧的摧残,也没有得到画蛇添足的关照。它们老旧得恰到好处。
荷叶的明珠

    地处湘中的荷叶,边缘环列着一系列绵延的大山,使荷叶成了四周高中间低的盆地, 像一片碧绿的大荷叶。座落其中的富厚堂,便是荷叶上的一颗明珠,这里的山川田园, 乾坤相衔, 刚柔相济, 浑然一体,有人说,难怪这是个出大人物的地方。
其实,造就伟大的沃壤,应该是历史,是文化。打开湘中地图,衡山的王船山, 邵阳的魏源, 安化的陶澍, 这些湖湘文化的精英, 把他们所在地联成一个三角, 荷叶正处在三角的中心。没有湖湘文化的浸润,没有晚清的动乱,也许曾国藩不会出山,更不会建功立业,也就没有这乡间侯府——富厚堂了。

    简朴的侯府

    走进大门,人们也许有些奇怪:堂堂侯府气派虽在,建筑却为何如此简朴?柱为圆柱,梁是方梁,看不到雕梁画栋,唯见砖墙青瓦。再仔细一点你更会发现:建筑外墙用的是青砖,内墙则一律为土砖,连“八本堂”中厅及悬挂清同治皇帝御书钦赐的“勋高柱石”大匾的正厅,两边墙壁也是由土砖砌成的。这位率领湘军打开南京的统帅,被清皇朝封为“毅勇侯”的重臣,营建的府第竟比级别远比他低的人家还寒酸 ……

    这就不得不说到“八本堂”的“八本”了:“读书以通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戒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言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作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这是曾国藩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
    当时,曾国藩置身于清王朝与太平天国的矛盾、满汉矛盾、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清朝皇室派系矛盾与官场内部斗争等重重矛盾之中,这副曾国藩手书的对联,“战战兢兢即生时不忘地狱;坦坦荡荡虽逆境亦畅天怀”,很能说明他的生存状态,非此他何以立足?他能稍稍放纵自己吗?
丰富的藏书

    富厚堂的精华所在,应数它的藏书楼。它的正厅是土砖砌成,而藏书楼则里外上下全是青砖,足见书在主人心中的地位。站在曾国藩次子曾纪泽藏书的“归朴斋”的三楼上,四处藏书楼悉收眼底。与其紧连的是收藏曾国藩书籍的共三层五间的“求阙斋”,与之相对应的宅北尚待修复的“艺芳馆”,则是曾国藩三子曾纪鸿及其夫人郭筠的藏书楼,位置、规模与“归朴斋”相当。那与正宅不相连的“思云馆”,一度作为曾府学堂,抗日期间,曾国藩的第四代孙女曾宝荪,将长沙艺芳女校全部图书、仪器移藏于此,思云馆就成了她的藏书楼。

    据长期掌管侯府藏书楼已有八七高龄的王席珍女士介绍,若从曾国藩父亲曾麟书藏书的利见斋算起,这一家五代有七个藏书家,五座藏书楼,这在中国私家藏书史上是罕见的。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四处藏书楼,其建筑面积达二千多平方米,曾共藏各类中外图书三十万卷,占地八九百平方米,那是多么充盈、博大、辉煌!

    而今,四处藏书楼都静静地立在原地,无限的沧桑与灰暗,令人有点伤感。但尽管书去楼空,你仍可从它的严整与恢宏,以及其他一些精当巧思的细节中,闻到缕缕幽幽书香。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起,各个出版部门出版的编辑整理、研究诠释曾国藩的著作不胜枚举,洋洋大观,其源头都来自这富厚堂四处藏书楼所藏的三十万卷藏书啊!这些书,有的被曾氏后人带到了海峡彼岸,大部分被人民政府接收,藏于湖南省图书馆,还有少量的散失在民间。不管怎样,富厚堂的书香一定会飞播五洲四海并传之久远。书,才是富厚堂的最大财富。

    攸永的家风

    一座建筑,一部历史。今天,富厚堂即将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前来参观的人,除了党政领导、专家学者,更多的是普通百姓 。大家最感兴趣的,要数这个封建皇朝货真价实的“高干”之家,不管天下风云变幻,几番改朝换代,其家庭始终保持着严谨的家风,数代无一废人,均有建树。曾国藩的两个儿子:曾纪泽是著名外交家,曾纪鸿是著名数学家;孙辈中曾广均,二十三岁即中进士;第四代孙曾约农、曾宝荪均是大学校长、著名教育家;第五代、第六代遍布海内外,大都学有所成……

    秘诀究竟在哪?一部《曾文正公家书》,严束家人,频撞警钟,包罗万象,用心何其良苦!当可视为中华民族传统的家教经典。《家书》里曾国藩亲自总结的“八字家法”,“早、扫、考、宝、书、蔬、鱼、猪”,全然农家本色。清同治四年,曾国藩已封侯拜相,位高权重,但十分清醒,他在寄夫人欧阳氏的信中说:“居官不过偶然之事,居家乃长久之计。”故治家者欧阳夫人及后来长期在富厚堂主持家政的儿媳郭筠,都忠实地履行了他的指示。郭筠手书的“曾富厚堂日程”:“一,男女皆应知习一样手艺;二,男女皆应有独自一人出远门之才识;三,男女皆应知俭朴,每月所入必要敷每月所出,人人自立一账簿,写算不错;四,男女皆应侠义成性,不要行为有亏;五,男女皆应抱至公无私的心肠,外侮自不能入,而自强不求自至矣;六,我家行之,一乡风化,则强国之根,基于此矣”。这是要求子孙们天天去做,时时遵守的。

    历览前朝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乡间侯府富厚堂给我们的启示多多。 (中国广播网记者邓文辉)
★讓世界了解胡氏,讓胡氏走向世界!★
QQ:2117727433
胡氏淘宝群:128966841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7-06-18
郭筠手书的“曾富厚堂日程”:“一,男女皆应知习一样手艺;二,男女皆应有独自一人出远门之才识;三,男女皆应知俭朴,每月所入必要敷每月所出,人人自立一账簿,写算不错;四,男女皆应侠义成性,不要行为有亏;五,男女皆应抱至公无私的心肠,外侮自不能入,而自强不求自至矣;六,我家行之,一乡风化,则强国之根,基于此矣”。这是要求子孙们天天去做,时时遵守的。
从上也可看到曾氏家族在当时就提倡男女平等,鼓励妇女也要参入社会活动,正是曾家的这些开放文明的传统,影响了家乡一代又一代平民,在曾国藩的家乡,就产生了一门多个党的中央委员家庭,产生了蔡畅这样的女革命家,还有母女同时上一个学堂,同时跨洋留学的蔡畅和她的母亲!
胡宏言:“行贵精进,言贵简约”
涌田博客:http://blog.sina.com.cn/jtgs305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