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2993阅读
  • 63回复

铁树开花----湖北仙桃胡铁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40 发表于: 2015-09-11
为南山宗亲制作的贺年卡
[ 此贴被南山在2015-09-11 21:16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41 发表于: 2015-09-11
谢谢铁树宗亲!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42 发表于: 2015-10-06
个人简介

 胡铁树,笔名古今目,网名老糊涂仙。湖北仙桃人,生于1947年10月27日。1984年,1993年分别进修于华中师范大学和中央文化干部管理学院。现任湖北省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仙桃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43 发表于: 2015-10-06
胡铁树博客诗文选
胡铁树博客诗文选
[ 来源:胡氏宗亲网 | 编辑:南山 | 时间:2010-03-09 12:07:57 ]
[上一篇] [下一篇]
胡铁树博客诗文选
http://blog.cnxiantao.com/b/4757/archives/2009/2009919172833.html

胡铁树宗亲简介: 
湖北仙桃人,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仙桃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汉水文苑》杂志社副主编。先后进修于华中师范大学和中国文化干部管理学院。从1981年开始,在《文艺报》、《中国艺术报》、《文化月刊》、《作家报》、《江汉早报》、《党员生活》、《新作家》、《湖北作家》发表文学评论、人文散文50多万字。编著有《文化工作大有作为》、《仙桃名胜》、《仙桃神韵》综合文集三部。


庚寅续谱感赋
    夫今六十有四,应族人为续谱相邀,兴奋不已。速其组阁,寻根问祖,甚是无言难表。吾想:家谱续非我功,功在族人。谱倘若被族人认可,宗亲称道,必将发扬光大。如有不足之处,乃庸人之过,故表谦意。愧对!愧对!

初次续谱论古今,

族人相随二个春。

寻根问祖吾不累,

光耀胡门添欢欣。

        (胡铁树)


中华胡氏通谱湖北仙桃靖公支系续谱序

  吾祖靖公名广,字光大,号晃庵,江西吉水人。生于洪武二年。建文二年中状元。靖难之后降成祖。永乐五年晋翰林学士兼左春坊大学士,接任内阁首辅,历时十有一年。公行事缜密,政绩卓著。两次随御驾北征,深得信任。并力阻封禅,平息冤狱,保护建文旧臣,关注百姓疾苦,为国家之栋梁,盛世之基石。永乐十六年殁于任所,年四十九,举朝引为憾事。赠礼部尚书,谥文穆,为明朝首位授谥文臣。太子亲往祭奠,即位后追封靖公为少师。
  公世居吉水,后迁安徽徽州府婺源县清华街东鸠口。建文四年,子如海如寿迁湖广汉川县鸡鸣乡铁石矶。至三世,子和、子恭、子清俱迁天门景陵河街西门龙潭湾。至五世,谦公于明世宗三十五年率四子及珍,胜二公迁沔阳长埫口莲花洲、葫芦湾村,杨家垸。此为吾族之源流也。

  仙桃胡氏靖公支系续谱工作经两年艰辛,终于大功告成。新谱以全新之版式、丰富之内容、独特之风格奉献于吾族子孙,为抢救吾族之宝贵遗产立下汗马功劳,为家谱文化宝库又添一璀璨明珠。

  人为血肉之躯,必有亲情。谱乃世代相传,致有链锁。始祖至今,吾族以血脉之承袭维系亲情,征服自然,改造社会,创造未来,熔千家万户之沧桑于一炉,建举世瞩目之功勋于当世,上不曾愧对先祖,下足以笑慰后代,胡氏之幸也。

  靖公支系,生机勃勃,胡氏一门,人才辈出。仙桃之长埫口、彭场、西流河、沙湖、杨林尾数镇,洪湖之潭州、大沙湖、大同湖,及全国诸地,均有足迹。寻根问祖,认亲归宗,乃人之常情。新谱以尊重历史、力求当代为原则,全面记录氏族之渊源,发展之历程,族人之功德,是继承先祖遗志、启迪教化后人之教科书。吾族誓将先贤之可贵精神永远传承,发扬光大。

  愿胡氏靖公支系世世代代繁衍不息,蓬勃昌盛,名满天下!
  


祝贺胡氏宗亲网突破万名注册会员

    首先,请让我代表湖北沔阳胡氏,对胡氏宗亲网突破一万名注册会员,表示衷心的祝贺。

    胡氏宗亲网自开通以来,就引起了华夏大地胡氏宗亲的高度关注,并注册参与其中,寻根问祖,共同探讨胡氏大家族的历史源流,弘扬我胡氏丰功伟绩,对今天我们重新编修[中华胡氏通谱]提供了祥实的史料,在广大网友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纵观胡氏历史,胡氏宗亲以德为上,以人为本,讲礼貌,敬祖先,耕田地,开学堂,读圣书,为胡氏写下了一部光辉照人的历史篇章。并作为全人类共同的遗产,现在仍然不失其灿烂光晖。

    我想,胡氏宗亲网将这些胡姓历史瑰宝向世人宣传与展示,其意义深远。

    我是个新会员,经常上网看到胡氏宗亲网美观的版式,多样的栏目,丰富的内容,都感到无比的喜悦,受益非浅。

    我衷心祝愿胡氏宗亲网越办越好,随着时代的步伐,更加丰富多彩。

谨此祝贺!
湖北沔阳靖公后裔: 胡铁树


说桥

  烟花三月,大地回春,我和几位朋友去游仙下河。
  三月天的仙下河显得格外美丽,河上游船摇荡,岸上杨柳依依,花草满地,蝶舞鸟唱,好一副迷人的景象。一路春风一路歌,不知不觉,我们来到了仙下河最美丽的一座桥——仁和桥上。一眼望去,仁和桥好象一道彩虹,跨河而过,把两岸的景点连接在一起,构成了一副美丽的风景画,令人心旷神怡。我看到桥旁花坛间游人如织,游客们纷纷发表他们的观感,在赞美、在议论、在思考……话语之间,可以听出他们所议论的话题都与“桥”字有关。我也在沉思……是啊,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还真回避不了这个“桥”字啊!
  仙下河上有许多的桥,如何李桥、钱沟桥、汪洲渠桥、东桥、西桥等等,它们都是以地名和方向而命名的。唯独这座仁和桥不同,桥名含义深远,可能是仙桃的建设者们给世人的一个警示吧!于是,我们“三个臭皮匠”,大胆地给“仁和桥”注释了一个定义:“仁”即仁者、善者,仙桃人的本质;“和”即和睦、和谐,仙桃民风的象征。欣慰之余,我饶有兴趣地拍下了仁和桥,在拍摄的一瞬间,我又想到了两个与桥有关的成语:修桥补路和过河拆桥。
  修桥补路,公益事业,乃人间一大善事。桥能使交通便捷,经济发展,政通人和,人们因此爱桥,向往桥,不断地去建桥、修桥、牵线搭桥。但也有人把朋友比作桥,把自己当成桥,而让人感觉到有桥真好。国民党主席连战2005年4月26日至5月3日访问大陆,就是把自己当成桥。他带来了一个特别的礼物——“太极”,是台湾雕刻大师朱铭先生的木雕,雕的是一位打太极拳的老者,拱起双手,做出一座桥的样子,以示连战的大陆之行,宛如一座沟通两岸的桥梁。而太极的意义,不但是大陆的,也是台湾的,当然更是和平的。象这样把自己当作桥的人让人钦佩,应该赞之、交之。
  同时,人们又怕桥,也就是我要说的第二个成语——过河拆桥。做人的准则是真诚、直率,做事光明磊落,为人真心实意。但是有些人却不是这样,用得着你的时候,把你当作一座桥,说你如何如何好,如何如何行,把你捧上了天,以此得到所需要的东西,一旦目的达到,就会翻脸不认人,一脚将你踢开。这些人虚伪、阴险,两面三刀,口蜜腹剑。象这样过河拆桥的人让人恶心,应该避之、弃之。
  和谐社会,桥好比一块试金石,你是去修桥补路呢,还是过河拆桥,就看你怎么挑选。前者流芳千古,后者遗臭万年。


茶话会与''插花会''

哈哈!老仙参加的是''插花会''。
  说起''插花会'',源由是这样的;
  元月十八日,老仙受省作协邀请,荣兴地参加了在武昌梨园大酒店举行的''湖北文学界2010年迎春茶话会''。这是一次文学盛会,虽时值隆冬,但室内却暖融融的,洋溢着春天的气息,真可谓不是春光胜似春光。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张通,省委副秘书长肖菊华,省政府副秘书长杨玉华、宣传部副部长陈连生,省作协主席方方,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黄运全,党组成员、副主席梁必文、李武育,副主席刘醒龙、可训、刘益善、董宏猷,徐鲁,部分市州作协领导,部分武汉市籍的省作协会员共300余人与会。
  茶话会由黄运全同志主持。方方致辞。
  方方首先表示对前来参加茶话会的各位嘉宾、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并致以新春祝福,倡导广大作家到乡村田野去,到广阔的民间去,了解底层,了解社会真实,并恭祝大家事事如意,创作丰收。
  陈连生副部长代表省委宣传部到会祝贺并讲话,充分肯定了过去一年湖北文学界所取得的成绩,对广大作家在新的一年里创作取得更大成绩寄予希望。
  梁必文宣读了“关于向从事文学创作60年中国作协会员颁发荣誉证书的决定”,宣布获荣誉证章证书名单。方方、原省作协主席王先霈为老作家黄铁、欣秋颁发荣誉荣誉证章。
  李武育宣读了荣获湖北省第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第七届屈原文艺奖获奖作品、作家名单。肖菊华、杨玉华、陈连生和省直机关工委常务副书记郭玉吉为获奖者颁奖。
  茶话会上,著名歌唱家王丹萍,著名青年歌唱家郭晓蕾,青年表演艺术家、黄梅戏剧团长程丞,青年歌唱家黄骏,相声表演艺术家谭少泉等表演着精湛的节目;台下,大家相互问候,亲切交谈。有的发杂志,有的相互赠书,还有的拿着照相机,拍下了不少珍贵镜头。
  茶话会晚七点才结束,原准备当天返仙的我,也只好留宿省作协定好了的纺织宾馆了。老仙走进服务台登记,服务员问我是从哪里来的,我说是参加了省作协茶话会的。接着,按程序办完了住宿手续。当老仙拿着房卡和登记单入4058房间时,突然发现服务员在登记单上却把''茶话会''写成''插花会'',深感莫名其妙,一个大城市宾馆的服务员的文化知识怎么这样差?很想回服务台找服务员问个清楚明白不可。可是,老仙心太软,一是怕伤服务员自尊心,二是怕宾馆领导知道后扣她的工资和奖金,最后选择没去。
  后来老仙睡在床上反复着磨,''茶话会''与''插花会'',''茶话会''与''插花会''----有意思,有意思啊!改得好,改得真好!我们的作家们不就是在插花吗?是时时在插,月月在插,年年在插,为经济发展而插花,为三个文明建设而插花,在新的一年里,他们将继续插下去,直到结果。(胡铁树)

沔阳采莲船

    采莲船在沔阳[今仙桃]春节文艺活动中,是深受群众欢迎的一种文化娱乐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唐代《太平广记》有载。宋代范成大(1126—1193)有“旱船遥似泛”的诗句。北方称水船,南方称采莲船。而沔阳人又把采莲船叫“跑采船”。听老艺人们讲,采莲船与沔阳所处的地域有关,是根据湖区人民驾船采莲的情景摹仿而成的。这里湖水茫茫,莲花飘香,乃鱼米之乡。历来盛产莲藕,因而采莲船这一艺术形式在沔阳广为流传。仙桃采莲船又以独特的艺术表演形式而闻名于荆楚大地,曾多次参加省民间舞蹈汇演,并获好评。所以说,它是沔阳这块神奇沃土孕育出来的一朵奇葩。
  关于采莲船的由来,还有一个动人的神话传说。从前,洛阳河上有座桥年久失修。有钱人宁可花天酒地,都不肯施舍些钱修桥。一日,洛水上面来了一只采莲的船,船舱有位年轻美貌的女子。同船的艄婆说;列位君子!我们是由南海来的。我这女儿尚未许配人家,她一心要寻找与她有缘份之人,今日特来相会。恭请各位公子,阔少爷,不惜金银,投递我的女儿。若有人投中其身者,即为如郎君;投不中者,金银概不退回,休怪!说罢,将船移近南岸,一字摆开,女子站在船舱,待这班公子少爷投递金银。
  一霎间,岸边人挤人,大家争先投银,闹得不可开交。接连几日,采莲船天天在此等人投钱。到了第七日,采莲船来到河心,年轻美貌女子开口言道;吾乃南海观音菩萨,得知洛阳桥被洪水冲垮,行人不便,故施此计,筹备资金,供建桥使用。当时,修桥的有个工匠是沔阳人,叫罗相。罗相记住那只小船的样子,回来照做了一只,就是现在的采莲船。
   沔阳采莲船的制作别具一格。它是用竹木精扎而成。下为船型,五、六尺长,上是宝塔亭阁型盖顶,船高两米左右。船身皆用各种颜色的彩纸裱糊,扶拦和亭阁上挂有彩球,船上贴有各色各样的沔阳剪纸图案。看上去,好似披红戴绿的一叶扁舟,美丽无比。
   沔阳采莲船的角色与众不同。一般采莲船由两个人玩耍,而沔阳的采莲船却由三人组成。船中坐一年轻姑娘(旧时多为男子装扮,现在改男子为女子装扮),化好妆,穿上彩衣,一手拿手帕,一手扶船栏,如坐船姿势;船头有一男子,一手拿竹篙,一手牵引彩船不住地摆动,又称为撑篙人;船尾加一丑角,名为“摆梢婆子”。摆梢婆子与两主角配合,耍滑稽动作,逗观众发笑,其演出效果比两人玩耍要明显得多,活泼得多。
   沔阳采莲船在表演上独树一帜,先由撑篙人说四句,多是恭喜之词。是由撑篙人即兴创作而成,为开篇。然后,由撑篙人与坐船的姑娘对唱,各逞其能。所唱内容有自编的,民间爱情故事为多。有时一人唱,众人和。“和”又叫帮腔,帮腔能烘托气氛,把观众带入如痴如醉的境地。它的曲调多为沔阳花鼓戏腔和民间小调,表演时,船中姑娘随着锣鼓和音乐声开始踮起尖脚、扭动身体、仰面一抖,在撑篙人的竹篙牵引下翩翩起舞,时而唱,时而跑,或边唱边舞,那飘然如飞的舞姿,那情意绵绵的笑脸,那悠扬动听的唱腔,动人心魄。
   现在仙桃,每逢春节一到,许许多多的采莲船出现在机关驻地、城镇乡村,从初一玩耍到十五,庆盛世,挨家挨户送恭贺,既娱乐又健身,不亦乐乎……

静赏梁子湖

  (胡铁树)

雨后初晴爽清秋,
无边碧波润明眸。
梁子岛上人成景,
遐思远游己难收。

水鸟亲吻水茫茫,
渔舟悠然渔歌扬。
鄂地胜景飞传说,
千古时光流韵长。

《长江文艺》2010年第三期


奔腾的汉江 优美的故事

  湖北省仙桃市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县市,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她经历了历史巨变,已成为江汉平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经济建设的捷报,体坛冠军的喜讯,使得古老的仙桃愈发迷人。最近,为了反映仙桃突飞猛进的发展和变化,我和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李洪源先生编辑了《仙桃神韵》一书(武汉出版社出版)。没想到,此书一面世就受到社会各界和广大读者的好评。一本小小的《仙桃神韵》能得到广大读者的认可,充分肯定了仙桃市作协和市文学研究会的工作。梳理编辑的过程,感受和体会是多方面的:
  一是受民间文学的影响。对于民间文学来说,我只是一个爱好者,对它的研究不是十分深刻。我今天能成为一个半瓶子的业余作者、民间文学的追求者,这是因它的魅力太大了,不断地在影响着我。当我很小的时候,我坐在村头、田边、树下,听老人讲故事(我们仙桃人叫讲“古话”),什么《聊斋》故事啊、中国历史故事啊,我都听得津津有味,尤其是我们当地的民间传说故事,我格外爱听,例如陈友谅、徐苟山、柳丙元等一些机智人物的故事。记得我的祖父向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他说古时候有位年轻人出外找不到方向,向一位老者问路说:“老头,到张家台往哪儿走啊?”老者不吭声地打了一个手势。年轻人按照老者的手势走啊走啊,总找不到张家台。后来他又回过头来问老者说:“大爹,到张家台究竟往哪儿走?”爹爹笑着回答:“你早叫一声爹爹,你应该早就到了张家台。”这一故事,至今还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它告诉我们年轻人不管做什么事情,只要礼貌待人才不会上当受骗。因此说故事能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二是仙桃的文化底蕴深厚。仙桃人杰地灵、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勤劳智慧的仙桃人民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写下了光辉篇章。它不仅是江汉平原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也是荆楚大地上民间艺术的摇篮。悦耳动听的沔阳花鼓、玲珑剔透的沔阳皮影、深厚甜韵的沔阳小曲、古朴豪放的沔阳渔鼓(今为湖北渔鼓),都诞生在这块土地上,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产生了重要影响。千百年来,流传在汉江两岸、通顺河畔的民间故事更是丰富多彩,如人物故事《陈友谅的故事》、《费散人的故事》、《湖北三怪之一张难先的故事》、《山东大主考陆建瀛的故事》、《中山舰舰长李之龙的故事》等等;又如名产故事《沔阳三蒸》、《沙湖盐蛋》、《九珠皮蛋》、《毛咀卤鸡》、《沔城藕》等;再如风俗故事《正月十五请七姐》、《六月六龙晒衣》、《公公背媳妇》等。这些鲜活的故事通过劳动人民的口碑代代相传,特别经过说书人进行艺术加工后,风格刚健朴素,语言诙谐有趣,听来格外精彩,这是作者们辛勤劳动的结晶。丰厚的文化底蕴为我们编辑《仙桃神韵》一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急需抢救。仙桃有十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沔阳花鼓戏、沔阳渔鼓、沔阳皮影戏、沔阳剪纸、沔阳小曲、沔阳蚌壳精舞、彭场龙船调、毛咀《薅草歌》、《打麦号子》等。这些民间艺术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如果我们把它挖掘整理出来,是十分有意义的事情。鉴于此,我们就萌发了编辑《仙桃神韵》一书的念头。老作家汪烈九从五十年代就开始了这项工作,他的足迹踏遍了仙桃的村村落落,一直在为弘扬仙桃文化而奔波着。誉称故事大家的肖作玉先生更是如此,他先后搜集整理民间故事数百篇,个个动人,篇篇精彩。《仙桃神韵》就分别收入了汪烈九先生的《十三款始末》、《考棚案》、《怪将张难先》、《一二八师血战陶家坝》等名篇;肖作玉先生的《陈友谅传奇》、《狄仁杰智擒青蛇精》、《九女坟》、《童承叙苦心教嘉靖》等32篇精彩故事。在编辑的过程中,我们坚持了三项原则:一是内容要广泛,如风俗故事、名人故事、地名故事、名产故事、战争故事等;二是要本土化,所述内容一定要与仙桃有关;三是质量要高,故事影响不大者不收。通过这一编辑原则,充分体现了《仙桃神韵》一书的真正价值,让它“神”起来了。
  这本《仙桃神韵》所记录的是仙桃(大沔阳)境内所发生的人和事,算是民间故事中的一朵小小的鲜花。我们想通过此书的出版,让仙桃人,甚至是外来的客人,对仙桃的风情风物有所了解,增加一点人文历史知识,也就心满意足了。


原载;中国作协[文艺报] 06年12月09日第四版


赞良才先生

胡铁树

赞词字字颂名人
胡不归兮贤者呤
良善今昔传美誉
才华横溢得佳评
解除群困慷而慨
囊括巨资殷且勤
修缮实为胡氏后
谱成全族谢真诚

注:胡良才,族长。


曲苑奇葩-------沔阳小曲
管理提醒: 本帖被 胡正良 执行加亮操作(2010-02-25) 当一只只渔船摇荡在湖中,当一朵朵莲花飘向那岸边,我们总会不由自主地拉开嗓门,轻轻唱起——《洪湖水,浪打浪》。这一曲具有泥土气息、悠扬动听的《洪湖水,浪打浪》,自1959年至今,共传唱了46年,经久不衰。不仅唱遍了祖国大地,而且享誉海内外。沔阳(今仙桃市)籍歌唱家、歌剧《洪湖赤卫队》韩英扮演者王玉珍动情地回忆说:“这首歌,周恩来唱了几十年,文革中,他不能和大家一起唱,就一人悄悄地哼,直到他去世前,还深爱这首歌。”六十年代,王玉珍赴日本演唱这首歌,轰动了整个朝野,东京各大报刊撰文称赞道“中国青年歌唱家王玉珍动人的歌声妙不可言,美极了!”然而,《洪湖水,浪打浪》优美抒情的旋律,就是来自沔阳小曲曲目《襄河谣》。
  1958年大跃进时期,著名歌唱家蒋桂英把由沔阳农民刘同兴作词、音乐家何良佑配曲的《回娘家》民歌唱进了杯仁堂,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好评。这首民歌与另一首东北民歌《回娘家》形成南北两种不同的风格。听沔阳花鼓剧团退休音乐干部黄宏志讲,该民歌就是沔阳小曲曲目《补背褡》的调子。
  1982年11月,沔阳小曲著名曲目《小女婿》又被中国唱片社灌制成小曲唱片,并唱遍大江南北。尤其是在武汉,不少小曲爱好者学着“沔古老腔”唱道:“鸦雀子嘎几嘎,老鸦哇几哇,人家的女婿多么大,我的女婿一滴卡(一点点大的意恩)”。唱得特别开心,不亦乐乎!
  更值得一提的是,沔阳有一出《美人瓶》的戏,其中就配了《月望郎》、《姐望郎》、《十二月望郎》等10多种小曲调,令听众如痴如醉,乐不可支。那乡土韵味宛如珊瑚般鲜活生动,又如春雨般甜蜜,滋润着听众的心田。
  由于沔阳小曲曲调高亢、优美、动听,还有不少的曲调被楚剧所吸收。据仙桃市戏剧家协会理事、《荆州花鼓戏剧志》编辑欧东汉讲,1910年,沔阳遭水灾,由陈辛苟(艺名戏夫子)领班,组合谢春成(艺名赛湖北),姚玉春(后为楚剧艺人名录排列第七名)等一批沔阳花鼓戏艺人赴汉口共和升平戏楼与黄陂花鼓艺人姜秋平(又名小宝宝)同台献艺,给楚剧艺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轰动了整个江城。演出一月后,沔阳大水已退,大部分的艺人开始返乡,只有姚玉春、黄黑苟留居武汉,把《讨学钱》《思凡》、《招郎》、《补背褡》、《十枝梅》等许多沔阳小曲曲目传授给了楚剧。从那以后,楚剧开始用汉腔唱沔阳小调了,丰富了楚剧音乐。如由扬子江音像出版社出版、湖北省楚剧院演出的大型古装楚剧《孟姜女哭长城》有这样一段情节,随孟姜女一同闯关的湖广沔阳人士为门关老爷唱了一段沔阳小曲:“手拿碟儿敲起来,小曲好唱口难开,家乡年年遭水灾,离乡背井闯关来!”门关老爷听后连声赞道:“好听,唱得好!唱得好!”门关老爷分文没收,让沔阳小曲艺人入了关。
  沔阳小曲始于明清时期,从它的基础来看,明显地承袭了明清俗曲的路数。据沔阳籍辛亥革命志士张难先捐赠给仙桃市档案局的《市隐圆集》一书中有“闲依豆棚陪客话,忽闻秧鼓唱农歌”的诗句。它流行于汉江沿岸一带的沔阳、天门、潜江、监利、京山、汉川等地。早期多为沿门卖唱,常为一人敲碟子演唱,一人用二胡伴奏。因此,又叫“碟子曲”,或称“内河小曲”,是逃荒要饭的手段。如“三棒鼓词”有这样一段唱词:
  三棒鼓,三根棒,
  婆婆敲锣媳妇唱,
  诉水患,诉灾荒,
  字字句句成文章。
  人双双,泪双双,
  挑起三棒离故乡,
  渔家拍鼓走世外,
  飘过东海太平洋。
  古老的劫难,是沔阳湖乡人切身折磨的真实生活,他们一旦遇到遭灾的年月,有的人家不得不逃走他乡讨米要饭,他们一来靠小曲谋生,二来传播了苦难湖乡的文化。后来,一些艺人逐步转向茶馆、酒楼进行演唱,以此开展自娱自乐活动。
  沔阳小曲的曲目有100多个,其中70多个有词,如《小奴今年一十三——一十八》(6个曲牌),《玉美人告状》、《月望郎》、《十八摸》、《张生跳粉墙》等,这些曲目大都来源于沔阳、天门一带民歌中的小调,也吸收了明清俗曲《相思调》、《鲜花调》、《玉娥郎》、《五更调》、《探妹》、《九连环》的一部分。曲目一般属于单曲体,其曲趣及表现力非常丰富。有抒情言志的,有轻松愉快的,有低沉哀怨的,也有叙述性很强的,如沔阳小曲艺人程兰亭(艺名一朵云)所唱的《雪花飘》:
  雪花飘儿飘(哇),
  雪花儿飘,
  飘来飘去数(呀嘛)数丈高,
  飘一个雪花更(哪)
  更比奴家容颜还娇。(唷喂唷)
  飘一个雪花更(哪)
  更比奴家容颜还娇。(唷喂唷)
  这是一支抒情的曲目,唱词内容融景生情,咏物有神,听众听来格外亲切。
  又如胡曼记,沔阳小曲艺人代开文唱的《观情书》:
  上书房,观情书,
  从头来观定,
  只观得二八女两眼泪淋淋,
  才知道我的郎得了病,
  我的情郎哥,
  恩爱的妹妹情,
  得了病就该早来信。
  该曲唱词优美,清新自然,有着丰富的艺术感染力。
  沔阳小曲是以唱为主的曲唱艺术,它的音乐风格是根据沔阳方言四声语调的特色而形成的。由于语言的关系,沔阳小曲与汉滩小曲有明显的不同。有的词未变,而风味各异。如沔阳小曲《放风筝》词中都有一个长的弹舌音,叫“打轮子”,而汉口已故小曲艺人胡邦彦唱的就是用汉口话,也没有“打轮子”。又如汉滩小曲《秋江赶潘》,后流入沔阳,就被沔阳人唱出了色,那一段艄公的说唱,要求一定用沔阳语言来处理才够味。因此说,沔阳小曲是在本地语言特色上发展起来的。其语言通俗、生动、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乡土风味。如胡曼记、沔阳小曲艺人徐必达所唱的曲目《恶婆婆》有这样一段唱词:
  小奴的命不好,娘屋里死得早,七岁送到婆屋了。
  家务两三载,袜子都没买,破衣烂衫像个刘海。
  六月天气热,帽子都有得,浑身晒得象锅铁。
  冬天里纺棉纱,她不管鞋和袜,脚手伸得像个糍粑。
  各处把柴哈,人人走娘家,我也想回去看我的妈。
  婆婆把话说,开口就是噘,是那个在折磨你这样过不得。
  由此可见,《恶婆婆》这段词有鲜明的沔阳风味,词里的“伸”字,沔阳方言读ceng,,也就是裂口子的意思;“说”,读xue,“撅”读jue(即骂的意思)。“哈”,沔阳话就是把柴捡回来,听来格外亲切。
  在长期的流传中,各类艺术品种在不断交流。“沔阳小曲”是今“湖北小曲”的一个支流。“湖北小曲”则是“汉滩小曲”、“沔阳小曲”的总称。
  “沔阳小曲”由于受时代的局限,不少唱词既雅俗同在,又良莠共存,有的比较粗俗,甚至是封建糟粕。但瑕不掩瑜,它以自己鲜明的特征融汇千百年江汉平原地城文化的优良传统,有较高的历史价值。这些泉涌如珠的小调,文化价值的含意是不可低估的。
  “沔阳小曲”充满乡音乡情,今天它有了新的发展,由一人演唱发展到多人演唱,边唱边舞,气氛更为活跃,成为深受群众喜爱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胡铁树)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44 发表于: 2015-10-06
铁树宗亲:现将您在胡氏宗亲网论坛的相关帖子,汇集到“铁树开花----湖北仙桃胡铁树”专帖。感谢您多年来对胡氏宗亲网的关爱,为广大宗亲奉献了美轮美奂的图文佳作。也希望您对本专帖提出修改意见,继续增补帖文。今后即可在此处跟帖,以便长久保存!南山 2015.10.06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45 发表于: 2015-10-07
谢谢南山兄抬爱!!!!

只看该作者 46 发表于: 2015-10-24


长白天池感怀(七绝)

胡铁树
玉口吞天万古长,
无穷气韵送三江。
白头永恋贞心洁,
高界仙缘醉八方。

只看该作者 47 发表于: 2015-11-18


     2007年春,家叔胡源泉,家兄胡希平、胡浚臣,侄儿胡小春等族人邀我牵头,重修胡氏家谱。我自忖能力有限,一度婉拒,再三劝说之下,才勉为其难。上任之初,我和胡浚臣、胡小春一行三人前往学界前辈、家叔胡源舫家中拜访,征求意见,达成共识。年底,复组织族人胡道仁、胡少红、胡哲炎、胡小春、胡凤祥等驱车千里,赴江西寻根问祖。其后曲折艰辛,一言难尽,五年有余,方告成功。

     新修胡氏家谱近百万字,图文并茂,融资料性、观赏性、可读性于一体,内容丰富,创意独特,堪称谱中宝典。族谱分源流篇、人物篇、文化篇、文献篇、人丁篇五章。上溯以白头翁鸟为图腾之部落,详解胡氏宗族历史渊源及分布,下迄二十一世纪我族之发展格局,谱中所述族人遍布全国各地乃至海外。

     修谱盛举,实乃浩繁之文化工程,即使组建专班,耗费巨款,欲达圆满亦非易事。然胡小春与各房头召集人以强烈之责任感和饱满之热情,倾力协作,以最小之代价,创旷古之奇迹,族人当记其功;家嫂向思慧、家兄胡浚臣等慷慨解囊,不遗余力,后人当铭其德。

    社会各界亦关怀备至。著名词作家、仙桃市文联驻会副主席梁和平为家嫂题赞,湖北省楹联学会常务理事严应道为安定堂赋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路光荣为本谱挥毫,仙桃作协秘书长张书成作文字校订……在此一并致谢!

--                                                                                                                                                     --------胡铁树撰

只看该作者 48 发表于: 2015-12-12
{梦记}
      时下胡氏修谱,吾甚迷之,故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昨晚上网后酣睡,突见一画师站在面前。画师问:公不是在修谱吗?吾答曰:正是,画师深夜驾到,有何贵干呀?
      画师曰:听人说公始祖状元胡广才识过人,施政有方,受诸臣及百姓之喜爱,吾认为他不配,和宋朝状元陈世美相比,也好不了几多,让百姓憾矣!说完,将一幅漫画丢入床前,扬长而去。
      吾好奇,即刻举画观之。画上始祖胡广靖公出游坐一大轿,旁立肃静、回避二牌,轿前下跪磕头者皆江西吉安府百姓,为首者手捧状词,词曰:
      当朝朱元璋
      功臣都杀光
      只求贪富贵
      百姓全遭殃
      靖公作威武状,厉声吼道:你们吃了豹子胆,竟敢告当今皇上?来人啦!将这群刁民统统斩首示众!
      吾看后,冷汗直暴。心想:始祖靖公绝对不是此等之人。于是,吾又在画上添加了如海如寿两兄弟。如海如寿插话道:父亲,万万杀不得呀!当官要为民作主,民心不可违之!
      靖公感慨万千:我的两个好儿子啊!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呀!接着,靖公非但没有捕杀百姓,反而打发银两,让他们回去好好过日子。一场忤逆大事,就此平息。后如海如寿为逃避官府追杀,迁居湖广沔阳。
      清晨醒来,却是南柯一梦。细思之,似有所悟。莫非吾之所梦,竟暗合历史乎?

只看该作者 49 发表于: 2015-12-13

肴放濠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