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5933阅读
  • 22回复

关于《胡氏世系源流考辨》一文的讨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09-01-24
胡氏世系源流考辨----------胡增顺、胡晏平
[ 此贴被南山在2009-07-09 08:23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9-01-26
整篇“胡氏世系源流考辨”都是在移花接木,都是在想当然,没有一点论据、论证,只要有一点逻辑推理能力的人都能看出这是一篇胡扯的“考辨”。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9-02-18
‘考辨’运用移花接木式的‘技术处理’手段,将吾胡氏各大支派世系搞的面貌全非。各大支派原有世系不管有多少问题,应由本支各个宗支之间协商处理。名不正则言不顺,你要修《世界胡氏通谱》,就应该把起源于世界上各个国家的胡氏世系都考辨一下。看来,你只找到了一些妫姓胡氏的相关世系,还没有少数民族胡姓、也没有姬姓、归姓胡氏的世系。不要説修世界胡氏通谱,就连中华胡氏通谱也説不上。现在还不到修‘国谱’的时侯,应该先修各大支派的宗谱,如《中华胡氏宗谱》(华林堂分谱)、(安定堂分谱)等等。
小树在阳光雨露沐浴下,自大地不断地吸取营养成长壮大,并且有益于大地。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9-07-08
《胡氏世系源流考辨》----胡增顺  胡晏平
        近几年国力渐盛,百姓安居乐业,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主旋律。修志修谱形成了一种社会风尚!水有源木有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我胡姓是舜帝后裔。周武王克商举继绝世觅舜帝之裔得妫满封之于陈后谥胡公。自汉唐以来绝大多数胡姓均以满公为一世祖。但对胡姓起源于何时尊谁为胡姓之祖也有多种说法。其一周敬王四十二年楚国灭亡了陈国,闵公之子襄公载主而逃其长子琏遂以国为姓陈,次子均以谥为姓胡,这是胡姓来源一说。其二满公次子名胡丹有些谱学家和支派认其为胡姓得姓之祖。其三满公十一世孙敬仲完奔齐改田氏,田敬仲完十世田和得齐国*权,田和六世孙田关因战乱奔隐九江复改胡姓。另还有几种说法,一少数人认为黄帝时发明衣服的胡曹即是胡姓最早祖先。另外早于陈国十七年同被楚国灭亡的胡子国其子孙以国为姓,还有部分少数民族和外族姓胡的。但遍查各地史料、谱牒胡曹之后,胡子国之后几乎没有。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人类要生存要发展。作为血统标志的姓氏能够凝聚氏族之心,姓氏逐渐形成了一种文化形成了人类社会世系之纲、之链。这种文化标志在历史长河中被政治统治、军事争夺、经济竞争不知不觉地掩盖了血统理念其本身价值。如封建社会帝王对有功之臣赐给皇族之姓,一个势力薄弱的同姓分支将非自己的嫡系名人之祖安插在自己的祖上或挂靠大族支系。这在各地谱牒中显得比较普遍。最为普遍的是汉文恭公胡广,晋关内侯胡质父子,宋代万世师表胡瑗和与日月争光胡铨,各地非其后裔很多都将其列在自己世系中当作自己嫡系先祖。尤其是前两者,这种风气始于唐盛于宋元明清。唐魏征应胡学颜之请为安定胡氏大宗谱作序坦言:“胡氏之系自秦以上不可得,而考汉以下乃颇可著。”然而现在遍览各地谱牒却出现了很多张冠李戴现象,造成这一原因除了前面所讲的政治、军事、经济等原因外与封建时期门第观念、文化落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有直接关系。

        此次我们编纂中华胡姓通谱,开三千年来胡姓修国谱之先河。的确任重道远责任重大!我们应本着对祖先负责,对后世子孙负责的精神,尽可能地将明显失真之处更正理顺。在此之前我们为此付出了几年的辛勤努力,从各地搜集了大量珍贵历史资料,武汉大学胡春芳教授为整理胡姓历史人文资料做了大量工作,广东省科学院离休干部胡海老先生为调查胡姓族谱整整辛勤工作了十七年,自费跑遍了全国十八个省市,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我们现根据上海图书馆,山西社科院等国家馆藏资料和全国各地民间资料结合胡海老先生全国各地实地考察的结果,较客观地正本清源还其历史原貌。

一、几个有代表性的堂号对满公以下世系的认定。

        在介绍各支认定世系之前,在此有必要简要将几个有代表性的堂号归属问题介绍一下。在现实当中很多胡姓人往往认为安定堂就是胡姓统一堂号,其实并非如此。安定堂与清华派同是源于汉初大中大夫胡(高早成)和其兄胡(王秀)。清华派,安定派是两大支派。除此两大派外还有以西汉胡刚为一世祖的南郡派和泄传派,关至赟世派等。除了这些支派尚有其他很多支派。有的是独立于其他支派之外,有的是与其有渊源,由于代远年湮,很多是难一一理清。比如华林堂是安定堂下面的支派,但就目前掌握的资料华林派下的人数几乎占了胡姓人口一半。我们先将这些问题放在一边,再就各堂号对满公以下世系的认定作一个交待。
    
        清华派与安定派均是将满公之父阏父定为一世祖由满公之子丹往下直到十九世(王秀)公、(高早成)公,分开各自再为一世。具体排列是阏父、满公、丹、孟阳、洽、思、克虞、高昌、季符,昭,辇、仲丙、傅、君已、变、孟龙、灵朔、羲、(王秀)为清华派,(高早成)为安定派。但是同为安定派下的华林胡和龙川胡其对一世祖的认定均是满公接着的不是丹而是犀侯(即申公)一直到受姓之祖(王与)公为22代加上阏父就是23代,(王与)公比(王秀)公和(高早成)公早200多年,反到多四代,这些都是要解决的问题。

二、同一支派各分支对其共祖以前的世系认同不一。

        前面提到华林是一大支派,后裔遍布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四川、重庆、河南、云南、贵州等地,但有的支系自满公至藩公到(高早成)公世代认定大相庭经有86、87、88、89还有91等等之说,这次编修中华胡姓通谱,各地普遍要求统一世派,试想如果没有统一对先祖世系的认同,又何来统一世派?这种现象不仅华林世派有,清华派、明经胡、金紫胡、南郡派、庐陵派各派都有。

三、不同支派将同一胡姓名人列为自己先祖(前面提到胡广,胡质等)不同支派混接在一起的现象。

        胡广是胡姓历史上最负盛名的一位先贤,本是南郡华容人,其六世祖胡刚以清高著称于世,南郡派以其为一世祖。而各地谱载均胡广为自己先祖,华林谱如此,金紫胡如此,清华派也是如此。胡质、胡威本不属华林派,而华林谱载均为自己直系祖先。并且安插在奋公前四代也就是藩公前十二代。胡质同胡奋是同一世祖六代分支兄弟,胡奋和胡壹是叔侄关系同壹父广是同胞兄弟。胡藩是胡奋8世侄孙,是壹父广8世孙,并非胡质后裔。造成这一混乱是错将几个不同支派混为一支(胡质一支,胡奋一支,  (壹父)广一支,胡质三国时事魏,于嘉平二年去世(250年)胡藩(殁于433年)二人相距180余年前后13代每代平均不到14年,此乃数支名人相链接造成的。类似这一情况各地家谱都有。

        总之,今天我们编纂一套较为统一规范的中华胡姓通谱,需要解决的历史遗留问题,除上述三点外,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加以解决,加以探讨和研究。

        从现有所掌握的资料来看,南郡华容谱自胡刚以下十六世颇为可信。其生卒、葬、配、生子均记载详细。衡阳观底胡氏世序源流也有很多优点。但系统考证比较规范的要算唐贞观十六年魏征应胡学颜之请为胡氏族谱作序之谱,魏征为一代名臣,唐太宗尚且以其为镜,应该说魏征作序绝不会空穴来风。他的序文措词严谨世系脉络清晰,谱载他与胡学颜是外祖孙关系,胡学颜也是他门生,他们都是朝廷重臣。应该说所掌握的史料相当丰富和详实。因此,这篇序文中世系较为可信。宋末文天祥曾多次为胡学颜后人作序,也是按魏征序为蓝本,我们有必要将各支世系作一个比较,将讹误之处删除!真正操作起来是非常困难的。例如前面讲的华林世系各地各支所编纂的家谱世系不一版本不一。有的支系说他的是正确的别人的错了。但他自己也说不清自己正确在哪里,只知道别人不同他一样就是错的。从现在掌握的华林世系家谱大都是以满公为一世祖,满公出生到现在约3070年左右。有些重视家谱的华林后裔当你问到他是几世时,往往以满公世系起并回答120世或130世。但这回答的世代又从何而来却很少人知道。此次编修中华胡姓通谱必须来一次横向对比纵向清查。看历史上其他支系究竟有几代插在自己支系里面,历代名人生活的年代是否与史书一致。错综复杂的世系采取什么方式理顺。前面谈到了清华派和安定派均是以阏父为一世,十九世(王秀)公,(高早成)公分支。但是阏父至(王秀)、(高早成)公分支时间900余年,仅19世每代近50岁按人口学30岁一代的规律是无法交待的。相比较此前世系。华林世系、龙川坑口谱均以满公为一世祖。闵公失国其子襄公载主而逃居阳武户牖。长子琏以国为姓陈,次子(王与)以谥为姓胡。从满公自(王与)公22代时间跨度为700年。(每代31年多,其间有些君侯并非我们起直系祖先),但从理论上也相对能够成立。再说司马迁史记陈杞世家其世系脉络也较清楚。这是自满公至战国及至秦汉时期世系之考。当然,从某种意义上讲两者均无史料定论作证据。在乱中理顺的前提下必须遵循一种较为科学的方案!目前全国各地尚有众多支派根本没有远古世系,只知道自己始迁祖叫什么名字,却不知道始迁祖源于何地何祖,象这些情况均要进行技术处理。因此,我们这次编修中华胡姓通谱,在统一世派的前提下,将有代表性地将各大派世系排列出来。加以点评、注释,然后根据纵横比较加以统一。

        我们首先将龙川胡氏宗谱世系和浏阳华林胡氏宗谱世系前部世系和满公至(王与)公世系作为远祖世系接到安定一世祖西汉大中大夫(高早成)公,清华派以及南郡派等其他派也按自满公至(高早成)公比照对接,这样就变成总的古代世系,后面各支对接,形成自上而下分支完整的世系链。

        综合自满公至受姓以下世系参照(王与)公以下几代和胡诱,胡(高早成)以上几代,我们试举华林世派改正后世系为例:一世祖胡公满,二世申公,三世孝公,四世慎公,五世幽公,六世厘公,七世武公,八世平公,九世文公,十世桓公,十一世宣公,十二世穆公,十三世共公,十四世灵公,十五世成公,十六世哀公,十七世悼公,十八世惠公,十九世怀公,二十世闵公,二十一世襄公,二十二世(王与)公,二十三世贵公,二十四世孟龙公,二十五世灵朔,二十六世羲公,二十七世(高早成)公(安定派接)(王秀)公(清华派接),二十八世钦公、,二十九世建公,三十世孝先公,三十一沂公、三十二世宽公,三十三世冕公,三十四世徵公,三十五世昌胤公(昌裔——勇行——质、威),三十六世敏行公,三十七世好德公,三十八世遵征公,三十九世广、奋、烈公(其中龙川世系为烈之后裔),四十世壹公,四十一忠公,四十二世爵公,四十三世国珍公,四十四世麟祥公,四十五世履素公,四十六世藩公,四十七世镇公,四十八世谐之公,四十九世时显公,五十世贞公(一说顺公),五十一世颖公,五十二世湛公,五十三世兴公,五十四世僧洗,五十五世秉公,五十六世机公,五十七世晟公,五十八世曦公,五十九世杰公,六十世殉公,六十一世钲儒公,六十二世克礼公,六十三世明德公,六十四世应明公,六十五世清献公,六十六世(高早成)公。

        按原华林谱载自满至华林一世清献之子(高早成)公为87世(见胡海胡氏大通考第230—237页宋政和二年勤修主修之谱),其中自22世(王与)公以下23世澄公24世贵公没有生卒年,25世鳞公生于秦始皇时(公元前230年至210年)26宏公谱载仕秦为秘书少监27世武公字希旦为陈胜司马,28世怀公生于汉高祖(约前206至195年)29世安公生于汉惠帝(前198至188年)从鳞公到安公5代人跨度为40年左右。从29世安公到38世崇公10代人(崇公生于公元前32年至前7年)仅160年。再从39世惠公(约生于29年至24年)到46世伯始广(生于公元91年)8代人仅80年,再从46世胡广到63世胡藩(生于公元371年)约280年计18代人每代人不足16岁。从上面世系结构来看名人链接的痕迹明显。因此,我们从藩公以上到西汉大中大夫公,世系依唐魏征,宋文天祥源流为准。藩公以下原67世贞公和68世顺公,“顺”公“顺”字应是“贞”公“贞”字的谐音。原80世钲儒和81世钊公,应兄弟,古时取名,兄弟辈往往以同一偏旁部首取名。如“金”字旁钲儒和钊“王”字旁,如珰、瑜、琼、(王告)、球等,或从相近字义和寓意上取名。如原华林84世应民和舜臣,等等。这是有关于华林世系的几个问题,

        九霞于乾隆五修关至赟世系,关之前为满公11世敬仲完20世田和,田和六世田关因战乱奔隐九江,复改胡姓,胡关即满公25世孙。胡关同(王与)公应为同一时代人,世系比(王与)公支要发展的要快。九霞五修世系关至赞为39世,至十修却已增到61世,其同一支系先后修谱尚且如此,非一支该又如何?

        泄传世系同关至赟世系是最容易混淆的世系,泄传是生于周郝王五十年公元前265年,泄传世系是由西汉平民胡志刚首创编篡的自他本人以上七世世系。详细记述了一世祖泄传的出生年月日时,以及幼小凄苦经历和娶妻生子等详细情况。传至东汉十三世由殿游编修以上世系,再至唐代徵五续修后到三十八世霸公,资料都是相当完整的。从整个泄传世系霸公根本与华林世派毫无渊源,而很多谱载霸公是华林清献之弟忠献之子、更将华林令赟当作霸公派下赟公。

        安定派代表支姑苏如皋派自西汉(高早成)公以下四十五代记载也很详细(现湖南衡阳观底是其后裔,其谱自西汉(高早成)公以下十八世麟祥,生子三履素,履约,履坦。他这一支是履约之后,胡藩是履素之子末载后代世系,胡学颜是公二十六世,胡瑗是四十一世,许多谱将胡瑗列为华林世系,这是不对的。从这些较详尽的谱牒世系中汉文恭公胡广不是安定派!

        南郡华容世系以西汉胡刚为一世祖(生于汉宣帝甘露四年公元前50年),胡广为其六世孙,这六世记载较详细但十五世藩也成了南郡派,这都是要在下一步进行考证。胡刚与安定世系(高早成)公四世孙孝先公属同时期人物。

        明经胡谱载义祖胡三公讳清寿字鉴之乃清华胡瞳公第六子珍公之子。以(王秀)公为清华一世,瞳公则为二十八世,珍公为二十九世,三公为三十世,昌翼就是三十一世。应该说明经胡是清华胡的一大支派,这正如华林胡是安定胡的一大支派一样。我们只有将安定派,清华派和泄传派、关至赟世派、南郡派等大支派横比竖清,按照前面例举的世系,一个全国较为完整的世系链就清楚地层现在全体胡姓族人的眼前了!附世系图。
    
        胡增顺  胡晏平
原载:《世界胡氏通谱》首卷

非常感谢南山总版主把这篇文章电子化,由此再次表明“宗亲网”比“胡姓网”又先行一步了。
[ 此贴被南山在2009-07-09 09:28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9-07-08
这是《世界胡氏通谱》纲领性的文章,是《世界胡氏通谱》核心价值所在,是为实现所谓的“三统一”而出笼的理论根据所在。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9-07-08
评《胡姓源流世系考辨》----胡位柏
         这篇《胡姓源流世系考辨》我早就想电子化后传上宗亲网,由于多种原因没有完成。今南山总版主在百忙中不辞辛苦地把这么长的文字电子化,这种敬业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这篇《胡姓源流世系考辨》电子化后传上“宗亲网”,再次证明了“宗亲网”比“胡姓网”又先行一步。

        这篇由胡晏平、胡增顺考研的《胡姓源流世系考辨》我读了多遍,总感觉这篇《胡姓源流世系考辨》有许多主观武断之处,通篇缺乏有力的证据,很多论据不严密不严肃不严谨,而且有些观点是想当然得来的。我个人认为这篇《胡姓源流世系考辨》只能作为一篇学术讨论文稿,不能作为一个结论性的文稿来统领全国胡姓世系,这样会给后人,给历史造极大的困惑或混乱,老的问题没有解决,新的疑问又来了。

      《考辨》中说:“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人类要生存要发展。作为血统标志的姓氏能够凝聚氏族之心,姓氏逐渐形成了一种文化形成了人类社会世系之纲、之链。这种文化标志在历史长河中被政治统治、军事争夺、经济竞争不知不觉地掩盖了血统理念其本身价值。如封建社会帝王对有功之臣赐给皇族之姓,一个势力薄弱的同姓分支将非自己的嫡系名人之祖安插在自己的祖上或挂靠大族支系”。这只说出了一种表象和个别现象,帝王对有功之臣赐给皇族之姓在历朝历代都有确是不错,但究其根源还是记得清清楚的,改姓的大臣先祖、祖先还是能追根溯源的,他们后世的家谱也能看出他们的根源所在,决不会把皇族的祖宗改成大臣的祖宗,乱认祖宗之事绝不可能发生。还有由于封建统治的诛连九族之严之残酷,很多受诛连之人为了避难改姓之人大有人在,但祖宗始终记得,如司马迁后代在陕西韩城徐村的冯姓、同姓虽经历了二千多年后,但司马迁是他们共同的祖宗并没有变。还有宗亲网的原版主湖南祁阳的tjh(谭建华)的先人胡千雄的后人虽出继姑父谭家承谭姓,但在祁阳、祁东、衡阳等地胡谭姓的后人还是在家谱中记载他们是华林胡耿氏之后。还有湖北一支胡姓为了避难改为吴姓,他们姓吴已经几百年,但他们始终记得自已是华林耿氏之后,去年把整个家族由姓吴改回姓胡。皇帝的赐姓本意有二个:一是作为恩惠对功臣、归顺投降、来朝者等的赏赐;二是在赏赐的同时扩展自己的姓氏队伍。汉高祖赐项伯为刘姓,项伯之后的刘姓也没忘记自已是项伯之后。古人有改姓之人大有人在,但不是胡增顺、胡晏平所说:“一个势力薄弱的同姓分支将非自己的嫡系名人之祖安插在自己的祖上或挂靠大族支系”。要知道我们国家姓氏千万个,有的人数稀少、字声难听,字义费解,如“鸡”姓、“难”姓、“涯”姓、“仇”姓、“丑”姓,“排”姓、“摆”姓,“四”姓、“妈”姓、“危”姓、“伞”姓、“吝”姓、“母”姓、“色”姓、、“绳”姓、“豆”姓、草姓、“脏”姓、“逮”姓、“苟”姓等等。这些人数稀少之姓在社会生存的环境之恶劣,受到社会的歧视之大不是我们常人能想象的,他们尽管生存这样艰难,但还是坚守祖宗之姓。在农村很多人数少的姓氏隔在人数较多姓氏中,也没见他们改姓而攀附当地的大姓,由此可见古人说的:“站不改姓,坐不改名”这句古训还是铭记在每个中国人心中。“胡姓作为一个大姓,历史上并没有周、刘、李、赵等姓显赫,如果照作者的观点是不是胡姓在春秋战国时改周姓才吃香,汉朝时改刘姓才吃价,在唐朝改李姓才昌盛,在宋朝改赵姓才发达呢?

  《考辨》说:“ 清华派与安定派均是将满公之父阏父定为一世祖由满公之子丹往下直到十九世(王秀)公、(高早成)公,分开各自再为一世。具体排列是阏父、满公、丹、孟阳、洽、思、克虞、高昌、季符,昭,辇、仲丙、傅、君已、变、孟龙、灵朔、羲、(王秀)为清华派,(高早成)为安定派。但是同为安定派下的华林胡和龙川胡其对一世祖的认定均是满公接着的不是丹而是犀侯(即申公)一直到受姓之祖(王与)公为22代加上阏父就是23代,(王与)公比(王秀)公和(高早成)公早200多年,反到多四代,这些都是要解决的问题”。从满公至玙已历经七百多年,七百多年同一支脉发展下来相差七八代再正常不过,我个人认为玙公一支一直继承陈国大统,史料世系更为完整更为真实。

          《考辨》作者说:“前面提到华林是一大支派,后裔遍布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四川、重庆、河南、云南、贵州等地,但有的支系自满公至藩公到(高早成)公世代认定大相庭经有86、87、88、89还有91等等之说,这次编修中华胡姓通谱,各地普遍要求统一世派,试想如果没有统一对先祖世系的认同,又何来统一世派?这种现象不仅华林世派有,清华派、明经胡、金紫胡、南郡派、庐陵派各派都有”。这里提到华林胡从满公至“诚”有86、87、88、89、91代之说,这是各地修谱人对华林胡氏家谱中的老序言理解不同造成,作者忘记了狭义上的华林胡所指的就是“诚”公系(耿氏),华林胡都把“诚”公(耿氏)作为一世祖,不存在作者所说的需要世系统一之说,这完是作者别有用心的混淆视听,别有目的所在,他们以此强调华林世系也没统一,所以必须以统一世系为名来进行大刀阔斧任意删增祖宗。如果仅仅以修华林胡氏全国通谱,世系统一、派号的统一、格式的统一就不存统一不了的问题。作者现在为了所谓“三统一”不顾历史、不顾现状,不顾姓情、不顾事实,强行比对,技术处理、胡编乱造来个全国各支系的“三统一”。

       《考辨》说:“从现有所掌握的资料来看,南郡华容谱自胡刚以下十六世颇为可信。其生卒、葬、配、生子均记载详细。衡阳观底胡氏世序源流也有很多优点。但系统考证比较规范的要算唐贞观十六年魏征应胡学颜之请为胡氏族谱作序之谱,魏征为一代名臣,唐太宗尚且以其为镜,应该说魏征作序绝不会空穴来风。他的序文措词严谨世系脉络清晰,谱载他与胡学颜是外祖孙关系,胡学颜也是他门生,他们都是朝廷重臣。应该说所掌握的史料相当丰富和详实。因此,这篇序文中世系较为可信。宋末文天祥曾多次为胡学颜后人作序,也是按魏征序为蓝本,我们有必要将各支世系作一个比较,将讹误之处删除!真正操作起来是非常困难的。例如前面讲的华林世系各地各支所编纂的家谱世系不一版本不一。有的支系说他的是正确的别人的错了。但他自己也说不清自己正确在哪里,只知道别人不同他一样就是错的。从现在掌握的华林世系家谱大都是以满公为一世祖,满公出生到现在约3070年左右。有些重视家谱的华林后裔当你问到他是几世时,往往以满公世系起并回答120世或130世。但这回答的世代又从何而来却很少人知道。此次编修中华胡姓通谱必须来一次横向对比纵向清查。看历史上其他支系究竟有几代插在自己支系里面,历代名人生活的年代是否与史书一致。错综复杂的世系采取什么方式理顺。前面谈到了清华派和安定派均是以阏父为一世,十九世(王秀)公,(高早成)公分支。但是阏父至(王秀)、(高早成)公分支时间900余年,仅19世每代近50岁按人口学30岁一代的规律是无法交待的。相比较此前世系。华林世系、龙川坑口谱均以满公为一世祖。闵公失国其子襄公载主而逃居阳武户牖。长子琏以国为姓陈,次子(王与)以谥为姓胡。从满公自(王与)公22代时间跨度为700年。(每代31年多,其间有些君侯并非我们起直系祖先),但从理论上也相对能够成立。再说司马迁史记陈杞世家其世系脉络也较清楚。这是自满公至战国及至秦汉时期世系之考。当然,从某种意义上讲两者均无史料定论作证据。在乱中理顺的前提下必须遵循一种较为科学的方案!目前全国各地尚有众多支派根本没有远古世系,只知道自己始迁祖叫什么名字,却不知道始迁祖源于何地何祖,象这些情况均要进行技术处理。因此,我们这次编修中华胡姓通谱,在统一世派的前提下,将有代表性地将各大派世系排列出来。加以点评、注释,然后根据纵横比较加以统一”。按照作者的意思是有祥细生辰八字就可靠,要知道在古代,特别是东汉之前要精确祖宗生辰八字是较困难的,这不排除后人的造假可能(我说过最容易出错是人的生辰八字,最可能造假是官职)。历届华林大成谱没有解决大多数祖宗的生辰八字问题,更能证明华林胡氏历届修谱之人的务实与诚恳。这里作者再次在混淆视听说:“华林世系各地各支所编纂的家谱世系不一版本不一”,这都是作者故意在制造混乱,全国华林胡氏没有一个人不承认“诚”(耿氏)为一世祖的,何来世系不统一?勤修公等人以“诚”公(耿氏)为一世祖,这表明勤修公是一实事求是之人,是一尊重历史的人,“诚”公以上世系有疑问,世系的表述有问题,他就采取断然措施,以“诚”公(耿氏)为一世祖,“诚”公(耿氏)以上世系就照抄老谱。从满公至自已到底多少代许多人也说不清,但从“诚”公(耿氏)至自已多少代人人能说清楚。华林胡氏“诚”公(耿氏)以上世系有出入,这表明由于修谱之人的局限性和家谱的记载与史料有出入都是正常现象,很多史料也有可能以家史为根据进行修撰,家史是正史的补充。还有作者说到“进行技术处理,根据纵横比较加以统一”这都是无稽之谈,祖宗怎么技术处理,纵横比较有如何进行?同一年代不一定同辈,有的有可能相差十几代或二十几代。魏征是一代明相不错,但魏征是当朝宰相,公务繁忙,怎么可能为胡学颜家谱深入研究,魏征作序只能根据胡学颜提供的资料写序吧了,作者这点骗小孩的把戏也能用作证据真是学无不术。

      《考辨》中说:“我们首先将龙川胡氏宗谱世系和浏阳华林胡氏宗谱世系前部世系和满公至(王与)公世系作为远祖世系接到安定一世祖西汉大中大夫(高早成)公,清华派以及南郡派等其他派也按自满公至(高早成)公比照对接,这样就变成总的古代世系,后面各支对接,形成自上而下分支完整的世系链”。我们暂且不谈胡曹、胡子国之胡姓,光胡满之后经七百多年的发展至先泰时,支系之庞大,族人之众多,分支之繁茂可想而知,怎么就来个比照对接了事?这分明是对现实、对历史的篡改,对后人不负责任,从满公后各支是并行发展的,不可有交叉和交越之处。

      《考辨》中说:“从上面世系结构来看名人链接的痕迹明显。因此,我们从藩公以上到西汉大中大夫公,世系依唐魏征,宋文天祥源流为准。藩公以下原67世贞公和68世顺公,“顺”公“顺”字应是“贞”公“贞”字的谐音。原80世钲儒和81世钊公,应兄弟,古时取名,兄弟辈往往以同一偏旁部首取名。如“金”字旁钲儒和钊“王”字旁,如珰、瑜、琼、(王告)、球等,或从相近字义和寓意上取名。如原华林84世应民和舜臣”。我个人认为华林胡自称安定胡应该不会错,个别祖宗出错有可能,但大的方向不大可能出现问题,为什么会出现古代名人联串的情况呢?我个人认为这些名人有华林胡氏先祖的兄弟、兄弟的的支系(由于唐宋之前世系大都采取叙述文的形式来记录先祖,唐宋以后采取吊系就更直观的表示第几代),由于编修人的水平与理解不同,就出现旁系变直系问题,字号、名变二人二代的问题,兄弟变二代的问题,这就要我们从大量史料中去甄别,并不是作者简单几句就解决了问题,每一代每人都应有一篇论文才能服众。还有作者主观认为“顺”公“顺”字应是“贞”公“贞”字的谐音、原80世钲儒和81世钊公,应兄弟,古时取名,兄弟辈往往以同一偏旁部首取名。如“金”字旁钲儒和钊,但作者并不知道钲儒之子还有一个则,钊与则才是兄弟(祥见临川白竹胡之谱)。

       总的来说《胡姓源流世系考辨》是一篇荒谬之作,是一篇误姓,误后人,误后世之作,它缺乏大量史料,缺乏大量事实作根据,任意凭空而造。总的为了所谓的“三统一”而人为制造全国胡姓统一,为某极个别人利益服务出台的产物。我作为一满公子孙、一个华林胡氏一分子有义务有责任把事实告诉全国宗亲,告诉族人。

发表日期:2009.07.08

原载:胡氏宗亲网(http://www.hszqw.com.cn
[ 此贴被南山在2009-07-09 09:15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9-07-08
胡增顺、胡晏平《胡氏世系源流考辨》打着“客观地正本清源还其历史原貌”的幌子,进行的“考辨”根本谈不上是什麽考辨。只不过是首先提出统一世系的必要性;其次指出现有各派原来世系中普遍存在而又众所周知的问题;然后在没有任何论据支持的情况下进行移花接木的技术处理。其结果是把华林、清华、安定原有世系搞得面目皆非。难道説这是“历史原貌”吗?“考辨”如果是作为一个研究课题提出,尚且情有可原,而将其刊入《世界胡氏通谱》则大为不通。“世界”换“中华”的问题暂且不说,“考辨”一说对《通谱》就可以完全一票否决。
小树在阳光雨露沐浴下,自大地不断地吸取营养成长壮大,并且有益于大地。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9-07-09
引用第6楼胡同于2009-07-08 22:15发表的  :
胡增顺、胡晏平《胡氏世系源流考辨》打着“客观地正本清源还其历史原貌”的幌子,进行的“考辨”根本谈不上是什麽考辨。只不过是首先提出统一世系的必要性;其次指出现有各派原来世系中普遍存在而又众所周知的问题;然后在没有任何论据支持的情况下进行移花接木的技术处理。其结果是把华林、清华、安定原有世系搞得面目皆非。难道説这是“历史原貌”吗?“考辨”如果是作为一个研究课题提出,尚且情有可原,而将其刊入《世界胡氏通谱》则大为不通。“世界”换“中华”的问题暂且不说,“考辨”一说对《通谱》就可以完全一票否决。

这就是《世界胡氏通谱》遭大多数宗亲唾弃的原因所在。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09-07-09
《世界胡氏通谱》资料来源考辨(节选)----南山
http://www.hszqw.com.cn/bbs/read.php?tid=5394&fpage=1&toread=&page=8

......

        第二编是《世胡谱》的精华所在,(当然如果这部分还不涉及胡氏的话,那就不成其为胡谱了)。但从资料来源看,此编90页中大部分内容仍然来自胡海《大通考》。第一章的内容来源尚未查到,有可能是来自胡春芳先生的《中华胡氏宝典》一书,其他章节基本上都是转载于不同书籍资料。

        历代世系简图完全来源于胡海《大通考》,对此我有一点看法。胡海只是考证了国内部分胡氏支派的世系,主要是安定派、华林派、华容派、泄传派等,对于他没有涉足调查的支系,就未见其书上记载。我认为是不够全面的,例如浙江胡氏的永康世系、文成世系、湖南冷水井等世系都是国内比较著名的世系(虽然也有错误之处)。胡海的书里未加介绍,而《世胡谱》在编撰时就应该注意到收录的全面性,但在编辑资料、撰写论文时忽略了其他的世系,仅采用胡海资料,不能不说是片面的。

        《世胡谱》不仅利用的是《大通考》的世系资料,采纳的也是胡海先生的部分观点(如华林系世祖年代过密)。同样是在走捷径,没有把更多精力在对全国各大支系的世系讨论分析上。第二编的前面一些章节最大的特点是没有特点,我认为在这一章节里需要把介绍国内个大派系的源流作为重点。然而,通篇不到3000字的转载资料,满足不了读者对各地分支源流异同的了解要求,这是一个明显的败笔。如果缺少这方面的特点,《世胡谱》与已经问世的其他胡姓书籍没有什么区别,事实上看也是从别人那里转载而来的。

        并不是说《世胡谱》完全在转载其他资料。 由胡增顺、胡晏平两人共同撰写的《胡姓源流世系考辨》(P28 )是110万字的《世胡谱》中唯一的一篇原创论文。凭心而论,这篇约5000字的考辩文章,有一定的学术分量,我认为是值得读者用心去研读的。本文受主题和篇幅限制不再展开讨论,但想提出一点看法,我认为这篇论文的写作目的性大于学术研讨性。如上所述,在没有充分利用更多国内世系资料的情况下,仅使用胡海先生的部分资料来研究胡姓总世系,存在片面性。修全国通谱,必然要统一世系、字派等,这篇文章实际上是为新编总世系做理论论证,是为完成通谱新世系任务必须要交的作业。《通谱》定稿会上的那篇发言,试发会上的讲话内容,都是源于这篇文章。所以说写作目的是为通谱的定稿,而所谓定稿会实际上要定的就是这篇文章的稿。我不能确定这篇文章究竟是一人所写还是确实为两人合作,如果另一人仅为挂名的话,那目的性就更加明显了。后来由于66世总世系定稿所引起的争议,我发现在P98页上,世系表名已经是:自满公至华林诚公世系新考一览表。不是我们所认为的,这66世就已经成为国内所有胡氏共同的世系代数。这样世系既然不能统一,新编百字字派也就无从实施起。不仅没有解决各大支派的共同世系问题,可能还会引起华林胡氏内部对此考证的不同意见。所谓“通谱”,在这一层面上已经失去了“通”的含义,尚在讨论之中,《世胡谱》实际上是有其名而无其实了。从这编以后更像是一本胡氏汇总资料、工具书。

发表日期 2009.03.17

原载:胡氏宗亲网(http://www.hszqw.com.cn
[ 此贴被南山在2009-07-09 09:19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09-07-09
Re:胡氏世系源流考辨
至今有一问题一直在困扰我,“华林胡氏一世祖是“诚”(高早成)公与耿氏太婆,安定胡一世祖也有一个叫(高早成)公的,仁朝系的一世祖也有一个耿氏太波,还有大塘胡一世祖谅公夫人也是耿氏太婆。”这是巧合还是抄袭?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