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845阅读
  • 3回复

读谱要有历史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11-01-22
读谱要有历史感
一部族谱摆在眼前,首先要弄清楚其时代性,然后才阅读分析之。
我国修谱创于汉,盛于唐及宋,谱法均遵欧苏体式。古代每个中国人都有自己的名、姓、字、号,从汉至宋盛行极至,自元蒙古人登极中国后,歧视汉人,不允许汉人取名起号,大都只准一、二、三、四…….来区别,或者猪羊狗马之类之贱名,使汉人服从其统治。后因满人入关夺取政权,为融合汉人,统治整个中国,逐渐又兴起名姓字号了,像这样的民族歧视在我国历史上的各个朝代或多或少,或重或轻都有,在文化上更为突出。在各个时期的宗谱,族谱或家谱里都体现出来。一本宗谱里的世系,各个时期的人物,是否能保持原有的真实性,这就要看这个世系的人物或事件在各个特定时期是否真实可信,我们可以从正面,侧面及反面均可考证,再根据国家正史资料进行佐证。比如我们今天的人是不会叫几郎几郎的。八十年代后的人更没有字和号了,大家都要相信唐宋之时是不会有飞机和大炮的,更没有导弹。要根据时代来分析,来判断其每一个点的真实可信度,现就万九郎公来讲,历史上有两种说法,一说北宋时人,一说南宋末人,那么究其理是什么时候人?按我个人分析:所谓万九郎,说明其有很多兄弟,其排行到九了,甚至万九,但不一定是亲兄弟,作为谱上的记法,应该是有名和字的,如果是北宋的万九郎,两宋时期都是汉人当权,没有汉人不准汉人叫名取号的,何况两宋时期的文风是我国历史上鼎盛时期。北宋186年,南宋到灭亡至元成宗时有167年,而万九郎公后面五代全都是几郎几郎,虽然有到元朝的代数,但这不符合北宋至南宋时期的取字叫法,北宋与南宋时期的人物写谱法,不要单单看我们胡家,多看看别的姓氏的知道了,这五代几郎几郎的名字,我看是元朝的取名法写谱式,请看元朝人有通公后面的子和孙,不是用几郎几郎吗?大家能够看到宋朝的人物写这些一二三四吗?所以认定万九郎是南宋末人或明朝人。不是北宋时期的万九郎,万九郎字长盛,而有通公也字长盛而广西谱载有通公生於元成宗大德三年已亥即公元1299年,这与南宋末年相差几年,南宋灭於公元1294年,所以根据我的分析和判断就写了“久久归通”这篇文,望大家详辩之。
读老谱,不能完全相信之,不要见风就是雨,前人不一定是完全对的,如魏征,朱嘉等,有时他们也有误的,我以前说过,没有一本谱绝对正确,也没有一本谱完全错误,我们要用毛泽东的唯物辩正法来看问题,要辩别的看,批判地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因为由於历史交通的不便,信息不灵通的原因所导致种种不同错误及讹误,我们今天,就再不要以讹传讹,以信传信了,我们不相信十几岁之内就能大批生人,百岁之外还能产仔,我们祖先不可能代代做官,个个是能人,光宗耀祖固然好,是要真实的,而不是一个假冒的,看一个世系,要符合人生发展的基本规律,特殊的除外,要符合历史各个时期的要求,符合时空观的验证,要有时代的气息,我想这样去研讨宗谱和对编修家谱是获益良多的。



胡光宇
2011-01-25


满公庶子丹是否真有?        
关于新版《世界胡氏通谱》跟原版一样,没什么变化。俱载江苏如皋谱有胡公满之庶子丹一派,十八世至琇、城二公(P51历代世系简图)。我想有必要与广大的宗亲和《世界胡氏通谱》的编委探讨一下,因为这关系到改写胡氏的重要历史,所以下面要与大家共析之。

    《世界胡氏通谱》总谱首卷是在广东胡海老先生的“胡氏族谱大通考”的基础上而成的,不知大家是否认同?一、世系的支派脉络是胡海先生的十四年结晶与发现。二、谱的其它内容无非是大家所熟悉的胡氏家族古代精英的名人传记,再加上现代的胡氏两位总书记的高峰内容。三、没有排辈的各支派语。大致这三项内容暂且放下,因为在唐朝时,这么大的国度,姓胡的人绝对不止这几个人能繁衍下来。所以先谈谈胡氏始祖胡公满的出处,众所周知,满公原妫姓,周武王灭殷纣王后,找他来管理纣王先国的,封于陈,死后谥为“胡公”。距离今天已有三千多年了,因为我国古代历史在周共和行政元年之前不太确切,又因大家所用的年表不太一致,导致了各种不同的分析结果。经过1996年的夏商周断代工程及2000年11月我国正式公布了《夏商周年表》后,使中华历史向前推进了1229年,更使我们对中国远古的历史有了一个全新的了解。比如谱载:满公于商帝乙36年甲辰生,这在其它年表上查不出来是哪一年,(如《世界胡氏通谱》P51页,历代世系简图中满公于商帝乙36年甲辰约公元前900年生)。那么现在可以从纲鉴甲子合纂版年表就知道公元前1157年是商帝乙36年甲辰,而不是其《世界胡氏通谱》所说的年份。

        话回正题,三千多年的历史,胡公满生育了几个儿子谁都不知道。在满公千年之后的汉朝太史公司马迁都不知道满公有个庶子丹(因为《史记》没有记载),难道离满公两千年后的唐朝的胡氏子孙知道么?更在三千年后的今天我们就能知道?因为满公庶子丹的记载毕竟是胡海先生在江苏如皋的一本谱上见到,能代表全中国的胡氏吗(湖南衡山谱根据如皋谱续纂的)?再说古代造谱,最早是在汉代,只是官方罢了,百姓修谱很少。因为汉朝下,唐朝之上是刚发明造纸术的时代,印刷术更不发达,真正印刷术是在北宋后才兴旺的,试想我们科技发达的今天修谱都这么难,可想那时的老百姓如修谱之难度。唐朝魏征见到的是什么谱?是纸质的,还是竹筒的?根据魏征序文:“宅相胡学颜抱世谱一帙……”,可想是纸质谱,因为竹筒可能是一卷,所以应该是官方纸质谱。但为什么没有详细的北魏的胡氏世系?而是胡学颜的单支?魏征还说:“秦以上不可得,汉以下颇可著”。这么说就是庶子丹这一支世系不可得、不可靠、不要信,根本没有。既然不可得,不要信,《世界胡氏通谱》还要执着的写上世界胡氏的总谱头上呢?既然不可信的东西,为什么还要硬拼乱来呢?

        请看《世界胡氏通谱》总序文P2和胡氏源流中P105,把满公庶子丹世系的十八世琇和城一下降下来满公27世,如此说来,是否你们心中真是有点眉目了?我想大家不要我说就知晓了吧!关于其它等方面再商榷。
    
                                    胡光宇于2010.12.17



久久归通话万九

     周易的泰卦,九爻也。“小往而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上下交而其志同。” “内阳而外阴.,人健而我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这是前人的哲学理论,而社会中的人的思维也大都往往如此,包括文化内涵,如人的起名取字送号等,均有其易,在古代族谱中很多都表现出来,现就广东,福建等族始祖长汀迁永定的万九郎公来说明。
     自宋朝高宗间胡铨公<公元1101年生>至万九郎公共有十一世,再从万九郎公至有通公还有八世,合计共有十九代人的世系,而有通公生于元成宗大德三年已亥《公元1299年》,从胡铨公至有通公共一百九拾八年,却世系有十九代之多,平均每代人只有十岁,这样的世系可信吗?难道这不是讹误?按道理,这一百九十八年只有胡铨至万九郎公也就够发展快了,十一代人平均十八岁马马虎虎说得过去,如果就福建长汀是宋末再迁永定是说不过道理的,因为十八岁一代人,万九郎公就已到元朝中期了,还能等到再过八代的有通公出生在元朝中期吗?请看万九郎公下面连续五代全是几郎的名字,中国人最讲[究的名姓字号,尽管在元朝蒙古人的歧视下,不准汉人叫名喊号,而汉人还是有字号的。请大家联想一下万九郎公万九二字,意思是不是久久?易经八卦中的三三迷宫。不是九九归中么?当然是九九归于一通,横七竖八交叉都不是同一位数么(不管怎样一列总和等于15)?请大家把从1至9这九个数排成正方形,三位一列九个点,每一列数总和等于15。这就是中国的八卦,西方的三三迷宫,横竖都相通,久而久之易经长盛不衰。因此万九郎公即有通,则长盛。而有通公确实是字长盛,再看有通公父与祖,彦发和善卿,同时来看万九郎公父与祖,昌郎与国贤。昌则发,贤就善,即有善卿就有国贤,有昌郎则彦发,万九则有通即长盛。再看看万九郎公子孙与有通公子孙不一样吗?名字大都是几郎几郎 。所以万九郎公即有通公,这是我个人的看法。这样才符合人文意义的内涵,才符合时空的观念,人生发展的规律。
古时修谱是有很多的局限性的,例如宋欧阳修自修家谱,壹佰伍拾年中就修有十六世之多,这样难道今天的欧阳氏还要遵从欧阳修不加修改吗?我认为是有必要修正的。胡海老先生一直不是在纳闷吗?知道这样的世系是不可能的,但怀疑万九郎公 是不是自己的祖宗。在此,我与老先生私语,万九郎公难道不是你的祖宗吗?原来不通,现在应该在久久归通。


胡光宇
2011年1月19日
如皋安定世系何能引用?



[从胡学颜抱世谱一跌…….”起,想到魏征文人宰相也不过如此,胡学颜搞不清楚115年自己的家史,而魏征也却搞不清楚北魏皇朝灵太后的父亲国珍公是何许人也。国珍公生于公元439年,卒于518年。而这时期正好是胡学颜的七代祖鼎公时期,鼎公生于宋元嘉十一年(公元439年)大于国珍公五岁,然而学颜公就把国珍公荣耀地去做他的十代祖,至于国珍公是不是胡学颜的祖宗现在很难说。请看P108页麟祥生于东晋宁康元年癸酉生,即公元373年,还小于华林藩公一岁,而胡宴平却把麟祥去做藩公之祖,胡宴平要得吗?把国珍公去做麟祥之父,这行得通?国珍公传里明写着生子一:祥,字元吉。“初,国珍无男,养兄真子僧洗为后。后纳赵平君,生子祥。”怎么一下做鼎公的祖宗呢,年龄还小呢。所以魏征不是那金口玉言,胡学颜世系也不一定是安定世系,学颜公以下至瑗公共十五世四百年,瑗公安定是北宋初发迹,援以老祖学颜公世系可靠,是为“安定”之称,但安定先生在为如泰州石爽胡氏谱序所言其祖为华容广公之裔,班公长子甲而下传至泰州之上埠即今石爽也。其在序文落款为“满公八十六代孙石爽瑗翼之书”。是真是假谁能与准?再看瑗公之下的旁系,另派安国世系P62页,安定公之叔谔公:“字正言,号鱼翁……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已未生……葬崇安溪山…….。”这是安国公支系由安定迁福建始祖,谔生二子玙与瑅。瑅字岩起,生子二敬和敏,敏生子一客,客子二罕与突。罕生渊,渊生安国。如此看来从谔公959年至渊公1048年这89年中只有6代人,平均15岁一代,这是正常的吗?再说安国文定公这么高声望何不向皇上讨封?至少五世同堂呢?而又北宋和南宋盛世修谱之际,而为何安国公不知其这个家族呢?为什么皇上命胡寅作“ 邳州宿迁华林谱序“呢?而胡寅又为什么要认华林吾祖万有公呢?明明安定瑗公是他叔祖,他便弃本求枝?请看《中会胡姓通谱》湖北卷P101页可知。再说崇安之祖是江西崇仁之迁,而又何来安定之迁呢?而崇安始祖是夔公,而如皋谱说是谔公,牛头不对马嘴呢。所以我认为安国世系不一定是如皋世系,而如皋世系也不一定是北魏安定世系,真正安定北魏正支是真和国珍公也。因为唐朝之前绝对不只这几个世系。所以,如皋安定世系不能作为安定大宗引用。

胡光宇
2011年01月19日
[ 此贴被胡光宇在2011-01-26 14:55重新编辑 ]
3
0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1-01-26
“所以我认为安国世系不一定是如皋世系,而如皋世系也不一定是北魏安定世系,真正安定北魏正支是真和国珍公也。因为唐朝之前绝对不只这几个世系。所以,如皋安定世系不能作为安定大宗引用。”积极的探讨,很好!
QQ:694102789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1-01-26
我觉得光宇说得有道理,我是有通公后代我早几天想给永定居焕宗亲发一信也是有关万九郎,有通公世系的疑问。今天你写了不知居焕宗亲看到后对永定世系的研究有帮助否。我很想知道永定七郎公后代居住的确切地点好向他们请教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1-01-27
家谱本来就是历史的一部分,是要用“历史”的眼光来看。
选自本宗“胡氏族谱”
胡氏族譜     源流俱楚   歷代簪纓
數朝文武     工部侍郎   布政巡撫
蒿公考訂     創修艱苦   經年久遠
未有修補     棄南來西   散居各土
不加重輯     支派流蕪   茲者揚泰
克縄?祖武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