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615阅读
  • 2回复

今天为什么纪念耀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13-04-15
今天为什么纪念耀邦? 人们怀念胡耀邦,是怀念他的立德、立功、立言。在他身后,还有两点值得铭记。一为民主;一为开放。 http://t.cn/zTVaosu @搜狐新闻客户端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3-04-15
只有基本正直无私、坦荡胸怀、光明磊落的人.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最终被人们认可并不断证明合乎社会大众的公平期望。

而没有缺点,不犯错误的完人是找不到的。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3-04-18
    24年前的今天,一位老人辞世。提起他,世人想到的是,他在邓小平等老同志支持下,主持“平反冤假错案”“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和“落实干部政策”等历史性的工程;他马不停蹄地奔波调研,足迹遍布1600多个县;他主张“藏富于民,让人民富起来”;他无私无畏、光明磊落……他逝世24年了,但人们对他的怀念并未停止。他,就是胡 耀邦。
    人们怀念胡 耀邦,是怀念他的立德、立功、立言。在他身后,还有两点值得铭记。一为民主;一为开放。
    先说民主。何谓民主?言人人殊。梁启超说,民主是天下之公理;丘吉尔说,民主并不是什么好东西,但它是我们迄今为止所能找到的最好的一种制度;还有人说,在民主的国家里,法律就是国王;在专制的国家里,国王就是法律。胡 耀邦也许没有专门给民主下过定义,但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民主,以个人的言辞实践民主。
    胡 耀邦支持“集体领导”和“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曾打算“成为党内首先自觉退下来的一个”。这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不同凡响,在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国家同样别具一格。在中共十二大,当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写入党章,他比谁都兴奋。
    “不戴帽子,不打棍子,不抓辫子,不装袋子”是胡 耀邦身体力行的名言。媒体曾披露过这样一个生动的细节:凡是胡 耀邦主持的会议,与会者都比较轻松,发言热烈,有时甚至争论得面红耳赤,他全不在乎。1985年6月,原劳动人事部副部长严忠勤在向书记处汇报工资改革方案时,因与胡 耀邦理解不一致争论起来。但事后胡 耀邦说,严忠勤这人不错,敢于直言。
    民主不是唱高调,更不是喊口号,没有民主作风,不可能容忍别人与自己争吵,别人也不敢争吵,特别是身为党的总书记。
    胡 耀邦还有一段话特别值得今天的我们体味。他说:“我始终支持任何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希望大家都在宪法的保护下享有最大的自由。尽管有人批评我背着中央搞违犯‘四项基本原则’的所谓民主化运动,助长无政府主义,但我坚持认为我那样做是从大局着想的,即使多数人反对,我仍要保留自己的看法。”
    民主思想和民主作风,是他留给后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前不久全国两会结束后,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我将忠实履行宪法赋予的职责”“推进依法治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称“我们将忠诚于宪法,忠实于人民,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言辞间,法治思维显然一脉相传,也看到了法治底色上的民主色彩。
    再说开放。一提开放,不能不提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胡 耀邦是见证者和参与者。
    一个细节是,1979年,安徽搞“包产到户”的生产责任制,当时主政安徽的万里压力颇大,胡 耀邦在一次会议上说,“要吃米,找万里”。(见《南方周末》)胡 耀邦还是改革开放的提出者和执行者,据专家研究发现,对于“改革”的全面论述,始于胡 耀邦1983年1月30日的一份讲话提纲。最早把“改革开放”连在一起的,同样是胡 耀邦。(见《羊城晚报》)
    在不断推进中国的对外开放方面,胡 耀邦也是不遗余力。他提出的“特事特办、新事新办、立场不变、方法全新”,成为了特区从事改革试验和创造性工作的指导思想。胡 耀邦支持蛇口真刀实枪地推行政治改革,显示了他的气魄和智慧。
    在推动对外开放上,他勇于并善于打破常规,顺应时代和历史潮流。时任中共 中央总书记的胡 耀邦带头穿上西服,就值得特别一提。此外,他还率先表态,要求“不要干涉人家穿衣打扮”“节假日应允许青年人跳集体舞”“对绘画、雕塑,不能禁止表现人体美的作品”,推动了当时社会文化的开放与进步。
    温家宝同志曾在人民日报撰文追忆写道:“我亲身感受着耀邦同志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疾苦的优良作风和大公无私、光明磊落的高尚品德,亲眼目睹他为了党的事业和人民的利益,夜以继日地全身心投入工作中的忘我情景。”
    透过“民主”“廉洁”“胸襟”“清正”这一个个关键词,勾勒出一个形象的胡 耀邦。群众怀念一个人,是怀念他的丰功伟绩,更是追忆他的人格魅力。“此去经年,应是千古好景即设。便更怀先驱风范,当与世人说。”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