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2943阅读
  • 0回复

胡景翼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13-07-05



胡景翼(1892年-1925年)字笠僧,陕西富平人。1910年入同盟会,辛亥革命时期在耀县组织起义失败后流亡到日本。1915年护国战争时期奉派回国。1917年护法战争期间加入于右任在陕西组织的靖国军,任第四路司令。1920年直皖战争后被直系收编为陕军第一师。直奉战争期间所部驻在彰德—顺德一线。1924年10月第二次直奉战争期间,又暗与冯玉祥、孙岳联合倒直,发动北京政变。后与冯、孙组织国民军,任副司令兼第二军军长。11月,任河南军务督办。1925年4月病逝于开封。


人物简介
基本资料
胡景翼,字笠僧,又作励生、立生。陕西省富平县长春乡陵怀村东窑人。著名的爱国将领,杰出的民主主义  胡景翼将军
战士。一说为陕西省富平县庄里镇人。

生平经历
早年入西安健本学堂,1910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武昌起义时,在陕西举兵响应,任第一标统带。民国成立后赴日本留学。1914年回国,在陕西地方军陈树藩部下先后任营长、团长等职。1917年参加组织陕西靖国军,任第四路司令兼第七路总指挥。1922年冯玉祥任陕西督军时,他任第一师师长。第一次直奉战争中,率部到河南援助直系,直系败后,驻河北正定、邯郸一带,归附直系曹锟、吴佩孚。1924年10月第二次直奉战争期间,又暗与冯玉祥、孙岳联合倒直,发动北京政变。后与冯、孙组织国民军,任副司令兼第二军军长。11月,任河南军务督办。1925年4月病逝于开封。
少年时代
胡景翼,1892年6月4日生于富平县侯家堡。胡景翼的老家在富平县陵怀堡,因父亲胡彦麟在外经商,家中无人照料,举家迁至外祖父家侯家堡。胡景翼的父亲胡彦麟,读过几年私塾,识得文墨,不同于一般唯利是图,只知钻钱眼的商人。他见多识广,重义轻利,思想进步,关心国家,对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尤为不满。他为人侠义,性情豪爽,是位具有强烈爱国心,和远见卓识的好父亲。这对孩提时代的胡景翼,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著名学者章太炎和胡彦麟有过来往。到胡景翼聪明好学,一表人才,对胡彦麟说:“励生是今世少有的天才。……如果没有胡大人的严正督导,励生所就未可知也。”
胡彦麟有六子一女,胡景翼为长子。胡彦麟特别重视对子女的教育。为了让孩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举家又从地处偏僻的侯家堡,迁到富平重镇庄里镇。让胡景翼跟一位姓杨的先生读了近六年书,将《百家姓》、《三字经》等启蒙课本读得滚瓜烂熟。胡景翼的聪明好学,先生已教不了他了,就举荐他跟父亲到三原读书,拜关中有名的学者赵如笃为师,读“四书”、“五经”。这些古文虽有些诘屈聱牙,枯燥乏味,却为他以后参加革命奠定了很好的文化基础。胡景翼崇尚健体,在读书的同时,又拜鹞子高三的大弟子金仲为师,成为高家拳的再传弟子。当时井勿幕等人在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影响下,1908年成立了同盟会陕西分会,经常来三原开展革命活动,宣传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这对少年的胡景翼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在他稚嫩的心灵中播下了反对封建专制,向往民主自由的种子。
当时的革命以剪辫子、放小脚为形式,反对满清政府,开展解放妇女运动。15岁的胡景翼,以“一十五龄人”为笔名,编写了劝妇女放足的传单,四处张贴。
听说西安“健本”学堂招生,胡景翼向父亲说明了自己的想法,取得父亲的支持,考入了西安“健本”学堂。
“健本”学堂,是革命党人焦子敬等人创办的。任课的老师大都是同盟会员和进步人士。他们利用课堂,揭露清政府丧权辱国,腐败黑暗,宣传民主革命的道理。这些新鲜的思想,给了年轻的胡景翼以极大的激励。
面对国家危亡,民族危机,胡景翼再也坐不住了。他组织同学演讲,慷慨激昂,大声疾呼:“列强环逼,清廷无能,堂堂中国就要被瓜分了,我们就要作亡过奴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岂能眼看着鞑虏的蹂躏,而干作亡国奴吗?”他仿效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杆为旗”,组织同学制作了20几支木枪,进行操练。
1910年3月,在井勿幕等人的介绍下,19岁的胡景翼加入了中国同盟会,以一位自觉的革命者,投入了民主革命的洪流。
背景资料
1908年10月,渭北蒲城县发生反动政府迫害进步学生的“蒲案”,全省各地声援“蒲案”的学生运动此起彼伏,接连不断。1910年,学生运动进入高潮。在这次反迫害斗争中,胡景翼认识了他后来的挚友张义安。面对荷枪实弹的反动军队,手无寸铁的学生当然显得苍白无力,学生运动不得不以失败告终。学生运动的失败,教训了胡景翼,要推翻专制政府,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
一介书生,赤手空拳,要建立自己的武装,从那里着手?胡景翼认为只有从当时的“刀客”入手。
胡景翼的家乡富平以及周围各县,是“刀客”们活动最频繁的地区。少年时代的胡景翼就崇拜“刀客”,崇拜他们侠肝义胆,嫉恶如仇;崇拜他们杀富济贫,英勇无畏。于是,他就向井勿幕建议联络“刀客”。井勿幕就把秘密联络渭北会党和“刀客”的任务交给了胡景翼和李仲三等人。
在富平,胡景翼先后结识了“黑瘠背”王守身、“胡老六”胡彦海、“马老二”马正德、“石冷錾”石象仪等一批有名的“刀客”和“柴伙会”(邦会)头目田玉杰、田春耕等。这些人后来大都成为井勿幕和胡景翼所率义军的骨干。富平当时有个哥老会头目叫向紫山,颇有些实力。胡景翼想做向紫山的工作,但向被县衙关在监牢。胡景翼通过做工作,里应外合,救出了向紫山。出狱后,向紫山带领1000多人的队伍投入了革命。
在做“刀客“和帮会工作的同时,胡景翼又把工作伸向清军内部。在清政府扩编的陕西新军中,有大量的哥老会成员。胡景翼冒着生命危险,只身打入新军,结识了哥老会头目张云山、万炳南等,并参加了哥老会,在大雁塔歃血为盟,使哥老会成员成为革命队伍的一支武装力量。
胡景翼联络“刀客”,打入新军,争取“哥老会”的工作,为以后的武装起义打好了基础。
投笔从戎
1911年1月,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了。黄兴领导的广州黄花岗起义震撼全国。接着,四川的保路运动汹涌澎湃,全国各地的反清浪潮风起云涌。清王朝处于四面楚歌,风雨飘摇之中。
1911年10月20日,武昌起义的炮声打响了,陕西革命党人深受鼓舞,他们连日召开会议,加紧起义的准备工作。
1911年10月22日西安起义打响(又称:陕西举义)。义军很快攻进西安城,成立了“秦陇复汉军政府”,推举张凤翙为大统领,井勿幕为北路安抚招讨使。
听到西安起义胜利的消息,受陕西同盟会委托,在渭北联络革命志士,组织各地武装力量,准备起义的胡景翼十分激动。他连夜率领队伍上了耀县药王山,插起了“兴汉灭满,光复中华”的大旗。胡景翼率领义军挥师南下,一路势如破竹,攻克了耀县、富平、三原等渭北重镇,成立了渭北起义军总部。年方20的胡景翼被陕西军政府任命为,秦陇复汉军第一标标统(团长),开始了自己戎马倥偬的军旅生涯。
1914年1月赴日本,入浩然学社学习军事和数学。毕业后回陕,在陈树藩部下任职。1918年1月任陕西靖国军右翼总司令。
编辑本段崭露头角概况
胡景翼的队伍,很快发展到1000多人,成为渭北最强大的一支武装力量。但由于组建仓促,成分复杂。这些由“刀客”、“哥老会”等邦会成员组成的队伍,作战虽勇敢,但纪律松弛,各行其是,缺乏应有的装备和军事素质,很难应对装备优良、训练有素的政府军。于是,胡景翼在所率部队中开展了整顿纪律和练兵活动,改变了部队中存在的自由散漫,各行其是的江湖作风,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
耀州城有个会党头目张南辉,假冒“革命军”的名义,勾结清府,烧杀虏掠,无恶不作,弄得城内鸡犬不宁,民不聊生。井勿幕令胡景翼率兵剿灭之。
以少胜多
胡景翼从所率的士兵中,精选了40名骑兵,直驱耀州城,把守城的300多名匪兵,打得落花流水,狼狈逃窜。
耀州城以少胜多的胜利,使渭北的土匪闻风丧胆,销声匿迹,老百姓无不称快。胡景翼的威名也从此风传渭北。
在革命浪潮的的冲击下,摇摇欲坠的清政府惊慌失措。在向武汉进攻的同时,又慌忙命令河南、甘肃的清军夹击围剿陕西的革命军。
为迎击清军的进攻,陕西军政府一面派军进驻潼关,一面派军抵挡西来之敌。不料甘肃来敌凶猛,西线全线崩溃,向西安告急。井勿幕立刻派胡景翼率两营兵力,西进增援。胡景翼率军直取三水城,清军望风弃城而逃。胡景翼乘胜追击,包围了张洪镇,扼守要隘,多次打退了敌人的轮番冲击,死死卡住清军的退路,打得清军狼狈不堪,抱头鼠窜。
张洪镇的胜利,扭转了西线的战局。充分显示了胡景翼这位初出茅庐的青年将领,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
逐陆讨袁
由于资产阶级的妥协、软弱,袁世凯轻而易举地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登上了中华民国大总统的宝座。陕西大统领改为大督都,张凤翙背叛革命,沦为袁世凯的走狗,处处打击、排挤革命党人。井勿幕、郭希仁等不得不解甲隐退。政局出人意料地急剧变化,特别是井勿幕的退隐,使胡景翼心灰意冷。
1912年秋,胡景翼伙同张义安、冯毓东东渡日本,进振武预备学堂学习军事。经于右仁、井勿幕的介绍,胡景翼有幸进入孙中山先生在日本举办的“浩然庐学社”学习,见到了他仰慕已久的孙中山先生。这成了胡景翼革命生涯中又一个新的转折点。胡景翼对孙中山先生说:“来日我  胡景翼将军书赠高又明
一定要打进北京城,请先生主持大计。”这誓言后来成为胡景翼将军终生的奋斗目标。
结束了几个月的“浩然庐学社”的学习生活,胡景翼准备回国。临别时,孙中山先生握着胡景翼的手,说:“你的家乡在陕西,陕西革命的大事就托给你了。”肩负着孙中山先生的重托,怀抱着伟大的革命理想,胡景翼踏上回国的征途。
胡景翼回国之时,正是袁世凯践踏共和,阴谋称帝之时。
为了复辟的需要,袁世凯把他的部属和前清同僚委以重任,把持了国家的军政大权。同时又遣兵调将奔赴全国各地,夺取地方政权。陆建章就是袁世凯派往陕西的军政要员。
陆建章一到陕西,大肆逮捕革命党人,迫害进步人士,残害人民群众,时人称之为“陆屠夫”。陕西革命处于低潮。
胡景翼经河北、山西回到陕西渭北,找到先期回国的张义安、冯毓东,又通过他们见到刘允丞、史可轩等人。
这时,在陕的老同盟会员、著名的革命党人郭希仁,隐居在华山脚下,以讲学为名,秘密从事革命活动。得到郭希仁的行踪,胡景翼立即约冯毓东等来到华山脚下,拜见郭希仁,向他传达孙中山先生对对西北革命的关怀和指示。和他一起分析国内和陕西的形势,为了重建革命武装,胡景翼决定投靠陈树藩。胡景翼到渭北蒲城县见陈树藩。陈树藩只给了他一个差官长的闲差。经过种种努力,胡景翼终于取得了陈树藩的信任,当了备补连连长,不久又被提升为游击营营长,驻守富平。
1915年12月,袁世凯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背叛共和,登上皇帝宝座,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怒。孙中山先生立即发表了《讨袁檄文》,蔡锷将军宣布云南独立,兴师讨袁。
在陕的郭坚、曹世英、高峻等,积极响应孙中山先生的号召,1916年3月在白水县城举起了讨袁的义旗。胡景  
翼派张义安、岳维峻等到渭北各县联络民军,招集旧部,同时利用矛盾,做陈树藩的工作,准备起义。
这年5月初,陆建章的儿子陆承武,带领3000多人的“中坚团”进驻富平。胡景翼认为这是逐陆讨袁的极好机会。当时,胡景翼的游击营只有300余人200支枪,和陆承武的力量相比,简直是以卵击石。但胆大心细的胡景翼,谙熟兵法,以拜见陆承武为名,详细掌握了“陆”军的部署情况。出其不意,突然发难,活捉了陆承武。
听到胡景翼活捉陆承武的消息,各路民军都赶到富平,群情激愤,要求杀了陆儿子,推举胡景翼任陕西护国军总司令。胡景翼冷静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为保存革命实力,力排众议,推陈树藩做了护国军总司令。
陈树藩任护国军总司令后,兵分两路向西安进发。陆建章极为恐慌,只好答应陈树藩的要求,立即离陕,让出陕西督都的位置。
陈树藩就任陕西督都后,就背叛了护国军,成为袁世凯的帮凶。袁世凯倒台后,他又投靠段祺瑞,和陆建章一样,继续排挤、打击革命党人。陈树藩把自己的亲信安插进胡景翼的部队,企图牵制、监视胡景翼的行动。 并把胡景翼的驻防从渭北调到陕南龙驹寨,以限制其发展,割断胡景翼与曹世英、郭坚等人的联系。企图用釜底抽薪的办法分化瓦解护国军。
对陈树藩的阴谋诡计,胡景翼早有觉察,他将计就计,以守为攻。驻军龙驹寨后,胡景翼对部队进行了整编,开展练兵活动。出陈树藩的意料,胡景翼在龙驹寨,不但没有受到限制,部队反而由10个连扩大为15个连,而且军事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
倒陈伐段
1917年9月,孙中山在广州成立护法军政府,就任海陆军大元帅,发动了讨伐段祺瑞的护法战争。渭北的曹世英、高峻,西安的耿直,响应孙中山纷纷起义,举起了倒陈伐段的旗帜。
1918年元月,驻军三原的张义安,对陈树藩派来旨在对付护国军的驻军,发起突然攻击。张义安以一营的兵力,歼灭了陈树藩的一个旅和一个整团,取得了三原起义的胜利。之后,胡景翼、曹世英也赶到三原,两军会师,成立了陕西靖国军。
靖国军的成立,使陈树藩惊慌失措,坐卧不安。陈树藩软硬兼施,挑拨离间的阴谋败露之后,恼羞成怒,公然派兵攻打三原靖国军总部。胡景翼和曹世英出其不意,主动出击,一举粉碎了陈树藩的进攻。靖国军乘胜追击,除用一部分兵力留守三原,其余部队兵分东西两路,合围西安。张义安率西路军,进驻西安附近的甘家寨,以一个营的兵力粉碎了陈军三个营的进攻。在泾阳、三原战役结束后,胡景翼派冯毓东、李虎臣、康指定、邓宝珊,挥师南下,支援张义安。靖国军以凌厉的攻势摧毁了陈军在西安西郊的防线,从西、南两面包围了西安。
曹世英、郭坚、高峻率领的东路军连克新筑、十里铺、光台庙,直逼韩森寨,从东、北两面对西安形成了包围。
在靖国军东西两路大军的夹攻下,陈树藩惊慌失措,一面向北洋政府告急,要求增援;另一方面以省长相许,向豫西的刘镇华求救。
刘镇华本来就是个鼠首两端的野心家,对自己盘踞于豫西一隅早就不满。陈树藩的求援,是肉饱子打狗,正好合了刘镇华的野心。于是,刘镇华亲率5000人马,开进潼关。刘镇华的入关,对靖国军十分不利。胡景翼审时度势,下令靖国军从西安撤军。西路军退回三原、泾阳、富平,以泾河为防线。东路军回到渭北原先驻地休整。
靖国军作战虽勇敢,但缺乏统一的指挥,这是军家的大忌。胡景翼、曹世英、刘允丞等商议,决定请在上海的于右任先生回陕主军。
1918年8月,于右仁从上海回到渭北,担任了陕西靖国军总司令,从北京回来的张钫担任了副总司令,全军实行了统一的编制。四分五裂的靖国军,从此有了统一的指挥。
靖国军虽然有了统一的指挥,与陈树藩的战争也暂时停了下来。但靖国军仍处在陈树藩的包围之中,处境仍然十分危险。胡景翼决定向陈军包围薄弱的东部发展。胡景翼去渭南固市找故友姜宏模。姜宏模建议胡景翼和陈树藩和谈。胡景翼接受了姜宏模的建议。但出人意料的是,陈树藩根本没有和谈的诚意。借和谈之机,将胡景翼劫持回西安,拘禁起来。
1920年,是军阀混战,风云变幻的一年。直系势力伸进陕西,要赶陈树藩下台。陈树藩走投无路,决定以释放胡景翼为条件,和靖国军讲和。就这样,胡景翼结束了近三年的囚禁生活,回到了渭北,担任了陕西靖国军总指挥。
1921年5月,曹锟北京政府下令撤去陈树藩陕西督军的职务,由直系师长阎相文接任。7月,阎相文、吴新田、冯玉祥率部进陕。陈树藩准备武力抵抗。冯玉祥与胡景翼暗中联系。在冯玉祥和胡景翼的夹击下,陈军土崩瓦解,陈树藩逃进南山。
曲折发展
阎相文进陕,以直系取代了皖系。对靖国军来说,无异于前门驱狼,后门进虎。阎相文进陕,首先把敌对的矛头指向靖国军。到陕不久,阎相文就指使冯玉祥,诱杀了靖国军第一路军司令郭坚。这急功近利的鲁莽做法,激起了靖国军将士的愤怒和不满,受到上司吴佩孚的训斥。阎相文气急相加,服毒自尽。由冯玉祥接任了陕西督军。
冯玉祥上台后,和阎相文一样,并没有放弃消灭靖国军的企图。不过他汲取了阎相文的教训,采取了委婉的做法。他派人斡旋,试图收编靖国军,但没有结果。
吴佩孚坐镇洛阳,虎视眈眈。冯玉祥控制了西安、关中、陕南大部。坚守渭北的曹世英、高峻、胡景翼等只有两万人马,而且装备落后,粮饷不足。形势对靖国军十分不利,胡景翼等为靖国军的前途日夜焦虑。
刘允丞、续桐溪向胡景翼提出,接受改编,暂且换旗,保存势力,东出潼关的建议,得到胡景翼的赞同。
为了稳定局势,缓和冯、胡之间的矛盾,北洋政府派何遂来陕调解,决定将胡部改变为一个师,由胡任师长,直受吴佩孚节制。
1922年4月,直奉第一次战争爆发。吴佩孚命令冯玉祥移军河南。为东出潼关,谋求发展,胡景翼也决定率部进军中原。
冯玉祥一到郑州,就遭到河南督军赵倜的两面夹攻,向胡景翼告急,要求增援。胡景翼不计前嫌,立即出击,解了郑州之围。郑州一战,改变了冯玉祥对胡景翼的敌对情绪。为以后的冯、胡联盟奠定了基础。
冯、胡虽然取得了郑州反击战的胜利,但没有得到吴佩孚的赏识,反而成了打击、排挤的对象。冯玉祥到河南任督军不到半年,就被吴佩孚调到北京南苑坐了冷板凳。胡景翼被任命为京汉铁路线的护路使,驻军顺德(河北邢台),负责正定到彰德(河南安阳)一段的护路任务。
1923年2月,京汉铁路爆发了“二七”大罢工。吴佩孚下令镇压工人,胡景翼拒绝执行吴佩孚的命令。对胡景翼的作法,吴佩孚大为不满,下令胡景翼南下,攻打北伐军。胡进翼以军备不齐,粮饷不足为借口,又一次拒绝了吴佩孚的命令。
曹锟贿选和吴佩孚的“武力统一”政策,激化了内外部的各种矛盾。在孙中山的支持下,胡景翼、孙岳、冯玉祥结为反直联盟。
1924年1月,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明确地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的革命目标。会后,孙中山派人向胡景翼传达了会议精神,指示他联合北方进步势力,发动反直系军阀的斗争。
1924年9月,“江浙战争”爆发,揭开了第二次直奉战争的序幕,胡景翼盼望的时机终于到来了。他立即和刘允丞、续桐溪,商定了一个倒曹灭吴的计划。
胡景翼分析了曹、吴的内部情况,选择其中实力最大,和吴佩孚矛盾最深的冯玉祥,作为联合的重点。胡景翼先请孙岳面见冯玉祥,然后又派李仲三再见冯玉祥。冯玉祥同意和胡景翼合作,确定了推翻曹锟,解决曹吴,赶溥仪出紫禁城的计划。大政方针已定,冯玉祥令胡景翼火速率部进京。胡、孙、冯反直三角联盟正式形成。

背景资料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曹锟任命吴佩孚为“讨逆军”总司令,率25万大军北上迎击张作霖。吴佩孚命令第三军总司令冯玉祥出兵古北口,胡景翼作援军,策应前方。
让自己出兵古北口,冯玉祥认为吴佩孚是排除异己,有意刁难,十分不满。胡景翼要求后勤补给,也遭到吴佩孚的拒绝。这成为冯玉祥、胡景翼决心回师倒戈的导火索。
冯玉祥受命后,迟迟不发,秘密地进行着回师倒戈的准备工作。他以京城空虚为借口,向曹锟推荐孙岳任北京卫戍副司令,作为内应。又派蒋鸿遇为留守司令兼兵站总监留守北京,监视曹、吴的行动。待一切部署就绪后,冯玉祥才率部开拔。
讨伐叛贼
胡景翼担任第二路援军司令。在临行前,胡景翼把刘允丞、续桐溪、李仲三找来,部署了周密的回师计划。他托李仲三联系冯玉祥,令李虎臣留驻通州作策应,派续桐溪去承德争取米振标,托刘允丞向孙中山汇报。请孙中山出师北伐,共讨曹、吴。
冯玉祥到古北口后,以筹措军饷为由,驻足不前,设法与奉军联系。奉系军阀张作霖,也派人到古北口见冯玉祥,要求冯玉祥与奉军统一行动,共伐曹、吴。心有灵犀,双方一拍即合。但刚愎自用的吴佩孚却蒙在鼓里,对冯、胡、孙的三角联盟,及冯军与奉军、皖军的结盟,毫无觉察。
在冯玉祥的默许下,奉军不费吹灰之力,攻占了天险九门口等三道关,打开了通往山海关的道路。在喜峰口,奉军也击败了直军王怀庆部。败讯传来,在北京的吴佩孚坐不住了,亲率精锐急忙赶赴山海关。吴佩孚一走,京城空虚,为胡景翼、冯玉祥回师北京,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时机。
邓宝珊按胡景翼的安排,到古北口见冯玉祥,通报了情况。冯玉祥决定立即班师回京。
胡景翼立即下令全军撤离战场,南下接应冯玉祥。胡景翼密令岳维峻袭击王怀庆部,割断王怀庆和吴佩孚间的联系。然后兵发榆关,堵住吴佩孚陆路回师的通道。又命邓宝珊、李纪才直奔京津,在丰台、玉田、滦州一线布防。令留守通州的李虎臣,策应冯玉祥进京。配合邓宝珊、郑成思,形成对唐山和天津的包围,堵死吴佩孚从海上回师京城的通道。胡景翼的这些部署,有力地配合了冯玉祥回师北京的军事行动。
1924年10月22日午夜,冯玉祥的先头部队在孙岳的帮助下,一弹未发,开进了北京安定门,占领了城内的交通要道,包围了总统府,囚禁了曹锟。23日黎明,冯玉祥的大队人马开进了北京城,控制了北京的整个局面。
25日,在北京北苑召开了政变后的第一次军事会议。会议决定,冯玉祥、胡景翼、孙岳各部改组为中华民国国民军。冯与胡、孙商议,邀请孙中山北上,主持大计。北京政变的消息不翼而飞,很快传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吴佩孚这时才如梦初醒。得到北京政变的消息,吴佩孚急忙挥师天津,以曹锟的名义,电令江苏、湖北各军火速北上增援,讨伐冯玉祥。
政变结果
李虎臣、李纪才、张之江、刘郁芬等兵陈杨村以西,准备向吴佩孚发动进攻。岳维峻、邓宝珊已占领了唐山。兵临城下的吴佩孚,困兽犹斗,拒不投降。胡景翼下令总攻击,取得了杨村战役的胜利。吴佩孚看大势已去,只好从塘沽下海,向南逃窜。胡景翼进驻天津,讨吴战争宣告正式结束。
北京政变,消灭了吴佩孚,迫使曹锟下台,把溥仪赶出了皇宫,为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接到冯玉祥、胡景翼的邀请电报,孙中山决定即日北上。这时,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张作霖,违背当初的承诺,率师进山海关,直逼京、津。并公然拥戴段祺瑞任反直军统帅。国民党内对孙中山北上一事,争论不休,莫衷一是,使孙中山的北上,迟迟不能成行。
合作决裂
为了早日实现国家的和平统一,使人民免遭战乱的涂炭,孙中山冲破重重阻力,毅然决定北上,并发表了《北上宣言》。孙中山和夫人宋庆龄到上海,因交通受阻,改道日本到达天津。胡景翼在北京心急如焚,度日如年。
这时的冯玉祥私心膨胀,置大局于不顾,把心思用在争夺地盘上。任命胡景翼为河南军务督办,孙岳为河南省长,企图把胡、孙赶出京津,以利自己的发展。
与此同时,冯玉祥在天津举行了包括奉系张作霖、皖系卢永祥在内的三方会议。会议其间,屈于段祺瑞、张作霖军事上和政治上的压力,冯玉祥采取了“高揖群公,激流勇退”的态度,拱手把北京政变的胜利成果,让给了段、张这两位军阀,以新的军阀独裁代替了旧的军阀独裁。
天津会议使胡景翼大失所望。摆在他面前地唯一出路,就是南下中原,积蓄力量,以图东山再起。跟军阀多年打交道的教训,教育了胡景翼,军阀们是靠不住的。于是,他把希望的目光投向了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的苏联。在屈武的引见下,胡景翼在苏联大使馆,见到了李大钊,并要求他南下指导工作。李大钊的接见,使胡景翼又一次柳暗花明,获得了“激流勇进”的信心。


荟萃中州
胡景翼的国民二军,在击败了吴佩孚残部和憨玉琨的抵抗之后,经郑州,进驻开封。他遵照孙中山先生“除恶务尽”的指示,出兵豫西,追剿吴佩孚,围困鸡公山。吴佩孚走投无路,只好带领残部窜进湖北,溜进湖南,投靠了军阀赵恒惕。
段祺瑞就任“中华民国临时执政”,各地纷纷来电祝贺,为其歌功颂德,称其为“临时执政”、“执政”。唯独胡景翼在来电中,称他“段大元帅”,并在电文中控诉、训诫军阀的罪恶,招来段祺瑞的极端不满。
河南地处中原,是京汉铁路和陇海铁路的交汇处。南下可控制长江中下游,北上可图京、津,控制华北,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因为孙岳不愿来河南,胡景翼又兼任了河南省长。这一切为胡景翼实现自己大伟大抱负,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胡景翼在组建新政府时,采取了“豫人治豫”的方针,受到河南人民和各界人士的拥护和爱戴,迅速稳定了中原局势。新政权成立后,清乡剿匪,惩治腐败,发展交通,兴办教育,对河南的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的发展,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
当然,胡景翼也并没有忘记国民二军所处的险恶形势。他下令整顿队伍,加强军事训练,提高军事素质,时刻准备应付可能发生的大战。
胡景翼认为,对付反动军阀,必须贯彻孙中山先生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三大政策。他邀请李大钊到河南,共商革命大计。为国共在河南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苏联驻华大使加拉罕,应胡景翼的邀请访问开封。
不久,苏联又派遣西纳尼、魏金斯基等30多人到郑州担任国民二军的军事教练。同时,胡景翼又派党必刚、师哲等30多人到苏联基辅军事学院学习。苏联又无偿援助国民二军大批枪炮、弹药和新式武器,大大改善了部队的武器装备。
李大钊、王若飞先后派刘天章、潘自立、史可轩、邹钧等许多优秀共产党员、进步青年来国民二军工作,开展革命活动。
在胡景翼的要求下,广州黄埔军校输送杜聿明、张耀明、马志超、王太玄等一大批优秀军事人才,到国民二军担任职务。徐向前、阎揆要也从黄埔军校来参加国民二军的工作。
许多国民党的高级干部和知名人士也相继到达开封,如于右仁、李根源、刘允丞、张季鸾等直接参加国民二军的军务、政务、外务工作。
日本友人、朝鲜革命志士也来开封访问。一时间,海纳百川,宾朋如云,河南开封成了革命者的云集的地方,出现了“八方风雨会中州”的空前盛况。

背景简介
  
早就对胡景翼怀恨在心的段祺瑞,对中原出现这块“赤色”地区惶恐不安,决心以武力消灭之。
1925年1月,段祺瑞任命憨玉琨为豫陕甘“剿匪”副司令,接着又唆使张作霖、阎锡山、刘镇华配合憨玉琨围攻胡景翼的国民二军。
在段祺瑞的支持下,盘踞在豫西的憨玉琨,很快发展到10万人马,对国民二军造成很大威胁。为避免战乱再起,胡景翼电致刘镇华,调国民二军留陕部队来河南,让憨玉琨部返回陕西,遭到刘、憨的拒绝。并指使其部属王老五、张德胜不断挑衅,一手制造了“禹州事件”。
一触即发
为顾全大局,稳定局势,胡景翼在处理这件事上作让步。但刘、憨以为胡景翼软弱可欺,得寸进尺,极力扩大事态,连续攻占了国民二军控制的登封、密县、并向郑州前进。大战一触即发。
主动出击
2月中旬,胡景翼的到驻京代表张季鸾密报:张作霖、阎锡山、刘镇华在太原聚会,准备联合行动,消灭国民二军和三军。
胡景翼看一场大战在所难免,于是主动出击,决定亲任总指挥,给憨玉琨、刘镇华以沉重打击。
1925年2月18日胡景翼到郑州,第二天就召开了军事会议,确定了速战速决的作战方针。胡景翼命令岳维峻为右翼前敌总指挥,率本部人马和杨瑞轩、史可轩、田生春沿陇海铁路西进,打击正面来犯的敌人,直捣洛阳。任命邓宝珊为左翼前敌总指挥,率本部人马和李虎臣、蒋朗亭,并建国豫军、国民三军从密县、登封迂回出击,包抄敌军右侧直下偃师,同正面攻击部队会师洛阳。令米振标坐镇开封,以防张宗昌。令李纪才驻守豫东,以防阎锡山和肖耀南。
1925年2月22日,胡景翼下达了总进攻的命令。两路大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刘、憨发动了全面进攻。
右路军利用陇海铁路之便,迅速逼近,势如破竹,使憨玉琨不得不放弃荥阳、汜水、巩县,退守黑石关。憨玉琨惊慌万状,一面向刘镇华紧急求援,一面组织残余势力负隅顽抗。在黑石关前,憨玉琨命令部队多次冲锋,均告失败,不得不下令西撤,炸断伊水铁路大桥。
刘镇华接到憨玉琨的告急,亲率柴云开、马瑞旺等赶赴洛阳。
赶到洛阳,刘镇华一看情况不妙,急令憨玉琨集中兵力到伊水西岸的偃师,固守伊水桥头,又令袖手旁观的张治公立即投入战斗,拖延时间,以待奉军和晋军的支援。
急智克敌
这时的的张宗昌从徐州来点电,以“援胡讨憨”之名,行“援憨讨胡”之实,要求西进,企图造成国民军腹背受敌之势。胡景翼接受了李根源急中生智,提前报捷的建议,使张宗昌失去了借口,只打消了西进的念头。
修复伊水铁路大桥,成为国民军西进,剿灭憨玉琨、刘镇华的首要。按工程要求得25天,胡景翼组织铁路工人,只用了4天就完成了修桥任务。岳维峻率师攻占了偃师,兵临洛阳城下。两路大军会师,一举攻下了洛阳城。憨玉琨如丧家之犬,逃回嵩山老家,服毒自尽。
刘镇华带领残兵败将,狼狈西窜,途中遭到邓宝珊、田玉洁、冯毓东的突然袭击,全军覆没。刘镇华侥幸逃生,渡过黄河,向太原去了。
豫西大战沉重地打击了段祺瑞的嚣张气焰,充分显示了胡景翼将军杰出的军事才能,是他戎马生涯中最辉煌的杰作,为他“以豫为基,推行主义于全国”的宏图大略奠定了基础,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与世长辞
就在国民二军攻克洛阳,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时候,传来了不幸的消息。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在北京突然病世。噩耗传来,胡景翼将军悲痛欲绝,精神受到沉重的打击,右臂上的疔疮复发,病情急剧恶化。经医治无效,于1925年4月10日,胡景翼将军在开封与世长辞,享年仅34岁。
胡景翼将军逝世全国震惊,北京、西安、开封、郑州都举行了隆重地悼念活动。5月,胡景翼将军的灵柩由豫归陕,安葬于华山北麓的王猛台下。1936年10月,冯玉祥等胡景翼将军的生前友好,在河南郑州修建了一座气势宏伟的“胡公祠”,作为胡景翼将军的永久纪念。

电视剧

《关内胡》
基本简介
[片头]
黄土坡原,沟壑纵横,田野萧瑟,一片苍凉景象。
天色阴沉,狂风乍起,乌云翻滚,暴雨欲来。
一声霹雳,一束闪电划破长空。
电光过处,风雨中突现胡景翼自画像(封一)
[片名] 关内胡
革命英雄关内胡,
将军一怒失曹吴。
欢迎总理践前约,
风雨八方集豫州。
----续范亭《忆胡老大》
东方云开,霞光微露。伴随胡笠僧遗像(封二)和片段的画面,扬起浑厚雄壮的主题歌曲:
太华云开,中原天晓,振臂一呼,豪杰多少。
为将为儒,为僧为佛。胸有千秋,心无一物。
亦孙亦徐,亦关亦岳。国之少年,世之先觉,
王翦为友,王猛为邻。古今百战,独为拯民。
灵兮归来,我亦雪涕。十亿劳民,一声万岁。
“心如日月之明,无所不照;德如天地之大,无不复载。他日为龙为云,霖雨苍生,普救百姓,予之志也!”胡景翼书革命英雄关内胡,将军一怒失曹营。
(注)曹吴:北洋军阀曹琨和吴佩孚总理;中国国民党总理孙中山
革命英雄关内胡,将军一怒失曹营。
欢迎中理践前约,风雨八方集豫州。
这首七言绝句出自著名爱国将领续范亭之手。关内胡即胡景翼,字笠僧,也是近代中国著名的革命将领。他在短暂的一生里,为反对满清王朝和北洋军阀的革命历史谱写了一页页光辉的篇章。在辛亥革命周年将临之际,西北政法大学李凤权教授把他所著《胡景翼传》改编成30集电视剧,以作纪念。
影视剧情
《关内胡》将在荧屏上以艺术的形式,形象地演绎胡景翼将军跌宕起伏,叱咤风云的人生经历,并以此为主线,展现出一幅幅错综纷纭、惊心动魄的历史画卷:
时起清末,外强入侵,朝廷腐败,国难频仍,民不聊生。少年胡景翼聪颖好学,志向高远,受家教师传,习文练武,决心“成正果”、“反天宫”,为国除奸,为民除害。
步入青年的胡景翼,在井勿幕等革命党人引导下,接受孙中山窒息,参加了中国同盟会。为发展革命力量,他广交反清志士,促成陕西同盟会与哥老会的联盟,为西安“反正”奠定了政治基础。他又在渭北以武会友,联络各路“刀客”,组建革命武装,举义药王山,大战张洪源,为陕西辛亥革命立下了汗马功劳。
袁氏篡权,革命受挫,军阀割据,内争未已,胡将军奉孙中山之命,回陕西发动护国运动,“逐陆讨袁”,又发动护法之役,“倒陈伐段”,历经艰险,坚持革命斗争。
曹锟贿选,全国哗然,政治氛围波谲云诡。冯玉祥率师进陕,靖国军分崩离析。胡景翼为了保存实力,以图再举,不得已佯依曹吴,深入虎穴,虽遭非难而初衷不改。他在直系军阀中,联合冯玉祥、孙岳等进步志士,乘直奉大战之机,发动北京政变,推翻曹吴统治,迎请孙中山悲伤主政。
不意曹吴倒台,奉军入关,冯玉祥下野,段祺瑞复辟,北方政局急转直下。失望之余,胡景翼寄望于成立不久的中国共产党。他接受了中共领导人李大钊的指导,进军中原,以图大举。
胡景翼挥师南下,主政河南。莅任伊始,兴利除弊,肃清贪腐,振兴经济,发展文化教育,关注国计民生,深得广大群众之赞誉。他坚决执行孙中山的三大政策,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吸纳国共两党人才,广结社会贤达,造成“风雨八方集豫州”的大好局面。
胡景翼在中原雷厉风行的锐意改革,直令盘踞北京的奉皖军阀大感恐惧,他们唆使刘振华、憨玉琨出兵豫西,并命阎锡山、张宗昌出兵配合,妄图围歼胡景翼所部。胡景翼临危不惧,率国民二军、三军和孙中山派来的建国豫军,在工农群众的支持和苏联的军事援助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以6万之师歼灭了刘憨十万大军,粉碎了直皖军阀的合围计划,从而稳定了中国局势,为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创造了极为有力的条件。
正当河南军民欢庆豫西大捷之时,中山先生在北京不幸逝世。噩耗传来,胡景翼悲痛欲绝,右臂疔疮大发,病情急剧恶化,这位叱咤风云的革命英雄竟于1925年4月10日溘然长逝,年仅三十有四。
《关内胡》电视剧全方位地展示了胡景翼将军的传奇人生,其中有他的治军有方,足智多谋,常能出奇制胜的军事才能;豁达大度,光明磊落,审时度势,进退自如的政治家风度;还有他那精湛书法,诙谐谈吐,诗词歌赋,生活趣闻;更有他矢志革命,赤诚爱国,衷心为民的高尚品德。正如他之所云:“心如日月之明,无所不照;德如天地之大,无不复载。他日为龙为云,霖雨苍生,普救百姓,予之志也!”作者希望这样的传奇任务的演绎,不仅能给人以艺术的享受,知识的追求,更能给人以心灵的启迪......


胡景翼病逝后,广东革命政府追授陆军上将衔。

  胡将军的逝世,引起国内外各界人士的关注与哀悼。其时,“三军堕泪,万民失声。”

  曾与将军共事的国民党元老于右任不胜悲恸,赠挽联曰:

  盖世勋名,不为王翦;

  弥天管乐,又哭中山。

  国民党内资深望重的李根源先生挽曰:

  多难损天年,已是大名垂宇宙;

  有才齐管乐,不堪无命似关张。

  日本友人佐佐木先生为中国丧失一位卓越人才和爱国将领而深为惋惜,挽曰:

  中华丧大将,

  民国失长城。

  苏联援华军事顾问组副组长普里马科夫说:

  “这位将军的去世,对于中国北方的民主革命运动,是一个重大的损失。”乃至十多年之后,国民党元老李根源先生仍感叹不已,赋诗曰:

  富平胡将军,英伟而豁达。

  斯人若有命,天下早定一。

  胡景翼将军早在未冠之年,就矢志革命,起兵富平,逐陆讨袁;举义三原,倒陈伐段;深入虎穴,推翻曹吴;挥师南下,逐鹿中原。将军“武有周喻之谋,文有孟尝之风”。章太炎先生曾赞其“渊海之量,螭虎之武,懿此硕人,宜司中土。”于右任赞其“胸有千秋,心无一物”,“国之少年,世之先觉”。

  胡景翼将军的一生,是赤诚爱国的一生,献身革命的一生,追求进步的一生。他的富平同乡、建国后曾担任党和国家重要领导职务的习仲勋评价说:“将军赤诚爱国,胸怀大志,献身革命,功劳卓著。他整军经武,有智有勇,知人善用,将士归心,他思想开明,追求进步,热心公益,造福人民。他胸怀坦白,光明磊落,谦恭礼让,平易近人。将军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的高尚品格会永放光芒,他的光辉业绩会永垂青史。”

  胡将军病逝之时,他的儿子希仲才十岁。过了将军的头七,胡的父亲胡太公就率了希仲回了富平老家。白发人送黑发人,令人痛心不已。胡在民国元年时的一张照片,额上有他亲书的“渭北第一标统胡中山”,后因避孙中山先生之讳,改为胡笠僧,左边写着“民国元年,时二十一岁”,右边写着“不爱钱,不怕死,为公理死,为国民死,为知己死”。这就是胡景翼将军一生中始终遵循的誓言。
友情、友谊,心心相连
1217952036@qq.com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