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837阅读
  • 1回复

史实考证龙川胡氏迁自婺源--陈爱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08-01-28
史实考证龙川胡氏迁自婺源
陈爱中

(中共婺源县委党史工作办公室 江西婺源333200)
    2003 年5 月, 安徽省绩溪县编印了《—徽州古村落——瀛洲》一书,书中载有胡锦霞(胡 锦涛主席的堂姐、绩溪县政协委员)口述、章亚光(绩溪县法院退休干部)整理的“说说我的家世”[1]一文。是文在介绍该县龙川(今大坑口)村史时谈到:龙川 “始祖胡焱, 西晋中期至东晋中期(约290—360) 人物,原居山东青州濮阳县板桥村, 西晋建兴(313—317)期间授散骑常侍, 东晋大兴元年(318)提兵镇守歙州, 迁家婺源之清华街。咸康三年(337)国赐田宅, 居(绩溪)华阳镇。后胡焱游览登源龙须山峰景致, 羡其山清水秀, 风光旖旎, 遂举家居龙川。”文中又曰:龙川 胡氏自始祖胡焱蕃衍下来, 传至今“锦”字辈,已第48代。

    关于上述所说的资料出处, 章亚光先生言:引自绩溪县委党史工作办公室1993 年3 月10 日印发的《党史工作》(总第十七期), 文章名为“关于胡 锦 涛同志祖籍的调查报告”。

    按上述, 即胡焱是在大兴元年(公元318 年)提兵镇守歙州,方从山东青州濮阳县板桥村迁居婺源清华街的;到咸康三年(公元337年)因国赐田宅, 才始居(绩溪)华阳镇;后又举家定居龙川。这就是说, 始居绩溪县龙川的胡姓, 乃迁自于婺源。下面,本文就掌握的史料, 对这一史实简要考究如下:

一、婺源二派胡姓, 其后裔均有迁居绩溪者

(1)清华“常侍胡”。

    受姓之源: 胡氏受姓由来, 根据《元和姓纂》等史料记载:胡氏出自妫姓, 是舜王的后代。西周初年, 周武王灭商后, 封舜的裔孙妫满于宛丘(今河南淮阳), 建立陈国(辖境有今河南东部和安徽一部分)。妫满逝世后谥号为“胡公”。公元前479年陈国亡于楚, 故其公族有的即以祖谥号为姓, 成为胡姓。

    上述胡氏受姓之源,与《清华胡氏统谱》所载一致。统谱中曰:“胡氏实自胡公满始,满封国于陈,以谥为氏。”[2]又有文记:“..武王克商, 封胡公满于陈, 以绍舜嗣。其后, 以国为氏者陈其姓,以王父谥为氏者胡其姓。”[3]

    郡望源流:望出安定。按清同治甲戌本《清华胡氏统谱》卷之首《谱序》中记述: “我胡氏, ..传至二十一世有曰计宁, 以武略进身仕汉为车骑将军, 景帝时封安定郡王(民国 丁巳本《清华胡氏统谱》考订为安定郡君), 其子元善亦袭爵,故胡姓称安定郡者,从此而始也。”由于胡姓子孙在安定郡(辖境相当今甘肃景泰、靖远、会宁、平凉、泾川、镇原及宁夏中宁、中卫、同心、固原等县地, 东汉时治所自高平移于临泾,东晋又移治安定)蕃衍兴盛, 族人遂以安定为郡望。

    对清华胡氏源流, 民国丁巳《清华胡氏统谱》“历世渊源系”在排列远祖世系时, 尊虞舜裔孙阏父为一世鼻祖, 其子胡公满为二世祖,..延至胡止,共六十三代。由于“新安之胡, 出唐金紫光禄大夫公。”[4]故对胡其人, 《清华胡氏统谱》卷之一《老世系》“胡”条有较详明的记载:“ , 又名炼,字叔明,行第十九。仕唐为宣歙府尹,致仕家居(歙县) 黄(篁)墩。后黄巢犯宣歙, 公应诏起义, 集壮士守御祁门, 屡战克捷,败巢兵于宣歙境上, 升为浙西节度副使。..有子七, 一曰康, 字寿康;二曰宁, 字福宁; 三曰仁, 字聪仁; 四曰宅, 字广武;五曰惠, 字靖惠; 六曰珍, 字茂珍; 七曰学, 字学辉。..光启中,公以子(胡)学有功于朝, 封为金紫光禄大夫, 廪给二品。”

    徙居清华:胡氏迁居清华是在唐末, 始迁者系胡第七子胡学。谱载“唐散骑常侍学公者, 由黄(篁)墩徙居婺北清华, 是为清华常侍胡始迁祖”[5]可为明证。对胡学迁清华, 婺源《清华东园胡氏勋贤总谱》亦有很大篇幅给予介绍, 如谱在卷之九《常侍公世系总图》中曰:学公, 字真翁, 号东山, 行十八。生唐宣宗大中四年(公元850 年)。咸通九年(公元868 年)登郑从谠榜进士第。..官至银青光禄大夫、散骑常侍,诏赐新安郡开国男, 食邑三千户。文德元年(公元888 年)致仕, 由黄(篁)墩徙居古邑婺北清华, 是为清华始迁祖。天祐丙寅(公元906年)卒。

    胡学选择清华, 是因其“年十八时, 侍父公游婺源通灵观炷香,道经清华, 见其地址清溪外抱, 形若环壁, 群峰叠起, 势嶂参天。曰:住此,后世子孙必有兴者。遂由古歙黄(篁) 墩而徙居焉。”[6]

    后裔分迁:胡学自唐迁居清华后, 其苗裔除在婺源本土繁衍外,转徙外埠者亦众多。明嘉靖辛亥(1551年),奉议大夫、南京通政使司参议吕怀曾说:胡学“生子八人, 今徽州六属邑(歙、休宁、婺源、绩溪、祁门、黟)之胡氏,多为其后。”[7] “由是族于东南为最盛”。[8]如:胡学下传四世,有名胡炎者, 史实考证史实考证“官散骑常侍。居青(为“濮”字之误)阳县。恩赐田宅于(绩溪)华阳镇;后以龙川荆林里山水奇秀,因家焉。”[9]因之,胡炎是为清华“常侍胡”最早迁居绩溪的胡氏。但其迁绩溪并家龙川的时间, 却与绩溪家谱资料所称:“咸康三年(公元337年)始居华阳镇,后定居龙川”不同。
(2)考水“明经胡”

    改姓隐居:考川(水)明经胡氏, 本姓李, 为李唐帝室之胄。对“明经胡”始祖因何由原李姓改为胡姓、并因何隐居婺源考水,《婺源县志》、《考川明经胡氏宗谱》有着较详明的记载。谱云:“我考川胡氏, 自唐季世居县之西北三十里, 本曰胡村。始祖十七府君者, 讳昌翼, 字宏远,实唐昭宗子也。”唐天祐元年(公元904 年)正月, 朱全忠(朱温)奉表称: “岐兵逼畿甸,请上(昭宗)迁都洛阳。”二月, 昭宗至陕州, 因东都宫阙未成留止。三月朔日, 皇后何氏产太子。四月, 全忠奏:“宫室已成, 请发车驾。”昭宗遣宫人谕:“皇后新产,未任就路, 请俟十月东行。”全忠疑昭宗“徘徊俟变”, 遣牙将寇彦卿曰:“汝速至陕, 即日促官家发来。”何皇后谓昭宗曰:“自今大家夫妇, 委身贼手矣。”窃以新产子“效袴中儿, 护以御衣, 侑以宝玩,匿讳民间。”时婺源人胡三公清[10]宦于朝, 与金吾上将军孙德诏谋, “庇匿以归”, 义养为子, 遂从胡姓, 取“大得覆翼”之义, 名曰“昌翼”。后唐同光乙酉(公元925 年),胡昌翼以《易》登明经进士第。胡三公“授以御衣瑶玩, 以示太子实。”他“遂不仕, 隐居考川(得诗人考之意又曰考水)。”由于胡昌翼“倡明经学, 为世儒宗,尤邃于《易》”,故人号“明经翁”。享年九十有六,于宋咸平己亥(公元999年) 十月三日卒。其后子孙世以经学传家, 署其族曰“明经胡氏”。[11]

    后裔分迁:胡昌翼隐居考水后,人口逐渐繁衍。清道光七年(1827年),大理寺正卿杨怿曾说:“新安考川胡氏,皆宗明经。自明经迄今凡九百余年,其为派有十,其世居考川者不下千人,其散居新安六邑及占籍他省者不下数万人。”[12]文林郎胡晖吉亦说:“吾族自始祖明经公从义祖姓, 卜居婺源之考水,九百有余岁矣。族姓日繁,迁徙日广,自大江左右,远至滇南、黔中,莫不有明经胡氏。”[13]《考川明经胡氏志清公支谱·道光壬午述言》云:胡昌翼“笃生三子。长延进公、次延宾公皆宦于外,而遂家焉。三延臻公,公(生文昊、文晟二子)有十孙,是以谱牒分为天干十派。”即“乃即天干始甲终癸之十字,以名其行派。”根据上述,可知胡昌翼的长子延进(后改“延政”)、次子延宾已于早年外迁。按《绩溪县志》记载,胡延进系因“北宋开宝年间知绩溪县事,赐居胡里(今湖里)。”[14]因之,胡延进是为考水“明经胡”最早迁居绩溪的胡氏。

    又,查阅歙县《胡氏家谱》, 见有明经胡氏迁居龙川的记载:胡延政的次子“百禄公, 字廷坚,号禹焦,讳嵩。登开宝三年(公元970 年)进士第, 授迪功郎, 除湖州通判, 升潮州知府。..迁歙(县)三十五都章奇;后辛酉(1021 年)迁绩溪十二都龙川。”[15]绩溪县大坑村的《考川明经胡氏宗谱》(康熙己亥抄本)亦载有此说。这说明, 早在北宋时就有明经胡氏迁入龙川,迁居者是胡嵩(百禄公)。
二、龙川始祖胡炎, 今作胡焱许受他谱影响

    当前,绩溪县的诸多宣传资料均称, 龙川(今大坑口)的始迁祖名为“胡焱”。可民国丙辰刊本《(婺源)清华东园胡氏勋贤总谱》却记载, 始迁龙川建村的胡学第四世孙名曰“胡炎”。查目前仅见年代最早记述龙川胡氏的《(绩溪)龙川尚书公派胡氏支谱》、由龙川分迁株树下的《(绩溪)龙川胡氏宗谱》,它们所记之始祖名, 均与婺源清华的谱牒相同;就连绩溪党史办1993 年3 月印发的《党史工作》, 在“关于胡 锦涛同志祖籍的调查报告”一文中, 也是称龙川始迁祖名曰“胡炎”。称龙川始祖名为“胡焱”的古籍, 仅为绩溪县城的《金紫胡氏家谱》。

    金紫胡氏, 是蔡元培先生在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序》中,所津津乐道的“世传汉学”的绩溪胡氏。光绪丙午本《金紫胡氏家谱》, 乃绩溪名谱之一, 其根据著名朴学大师胡培等辑的嘉庆戊寅谱续修而成。今人改龙川始祖“胡炎”为“胡焱”, 许是受这部有“名谱”之誉谱牒的影响。
三、胡氏迁入龙川, 始居建村时间值得商榷

    有如本文前段所言, 现今绩溪都说胡炎始迁龙川建村, 是在晋咸康三年(公元337 年)稍后, 至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经查,由于记载龙川胡氏统系的刻本刊谱现无存, 故载此说者多为绩溪的其他地方谱牒, 刊本谱有光绪丙午本《金紫胡氏家谱》、民国十三年本《龙川胡氏宗谱》, 家族史料有光绪三年抄本《龙川尚书公派胡氏支谱》等。诸谱分别对龙川始祖记述如下:

    光绪丙午刊本《金紫胡氏家谱》(金紫胡氏即绩溪县城市东派)在“古系”中记云:胡“焱, 字子琰。性敏悟、敦厚。仕东晋,拜监察御史,出按广东,[16]官至散骑常侍。大兴元年(公元318年), 提兵镇歙州, 民赖以安。敕赐田宅于新安之华阳镇,因家焉..。”该家谱同时注记:按坑口派宗明公续修族谱, 即龙川胡氏第34世胡宗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修的《龙川胡氏族谱》(系刊本或稿本不详), 焱“公讳成息, 字子琰。有智略,勇绝人。..敕授散骑常侍。大兴元年,公年六十有八,领兵镇歙州, 民赖以安。公世居青州濮阳县,恩赐田宅于华阳镇。后以龙川山水奇秀家焉, 以荆林里改名曰大坑口。公享年八十有二。”

    民国十三年刊本《龙川胡氏宗谱》, 名虽曰《龙川胡氏宗谱》, 但实为龙川胡氏第33世胡万通之下迁居株树下(今湖村)的支谱。该谱在“龙川世系图”中记:龙川始祖胡“炎, 字子琰, 一名福明,又名斌。..晋大兴元年(公元318年),授散骑常侍;四月,领军镇抚歙州, 民赖以安。朝赐田宅, 卜居新安华阳镇。后爱龙川山水秀丽,遂挈家徙居。龙川即大坑口..。”此外, 宗谱中另有“常侍公以咸康三年(公元337 年)徙居新安, 则成帝(司马衍)中年也”[17]的记述。

    光绪三年抄本《龙川尚书公派胡氏支谱》(即龙川之明兵部尚书胡宗宪支系)在“第壹世”条记载:“始祖炎公, 晋赠散骑常侍,累封国公。始迁婺之清华街。享年八十有二,葬于

    史实考证史实考证本里之东, 名曰‘常侍墓’。”这册光绪本《龙川尚书公派胡氏支谱》, 所载为龙川胡氏派系中人文最盛的一支, 亦是目前仅见年代最早记述龙川胡氏长房系的抄本谱。

略考上面记述龙川胡氏始祖之史料, 可以发现:

    (1)谱载胡炎领兵镇守歙州有误。按《徽州地区简志》记载: 西晋前期, 古徽州地域属新都郡; 太康元年(公元280 年), 吴灭, 新都郡更名为新安郡。隋开皇九年(公元589 年), 改新安郡为歙州。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又改歙州为新安郡。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 复改新安郡为歙州。延至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 再改歙州为徽州。[18]根据上说可知,晋时未有歙州之名, 时歙为县,属新安郡。故诸谱所云胡炎于“大兴元年(公元318年)领兵镇守歙州”有误。

    (2)胡氏迁入龙川时间值得商榷。谱牒与家族史料记: 胡炎于大兴元年(公元318 年)提兵镇守歙州, 咸康三年(公元337年)因国赐田宅居华阳镇,后又挈家徙居龙川。按《金紫胡氏家谱》引龙川胡氏第34 世胡宗明所修《龙川胡氏族谱》云:大兴元年(318), 胡炎领兵镇歙州时, 年六十有八;其享年八十有二。以此推之, 则胡炎生于三国魏嘉平三年(公元251年),卒于晋咸和七年(公元332年)。按上述,胡氏迁入龙川建村的时间就值得商榷了。因为, 胡炎在“咸康三年(337)国赐田宅”时早已逝世, 那有人死后还能“居华阳镇, 后又挈家徙居龙川”之理。

    (3)龙川胡氏古世系需存疑待考。龙川的家谱资料, 谓始祖胡炎自晋传至今“锦”字辈, 计历48世。若按此说, 可就与人口繁衍的周期相差甚大了! 对此, 龙川胡氏自己也说: “..常侍公(胡炎)以咸康三年(公元337年)徙居新安, 则成帝中年也; 念五公(即第21 世胡之纲) 生于乾道二年(1166年), 则南宋孝宗中年也;自常侍公至念五公, 已阅八百余年。念五公至明(即第34世胡宗明)辈,凡十四世, 亦即阅年三百五十余年矣。..以世系观之,三十(多)年为一世之说,不合况。”[19]正因为此, 所以在龙川的谱牒资料中, 对“胡之纲之前的20世, 惟第1世胡炎的生活年代有年号, 余皆署甲子; 而胡之纲之后的22 世至28 世基本无生卒记录。”[20]这充分说明, “旧谱亡失”加上“代远年湮”,龙川胡氏的古系已“征信实难”, 由是只好存疑待考。

四、结论

    概言之,笔者认为:虽然绩溪的家谱资料与婺源谱牒对胡炎迁龙川的说法不同,但根据上述考证,婺源《清华东园胡氏勋贤总谱》所言胡学(850—906)曾孙胡炎,(推之)于南唐间迁居绩溪,其可信程度相对来说要较高一些。因为,仅以胡炎在公元950年前后迁居绩溪龙川、传至今“锦”字辈已48代为例, 就与“古人平均二十五年传一世”[21]大体相符。

    建村; 宋天禧五年(1021 年), 又有婺源考水“明经胡”第三世胡嵩迁入,与建立龙川聚落的清华胡氏合居。故今绩溪龙川的胡氏,分别系迁自婺源二派胡姓的后裔无疑!

注释:
    [1]该文曾以《闲话胡 锦 涛“家世”》名题, 在绩溪县人民政府办公室编印的《政务简报》2003 年第1 期刊载。又, 亦曾改题为《胡 锦 涛与绩溪脉缘》, 刊载于由安徽省人大干部林幢主编的《中国省情资源》2003年第4期。
    [2]婺源《清华胡氏统谱》(同治甲戌刊本)卷之一《胡氏始封得姓传系》。
    [3]婺源《清华胡氏统谱》(同治甲戌刊本)卷之首《歙南璜蔚序》,洪武庚午左春坊左司直汪仲鲁(婺源浯村人)撰。
    [4]婺源《清华胡氏统谱》(同治甲戌刊本)卷之首《告修胡氏宗谱引》,明万历八年赐进士第前监察御史胡用宾等撰。
    [5]婺源《清华胡氏统谱》(民国丁巳刊本)卷之首《北山会修家谱小识》。
    [6]婺源《清华胡氏统谱》(同治甲戌刊本)卷之首《嘉靖清华八景古县图记》。
    [7]婺源《清华胡氏统谱》(民国丁巳刊本)卷之首《胡氏谱序》。
    [8]婺源《清华东园胡氏勋贤总谱》(民国丙辰刊本)卷之六《族一桂序》。
    [9]婺源《清华东园胡氏勋贤总谱》(民国丙辰刊本)卷之九《常侍公世系总图》。
    [10]婺源《考川明经胡氏宗谱》(民国乙酉刊本)卷之一《前编》载:胡清,字鉴之。唐会昌癸亥(公元843年)三月五日生。仕唐昭宗朝(为金紫光禄大夫)。享年八十四岁, 后唐天成丙戌(公元926年)五月卒,葬考水下市宅后虎形巽山。“时朱温扰攘唐室,公庇我祖昌翼避居考川,忠义莫尚。..以义祖奉之。”
    [11]婺源《考川明经胡氏志清公支谱》(光绪丙申刊本)卷之首《旧谱序》、民国庚申《婺源县志》卷49《人物?寓贤》。
    [12]婺源《考川明经胡氏宗谱》(民国乙酉刊本)卷首《杨序》。
    [13]婺源《考川明经胡氏宗谱》(民国乙酉刊本)卷首《序》。
    [14]《绩溪县志》第三章《人口姓氏》, 黄山书社1998 年9 月版。
    [15]歙县《胡氏家谱》(乾隆壬午刊本)《旧谱刊列世系·迁居绩溪胡里》。
    [16]按光绪丙午本《(绩溪)金紫胡氏家谱》载南宋名臣、金紫光禄大夫胡舜陟所作谱序, 称胡焱为山东安抚使;云“出按广东”的是宋景定间绩溪市东、坑口、黟县横冈、歙县东关各派同修之《胡氏统宗源流谱》。“考舜陟公谱序作于绍兴间,在景定前,且必有所本,当以谱序为正。”
    [17][19]绩溪《龙川胡氏宗谱》(民国甲子刊本)卷之首《序》, 嘉靖三十三年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胡宗明撰。
    [18]见《徽州地区简志?建置沿革》, 黄山书社1989 年2 月版。
    [20]见徐子超《绩溪龙川胡氏述要》,载《黄山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3期。
    [21]见王铁《中国东南的宗族与宗谱引言》,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2年9月版。
相逢不饮空归去,洞口桃花也笑人

《胡氏宗亲网》,打造胡氏寻根第一网
联系方式:
eMail:swordfly369@163.com
QQ:240354002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8-04-01
资料搜集得不错,站长辛苦啦!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