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2976阅读
  • 19回复

整理家谱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10-03-25
非常庆幸找到了这么一个开放式的,资源共享的网站

在胡氏宗亲网上待了一年,几乎每天翻看新帖,还有就是查找被新帖掩埋的旧帖。
陆续找到了湖南会同谱的照片,清华学公八子等有关信息
也发现了很多问题,如:祖辈口传误传导致冒籍世系不清攀附
在今后我还将相关内容陆续贴上,希望广大宗亲们一起解决

我们的族谱整理修订工作正在进行中
期待手里掌握有我们族支相关信息的朋友提供更多的家谱资料
期待中……
先整理出的我们族支的详细资料请参考:http://www.hszqw.com.cn/bbs/read.php?tid=9521
--huxuec胡雪川 2010.3.25
邮箱huxuec@yahoo.com.cn;QQ726605633

目录
1.冒籍问题。麻城籍辨鉴
http://www.hszqw.com.cn/bbs/read.php?tid=9916&fpage=0&toread=&page=1
-----------1楼
2.湖南会同三支胡氏联谱,世系不清
http://www.hszqw.com.cn/bbs/read.php?tid=9916&fpage=0&toread=&page=1
-----------2楼
3.家谱上出现的地名 古今对照(仅供参考)
http://www.hszqw.com.cn/bbs/read.php?tid=9916&fpage=0&toread=&page=1
-----------3楼
4.原宗公祖籍地,鄱阳大梨村考证
http://www.hszqw.com.cn/bbs/read.php?tid=9916&fpage=0&toread=&page=1
-----------6楼
5.原宗公祖籍地,鄱阳大梨村考证(续)-范仲淹与大梨村
http://www.hszqw.com.cn/bbs/read.php?tid=9916&fpage=0&toread=&page=1
-----------7楼
6.原宗公选进士及其年代考
http://www.hszqw.com.cn/bbs/read.php?tid=9916&fpage=0&toread=&page=1
-----------8楼
7.原宗公选进士及其年代考
http://www.hszqw.com.cn/bbs/read.php?tid=9916&fpage=0&toread=&page=1
-----------9楼
8.《胡氏家谱讃》相关考证
http://www.hszqw.com.cn/bbs/read.php?tid=9916&fpage=0&toread=&page=2
-----------13楼
9.清华胡氏-学公八子情况-资料收集
http://www.hszqw.com.cn/bbs/read.php?tid=9916&fpage=0&toread=&page=2
-----------14楼
[ 此贴被huxuec在2010-06-26 16:27重新编辑 ]
选自本宗“胡氏族谱”
胡氏族譜     源流俱楚   歷代簪纓
數朝文武     工部侍郎   布政巡撫
蒿公考訂     創修艱苦   經年久遠
未有修補     棄南來西   散居各土
不加重輯     支派流蕪   茲者揚泰
克縄?祖武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0-03-25
误传麻城籍,《光绪广安州新志》数据或有水分
我们这里(四川广安浓溪胡家大院子)在清朝以前是叫苏家沟大院子,后来湖广填川,姓胡
的人多了,叫胡家大院子。
我们一族听祖辈口传是来自湖北麻城高杆堰(音),但是仔细查家谱,才知道是来自湖南会
同,这两个地方相差近千里。
族谱是院子里有威望的人掌握,大多数人都认为我们是来自湖北,去年回去叫我整理家谱的
时候才发现这个问题。

我想大多数祖辈口传来自湖北麻城,是有原因的:
1.迁川路过麻城
2.冒籍

在百度百科上查“湖广填四川”这个词条,有重要文献佐证:《光绪广安州新志》
“惟湘鄂特多,而黄麻永零尤盛”。据《光绪广安州新志》提供的数据,湖北黄、麻籍占入
广安州人数的26.64%,湖北、湖南合计约占60%
麻城迁川的人在广安势力应该很强,似乎祖辈们为了获得更好的生存条件,更多的人脉关系
,说是自己是麻城人,完全有这种可能。或许他们只是入川时路过或者根本于这个地方无关
。我想当时应该有很多非黄麻籍说自己黄麻籍。http://www.mcwhxxw.com/ddfq/200712/ddfq_160.html

2010年一月过年回家,查找了我们院子大房、三房的谱,以及浓溪镇上一百零八道门天宝寨
附近的谱书,都证实我们来自湖南会同。
在贵网站上看到一个帖子,胡位柏宗亲发的,那里面的照片记录了会同胡氏始祖原宗公的世
系图,原宗以后的世系和我们院子家谱记录完全对的上,这是我们来自会同的又一强有力的
证据。http://www.hszqw.com.cn/bbs/read.php?tid=7670
[ 此贴被huxuec在2010-03-25 16:45重新编辑 ]
选自本宗“胡氏族谱”
胡氏族譜     源流俱楚   歷代簪纓
數朝文武     工部侍郎   布政巡撫
蒿公考訂     創修艱苦   經年久遠
未有修補     棄南來西   散居各土
不加重輯     支派流蕪   茲者揚泰
克縄?祖武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0-03-25
湖南会同胡氏三支的大联谱
参考资料还是http://www.hszqw.com.cn/bbs/read.php?tid=7670
该谱是一九八九年重修:
【编后语:
本届联宗修谱多蒙族众支持协助 从戊辰岁首兴
工历时年余至今业已胜利完成但因时间急促资财有限人力绵薄
虽则谱已修成 然谱中谬误遗漏在所难免 谨聆族众批评指正

遗憾的是稔禾溪 洞口毓兰等处近族无力串通联修
望后来志士仁人效而胜之是吾无任深幸哉爰题数语以来资补白
主修人 永俊敬志
公元一九八九年己巳岁仲春吉日】

根据上面的记载,我排了树形图,pdf图太大了,截取部分如下附图:
原宗公为清华一支,结果联谱跑到安国公一起了,而且出现了两个安国公
两个安国简介差不多,肯定有问题
在宗亲网上找到资料,安国公属华林派

我们这次修谱(会同迁川支系),将原宗公以上清华常侍公录入,会同另两支胡氏不录
本着实事求是原则,整理清楚我们支系,不攀附
能联谱的才联,实在世系相差太远,就不联

附图:
1辨鉴
2.会同联谱世系
3.修正后的原宗远祖世系图
[ 此贴被huxuec在2010-03-25 17:47重新编辑 ]
选自本宗“胡氏族谱”
胡氏族譜     源流俱楚   歷代簪纓
數朝文武     工部侍郎   布政巡撫
蒿公考訂     創修艱苦   經年久遠
未有修補     棄南來西   散居各土
不加重輯     支派流蕪   茲者揚泰
克縄?祖武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0-03-25
地名变更
仔细查找了大房家谱(大房胡守有手抄),三房家谱(三房胡守荣,二房胡明扬手抄),以

及斑竹园(胡明星手抄)
湖南会同迁四川的族人分布于各地,查找了GOOGLE地图和百度地图,还对照了一些行政区

划变更史料,整理出古今地名对照如下(仅供参考):

唐朝,远祖时期:
南京徽州府婺源清华--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清华镇
鄱阳县竹林村(元/明朝改大梨村)--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大梨村,滨田水库北

宋末元初,原宗后:
长沙府靖州会同县若水乡地名黄毛团--湖南省怀化市会同县若水乡黄茅

康熙年间迁四川后:
顺庆府广安州望溪乡东鱼里地名苏家沟--广安市广安区浓溪镇建丰村(我老家)
广安州望溪乡东鱼里地名斑竹园--广安市广安区浓溪镇斑竹村
天宝寨--广安市广安区浓溪镇斑竹村或附近
郑家沟--广安市广安区浓溪镇斑竹村或附近

广安州明月乡秀峰里地名大堰坪--广安市邻水县大堰塘?新镇乡西北6km
--更正“广安州明月乡”应该为广安华蓥市明月镇(待考)
--参考广安 賨城明月 彭氏族谱
--http://www.zupulu.com/zupu.php?act=leavword&z=3700
广安州梯子岩--广安市邻水县新镇乡西3km
广安卯/印凤湾?--?待查
邻水柑子铺--广安市邻水县柑子镇附近

岳池县苟角场--广安市全民水库附近

南充东路二里--南充市高坪区
南充县南溪口--南充市高坪区永安镇附近
南充县地名双峰--南充市南部县双峰乡?
南充溪头坝--南充市南部县双峰乡附近?(百度地图)
南充隐居寺--?待查

蜀北賨城--指广安或渠县,参考百度百科“板姓”广安也有称“賨城”
如有错误,欢迎指正!
[ 此贴被huxuec在2010-05-28 16:26重新编辑 ]
选自本宗“胡氏族谱”
胡氏族譜     源流俱楚   歷代簪纓
數朝文武     工部侍郎   布政巡撫
蒿公考訂     創修艱苦   經年久遠
未有修補     棄南來西   散居各土
不加重輯     支派流蕪   茲者揚泰
克縄?祖武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0-03-25
对祖辈口传误传导致冒籍,攀附等老谱中反映出的问题,经考证属实,新修谱时,应予更正。并附必要的说明。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0-03-29
我也有同感,我们的祖辈告诉我们是湖北搬迁来的,直到我自己看到家谱才清楚,我们是湖南邵阳搬来的。还有我们四川资中的两支胡氏也说是湖北搬来的,直到昨天看到他们的家谱才知道,和我们的谱完全合上,估计也是先辈吴传。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0-04-24
有关地名大梨村的一些资料
作者胡养和http://www.zhhxzx.com/bbs/showbbs.asp?topage=5&bd=105&id=5671&totable=1
清华各派
学公父瞳公生十四子,学公生八子,如今清华胡氏已遍及安徽地区
……
胡延照,子清献,其后迁居大犁,章田,渡田四十里,双溪后源塘,弋阳,光州。
……
-------------------------------------
引admin:http://www.hszqw.com.cn/bbs/read.php?tid=238
十三公延照。居婺源东园。
----------------------------------
引huguoping: http://www.hszqw.com.cn/bbs/read.php?tid=4243
第二世:学公:字真翁号东山唐宣宗大中四年庚午十二月十九日申时生一云八月戊戌丑时生公登懿宗咸通九年戊子科郑从谠榜进士同晋王李克用勦除黄巢有功官至银青大夫加封上柱国新安郡开国男食邑三千户僖宗文德元年由篁墩徙居古婺北清华街初娶游氏早卒復娶李氏封歙安夫人逹之女也次妻程氏安氏张氏刘氏乃刘金之女也又妾十人李氏生七子驰、驹、骑、骥、骝、骧、駮、骏继娶吴氏生子骏文德年公致仕卒……..
第三世:駮公:名庆字延照授将仕郎迁大梨石埭银村南陵弋阳等处。
-------------------------------------
1989年会同谱载
?????    六十世   常侍    
常侍之子    六十一世 十三公    
十三之子    六十二世 靖献    进士第卒葬大梨村象鼻山
------------------------------------
本族谱(四川广安)记载
一世祖 常侍
二世祖 十三
三世祖 靖献 卒葬大梨村豫(应为象)鼻山
……
胡氏第五代 原宗    原宗係江西繞州府鄱陽縣竹林村人。大元四年(1266),丙辰(寅)歲,舉進士,戊辰年(1268)選雲南知縣,復任菱?州。後陸?閩中道,轉自廬陽
---------------------------------
1989年会同谱
明皇万历二十七年1599己亥岁
房祖元宫元善元培三公买瓷器往江西景德镇过鄱阳询及竹林村
族人曰竹林村系旧名今该大梨村
始祖原宗公系常侍公一支 以至杰八之裔谏四公者是
遂优待留住数日并引至象鼻山拜靖献公之墓
因此以其家谱相示录其大略付之以归 余别支不录
令一侄送至镇上备齐货物 买舟相别 其待如此诚厚念为同宗之故
鄱阳祖籍系南京徽州府婺源县清华街分支
今届联修族谱 改定为原宗公即是谏四公为杰八公之四子
须后世人世守之 谨记勿疑
---------------------------
本着互联网共享原则,请勿将此资料用于商业用途
若涉及版权问题,我付不起责,请联系原作者
huxuec@yahoo.com.cn
选自本宗“胡氏族谱”
胡氏族譜     源流俱楚   歷代簪纓
數朝文武     工部侍郎   布政巡撫
蒿公考訂     創修艱苦   經年久遠
未有修補     棄南來西   散居各土
不加重輯     支派流蕪   茲者揚泰
克縄?祖武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0-04-24
大梨村(续)
把范仲淹弄写进来,绝不是为了攀附
--------------
范仲淹在饶州
……
来到到鄱阳县北部的铁炉冲村……
听说清官范大人来了,村里人沸腾了。不约而同地从家植梨树上挑选最大的梨子摘下,送给范大人一行尝试,范公看着百姓送来的大梨子说:这个村种了这么多大梨子,以后就叫大梨胡家了,此话一出,把当场的百姓逗乐了(为纪念范公,铁炉冲村百姓将村更名为大梨胡家。至今,胡氏家谱上还记载着“此村名为宋景佑年间范仲淹所取”)。当范公问及这里农民的生活状况时,胡光说:“这里的百姓由于茶税过重,不堪重负,长此下去,必民不聊生,有的百姓已经背井离乡,外出求生。”听后,范公心情十分沉重。
……
--------------------------
辨鉴:
老团黄茅忠瑛世瑛二公谱叙我始祖原宗是为光公子误之
官州秀瑛公旧谱
四修刘(六)修祥注明白

明皇万历二十七年[1599]己亥岁
房祖元宫元善元培三公买瓷器往江西景德镇过鄱阳询及竹林村
族人曰竹林村系旧名今该大梨村
……
鄱阳祖籍系南京徽州府婺源县清华街分支
今届联修族谱 改定为原宗公即是谏四公为杰八公之四子
须后世人世守之 谨记勿疑
---------------------------
关键词:大梨村,胡光
---------------------------
先推算几个年代
范仲淹(989-1052)【百度百科】
景佑年间(1034年-1038年十一月)是宋仁宗赵祯的年号,北宋使用该年号共计5年【百度百科】
原宗公选进士1256年【族谱记载】
------------------------
【1】会同有谱书记载原宗公之父为光公,从年代上讲想必是跟范仲淹说话的那位胡光【待考】但是会同官洲秀瑛公谱载,四修刘(六)修注明,明万历年间寻根,原宗清华派为杰八之子,并找到靖献公墓祭拜。
【2】秀瑛公老谱记载原宗竹林村人,明朝寻根知竹林村后改大梨村,和大梨胡家旧名铁炉冲村有出入
【3】Google地图,可以看到,后来的大梨村,大梨胡家,分布在相邻区域
----------
一系列的考证我迷茫了,如果能拿到同一时期鄱阳县志,地名分布应该很清楚明了
-----------
按照会同官洲谱,原宗之父光公误,可能是攀附的结果,跟光公没关系了
[ 此贴被huxuec在2010-04-25 14:38重新编辑 ]
选自本宗“胡氏族谱”
胡氏族譜     源流俱楚   歷代簪纓
數朝文武     工部侍郎   布政巡撫
蒿公考訂     創修艱苦   經年久遠
未有修補     棄南來西   散居各土
不加重輯     支派流蕪   茲者揚泰
克縄?祖武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0-05-10
原宗公选进士及其年代考
目前有关原宗公的资料只找到3条,很遗憾手上没有《宝佑四年登科录》,在网上只看到全是赵姓的名单,只盼以后有机会去图书馆翻古籍了。
【1】湖南图书馆氏族源流之会同胡氏:
始迁祖原宗公,江西饶州鄱阳县人,宋宝祐丙辰(1256)进士,任云南昆明县令,解组归经会同而家焉。族人分布于黄毛、官洲、瓦窑等地。
【2】民国四川广安胡守荣、胡明扬手抄谱:
原宗,江西繞州府鄱陽縣竹林村人。大元四年(1266?),丙辰歲,舉進士,戊辰年(1268)選雲南知縣,復任菱?州。後陸?閩中道,轉自廬陽下,途徑黔邑,偶直兵變之秋,歸途梗在,因從會同界洪江寨乃居不數年而卒。
出葬地名:洪江寨
【3】1989会同修谱:
黔会始祖南宋进士第任云南昆阳知县继任闽中今经黔阳遇兵据止舟抵黔阳之上南门居住 卒葬宅边 妣吴氏 生殒不详 葬包棚小香寨人形坤山艮向有碑 生二子 贵可 存可 续妣陈氏 生殒未详 葬黔阳上南门宅边 续妣颜氏 生殒未详 葬洪江穿岩狮形癸山丁向有碑
------------------------------------------------
发现问题了:
1.南宋进士,丙辰岁(1256)进士,选昆明县令,年份应该是宝佑四年,而不是大元四年
2.还有原宗公的政治立场问题,他是南宋的还是元朝的官员?为何手抄谱用元朝纪年
3.是因为“遇兵”避难还是“解组归”而居会同县?
[ 此贴被huxuec在2010-05-20 13:43重新编辑 ]
选自本宗“胡氏族谱”
胡氏族譜     源流俱楚   歷代簪纓
數朝文武     工部侍郎   布政巡撫
蒿公考訂     創修艱苦   經年久遠
未有修補     棄南來西   散居各土
不加重輯     支派流蕪   茲者揚泰
克縄?祖武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0-05-28
原宗公选进士及其年代考(续)
奇怪的是原宗公选进士为丙辰进士,选云南昆明/阳?知县1256年
可是元灭南宋时间是在1253年:
蒙古灭大理之战---互动百科
http://www.hudong.com/wiki/%E8%92%99%E5%8F%A4%E7%81%AD%E5%A4%A7%E7%90%86%E4%B9%8B%E6%88%98
蒙古灭大理之战4分开放分类:中国历史元朝战役南宋金西夏元时期的战争收藏分享到顶[0]编辑词条  目录
1 历史原因
2 经过
3 后续
4 点评
展开全部
摘要纠错编辑摘要
蒙古蒙哥汗二年(大理天定元年,1252年)至四年,在蒙哥攻宋之战中,蒙古宗王忽必烈率军攻灭大理国的作战。

蒙古灭大理之战-历史原因    
大理国是白族祖先于后晋天福二年(937年)建立的政权,辖今云南全境、四川西南部及贵州、越南、缅甸各一部。其国至宋代国势衰微,段兴智大权旁落,由丞相高祥代摄国政,內部矛盾日益激化,终於分裂。
蒙古灭大理之战-经过    
蒙哥汗二年七月,

蒙古灭大理之战
蒙哥汗采納其弟忽必烈建策,決定避开宋君主要防线,进兵大理国,借西南人力物力,形成迂回攻宋之勢。九月,忽必烈奉命兴将领兀良合台等率军l0万人,誓师启程。次年夏,出蕭關(今寧夏同心南),经六盘山集結於临洮(今甘肅),练兵备战。同事,蒙哥命便宜都总帅汪德臣率军入蜀,抵嘉定(四川乐山),配合忽必烈行動。九月,忽必烈督軍至忒剌(今甘肅迭部縣達拉溝),分兵三路南進:兀良合臺率西路沿晏當路(今四川阿壩草原)而進;宗王抄合、也只烈率東路經茂州(今茂汶)趨會川(今會理西)以作牽制;自率中路經滿陀城(今四川漢源北)渡大渡河,沿古青溪道南下,穿行山谷1000餘公里,於十一月初進抵金沙江畔,遣使赴大理國招降。大理国国王段兴智拒絕招降,以丞相高祥率軍屯戍金沙江沿線,又遣將領高通率一部駐會川,抵进蒙古軍。十二月初,大理軍与蒙古中、西兩路軍对峙。兀良合台部越旦當嶺(今雲南中甸境)入大理境,招降麼些部落(今納西族),佔领三賧(今丽江),从側后攻击大理軍主力。高祥见处境危急,匆忙退兵大理都城,冯坚固守。大理城東瀕洱水(今洱海),西倚点仓山,北、南有龙首、龙尾兩关为屏障。高祥以重兵据咽喉要地龙首关迎战。蒙古中、東路军先后渡金沙江与西路军会師与龙首关,合力攻击,全歼大理军主力,乘胜与十二月十五日佔领都城。段兴智、高祥潜逃。
蒙古灭大理之战-后续    
忽必烈采纳募臣姚枢建一,禁止妄殺,安抚百姓,稳定秩序,并遣军攻占附近堡寨,於姚州(今云南姚安北)俘斩高祥。四年春,忽必烈命兀良合台为总督軍事,留云南讨未附诸部,命;刘時中為宣撫使治理大理,自率一部班師。是年秋,兀良合台率军攻佔押赤城(今昆明),俘降段兴智,继以段氏領所部兵2万为先鋒,攻剋未附城寨,占领大理全境。
蒙古灭大理之战-点评    
此战,是中国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远征,前后历时七年,忽必烈充分发挥蒙古騎兵的特長,挥军直入数千里,沿途招抚吐蕃首領、喇嘛,深遠迂回攻战大理国,出奇制勝,形成了对南宋的南北夹击,对灭亡南宋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是中国战争史上远程奔袭的著名战役。但蒙古軍也損失慘重,士馬死者数十万,師至湖南,进攻力量大大減弱。
选自本宗“胡氏族谱”
胡氏族譜     源流俱楚   歷代簪纓
數朝文武     工部侍郎   布政巡撫
蒿公考訂     創修艱苦   經年久遠
未有修補     棄南來西   散居各土
不加重輯     支派流蕪   茲者揚泰
克縄?祖武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