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南朝华林始祖胡藩
华林始祖为东晋、南朝之际的胡藩。其时东晋王朝式微,疆臣多趁机割据,或起而窥测帝位,纷乱无已。中原一带同样争战不休。最后,刘裕在胡藩等人辅佐下,夺得了天下,国号宋,史称刘宋,从此进入南朝时期。
《甘竹胡氏十修族谱》记载:“(胡)藩字道序,号永维,事南朝宋三世。高祖时参相国军事,平乱有功,封阳山县男,食邑五百户,锡土豫章之西,爱新吴华林山水之美,遂就地居家。胡氏名华林世家,盖由于此。文帝元嘉四年,迁建武将军,后转太子左卫将军,十年卒,时年六十二,谥壮侯,有子六十人。”明代胡濙在《华林胡氏宗谱序》中写道:“尝观谱系,由鼻祖藩世居邳州之宿迁,仕南朝刘宋,元嘉中为太子左卫将军,封土于豫章之新吴,卜筑于华林山麓,卒谥壮侯。”据此可知,胡藩先祖在江苏宿迁县,然又认为胡藩在封为阳山县男时卜居华林山,但阳山县并非在江西境内,而在广东省境内。既封在阳山县,又为何“锡土豫章之西”,豫章之西与阳山县并不相关。考诸史籍,胡藩曾两次受封,一次在中年平卢循之乱时,分封吴平县五等子,一次在晚年时。究竟应在哪一次,胡藩是否封阳山县之后来到华林而居此终世的呢?颇有考索的必要。
据《宋书·卷五十·列传第十·胡藩》、《南史·第十七卷·列传第七·胡藩》传并参照《南史》中的其他记载,胡藩生平及当时国中情况大致如下:胡藩字道序,豫章南昌人。祖父胡随,任散骑常侍;父仲,任治书侍御。胡藩自少失去父母,居丧时因哀毁过度而被人称赞。太守韩伯见到他的叔叔、尚书胡少广说:“卿的侄子将来必以义烈成名。”但直到他的两弟完婚后,才出去作了征虏将军郄恢的参军。当时胡藩外兄罗企在荆州刺史殷仲堪为参军。胡藩请假回家时经过江陵,看望罗企生、殷仲堪时说:“桓玄对他降职怏怏不快,你现在接纳他,将来恐怕要出问题。”又私下对罗企生说:“对倒戈过来的桓玄加以重用,必招致祸害。你若不离此,后悔不及。”后来胡藩又被任为桓玄后军军事。隆安三年(399年),时为江州刺史的桓玄从夏口袭击并打败了殷仲堪。罗企生果以附殷而招祸,桓玄拥有长江中上游一带地域,朝廷不得已乃任他为都督荆、雍等八州及扬、豫八郡诸军事。元兴元年(402年),权臣司马元显决定铲除桓玄,命令手握晋军精锐北府兵的将领刘牢之为前锋都督,出兵讨伐桓玄,刘牢之却企图借桓玄兵力除掉当政者,反而不战而向桓玄投降。桓玄顺利东下,进入建康,杀司马元显,解除刘牢之兵权,权倾一时,矫诏为太尉、大将军,并奏胡藩为他幕下的太尉大将军相国参军事。进而加授相国,封楚王。不久篡位,改国号为楚。然不治国事,人心思变。
桓楚永始二年(404年)二月,以北府旧将刘裕为首的数名将领,高举平乱旗帜,打败桓玄。桓玄将逃,胡藩抓住其马辔说:“现在羽林射手还有八百人,都因义气而随从你。你现在逃走,西部过来跟从你的人一旦失散,想再来这里是不可能的。”桓玄无奈,以马鞭指天而已,于是部下四散,惟胡藩奔至芜湖追上桓玄。湖口桑落洲一战,胡藩战舰被烧毁,他穿着全付铠甲潜入水中行走三十多步登岸逃回家。刘裕在用人之际,早闻胡藩在殷仲堪那里敢于直言无忌,并能为失败的桓玄尽其节义,便召他为员外散骑侍郎、参镇军军事。
胡藩随从刘裕,征伐鲜卑族所建立的南燕国慕容超。敌将重兵屯聚临朐,胡藩对刘裕说:“敌人屯军在城外,留守城内的兵力必定不多,现在去取其城,拔其旗帜,正是用的韩信克赵之计。”刘裕派檀昭与胡藩率兵攻下其城。敌人见城池陷落,纷纷撤退,固守广固城。包围数月,攻城前夕一夜,佐吏在一起商议,忽见有一大如鹅状的苍黑鸟,飞入刘裕帐里,众人惊恐以为不祥,但胡藩庆贺说:“苍黑色是胡虏所服之色,现在归我,是大吉之祥也。”次日攻城果然成功。不久灭南燕。
义熙六年(410),胡藩从刘裕讨伐卢循,先后在大雷(安徽望江)、左里(今彭蠡湖都昌老爷庙附近)频繁作战。
不久,荆州都督刘毅要求兼督交广,刘裕以皇帝名义下诏宣布刘毅“谋为不轨”,兴兵讨伐。当初,刘毅从荆州回建邺扫墓,却不入朝廷谒见。刘裕在倪塘与刘毅相见。胡藩劝说刘裕趁机杀他,他委婉讽谕说:“你认为刘卫军在你之下吗?论豁达大度,功高天下,连百万之众,允天人之望,刘毅敬服你;至于涉猎文史纪传,一咏一谈,自许雄豪,好在缙绅白面之士面前炫耀,士人纷纷归心于他,刘毅岂肯居你之下。”刘裕说:“我与刘毅都有克复之功,其过失不明显,我不可图谋。”终不肯加害。如今颇有悔意,对胡藩说:“当初如听从你的计谋,就不必此日举兵。”义熙八年(412),胡藩随从刘裕赴江陵攻刘毅,刘毅兵败自杀。
义熙十一年(415年),刘裕攻打图谋割据的荆州刺史司马休之,胡藩任参军加建武将军,率部在江津。起初派徐逵之攻打司马,全军覆没。司马休之临岸设兵布阵,峭壁数丈,无路可上,刘裕命令胡藩强攻。乃以刀头凿壁上攀,随从者渐多,登岸拚死作战,敌纷纷后撤,司马休之逃奔后秦。此战后,东晋朝廷加封刘裕为中外大都督,领司、豫二州刺史,又封为宋公,加九锡。
义熙十二年(416),刘裕率大军北征魏国。胡藩代宁朔将军,参太尉军事,统率一军至河东时,忽暴风大作,重舰漂移至北岸,敌虏获舰,取其器物,胡藩大怒,率左右十二人乘小船直往河北,登岸后奋力射击敌人,敌应弦而倒十多人,余者纷纷奔逃,失物收回。刘裕又派他与朱超石等追击魏军至平城,被数重敌骑包围。胡藩率临时调配的不满五千人的新军,奋勇力战,大破敌军。又与朱超石在蒲坂攻击姚业,朱因失利而撤退,胡藩收容朱超石所弃军资粮食,徐徐而退,姚不敢追。刘裕退回彭城,他被任为参相国军事。元熙二年(420)刘裕代晋为宋武帝。朝廷论平定司马休之与广固之战功,胡藩封为阳山县男,食邑五百户。
少帝景平元年(423年),胡藩因守卫东府擅开掖门而免官,不久复原职。元嘉四年迁建武将军,江夏内史。七年,征为游击将军,到彦之北伐时,南衮州刺史、长沙王刘义欣进据彭城,藩出戍广陵,行府州事,转太子左卫率。元嘉十年(433年)去世,享年62岁,谥曰壮侯。
从《宋书》与《南史》的记载来看,胡藩籍贯南昌,出身官宦家庭。早年失父,但他有责任感,直到弟弟婚事完毕才出来做官。他有识人之略,明兵法之要;英勇善战,既曾破釜沉舟,决一死战,又能从容不迫,指挥若定。初在桓玄幕府。桓玄败后,始得随从刘裕,助刘裕得天下。先后在湖北江陵、江西彭蠡湖周围一带讨平叛乱,两次随从刘裕北上,出生入死。晚年在京城去世,其墓地据宋初乐史所撰《太平寰宇记》“洪州”部分载:“胡藩,宋太守,冢在州南十九里”。按《宋书》《南史》,未有胡藩回归华林故里的记载。他被尊为华林胡姓始祖,究竟因在何时与华林有了因缘呢?
考《宋书·刘裕本纪》,刘裕于义熙五年(409年)攻南燕慕容超。义熙六年。盘踞在岭南的起义军卢循、徐道覆趁刘裕北上、后方空虚之机兴兵北上。在豫章大败官兵,杀江州刺史何无忌。五月,在桑落洲(今九江东北长江中)大败晋大将刘毅,直逼建康。刘裕星夜赶回,集中兵力,周密部署。急派沈田子等航海袭用广州,亲率大军自建邺西上,在安徽望江大雷湖大胜卢循,卢循逃至左里湖,又大败。卢循惨败,南败番禺,未久被杀。
胡藩此次跟从刘裕屡立战功,封为吴平县五等子,除正员郎,后转为宁远将军、鄱阳太守。封地在吴平县,查臧励酥《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商务印书馆1931年出版)370页:“吴平县,后汉时置汉平县,三国吴改为吴平县。隋废,入宜春。《清江县志》有‘吴城在县西三十里。’《清一统志》谓即吴平。又今清江县西南五十五里有吴平墟,或亦古吴平县治也。”而吴平县与新吴县相近,即今奉新处。故笔者认为,胡藩应在此次受封时选择华林山作为其卜居之处的。古吴平县在今樟树市西南,距华林山不远。至于封阳山县男,乃是在晚年论征司马休之之功与广固之战功时所封的,阳山县不在江西。族谱中所谓“封阳山县男,食邑五百户,锡土豫章之西,爱新吴华林山水之美,遂就地居家”的说法并不完全准确,封在阳山,怎么会锡土于豫章之西。与华林山有缘,应是在东晋末年的义熙六年(410年)。胡藩受封豫章之西,开基新吴华林,尽管他本人在此未有很多活动,但造福子孙,其意义甚大,影响甚远,荫庇甚宏,使华林胡氏千秋不断在此兴家创业,发祥发展。
至于胡藩祖居地究竟在高安还是奉新县什么地方,史书未载,而族谱所载均无确凿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