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高兴拜读喜全宗亲的文章。作者能将这样高水平的文章,发表在胡氏宗亲网上,南山深感有幸。提个小小建议,如果能将标题改为“华林胡氏族谱”,可能讨论范围更加集中,但如果后面还有族谱之外的文章待发,则不必考虑修改。
我在2008年时曾写过一篇《南山看谱》就华林胡氏早期族谱(大成谱)谈了自己的拙见。看谱者,学谱也。看过以后有疑问,写出来见教于方家。在网上能遇到喜全、学谦、位柏、tjh 等华林族系的研究专家,请就其中华林早期族谱的成谱过程、世系编撰详情、后代分支的认定,以及近代联修族谱活动的开展等等问题,多多赐教解惑于南山,想必广大宗亲也受益非浅。如是,胡氏宗亲网的学术研究之风气(即某人所称之的“味道”)将大大有异于其他同类型网站,这是我们很高兴看到的现象。
闲话少说,还是先把南山去年的一篇拙作呈上,请各位华林族系研究专家批评、指正。
《南山看谱 14 早期华林胡氏族谱探源》http://www.hszqw.com.cn/bbs/read.php?tid=5394&page=2&fpage=1 就这一话题,很早以前就有心动笔写一写。但有两个顾虑,其一我并非华林胡氏后裔,手上也没有掌握多少华林族谱;其二猜想华林方面可能早有此类论文发表,只是我至今还没有能看到。研究中华胡氏文化,不可忽视华林胡氏,研究华林胡氏,不可忽视其早期的族谱记载。南山孤陋寡闻,看了许多华林族谱资料,动笔写一写也是给自己加深印象的一种方法。所以仅把下面文字作为是自学华林胡氏族史的习作,不敢说能对宗亲有多大的帮助,如有谬误之处,敬请专家学者及时指正,以免以讹传讹,贻误他人。
宋徽宗政和丁酉七年(1117)勤公所编修大宗图。是目前我所知道最早的华林胡氏族谱,(见江西新建县华林胡氏族谱--康熙十九年至二十一年,1680-1682)。而胡海先生著《全国胡氏大通考》标注的年代是宋徽宗政和壬辰二年(1112),相差五年,问题倒不是太大。勤公即胡勤修,侍御八世孙迪功郎。也就是说最早的华林谱是城公后的第八代,在宋徽宗政和年间所修。此时距离华林五宗--珰瑜琼王告球年代大约200年。查世系图胡勤修应是晋陵琼公这一支第八代。世系为:城--琼--持--徽--冧--饣希--宗哲--勤修。由琼公支系后人而不是珰公支系后人首修(?)华林谱,这很有意思。因为我们知道,华林胡氏的大宗应该属于珰公支系,琼公支系后人至今远远少于珰公支系。被胡海先生质疑的华林胡氏早期世系最初就是在胡勤修这次修谱中定下来的,并一直被延续使用至今。胡海先生认为:华林派胡勤修于宋政和二年(1112)创谱,编篡自《陈杞世家》20世,下至华林诚(左上高下早右成,下同)78世,广为胡氏族谱载用,经考证(见《大通考》238页)是史书人名联接,非脉传世系。(见胡海《珠玑古巷建起全国性胡氏大宗祠感言》
http://www.hszqw.com.cn/bencandy.php?fid=16&id=526)这个世系之所以受到胡海先生质疑,关键在于将历史上的名人(胡刚、胡广、胡质、胡威、胡奋...)连接起来,成为华林胡氏的先祖。尤其是东汉三国两晋时期,有的先祖排列明显不符合生理年龄规律,如从胡质到胡奋七十年里历经五代人,疑问很大;从质公到藩公十三代平均不足十五岁一代,现在又有人提出疑问,东汉胡广到晋朝胡奋十四代人年代跨度才133年(见
http://www.zhhxzx.com/bbs/showbbs.asp?bd=126&id=4291&key=胡晏平&totable=1)。胡喜全宗亲在胡氏宗亲网论坛上提出:宋真宗至道三年至景德元年(997--998),华林胡氏曾组织了一次空前规模的七省宗谱大联修。(见 胡喜全
http://www.hszqw.com.cn/bbs/read.php?tid=4179),如果此事确实,那应该比胡勤修这次修谱要早一百多年。我个人看法,公元1000年左右尚属于华林胡氏的早期发展阶段,从城公而下不过四五代人,恐怕还不至于形成“空前规模的七省宗谱大联修”,但目前我还不清楚在胡勤修之前,是否还有过华林胡氏的族谱合修。
唐老作大宗谱。在一些华林族谱中,经常可以看到有这一记载,但我至今不知道这次大宗谱编修的具体情况。查过世系,得知唐老也是琼公支系后人。世系为:城--琼--持--徽--冧--宿--宗炎--慎修--唐老。唐老,慎修三子,字俊明,登崇宁五年进士,徽献阁学士,諡定愍公。还有一个信息,唐老是胡世将的三哥。有的族谱资料称唐老和勤修一样都是宋徽宗政和壬辰二年(1112)编修大宗图的主修,但把他与勤修并列为第八世。
华林胡氏大宗碑序。宋绍兴九年(1139)己末四月,作者为胡纺,即右朝议大夫直秘阁淮南东路转运判官兼提举提刑又兼领营田使毗陵嗣孙纺。查过世系,胡纺为城公第九代。 世系为城--琼--持--徽--冧--宿--宗质--安修--纺。这篇序言没有奇特之处,只是对华林胡氏的各个分支加一介绍,重点还在介绍琼公这一支:毗陵(常州)支讳琼始居洪桥,族蕃人衍,乡人名桥曰胡桥,後徙宗城之翰林坊,而葬城南龙亭。这时的序言涉及到五宗之瑜公时是这样记载的:陈留支天圣中淮南转运使弼,乃瑜之子令仪,令仪生绍,绍生弼。请注意关于瑜公支记载到此为止,胡纺对当时刚刚过世的著名北宋学者胡安国(1074-1138)只字未提。同时也说:陈留支讳瑜,江州支讳(王告),毗陵支讳琼,多历年所详不可考。
除了以上琼公支系的后人修谱作序,珰公支系似乎也曾经有过同样修谱经历。见胡宜文《华林祖居在浮云》(
http://www.hszqw.com.cn/bencandy.php?id=759):胡仲尧(仲容?)的曾孙胡直孺,......他在《安定胡氏家乘序》中是这样说的:“直孺之族,由刘宋元嘉中,仕为太子左卫,谥壮侯,讳藩者,始居豫章新吴之华林,由是子孙居之。……孺惧族人散处,欣戚庆慰之礼,或不相及,恐久而至于路人。乃重修《胡氏谱图》,将以统其疏,而合其离也”,这说明胡直孺所在年代也曾有过一次修谱。查过资料,胡直孺和胡勤修为同时代人,世系为:城--珰--令严--元凤--仲容--用晦--况--直孺。胡直孺,字少汲,奉新(今属江西)人。哲宗绍圣四年(1097)进士。初为路州司户,累迁监察御史,出知平江府。徽宗政和六年(1116),为淮南路转运副使(《宋会要辑稿》选举三三之二九)。宣和五年(1123),为东南六路转运辇运拨发司官(同上书职官四二之一○)。靖康间知南京,为金人所执,不屈,久之得归。高宗朝擢龙图阁直学士知隆兴府,进兵部尚书。(百度:
http://guoxue.baidu.com/page/renming/bafa/d6b1/bafad6b1c8e6.html)
宋孝宗乾道丁亥三年(1167)栝公重修大宗谱(见胡海《全国胡氏族谱大通考》第252页,华林第九代孙朝散郎知峡州军事栝序)。胡栝属于珰公系,是胡直孺的三子,字贡仲号桐源,先生授朝散即廷太师秘书丞,从朱夫子讲学白鹿洞,徙居南康。关于这次修谱,在胡栝的华林胡氏大宗谱序里并没有进行背景介绍,所以我们所知甚少。但我注意到,如果说五十年前的勤公所编修的大宗图,重点是确定了华林胡氏的早期先祖多是历史名人,那五十年后栝公所作的大宗谱序言,则对近代的胡姓名人特别给予了关注。具体表现在:珰公系是他的直系,直孺公是他的父亲,对于珰公系的名人,他使用了大量篇幅详加介绍;瑜公系,首次记载了胡安国为瑜公之后,对当时尚在世的安国后代也录有其名;琼公系,照录勤公所记载的宋朝名人如胡宿、胡宗愈等(不知为何遗漏了胡世将);王告公系,明确了北宋兵部侍郎名胡则为其后,球公系,因确实没有什么名人而“待考”。我仔细对照了勤公栝公两次谱序,主要就发现了以上区别。在没有发现更原始的资料之前,有关胡安国世系出自华林瑜公的说法,应该是从栝公开始的,因为在1139年胡纺作大宗碑序时还没有注意到名人胡安国与他们是同支。但是我还有一个看法,关于栝公重修大宗谱的序文,后来被广泛引用在各地不同时期的族谱中,已经很难考证出它的真实性。如我手上的江西永修民国十九年族谱也收入了这篇序言,上面就没有“安国、寅,宁、宏、宪皆其裔”这一句。现在我可以说,在当时就连胡安国本人和他的儿子胡寅都没有明确他们这一支来自江西华林,那末究竟是从哪个华林胡氏族谱版本开始将胡安国支系列入华林胡氏瑜公之后的?同样还有北宋胡瑗、胡则等人与华林胡氏关系的疑问,也需要做进一步的考证。
本文引用族谱资料多为胡位柏宗亲提供,在此表示感谢!
南山 2008.01.30
原载:胡氏宗亲网(
http://www.hszqw.com.cn)
[ 此贴被南山在2009-08-05 06:40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