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http://www.zhhxzx.com/bbs/showbbs.asp?bd=105&id=9155&totable=1胡琼芬:
江西吉安,古称庐陵,包括今吉安、吉水、新干、泰和、永新、遂川等地。汉代为庐陵郡,唐代为吉州。在庐陵这块富饶的土地上,自五代以来便生活着一个胡氏家族,即“庐陵胡氏”。庐陵胡氏析为值夏、南城、禾溪三宗。公霸、公贞、公阳三兄弟同出一源,各为其宗,共同的祖先为卫国公胡赟。五季时,徙居于庐陵。公霸居值夏,为值夏之胡始迁祖;公贞居泰和南城,为南城之胡始迁祖;公阳居泰和禾溪,为禾溪之胡始迁祖,其后又徙居黄漕。霸、贞、阳三派,以庐陵这块富饶的土地为中心,历宋、元、明,至近代,可谓名人辈出,繁播四方。
庐陵胡氏为江西省居住相对集中,人口较多的一支胡氏。对于霸、贞、阳之后的世系,在历次的族谱编修中记载非常详实,没有争议。但是对霸、贞、阳之前的世系,由于历史原因,过去各地的族谱对世系和所属支派的记载,有一定的不同之处,目前存在一些争议。
这是江西遂川新林胡氏的世系:
忠献—赟—邺、权、遇、吉,邺—霸、真、阳.霸(字长善,生于金陵,唐未刺史吉州,封庐陵群开国侯。为吉州芦芗城胡姓始祖)―――胜―――雄―――茂―――湜―――琏―――恺―――载―――铨(字邦衡)――-泳――-槻――-火享――-坦――-疑――-斋----端叔---廷实、廷宝(失传)--澄溪--云甫、明甫(失考)、山甫---云甫生遇可、通可、遂可、道可---守常(传下)、安常、泰常----从新、从善(失考)--文郁、文信、文礼。
2010-3-19 17:16:15
再转一帖:
再谈“滥谱”《汉新春秋》http://www.zhhxzx.com/bbs/showbbs.asp?bd=114&id=9750&totable=1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前人经常这样说。有的人讲了好多虚妄的话,我们理应说说本来的真实情况。
我们一向认为联宗修谱,应该以老谱为依据,听取宗亲意见,以尊祖敬宗、以理服人为前提编纂新谱。祖宗不可随意增减,世次不能任意滥编,不要造成纠纷,致使“祖怒人怨”。砍掉人家祖宗,于你何益?颠倒人家世系,于你就快意恩仇了吗?汉新先生的“春秋笔法”大家都领教了,永顺先生的“班马《通乘》”大家也鉴赏了……应该有所悟了!
我们想对汉新先生说说我们的意见。请汉新先生不用“查遍所有谱”,只看看“湖北卷”就够了。
《汉新春秋》上卷305面的“瓜藤图”:以子代父,砍掉敦公,以文美代之,把文美公放置在与黼、黻、魁、 世次相同的位置上。此之谓颠倒伦常也。
《汉新春秋》上卷401面至408面《文美公世系表》,把“敦公”的世次换成了敦公的独子“文美”,而“文美公”原来该在的世次却被“邺公”顶替了。原来“文美公”的祖父“宗献公”竟变成了“文美公”的父亲。文美公的子嗣,在仙桃黄荆原为:公霸、公真、公阳;而汉新先生的《文美公世系表》中,竟在“文美”与“公霸、公真、公阳”之间添加了一代,致使“父亲”变成了“祖父”。此亦谓伦常紊乱之例也。
事实果真如汉新先生所云乎?!
[笔者按]明嘉靖二十六年岁次丁未仲春月,进士及第吏部尚书、国史副总裁罗文庄为泰和胡氏作序云:“胡氏居泰和西乡者,南冈之祖曰暹(公真),黄漕之祖曰炅(公阳),兄弟也。其先祖宗献居长沙;祖敦自长沙徙金陵,父赟(文美)仕南唐为显官,遭时多故,三子皆避地来吉,其家庐陵之值夏者,伯氏杲(公霸)也……”
廖光图为文美公之纾难挚友。清•光绪年间胡树声撰《廖光图像传》曰:粤自嘉庆庚午,重建祖祠,克绍祖制修恩祖像于祠中。考之谱牒,恩祖与先祖文美公同仕南唐,遭时多故,护三子(杲、暹、炅)避难而逃吉州,以继胡祀,此其所以修像之故也。并录宋庆历胡衍赞曰:“惟尔有神,尚克相予。与吾宗祖,异姓同居。馨祭如在,以永终誉。”
[案]以上两段话,适足以证明文美公之子确为杲(公霸)、暹(公真)、炅(公阳)三公;三公之祖确为敦公。请问:尔等增之者何益?减之者又何利之有?千百年老谱俱存:宗献——敦公——文美——杲(公霸)、暹(公真)——炅(公阳)——……一脉相承,岂容他人乱增乱减!
我们的祖先我们供奉,别人的祖先别人祭祀,谁也碍不着谁!何况我祖敦公一脉相承之血统世系,能依汉新先生的胡断滥砍就不存在了么?任何人都没有资格臆断别人的祖先。这正象我们无权去说别人不是别人父亲的儿子一样!这是原则问题,是道德问题、伦理问题,没得商量,更不容诋毁!别人是别人父亲的儿子,我们是我们祖宗的后裔,绝无讨论的余地。否则,就是对祖先的大不敬!
再看看《汉新春秋》上卷第286至287面《关于几个世系断代问题的说明》:“其五:广公,明朝大臣,又名清,与杨士奇为善,与解缙结亲,其父祺公,生子二;广、直。可咸宁大塘埠谱载珰公派下,鄂州直公同样载在珰公派下。查史料及考证,广、直二公乃文美后裔,属敦公二十一世裔孙为正统。”[案]“汉新春秋”笔法写到此处,已完全无法自圆其说了!“查史料及考证”:既“查史料”,又“及考证”;有史料,应当可信了;还要“查考证”,查了什么“考证”?“考证”是查的过程么?原来“广、直二公乃文美后裔,属敦公二十一世裔孙”,另外还加上个“为正统”!彼处出乎尔,此处又反乎尔,岂非咄咄怪事!
《汉新春秋》的“大主编”他们也太不争气!他们一面说“查遍所有谱都没有敦公”,一面却又在《几个世系断代问题的说明》中自我暴料,供认不讳:“广、直二公乃文美后裔”,并且“属敦公二十一世裔孙”,接着还加了三个字,是“为正统”。尽管文理不通,但还是作了非常的肯定!
汉新先生的“查遍所有谱,都没有敦公”这一臆断,还能成立吗?一本“上卷”,两种说法,互相反对,彼此矛盾,到底何者为是?这不就是自己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吗?
我们认为《汉新春秋》是一部“滥谱”,有确凿的证据。这里仅将我们老谱中关于“宗献公、敦公、文美公、公霸(杲)四辈人”与《汉新春秋》砍掉敦公后编的“宗献、文美、邺业、公霸四辈人”就生年作一比较,看看《汉新春秋》到底“滥”在哪里!
宗献公生于唐懿宗咸通甲申(864)年,敦公生于唐僖宗中和甲辰(884)年,文美公生于唐昭宗天佑丁卯(907)年,公霸生于唐明宗庚寅(930)年。邺公在《汉新春秋》中没有生卒年。今列表以示,请加比较!
老 谱 《汉新春秋》
宗献公(864) 宗献公(864)
敦 公(884) 文美公(907)
文美公(907) 邺公(无生年)
公 霸(930) 公霸公(930)
[案]①老谱:宗献生敦公时二十岁,敦公生文美时二十三岁。
②《汉新春秋》:单就情理而论,宗献公43岁得子,勉强可以说得过去。文美与公霸原本为父子关系。文美生子在23岁,更加合理。但是,在文美与公霸之间添加了邺公这一代,竟使文美与公霸变成了祖孙关系,相隔了两代!而且这相隔的两代仅止23年。平均计算,每相隔一代,竟只有11.5岁。这就太离谱了。十一岁半就生子,这可能吗?这是对祖先的亵渎!《汉新春秋》对此并非无知,而是处心积虑,要搞乱别人世系!
《汉新春秋》上卷《源流分户说》有两段话是这样说的(上卷540面):“一世祖赟公文美,系宗献公子,生于唐僖宗中和甲辰(884)年进士(案:这是不通的原话),通《春秋》,世居长沙,生子四:邺、权、遇、吉。”
《汉新春秋》上卷541面:“文美公次子公真生子胖(pán),胖公生权,权生子二:迥、远。”
《仙桃黄荆通谱》上记载“敦公生平”写道:“字子厚,生于唐僖宗中和甲辰,通《春秋》,登进士第。世居长沙,官金陵通判。子一文美。”
《汉新春秋》上卷401面:“文美生唐昭宗天佑(祐)丁卯(907)正月初十。”
请注意带点的语句!我们试问:
①文美到底生于哪一年?是唐末僖宗中和甲辰,还是生于五代后梁时期的唐昭宗天祐丁卯(907)年正月初十?文美公会两次投胎为人吗?
②文美公既然“生子四”,怎么又生了次子公真呢?既有次子,那长子又为谁?是否还有三子呢?到底何者为是?
③在《汉新春秋》互相反对、互相矛盾的记载中,我们应该得出什么结论?
汉新先生的“春秋”之笔,高出《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粱传)多矣!他靠处心积虑的五内、移花接木的本事和偷梁换柱的方法把别人的祖宗拱翻,把别人的祖父变成了父亲,把别人的儿子变成老子;时常出乎尔又反乎尔,时常翻云覆雨,时常颠倒是非而扰乱视听!……
汉新先生说“赟公文美生于(唐末)僖宗中和甲辰(884年)”,又说“文美生(后梁)唐昭宗天祐丁卯(907年)”,使赟公文美两次投胎;前后相隔二十三年(整整相隔一代人)。老谱上的敦公与《汉新春秋》上卷540面《源流分户说》中的文美,其生年、功名、学养完全相同!明明是敦公的生平,却一字不差地置换到了儿子的身上。以子充父,不伦不类,过分失德损人,当为世人所不齿。倘能推己及人,换位思考,应知我们这样分析,当不为过。为什么要将人家祖宗随心所欲地颠来倒去?汉新先生:人家倘要这样待你,你将何以自处?你能隐忍不语么?你能心安理得么?
联宗修谱,本来是为着尊祖敬宗,慎终追远,承前启后,以发扬光大先祖之崇德懿行,启迪我胡氏后人积德行善,热爱家乡,效忠祖国,讲信修睦,促进家族的和谐、社会的和谐。而《汉新春秋》之告竣问世,全然背弃了这样的理念和宗旨。我们深感痛惜!
我们知道汉新先生用过不少钱,做过不少工作。大家都了然于心!只是汉新先生太刚愎自用,受不起小人的蛊惑,因而用人不当,终于落得个吃亏不讨好,弄得个《湖北卷》成了《汉新春秋》,使一个《湖北卷》成了搞乱湖北胡氏宗亲源流世系的“滥谱”。“谱者普也。”《湖北卷》应该包括所有湖北胡氏全体宗亲,决不只是一支族和一祖先之谱。
《文心雕龙•书记篇》云:“总领黎庶(广大老百姓)则有谱、籍、簿、录,故谓谱者普也。”“注序世统,事资(取也)周(遍也)谱。”那个《湖北卷》不能称“通乘”。孟子曰:“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其义一也。”注:晋国的史书叫“乘”,楚国的史书叫“梼杌”,鲁国的史书叫“春秋”。“乘”、“梼杌”、“春秋”,是相同的,都指“史书”。“通者,由此达彼中无阻碍之谓也。“通乘”就是“通史”。那个《湖北卷》能称“通史”吗?太大言不惭了!
要找《湖北卷》的毛病,把它的“滥”都找出来,恐怕是万言难尽!我们强烈要求汉新先生把《湖北卷》中的错误改正过来,特别是“源流世系”中颠三倒四、张冠李戴的东西一定要向全省胡氏宗亲,作一个明确的交代,以正视听!
仙桃胡氏宗亲联谊会
胡嘉森 胡常德
胡桃源 胡铁树
执笔
二0一0年三月一日
发帖日期可能有误,应该是四月一日,三月一日湖北谱还没发行。南山[ 此贴被南山在2010-04-01 22:05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