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20934阅读
  • 147回复

忠义诗歌----吉林胡忠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130 发表于: 08-30
《岁月留痕,美丽新生》

时光悄然流转,如同一幅缓缓展开的画卷,而我,在这画卷中已行至将近古稀之年。岁月的脚步从未停歇,它在我的身上留下了诸多痕迹。

不知从何时起,老年斑如同不速之客,悄然爬上了我的面庞。一块又一块,虽不是什么病痛,却也让我心生惆怅。那斑痕,可憎又深沉,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看着镜中的自己,心中难免难受,曾经光洁的面容如今布满了这些不请自来的印记,无奈之下,也只能任其发展。

我的职业,让我整日与粉笔为伴。长年累月,头发渐渐稀疏,秃顶的状态已持续了好几年。每当看到别人那郁郁葱葱的黑发,羡慕之情便油然而生。为了遮掩这岁月的“创伤”,我大多数时间都戴着帽子,仿佛在守护着一份脆弱的尊严。

然而,生活总是充满惊喜。女婿告诉我,如今的激光技术可以轻松除去老年斑,无需住院,不用吃药,随来随走。怀着一丝期待,他领着我来到了医院。果不其然,短短一会儿的功夫,面部的老年斑全部消失不见。那一刻,仿佛时光倒流,我又看到了曾经那个没有斑痕的自己。

再说头发,在网上偶然发现,现在的假发已然升级。不再是以前头套式的假发,那弊端诸多的头套曾让我深感不适,总觉得有东西压在脑袋上,刮风天还不稳固。而现在,升级后的假发可以粘在脑袋上,很薄很自然,戴上后睡觉、洗澡都没问题。我果断去专职发店定制了一个,如今感觉良好,十分合适,很多人都说看不出来是假的。

岁月虽无情,却也无法阻挡我们对美的追求。在这古稀之年,我依然可以通过现代科技找回曾经的美丽与自信。这让我感慨万千,我们不应被岁月的痕迹所束缚,无论何时,都有权利去追求美好。生活就像一场奇妙的旅程,即使在岁月的长河中,我们也能不断发现新的惊喜,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
七律.古稀岁月绽新颜
古稀岁月痕留面,
斑影悄来心怅然。
粉笔生涯催鬓老,
秃颓数载帽遮颜。
激光除垢奇功显,
假发更新妙处传。
不惧时间追美韵,
夕阳依旧绽华年。
天下姓胡的都是一家人

只看该作者 131 发表于: 09-01
《“标准”"合格"的领导》

在这纷繁复杂的社会舞台上,领导这个角色似乎总有一些共通之处。未曾担任过领导之职的我,却在闲暇之余,通过细致观察,有所感悟。

领导们通常都是忙碌的,人越多越能展现出他们的“忙态”,仿佛置身于日理万机的漩涡之中,忙得不可开交,甚至不时向员工抱怨已干够了领导的工作。那匆匆的脚步,那紧锁的眉头,那片刻不停的电话,似乎都在诉说着他们的操劳。

领导们往往擅长深沉,尤其是那些能力平平者,更是将深沉演绎得淋漓尽致。当你找其办事、请示或汇报工作时,他们会悠然地翘起二郎腿,轻抿一口茶水,然后沉默不语,故作高深莫测之态,让你在等待中揣测他们的心思。

领导们有时也会故作糊涂。面对敏感之事,或是下属依其授意所做却引发众怒之事,他们会瞬间失忆,将责任推得一干二净,声称毫不知情,全是下属擅自为之。

领导们表面上大多显得大度,可实际上却小肚鸡肠、锱铢必较。然而,他们总能巧妙地伪装出大度的形象,让人误以为他们有着宰相般的胸怀。一旦对某个员工心怀不满,便会伺机报复,哪怕是丁点好处也绝不放过。

领导们一般都号称懂专业,似乎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但其实,除了搞关系,往往是一窍不通。就像上课之时,讲着自以为精通的学科,却连学生一眼能看出的结果,都要耗费半小时去计算,多年后仍沦为学生的笑柄。

领导们皆表现出忠诚,只是这忠诚的对象需细究。若不忠诚,自是难以登上领导之位。可对于下属,却未必能有同等的忠诚,反倒要求下属对其忠心耿耿。

领导们还都善于装认真。开会和听课时,总是摆出一副专注的模样,给人积极向上的错觉。实际上,开会时夸夸其谈,关注的是哪位员工没认真听;听课时装模作样,实则心不在焉。

领导之态,千般模样,令人感慨,亦引人深思。如此种种,或许这便是所谓的“标准”领导形象。然而,真正令人敬佩的领导,应是脚踏实地、真诚待人、德才兼备,以实际行动引领团队前行,而非靠这些表面功夫。
天下姓胡的都是一家人

只看该作者 132 发表于: 09-08
我的教师生涯
时光悄然流转,芳华已逝,不经意间,已站在花甲与古稀的交界之处。这个年岁,怀旧之情如藤蔓般缠绕心间,往昔的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一一浮现在眼前。


回首过往,我竟当了三十八年的教师。说起与教师这份职业的缘分,着实出乎自己年少时的意料。1977 年,我高中毕业后,以当时的知识储备与智商,自觉当个民办教师不在话下,甚至觉得与村里的民办教师相比,只强不弱。然而,命运弄人,我未能如愿成为民办教师。个中缘由,不便言说。无奈之下,我在生产队当了几日社员,却深感前途渺茫。随后,我来到杨大城子林场做起临时工,日薪 1.43 元,八小时工作制。可做了几个月后,依旧觉得未来无望。于是,我毅然决定参加 1978 年夏季高考。成绩公布,超出体检线 30 分,因担心落榜,我报考了师范学校,从此与教师职业结下一生之缘。


1980 年,我从师范学校毕业,被分配到吉林省制糖厂子弟中学。至此,我的教师生涯缓缓拉开帷幕。起初的几年,我担任初中英语教学,1985 年开始担任高中英语教师。成为老师后,我惊喜地发现自己与这个职业无比契合。与孩子们相处,心情总是格外愉悦。他们的天真、纯洁、率直,深深打动着我。渐渐地,我爱上了“孩子王”这个角色,即便那时有“家有二斗粮,不作孩子王”的说法。我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努力工作的同时,也钻研报考事宜。那时家长不懂报考,学生不知报什么,教师的一支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未来。我教学几十年,便研究报考几十年。


春夏秋冬,四季更迭,岁月在寒来暑往中静静流淌。我周而复始地进行着教学工作,慢慢发觉自己除了教学,似乎别无所长。有人曾如此评价我:“你除了教学,还会什么?”“你也就会几句英语罢了。”细想之下,他们所言不无道理。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时光飞逝,几十年转瞬即逝。如今,我的学生遍布各行各业,有教师、军人、医生、农民、工人、商人、干部。无论我走到哪里,都能遇见我的学生。那一声声“老师好”的问候,如暖流般流淌心间,让我倍感亲切与幸福。


岁月恰似一首悠扬的歌,几十年的教师生涯,是我人生中最为珍贵的经历,留下了无数美好的回忆。我深信,选择教师这个行业,是我这辈子最正确的决定。


《七律》忆教途
接近古稀怀旧岁,退休弃教忆从前。
青春未就民师梦,壮志终酬学府缘。
粉笔一支书日月,讲台三尺育英贤。
门生处处皆荣耀,无悔人生谱锦篇。
《七律》忆教途
教海行舟数十秋,青春已逝志难休。
昔时授业倾全力,今日门生遍九州。
岁月无痕情未改,光阴有迹梦长留。
桑榆向晚心犹热,桃李芬芳乐自悠。



天下姓胡的都是一家人

只看该作者 133 发表于: 09-20
《糖厂的兴衰沉浮》
在吉林省的历史长河中,吉林省制糖厂曾如一颗璀璨的明星闪耀过。
始建于 1938 年的制糖厂,历经岁月的洗礼和新中国成立后的数次改造,焕发出勃勃生机。那时,它日产处理甜菜两千吨,日产糖几百吨,为吉林省的财政收入立下汗马功劳,成为重要的财政支柱。它是无数人奋斗的舞台,承载着希望与荣耀。
然而,时光流转,到了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制糖厂却陷入了连年亏损的困境。亏损如雪球般越滚越大,总额达几个亿,从财政支柱沦为财政包袱。新世纪之初,经营管理的混乱让企业举步维艰。企业主要领导人思想僵化,抱着错误的观念,致使糖厂再也无法维持,最终走向破产倒闭。
几千名员工被迫下岗,后来全部失业,连同家属几万人,生活顿时陷入困境。他们中很多人在企业工作了一辈子,有的家庭甚至几代人都把青春奉献给了糖厂。可如今,他们的养老金却是最低的,实在令人唏嘘。
二十多年过去了,制糖厂的辉煌与没落仿佛一场梦境。它的兴衰让我们看到了时代的变迁和企业发展的残酷。那些曾经在糖厂挥洒汗水的人们,他们的付出不应被遗忘。生活或许充满了无奈,但他们的坚韧和不屈也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糖厂虽已不在,但它的故事将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中,成为历史的见证。它也提醒着我们,在时代的浪潮中,企业唯有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而对于那些为了企业奉献一生的人们,我们应给予更多的关爱和尊重,让他们在岁月的余晖中感受到温暖与慰藉。
《七律》叹糖厂兴衰沉浮
昔年建厂始功扬,
甜菜精研产蜜糖。
旧日规模惊四海,
往时贡献惠多方。
运营混乱亏连涨,
管理疏松业渐亡。
倒闭员工生计苦,
留存遗恨叹沧桑。
天下姓胡的都是一家人

只看该作者 134 发表于: 09-20
《退休,岁月的馈赠》

时光悄然流转,退休已六年有余。每日清晨,在自然的苏醒中,感受着生命的悠然,状态愈发向好。例行体检如岁月的刻度,今年与五年前的结果大体一致,身体各项指标正常,这无疑是生活给予的一份厚礼。

回想上班的那些岁月,紧张、焦虑与内耗如影随形。几十年的职业生涯里,从未有过安稳睡好觉、吃好饭的时候。身为班主任,白天追着太阳,夜晚伴着月亮,时刻担忧着学生的学习、安全,忧心他们是否恋爱、逃课进网吧。


如今,终于退休了。虽工资不高,却风雨顺遂,到日子就有收入,不必再为复杂的人际发愁。我,一位 50 后,早已走过花甲之年,古稀就在前方招手。我的一生历经生活的种种风波,曾在糖厂子弟学校任教,见证了糖厂从兴盛到衰亡直至消失的全过程,也亲历了糖厂子弟中学由盛转衰、走向解体的坎坷历程。

平安顺利地步入退休岁月,我感恩命运的眷顾,感恩强大的祖国。退休后的我,活出了自己喜欢的样子,过上了渴望的生活。我成为了自己最好的朋友,遵循内心,真实而安然地活着。不再期待他人的认可,不再渴望走进人群八面玲珑,而是安静地接纳自己的一切。不喜欢热闹,偏爱安静独处,因为人生的悲欢喜乐皆是岁月真实的生活写照,是自己人生最纯的写真。

如今的日子,松弛而美好。既没有生存的焦虑,也不存在生活的内耗。不紧绷、不焦虑、不内耗,享受着岁月的洗礼,学会自洽松弛地生活,活出自己的精彩。写诗、读国内外新闻、评论天下事,是每日的营养餐;运动,则是生活的加油站。对物质不再有欲望,对挣钱也失去了兴趣,心态平稳,情绪安定,这才是生命应有的能量。

退休,并非人生的谢幕,而是走进最美余生的开始。如何过上喜欢的退休生活,取决于每个人对余生的追求。人活一世,不附庸风雅,不故作姿态,只需静静地感受人间百态,过好自己的日子,便已足矣。

七律  退休乐
古稀接近享安然,
褪去师装犹若仙。
昔日操劳忧弟子,
今朝闲适写诗笺。
身无焦虑精神爽,
心有平和岁月甜。
笑看风云多变幻,
余生自在乐绵延。
天下姓胡的都是一家人

只看该作者 135 发表于: 09-20
《岁月的诉说》

在这喧嚣的网络世界中,常能听到有人感叹:“真羡慕那些退休的人啊,不必早起,无需晚睡,不用加班,不必熬夜,不用瞧领导的脸色,也不用费心于勾心斗角,每月还有好几千的工资稳稳到账。”

诚然,这些话语所言不虚,皆是实在之语。然而,人生之旅,哪有什么最佳的年龄,唯有那最美好的心态才最为珍贵。夕阳之美,虽令人陶醉,可毕竟已近黄昏。当我们步入退休之龄,纵使退休金按时而来,可人生的光阴却所剩无多。

身为退休之人,我们都处在人生的倒计时阶段。坦率地讲,我宁可日日忙碌地上班,早出晚归,也不愿这般退休闲赋。倘若时光能够倒流,年轻的朋友啊,我愿与你交换年岁,让我重回那工作的时光。

要知道,退休人员所享有的待遇并非他人的恩赐。我们在职之时,不懈努力,奋力拼搏,作出了巨大的牺牲与奉献,才有了如今离职退休的安稳。现今社会的繁荣昌盛,皆是我们年轻时辛勤耕耘的成果,这一切都是我们应得的,实在无需他人的羡慕与嫉妒。

如今的年轻人,只瞧见了退休人员当下的悠然时光,却未曾目睹我们曾经吃糠咽菜、加班加点却不计报酬埋头苦干的岁月。那时,工资不过区区几十元,多年不变,涨一级工资也就七八元而已,且能涨工资的人数少之又少。

曾经的我们,年轻之时上要赡养父母,下要养育儿女。靠着那几十块钱的工资,精打细算地过日子,稍有不慎超支,便可能等不到下月发薪的日子。

当下的条件是如此之好,虽压力长存,但关键在于保持良好的心态。从青春年少到垂垂老矣,都离不开奋斗的历程。端正心态,勇敢迎接挑战!不曾经历一日的冰霜之苦,怎能嗅到梅花绽放的清香?每一位奋斗者都会经历煎熬,只要熬过去,坚持到底,幸福自会降临。
天下姓胡的都是一家人

只看该作者 136 发表于: 09-21
《因为爱,所以爱》
         ——我的四十载的坚守与收获

时光匆匆,退休至今,已然过去六个多年头。当我静静回首那将近四十年的从教岁月,心中不禁泛起层层涟漪。其间,有艰辛的汗水,亦有甜美的硕果,所有的一切,既似近在咫尺的昨日,又仿若匆匆流逝的过往。此刻,我试图整理这纷繁的思绪,让它们从笔尖缓缓流淌。

1978 年,那张承载着命运转折的高考试卷,将我从农村社员的身份中完美蜕变,让我重新成为了一名学生。或许,命中注定我要成为一名教师,所以我毫不犹豫地报考了师范学校。在我的心底,始终坚信自己就是为教育而生,命运已然为我安排了与教师这个职业相伴一生的道路。

1980 年,师范毕业后的我,如愿地披上了那身光荣的教师外衣。然而,彼时的国家刚刚走过十年动荡的岁月,改革开放才刚刚迈出探索的脚步,教育领域更是一片荒芜,举步维艰。我被分配到了吉林省制糖厂子弟学校。那时,糖厂的发展如火如荼,可教育却备受冷落,教师这个职业也遭人轻视。诸如“老师目光短浅”“老师看不出几个问题”“老师办事苟糗”之类的话语,不绝于耳。但除了教师这个职业,其他工作于我而言,全然陌生。

时光流转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愈发强劲,商海的浪潮汹涌澎湃。在这躁动的氛围中,教师那刚刚有所好转的社会地位,再度变得飘摇不定。众多教师毅然决然地放下手中的粉笔,奔赴南方或北方,在商海中闯出一番天地。特别是那些能力较强的年轻教师,纷纷辞去教职,瞬间完成华丽的转身,宛如丑小鸭变成了金凤凰。与我一同进厂的伙伴们,有的奔向了繁华的大城市,有的在厂里得到提拔晋升。而我,依旧坚守在那三尺讲台,未曾动摇分毫。但我内心满足,因为我培育出了无数的大学生。往大处说,我为国家输送了人才;往小处说,我为糖厂职工解决了子女教育的后顾之忧。我深知,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远比他们更为伟大。

近四十年的从教生涯,风雨相伴,未曾敢言桃李满天下,但也是春种秋收,付出皆有回报。四十年来,多少懵懂无知的孩童,成长为各条战线上的中坚力量。每当忆起他们成长过程中的岁岁年年、点点滴滴,我的心中便盈满了成就感与幸福感。是啊!“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绝非空洞的虚荣,亦非虚假的恭维。这世间,还有比培育人、塑造人更为伟大的事业吗?我犹如一位辛勤的农人,伫立在丰收的田野之上,望着那金黄的麦浪,满心皆是无比的欣慰与满足。

这近四十年的从教心路,是自我成长、自我完善的漫漫征途,是在教育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满怀热爱、不懈求索的奋进之旅。四十年来,我一路走来,承受爱、传播爱、弘扬爱,将这份爱化作对教育事业的忠贞与眷恋。其间,有太多的酸甜苦辣,太多的坎坷波折,太多的美好回忆……

只因爱,所以爱。这份爱,深沉而炽热,永恒而绵长。
天下姓胡的都是一家人

只看该作者 137 发表于: 09-24
《退休,平淡中的坦然》

曾听闻一位老师在网上抱怨,退休之时竟似被开除,既无鲜花相迎,亦无欢送之仪,连散伙饭都未曾有。有网友随之跟帖,指责学校对退休教师太过轻视,实在令人寒心。

然而于我而言,却并非如此。我既无那份渴望被吹捧的雅兴,亦无追求虚荣的心思。最不愿听到的,便是在会上领导对我的一番天花乱坠的夸赞,仿佛要为我的职业生涯盖棺定论。领导的夸赞未必出自真心,不过是逢场作戏;而我的感谢之辞,也多是随口一说,并非发自肺腑。

学校购置的那些纪念品,于我而言更是微不足道,自己全然有能力购置。有人言,不开欢送会,退休老教师心中难免失落,可于我,却真无这般感受。

退休,本就意味着离开,又何须他人相送?在职时,为生活奔波;退休后,回家安享余生。如此,又怎会失落?在教师节,能收到学生发来的微信,道一声“老师节日快乐”,这便是最大的满足,胜过学校领导的百句恭维。

教师这一职业,说到底,不过是谋求生计的手段罢了,实无特殊之处。工作时领取报酬,退休后享有养老金,若再多求,便是过分。

退休本属平常,无需那些繁琐的仪式。我办理退休时,未曾回校,皆由办公室的好同事代为办理。退休手续完成后,我退出学校的大小工作群,转而加入退休老师群,以便日后联系。退休,是一次华丽的转身,又何须计较?拥有良好的心态,方是开启新生活幸福之门的钥匙。

正如我这般,悄悄地来,默默地走,不带走一支粉笔,不奢求鲜花簇拥。静静地完成教书育人的使命,教育教学工作本质上也是一种“打工”,时间到了,自当收工。想开一些,莫要失落伤感。四十载教龄,实属不易,好在养老金还算丰厚。累了,便尽情享受生活。

退休了,潇洒离开便是。何必那般矫情?我以为,悄悄地来,悄悄地走,未尝不是一件美事,不给他人添麻烦,亦让自己心安。
天下姓胡的都是一家人

只看该作者 138 发表于: 09-26
村小忆旧

(本文发表于《公主岭报)
每次踏上故乡的土地,我总会情不自禁地走向那所曾经承载着我童年欢乐与梦想的村小学——公主岭市杨大城子镇平安村小学,那是我心中永远的港湾,珍藏着无数珍贵的回忆。
犹记当年,村里的孩子众多,具体的数量已难以记清,但我们的村小学涵盖了一到五年级。其他村屯还有一到二年级,待到三年级时,周边村屯的孩子都汇聚到了我们村小学,想来那时的学生总数定是超过了百人。
回忆起在村小读书的时光,物质虽匮乏,但快乐却从不缺席。那时的我们,生活简单而纯粹。尽管每个人的身上、脸上常常沾满尘土,显得脏兮兮的,可内心却充满了真实的快乐。那时大家的生活条件都相差无几,身上的衣服也都大同小异,不少还打着补丁。夏日里,光脚是我们的常态,即便有鞋子,也会被随意丢在一旁。我们能围坐在老师身旁,听他讲述《智取威虎山》中的杨子荣,课间时尽情打闹、嬉笑、摔跤,淘气的孩子会爬上高高的大树。到了冬天,我们要轮流去拔豆根(黄豆收割后留在地里的根,质地坚硬,耐烧),或把玉米芯带到学校,负责点火烧炉子取暖。若是手脚依旧冻得厉害,课堂上老师便会让大家一起跺脚,于是,教室里便会响起整齐而有力的跺脚声,那声响甚至比寒冷带来的疼痛更让人记忆深刻。
我是何其幸运,在小学阶段遇到了两位令我终身难忘的好老师。一到三年级教我们算数和语文的是张艳清老师,那时的她不过二十岁左右,是一位美丽且温柔的民办教师,就像亲切的大姐姐,对我们极有耐心。在她教导我的三年里,从未见她发过一次脾气。后来听说她不再担任民办教师,也因此错失了民师转正的机会,真希望未来能有机会去探望她。而四到五年级教我的姜德政老师,当时已有四十多岁,他总是一脸严肃,让我们心生敬畏。他上课极为认真,对我们要求严格,哪怕是一点点小错误也绝不放过,小时候的我没少因犯错而挨批评、罚站。但也正是这两位老师的悉心教导与严格要求,才让我得以成长。若说如今的我能有所成就,真要感谢他们当初的“修剪”。
那时的我,虽不知理想为何物,却努力学习,读书成为了我的兴趣,也为长大后将读书变成职业奠定了基础。
回想这些,我感念颇深。村小学,那是我梦想起航的地方,那里有我最纯真的童年回忆,有我最敬爱的老师。如今,因为生源问题,小学校关停了。一把铁锁,锁掉了过往的热闹与喧嚣,但记忆却永远留在我的心间。它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岁月的长河中熠熠生辉。我相信,无论时光如何流转,无论我走到哪里,那段美好的童年记忆都将永远陪伴着我,久久不会离去。
天下姓胡的都是一家人

只看该作者 139 发表于: 09-28
《退休后的感悟》

在一个小小的城镇,时光悄然流转,这里承载着我一生的故事。

我曾在两个单位度过漫长的职业生涯,始终坚守着同样的工作——教书。四十年如一日,三尺讲台见证了我的青春与沧桑,一支粉笔书写了无数个春秋。“三尺讲台行天下,一支粉笔写春秋”,这仿佛是为我量身定制的写照。

如今回首往昔,我深感此生最为明智之举,便是未曾绞尽脑汁去谋求一官半职。我未曾当官,却换得一生的健康;未曾发财,却求得一世的平安。

其实,我早早就已想通、悟透。那些明里暗里的争斗,众人都争着去当校长、副校长、主任、副主任之类,可细想来,这又算哪门子官呢?不过是虚荣心在作祟罢了。

我工作过的两个单位,都位于同一个小小的城镇。在那里,骑自行车从东到西用不了十分钟,从南到北七八分钟足矣。即便如今城镇有所扩大,半小时也足以逛遍。说来甚是有趣,城镇虽小,可我曾工作的企业级别却不低,号称“大型国有企业”,还是“正厅级”,中层干部都是处级。当然,是真是假这都已成为过去。

学校不论规模大小,各类大小官员却多如牛毛。一个校长,一个书记,三副校长,教导主任、政教主任、总务主任皆分正副。这还不算我这个教研组长。如此庞大的干部队伍,着实令人咋舌。好在这些干部,并不像企业那般有职务工资。

或许,这便是文人的那点虚荣心吧。从事教书的职业,却还争着去当干部,细想起来,实在是毫无意义。

如今已然退休,回想起那些过往之事,仍觉可笑。我庆幸自己的选择,老老实实教了一辈子书。老了,退休工资不比他人少,这已然很好。即便少一点,那又何妨?人生在世,知足常乐,能在这平凡的教书生涯中坚守初心,安享晚年,便是最大的幸福。

三尺讲台,给予我无尽的力量;一世安然,是我人生最美的画卷。
天下姓胡的都是一家人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