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来源:360百科
链接:https://baike.so.com/doc/3612368-3797820.html
圣约翰大学 - 中国第一所现代高等教会学府
圣约翰大学(Saint John's University),简称圣约翰、约大。诞生于1879年,初名圣约翰书院,1881年学校开始完全用英语授课,成为中国首座全英语授课的学校。1905年升格为圣约翰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现代高等教会学府。
圣约翰大学是当时上海乃至全中国最优秀的大学之一,也是在华办学时间最长的一所教会学校。该校的校友影响甚至改变了中国乃至世界近现代的无数领域历史。入读者多是政商名流的后代或富家子弟,而且拥有很浓厚的教会背景。学校直到1947年才向国民政府注册。 中国高等院校1952年院系调整,圣约翰大学被解散并入上海多所高校,校址划归华东政法学院(今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
基本信息
- 中文名圣约翰大学
- 所属地区中国上海
- 外文名称SaintJohn'sUniversity
- 主要院系文学院、理学院、医学院、工学院、神学院
- 校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英文校训:Light&Truth)
- 创办时间1879年
- 主要奖项中国第一所现代高等教会学府 民国时期著名的综合性大学 有“东方哈佛”之美誉
- 学校属性私立教会大学
- 知名校友顾维钧、宋子文、林语堂等
- 撤销时间1952年
- 相关院系复旦大学、上海交大、华师大
- 校址划归华东政法学院
折叠编辑本段校园介绍
圣约翰大学校门
圣约翰大学是一所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叶在上海第一所高等教育学府,中国近代著名大学,是在华办学时间最长的一所教会学校,1952年各院系被分拆并入其他各高等院校(复旦大学,华东师大,上海第二医学院),原校址位于现在的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所在地。1950年12月,圣约翰大学正式宣布与美国圣公会脱离关系。1952年在全国院系调整中被拆散并入上海多所高校。原校址所在地现在是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地址是上海万航渡路1575号。详细情况如下。1949年圣约翰大学(新闻系)并入国立复旦大学,现发展为复旦大学1951年圣约翰大学(土建系科组)并入同济大学1952年圣约翰大学(经济系)并入上海财政经济学院,现发展上海财经大学圣约翰大学(政治系)并入华东政法学院,现发展为华东政法大学圣约翰大学(理科各系、教育系、中文系)并入华东师范大学圣约翰大学(部分文理系科)并入复旦大学圣约翰大学(医学院)参与组建上海第二医学院,后为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现并入上海交通大学。
校门
建国前,中国共有14所教会大学,分别是燕京大学Yenching University、齐鲁大学Shantung Christian University(cheelo
o)、东吴大学Soochow University、圣约翰大学St. John's University、之江大学Hangchou Christian College、华西协和大学West China Union University、华中大学Huachung University、金陵大学University of Nanking、福建协和大学Fukien Christian University、华南女子文理学院Hwa Nan College、金陵女子文理学院Ginling College、沪江大学University of Shanghai、岭南大学Lingnan University、震旦大学Aurora University等。虽然数量不多,但起点很高。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以后,教会大学在中国教育近代化过程中起着某种程度的示范与导向作用。因为它在体制、机构、计划、课程、方法乃至规章制度诸多方面,更为直接地引进西方近代教育模式,从而在教育界和社会上产生颇为深刻的影响。由此可见,教会大学史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不可缺少的重要篇章,它们为中国高等教育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4]。
历史沿革
圣约翰大学创建于1870年,原名是圣约翰学院,是由美国圣公会上海主教施约瑟(S. J. Sekoresehewsky)将原来的两所圣公会学校培雅书院和度恩书院合并而成,在沪西梵皇渡购地兴办。于4月14日破土动工,9月1日开学招入第一期学生。办学初期设西学、国学和神学三门,用国语(即现在的普通话)和上海方言授课,1881年学校的英语老师卜舫济牧师(F. L. Hawks Pott)开始完全用英语授课,这是中国首个全英语授课的学校。1886年年轻的卜舫济出任校长,时间长达52年,对圣约翰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影响[2]。
约大校长卜舫济
1892年起学校正式开设大学课程,并且将英语作为最重要的学科教授。1896年学校形成文理科、医科、神学科及预科的教学格局,为沪上唯一高等学府,对东南地区高等教育的改革产生深远影响。1905年,学校成为正式的大学,并在美国华盛顿州注册,大学设文学院、理学院、医学院、神学院四所大学学院以及一所附属预科学校,成为获得美国政府认可的在华教会学校。此时的圣约翰已经初具规模,拥有了一座1884年美国纽约克拉克逊女士巨额资助兴建的教堂,后经重建成为该校礼堂兼圣公会教堂(80年代末该教堂被拆除后改建为华东政法学院图书馆),一座1894年建造的以创办人名字命名的中国式教学楼“怀施堂”(90年代初该堂改称“韬奋楼”)和另一座1903年用庚子赔款所建起来的“思颜堂”(纪念学校的第二任校长中国籍牧师颜永京先生)。1913年,圣约翰大学又开始招收研究生,1936年开始招收女生,后来发展成为一所拥有5个学院(原来的4所加上后来的农学院)16个系的综合性教会大学,是当时上海乃至全中国最优秀的大学之一,入读者许多多是政商名流的后代或富家子弟,而且拥有很浓厚的教会背景。学校直到1947年才向国民政府注册[1]。圣约翰大学是近代中国著名的教会大学之一,原为约翰书院,由美国圣公会主教施约瑟1877年开始筹建,1879年正式开学。 最初,为了吸引学生和扩大影响,该学校免收学杂费,而且免费提供住宿和其它生活用品。1888年圣公会传教士卜舫济开始担任校长,直到1942年退休。学校最初设国文和神学两部,1880年设医学部,1881年设英文部。在教学特色上,该校尤其重视英文学习,是学生的必修课,而且课堂大部分用英文授课。由于该大学的学生英文水平在全国是最好的,因此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20世纪后,圣约翰大学在提高教学质量,扩大办学规模方面了很大努力,先后建成文学院、理学院、医学院、神学院四个相对独立的学院。1906年以后,它的毕业生还可以进入美国的大学深造,所以吸引了大批学生。20世纪40年代中期,圣约翰大学的规模又进一步发展。
科研成果
圣约翰在台湾
1967年,台湾的圣约翰大学校友为了延续圣约翰的精神,原本打算在台复校,但受到当时国民党政府教育政策的影响,私人仅能开办专科学校,遂成立新埔工专,目前已升等为圣约翰科技大学未来将恢复为圣约翰大学,成为一流的综合性大学,光耀圣约翰光芒。
圣约翰在加拿大
另外,圣约翰校友得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支持下于该校设立专为研究生而设的圣约翰学院。据上海圣约翰大学校友沈鉴治所言,虽母校不能在中国大地上重现,但这已是复校的第一步,故这所学院得到不少校友支持。
办学条件
学校老照片
圣约翰大学是首个将西方教学风格引入中国的学校,除了极重视英语以外,宗教、体育和课外活动也十分被强调。校内的体育设施完善,这里还诞生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支足球队。其他的学生组织、活动也十分多,包括许多十分活跃的左派学生团体,曾十分活跃地参与了五四运动等政治运动。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曾有17名教职员及553名学生因对学校当局不满而离开圣约翰大学,于当年8月另组光华大学(今延安西路东华大学校址)。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圣约翰大学曾将学校迁往公共租界里的南京路,与沪江大学、东吴大学、之江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 五校组成上海基督教联合大学,但后又于1940年迁回原校址。学校的办学经费除了来自学费的收入外,也有教会和其他社会捐款。1950年12月,圣约翰大学正式宣布与美国圣公会脱离关系,1952年在全国院系调整中被拆散并入其他多所高校,主要是复旦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和上海第二医学院。其校址现为华东政法大学所用,主要为其培养研究生所在地。
文化传统
圣约翰大学校训
校徽
校训初为“光与真理”,后加上孔子名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约大校歌
Leaving the lowlands, faces to the dawning, Scaling the mountain heights, heeding not fears warning, Sons of the Orient, children of morning, Seekers of light we come!Heirs to the wisdom,taught by saints and sages,Gathered from every clime,treasures of ages. Never closing wisdom’s book, turning still new pages,Seekers of truth we come!Then college days done,stirred by high ambition,Armed’ gainst the foes of man,vice and superstition,Our native land to serve, this shall be our mission,So light and truth shall come!
歌词释义
Johannean Spirit 表现在凝聚在圣约翰的校歌里面。这只校歌对于我们每一个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许多同学接受了这样一个“圣约翰精神”。校歌有三节:第一节是讲我们应该做寻求光明的人,我们是“东方之子”,是“清早的儿女”,要我们攀登高峰。第二节是要做寻求真理的人,智慧的书永远不要关起来,要翻到新的一页。第三节是毕业之后要满怀雄心壮志,同罪恶,同迷信,同人类的敌人去战斗,为祖国服务是我们的使命。--英文歌词作者,约大神学系教授Dr. Cameron MacRae--(摘录自丁光训校友在 Reunion大会致闭幕词)知名校友圣约翰大学拥有许多著名的校友,都曾对中国的历史进程起到过影响,知名的校友包括了顾维钧(外交家)、林语堂(作家)、宋子文(政治家)、宋子良、宋子安、荣毅仁(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副主席)、刘鸿生、邹韬奋(政治家)、严家淦(政治家)、经叔平(金融家)、贝聿铭(建筑师)(I.M. Pei) 、周有光、成幼殊、黄金祺、陈成达、何占春(中国评弹理论家)、吴宗锡、董鼎山(作家)、董乐山、王永年、黄宗英(娱乐明星)、曾楚霖(已故香港电视演员,擅长扮演乞丐与吸毒者) 、鲁平(前港澳办主任)等人,其校友多活跃于中国商界、政界、文学界、外交界和医务界。
知名校友
知名校友一览表[3]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