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95568阅读
  • 213回复

关于胡安国世系的讨论 (专帖)  湖南永州发现胡安国父子题名摩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160 发表于: 2007-12-05
先公行状   二.
颁之中外以次施行敢有动摇必罚无赦庶几新政有经民听不惑可冀中兴之效渊圣颔之良久问曰卿学何所师承对曰孤陋寡闻莫逃明鉴渊圣曰比留词掖一员相待已令召卿试矣公对曰臣壮年守官湖湘得足疾颓心荣进亦已乞身今日扶惫趋阙者贪慕圣徳愿瞻天表一伸其志而已于侍立之职且不敢当况敢闻异恩语未毕日昃暑甚龙衮汗洽公遂退而具奏盖自七月七日亲奉玉音被受堂札四上辞免渊圣数予寛告时门下侍郎耿南仲倚攀附之旧凡于已不同者即指为朋党见公论奏愠曰中兴如此而以为绩效未见是谤圣徳也乃言胡某意窥经筵不宜召试渊圣不答及公屡辞南仲又曰胡某不臣渊圣问其迹南仲曰徃者不事上皇今又不事陛下渊圣曰渠为疾而辞耳非有向背也遇臣僚登对者徃徃问其识胡某否中丞许翰对曰臣虽未识然闻其名久矣自蔡京得政士大夫无不入其笼络超然逺迹不为所污如胡某者有几渊圣嗟异遣中书舎人晁说之至公所居具宣徳意令勉受命且曰他日必欲去即不强留时已九月初矣公既趋试复上章乞外有㫖除中书舍人赐三品服南仲讽司谏李擢侍御史胡舜陟论公稽迟君命傲慢不恭宜从黜削以儆在位疏奏不下公乃就职南仲既倾宰相吴敏枢宻使李纲欲并逐善类遂谓中书舎人许景衡晁说之视大臣升黜为去就懐奸狗私失事君义而黜之公缴奏曰二人为去就必有陈论懐奸狥私必有实迹乞降付本省庶可按据载诸词命不报王安中责授散官随州安置公言安中自大臣建节知燕山府委任重矣而畏避童贯专务蔽䝉民力殚残敌情变动军食缺乏师徒失律畧不上闻数奏祥瑞以固宠禄一旦敌骑深入社稷几危推原本因其罪与蔡攸等乃居汉东近地公论不以为允今并围未解朔部戒严若非恃赏罚之公厌服人心何以攘却外侮乎安中移置象州言者论内侍王仍张见道邓文诰图欲离间两宫将以遂其奸计有㫖令三省觉察公言图欲离间两宫则罪不可赦将以遂其奸计则恶不可留望深察众情及时裁处以全慈孝之情三人遂黜应天尹叶梦得坐为蔡京所知落职宫祠公言京罪已正子孙编置无遗土地悉入县官家财没于府库无蔡氏矣则二十年间尝为京所引用者今皆朝廷之人也若更指为京党则人才之弃于此时者众矣且党论何时而弥乎以臣所见弃瑕舍过消散朋党正在今日乃除梦得小郡中书侍郎何㮚建议治平则宜重内遭变则宜重外乞分天下为四道置四都总管各付一面为卫王室御边境之计公上奏曰内外之势适平则安偏重则危东汉季年王室多故刘焉言四方兵冦由刺史威轻宜改置州牧及焉求益郡刘表镇襄阳袁绍得冀曹操取兖争相割据自此不复有王室矣今州郡太轻理宜通变然以数百州分为四道事得专决财得专用官得辟置兵得诛赏则权复太重又非特州牧比也使四人者果皆尽忠君父则固善矣万一号召不至如焉表绍操所为又何以待之五大在邉古人所戒以身使臂于理乃宜臣愚欲乞据二十三路帅府选择重臣付以都总管之权专治军旅每岁一按察其部内或有警急京城戒严即各帅府所属将应援如此既可拥卫王室又无尾大不掉之虞一举两得矣㮚方得渊圣心宻陈京师不可守则幸山南因可入蜀其意盖自欲当南道又以于公有推挽之力必无驳异及此奏上渊圣深然之㮚力争于上前谓公专以异义为高不可信用渊圣不能决止令于四道各削其逺外州郡命大名守赵野总北道公奏曰魏都望冠河朔今为天下重地谨按赵野在政和间初为侍从首乞禁士庶用天王君圣等字厥后置身丞辖童贯谭稹分掌兵柄于外王黼蔡攸梁师成紊乱三省政事于内造成兵革之祸野居其间不闻救正以为无所干预则身在二府以为言而不从则懐禄不去何也窃恐缓急必误委寄乞更用素有才术歴练老成之人庶可倚仗诏命一出难复轻改疏入不从是冬敌大入野遁逃为羣盗所杀西道王襄拥众汉上不复北顾大畧如公所䇿云中书后省论资政殿学士詹度罪恶自金紫光禄大夫降两官公奏曰言者谓度首开燕山罪不下于童贯养成邉患使朝廷不为备罪不下于王安中广行贿赂故庇之者众今乃仍崇资领优局舎邉境就乡闾纔削两阶何名惩戒昨日宸翰咨访御敌之计圣心焦劳群臣悚惧莫知所出追究乱原无不切齿于度望依王安中例施行以厌公论少释河北愤怨乃落度职吏部侍郎冯澥上言中书舍人刘珏行李纲责词实为纲逰说珏坐贬公上言李纲昨自枢宻宣抚使除观文殿学士知扬州词臣列其罪状不肯具草而圣㫖令以次舎人行下是圣心不以缴奏为是未欲罪纲也故珏先言厚于记功薄于责过以将顺圣徳之美复言纲败军覆将岂可不责以申明赏罚之公朝廷遂用珏言罢纲郡寄又用谏官袁当可等言置纲逺郡矣澥乃节畧珏章中以险语谓纲薄加朝典未快舆议不亦甚乎从臣虽当献纳至于弹击官邪必归风宪各有分守今台谏臣僚未闻缄黙而澥遽越职此路若开臣恐在位者各立是非滋长怨雠上渎宸听非所以靖朝宁也汉室之东大兴党论始以微憾结衅藉人主威福相排掣卒皆误国驯致乱亡而士大夫自谋其身者亦不能免故君子谓始为党论者亦不仁矣陛下无私好恶广开正路而澥称党与未殄议论未一宜察奸罔早加惩戒夫欲殄党与一议论此蔡京行于崇宁胁制异已遂其跋扈之谋也何忍更遵用之坐使羣臣益分门户强者主盟弱者附丽狥私情为向背置国势于倾危岂朝廷之福乎陛下数降徳音追复祖宗善政良法而澥独建言祖宗未必全是熈丰未必全非推隆王氏之学再扶绍述之议国论纷纷澥之故也若指为敢肆奸言以惑众听岂不可乎然朝廷不以此罪澥者正恐人务雷同而言路壅也今澥乃欲以章疏加人之辟茍合目前不为国家逺虑望加详察别降指挥臣孤立无朋误尘词掖茍有所见不敢隐情于是耿南仲大怒宰相唐恪与詹度姻家故亦怨公论度太廹何㮚从而挤之有㫖除郡㮚请除懐州渊圣曰懐当敌冲可与东南恪拟徳安㮚知公素苦足疾闻海门地最湿遂除右文殿修撰知通州盖是年十月晦也公在省一月告日居半每出必有论列或曰事之小者盍姑置之公曰大事皆起细微今以小事为不必论至于大事又不敢论是无时可言也公去国逾旬敌复至城下长子寅校书中秘宾客每为公念之公愀然曰主上在重围中号令不出卿大夫之辱也余恨効忠无路敢念子乎闻者感动敌围益急有㫖促召公及许景衡竟不达越明年五月一日今上皇帝登极公上言崇宁以来事不稽古奸臣擅朝浊乱天下论其大者凡有九失上皇即位日食正阳之月下诏求言曰言而不当朕亦不加罪于是臣庶争言天下事及蔡京得政公然置局推考直言尽行窜斥使上皇失大信于天下一失也上皇嗣位文母埀帘増置谏员擢用名士丰稷王觌邹浩陈瓘诸人各以危言自効公论既行下情不壅几有至和嘉佑之风及蔡京用亊放诸岭表于是天下以言为讳二十余年二失也立朝廷者争为歌颂取说求容祥瑞之奏未尝虚月至于灾异大变则匿不上闻使人主不复知省修三失也废格法弃公论市井儇薄而居宰府世卿愚子而秉兵柄台省寺监清望之班杂用商贾胥吏技术之贱于是仁贤退伏奸佞盈廷四失也士大夫进为于元佑之初与元符之末者尽忠许国不顾其私乃诬以谤讪窜逐下逮其子孙追削上及其祖父于是善类陷于党籍不能自明而羣飞刺天谗谄益胜五失也奄寺得志用王承宗故事而建节旄用李辅国故事而封王爵用田令孜故事而主兵权用龚澄枢故事而为师傅生杀予夺悉归掌握宰执侍从皆出其门于是贿赂公行亷耻道䘮六失也变铨法而官制紊变军法而兵政弛变泉货法而轻重失平变学校法而风俗衰薄变

茶法而刑狱滋炽变盐钞法而征赋倍増变漕运法而仓廪空竭法既屡变吏得为奸民受其弊七失也用兵暴乱军旅数起南复渠阳西收鄯建石泉于成都置珍播于巴峡开古平于五岭筑振武于河外馈运艰险劳民费财积怨连祸实基于此八失也牛羊用人穷极奢侈道宫王府御幸之馆园林池沼花竹之胜运土塞路伐木空山民困而不恤财竭而不虑九失也靖康之初轻许割地寻复坚守已正滥赏事即中变号令无常纷错更下而四海不知所从矣余应求李光以宪台得罪陈公辅程瑀以谏省去官赵令衿以献书论事黜送铨曹潘良贵以奏对语侵责司征市于是臣庶结舌而迷国误朝之语入矣渊圣东宫潜徳中外所知不待赞也至如未习为国则当进尽忠益以相弼亮乃有称颂春坊节俭乞宣付史馆者亦从其请而责诮不加李邦彦擢居上宰张邦昌进位次辅赵野等主审驳基命之司李税等当肃政本兵之地未数月间登延宰执十有五人迁转如流不孚人望指为蔡氏党而罢许翰指为吴敏党而逐许景衡指为李纲党而去刘珏等大臣争竞至用丑语诋讦于朝百执窥观互以邪说批根于下茍可快其私忿虽危国亡师安行而不顾都人殴击内侍出于积愤非有私也而府尹廵门朝廷降诏奄侍厉气喧争御侧此乃无礼于君不可恕也而词臣论奏仅得赎金命帅宣抚而遣之监视守御京阙而付之总领宰臣均逸体貌不加而台属召还遣赐优渥破吏部格而杨景得监殿门破宫庙格而叶焕得除祠馆其余紊乱规程者不可悉数敌骑南牧封境日蹙赏罚无章士不用命调发严峻民多失业昔秦有十失汉去其九遂致兴隆崇宁以来国有九失渊圣即位而不知变独九重节俭工役不兴一事为愈尔八失不去一事虽愈欲正己倾之势难矣陛下亲睹覆车如不改辙岂有兴复之望乎夫有生不可无信圣人以信急于食君子以信重于生按春秋幽之盟鲁庄公在㑹而不书者齐侯始伯仗义以盟庄公叛之首失大信仲尼以为大恶故讳不书公以为后戒愿自今慎出诏令无令反复以去弃信之一失兴国必开言路而赏谏臣亡者反是按春秋书陈杀其大夫泄冶于前而载楚子入陈于后明杀谏臣者必有灭亡之祸不待贬絶而自见也愿自今开纳直言无令壅闭以去拒谏之二失导谀者召乱之原按春秋不书祥瑞而灾异则书者絶谄端埀警戒正天下后世人主之心术也愿自今黜逺佞媚无令得行以去导谀之三失名器者国家之宝按春秋非三命正卿者姓氏不登于史册非有天子之命者不书其官至于有罪虽以诸侯之尊或黜其爵卿士之贵或书其名重名器也愿自今重惜恩赏无令冐滥以去轻用名器之四失人臣义无私交君子正而不党按春秋祭伯来朝不书朝祭叔来聘不称使讥外交戒朋党也愿自今信任君子抑絶小人以去互分朋党之五失奄侍通传内外以一身兼仆妾之职可谓贱矣按春秋书阍弑吴子不称其君者言阍寺之贱不使得君吴子也愿自今门户扫除复其常守以去信任奄寺之六失为国必师上古必法祖宗必戒末世危亡之渐按春秋书税亩丘甲田赋曰初曰作曰用者讥变古也

愿自今逺稽上古近法祖宗以去轻易改作之七失古者不以蛮夷弊中国春秋内诸夏而外四夷齐侯伐山戎为燕辟地贬而书人戒勤逺畧也人君职在养民有国必先固本按春秋凡台囿门廐土木之工必书于册者重民力也愿自今修明军政保固邦本以去外事邉功之八失震惊陵寝则有衣冠弓剑之悲播迁沙漠则有羮墙急难之念积覆载不同之愤懐沧溟不涤之耻据九重之位而不以解忧享四海之奉而不以为乐必期于殄灭仇敌伸中国大义则凡百臣子亦将震慑奔走捐躯殒命而不辞矣六月四日召公为给事中㑹宰相黄潜善专权妄作斥逐忠贤公再辞免因奏曰臣赋性踈拙全昩事几前掌赞善积日虽浅适縁六押兼管兵刑所降词头茍有未便不敢观望迷误本朝须至尽忠逐件论执遂因缴奏遍触贵权贻怒既多几陷不测陛下方图中兴而政事人才弛张升黜凡闗出纳动系安危闻之道途揆以愚见尚多未合臣窃寒心而况琐闱典司封驳倘或患失不言即负陛下委任其罪至大若一一行其职守动皆违异必以妄发干犯典刑徒玷清时无补国事臣所以不敢当恩命者也况臣自婴危疹多歴岁年前后陈情并闗朝听辞荣处约众所共知不縁多事之秋乃有计私之请有㫖不允公三辞因致书右丞许景衡曰强邻肆扰蚕食并吞以若所为更欲兼制南北五胡英杰所不能办也况今河朔遗民未甘自弃朝廷主议不弃中原恭闻銮驾廵幸淮南尽䕶四方东州羣盗谅已消除辽海鲸波想难直捣愿回天歩归格宗祧副七室凭依之灵系万方归向之望此正不可失之㑹也善为国者谨礼于至微比闻民部郎官出督材用忽慢条约罪状明白直行罢黜谁曰不宜而下诸路根寻州郡管押恐非所以习外方耳目也按春秋王人不书姓氏者盖下士耳而序于方伯连帅之上唐制御史纔八品衣碧亦下士也而将命出行则节度使必具军礼送迎于道此得圣人尊王室抑诸侯之意者也故方镇虽跋扈而国祚延长自今宜精堂选而重其礼凡在京职事官出使诸路畧如唐制茍有罪犯内付宪台不使外方得行陵藉则朝廷之体不至于弱而礼行于外吏矣凡士民之必听于县令佐之必听于州守将之必听于按察监司之必听于朝廷犹指之顺臂叶之从根不可逆施之也崇观以来每下赦令必开越诉以荆门言之则造私酝户酗酒学生鬻茶猾吏诉郡太守于监司而罢之者三以荆南言之贾客豪民诉都钤辖于朝省而罢之者二使民习见犯上之可为而贵贱无等此乱之所由作也建炎赦令不知改更岂拨乱反正之道哉谓宜精选监司守令重禁越诉茍有故犯以违制论虽已经由而所诉虚妄不移前断者加越诉之罪三等则人知严上而礼行于庶民矣自唐末用兵暴乱礼法不行五十载间变置十有余君艺祖受命首修军法自押官以上各以阶级相承小有违犯罪至于死然后行伍整肃贼乱不兴崇观以来决遣卫士而斥责三衙降配军员而斥逐提㸃于是无知之兵习于陵犯靖康之变卫士祝靖之徒委弃君亲破州畧县至于此极今既投换法谓宜依周世宗显徳元年故事悉行选拣去羸软取精鋭藉如祝靖等类别加裁处选将明法日教旬比月一试而施赏罚则人将不敢骄纵陵犯而礼行于士卒矣凡此三者若缓而急若迂而直乃趋时救弊之要务也靖康皇帝诚心愿治已及期月而泽不下流者以诸方按察师帅皆宣和之旧非糟粕书生权豪亲戚则奄寺之奴
[ 此贴被咕咚冰鱼在2007-12-05 10:12重新编辑 ]
QQ:190596259    E-mail: hl_1226@126.com

只看该作者 161 发表于: 2007-12-05
先公行状  三.

以若等人位于民上幸冦贼扰攘恣为奸欺以自润耳故内冦有三系籍骄悍习于陵犯之兵也就招溃散利于刼掠之兵也人户㸃差惮于征役之兵也三冦纵横而官吏又有甚焉谓宜据今诸方宪漕功效已著者旌赏之功罪未明者程督之罪恶可知者澄汰之命侍从官以上各举堪任职司者二人审其才具所宜以补其阙则耳目明达而不蔽矣至于诸藩与要郡亦如是则教条宣布而不壅矣申明乆任断以三年使得展其才志则小州下邑官吏之为冦者无所措其手足而三冦可消弭矣国事以安民为本军事以足兵为要轻徭薄赋所以厚其生也称物量力所以平其施也扶善良助贫弱所以着其仁也剔奸伪锄强恶所以行其政也若不正户籍则四事必格求欲安民乃以病民耳既罢常平官今岁适当造宜令民皆以土田为断而一一自言凡私所蓄藏与马牛庐舎颇如旧法悉皆阔畧田有隐匿必没县官诸诡为官户因滥赏得比荫补者咸许首陈命监司专以此为守令殿最庶几四事可施而民可安古者大国至于家邑诸侯至于士庶军师有数城堞有制聨属有分器械有物若不本先王法度而急于招置则足兵乃所以起兵耳夫律禁民蓄兵器者所以息争而收其柄也今置廵社使得自备敢必其皆以御贼而不自为贼乎夫尉司弓手廵检土军大约不过百人于以觉察奸细良民犹有被扰者今廵社人人执持凶器络绎道路则必陵暴居人困苦羇客刑法有不能禁矣又廵社首领将使与令佐抗行乎抑犹以部民遇之也抗行则名分不正以部民遇之则有悖心如唐初鲁宁者矣又今东南名藩帅府兵不满千而廵社总辖万人团结推排权在百姓借之名目而称号同王命给之朱记而行遣比公移守令徒有统制虚名莫之能制矣又廵社悉行于诸路以为守令殿最不出岁月必当坐得数百万之众挽强者解发推恩广加激劝又选将壅而不行复加裁损则必指为衅端而祸变起矣谓宜详议审裁廵社之法使无后悔施于河朔以御金兵而东南诸路有便于保甲者宜増修其法别行排造其便于弓手土军者宜増置其数精加教阅则兵可足而乱可息矣夫易积而难通者事也自大观赦令广开恩幸真伪浑淆军兴之后恩霈相仍赏典踰越百司縁此窃弄权柄招赇纳赂百事滞留四方急奏待报稽迟百姓诉陈漫无可否盖六部诸司事皆禀于都省中书取㫖门下审驳行遣迂回此政事所以日壅而不决也夫宰相者启沃人主进退贤才阜安百姓天下之事无所不统者也而日覧词诉又各兼一省互相闗制则失其职矣谓宜合二省正宰相之权使得专行其职而六曹之事皆决于长官应奏上者直奏上应下行者直行下自非闗大体有改更更不经由仆射丞辖则事不稽壅矣徃蔡氏时首兴党论塞天下之口汲引羣小轻用名器交结阉尹汩䘮亷耻今宜一切反其行事乃可以拨乱反正殄雠雪耻使天下士大夫伸眉吐气食息世间无所愧矣黄潜善讽给事中康执权弹击谓不合辞免乞重谴黜中书舎人刘观实有力焉上恩止罢除命建炎三年反正之始枢宻使张浚荐公可大用申命前除公辞因致书宰相吕頥浩曰伏读四月八日赦书首称遵用嘉佑条法逺方倾耳拭目固以仁宗皇帝盛徳大业跂望主上而以魏国忠献辅佐勲绩期于相公也夫嘉佑政事其大要本于爱民始于审谋成于果断置寛恤司诏均田税募耕唐邓废田收诸坊监及牧马余田赋贫民籍户絶田租置广惠仓出百万缗赐诸路常平为籴本弛江淮茶禁通商收税罢提㸃刑狱武臣守令治有善最者使久于其任凡此数端事方经始必博采众谋详究利害立为条约委曲周尽故议成而举朝不异令下而所至奉承行久而弊端不见至于军政修明戎行辑睦六军耸听而骄惰革边方震慑而暴横消则其政事本于爱民审谋能断之明验也今朝廷欲理兵政以强国而官吏不知恤民以养兵是欲稼之长而涸其水欲木之茂而去其根则与嘉佑本于爱民之意异矣至于众谋纷纭而国论未定命令交错而民听未孚法制数更而下不知所守其与嘉佑审谋能断亦异矣夫审谋而不断罔克有成断果而不藏必贻后悔惟相公深究嘉佑政事本末专务爱民凡新旧法度与増添创置一切扰民之事置司讨论叅稽众谋穷极利病而后罢行则政事可立民心可安军旅可强雠耻可雪宗社可宁矣朝廷遣使诣公所居诏州郡以礼敦遣寅时修起居注上赐之手札曰卿父未到可谕朕㫖催促前来以副延伫公以建康东南都㑹上既在是而眷待如此行次池阳㑹闻车驾移驻姑苏将踰浙而东公重感疾遂具奏而返是日亦勅下除公提举临安府洞霄宫绍兴元年十二月除中书舎人兼侍讲公辞因致书叅政秦桧曰春秋大畧贵前定是故拨乱兴衰者其君臣合谋必有前定不可易之䇿管仲相齐狐偃辅晋乐毅复燕子房兴汉孔明立蜀王朴佐周莫非策画前定令出必行故事功皆就建炎改元圣主忧勤愿治于上大臣因循习乱于下国制抢攘漫无定论玩岁愒日寖失事几于今五年已极纷扰天下之事未有极而不变者也至于极而不变则危者遂倾乱者遂亡考今民情尚未溃散犹可更张虽事几已失无半古必倍之功而危可复存乱可复治无倾亡之患必矣宜及时建白前定之计振颓纲修弊法变薄俗苏穷民庶几观听有孚以启中兴之兆春秋序正官名而纲纪重事责归宰相盖位隆则所任者大上则启沃人主经理朝纲中则选用百官赏功罚罪下则兴利除害阜安兆民仰而深思夜以继日犹恐有不得者而暇省文书接词诉乎顷者遵用元佑大臣奏议合中书门下二省为一而事不分决于六部是循名而不得实并与不并无以异也宜及时建白令列曹尚书各得专达各辟其属久于其任责以事功而宰执不复亲细务庶几奸蠧消除渐可为矣春秋以好生恶杀为心独于叛逆之党必诛而不赦以用兵侵伐为戒独于救患解纷惟恐次止迁延而欲其速也以此见圣人之情矣盖乱常毁则赦而不诛则天理必灭贼虐无辜视而不救则人道必沦故罪在五刑上天所讨大
[ 此贴被咕咚冰鱼在2007-12-05 10:38重新编辑 ]
附件: 先公行状宋代胡寅撰.doc (78 K) 下载次数:2
QQ:190596259    E-mail: hl_1226@126.com

只看该作者 162 发表于: 2007-12-06
胡安国夫人及逝世时间考:
原湘潭大学教授王立新在《船山学刊》2002年第4期所发表的《胡安国族系考证》一文中所言:胡安国有两个夫人,前者为李氏,后者为王氏。依据胡寅《先公行状》所记,附胡安国之墓者当为王氏。胡寅这样记载:“诸孤以其年(即绍兴八年1138)九月一日葬于潭州湘潭县龙穴山,令人王氏附焉。”(胡寅《崇正辩、斐然集》第560页。中华书局理学丛书本)今某所见之胡文定公墓所在--湘潭县花石黄荆坪隐山,后世子孙所立碑志却书其合冢者为刘氏。不知何所据也。按:胡安国夫人王氏卒于建炎三年十月一日。而胡安国卒于绍兴八年四月十三日。王氏殁后8年,胡安国是否又续,今不得而知。然即便又续,至其卒时,王氏已然附穴,不成后世子孙于胡寅逝后又改合穴者?于理甚不通也。故,愚疑后世胡氏子孙相传致误。因为胡宁与胡宏之生母确系王氏无疑。胡宏与胡宁不可能除其母于其父之穴中,而后世子孙更无此权力和必要。
本人认为王立新教授的考证是可信的,谱和地方志均有记载:胡安国的墓地在明代景泰初(约1450年)被盗,后经胡安国后人上报朝廷,“朝廷诏令长沙通判张弈协同湘潭县任亨、县丞黄甲、训导陈志熙、生员蔡义、顾谨等如礼修复。”(来源:闽楚胡氏水东族八修支谱)由此可见安国公墓地从1138年下葬到1450年已历三百多年,其碑文等日侵月蚀,在改葬中极有可能出了差错,当时在安国公墓地附近一定也有不少其他故人的墓庐。所以造成后来《闽楚胡氏水东族八修支谱》中所言胡安国夫人为刘氏。这个记载是有误。但王立新教授所说“按:胡安国夫人王氏卒于建炎三年(1129年)十月一日。”而《闽楚胡氏水东族八修支谱》记载:“高宗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乙亥十月初五日戍时卒,寿七十九,葬合夫右同向有传。”本人查阅相关资料,不知王立新教授所按的卒于建炎三年十月一日源于何处,倒是我在衡东县的《衡阳胡氏志宁公房十修族谱》看到有两篇胡安国写给当是住在福建崇安的从侄胡宪的家信,在绍兴六年(1136年)三月信中胡安国提到:“去冬喻九,妇又不幸。”所以我认为胡安国的夫人应是卒于绍兴五年(1135年)的十二月,而不是建炎三年(1129年)。因为1129年胡安国还未迁居湖南,不可能将其葬在湖南。关于《闽楚胡氏水东族八修支谱》所记的胡安国夫人卒年月日时,是否真实,或另有其人,苦于本人手中资料暂不完备,不敢妄断妄评。因我怀疑胡安国身边应该有三位女人,一正妻(李氏),一侧妻(王氏),一妾(卜氏),到湖南后至少有两位女人在世。在《闽楚胡氏水东族八修支谱》和《衡阳胡氏志宁公房十修族谱》中均有胡宏写给福建崇安胡宪一首诗《得崇安籍溪兄书便此以寄》中言:
秋风飒飒鸿雁呜,南去北来谷万程。可那飘蓬为客子,十年不见弟与兄。
乾坤倾洞未宁息,四海烽烟纷战争。回首家山隔闽楚,黄耳何由度修阻。
闻君有儿喜父书,诸孙咿嘤学解语。我今岂忍弃园田,母衰多病难重迁。
父陇已经松柏拱,霜露之期安敢衍?常恐老死湖湘路,永负武夷一线天。
“父陇已经松柏拱”得知这首诗应写于胡安国逝世后,又诗中“母衰多病难重迁”的“母衰”是指谁呢,胡安国逝世后仍在世,不过已“衰多病”。这说明绍兴五年(1135年)在胡安国之先逝世的是一位夫人(这个是王氏),但胡安国逝世后还有一位夫人在世(因为胡宏称母的应该也是夫人,极有可能是李氏),所以我怀疑胡安国有两位夫人,这个在胡寅的《先公行状》说得很明白,“初娶李氏,继室王氏。”不知在南宋时“继室”的意思是初娶的夫人过世后再娶的夫人称“续室”,还是初娶的夫人还在又娶的夫人称“续室”,据我了解在宋代是很时兴“三妻四妾”,即一正室,两侧室,四个妾。南宋时的妾不是娶,而是买,妾如没后代则视同婢女,随时可以买卖赠送。在胡寅的《先公行状》中有言:“为太学官,同僚为谋买妾,既卜姓矣,叹曰:“吾亲待养千里之外,何以是为。”亦终身不复买也”。请注意胡寅说:“既卜氏矣”、“终身不复买”,说明还是胡安国既了卜氏,但以后再没有复买妾。但以上的推论不一定对,仅发出来以供参阅。
胡铁华2007/12/06
[ 此贴被胡铁华在2007-12-06 16:03重新编辑 ]
胡宏言:“行贵精进,言贵简约”
涌田博客:http://blog.sina.com.cn/jtgs305
只看该作者 163 发表于: 2007-12-11
本人姓胡,是福建莆田人,听祖辈们说我村祖先是从江西移民来的,但不知是何年代,何许人?希望有知情人士能够提供一些相关信息。谢谢!

只看该作者 164 发表于: 2007-12-28
以下摘自:华林山的胡氏渊源----樊明芳

http://www.hszqw.com.cn/bencandy.php?fid=18&id=746&page=1

五代 胡瑜,字可佩,号雪宝,后唐明宗天成(926-929)年间,官陈留令,徙崇安,为陈留、崇安之共祖,卒葬华林宅后。原配吴氏,生子三:令仪、令濬、令熊;续娶刘氏,生子三:令绵、令延、令弦。

令仪天启元年(1017)进士,迁淮南转运使,生绍;绍生美弼;美弼生罕;罕生渊;渊生安国;安国生宣、宏;宏生常原;常原生覃和;覃和生璨;璨生顺;顺生彦酬;彦酬生震宗、震定;震定字君美,自宋元间由吉州(今江西吉水)太种梅子湾迁居湖南湘乡县滑石滩,为湘乡始祖。震定生志烈;志烈生文贵;文贵字应生,创桑林堂,为桑林始祖,其后裔散居湘乡、双峰、速源等地,现有6万余人。文贵次子以祯迁居贵州新贵县,为新贵始祖。

令濬生羽仪,徙崇安,生休征;休征生良弼;良弼生光岳;光岳生世用;世用生建国、安国;安国生寅、宏、宪;宏迁广丰胡坊。

还是我自己放到网上去的,只怪自己不用心,这才刚刚看到上面这一段记载。

这里可能有问题。安国即然为令仪之后,怎末又成了令濬之后?前一段可能从湖南桑林谱上得来,后一段我还不知道出处。

华林谱版本繁多,关于早期源流世系,都是互相转抄,问题很多。我最近看谱,发现胡海先生在手抄这些老谱时也有漏字,错行现象,反映在《大通考》里,当然也与老谱原件不一致。所以对于现在传到网上来的“电子版”资料,奉劝大家在阅读时多多留意,最好多找几个版本做参照。

南山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165 发表于: 2008-03-14
南山总版比我先一步看到这个问题,我正准备将樊明芳先生的这段摘录至此栏,才发现南山总版已将此段放入,我也想了解南山总版的疑团,看来这个疑团只能由樊明芳先生来解了,因为我的家谱中没有这样的记载。
另上文中的“其后裔散居湘乡、双峰、速源等地,现有6万余人”一句中的“速源”应为“涟源”,涟源是个县级市,现属娄底市管辖。
胡宏言:“行贵精进,言贵简约”
涌田博客:http://blog.sina.com.cn/jtgs305

只看该作者 166 发表于: 2008-04-15
江苏邳州、睢宁《安定堂胡氏祖谱》

以下是胡兰英宗亲在“胡氏各地字派字辈汇总(求精中)”所发的资料,为方便阅读起见,转帖至此:(请注意,凡属重要的寻根问祖资料,除在“字辈汇总”帖中发布外,请到“各地寻根”栏目再发布一次,因为“各地字派字辈汇总”的跟帖已经超过1800帖,重要信息不容易被发现。)南山

胡兰英:
    一世祖胡安国,字康候,世称武夷先生,福建崇安人;绍圣四年进士及第,著名学者、理学家;著有《春秋传》、《资治通鉴补遗》等书。封宝文殿在学士、太子太师。绍兴八年十月十二日卒于安德殿;享年八十有二,赠谥文定公爵,灵位安列文太庙之左;赐葬于崇安县东南十三里凤鸣山东北隅,壬山丙向;皇恩钦赐交龙玉石碑楼三座;敕建宗祠于崇安县南八里凤鸣山西北四里,祠内有历代皇恩钦赐匾额对联、祭坛等.
    族谱初修于明崇贞十五年,十三世效猷公撰,今已五修.五世祖授地于燕藉,六世林、潮二祖由宛平南徒徐州,又由徐而东迁兰陵(今之邳州南陵家),林祖又率其昆季子侄南迁睢宁丁山。两地世代沿传至今,累计三百余庄,七千余户,四万余众。
谱内有从老家崇安老谱传载带来的,自一世祖到五世祖各支系表内容详尽,与我族谱中六世祖衔接;至今已传到二十九世。二十世之前字派未有统一规定,由各支分定。初修定十六字,四修定三十二字,本次五修定增至四十字。
    ]字辈从二十一世始:春瑞遐昌,居正恒方,绍先懿训,裕树嘉光,绪承复履,懋佐朝康,义清荣厚,敦本泽长,文谟丕显,世守书香.
现族谱共8卷.首卷目录:例次修谱凡例,增例、总序、自序、与崇安家书、回书、家训、安国公墓志、祭文(钦命大学士朱熹读祭文),皇王诰封,安国公行录。寅、宏、宪三公行放,及明、清、列公传记等。
           二十四世孙(昌字辈):胡景科  2008.4


[ 此贴被胡兰英在2008-04-10 15:40重新编辑 ]


胡兰英:

江苏邳州、睢宁《安定堂胡氏祖谱》
    一世祖胡安国,字康候,世称武夷先生,福建崇安人;绍圣四年进士及第,著名学者、理学家;著有《春秋传》、《资治通鉴补遗》等书。封宝文殿在学士、太子太师。绍兴八年十月十二日卒于安德殿;享年八十有二,赠谥文定公爵,灵位安列文太庙之左;赐葬于崇安县东南十三里凤鸣山东北隅,壬山丙向;皇恩钦赐交龙玉石碑楼三座;敕建宗祠于崇安县南八里凤鸣山西北四里,祠内有历代皇恩钦赐匾额对联、祭坛等.
    族谱初修于明崇贞十五年,十三世效猷公撰,今已五修.五世祖授地于燕藉,六世林、潮二祖由宛平南徒徐州,又由徐而东迁兰陵(今之邳州南陵家),林祖又率其昆季子侄南迁睢宁丁山。两地世代沿传至今,累计三百余庄,七千余户,四万余众。
谱内有从老家崇安老谱传载带来的,自一世祖到五世祖各支系表内容详尽,与我族谱中六世祖衔接;至今已传到二十九世。二十世之前字派未有统一规定,由各支分定。初修定十六字,四修定三十二字,本次五修定增至四十字。
    ]字辈从二十一世始:春瑞遐昌,居正恒方,绍先懿训,裕树嘉光,绪承复履,懋佐朝康,义清荣厚,敦本泽长,文谟丕显,世守书香.
现族谱共8卷.首卷目录:例次修谱凡例,增例、总序、自序、与崇安家书、回书、家训、安国公墓志、祭文(钦命大学士朱熹读祭文),皇王诰封,安国公行录。寅、宏、宪三公行放,及明、清、列公传记等。
           二十四世孙(昌字辈):胡景科  2008.4

  Posted: 2008-04-10 15:53 | IP:222.195.9.111 | From:安徽省教育网 1161 楼

胡兰英宗亲好!
    您发帖中说“谱内有从老家崇安老谱传载带来的,自一世祖到五世祖各支系表内容详尽,与我族谱中六世祖衔接”,还有“与崇安家书、回书....”,这是个非常重要的信息。据我们目前所知,胡安国系极少有见福建崇安老谱传世,而最大争议则在安国系(包括安止、安老等)的第三代究竟有多少人,目前除在湖南外,浙江、江苏都有据称是安国后裔分支存在。我有一种看法就是要考证这些地区的安国后裔真伪,必须要从其第三代开始考证,因为我发现在很多地区的安国第三代在史料上都是没有记载的。您发帖说老谱“自一世祖到五世祖各支系表内容详尽”,引起我们的兴趣。有可能的话请将这些资料发上来让我们看看,以解疑惑。另外建议这样的信息最好发到“各地寻根”栏目的地区胡氏专帖去,本帖为各地字派汇总,跟帖众多,你提供的信息很快就被后来的帖子所淹没,没有人看到,岂不可惜!

南山


[ 此贴被南山在2008-04-10 22:09重新编辑 ]

同宗亲胡铁华商榷
  从网上查阅资料得知,我们同是安国公后裔,深感亲切.
  我看过你编写的《胡安国生平及简要年表》,其资料多同我族谱所例一致,有的更为详细。但安国公的逝世年月、享年、安葬地点与我族谱中墓志记载不同,不知谁错谁对。
  墓志记载:文定公于绍兴八年冬十月十二日卒于安德殿,享年八十有二,赐葬于崇安县东南十三里东北隅,壬山丙相,钦赐玉石交龙碑楼三座。敕建宗祠于崇安县南八里凤鸣山西四里;祠内有历代皇恩钦赐匾额、对联祭坛等。(据说崇安县志有记载)。
  本人无力查对,承你查对,敬候佳音。
          宗亲  胡景科  2008.4
[ 此贴被南山在2008-04-15 11:01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167 发表于: 2008-04-17
同宗亲胡铁华商榷
  从网上查阅资料得知,我们同是安国公后裔,深感亲切.
  我看过你编写的《胡安国生平及简要年表》,其资料多同我族谱所例一致,有的更为详细。但安国公的逝世年月、享年、安葬地点与我族谱中墓志记载不同,不知谁错谁对。
  墓志记载:文定公于绍兴八年冬十月十二日卒于安德殿,享年八十有二,赐葬于崇安县东南十三里东北隅,壬山丙相,钦赐玉石交龙碑楼三座。敕建宗祠于崇安县南八里凤鸣山西四里;祠内有历代皇恩钦赐匾额、对联祭坛等。(据说崇安县志有记载)。
  本人无力查对,承你查对,敬候佳音。
          宗亲  胡景科  2008.4
只看该作者 168 发表于: 2008-04-19
古沛---胡氏考
◎胡光锋(江苏)
我族堂号安定,据家谱记载系宋.康侯.安国公(1074-1138)之后裔,安国公谥号文定,故又有“文定”堂之说。安国公子三:长曰寅(1089-1156),字明仲、号致堂;次曰宁,字和仲、号茅堂;三曰宏(1106-1162),字仁仲、号五峰。
  我迁古沛之始祖胡九思(汝宏)公遭明末兵荒与兄九如、弟九龄自浙来徐,始迁祖居沛湖陵城,旋迁於城西南千秋乡胡家楼。因迁沛后家谱始创修于清.宣统二年,故仅溯至九思(汝宏)公,甚为憾。而九如公、九龄公之宗派寻觅至今无果也。
查阅《中华姓氏通史—胡姓》(黄启昌.著2000年版),由《古沛—胡氏族谱》载系宋.康侯.安国公之后裔,可上溯至福建崇安胡氏,崇安胡氏源于江西奉新华林胡氏,其祖宗可追溯到刘宋时的名将胡藩(字道序),由藩可追溯到…胡公满,明.杨士奇《东里续集》卷12《华林胡氏族谱序》说:“华林之胡,盖出于满(胡公满)”。华林,今南昌奉新之境,其谱云:先世家邳之宿迁(今江苏宿迁),官至刘宋太子左卫将军,藩有功于朝,赐土于南昌,乐华林山水而居之,遂终焉。杨荣《文敏集》卷15《胡氏族谱序》云:“予之族实出于胡公满,乃有虞氏之裔也。……及安定徙宗城(今河北威县),由宗城居合肥,至壮侯藩始迁豫章(今九江一带),遂分为三派。”据此可推知:华林胡氏源于安定,乃胡公满的后裔,从安定到华林经历了一定时间的迁徙过程,在此过程中又演变成了三派,一支居今河北威县;一支居今江苏宿迁(或安徽合肥);另一支就是华林之胡。胡藩为华林胡氏之祖,徙居华林的原因是封土于南昌,喜欢华林的自然景色,于是就定居于此,成为华林人。藩有60多个儿子,第14子欲“夺国”,宋文帝事发,取消了胡藩侯爵的继承,使华林胡氏在隋唐数百年间默默无闻。自藩传24世至唐末五代的胡槀成(为一个字),官至侍御史,有5子:长子珰(留居华林);次子瑜(徙居陈留今开封一带-江西崇仁及福建崇安);三子琼(徙居晋陵今常州);四子王告(为一个字),(徙居九江、高邮);五子球(徙居武宁)。华林胡氏无愧于天下胡氏之大宗的称号,今南昌市南19里处有宋太守塚(即胡藩墓)成为华林胡氏的历史见证。
崇安胡氏的宗族叫胡瑜,在华林胡氏一分为五的大迁徙中排行老二,率宗支徙居陈留(今开封一带)居住,为避五代战乱(907-960),也称“五胡之乱”,其后裔又辗转迁徙江西崇仁、浙江会稽(今绍兴)、奉化一带,有个叫胡夔的,携家室到了福建崇安籍溪,是为崇安胡氏之始迁祖。胡安国便是他的六世孙。《崇安县新志.氏族志》云:胡夔是从江南迁到崇安籍溪,“江南”的范围很广,很可能是今安徽、浙江,江西一带。《江西通志稿》就说胡瑜之后由陈留还迁江西崇仁就是佐证。崇安胡氏很可能是经历了陈留至崇仁、南昌或又浙江,再至崇安的迁徙过程。宋游酢《宣义胡公墓志铭》中也说胡渊(安国之父)其先江南人,唐末避地建州崇安之籍溪里。也就是说崇安胡氏并不是由陈留一直迁到崇安的。胡夔落居崇安籍溪,象其他客民一样,开始了艰难的创业历程。二传至敏,三传至容时,家庭并没什么大的起色,到玄孙胡罕时,开始名于乡里。罕负气节,重信诺,乡邻间有什么纠葛,不决于有司,而请他出面调解。罕就是安国的祖父。罕子渊,字泽之,生长于较富裕的家境中,故从小读书识文,早岁便能作文,弱冠时曾参加乡试,但屡试不中,于是更加发奋学习,潜心经史百家,乃至阴阳卜筮之书,无不精研。后来,由于父亲慷慨贷人以资财,而“数贷无所偿”,结果使得家境衰落,为维持生计,赡养父母,胡渊很早就挑起了家庭的负担,往来于江浙间,以授徒为生。胡渊娶同乡仙洲吴居士之女为妻,生有5个儿子,两个早卒,其余三个为安国、安老、安止。2女,长嫁宿州教授范舜举。
安国兄弟三人,以安国最有出息,崇安胡氏就是从他开始光大起来的。安国登绍圣4年进士第,官至太学博士。靖康初除太常少卿、起居舍人,皆辞。南宋高宗时除中书舍人兼侍讲,献时政论21篇。晚年寓居江湖间(今江西、湖南湖北一带),在湖南衡山之下,潜心研究《春秋》,著有《春秋传》30卷,为宋人治《春秋》经典之作。崇安胡氏一门多治儒业,以胡安国为代表,其子侄辈更将胡氏之学发扬光大,子:胡寅、胡宁、胡宏,侄:胡宪、胡实,都是南宋有名的学者。号称南宋“东南三贤”的朱熹、吕祖谦、张木式(为一个字)都曾师从于胡氏兄弟,朱熹、吕祖谦为胡宪的学生,张木式(为一个字)是胡宏的学生,可以说,胡氏一门成为了南宋学术界的一大渊薮。清代黄宗羲在其学术史巨著《宋元学案》中专为胡氏列有《武夷学案(胡安国.胡宁)》、《衡岳学案(胡寅)》、《五峰学案(胡宏)》、《刘胡诸儒学案(胡宪)》四大学案,由此可见,胡氏在宋代乃至中国古代学术史上的崇高地位。谢山《书宋史胡文定传后》云:“致堂(寅)、籍溪(宪)、五峰(宏)、茅堂(宁)四先生并以大儒树节南宋之初,盖当时伊洛世适,莫有过于文定一门者。”
安国有孙子大原、大经、大常、大本、大北、大时等,他们所处正值南宋末年,元兵南下,政局混乱,但他们仍继承家学,称名于时。胡宏在《文定书堂上梁文》中说:“我祖武夷传世,漳水成家。自戎马之东侵,奉板舆而南迈。乃眷祝融之绝顶,实系诸夏之具瞻。崖谷萦回,奄有荆、衡之胜;江湖衫带,旁连汉、丐之雄;既居天地之中,又占山水之秀。回首十年之奔走,空怀千里之乡邦。燕甲未适于庭闱,温情不安于枕席。……背枕五峰,面开三经。就培公竹,将置琴书。良为今日之规,永作将来之式。……”从这里可以看出,崇安胡氏,胡安国的祖居地是在福建武夷山下,因为金兵南犯东侵,自南宋初避地湖湘,为避乱胡氏一家经历了上10年的奔走迁移,最后才定居于奄有荆、衡之胜,旁连汉、丐之雄的祝融峰下,即今的湖南衡山。崇安胡氏三代奋起,学识卓异者辈出,成为南宋时期无与伦比的学术世家。胡氏在学术上的突出贡献,一是上承伊洛,下启南宋理学;二是开创了湖湘学派。崇安胡氏自宋以后衰微下去,其后裔分布在福建、江西、浙江、湖南、湖北等地,随着历史长河的延伸而不断求得生存和发展。
查对胡氏宗亲寻根系统--族居表数据库,经比对与浙江缙云县胡村胡氏有干系,该支系远祖世系可溯至胡安国-字康侯-北宋人,此与我支系可查族谱记载有部分相同之处。
引自《浙江缙云胡氏志》:源流胡氏历史来源有四:一、出自妫姓,以人名为氏。西周初年,舜的后裔胡公满受封于陈国(今河南淮阳县),后被楚国所灭。其族人四散,有的即以先公之名“胡”为氏,有的即以国名“陈”为氏,故历来有“胡陈为一家”之说。至于妫满因何称为胡公,《岩坑胡氏宗谱》说因为长寿的缘故,“年及期耆,故谥曰胡”。二、出自归姓,以国名为氏。周代有异姓诸侯胡国,故址在今安徽省阜阳县。后被楚国所灭,其国人有的以“胡”为氏。三、为鲜卑族复姓所改。南北朝时,北魏有胡骨(亦作纥骨)氏,随魏孝文帝南迁洛阳后定居中原,改为汉姓“胡”氏。四、据《周书•李远传》所载,敕 有胡氏。
  缙云胡氏主要有东山胡氏、胡村胡氏、潜明胡氏、岩门胡氏、岩坑胡氏5支。据各支《胡氏宗谱》所载,其源均出自妫姓。前4支以安定为郡望。安定郡,汉时所置,相当于今甘肃平凉地区的一部分及宁夏西部。岩坑胡氏据称其祖胡则被封为保定郡公,故以保定为郡望。浙江缙云县胡村胡氏据《五云胡村胡氏宗谱》所载,本支胡氏可考证始祖为汉初胡害,因灭秦破楚有功,胡害封贳齐侯。至晋元康年间(291—299),裔孙胡伯序因逢“五胡之乱”,从北方迁到今江西南昌。至五代,胡珍从南昌迁会稽(今绍兴)。约北宋中叶,胡珏从南昌迁奉化县排溪。胡珏有三子:次子仲章,三子仲隆自排溪分别迁剡县(今嵊州)和新昌;长子仲文,其曾孙胡安国(1074—1138),字康侯,福建建宁崇安人,理学家,《宋史有传》。据胡谱《致堂公传》所载,胡安国长子胡寅(1098—1156),字明仲,实其弟之子,历任校书郎、门外员外郎等职,从建宁迁居丹阳,生五子,“逢时不靖,适金辽之乱,兵数扰,皆挈眷避难于婺、处、温三州”。其次子胡栋,字大桢,高宗时任义乌教谕。奉调温州,途经缙云南乡,见其地山球水绕,风景甚好,即辞官居此,且以姓名其地为“胡村”。本支胡氏入缙迄1994年已历34世,总计人口5523人,其中胡村2597人,析居胡源乡大坑、沿路头、章村等10多个村庄计639人,散居五云镇、壶镇、新建、舒宏、姓潘、梨仓等31个村庄计1179人,迁居省内杭州、丽水等10多个县市计863人,迁居外省计245人。
我江苏徐州沛县的一支胡氏(古沛胡氏),由始迁祖胡九思而来,有“文定家声,汝宏门第”之称,我们的辈份排位是:九维经治  永山睦怀  从本继(金)玉  成光明绪  孝友同敦  修德尚志  慎恭存敬  荣树宏基 ,后续辈份为在沛后续,至2008年该支系已历17世,总计人口约13000人,其中沛县约8000人,丰县约4000人、徐州周边等多个城乡约1000人 。
待考问题:1、胡九思系安国公几子之后?
          2、胡九如、胡九龄支系今安在?


附推考:古沛胡氏世系间断略表

胡公满(安定堂之祖)→……  胡藩(华林胡氏始迁祖)→……→(经24世至唐末五代)

胡槀成(为一个字)→次子胡瑜(居陈留今开封一带,为避五代战乱,后辗转迁徙至江西

崇仁、浙江绍兴一带及福建崇安等地)……→胡夔(崇安胡氏之始迁祖)→胡敏→胡

容→胡罕→胡渊→胡安国→胡寅、胡宁、胡宏→大原、大经、大常、大本、大北、大时

→……→胡九思(古沛胡氏之始迁祖)→(接古沛胡氏族谱)至今
         

联系方式:QQ838900757  13851292277 
          LYGBFHGF@126.COM
只看该作者 169 发表于: 2008-05-05
我是广东的一支胡氏,一世始祖微献公·二世祖敏德公·三世祖寿卿·寿仁·四世祖·永安·永诚·永常·永寿·永年·信淑·五世祖文斌公·六世祖·志渊·志洪·志江。七世祖应朝·应广。八世祖友仁·友羲·友倍。友恒·友诚。九世祖忠敬·忠值·忠爱·忠道·忠寓。忠思·忠简。以上始祖的发源地在什么地方?堂号“安定堂”联系QQ478440345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