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焦琴(1902-1927),女,鎮海縣柴橋鎮(今北侖區柴橋街道)人,是我國第一次國內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鎮海“獨支”書記(縣委書記)。1927年6月23日在寧波小校場(今法院巷)慘死在國民黨反動派的屠刀 ,時年25歲。解放后被國家民政部定為著名女烈士之一。
清貧生世 艱苦求學
1902年,在柴橋鎮樟漕頭的一間老屋里,傳出了一聲響亮的新生嬰兒的啼哭,這個新生的嬰兒就是日后成為一個堅強無畏的共產主義戰士,一個令全柴橋人民乃至全國人民永遠紀念的著名女烈士——胡焦琴。
胡焦琴年幼時,全家僅靠父親經營柴火的微薄收入節儉度日。她初入私塾,后進柴橋靜德女校求學,在校期間好學上進,成績優異,深得師生的稱贊。小學畢業后,因家境貧寒,只得退學。后經王偉農等老師的鼓勵和資助,于1922年考入杭州省立第一女子師范學校。不久,家中母、嫂病故,經濟更加困難,胡焦琴再度面臨輟學的威脅,承當時校長葉謙的慷慨,才讀完女師,1925年畢業,時年23歲。
反對封建 身體力行
在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社會里,婦女是沒有受教育權利的,經過辛亥革命、五四運動的推動,才爭得婦女受教育的權利。因此,胡焦琴異常珍惜這個來之不易的婦女受教育權利,她在1923年《婦女雜志》上發表了題為《女子不僅在增益知識》的文章,尖銳地批判了那種專為提高婚配身價而讀書睥思想,同時也對那些埋頭讀書上,不問國事的單純求知思想提出了中肯的批評。她認為求學不僅僅是為了求知,更是為生活的準備和獨立打好基礎,求學最根本的目的還是在改造思想、尊重人格、求得自己正確的人生觀。這片文章的發表可以看作是胡焦琴在人生道路上接受新思想的起步。
1923年9月,胡焦琴又寫了《現代女子的修養》一文,發表在《婦女雜志》自由論壇上。文章闡述了現代女子非養成廣義的道德意識不可,并列數了女子應有的道德標準:德育、智育、體育和美育。同時她面向全社會在聲疾呼:男子是人,女子也是人,要有平等的人格。為此她決定身體力行,做出實際的嘗試。
胡姓是柴橋鎮上的大族,族中有族規:凡男子可入家譜,從六歲起每逢清明、冬至可分一份麻糍、麻餅,考中秀才、舉人者可得雙份、三份。廢除科舉制度后,凡中學畢業都可得雙份,但這一切只有男子才能享受,女子 是無份的。胡焦琴對這種無視女子人格的封建族規十分的憤慨。一年冬至,她闖進祠堂責問族長:“婦女是不是人?為什么不能分麻糍、麻餅?我是女師畢業生是否應該得到雙份?”族長面對她這一連串擲地有聲的責問無言以對,但作為一個深受封建思想影響的長者,雖對本族中有這樣一位知識出眾的女子感到不凡,但是要讓他認同女子與男子平起平坐,是一種絕不允許的越軌行為,所以只好宣布:今朝不分了。
在婚姻問題上,胡焦琴反對封建包辦,爭取婚姻自主。她兩次拒絕虞姓、童姓的包辦婚姻,反對以聘金和用財勢相威脅的舊禮教親事。她曾對父親說:“買賣婚姻。非我樂從,資產階級家庭生活非我過得慣,我愿清貧一生,過我的生活,以我平生所學,為社會服務,這是我所樂從的。”
胡焦琴這種敢于向封建禮教挑戰,沖擊封建陳規的舉動和精神,極大地震動了柴橋鎮的居民們,同是也贏得了人們的同情的支持。同時,她帶頭放腳,剪掉長發,并說:“要鏟除封建,先得鏟除自己身上的封建影子。”胡焦琴的這種挑戰封建陋俗舊規的精神極大地影響著后人們,后來在胡姓房族中就發生了胡彩仙、胡愛娣、胡美麗等婦女為爭取男女平等權利而抗爭的事件上。
投身革命 甘灑熱血 十九世紀的二十年代,帝國主義瓜分中國,軍閥之間連年混戰,他們把中國人民帶入了水深火熱之中。1925年,胡焦琴在省立第一女子師范就讀之間,面對帝國主義在中國土地上肆意妄為,軍閥間的戰火不斷造成人們生活的沉重災難,她有感而發,寫下了:
群雄爭逐鹿,中原一局棋。
干戈何時息,光我五色旗。
恨為弱女子,扶危不可期。
河山原錦繡,一覽一興悲。
《感世》一詩猛烈地抨擊了當時社會的腐敗,抒發了自己憂國憂民,渴望祖國統一的思想。
1924年,國共第一次合作,革命統一戰線正式建立。在中國共產黨的積極倡導和推動下,國民革命軍開始北伐。不久,國民革命軍進入浙江。浙江的革命運動開始蓬勃發展,胡焦琴立即以極大的革命熱情投入到這一偉大的事業之中。
1926年春,胡焦琴在靈山小學(今靈山學校)教書。這一期間,她在進步教師的引導下,系統地學習了黨的主張、精神,并閱讀了黨的刊物《向導》等進步文學和書籍,不斷接受黨的教育和幫助,積極宣傳共產黨的政治主張,并與進步教師鄔保潤、金如山,唐少芹等一起同教育界的國家主義進行了針鋒相對的斗爭。同年秋天,胡焦琴受聘于縣立第一小學(即新倉小學,今鎮海區實驗小學),后擔任校長。在該校期間,她秘密聯絡革命同志,積極參加了反對盤踞在鎮海的軍閥(孫傳芳的爪牙)的斗爭。為積極做好迎接北伐軍進入鎮海的準備工作,往往夜深人靜之時,她還在昏暗的油燈下奮筆疾書,有時忘了睡覺直到天亮。同年年底,胡焦琴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面對鮮艷的黨旗,她舉起了右手,莊嚴宣誓:“時刻準備著,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終生。”一年之后,她用自己的鮮血和年輕的生命實現了自己在此刻的承諾。
入黨后,胡焦琴的工作熱情更加高漲,任務也更為艱巨。她遵照黨組織的決定,參加了國民黨鎮海黨部的組建工作,后被選為國民黨縣黨部執行委員兼婦女部長。當時擔任組織、宣傳、工人、農民、青年、婦女、商民各部的部長多為共產黨員,他們在國民黨縣黨部起著核心作用,十分有利于開展群眾工作。不久,國民革命軍進入鎮海,在共產黨員、國民黨左派和廣大進步人士的努力下,鎮海縣的大革命運動搞得轟轟烈烈,相繼成立了教師聯合會、學生聯合會、縣工會、縣農民協會、縣婦女協會等組織。胡焦琴是當時創建群眾組織的領導人之一。她多次召開群眾大會發動群眾,讓“打倒帝國主義”、“打倒土豪劣紳”、“打倒軍閥”等進步口號響徹鎮海全城。她還組織了群眾接受城區保衛團槍械,組織農民自衛隊,籌建逆產委員會查封逆產,還經常到城關的鎮益布廠、公益布廠宣傳男女平等思想,指出婦女解放的道路。為打擊反動派的反動氣焰,胡焦琴還組織了五十多名青年參加工人糾察隊,手持木棍,上街巡邏示威,安定社會秩序,發展革命大好形勢。她還發動群眾將哄抬物價不聽勸告的三陽南貨店老板戴上高帽游街,把用解雇手段來威脅工人參加進步活動的老板也被綁在南熏橋上示眾。1927年3月16日發生震驚鎮海的坤和草帽廠的全廠200多名女工要求加薪的罷工斗爭,就是由胡焦琴直接領導的。坤和草帽廠是當時大資本家傅筱庵開辦的,雇用的全是女工,且工時長,工資低。為了組織發動這次罷工斗爭,胡焦琴經常在辦完校務后,餓著肚子急匆匆地趕到工廠,啟發女工的政治覺悟,幫助她們建立工會組織,并引導她們向資方提出增加工資的要求。在資方代理人不答應的情況下,組織女工罷工,到縣政府請愿,當時縣長近于大革命形勢,裁定資方答應工人們提出的全部合理要求。這件事轟動了全縣,不僅使參加斗爭的工人為自己勇敢的行為感到驕傲,更加使鎮海人民第一次看到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新興工人階級的偉大力量。當時的寧波《時事公報》就此事作了重大報導。
婦女群眾一經發動,主動找上門來的事也多了。胡焦琴就在婦女協會工作中,幫助她們解決封建包辦婚姻,調解家庭糾紛,做好婆媳工作等。為了減少婦女們的痛苦,她廢寢忘食,到處奔波,贏得了廣大婦女的尊敬和愛戴。
在此期間,胡焦琴還遵從黨的決定,以國民黨縣黨部的名義,整頓了學校,撤換了新倉學校的原頑固校長傅鏡塘,由自己兼任校長,并將從中搗亂的反動勢力代表王秉三開除出校,長了革命的志氣。
臨危受命 血灑校場
1927年,正在大革命運動向前發展的時候,蔣介石叛變了革命。同年3月國民黨任命王俊為寧波防守總司令。王俊在參加完蔣介石反革命政變動員會后,于1927年4月9日,率先在寧波“清黨”,浙東大地從此陷入一片白色恐怖之中。首先《民國日報》社長莊禹梅被逮捕,工人領袖王鯤、楊眉山也被扣留,寧波形勢一片危急。當時在鎮海工作的共產黨員,有的應身份暴露而調離,有的因面目較紅而暫避他處。在中共鎮海獨支書記沃醒華也暫時離開之時,胡焦琴不顧自身安危,臨危受命毅然接受了代理書記的重任。為了人民的解放事業,她勇敢地挑起了領導革命的重提,負責鎮海黨的工作,在虎口中堅持同反革命作斗爭。
“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全國處于一片腥風血雨之中,國民黨右派對原國民黨鎮海縣黨部進行了改組。胡焦琴機智地避開了審查,繼續擔任縣黨部執委,兼任了國民黨縣委建設科科員職務。同時代理了中共鎮海支部記。形勢日趨惡化,黨組織不能公開進行活動,但胡焦琴按照上級組織指示,團結各方力量,召開秘密會議,發動開展反蔣反軍閥斗爭。當時的鎮海縣縣長和公安局長由國民革命軍第十七軍政治部派來的楊繼業、蔣果董擔任,他們當時在我黨的影響下做孫少有益于群眾的事。“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地方惡勢力妄圖乘機加害他,胡焦琴在得悉之后及時向上級報告,并派人護送他們安全轉移去了上海。
革命形勢急轉直下,曾被開除出校的反動公子王秉三(解放后被鎮壓)乘機向國民黨省政府告密。不久,寧波來了個姓毛的特派員,名義上視察工作,實際上是來監視胡焦琴行動的。一天,胡焦琴外出找同事議事,特務們闖入她的寢室搜查,翻箱倒柜地搜出了密藏的宣傳共產主義的書籍,一本記著各種會議記要的日記本和一些革命標語,敵人就把這些東西當作了罪證,準備了胡焦琴。
1927年6月6日,鎮海的氣氛驟然變得凝重起來,鎮海警察廳接到國民黨省黨部秘電:從速嚴緝共匪胡焦琴。于是,十多個反動警察氣勢洶洶地包圍了新倉學校。
“ 女部長”毛姓特務走進胡焦琴的寢室,“只要聽我的話,跟我好好的過日子,我保準你吃不了虧。”
“呸!閉上你的臭嘴!”胡焦琴厲聲怒斥道,“你們這些人面獸心的反動派們,你們是猖狂不了多久的,你們末日很快就會到來的。要想從我這得到任何情報,你們只能是白日做夢,空廢心機!”
說話間,胡焦琴已從抽屜里拿出了手槍,“砰”后聲,打中了特務頭子的手指,把他嚇得面無血色,只得跑到門邊對外面的幫兇們歇斯底里地吼叫起來:“快把她給我捆起來!”。特務們蜂涌而入,胡焦琴終因寡不敵眾,落入孤動派的魔爪之中。
胡焦琴被捕之后,許多報紙都作了報導:
1927年7月3日漢口《國民日報》報導:“蔣逆派特務毛洪度企圖侮辱、甘言誘惑,胡毫不為屈,并大罵毛賊人面獸心。”
寧波《時事公報》則報導:“鎮海縣立一小校長兼鎮海縣政府建設科辦事員胡焦琴于此次清黨之際,曾暗中邀集同黨,秘密開會多次……。被人告發,證據確實,省六日即密電鎮海警所,囑從速嚴緝。即于是日午后三時緝獲。當時在室內搜得手槍一支、日記三本,內載有三星期內打倒蔣介石,打倒省特派鎮海黨部指導員毛咸鎧等……”
《時事公報》另有報導:“胡焦琴乘毛與她談話之際,向毛開槍,將毛的手指及茶杯打碎……”
從上述報導中,我們看到了胡焦琴面對兇惡的敵人,毫無懼色,英勇無畏,堅持斗爭的偉大形象。
胡焦琴被捕后第一天,黨組織就派人去獄中探望,并買通看守讓她于當夜越墻逃脫。但因在翻越圍墻時被敵人發現,胡焦琴的此次越獄計劃未能成功。
次日,胡焦琴被當作“要犯”押往寧波防守司令部,敵人軟硬兼施,嚴刑逼供。胡焦琴幾次昏死在刑具旁,但她始終不違被自己心中的真理和理想,任憑敵人花招百出,就是只字不吐,嚴守黨的秘密。
“革命之花,總是要烈士的鮮血染紅。”這是胡焦琴曾多次說過的話。為了黨、為了革命,胡焦琴用自己的行動實踐了這一誓言。
1927年6月22日,胡焦琴犧牲前一天,她托人找來自己哥哥胡岳年。人生自古傷別離,更何況這次是生離死別。看到面前體無完膚的妹妹,哥哥豈能不悲慟萬分,泣不成聲。然而面對親人,胡焦琴卻堅強地悲勸慰哥哥:“等我死了之后,你們泌太過悲傷,我只希望我們共產黨人繼續革命,早日打倒蔣介石反動派,我死亦瞑目了。”
1927年6月23日,胡焦琴被押往寧波小校場行刑。前一天,思黨反動派剛在這里殘忍地殺害了中共寧波黨組織領導人楊眉山、黃鯤。今天,胡焦琴又站在這個刑場上視死如歸,巍然屹立。刑前,劊子手叫她跪下,胡焦琴昴首答道:“姑娘我不軟骨頭,寧可站著死,也不愿跪著生。你快點動手吧!”胡焦琴的妹妹胡焦英當時痛哭著想沖上前去看下自己將要永別的姐姐,都被兇殘的敵人用槍托趕走。行刑之時,敵人殘忍的在胡焦琴身上先后開了五槍,想以此讓胡焦琴說出黨的秘密,但胡焦琴的堅貞不屈使敵人失去了耐心。最后隨著一聲高亢的“打——倒——蔣介石”生聲刺耳的槍聲,胡焦琴緩緩地倒在了校場的地上,為革命獻出了自己25歲的年輕生命。
青山常伴 人民永記
英雄為國捐身死,長使生者淚滿襟。
英雄的胡焦琴烈士是中國人民的優秀女兒,她把年輕生命奉獻給了偉大的人民革命事業,人民是永遠不會忘記她的。
解放后當地群眾為了紀念她,題字立碑,將烈士的遺骸安葬于柴橋鎮紫石鄉上龍泉的梨園山麓。
1981年清明節,遷葬于柴橋大灣村的烈士陵園。幾年后,人們又在柴橋風景紫橋秀麗的萬景山上建亭立碑,以緬懷這位柴橋人民的優秀女兒。
76年后的2003年清明節,北侖人民在新矸鳳凰山北侖革命烈士紀念館為胡焦琴樹立了一座漢白玉石塑像,供人們瞻仰緬懷,讓烈士的精神代代相傳。
參考書目:
寧波出版 《風流七千年》——《巾幗英烈》
北侖區文史資料委員會 《北侖文史資料資料》——《浹江忠魂 血染紅花——記胡焦琴烈士》
浙江省鎮海縣民政局 《鎮海英烈》——《胡焦琴烈士》
[ 此贴被胡嘉翔在2011-08-12 12:44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