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40500阅读
  • 50回复

关于胡瑗世系的讨论 (专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07-10-04
我的族谱是也到58世(瑗公)。但别一手抄本上又提到敏公,这是不是搞错了?请高人指教。
★安徽胡氏宗亲网
 http://www.ahhszqw.com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07-10-05
你们始迁祖是哪一位?你把你的世系图发出来看下呢?不明的再\找问题出在哪呀?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07-10-19
胡先生瑗墓表——宋代欧阳修述

先生讳瑗字翼之 姓胡氏 其上世为陵州人 后为泰州如皐人......


详见:http://www.hszqw.com.cn/bbs/read.php?tid=5279
QQ:190596259    E-mail: hl_1226@126.com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07-10-19
以下咕咚冰鱼版主所发,为方便阅读,特转帖于此:
http://www.hszqw.com.cn/bbs/read.php?tid=5279

胡先生瑗墓表——宋代欧阳修述

先生讳瑗字翼之 姓胡氏 其上世为陵州人 后为泰州如皐人 先生为人师 言行而身化之 使诚明者达 昏愚者励 而顽傲者革 故其为法严而信为道 久而尊师道废久矣 自景佑明道以来 学者有师惟先生 暨泰山孙明复石守道三人 而先生之徒最盛 其在湖州之学 弟子去来常数百人 各以其经 转相传受其教学之法 最备行之 数年 东南之士莫不以仁义礼乐为学 庆历四年(1044) 天子开天章阁 与大臣讲天下事 始慨然诏州县皆立学 于是建大学于京师 而有司请下湖州 取先生之法以为太学法 至今为着令 后十余年 先生始来居太学 学者自远而至 太学不能容 取旁官署以为学舍 礼部贡举岁所得士 先生弟子十常居四五 其高弟者知名当时 或取甲科居显仕 其余散在四方 随其人贤愚 皆循循雅饬其言谈举止 遇之不问 可知为先生弟子 其学者相语称 先生不问 可知为胡公也 先生初以白衣见天子 论乐拜秘书省校书郎 辟丹州军事推官 改密州观察推官 丁父忧 去职 服除为保宁军节度推官 遂居湖学 召为诸王宫教授 以疾免 已而以太子中舍致仕 迁殿中丞于家 皇佑中 驿召至京师议乐 复以为大理评事 兼太常寺主簿 又以疾辞 岁余 为光禄寺丞 国子监直讲 乃居太学 迁大理寺丞 赐绯衣银鱼 嘉佑元年(1056)迁太子中允 天章阁侍讲 仍居太学 已而病不能朝 天子数遣使者存问 又以太常博士致仕 东归之日 太学之诸生与朝廷贤士大夫送之东门 执弟子礼 路人嗟叹以为荣 以四年(1059)六月六日卒于杭州 享年六十有七 以明年十月五日 葬于乌程何山之原(今在湖州城南15里之金盖山.咕咚冰鱼注) 其世次官邑与其行事 莆阳蔡君谟且志于幽堂 呜呼 先生之徳 在乎人不待表 而见于后世 然非此无以慰学者之思 乃掲于其墓之原

六年(1061)八月三日 庐陵 欧阳修 述

来源:名臣碑传琬琰之集 / 中卷三十五            宋  杜大珪 编






QQ:190596259    E-mail: hl_1226@126.com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07-10-19
以下咕咚冰鱼版主所发,为方便阅读,特转帖于此:
http://www.hszqw.com.cn/bbs/read.php?tid=5279

附录:

南浔古镇地处杭嘉湖平原北部,太湖之南,东与江苏苏州(吴江)接壤,西距湖州市区32公里,是湖州市接轨上海浦东的东大门。南浔历来是江南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文化之邦”,1991年被列为浙江省15个历史文化名城之首。 2005年在中央电视台当选为“中国十大魅力名镇”之一。

南浔镇历史悠久,南宋以来已是“水陆冲要之地”,“耕桑之富,甲于浙右”,因滨浔溪河而名浔溪,后又因浔溪之南商贾云集,屋宇林立,而名南林。至淳祐十二年(1252)建镇,南林、浔溪两名各取首字,改称南浔。由于蚕丝业的兴起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明万历至清中叶南浔经济空前繁荣鼎盛,清末民初已成为全国蚕丝贸易中心,民间有“湖州一个城,不及南浔半个镇”之说,南浔由此一跃成为江浙雄镇,富豪达数百家,民间俗称“四象、八牛、七十二墩狗”是中国近代最大的丝商群体。如今水乡古镇的景色风韵依旧,镇北运河东西横延,镇中市河南北穿镇而过,河街相交桥梁通便,黛瓦粉墙绿柳拂水,组成了一幅原汁原味的江南水乡图。南浔古镇以其格局独特、风貌完好、文化深厚、民风淳朴而成为江南水乡众多城镇的典范和代表。南浔镇政府从1982年开始着手对古镇进行保护性开发,使大批的古民宅、民居、园林等古建筑得以保存。2003年,古镇南浔与乌镇、西塘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并已被列入预备清单。

[历史沿革]

据南浔区境内发现的洪城、花城、上石等古文化遗址证明,早在新石器时代,原始社会氏族部落就在此繁衍生息。历史上,南浔隶属关系变化很大。相传夏禹治水,划天下为九州,南浔辖域隶属扬州。春秋战国时期先后属吴、越、楚。公元前333年,楚以此为春申君黄歇之封邑,始建菰城县,南浔辖域隶属菰城县。秦灭六国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置会稽郡,下设乌程、由拳等县,今区境属乌程县。西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分乌程县东乡置东迁县,县治在今旧馆。南朝宋元徽四年(公元476年),东迁县改名东安县,次年仍复名东迁县。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东迁县并入乌程县。宋太平兴国7年,分乌程县东南15乡置归安县。民国元年(1912年),乌程、归安合并为吴兴县,今南浔辖域隶属吴兴县。

1949年5月2日,南浔解放,今南浔辖区隶属吴兴县。 1981年1月,撤消吴兴县,改称湖州市。1983年7月,撤消嘉兴地区,湖州市改为省辖市,建立城、郊两区,南浔隶属湖州市郊区。1988年11月,撤消湖州市城、郊区建制,实行市管县又直接领导原城、郊区所属乡镇、街道的体制,南浔辖区各镇直属湖州市。1993年9月,湖州市区下设城区、南浔区、菱湖区3个区工委。今辖区内南浔镇、练市镇、双林镇、善琏镇、旧馆镇属南浔区;菱湖镇、和孚镇、千金镇、石淙镇属菱湖区。2003年1月,根据国务院(国函E2003)2号)和省政府(湖政发E2003)2号)文件精神,湖州市撤消城区、南浔区、菱湖区三个区委、区管委会,设立吴兴区、南浔区两个市辖区。南浔区区委、区政府驻南浔镇,辖南浔、双林、练市、善琏、旧馆、菱湖、和孚、千金、石淙9个镇。

[位置面积]

南浔区位于湖州市东北部,地处浙江北部杭嘉湖平原。东南邻桐乡市,东北毗江苏吴江市,南连德清县,西北接吴兴区。总面积716平方公里。地势低平,河网密布,属典型的水网平原。 
来源:百度百科



浙江湖州梅花观:又名纯阳宫,在湖州城南15里之金盖山(即何山)山麓,地属云巢乡。晋末何楷修业读书谈道,中有读书堂即其故址。南朗末元嘉初,乌程陆静修隐居此处。宋庆历年间,乌程沈思(号东老)入山,筑齐假龛,铸吕洞宾(即纯阳祖师)铜像,又见称“齐假龛”,云巢供奉吕洞宾自此开始。至宋真宗天禧年间(1017―1021)有高士梅子春居云巢,在东侧遍植梅树,名为梅坞,曰梅花岛。元代称“云巢”。清初额“古梅花观”。 自宋至清,历代文人雅士来此读书、隐居者众。清嘉庆元年(1796),乌程闵苕(上甫下方)拜全真龙门正宗十代高东篱为师,将原道观扩建为纯阳宫。道观内先后筑有祖师殿、斗姥阁、拨云精舍、古书隐楼、古齐假龛及澹泊斋、挹翠楼等。太平天国时焚毁。清同治初经同人捐资重建。
来源:http://www.51766.com/img/meihg/

QQ:190596259    E-mail: hl_1226@126.com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07-11-02
以下是浙江余姚乌山胡氏族谱上关于胡瑗世系的记载: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07-11-02
这是宗亲网会员wymyle 在论坛发布的胡瑗世系资料:

我查过,此照片出自无锡村前胡氏1998年新修谱,上面注明:根据1918年村前版残本整理重印。

和乌山谱比较,多出一世“禹漠”。



[ 此贴被南山在2007-11-02 17:41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08-07-07
咕咚冰鱼所引材料未加句讀,今試加之
胡瑗安定先生字翼之,泰州人,累舉不第。以范文正薦,官至太常博士。侍講布衣。時與孫明復、石守道同讀書泰山。攻苦食淡,終夜不寢。一坐十年不歸得家。問見上有平安二字,即投之澗中不復展讀。(曽孫滌所記)
師道廢久矣,自明道景祐以來,學者有師惟先生暨孫明復、石守道三人。而先生之徒最盛。慶歴四年春,天子開天章閣,與大臣講天下事。始慨然詔州縣皆立學。於是建太學於京師,而有司請下湖州取先生之法以為太學法。至今為著令。(歐公撰墓表)
在湖州置治道齋。學者有欲明治道者,講之於中。如治兵、治民、水利、筭數之類。嘗言劉彛善水利,後累為政皆興水利有功。(程氏遺書)
先生尤患隋唐以來,仕進尚文詞而遺經業,茍趨禄利。及為蘇湖二州教授,嚴條約以身先之。雖大暑必公服終日以見諸生。解經至有要義,懇懇為諸生言其所以治巳而後治乎人者。學徒千數。日月刮劘。為文章皆傳經義,必以理勝。信其師説敦尚行實。後為太學四方歸之,庠舍不能容,旁拓歩軍居以廣之。五經異論,弟子記之,目為胡氏口義。(蔡端明撰墓誌)
侍講讀“乾元亨利貞”,不避諱。上與左右皆失色。侍講徐曰:“臨文不諱”上意遂解(曽孫滌記)
在湖學時,福唐劉彛中徃從之。學者數百人,彛為髙弟。熈寧二年召對。上問曰:“胡瑗文章與王安石孰優?”彛曰:“胡瑗以道徳仁義教東南諸生,時王安石方在場屋修進士業。臣聞聖人之道,有體、有用、有文。君臣、父子、仁義禮樂歴世不可變者,其體也。詩書史傳子集埀法後世者,文也。舉而措之天下,能潤澤其民歸於皇極者,其用也。國家累朝取士,不以體用為本,而尚其聲律浮華之詞。是以風俗媮薄。臣師瑗,當寳元明道之間,尤病其失。遂明體用之學以授諸生。夙夜勤瘁,二十餘年專切學校。始自蘇湖,終于太學。出其門者無慮一千餘人。故今學者明夫聖人體用以為政教之本,皆臣師之功也。”上曰:“其門人今在朝者為誰?”對曰:“若錢藻之淵篤、孫覺之純明、范純仁之直温、錢公輔之簡諒,皆陛下所知也。其在外明體,適用教於民者迨數十軰。其餘政事文學粗出於人者不可勝數。此天下四方之所共知而嘆美之不足者也。”上悦(李廌書)
侍講當召對,例須先就閣門習儀。侍講曰:“吾平生所讀書即事君之禮也。何以習為?”閣門奏上令就舟次習之。侍講固辭。上亦不之强。人皆謂山野之人必失儀。及登對乃大稱旨。上謂左右曰:“胡瑗進退周旋舉合古禮。”(曽孫滌記)
皇祐至和間為國子直講。朝廷命主太學生千餘人。先生日講易。毎講罷或引當世之事以明之。至小畜以謂畜止也臣止君也已乃言及中令趙公補所碎劄子呈於藝祖之事(塵史(宋•王得臣))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08-07-07
咕咚冰鱼版主所发歐陽修之《胡先生瑗墓表》,句讀或有偏頗。今亦讀之,望多加指教

先生諱瑗字翼之。姓胡氏。其上世為陵州人。後為泰州如臯人。
先生為人師,言行而身化之。使誠明者達,昏愚者勵,而頑傲者革。故其為法嚴而信,為道久而尊。師道廢久矣,自景祐、明道以來,學者有師惟先生暨泰山孫明復、石守道三人。而先生之徒最盛。其在湖州之學弟子去來常數百人。各以其經轉相傳授。其教學之法最備。行之數年,東南之士莫不以仁義禮樂為學。慶厯四年,天子開天章閣,與大臣講天下事,始慨然詔州縣皆立學。於是建太學於京師,而有司請下湖州,取先生之法以為太學法。至今為著令。後十餘年,先生始來居太學。學者自逺而至。太學不能容。取旁官署以為學舍。禮部貢舉嵗所得士,先生弟子十常居四五。其髙第者,知名當時或取甲科、居顯仕。其餘散在四方,隨其人賢愚,皆循循雅飭。其言談舉止,遇之不問可知為先生弟子。其學者相語,稱先生不問可知為胡公也。
先生初以白衣見天子,論樂。拜祕書省校書郎、辟丹州軍事推官、改宻州觀察推官。丁父憂,去職。服除為保寜軍節度推官。遂居湖學。召為諸王宫教授,以疾免。巳而以太子中舍致仕,遷殿中丞於家。皇祐中,驛召至京師議樂。復以為大理評事兼大常寺主簿。又以疾辭。嵗餘,為光禄寺丞、國子監直講。廼居太學,遷大理寺丞。賜緋衣銀魚。嘉祐元年遷太子中允,充天章閣侍講。仍居太學。巳而病不能朝。天子數遣使者存問。又以太常博士致仕。東歸之日,太學之諸生與朝廷賢士大夫送之東門,執弟子禮。路人嗟歎以為榮。以四年六月六日卒于杭州,享年六十有七。以明年十月五日葬于烏程何山之原。其世次官邑與其行事莆陽蔡君謨具誌于幽堂。嗚呼!先生之徳在乎人,不待表而見於後世。然非此無以慰學者之思。乃揭于其墓之原。六年八月三日廬陵歐陽修述。
[ 此贴被周易口義在2008-07-08 08:01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08-07-07
另有蔡襄《太常博士致仕胡君墓誌》一篇,尚未讀完。姑存之,明日再發。
太常博士致仕胡君墓誌 端明集
胡氏世居長安,詢為唐兵部尚書。其孫韜因亂留蜀為偽蜀陵州刺史。蜀平,歸京師終。衛尉卿於君。為曾祖。生泰州司寇參軍諱脩,己卒,葬海陵。司冦生寧海軍節度推官諱訥。贈太子中允博學。善屬文。吕文靖公夷簡嘗薦其書備修國史君。其長子也,諱瑗、字翼之。少有氣節。顓意經學,兼通律吕之法。力貧以撫兄弟之孤,愛義良厚。景祐中,范文正公仲淹上言君知古樂,召見論樂。拜試祕書省校書郎。康定初,元昊寇邊陜西。帥以辟為丹州推官。後移密州觀察推官。丁父憂,舉其族之亡於逺者九喪歸葬。服除,遷保寧軍節度推官。治湖州,州學又召教授諸王宫。病家辭免,遂以太子中舎致仕。泛恩改殿中丞。驛召㑹祕閣議樂,除大理評事兼太常主簿。尋復解罷。歲餘授光禄寺丞國子監直講。仍與議樂。樂成改大理寺丞賜緋魚。嘉祐元年遷太子中允,充天章閣侍講。既而疾不能朝。拜太常博士。還官政從其子志康杭州節度推官以就養。四年六月六日終于杭州。享年六十有七。明年十月五日葬於湖州烏程何山之原。母隨氏贈京兆縣太君。娶王氏封長安縣君。有子三人,志康進士及第。志寧、志正皆力學。長女婚大理寺丞滕希魯,次進士王伯起。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