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1401阅读
  • 37回复

南昌市郊罗家镇(现青山湖区)胡家(通信录)----胡惠元支系专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08-09-14
寻找海内外胡惠元村的后人
寻找海内外胡惠元村的后人
huliqiang 发表于 2007-3-24 15:23:00  
http://www.huyushuo.com/dispbbs.asp?boardid=4&ID=434

南昌市胡惠元村,在南昌地区属名门望族.
从明末由华林山迁来后,全村以读书为乐,行善更佳,著称.在清朝时期出过进士2人,举人4人.

在民国时期先后在保定军校,黄埔军校读书的有30余人.先后出过江西省参议员2人,江西省秘书长1人,将军20余人,其县长以下大小官员不计其数.抗战时期有不少惠元村黄埔学子为国牺牲.

解放后胡惠元的后人遍布海内外各地,众多的人成为科学家、学者、大学教授、著名的医生、著名的企业家.
胡惠元村的家族文化,家谱文化,楹联文化,根基深厚.愿于海内外胡惠元村的后人共享.

望海内外胡惠元村的后人,需要胡惠元村的资料或有胡惠元村的资料请与胡立强联系.
联系方式:0791-8371636 13807097005 地址:南昌市青山湖区罗家镇胡惠元村 邮编:330012

胡立强,男,1940生于胡惠元村,现为胡惠元村乡村医生,胡惠元第七代传人(有、永、世、绍、君、恩、立).著有民国时期的将军村》一文,联系电话:0791-8371636 手机:13807097005.联系地址: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区罗家镇胡惠元村.

我叫胡思凌,是江西南昌胡惠元的第八代后人。有是同庚同族的请联系。我的父亲写了一本书:《民国时期的将军村--胡惠元村》。有想了解的请联系我:13169991861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11-03-16
探根寻源 话胡惠元(转载)2010-03-23 08:51    【引言】
http://hi.baidu.com/%BA%FA%D6%B2%B3%CF/blog/item/dc86f6029b5fb2034afb5117.html

    胡惠元村及惠元胡村(以下简称惠元村),位于江西省南昌市东南隅。2000年前后,可由南昌市21路公交车经由绳金塔、火车站佛塔街到达胡家村(即惠元村)。


    原惠元村有土地约53500平方米(约80亩)。近郊有梧(塘)岗吴村,邓(家)坊邓村,榨下熊村,此外还居住着同姓但不共谱的胡氏另一宗支近百户。惠元村土地宽广平坦,高大的房屋建筑不仅取材坚固,而且整齐雅观。远有秀山,近临清流,是一个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的居所。

    【探源】

    根据江西奉新华林胡氏族谱序言和湖南胡氏某家保存的《胡氏宗源录》都说中国胡氏有记载的始祖[1]之一为胡公满。自胡公满传至1810年左右,胡氏已约延续了117代。

    按照奉新华林胡氏家谱记载,华林胡氏始祖为胡定安(胡公满之109世嗣裔),经传9代至胡习乾。胡习乾是奉新华林胡氏的第10代祖,又是南昌惠元胡氏的始祖。根据这个班辈关系,惠元胡氏排辈的第n代,倘若并入奉新华林胡氏排辈则属第n+9代。

    【辈分排序】

    奉新华林胡氏第六代祖胡文遂创订从第七代祖起实行四十代循环轮转的谱名辈分字号:

    仕承时习有,永世绍君恩。立德尊先代,勋名久远传。

    道本中庸贵,纲常万古存。圣贤真学问,复姓在名伦。


    时至2000年,还没有传到首轮第15代。而南昌惠元胡氏自胡习乾以来,相应辈分则变为:“有、发[?]、世、廷、献、家、立、德”;对应华林胡氏的“有、永、世、绍、君、恩、立、德”辈分。

    【惠元村的兴建】

    大约1801-1811年间,惠元村始祖胡习乾率二代祖有敬、有阶、有癸、有茂及眷属自奉新华林迁居南昌,以经营粮、米、盐、果之类德商品及其运销为业。因善于思考筹划,加上好运因而获利颇丰,家境益富。

    不久,始祖习乾及二代祖之长有敬先后逝世。大概是1812至1822年间,二代祖辈推举二代祖之次有升,积蓄资金主持兴建惠元村。首批建筑坐西朝东,前有池塘、晒场之大屋四栋。每栋坐落位置沿东西向,四栋建筑则由南向北排列并对齐。南北之间,每栋房屋大约相隔一丈宽的巷道。除靠南的第一栋内分七进[进为单位,相当于现在的“套”,“单元”等概念],靠北的第四栋内分四进外,中间第二、三栋各分五进。

    不论哪栋房屋,其中每一进德建筑面积、工程构造和规格形式都基本上全部相同。每进德底层有正房、套房、厅房、厢房各两间,每间房上都有可住人的楼房,也就是说,每一底房上便有一楼房。由此,每进共有房十六间。底层还有大小天井、花台、花缸、回廊、厅堂、厨房、厕所、牲畜圈栏等。每进建筑面积大约为460平方米。每栋大屋紧靠西端德背面建有供粮食储存和加工德仓库和作坊等房屋设施。四栋大屋分给四个二代祖名下德嗣裔居住,即所谓之“四大房”。

“四大房”即大房胡有敬[有敬早逝,故由有阶、有癸、有茂各以己子一人过继承续]、二房胡有阶(曾有堂名“二宜堂”)、三房胡有癸、四房胡有茂(曾有堂名“启远堂”)。除房屋外,还有其他公共设施:东部有池塘、晒场及成排的保护旗杆的石桩;北部有祠堂及成群的石砌牌坊;南部有学屋(在1930年左右改建成储才小学和球场)、水井及石桥。村内及四周有长条麻石(花岗岩石条)铺砌的平坦大路,或连结交通干道,或连接田地阡陌,村外连接的或是近邻村庄,或是良田沃土。惠元胡氏早在1820年左右就在此开创了惠元胡村的基础。
    【惠元村的人】

    随着惠元村的初步建成,人们生活也逐渐安定。历代前辈在生活的同时,一直注意教导后辈必须在提高道德和学业素质上下大功夫,于是逐年来形成了家喻户晓的不成文的村规,大意包括:忠厚待人,勤俭治家、积德行善、奉公守法;提倡读书求知,争取兴国发家;不准伤风败俗、为非作歹。

    这些不成文的规定在惠元胡氏家族中建立了经久不衰的良好风尚,从而两百年来,惠元村的后裔中品学兼优的人才辈出。在清朝,惠元村曾经出过进士、举人;而民国之后,则有大至议长、议员、中将、少将、省政府秘书长,小至县长、处长的各级文武官员;解放之后,又有人担任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在文化科技领域,不少人获得博士导师、教授、研究员;而在国内外获得博士、硕士学位以及高级科技职称的人则更是不胜枚举。近百年来,惠元村持续涌出杰出的人才,从而受到了邻友们的尊敬,公认惠元胡氏为书香世家,誉扬遐迩,远近皆知。


    言及惠元村的妇女,历代主妇大多出自门当户对的家族,因而大多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惠元村对主妇的选择,虽然讲究德才兼备,但更为重视人品道德的良好,亦即:做人端正贤惠,做事通情达理。在此基础上,能够主持家务,能够相夫教子。在道德良好的基础上,在才情方面,对主妇不甚苛求。

    近百年来,在新旧思潮迅速转变的时代,惠元胡氏将妇女是否要读书求知之类的问题看成是让女性自己的选择,因而在惠元胡氏的女性中,文化水平的差距非常大,从不识字到获得大学及其以上的学位的皆有人在。获得高、中级职务或职称之人自是为家族增光添彩,但此外的大多数虽然是家庭妇女,但大家皆公认其主持家庭事务是一种既繁琐又辛苦的工作,为家庭事务甘心奉献有功劳的人,应该受到大家的尊重。至于在惠元胡氏选择女婿的问题上,与选择主妇的原则类似,虽然不苛求门当户对,但要求其人本身要有德才。

    【发展与损毁】

    惠元村百余年前,原建的房屋与设施经过军阀混战、倭寇横行,曾有部分房屋遭到破坏。兵乱之灾甫告休止,惠元胡氏即会尽快修理,让原有的四大房屋恢复原质原貌。此外,随着人口增加和境况发展的需要,二房(二宜堂)三代祖复初、四代祖世盛、五代祖廷校先后在村南部增建了七栋住宅;四房(启远堂)五代祖廷銮、廷玉、远齐、良玉分别在南部和北部增建了数栋西式楼房。虽然这些房屋的风格与原有四大房屋有所不同,但是房屋屹立成群,使得惠元村风采尤胜昔日。

    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惠元胡氏大约有四百余户,两千余人。其中大多为了谋求事业发展,长期客居在南昌市区、上海、南京、武汉、郑州等城市;少数恋乡之人则留驻家园。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江西受到了林彪集团的严重干扰,在改建新农村的社会风浪中,历史悠久、规模宏伟的惠元村被拆毁了。南昌市一个可以作为历史风景的古老大村消失了,这是一件实在让人惋惜的事情!

    【今日惠元】
    惠元胡氏历代嗣裔都富有奋发自强的意志和决心。乱世中,为了家国天下,为了谋求个人发展,不少人先后背井离乡。

    时至今日,不少惠元嗣裔们客居在海内外各个城市和地区,如北京、上海、南京、广州、武汉、西安、台北、台南、旧金山、洛衫机等等,遍布全球。九十年代间,归来探亲者曾言道,在海外,惠元胡氏已有四百余户,两千余人;其中在西半球大约有七八十户,三四百人。虽然外面风光好,仍是家乡情谊深。


    很多人都会关心自己的家族根本和血统渊源,间或会遇到一些热心于探根寻源的人。可以相信:在惠元胡氏的嗣裔当中,一定会有热心于探根寻源的人。时间已经推进到二十一世纪,随着岁月的推移,时代的进展,惠元胡氏的户数增多,人口增长,且又分居在海内外许多城市与地区,不仅难以聚晤,而且难以联系。为此,想重修全村总谱实非易事。听说先后有四房六代祖献昂编写了启远堂支谱草稿,二房六代祖东美编写了二宜堂支谱草稿。这两稿,对惠元胡氏嗣裔来说,都是有助于探根寻源,明确家族历史和宗支关系的珍宝,献昂与东美两位六代祖对惠元胡氏家族实为一大功。

    希望吾辈共同努力,共同回忆,在核实修订已有资料的同时,大家齐心协理加以增补充实。倘若能获美满成果,真是善莫大焉!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11-05-04
《胡氏家牒》的内容及人物背景
1.    胡氏家牒  澹庵居士胡铨为尚书之家题
   胡铨(1102~1180),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邦衡,号澹庵。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尚书之家可能是指胡诚曾孙胡元凤,官兵部尚书。北宋真宗成平三年,胡氏九十三世胡用时、用礼、用庄兄弟三人同中进士,用时点为状元,官湖州刺史,入朝兼吏、户两部尚书。用礼点为榜眼,官道州刺史,入朝兵部尚书。用庄为探花,授侍御,官刑部尚书。胡仲尧曾孙胡直孺(1073-1149年),登绍圣丁丑科(公元1097年)进士第,累官西路总管,刑、兵、吏三部尚书,
2.海内名宗 横浦小隐张九成书
张九成(1092-1159),字子韶,号横浦居士,钱塘人。少游京师,从学于杨时。宋高宗绍兴二年进士第一,历著作郎及礼部、刑部侍郎。研思经学,多有训解。
3.簪缨华胄 诗礼名宗 (题字者名字很草,看不清。)
4.吴潜书写的《胡氏世谱题》
从《胡氏世谱题》文中内容上看可为《胡氏家牒》的前言。此文最后落款为“右丞相同不枢密院事延陵吴潜书”,因此可推定《胡氏家牒》是在1251-1259年间编修。
吴潜(1195—1262) 字毅夫,号履斋,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人。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佑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5. 翰林学士扬亿字大年书写的《华林书院名公题咏》
    杨亿,北宋时期西昆诗派创始人、文学家     杨亿(974—1020)字大年,浦城(今属福建)人,北宋时期西昆诗派创始人、文学家。少有才名。年十一,宋太宗闻其名,诏送阙下试诗赋,授秘书省正字。淳化三年(992),赐进士及第,任翰林学士兼史馆修撰。天禧四年卒,年四十七,谥文。《宋史》、《东都事略》、《名臣碑传琬琰集》有传。相传其为文风格雄健,才思敏捷,对客谈笑,挥毫不辍。性耿介,尚名节。与刘筠、钱惟演等时相唱和,为“西昆体”代表作家之一。著有《武夷新集》二十卷、《杨文公谈苑》。词存《少年游》一首,见《梅苑》卷一○。
6. 枢密院钱若水字淡成的题诗
錢若水(960~1003)字淡成,一字长卿,河南新安人。幼聪悟,十岁能属文。雍熙二年(985年)进士,授同州观察推官,擢秘书丞,直史馆,迁知制诰。累迁谏议大夫,同知枢密院事。真宗时从幸大名,陈御敌安边之策,后并代经略使。咸平六年十月卒,年四十四。赠户部尚书,谥宣靖。
7.礼部待郎晏殊字同叔的题诗
晏殊(991—1055)字同叔,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幼孤,少有才名,七岁能文章。景德初,以神童荐,赐同进士出身。擢秘书省正字。历任太常寺奉礼郎。翰林学士,太子左庶子,加给事中,迁礼部侍郎、枢密副使。因论事忤太后旨,以刑部侍郎知宣州,改应天府。后为御史中丞,改兵部侍郎,兼秘书监,资政殿学士,翰林侍读学士。明道元年(1032)迁参知政事,尚书左丞。庆历中官至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学士,兼枢密使。至和二年卒,年六十五,谥元献。晏殊“文章赡丽,应用不穷,尤工诗,闲雅有情思”(《宋史》本传)。其词擅长小令,多表现官僚士大夫的诗酒生活和闲情逸致。诗文集今已不传。有《珠玉词》三卷。
8.直翰林学士王禹偁题诗
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晚贬知黄州,世称王黄州。出身贫寒。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公元983年)登进士第,授成武县(今属山东)主簿,迁大理评事,次年,改任长洲(今江苏苏州)知县。端拱元年(公元988年)召试,擢右拾遗并直史馆。后拜左司谏、知制诰。
9.姚勉题跋
姚勉(1216—1262),乳名二郎,学名冲,因避讳改名勉,字述之、成一,号蜚卿、飞卿,古天德乡(今江西宜丰县新庄镇)灵源村人。宋嘉定9年(1216)生,初生时,曾被弃之山野雪地,故其成年后自号“雪坡”以志不忘。
10.宋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九月,胡直孺撰《安定胡氏家乘序》
胡氏之先,系出不一。   
  一则世本有胡曹者,黄帝时人,黄帝治天下衣裳之制,曹始为之王,则《左氏》载虞胡公者,为周陶正,武王以元女大姬配之,而封之陈,以备三恪。又《史记》载,虞胡公满者,虞帝舜之后也。周武王克商求舜后,得妫满,封之于陈,以奉帝舜祀,是为胡公。其后以谥为姓。《唐书》则曰:夏禹封舜子商均于虞城,三十二世孙遏父为周陶正,武王妻以元女大姬,生满,封之于陈,赐姓妫,以奉舜祀。三说虽小异,要之,胡公舜后也。   
  一则胡以国氏。成周时为子爵,其地在颖州汝阴西二里,胡城是也。鲁定公十五年,楚昭王灭之,其后子孙分散,有望安定者,即汝阴之支别也。或者又谓周时胡国参胡之后,其先出颛帝高阳氏,曰重黎,为帝喾火正,死后弟吴回嗣,吴回生陆终,陆终之次子参胡,董姓,封于韩墟,周时为胡国,楚灭之。   嗟夫!古者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诸侯以字为氏,因以为族;官有世功,则有官族,邑亦如之。而胡氏乃有以姓者、以谥者、以国者、以赐而改者,其原既各有所出,后世子孙蔓延于天下,分散扶苏,欲合而一之,可乎?   
  直孺之族,由刘宋元嘉中仕为太子左卫、谥壮侯、讳藩者,世居豫章之新吴华林,由是子孙世居之,云仍日蕃,衣冠日盛,宏谟骏烈,国史纪焉。孺惧族人散处,欣戚庆慰之礼,或不相及,恐久而至于途人,乃重修胡氏谱图,将以统其疏而合其离也。是故巨细毕录,偏全互见,要以摹写形容,备章风格,令观者仰止高山之意焉。   
宋绍兴元年秋九月 龙图阁学士、通议大夫、吏部尚书 直孺谨序
11.唐天佑中进士胡公讳诚君历官侍御史像
胡藩,字道序,号永维,生于东晋太和六年(公元371年),殁于南朝宋元嘉十年(公元433年),享年62岁,谥壮侯,葬洪州南十九里。《宋书》、《南史》有藩公传。
胡城,藩公二十一世孙,字汤老,生于唐僖宗乾符二年(公元875年)乙未二月,殁于后晋开运二年(公元945年)乙已三月,葬奉新乡十七都大安山。城公天佑四年丁卯(公元904年)登进士第,授国子监博士,迁待御史,封徐国公。唐朝灭亡后,城公携妻耿氏(耿氏婆婆)及子回归华林,创建私塾,督课子孙。其五子珰瑜琼告球皆入仕为官,且分居五处。珰留居华林,瑜居陈留(河南开封),琼居毗陵(江苏常州)告居江州(江西九江),球居分宁。后发展成为华林胡氏五宗,因此,胡城被后世尊为华林胡氏一世祖。
12.范纯仁为侍御胡公遗像题
范纯仁(1027—1101) 北宋大臣,人称“布衣宰相”。字尧夫,谥忠宣,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范仲淹次子。仁宗皇祐元年进士。尝从胡瑗、孙复学。父殁始出仕知襄城县,累官侍御史、同知谏院,出知河中府,徙成都路转运使。哲宗立,除给事中,元祐元年同知枢密院事,后拜相。哲宗亲政,累贬永州安置。范纯仁于徽宗立后,复观文殿大学士,促入觏,以目疾乞归。著有《范忠宣公集》。
13.膳部郎中胡珰公像
胡城长子胡珰(891-946年),后唐庄宗同光二年(924年)任膳部员外郎,赠南唐少保,封护国公,退隐后回归华林故土,继续办学。珰之二子令严、令赟。令严仍居华林,生子元凤、元麟;令赟居西山,生四子崇志证训。元凤生八子:仲尧、仲宣、仲华、仲容、仲雅、仲甫、仲先、仲顺。此时,是华林胡氏最兴旺最引人注目的时期。
14.朝奉大夫胡瑗公像
15.宋代名家题诗
16.朝议大夫胡瑶公像
17.宋代名家题诗
18.胡仲尧公像
华林胡氏发展到南唐时,28世胡氏子孙中出了一个胡元凤,字天瑞,号竹亭,官兵部尚书,赠朝散大夫、职方员外郎,他共生了八个儿子,原配刘氏,生子二:胡仲尧、胡仲宣;续娶涂氏,生子二:胡仲华、胡仲容;续娶官氏,生子二:胡仲雅、胡仲甫;续娶牛氏,生子二:胡仲光、胡仲(克)顺。八子均出类拔萃,时人号称“八仲”。八子中最让华林胡氏称道是长子胡仲尧(946-1007年),字光甫。他于公元961年任南唐李煜的寺丞官;兄弟八人,五世同居,至八百口,宋太宗雍熙二年(985年),韶旌义门。公卿赋诗美之,祀县学西。可见《宋史》。入宋以后,曾任洪州助教、国子监主簿。他乐善好施、兴教助学、建桥修观,在奉新做了许多为人称道的好事。他最大的贡献是于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76-983年)和弟弟胡仲容一起倾尽家产,创办了一所震惊文坛、闻名全国的华林书院。积书万卷,广招英才,肄业给食,事闻朝野。
19.胡仲尧生平介绍
20.欧阳修题诗
欧阳修(1007-1073),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自称庐陵(今永丰县沙溪人)。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
21.徐铉书写的《胡光辅先生一览 》
北宋时官至散骑常侍的文学家徐铉在《华林胡氏书院记》中说:“岂直豫章之间气概,以占皇宋之文运矣!”说华林书院不但代表了江西的水平,而且大有左右大宋皇朝文运盛衰的气势,其影响之大,声誉之高,于此可见一斑。
徐铉(916年—991年)五代宋初文学家、书法家。字鼎臣,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历官五代吴校书郎、南唐知制诰、翰林学士、吏部尚书 ,后随李煜归宋,官至散骑常侍,世称徐骑省。淳化初因事贬静难军行军司马。曾受诏与句中正等校定《说文解字》。工于书,好李斯小篆。与弟徐锴有文名,号称“二徐”;又与韩熙载齐名,江东谓之“韩徐”。

22.胡仲容公像
仲容(元凤公四子),字咸和,授秘书省校书郎,转大理寺卿,又迁光禄寺卿。娶陈氏,赠宜丰县君。子四:用之(出继仲尧)、用晦、用礼、顺之。
23.宋太宗雍熙二年给胡仲容的圣旨
圣旨是李昉,呂蒙正等起草的。
李昉,后周翰林学士,入宋后历太祖、太宗两朝,备承重任,拜翰林学士、文明殿学士,官至参知政事、平章事等,曾直学士院、知贡举,主持编撰《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文苑英华》。他的政治、文化、文学地位都高于徐铉。徐铉是南唐旧臣,虽然宋室待其不薄,但他终是降臣。李昉却不同,他自后周入宋,是赵宋王室自家人。作为宋朝开国文臣,他在太祖太宗两朝四十余年间,长期担当王朝重任,政为宰辅,文为魁首,是宋初第一位文坛宗主。
呂蒙正,字聖功。河南府洛陽縣人。初授將作監丞,昇州通判。端拱元年,拜中書侍郎兼戶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監修國史(宰相)。咸平四年,任尚書左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昭文館大學士。卒贈中書令,溢文穆。

24.学士河内司马光题诗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初字公实,更字君实,号迂夫,晚号迂叟,司马池之子。汉族,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原籍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司马光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他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司马光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力荐德才兼备太常寺卿黄中庸为侍中兼枢密副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25.宋大理寺丞胡仲华公像
宋太宗雍熙二年(公元985年)八月初二日,宋太宗敕旌华林胡氏义门义学。宋太宗端拱二年(公元989年),胡仲华、胡仲顺、胡用之叔侄三人同榜高中进士,震惊朝野。宋太宗淳化五年(公元994年),胡仲容奉长兄胡仲尧之命“诣阙贺寿宁节,献华封之祝,寓言国事召对,语多晓畅大体,上深嘉之,敕授秘书省校书郎,面赐袍笏、御书百卷、御札行书二卷、白金祭器二百,以光私第。时在朝公卿大臣嘉其行谊,作诗赞美者七十二人,以华其归。” 从此以后,华林“义门”“义学”名扬天下。
26.曾巩题诗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汉族,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生于1019年八月二十五日(9月30日),死于1083年四月十一日(4月30日)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进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27.宋端拱二年进士第任秘书监胡克顺公像
宋端拱二年,胡克顺、胡用之叔侄同榜进士及第,成为当时的美谈。有诗赞曰:“四海二雄今绝少,一门双第古无多”。
28.陈恕题诗
陈恕(约公元945年—1004年),字仲言,洪州南昌人。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进士,任澧州通判。后被召入朝,升为工部郎中、知大名府。
29.咸平三年陈尧咨进士胡用庄公像
  北宋真宗成平三年,胡氏九十三世胡用时、用礼、用庄兄弟三人同中进士,用时点为状元,官湖州刺史,入朝兼吏、户两部尚书。用礼点为榜眼,官道州刺史,入朝兵部尚书。用庄为探花,授侍御,官刑部尚书。《通志》谓朝廷赐匾云“一门三进士,六部四尚书”。真宗皇帝赵恒喜而题诗:

      黄河曾得几时清,罕见人间有此情。
      千里朱幡迎五马,一门黄榜点三名。
      文星昨夜朝金阙,紫气今朝拥玉京。
      可喜状元并榜眼,探花俱是弟和兄。
30.端拱二年进士玉峰胡用之公像
用之(仲尧公嗣子),字从光,又字希颜,号可斋,讳嘉。宋端拱二年(989年)与叔克顺同登进士第。累官武胜军节度推官,三司户部判官。
31.陈尧叟题诗
陳堯叟(961~1017)字唐夫,新井县(今南部县大桥镇新井村)人,是陈省华的长子。在宋太宗端拱二年(989)己丑科状元。且是连中三元(即乡试、会试、殿试中都获第一名),中状元后,授光禄寺丞,入值史馆。加检校太尉,同平章事,充枢密使。因足疾,屡次请求辞职。真宗派人慰问,拜右仆射,知河阳。天禧元年(1017),尧叟病危,真宗诏准回京,不久辞别人世,享年五十七岁。真宗废朝二日,以示哀悼,赠侍中,谥文忠。

32.宋景德二年进士胡用时公像

33.御史丞江陵唐介子方甫题诗
唐介(1010年-1069年),宋神宗宰相,字子方,江陵(今属湖北)人。唐介从小时就深明大义,德行高尚,幼时父亲唐拱卒于漳州任上,州人知其贫困,集资相助,他谢绝不取。后应试,中进士,自此深得朝廷器重,步步高升。他为官清正廉明,与同朝包丞一样刚正不阿。后因生背疽而死,终年60岁,神宗授礼部尚书,谥号“质肃”。
34.宋景德二年进士胡用礼公像
35.玉山汪应辰题诗
汪应辰(1118-1176),初名洋,字圣锡,信州玉山(今玉山县)人。南宋官吏、诗人、散文家。生于宋徽宗政和元年,卒于孝宗淳熙三年,年五十九岁
36.宋兵步尚书胡西山公讳直孺像
华林胡氏发展到南宋时,胡藩的32世孙胡直孺可算是一座高峰。胡直孺(1073-1149年),字少汲,晚号西山老人。登绍圣丁丑科(公元1097年)进士第,累官西路总管,刑、兵、吏三部尚书,端明殿大学士,经筵侍讲,上柱国,金紫光禄大夫,封开国公。宋绍兴年间,胡直孺退养于华林山祖居地,原配吕氏,生子七:胡杞、胡相、胡栝、胡楫、胡枞、胡根、胡朴;续娶饶氏,生子四:胡枟、胡榫、胡檥、胡椐。因所生十一子皆入仕而宦徙各郡邑,胡直孺决定举家外迁,念其祖垅所在,将祖居地的全部财产捐给了浮云宫。
从989年至1097年这108年间仲尧兄弟这一家,有13人中了进士,两次两人同登榜,一次三人同登榜。宋真宗有诗赞曰:“一门三刺史,四代五尚书。他族未闻有,朕今止见胡”。
在胡氏家族的众多人物中,载入《宋史》的国史人物有胡仲尧、胡仲容、胡克顺、胡用庄、胡用舟、胡直孺等。这里面最有才能,最受朝廷器重的人物是胡直孺。
37.胡直孺生平介绍
38.宋皇帝在建炎二年给胡直孺的圣旨
39.学士周必大题诗
周必大(1126~1204),字子充,一字洪道,自号平园老叟。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中国南宋政治家、文学家。系南宋名相,出生名门望族,原籍河南郑州管城。其孙,为避走元乱徙居文成,迁梓棺于峃川(瑞邑辖区,今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境内龙川乡中堡)立宗祠于文成县屿根村,此后周氏一脉便在文成繁衍生息。绍兴二十一年(1151)进士。二十七年举博学宏词科。官至左丞相,封益国公。与陆游、范成大、杨万
里等都有很深的交谊。卒谥文忠。
40.胡价仲在绍熙癸丑秋(1193年秋)撰文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11-05-04
胡氏家牒.doc (63 K) 下载次数:17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11-05-04
不久前我刚刚完成《宋朝胡姓进士名录》的整理工作,对两宋进士有些印象。现再次核对原文,对于此帖家牒中的以下内容,感觉似乎很难通过史料来加以佐证。

29.咸平三年陈尧咨进士胡用庄公像
  北宋真宗成平三年,胡氏九十三世胡用时、用礼、用庄兄弟三人同中进士,用时点为状元,官湖州刺史,入朝兼吏、户两部尚书。用礼点为榜眼,官道州刺史,入朝兵部尚书。用庄为探花,授侍御,官刑部尚书。《通志》谓朝廷赐匾云“一门三进士,六部四尚书”。真宗皇帝赵恒喜而题诗:

      黄河曾得几时清,罕见人间有此情。
      千里朱幡迎五马,一门黄榜点三名。
      文星昨夜朝金阙,紫气今朝拥玉京。
      可喜状元并榜眼,探花俱是弟和兄。



1.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陈尧咨榜,胡姓进士共有三人:
        [胡用庄]  字敬夫。洪州奉新县人。咸平三年擢进士第三人。尝为江州通判。《宋会要·选举》二之四《进士科》,《宋史》卷四五六《胡仲尧传》,《同治瑞州府志》卷九《选举志·进士》,《同治南昌府志》卷二九《选举·历朝进士》,《同治南昌府志》卷四四《人物·文苑》,清陆心源《宋诗纪事补遗》卷四《胡用庄》。

        [胡尧佐]  苏州人。咸平三年进士及第。宋范成大《吴郡志》卷二八《进士题名》,《正德姑苏志》卷五《科第表上》,《乾隆江南通志》卷一一九《选举志·宋进士》。

        [胡肃]  泉州晋江县人。咸平三年登进士第。明何乔远《闽书》卷八一《英旧志·泉州府晋江县》上《宋选举·进士》,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五O《选举·科第·泉州府》,《民国福建通志》卷三三《选举志·进土》。

      此科进士中并无胡用时、胡用礼两人。况且本科状元已经明确是陈尧咨,何来胡用时点为状元,官湖州刺史,入朝兼吏、户两部尚书?

2.胡用礼、胡用时为宋真宗景德二年(1005)乙巳科 李迪榜同科进士,并非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陈尧咨榜。在六年时间里(1000-1005),华林胡氏有三人中进士,这是事实,但并不是同科,胡用时也不是本科状元。宋真宗皇帝赵恒题诗:状元、榜眼、探花俱是兄弟,无法得到史料证实。


南山 2011.05.04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11-05-04
《胡氏家牒》上没有那些人物的文字说明,都是我在网上找的。这本《胡氏家牒》的来历是:民国十七年胡廷銮(南昌县惠元胡村人,华林诚公三十四世孙,1883年生)的次子胡献雅(著名书画家,1902-1996)出任新吴(奉新)县县长,在祭谒祖宗灵墓后,见宗兄出示一份家牒长卷,上面有胡铨为这个尚书之家题写的“胡氏家牒”四个字。宋高宗绍兴二年状员张九成书的“海内名宗 ”。还有一位宋代名人题了“簪缨华胄 诗礼名宗”的题词,宁宗嘉定十年(1217)的状元吴潜书写了《胡氏世谱题》,翰林学士扬亿撰写了《华林书院名公题咏》。长卷上有胡诚公等13名华林胡氏名人画象及生平介绍。内有宋代皇帝表彰胡氏家人的圣旨两道,还有宋代名家胡直儒写的《安定胡氏家乘序》,有钱若水,晏殊,王禹偁,范纯仁,徐铉,司马光,欧阳修,姚勉,陈尧叟,唐介,周必大等宋代名人二十多人为胡家的题字和题诗,有很高书法艺术鉴赏能力的献雅认为这是我国艺术上的稀世之宝。廷銮得知后,冒着盛夏酷暑专程赶到新吴鉴赏此长卷,鉴定为宋朝真迹。民国十八年冬,廷銮召集家乡父老胡廷校(清朝举人)等人来商议,决定集款千金将此家牒长卷进行影印出版。民国十九年就出版了这本影印的珂罗版《胡氏家牒》。卷首刊登了当时献雅拍摄的始祖诚公妣耿夫人之墓的三幅照片。那时作为诚公后人的献雅还主持重修了耿夫人墓。经过多年,此《胡氏家牒》已存世不多,网上看到在湖南发现一本。民国八十六年,胡献多带了一本《胡氏家牒》到台湾给献雅的叔伯弟弟献昂(黄埔六期,曾在台湾曾担任联(勤)总司令部副总司令,1904-2005)保存,献昂则复印了10余分赠给台湾中央图书馆及众亲友。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11-05-04
《胡氏家牒》的来历

民国十七年胡廷銮(南昌县惠元胡村人,华林诚公三十四世孙,1883年生)的次子胡献雅(著名书画家,1902-1996)出任新吴(奉新)县县长,在祭谒祖宗灵墓后,见宗兄出示一份家牒长卷,上面有胡铨为这个尚书之家题写的“胡氏家牒”四个字。宋高宗绍兴二年状员张九成书的“海内名宗 ”。还有一位宋代名人题了“簪缨华胄 诗礼名宗”的题词,宁宗嘉定十年(1217)的状元吴潜书写了《胡氏世谱题》,翰林学士扬亿撰写了《华林书院名公题咏》。长卷上有胡诚公等13名华林胡氏名人画象及生平介绍。内有宋代皇帝表彰胡氏家人的圣旨两道,还有宋代名家胡直儒写的《安定胡氏家乘序》,有钱若水,晏殊,王禹偁,范纯仁,徐铉,司马光,欧阳修,姚勉,陈尧叟,唐介,周必大等宋代名人二十多人为胡家的题字和题诗,有很高书法艺术鉴赏能力的献雅认为这是我国艺术上的稀世之宝。廷銮得知后,冒着盛夏酷暑专程赶到新吴鉴赏此长卷,鉴定为宋朝真迹。民国十八年冬,廷銮召集家乡父老胡廷校(清朝举人)等人来商议,决定集款千金将此家牒长卷进行影印出版。民国十九年就出版了这本影印的珂罗版《胡氏家牒》。卷首刊登了当时献雅拍摄的始祖诚公妣耿夫人之墓的三幅照片。那时作为诚公后人的献雅还主持重修了耿夫人墓。经过多年,此《胡氏家牒》已存世不多,网上看到在湖南发现一本。民国八十六年,胡献多带了一本《胡氏家牒》到台湾给献雅的叔伯弟弟献昂(黄埔六期,曾在台湾曾担任联(勤)总司令部副总司令,1904-2005)保存,献昂则复印了10余分赠给台湾中央图书馆及众亲友。
    《胡氏家牒》上没有人物介绍,那些东西是我边看边在网上查的一些资料。我拍了一些照片,总传不上去。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11-05-04
照片要调整成640*480以下格式,方能正常上传。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11-05-05
[upload=5]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11-05-05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