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cache.qihoo.com/wenda.php?do=snap&act=fetchHtmlsnap&m=344f60299a90b58925b56376c05573d4&surl=http%3A%2F%2Fwww.tianya.cn%2Fnew%2FPublicforum%2FContent.asp%3FidWriter%3D0%26Key%3D0%26strItem%3Dno05%26idArticle%3D128755%26flag%3D1&kw=%BA%FA%D7%DA%C4%CF “生于忧患,长于战斗,成于艰苦,终于道义。”既是胡宗南将军对自己一生的简明概括,也是其一生的真实写照。
受儒家文化影响至为深厚的胡宗南将军,向以生活廉洁艰苦、性格坚忍正直著称,这在范长江《中国的西北角》(中国的范长江新闻奖即以其名名之)一书中有形象和传神的记述。这是一个极其朴素、随和的军人,常年一身旧军装,连皮鞋都只有两双;常年身先士卒(无论是早年黄埔学生军的东征,还是与红四军的“河口血战”,无论是与倭寇惨烈的凇沪会战,还是规模巨大的武汉会战)。无论是在何时何地,都能叫出许多普通士兵的名字,一如他在做教师时随口叫得出班里那些学生的名字,故极得部属的爱戴。这个从孝丰鹤鹿溪(今属安吉县)的小山村走出去,后官至上将、带甲数十万的人,其军阶之高,至今在那一方水土上无出其右者。
胡宗南将军出生之前二年(1894年),正值中日甲午战争,清国战败,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出生前一年(1895年),被梁启超论为“必为数千年中国历史上一人物”的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日本政府签定了《马关条约》,那是一个真正称得上是国在山河破的时代,那是一个真正走到了夕阳西下无限悲的时代。因为如此,孙中山创立了“兴中会”(1893年);因为如此,清政府命袁世凯练新兵于天津小站(1895年);因为如此,政府和民间的一些有识之士都希望通过自身的一些努力来改革这个病入膏肓的国家,期待它日能够走上富国强兵之路。
1896年(光绪22年)农历4月初4,公历5月12日胡宗南将军出生于镇海县陈华埔朱家塘楼(今属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父亲名敷政,字际清,母王太夫人,为宁波小港人。
胡宗南将军出生后的第二年春天,他的父亲因受族兄胡汉政之邀,来孝丰县鹤鹿溪村经营药业,而且跟从族兄学习清丈土地之术,承办庄书。盖清同光年间,在镇压了长达14年的太平天国起义之后,左宗棠感于浙江孝丰、安吉两县长期遭受战祸,家破人亡,流连失所,民不聊生,十室九空。遂奏请清廷,抽移安徽湖北各地百姓至安吉、孝丰两地居住。重新清丈因连年战争而抛荒的土地,按人丁分摊过户,使移民能够安居乐业,负责承办此事务者,谓之“庄书”。 胡际清因为为人做事公正平和,被荐举为推收主任,执管孝丰一县田产清丈买卖过户之事。
1898年(光绪24年)曾经热热闹闹轰轰烈烈,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搞了103天的维新变法失败,康、梁等持不同政见者亡命海外。所施新法俱废,硕果仅存者乃京师大学堂,即现今北京大学的前身,于今百有余年矣!
1899年(光绪25年)农历6月29日,胡宗南将军生母王太夫人卒。是年,义和团运动兴起,此实为中国大地上延续至今的“左愤们”最原始的祖宗和源头。同年,康梁等人在日本组织保皇会。大概是他们虽身处江湖之远的海外,却心系庙堂之上的那个缺乏足够的魄力和能力进行改革变法的光绪小儿皇帝吧。
1900年(光绪26年)中国历史上“最牛比”的慈禧太后以这个地球上有史以来“最牛比”的方式同时向当时世界上八个最牛比的国家宣战。接着发生的事情稍有知识的中国人都知道,义和团运动当然地归于失败,“最牛比”的慈禧太后逃离皇城,流亡黄土高坡,据史书记载,其窘迫之时,连口热水、一口热饭也吃不上了,灰头土脸的皇太后不知道此时内心有没有反躬自问,堂堂的大清帝国何至于连个堂堂的皇太后也保护不了,更遑论万亿生灵了。
好在我们的大中华无论在怎样的生灵涂炭之时,怎样的风雨飘摇之际,总有一些头脑清醒,远见卓识,苦干硬干加巧干的人在(历代所在多有的这些人也就是鲁迅笔下所谓的“中国的脊梁”)。在北方山河破碎,战火纷飞,人命如草的时候,以两广总督李鸿章、湖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刘揆一等人发起了“东南互保”行动,才保全了长江以南半壁江山不至于生灵涂炭。
1901年(光绪27年)年届八十,下台五年的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八国联军签定了他生命中的最后一个也是最伤心的一个条约——《辛丑条约》。此时的李鸿章心内涌起的那种“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的感慨在大清的土地上几人能知,几人能晓。掷笔而下的李鸿章一定深深的感受到了“满天风雨下西楼”的无奈和失落,再也没有了早年出道时的那种豪气和慷慨。那种“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定须捷足随途骥,那有间情逐野鸥。笑指芦沟桥畔路,有人从此到瀛洲。”的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再也不复存在,百年而下,只留下了梁启超的三句感叹——“敬李鸿章之才”,“惜李鸿章之识”,“悲李鸿章之遇”。
1902年(光绪28年),胡际清决定从此定居孝丰县鹤鹿溪村,同时续娶吴太夫人,是年12月回到镇海,带孤居老家的儿子胡宗南来到孝丰县鹤鹿溪村。换句话说,胡宗南将军在其7岁时正式成为孝丰县(今安吉县)人,好在那时还没有如今的城乡户籍二元制的限制,搬个家,换个地方,易如反掌。
1903年(光绪29年)胡际清秉持着“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的儒家信条,命胡宗南将军跟从同村邑痒生诸鸣鉴先生学习“四书五经”,开始启蒙教育。
1904年(光绪30年),继续跟从先生学习,想必枯燥的儒家经典没有难倒天资聪颖的胡宗南将军吧,“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古老方法一定也有它的教学效果吧,鹤鹿溪的青山绿水一定也常常给那些诵读“四书五经”的孩子们一种别样的快乐吧。
1905年(光绪31年)因为诸鸣鉴先生去世,胡宗南将军又跟从同村邑痒生诸献庄先生学习,继续着儒家经典的诵读。教育之余,献庄先生一定也常常有过孔子的那种“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潇洒走一回吧,否则,不是太辜负了鹤鹿溪的那片青山绿水呢;否则,献庄先生怎么能培养出如儿子诸文韵(吴昌硕外甥)一样的国画名家呢。
风云变幻,被迫的开放和不断的国际化(所谓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是也),加上张之洞、袁世凯等一干具有现代思想的大臣们一再奏请,清政府终于在这年的八月向世界宣布废除传统的科举制度,实行新式教育制度,制定新式学制(亦就是留传至今的小学、初中、高中学制)。也就在这一年,一向被世人看作小日本的战胜了貌似强大的俄罗斯,真正实现了“明治维新”以来一直追求的“脱亚入欧”理想,成为亚洲第一个现代化(相对于亚洲其他封建国家而言)国家,真正进入了世界强国的行列。
1906年(光绪32年)胡宗南将军继续跟从同村邑痒生诸献庄先生学习。是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开始。不过“昨日之日不可留”,给大清帝国进一步改革体制,自我修复更新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1907年(光绪33年)跟从同村邑痒生诸懿德先生学习。懿德先生以胡宗南将军聪颖勤奋,常常以历代名人名言名行激励胡宗南将军,期待其以后有所成就,可谓慧眼识珠者也。
1908年(光绪34年)继续跟从同村邑痒生诸懿德先生学习,胡宗南将军的继母吴太夫人过世。也就在这一年的十月,光绪慈禧相继去世,而且两者死期仅隔一天,真是末世之时,奇事特多,直至今日,还引起无数后人的非常二加一的历史猜想。
1909年(宣统元年),这年2月胡宗南将军进入孝丰县城高等小学堂学习,开始接受新式教育的熏陶,也是清政府教育改革的惠及所至。校长为邻村康山沈涵先生,岁贡生。
1910年(宣统二年),学校开始分甲乙丙丁四班,将军因为学习、品质均为优秀,分在甲班。同班同学有章桂龄、章锡龄、章懿龄、诸文蔚、诸文荇、章旭初(名云)、刘庚阳诸人。可想而知也是名列优秀的学生了。
其中章桂龄未在小学堂毕业,1912年考入湖北陆军小学,其后毕业于在中国近现代史上赫赫有名的保定军官学校,官至浙东警备司令,1949年被人民政府镇压。
诸文荇后改名为诸文蕴,又名闻韵,为诸献庄先生的次子,后师从清末民初一代国画大师吴昌硕先生,曾担任上海美专教授,国画系主任,国立艺专(即今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主任,亦成为现代绘画史上一代名家。
1911年(宣统三年)胡宗南将军已经16岁,这一年冬天胡宗南将军以名列第二的成绩毕业于孝丰高等小学堂。
在孝丰小学求学期间,无论寒暑假,皆勤学不辍。胡宗南将军当时租住在诸亿千家里。因为诸家房屋狭隘,再加上两家子弟颇多,人声嘈杂。胡宗南将军常常携书去一间极小的,余人所谓不吉且无人愿住之侧屋读书。夏日蚊虫极多,为避蚊虫叮咬,将军胡宗南就拿取两个空酒瓮放在自己面前,将双足分别放在空酒瓮内,盖其勤且艰若此。
也就在这一年,武昌起义的消息传到孝丰,(不过这个消息可不是如鲁迅小说《阿Q正传》里的那个避难的举人老爷带来的)。而是当时孝丰、安吉两地本来就隐蔽了一个出色的同盟会会员——王立三。他积极动员驻军反正,旋光复孝丰、安吉两地。孝丰高等小学堂师生欢呼雀跃,人自剪辫。章云(字旭初)第一个,胡宗南将军第二个剪了自己的辫子。(或云胡宗南将军第一个,章旭初第二个,无关大体也)。
乱世出枭雄,当然狗熊也不甘落后的。没有枪亦可,有几分蛮力亦可,外加有头无脑的勇气更行。当时有一个台州人林金魁,自号爬平王,啸聚山林,占距离鹤鹿溪村十里之郭孝山,四出抢掠。鹤鹿溪村民集合青壮人丁合力进剿,胡宗南将军也积极参与其中,激战数小时而归。大概所谓“激战”,估计不外乎“斩木为兵,揭竿为旗”,锄头铁耙,乱石互掷之类吧。
一直隐蔽于孝丰、安吉两地,积极从事地下活动的同盟会会员——王立三,是孝丰缫舍村人,他曾经留学日本,学习警政,在日期间,加入同盟会,笃信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辛亥革命后,迅速光复孝丰安吉两县,先后担任安吉县民事长,江山县知事,以性情耿直著称。抗战时期,他积极组织民众,发展地方生产,后于78岁高龄被人民政府镇压,何其可哀也!
1912年,这年初胡宗南将军考入湖州公立吴兴中学,校长为沈毓麟,前清举人,同盟会会员。当时该校执教者均为一时之名士,时陈其采(前清秀才,曾赴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同盟会会员,为辛亥革命先驱、中山先生的忠实战友陈其美之胞弟,陈立夫陈果夫之叔父)亦在该校任教。胡最铁杆的同学章云(字旭初)亦一同考入。
章云(字旭初),孝丰五鹤人。为胡宗南将军小学、中学同学,两人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肝胆相照,意气相投。章旭初中学毕业后,长途贩运,专力做毛竹生意,曾在上海滩开设毛竹行。后亦至胡宗南将军部队效力一时,曾担任国民军郑州留守处主任。因不习惯军旅生活而自愿返乡。抗战期间,沪杭嘉湖等地避难来孝丰者千有余人,章旭初皆解危扶困,慷慨救济之,时人誉之为“小孟尝”。1949年为人民政府镇压,生逢翻天覆地大变革大动荡之时,形势总是比人强,至可叹也!。
1913年,胡宗南将军被推举为爱山同学会体育股长。辛亥革命初起时,校长沈毓麟曾组织吴兴中学的学生编成学生军参加北伐,后因清帝逊位,南北议和而作罢。遂改学生军为精武学堂,旋解散。校长沈毓麟又将全校学生组成爱山同学会,分设文艺、游艺、体育三股。体育股尤其重视每日课余学习军体操一小时,分别由日本教员和中国教员教学。加入体育股者以孝丰、安吉、长兴诸地之学生为多。胡宗南将军担任爱山同学会体育股长两年有余。虽身量矮小,体格不壮,但其吃苦耐劳的身体素质盖在此阶段有一完备训练,为以后考入黄埔军校,从事长期的军旅生涯打了一坚实之基础。
1914年,一战爆发。日本占领中国青岛。此时国内反日、仇日之情绪势必也影响到了正在求学的胡宗南将军,想必也一定会在课堂课余了解讨论日本这个国家,亦有了以后他对中日形势发展的预言。
1915年,是年夏天,20岁的胡宗南将军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吴兴中学,旋受聘为县立孝丰高等小学教师,担任国文、史地教员。这年5月,袁世凯承认了日本的21条,8月抛弃中华民国宪法,改制称帝,同年12月蔡鄂将军率军在云南起义,发动护国战争。国际上一战的交战双方激战正酣,中国以国务总理段其瑞为首,亦组织人员,名为参战,其实为协约国组织背粮食、扛弹药、挖战壕之民工。但中国在一战后亦名列战胜国之一,于振作国威民气亦有稍稍利也。
1916年,农历正月,私立王氏小学成立。由王立三创办的王氏小学,从幼儿园开始,初小四班,高小三班,补习班一班,学生共有三百余人,为当时孝丰最完善之学校。时光荏苒,盖八十年代中期,有安吉人氏汤有祥者,激于彼时学生高中升学之艰难,感于高考录取之稀少,愤于教育体制之呆板,奋而草创上市私立高级中学,岂无王立三为之先驱者耶!
胡宗南将军受聘为高年级及补习班主任教员。同事中有方秉性、陈嘉谟、诸文蕴、金文济等人,均为县内知名之士。校长王立三尤推重将军,每期于后来有成也。两个忘年之交一定在课余酒后作秉烛夜谈了吧,那个曾经负笈东洋、激情飞扬的老同盟会员一定常常将中山先生的那些民主自由和平奋斗救中国的思想潜移默化给了这些年轻人了吧。
1917年,胡宗南将军继续在私立王氏小学做教员,又担任县立高等小学的史地课程教师。此时一战接近尾声,列宁领导的苏俄革命正兴。
1918年,是年暑假县立高等小学校长由沈孟煊继任。胡宗南将军继续担任教职。
1919年,是年5月,孝丰教育界组织教育参观团,由王立三率领,同行者有胡宗南将军、沈孟煊、王微、邵文晃、魏祖征等六人。参观上海万竹小学、宝山小学、商务印书馆编辑部及印刷所、南通师范附属小学、南通博物馆、无锡省立师范附属小学、游历南通、镇江、南京的历史风景名胜,在南通接受张季直(张謇,中国传统社会的最后一个状元)的邀宴。参加更俗剧场开幕式。此行,使身处山乡小镇的人们眼界大开。盖古人所云“读万卷书,行千里路”所言非虚,眼见更为实也。
1920年,暑假,国立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开办暑期学校,胡宗南将军与方秉性、王微等三人参加。
王微,为孝丰大族王氏中人。后与胡宗南将军竞选孝丰小学校长成功,得于王氏族中人之力甚多。后追随胡宗南将军,成为高级幕僚,1949年后到台湾,撰有《王微先生回忆录》。
1921年,暑假,胡宗南将军独自一人游历天津、塘沽、山海关等地。将要出关远行,因为资费被偷窃而作罢。王立三急寄路费,才得归来。归来后,对陈嘉谟、王微说“十年后,日本为中国之大患,东三省将先受祸。”陈、王诸人问其故。胡宗南将军说“往来京榆路者多日本浪人,其实皆日本军人也。”
1922年,胡宗南将军与王微竞选孝丰小学校长一职,不敌王微而败。古谚所谓“强龙斗不过地头蛇”是也。
观胡宗南将军平生之至交,无出二人之右者。此二人,一为布衣,一为高官。布衣者,章云是也;高官者,戴笠是也。与章云之交往,此不赘述。与戴笠之交往,盖始于他们杭州西湖之一见。彼时,“江南三月,暮春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胡宗南将军带着自己的学生出游杭州。以后威名煊赫的戴笠此时正流落杭州,虽常常是灰头土脸,青黄不接。却极爱整洁干净,一身布衣,日洗夜穿。学生游西湖畔,适逢戴笠沐浴于湖中,晾挂布衣于湖畔数枝之上。活泼调皮的学生兴起恶作剧之心,将一袭布衣从树枝拿下,任其在风中飘飞。正在戴笠徒唤奈何之际,胡宗南将军微笑截住,挥手致意,仍如其旧。戴笠上得岸来,两人相见,笑谈甚欢,大有相间恨晚之情。一生之谊始定矣!恰如古人所谓“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是也!
1923年,是年11月,胡宗南将军请假到上海,在昔日同窗好友章旭初处徘徊滞留。好友相逢,他们一定也曾经散步于外滩,彻夜长谈;一定也曾经远望黄浦江,心海涛涛。他们一定也“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适逢中山先生联合苏俄及中国共产党创立黄埔军校,大力在全国各地推荐招募有文化有理想有抱负的有为青年,以为以后的继续革命培养生力军。胡宗南将军因为同乡阚怀珍介绍,初试即录取。预备翌年赴广州参加在黄埔军校举行的复试。
阚怀珍,原籍河南光山县人氏。辛亥革命前后,求学吴兴中学,担任湖州精武学堂排长,为陈其采得意学生,毕业后参加革命,至广东担任许崇智司令部上尉副官,常往来于粤沪间,从事联络工作。彼时阚怀珍还担任黄埔军校的秘密招生委员。1949年,为人民政府镇压。
1924年,是年2月,年届而立的胡宗南将军在上海与凌光亚一起乘日轮“嵩山丸”赴广州,路途中遇到湖南人氏贺衷寒、蒋先云(此二人与陈庚后均为“黄埔三杰”,亦均为湘人),与之订交。胡宗南将军幸得革命先驱廖仲恺举荐,复试亦顺利录取,编入黄埔军校第二大队第四队为入伍生。或许是受了廖仲恺举荐的影响缘故,或许是自身曾经近十年的教书育人的生活,胡宗南将军以后一直对有追求有文化有抱负有理想的年轻人青睐有加,这也直接导致了多年后熊向晖能够顺利打进胡宗南将军身边,备受胡宗南将军信任,获得大量珍贵情报的原由吧。是年6月16日正式开学,成为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
(此一去,胡宗南将军与孝丰鹤鹿溪一别即为二十二年。二十二年,忘中犹记,投笔从戎路。即令父亲胡际清于1937年12月(民国二十六年)过世,正值抗战军兴,交通阻隔,亦未能返归。胡宗南将军托朋友从戴笠处借得丧葬费,交与章旭初代为简单操办父丧。直至抗战胜利,胡宗南将军于1946年元月15日从西安飞上海,16日到杭州,17日到鹤鹿溪,21日父亲墓工程完成,遂拜祭于墓前。22、23日游灵峰寺。元月31日即农历除夕,与亲朋好友一起在家守岁。这是胡宗南将军一别故乡22年来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在家守岁度过除夕。2月2日辞墓,3日去孝丰东山拜望叔父胡镜清,以及在孝丰城中拜望王绘青、洪幼齐诸前辈。5日离开故乡返回杭州。从此与祖国大陆永诀矣!)
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 。
浮沉随浪,只记今朝。
苍天笑,纷纷世上潮。
谁负谁胜出天知晓。
江山笑,烟雨遥。
涛浪淘尽红尘俗世几多娇!
清风笑,竟惹寂寥。
豪情还剩了一襟晚照。
苍生笑,不再寂寥。
豪情仍在痴痴笑笑
参考书录:《胡上将宗南年谱》(沈云龙主编 台湾文海出版社)
《王微先生回忆录》(王微 著 台湾文海出版社)
《胡宗南这个人》(杨者圣 著 )
《特工王戴笠》 (杨者圣 著 )
《我这三十年》 (沈醉 著)
《文强口述自传》 (文强 著)
《中国的西北角》 (范长江 著)
《我的情报与外交生涯》(熊向晖 著)
《湖州府志》 《安吉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