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76882阅读
  • 24回复

关于胡宗南祖籍世系的调查与讨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08-10-02
浙江省安吉县胡宗南故居的调查照片
2008年10月1日,胡氏宗亲网总版主南山在浙江省安吉县递铺镇鹤鹿溪村胡宗南故居拍摄的调查照片:
胡宗南祖籍在浙江省镇海县(现宁波市北仑区)朱塘村,幼年时随家迁居浙江孝丰(现安吉县)鹤鹿溪村。


胡宗南故居

胡宗南故居

浙江省安吉县递铺镇鹤鹿溪村村委会


胡际清(胡宗南的父亲)墓地

采访调查
[ 此贴被南山在2008-10-05 18:09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08-10-05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朱塘村胡宗南祖籍的调查照片
2008年10月4日,胡氏宗亲网总版主南山前往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朱塘村胡宗南祖籍地调查访问。以下是综合网络查询资料和南山实地拍摄的照片:

宁波胡宗南故宅不见了
2004-11-08
http://www.cppcc.gov.cn/rmzxb/myzk/200411090084.htm
杭州市宋健浩 杨古城
  
  笔者在今年8月和10月,陪朋友一起寻访浙籍名人故居时,朋友在浙江宁波发现,曾多次去过的胡宗南故宅不见了。
  胡宗南故宅位于宁波北仑区的朱圹村,是一座江南民居特色明显、整体环境幽美、风貌保护较为完好的三合院。今朱圹村尚存胡宗南侄辈后裔,由于右任题字的胡宗南母亲王氏墓也在此地。
  据村民介绍,胡宗南故宅是因去年造一条北仑至穿山的一级公路而被拆掉的。当时也有很多文保志愿者向有关部门呼吁,但最终无济于事。
浙江省杭州市宋健浩 杨古城 报道  

胡宗南的祖宅又称堂楼,据当地宗谱记载始建请代初年。清代光绪二十三年,胡宗南生在这里,9岁时才与父迁居浙江安吉。宅院内如今仍居住胡宗南的亲属后裔,设有祖堂,门窗厢楼精雕细刻。


胡宗南祖宅外观


胡宗南祖宅内部


上面照片胡宗南祖宅因造桥拆除,今已不复存在,只将门楼基石移到其后人所建新居:(以下照片均为南山拍摄)



胡宗南的堂弟媳,92岁高龄的沃氏老人

蒋介石与胡宗南合影照片

胡宗南生母王氏墓,立者为胡宗南堂侄,朱塘村村民胡式帮
[ 此贴被南山在2008-10-05 13:03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08-10-05
浙江北仑(镇海)朱塘胡氏宗谱


宗谱中关于胡宗南的记载

浙江北仑(镇海)朱塘胡氏,左一胡镇彪,朱塘胡氏宗谱整理者。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08-10-08
天方夜谭:我爸是胡宗南 他一直在成都
天方夜谭:我爸是胡宗南 他一直在成都
--------------------------------------------------------------------------------

http://www.scol.com.cn  四川在线  (2004-05-12 03:44:54)  

转自:http://www.scol.com.cn/nsichuan/tfzz/20040512/200451234454.htm
  
    四川在线消息  
 10年前陌生人一句话,引发一场全家“寻根梦”,天方夜谭的说法被相关部门否认

  “胡宗南一直隐居在成都,直到1995年去世。台湾那个胡宗南只是我父亲派去的替身。”4月8日,家住成都自称是胡宗南大女儿的崔女士,在成都如愿见到了来蓉参加黄埔同学会的台湾老人赵师董先生。崔是想让赵老先生将一封“要求台湾当局恢复胡宗南本人身份及后代姓氏”的“重要”信件带到台湾,并转交台湾“国防部”。
  崔女士的讲述,令曾是国民党少将的赵老觉得如同在听天方夜谭。尽管如此,赵老先生还是带走了这封信,并答应回台后一定联系朋友帮忙询问,尽快给予回复。
  崔一家人为了“证实父亲是胡宗南”,从1994年开始了长达10年的求证,并先后给台湾有关方面,以及台湾高层人物写过信。同时,她还与家人一道两次远赴胡宗南的老家浙江寻求证据。在她看来,“明知道自己不姓崔,但如果身份不明确,世世代代还得姓崔,心里肯定是不好受的。”

  现场:阳光酒店1208号房
  话语:我爸是西北王胡宗南 台湾那位是“替身”
  反应:前国民党少将目瞪口呆

  8日上午9时过,崔女士和她的儿子来到赵老先生住的阳光酒店1208号房。崔女士坐在床边,一时不知从何说起。
  几秒钟后,还是赵老打破了沉默:“请问有什么事,需要我帮什么忙?”崔女士说:“我的话也许你不会相信,但我还是要说,我的父亲是西北王胡宗南。”赵老一脸愕然,“你父亲是胡宗南?那你怎么会在这里?他是怎么把你遗留下来的?”
  “不是他把我留在这里,而是他本人根本就没去台湾。”这一回答更让赵老先生目瞪口呆,他提高语调问:“这是怎么回事?1962年我还参加了胡先生的公祭,你怎么会说他没有去台湾,那他住在哪里?”
  “他一直生活在成都,生活在我们身边。”这话说得赵老先生笑起来,“那在台湾的胡先生是谁?”“那只是个替身,是我父亲胡宗南当年派过去顶替的。”
  “你妈妈叫什么?”“姓李,李爱莲。”“不对,胡先生的太太叫叶霞翟。”崔女士却认为,“那是替身的妻子。”
  “你有没有亲戚在台湾?”“我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哥哥在台湾,听说还是一个政府官员。”“那你可以让他和你做DNA鉴定,这样很快就能确定你的身份了。”“麻烦就在这里,我们从没联系过。”
  当赵老看到崔女士带来的她父亲的生活照时,摇头连声说:“这个不是胡先生,不是,一点都不像嘛。”赵老激动地说,1949年,他跟随蒋先生(蒋介石)从重庆飞到成都,与胡宗南在成都北较场见过面。“那天我看见的胡先生矮矮胖胖的,这张照片上的人却这么瘦。”

  10年离奇“寻根”路
  台湾客登门出语惊人你的父亲就是胡宗南
  崔女士是怎样开始相信自己的父亲就是胡宗南的?崔家的回忆把我们带回到1994年春季,一天晚上,一陌生中年男子突然叩开崔女士小兄弟的家门。站在门口,说一口江浙话的中年男子就急切地问:“你父亲姓什么?”一时令崔弟摸不着头脑。
  “你是哪个?问这个做啥子?”陌生人自称姓黄,来自台湾,受人之托专门来找他们的。当崔弟告诉中年男子父亲的名字后,老黄肯定地说:“不对,你父亲不姓崔,姓胡,胡宗南。”“姓胡?大清早的撞到鬼了,未必我还不晓得我爸姓啥子。”随即“砰”的一声便把门关上。
  第二天早上,崔弟开门时发现老黄还蹲在门口,天上还下着雨。崔弟想自己家里也没有什么好骗的,就让老黄进了屋。老黄随即从包里取出一摞老照片,让他带给他父亲看,并要求见他父亲一面。
  当天,崔弟就将照片带回家给父亲看:“你认不认识照片上的人?”“每个人我都认得,现在都在台湾,不想提他们了”,崔父边说边把面前的照片推开,并一口拒绝与老黄见面。
  全家老小倍觉蹊跷找证据探求“真相”
  崔家姐弟越想越觉得蹊跷,他们便开始打探父亲与这件事到底有什么关系。一家老小在任何地方,只要看见有关胡宗南的小说、杂志、报纸、光碟甚至笔迹等,他们都收藏起来,“找足证据,为揭开真相做准备”。
  她每次想从父亲口中探询一些事情,都被一句“你们不懂不懂”堵回。
  一天,崔弟回家问父亲:“爸,你到底是哪个哦?”“我是哪个,我就是胡宗南。”于是,崔弟翻着一些历史资料“考”父亲,崔父的回答都与资料相符。“这个乱说不得哦,你晓不晓得胡宗南是哪个?”崔父一下从椅子上撑起来,颤抖地用拐杖敲击着地面“咄咄”直响:“胡宗南是哪个?!胡宗南就是我,我就是胡宗南!”
  崔女士说,母亲也只知道父亲叫崔广。1949年,崔家老小从陕西汉中来到成都,父亲就改名为崔次谋。他自己对这个名字解释为“一辈子欠谋欠略,40多万人马都被我耍脱了,次和欠相近。”
  面对一张台湾照片崔母惊叫“就是他”
  1998年,老黄第三次来到成都。1994年离开后他还来过一次,但因为崔家搬家了没有找到。这次,崔家决定派崔弟和崔女士的丈夫去旅馆见老黄。
  无论崔家怎样要求老黄表明真实身份,老黄却连证明自己身份的证件都不肯亮出。只是说:“我和你台湾的哥哥是好朋友,从1993年开始,他就派我来大陆找你们,到现在都花去你哥哥43万元了。”这一次,老黄又带来一些照片和一个刻有黄埔军校大门的纪念章。
  老黄说,崔弟的哥哥原来叫“崔盾”,现在改名了,在台湾“外交部”工作。老黄带来的一摞照片中,有一张四五岁男孩的照片。
  两人带着老黄提供的照片回到家中,崔母刚把照片拿到手中,忍不住惊喜地说:“这个就是盾子,没错,是盾子,虎头虎脑的,和我记忆里的一模一样。”
  两赴浙江花费万元自称获得意外惊喜
  崔的父亲是在1995年1月4日去世的。早在1994年秋,崔女士的二妹、三妹、弟妹3人就瞒着崔父,前往浙江孝丰,看能不能寻到一些线索。最后只了解到他们有个“姑姑”叫胡月琴,已去了台湾,当地一个老人让他们留下了电话,说胡月琴回来时会叫她与他们联系。
  2000年夏,崔女士准备到宁波镇海“寻根”,之前她找过成华区台办,但台办根本就不相信“父亲胡宗南”一说。几天后,他们一行7人买好了去镇海北伦区的火车票。
  尽管这一趟他们花去了上万元的费用,但这一趟镇海之行,他们称获得了意外惊喜:找到了至今仍住在胡宗南老宅里的堂弟胡习帮。当胡习帮看见他们带去的父亲的字迹、照片和听到崔父的生活录音后,心潮澎湃,“这就是我的大伯胡宗南,不会错的,这字迹与大伯刻在大伯母亲碑文上的字一模一样。”
  跨海致信要求“正名”请陈水扁宋美龄帮忙
  2001年春季,崔女士开始写信寄台湾的台湾“行政院”、“陆委会”等部门,同时还给陈水扁等寄过“恢复父亲胡宗南本来面目”等信件。期间还托付朋友将照片等转交给当时远在美国的宋美龄女士。
  正当她准备投递发给台北等地媒体的信件时,出乎意料地收到了来自台湾“国防部”的信函。信函要求他们出具与父亲“胡宗南”的关系证明。
  证明没办法出,随后,他们只好将自己的身份证复印件寄到台湾“国防部”。
  党史专家:简直是天方夜谭
  昨(11)日下午5时,省委党史研究室一处处长邓寿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胡宗南从西昌飞到台湾,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后来胡手下的作战处处长写过一篇回忆录,也没提到胡宗南留在成都。况且,1950年胡宗南还在西昌指挥了几大战斗,这不可能是假胡宗南指挥吧,再则,解放后国民党有几十万军队留在成都,不可能没有一个人撞不到胡宗南,胡宗南也不可能冒这样大的风险留在成都。
  两封台湾回函泼来一盆冷水
  记者在采访中见到了两封台湾“国防部”给崔女士的函,一封是2001年7月发出的,针对崔要求恢复胡宗南本来面目的要求,信中答复说,这一要求应是当事人或授权处理其权益的亲属提出。
  在崔女士又提供了身份证复印件后,当年10月台湾“国防部”又来了一函,明确答复,“经查档案室资料”与其提供的“亲属关系不符”,这实际上否定了崔所说的其父是胡宗南的说法。
  也就在这年夏天,崔女士接到生活在台湾的“姑妈”胡月琴从长沙打来的电话,她客气地对崔女士说:“这里面有很多误会,你们不要再做这件事情了。”
  档案显示:崔次谋原做小买卖
  昨(11)日下午,记者来到了崔次谋原单位———成都市通锦达商贸公司(其前身为成都市西城区饮食公司)。崔次谋的档案显示,崔次谋生于1902年3月25日,没有曾用名,出生地和籍贯都为河南洛阳,高小文化程度,1909年家乡荒年母亲死于饥饿,崔次谋随父亲逃往广州,1917年至1948年分别在洛阳、宝鸡、成都当小贩。以后,进入成都市西城区饮食公司担任会计,1971年退休。
  人物介绍
  胡宗南(1902—1962)浙江镇海(今宁波)人,国民党军高级将领。3岁时随家迁孝丰(今属安吉县)。黄埔军官学校第一期毕业。1932年参与组织力行社和复兴社,以黄埔系“太子”自诩,居蒋介石“十三太保”之首。曾任国民党第三十四集团军总司令、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等。1947年率部进犯陕甘宁边区。1949年,兼任川陕甘边区绥靖公署主任、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兼参谋长。在人民解放军发动的成都战役中,所部大部起义或被歼,余部逃往西昌。1950年3月由西昌逃往台湾,任江浙“反共救国军”总指挥等职。1962年在台北病死。

天府早报  记者戴玉堂李媛摄影向宇

网络收集资料,供参考。
[ 此贴被南山在2008-10-08 11:08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08-11-24
胡為美憶母 感恩給文學時光
http://www.worldjournal.com/wj-sf-news.php?nt_seq_id=1711900


 胡為美當時仍在襁褓中,由母親葉霞翟抱在懷中。後為父親胡宗南將軍,前面兩個男孩是胡為美的大哥為真、二哥為善。

  

 胡為美(前左一)參加完文學座談會後和親人合影。前左二起為大哥胡為真、大嫂林惠英。後左一為胡為美的女兒王克葳,後右一為侄女胡斯惠。

【本報記者黃美惠庫比蒂諾報導】母親節將屆,想到母親,人們心裡總升起暖意。北加州華文作家協會前任(1997~2000)會長胡為美日前應邀赴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演講,談的即是與母親葉霞翟在寫作上的互動,以及母親所給她文學上的影響。
葉霞翟是民國國軍名將胡宗南的夫人,早於1944年即獲威斯康辛大學政治學博士,胡宗南將軍於1962年過世後,葉霞翟母兼父職,帶大兩兒兩女。大陸時期即任教光華大學、金陵大學的她,在台灣受張其昀之邀,共同創辦中國文化大學,民國五、六○年代並且擔任過台北師專(今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校長13年。

葉霞翟著作甚豐,感人最深當數描述和胡宗南將軍一世情緣的「天地悠悠」,這本回憶錄以筆名「葉蘋」發表,故事從少女時期初看到胡宗南的一張照片講起,迄於胡將軍身故之後,她一人佇立墓前,「但覺天地悠悠,滄海茫茫,卅年歲月只是一夢」,不論寫所經歷的大時代,或者和一代名將的感情,均細膩真摯感人。

「天地悠悠」初於1965年由「文壇」出版社印行,新印本則由台北「幼獅」出版。

北美華文作家協會的紐英倫和紐約分會4月在哈佛燕京圖書館舉辦「文學與出版座談會」,胡為美是與談人之一。胡為美長兄,曾任中華民國駐新加坡代表的胡為真目前正在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心做研究學者(fellow),當天特地攜同妻子、女兒到場聽講。

胡為美以「肯定自我價值,你也能擁有屬於自己的風範」為題,分享從已故世27年的母親身上所看到的人生。胡為美回憶說,父親過世後,母親整整有一個月沒有開口說話,天天去殯儀館陪父親,當時她9歲,么妹胡為明只有7歲,看到媽媽如此悲傷,其實小小的心裡不免擔心害怕。直到葉霞翟開始寫「天地悠悠」,「我看著媽媽上班前、下班後專注地在家裡伏案寫作,才覺得媽媽又回來了,媽媽的心又回到家中。」

專注寫作能成為安定的力量,胡為美從母親身上看到,當澎湃的情感沉澱下來,它化為能夠給予有聲、無聲讀者的關心與激勵。「我不能忘記媽媽那間小小的書房,」胡為美從小在群書環繞下長大,尤其懷念媽媽在窗前擺的一張躺椅,只是一張簡單的躺椅,但孩子們能擠在母親身旁聽媽媽讀書,也就成了天堂。當媽媽去上班,她帶著小妹妹在躺椅上學著媽媽說書講故事,姊妹倆心中就踏實。

胡為美想念母親在躺椅上帶給她的文學時光,也感恩自己有著一代英雄兒女的父母親,談到父母親的人生境界,她說自己「雖不能至,心嚮往之。」

2008-05-06
[ 此贴被南山在2008-11-24 14:07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08-11-24
叶霞翟
http://baike.baidu.com/view/571119.htm

  叶霞翟(1913—1981),女,笔名叶苹,松阳西屏镇人。1929年,省立处州初级中学师范讲习科毕业后,在松阳县立成淑女子小学任教。1931年考入浙江大学农学院,后转浙江省警官学校。1939年上海光华大学毕业后,赴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政治系、威斯康星大学研究院学习,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44年回国任成都光华大学、金陵大学教授。1947年春与胡宗南结婚。
  1949年去台湾,任“教育部”特约编纂、台北灵粮堂执事、“中央妇女工作指导会议执事委员”、“中央青年工作会兼任委员”。1962年应张其昀之邀,协助筹办中国文化学院,历任教授、训导主任、教务主任、家政系主任、家政研究所主任、副院长等职。1967年任台湾省立台北师范专科学校校长。1969年赴夏威夷东西文化中心和夏威夷大学研习特殊教育。中国国民党第十次党员代表大会上当选中央委员。1970年,在台北师专开办智能不足儿童教育师资训练班,培养启智班师资。1974年出席在葡萄牙召开的欧洲区伤残重建会议。1976年,连任国民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1980年,从台北师专退休,专任文化大学家政研究所所长。1981年4月,选为国民党第十二届中央评议委员。
  著作有《家政概论》、《家政学》、《新家政学》、《婚姻与家庭》及论文集、散文集等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08-12-18
胡宗南将军青年行历记
http://cache.qihoo.com/wenda.php?do=snap&act=fetchHtmlsnap&m=344f60299a90b58925b56376c05573d4&surl=http%3A%2F%2Fwww.tianya.cn%2Fnew%2FPublicforum%2FContent.asp%3FidWriter%3D0%26Key%3D0%26strItem%3Dno05%26idArticle%3D128755%26flag%3D1&kw=%BA%FA%D7%DA%C4%CF
 
   “生于忧患,长于战斗,成于艰苦,终于道义。”既是胡宗南将军对自己一生的简明概括,也是其一生的真实写照。
   受儒家文化影响至为深厚的胡宗南将军,向以生活廉洁艰苦、性格坚忍正直著称,这在范长江《中国的西北角》(中国的范长江新闻奖即以其名名之)一书中有形象和传神的记述。这是一个极其朴素、随和的军人,常年一身旧军装,连皮鞋都只有两双;常年身先士卒(无论是早年黄埔学生军的东征,还是与红四军的“河口血战”,无论是与倭寇惨烈的凇沪会战,还是规模巨大的武汉会战)。无论是在何时何地,都能叫出许多普通士兵的名字,一如他在做教师时随口叫得出班里那些学生的名字,故极得部属的爱戴。这个从孝丰鹤鹿溪(今属安吉县)的小山村走出去,后官至上将、带甲数十万的人,其军阶之高,至今在那一方水土上无出其右者。
   胡宗南将军出生之前二年(1894年),正值中日甲午战争,清国战败,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出生前一年(1895年),被梁启超论为“必为数千年中国历史上一人物”的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日本政府签定了《马关条约》,那是一个真正称得上是国在山河破的时代,那是一个真正走到了夕阳西下无限悲的时代。因为如此,孙中山创立了“兴中会”(1893年);因为如此,清政府命袁世凯练新兵于天津小站(1895年);因为如此,政府和民间的一些有识之士都希望通过自身的一些努力来改革这个病入膏肓的国家,期待它日能够走上富国强兵之路。
   1896年(光绪22年)农历4月初4,公历5月12日胡宗南将军出生于镇海县陈华埔朱家塘楼(今属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父亲名敷政,字际清,母王太夫人,为宁波小港人。
   胡宗南将军出生后的第二年春天,他的父亲因受族兄胡汉政之邀,来孝丰县鹤鹿溪村经营药业,而且跟从族兄学习清丈土地之术,承办庄书。盖清同光年间,在镇压了长达14年的太平天国起义之后,左宗棠感于浙江孝丰、安吉两县长期遭受战祸,家破人亡,流连失所,民不聊生,十室九空。遂奏请清廷,抽移安徽湖北各地百姓至安吉、孝丰两地居住。重新清丈因连年战争而抛荒的土地,按人丁分摊过户,使移民能够安居乐业,负责承办此事务者,谓之“庄书”。 胡际清因为为人做事公正平和,被荐举为推收主任,执管孝丰一县田产清丈买卖过户之事。
   1898年(光绪24年)曾经热热闹闹轰轰烈烈,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搞了103天的维新变法失败,康、梁等持不同政见者亡命海外。所施新法俱废,硕果仅存者乃京师大学堂,即现今北京大学的前身,于今百有余年矣!
   1899年(光绪25年)农历6月29日,胡宗南将军生母王太夫人卒。是年,义和团运动兴起,此实为中国大地上延续至今的“左愤们”最原始的祖宗和源头。同年,康梁等人在日本组织保皇会。大概是他们虽身处江湖之远的海外,却心系庙堂之上的那个缺乏足够的魄力和能力进行改革变法的光绪小儿皇帝吧。
   1900年(光绪26年)中国历史上“最牛比”的慈禧太后以这个地球上有史以来“最牛比”的方式同时向当时世界上八个最牛比的国家宣战。接着发生的事情稍有知识的中国人都知道,义和团运动当然地归于失败,“最牛比”的慈禧太后逃离皇城,流亡黄土高坡,据史书记载,其窘迫之时,连口热水、一口热饭也吃不上了,灰头土脸的皇太后不知道此时内心有没有反躬自问,堂堂的大清帝国何至于连个堂堂的皇太后也保护不了,更遑论万亿生灵了。
   好在我们的大中华无论在怎样的生灵涂炭之时,怎样的风雨飘摇之际,总有一些头脑清醒,远见卓识,苦干硬干加巧干的人在(历代所在多有的这些人也就是鲁迅笔下所谓的“中国的脊梁”)。在北方山河破碎,战火纷飞,人命如草的时候,以两广总督李鸿章、湖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刘揆一等人发起了“东南互保”行动,才保全了长江以南半壁江山不至于生灵涂炭。
   1901年(光绪27年)年届八十,下台五年的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八国联军签定了他生命中的最后一个也是最伤心的一个条约——《辛丑条约》。此时的李鸿章心内涌起的那种“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的感慨在大清的土地上几人能知,几人能晓。掷笔而下的李鸿章一定深深的感受到了“满天风雨下西楼”的无奈和失落,再也没有了早年出道时的那种豪气和慷慨。那种“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定须捷足随途骥,那有间情逐野鸥。笑指芦沟桥畔路,有人从此到瀛洲。”的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再也不复存在,百年而下,只留下了梁启超的三句感叹——“敬李鸿章之才”,“惜李鸿章之识”,“悲李鸿章之遇”。
   1902年(光绪28年),胡际清决定从此定居孝丰县鹤鹿溪村,同时续娶吴太夫人,是年12月回到镇海,带孤居老家的儿子胡宗南来到孝丰县鹤鹿溪村。换句话说,胡宗南将军在其7岁时正式成为孝丰县(今安吉县)人,好在那时还没有如今的城乡户籍二元制的限制,搬个家,换个地方,易如反掌。
   1903年(光绪29年)胡际清秉持着“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的儒家信条,命胡宗南将军跟从同村邑痒生诸鸣鉴先生学习“四书五经”,开始启蒙教育。
   1904年(光绪30年),继续跟从先生学习,想必枯燥的儒家经典没有难倒天资聪颖的胡宗南将军吧,“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古老方法一定也有它的教学效果吧,鹤鹿溪的青山绿水一定也常常给那些诵读“四书五经”的孩子们一种别样的快乐吧。
   1905年(光绪31年)因为诸鸣鉴先生去世,胡宗南将军又跟从同村邑痒生诸献庄先生学习,继续着儒家经典的诵读。教育之余,献庄先生一定也常常有过孔子的那种“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潇洒走一回吧,否则,不是太辜负了鹤鹿溪的那片青山绿水呢;否则,献庄先生怎么能培养出如儿子诸文韵(吴昌硕外甥)一样的国画名家呢。
   风云变幻,被迫的开放和不断的国际化(所谓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是也),加上张之洞、袁世凯等一干具有现代思想的大臣们一再奏请,清政府终于在这年的八月向世界宣布废除传统的科举制度,实行新式教育制度,制定新式学制(亦就是留传至今的小学、初中、高中学制)。也就在这一年,一向被世人看作小日本的战胜了貌似强大的俄罗斯,真正实现了“明治维新”以来一直追求的“脱亚入欧”理想,成为亚洲第一个现代化(相对于亚洲其他封建国家而言)国家,真正进入了世界强国的行列。
   1906年(光绪32年)胡宗南将军继续跟从同村邑痒生诸献庄先生学习。是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开始。不过“昨日之日不可留”,给大清帝国进一步改革体制,自我修复更新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1907年(光绪33年)跟从同村邑痒生诸懿德先生学习。懿德先生以胡宗南将军聪颖勤奋,常常以历代名人名言名行激励胡宗南将军,期待其以后有所成就,可谓慧眼识珠者也。
   1908年(光绪34年)继续跟从同村邑痒生诸懿德先生学习,胡宗南将军的继母吴太夫人过世。也就在这一年的十月,光绪慈禧相继去世,而且两者死期仅隔一天,真是末世之时,奇事特多,直至今日,还引起无数后人的非常二加一的历史猜想。
   1909年(宣统元年),这年2月胡宗南将军进入孝丰县城高等小学堂学习,开始接受新式教育的熏陶,也是清政府教育改革的惠及所至。校长为邻村康山沈涵先生,岁贡生。
   1910年(宣统二年),学校开始分甲乙丙丁四班,将军因为学习、品质均为优秀,分在甲班。同班同学有章桂龄、章锡龄、章懿龄、诸文蔚、诸文荇、章旭初(名云)、刘庚阳诸人。可想而知也是名列优秀的学生了。
   其中章桂龄未在小学堂毕业,1912年考入湖北陆军小学,其后毕业于在中国近现代史上赫赫有名的保定军官学校,官至浙东警备司令,1949年被人民政府镇压。
   诸文荇后改名为诸文蕴,又名闻韵,为诸献庄先生的次子,后师从清末民初一代国画大师吴昌硕先生,曾担任上海美专教授,国画系主任,国立艺专(即今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主任,亦成为现代绘画史上一代名家。
   1911年(宣统三年)胡宗南将军已经16岁,这一年冬天胡宗南将军以名列第二的成绩毕业于孝丰高等小学堂。
   在孝丰小学求学期间,无论寒暑假,皆勤学不辍。胡宗南将军当时租住在诸亿千家里。因为诸家房屋狭隘,再加上两家子弟颇多,人声嘈杂。胡宗南将军常常携书去一间极小的,余人所谓不吉且无人愿住之侧屋读书。夏日蚊虫极多,为避蚊虫叮咬,将军胡宗南就拿取两个空酒瓮放在自己面前,将双足分别放在空酒瓮内,盖其勤且艰若此。
   也就在这一年,武昌起义的消息传到孝丰,(不过这个消息可不是如鲁迅小说《阿Q正传》里的那个避难的举人老爷带来的)。而是当时孝丰、安吉两地本来就隐蔽了一个出色的同盟会会员——王立三。他积极动员驻军反正,旋光复孝丰、安吉两地。孝丰高等小学堂师生欢呼雀跃,人自剪辫。章云(字旭初)第一个,胡宗南将军第二个剪了自己的辫子。(或云胡宗南将军第一个,章旭初第二个,无关大体也)。
   乱世出枭雄,当然狗熊也不甘落后的。没有枪亦可,有几分蛮力亦可,外加有头无脑的勇气更行。当时有一个台州人林金魁,自号爬平王,啸聚山林,占距离鹤鹿溪村十里之郭孝山,四出抢掠。鹤鹿溪村民集合青壮人丁合力进剿,胡宗南将军也积极参与其中,激战数小时而归。大概所谓“激战”,估计不外乎“斩木为兵,揭竿为旗”,锄头铁耙,乱石互掷之类吧。
   一直隐蔽于孝丰、安吉两地,积极从事地下活动的同盟会会员——王立三,是孝丰缫舍村人,他曾经留学日本,学习警政,在日期间,加入同盟会,笃信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辛亥革命后,迅速光复孝丰安吉两县,先后担任安吉县民事长,江山县知事,以性情耿直著称。抗战时期,他积极组织民众,发展地方生产,后于78岁高龄被人民政府镇压,何其可哀也!
   1912年,这年初胡宗南将军考入湖州公立吴兴中学,校长为沈毓麟,前清举人,同盟会会员。当时该校执教者均为一时之名士,时陈其采(前清秀才,曾赴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同盟会会员,为辛亥革命先驱、中山先生的忠实战友陈其美之胞弟,陈立夫陈果夫之叔父)亦在该校任教。胡最铁杆的同学章云(字旭初)亦一同考入。
   章云(字旭初),孝丰五鹤人。为胡宗南将军小学、中学同学,两人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肝胆相照,意气相投。章旭初中学毕业后,长途贩运,专力做毛竹生意,曾在上海滩开设毛竹行。后亦至胡宗南将军部队效力一时,曾担任国民军郑州留守处主任。因不习惯军旅生活而自愿返乡。抗战期间,沪杭嘉湖等地避难来孝丰者千有余人,章旭初皆解危扶困,慷慨救济之,时人誉之为“小孟尝”。1949年为人民政府镇压,生逢翻天覆地大变革大动荡之时,形势总是比人强,至可叹也!。
   1913年,胡宗南将军被推举为爱山同学会体育股长。辛亥革命初起时,校长沈毓麟曾组织吴兴中学的学生编成学生军参加北伐,后因清帝逊位,南北议和而作罢。遂改学生军为精武学堂,旋解散。校长沈毓麟又将全校学生组成爱山同学会,分设文艺、游艺、体育三股。体育股尤其重视每日课余学习军体操一小时,分别由日本教员和中国教员教学。加入体育股者以孝丰、安吉、长兴诸地之学生为多。胡宗南将军担任爱山同学会体育股长两年有余。虽身量矮小,体格不壮,但其吃苦耐劳的身体素质盖在此阶段有一完备训练,为以后考入黄埔军校,从事长期的军旅生涯打了一坚实之基础。
   1914年,一战爆发。日本占领中国青岛。此时国内反日、仇日之情绪势必也影响到了正在求学的胡宗南将军,想必也一定会在课堂课余了解讨论日本这个国家,亦有了以后他对中日形势发展的预言。
   1915年,是年夏天,20岁的胡宗南将军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吴兴中学,旋受聘为县立孝丰高等小学教师,担任国文、史地教员。这年5月,袁世凯承认了日本的21条,8月抛弃中华民国宪法,改制称帝,同年12月蔡鄂将军率军在云南起义,发动护国战争。国际上一战的交战双方激战正酣,中国以国务总理段其瑞为首,亦组织人员,名为参战,其实为协约国组织背粮食、扛弹药、挖战壕之民工。但中国在一战后亦名列战胜国之一,于振作国威民气亦有稍稍利也。
   1916年,农历正月,私立王氏小学成立。由王立三创办的王氏小学,从幼儿园开始,初小四班,高小三班,补习班一班,学生共有三百余人,为当时孝丰最完善之学校。时光荏苒,盖八十年代中期,有安吉人氏汤有祥者,激于彼时学生高中升学之艰难,感于高考录取之稀少,愤于教育体制之呆板,奋而草创上市私立高级中学,岂无王立三为之先驱者耶!
   胡宗南将军受聘为高年级及补习班主任教员。同事中有方秉性、陈嘉谟、诸文蕴、金文济等人,均为县内知名之士。校长王立三尤推重将军,每期于后来有成也。两个忘年之交一定在课余酒后作秉烛夜谈了吧,那个曾经负笈东洋、激情飞扬的老同盟会员一定常常将中山先生的那些民主自由和平奋斗救中国的思想潜移默化给了这些年轻人了吧。
   1917年,胡宗南将军继续在私立王氏小学做教员,又担任县立高等小学的史地课程教师。此时一战接近尾声,列宁领导的苏俄革命正兴。
   1918年,是年暑假县立高等小学校长由沈孟煊继任。胡宗南将军继续担任教职。
   1919年,是年5月,孝丰教育界组织教育参观团,由王立三率领,同行者有胡宗南将军、沈孟煊、王微、邵文晃、魏祖征等六人。参观上海万竹小学、宝山小学、商务印书馆编辑部及印刷所、南通师范附属小学、南通博物馆、无锡省立师范附属小学、游历南通、镇江、南京的历史风景名胜,在南通接受张季直(张謇,中国传统社会的最后一个状元)的邀宴。参加更俗剧场开幕式。此行,使身处山乡小镇的人们眼界大开。盖古人所云“读万卷书,行千里路”所言非虚,眼见更为实也。
   1920年,暑假,国立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开办暑期学校,胡宗南将军与方秉性、王微等三人参加。
   王微,为孝丰大族王氏中人。后与胡宗南将军竞选孝丰小学校长成功,得于王氏族中人之力甚多。后追随胡宗南将军,成为高级幕僚,1949年后到台湾,撰有《王微先生回忆录》。
   1921年,暑假,胡宗南将军独自一人游历天津、塘沽、山海关等地。将要出关远行,因为资费被偷窃而作罢。王立三急寄路费,才得归来。归来后,对陈嘉谟、王微说“十年后,日本为中国之大患,东三省将先受祸。”陈、王诸人问其故。胡宗南将军说“往来京榆路者多日本浪人,其实皆日本军人也。”
   1922年,胡宗南将军与王微竞选孝丰小学校长一职,不敌王微而败。古谚所谓“强龙斗不过地头蛇”是也。
   观胡宗南将军平生之至交,无出二人之右者。此二人,一为布衣,一为高官。布衣者,章云是也;高官者,戴笠是也。与章云之交往,此不赘述。与戴笠之交往,盖始于他们杭州西湖之一见。彼时,“江南三月,暮春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胡宗南将军带着自己的学生出游杭州。以后威名煊赫的戴笠此时正流落杭州,虽常常是灰头土脸,青黄不接。却极爱整洁干净,一身布衣,日洗夜穿。学生游西湖畔,适逢戴笠沐浴于湖中,晾挂布衣于湖畔数枝之上。活泼调皮的学生兴起恶作剧之心,将一袭布衣从树枝拿下,任其在风中飘飞。正在戴笠徒唤奈何之际,胡宗南将军微笑截住,挥手致意,仍如其旧。戴笠上得岸来,两人相见,笑谈甚欢,大有相间恨晚之情。一生之谊始定矣!恰如古人所谓“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是也!
   1923年,是年11月,胡宗南将军请假到上海,在昔日同窗好友章旭初处徘徊滞留。好友相逢,他们一定也曾经散步于外滩,彻夜长谈;一定也曾经远望黄浦江,心海涛涛。他们一定也“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适逢中山先生联合苏俄及中国共产党创立黄埔军校,大力在全国各地推荐招募有文化有理想有抱负的有为青年,以为以后的继续革命培养生力军。胡宗南将军因为同乡阚怀珍介绍,初试即录取。预备翌年赴广州参加在黄埔军校举行的复试。
   阚怀珍,原籍河南光山县人氏。辛亥革命前后,求学吴兴中学,担任湖州精武学堂排长,为陈其采得意学生,毕业后参加革命,至广东担任许崇智司令部上尉副官,常往来于粤沪间,从事联络工作。彼时阚怀珍还担任黄埔军校的秘密招生委员。1949年,为人民政府镇压。
   1924年,是年2月,年届而立的胡宗南将军在上海与凌光亚一起乘日轮“嵩山丸”赴广州,路途中遇到湖南人氏贺衷寒、蒋先云(此二人与陈庚后均为“黄埔三杰”,亦均为湘人),与之订交。胡宗南将军幸得革命先驱廖仲恺举荐,复试亦顺利录取,编入黄埔军校第二大队第四队为入伍生。或许是受了廖仲恺举荐的影响缘故,或许是自身曾经近十年的教书育人的生活,胡宗南将军以后一直对有追求有文化有抱负有理想的年轻人青睐有加,这也直接导致了多年后熊向晖能够顺利打进胡宗南将军身边,备受胡宗南将军信任,获得大量珍贵情报的原由吧。是年6月16日正式开学,成为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
  (此一去,胡宗南将军与孝丰鹤鹿溪一别即为二十二年。二十二年,忘中犹记,投笔从戎路。即令父亲胡际清于1937年12月(民国二十六年)过世,正值抗战军兴,交通阻隔,亦未能返归。胡宗南将军托朋友从戴笠处借得丧葬费,交与章旭初代为简单操办父丧。直至抗战胜利,胡宗南将军于1946年元月15日从西安飞上海,16日到杭州,17日到鹤鹿溪,21日父亲墓工程完成,遂拜祭于墓前。22、23日游灵峰寺。元月31日即农历除夕,与亲朋好友一起在家守岁。这是胡宗南将军一别故乡22年来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在家守岁度过除夕。2月2日辞墓,3日去孝丰东山拜望叔父胡镜清,以及在孝丰城中拜望王绘青、洪幼齐诸前辈。5日离开故乡返回杭州。从此与祖国大陆永诀矣!)
   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 。
   浮沉随浪,只记今朝。
   苍天笑,纷纷世上潮。
   谁负谁胜出天知晓。
   江山笑,烟雨遥。
   涛浪淘尽红尘俗世几多娇!
   清风笑,竟惹寂寥。
   豪情还剩了一襟晚照。
   苍生笑,不再寂寥。
   豪情仍在痴痴笑笑
  
  
  参考书录:《胡上将宗南年谱》(沈云龙主编 台湾文海出版社)
  《王微先生回忆录》(王微 著 台湾文海出版社)
  《胡宗南这个人》(杨者圣 著 )
  《特工王戴笠》 (杨者圣 著 )
  《我这三十年》 (沈醉 著)
  《文强口述自传》 (文强 著)
  《中国的西北角》 (范长江 著)
  《我的情报与外交生涯》(熊向晖 著)
  《湖州府志》 《安吉县志》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08-12-18
         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 。
   浮沉随浪,只记今朝。
   苍天笑,纷纷世上潮。
   谁负谁胜出天知晓。
   江山笑,烟雨遥。
   涛浪淘尽红尘俗世几多娇!
   清风笑,竟惹寂寥。
   豪情还剩了一襟晚照。
   苍生笑,不再寂寥。
   豪情仍在痴痴笑笑。


    不知道成都市的崔女士怎么会是胡宗南的女儿?胡宗南在成都市还敢企业里面上班?没有人会认识他?开玩笑?应该有待考证的哦??????
安定郡 积善堂 安徽无为濡湏胡氏 电话:13956673139     QQ:82725088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09-06-20
广东惠州府龙川县雉鸡垅胡氏第24世孙
引用第3楼南山于2008-09-24 10:59发表的 :
考查报告
转自:http://hqwh.5d6d.com/
按我胡氏旧谱序,载先祖于“南宋间(?)”迁居闽中汀州府宁化县石壁乡(现改镇)地名未选筑室居焉。后值元末干戈相寻,明祖定鼎祸乱始定。祖妣黎氏(讳八娘)携子(汉荣、汉广)与侄(汉华、汉增)避居广东惠州之龙川县雉鸡垅。祖妣旋逝,我祖荣公兄弟稚幼,前世祖讳不复记忆,至于卒葬以及祖妣姓氏、前人功烈,概无闻焉。而荣公之父殁于宁化,号曰宁化。又载“元兵燹后,播迁流漓,谱谍散失”,“惜于元迁闽一节散失”,“若夫荣公以前,列代祖系,前人传抄,年代世数查多舛谬,谱载以后以俟吾族中之贤能博洽者参焉。”
.......


本人的籍贯在你们讨论的“广东惠州之龙川县雉鸡垅”,据族谱记载,我是龙川县雉鸡垅开基始祖-胡裕公的第24世孙,属于一字辈。
从龙川开基后,世系排辈的第11~35世分别为:思大龙元廷,仕行维尚志,开宗本一原,仰承文定业,景德自隆昌。(音)
关于族谱记载历来有诸多不同看法,愿与各位宗亲讨论讨论。
邮箱benny2942@tom.com
QQ:290165899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09-08-18
胡宗南次子西安访父旧居
(信息来源:香港大公报 记者陈琳 )  时间:2009-8-14 10:16:50
【大 中 小】【打印】【关闭】  
http://www.cnarts.net/cweb/news/readnews.asp?id=161143&kind=滚动




胡为善(前右)在西安博物院副院长孔正一(前左)的引导下探访其父故居


  国民党著名将领胡宗南次子、台湾中原大学副校长胡为善今天来到陕西省西安历史名胜小雁塔,探访其父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设在那里的司令部。胡为善对大陆文物部门为保护文物古迹采取的诸多措施表示赞赏。

  胡宗南是黄埔军校学生中的第一个军长、第一个兵团总指挥、第一个集团军总司令、第一个战区司令长官,也是唯一一个在离开大陆以前就获得第三颗将星的人,堪称传奇。据西安博物院副院长孔正一表示,上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小雁塔是胡宗南司令部所在地。1937年,胡宗南迁入小雁塔院,办公室就设在南半院的慈氏阁。当时小雁塔附近驻扎有近千军人,每到周一,胡宗南都会在小雁塔东侧北半部的空地上举行升旗仪式,并对军队进行训诫。1943年,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由重庆返回延安,途经西安时,胡宗南也是在小雁塔为其举行了隆重的招待会。

  胡为善11日抵陕参加2009年海峡两岸高等教育西安研讨会,并于今天赶赴拥有1300多年历史的西安小雁塔探访其父故居。在此前,他曾先后两次来到陕西,但都没有公开胡宗南之子的身份。当看到父亲当年的司令部房舍依然保存完好时,他向西安博物院表达了感谢。

  孔正一告诉胡为善,他的父亲生前非常爱惜文物,曾经下过一道手谕,任何人不得攀爬破坏小雁塔,并派出士兵把守塔四周。胡为善表示,大陆文物部门对历史文化古迹采取了很多保护措施,作为一名教育人士,他深为赞赏。





胡宗南之子重访西安 惊叹父辈“旧居”保存完好
http://www.chinanews.com.cn/cul/news/2009/08-13/1817696.shtml

2009年08月13日 20:0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社西安八月十三日电 (记者 冽玮)十三日上午,国民党著名将领胡宗南的次子、台湾中原大学副校长胡为善,来到有着一千三百多年历史的西安唐代小雁塔,探访其父当年“旧居”。同时,对大陆文物部门对名胜古迹所采取的诸多保护措施表示由衷敬意。

  据了解,胡宗南是黄埔一期,也是黄埔学生中的第一个军长,第一个兵团总指挥,第一个集团军总司令,第一个战区司令长官,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在离开大陆以前就获得第三颗将星的人,堪称传奇式人物。

  记者在现场看到,玲珑秀丽的小雁塔、雄伟庄严的大雄宝殿、飞檐轩敞的荐福寺钟楼……胡为善一路细细看来,不时流连。他说,上世纪九十年代,他曾两次来陕西,但都没有公开胡宗南之子的身份。此次专程探访父亲当年的旧居,目睹保存完好的房舍和遗物,感慨良多。

  据西安博物院副院长孔正一介绍,上世纪三十年代至四十年代,小雁塔是胡宗南的司令部所在地。一九三七年,胡宗南迁入小雁塔办公,办公室设在南半院的慈氏阁。藏经楼是“高参室”、四合院为“交际处”。小雁塔东侧北半部是一片大的空地,作为操场使用。当时,小雁塔附近驻扎有近千军队,每星期一,胡宗南在操场举行升旗仪式和训诫。一九四三年,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由重庆返回延安,途经西安,胡宗南也是在小雁塔为周恩来一行举行了隆重的招待会。

  孔院长告诉胡为善,他的父亲非常爱惜文物,曾经下过一道手谕,任何人不得攀爬破坏小雁塔,并派出士兵把守塔四周。

  作为台湾中原大学副校长,胡为善此次来陕西参加海峡两岸高等教育西安研讨会。他表示,随着两岸的开放,两岸高等教育学府的互动愈来愈密切,合作办学的问题也愈来愈受到重视。目前台湾大学录取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七点一,部分台湾大学校院面临招生不足的窘境。预计二十年后,台湾大学校院将缺额十五万到二十万学生。

  他认为,台湾方面承认大陆学历以及招收大陆学生将是迟早的事情。目前,两岸可先在其他方面加强合作,如加速建立两岸双联学制、教师互相支援教学与研究、交换学生、资源分享、办学经验交流、提升教育品质等。(完)


中原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胡为善教授
http://www.firstlight.cn2006-12-18
[作者] 中原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

[摘要] 胡为善,教授,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财管博士。专长领域:财务管理,投资学,经济学,保险学,衍生性金融商品。技术报告:1.胡为善(2000),“社会责任与伦理投资—金融风暴时期的投资之道”,经济伦理与永续发展。2.胡为善,胡业民(2000),“一千两银子埋在地里?”,伦理投资的实践。等。

[关键词] 中原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  教授  管理


胡为善,教授,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财管博士。
专长领域:财务管理,投资学,经济学,保险学,衍生性金融商品。

技术报告

1.胡为善(2000),“社会责任与伦理投资—金融风暴时期的投资之道”,经济伦理与永续发展。

2.胡为善,胡业民(2000),“一千两银子埋在地里?”,伦理投资的实践。

3.胡为善;叶先扬(1999),“全人教育与现代化企业伦理及工程伦理”,海峡两岸现代化大学的使命与高等教育现代化学术研讨会。

专书

1.胡为善;简俱扬;戚务君;王敏茹;冯震宇(1998),“唐荣钢铁厂委托计划「建立民营化会计及内部控制制度之研究」”。

其它著作

1.胡为善(2004),“胡为善教授著作与研究”,教师论文。
[ 此贴被南山在2009-08-18 16:04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