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2600阅读
  • 28回复

胡家钢:说话不离谱 (22)“状元旦公” 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2011-06-18
(20)浅谈庫川胡氏
        月初,我和胡中桥先生去了浙江永康,对胡氏世系调查考实。胡庫上村胡振时先生热情接待了我俩,并且挽留我们在其家歇宿一晚。当晚我们谈了一些关于我们胡家目前的修谱势头,并就家谱世系诸多问题作了一些交流。胡先生要我们第二天一定去画眉崖看一看胡公殿。第二天一早,我俩就去了胡公殿,那里正在修建。胡公大帝安然坐在画眉崖洞中宛如正在指点永康的山水建设,而其祖彦瀔公则葬在洞崖下百米处山边。现因修建工程及修路已破坏其墓地格局。其实新龙山格局可谓大,只是憾其时没真把握矣。

    后从庫川胡氏谱了解到,浙江永康胡氏大部分是三国时期凤公入晋东阳太守的后裔。可世系表明自凤公而瑞至麒而隆下,唐御史大夫胡瑱之子证公,由河东南下。据《旧唐书》载:证公河东山西人,父瑱,伯父玖,贞元中登士第。从而了解到证公乃唐末之人(公元758-828年),在短短的五代人中却跨越了南北朝至隋唐三百多年的时间,这是一个不争的漏代事实 ,要么是错宗的可能。还有一个疑点凤公之祖于江北徙江南,又于什么时候返回山西呢,从浙江到安定距离甚远,且交通阻塞,就这么轻易的迁来迁去吗?所以我对风公至证公这段持怀疑之态。

    证公的记载情况,是唐朝末年间的实事,然而这个事实又被另一人所载,这就是华林支系的执金吾大将军胡钲儒与湖北仙桃谱记载的《胡钲儒传》基本相同,并且被我于2008年收入“中华胡姓通谱”湖北卷中第589页。考之,证与钲儒时间大致相同,官职差不多,因为华林谱所记载讹误实在太多,钲儒公父珣,祖杰,曾祖曦,这是华林不争的事实。因为在唐贞观期间官方曾修过谱,胡姓在其中,并且胡家有秉公参与加入。我想李孝恭、高士廉他们至少不会把自己的父亲和祖父搞错,也不会把自己的儿子和孙子搞错吧,所以在秉公上下五代人应该是不会有错的,即兴—宣—秉—机—晟应该是准确的,而下从钲儒不管是哪家之谱,均有钲儒其人,只不过是记载问题,但其父珣,祖杰,曾祖曦从其传载和墓誌注是可信的。再从众多的老谱记载的世系里查出实际上还有一个点,即是曦公生有二子,长子杰,次子之印,湖北汉川谱载:“元印,曦公次子,字秉符,官刑部尚书,妣吴氏”。生子未详,又从网中了解到胡植诚及南山先生对珦公提出诸多问题是有待考证的。我认为他们所说各人都有道理,但是我所要说的,大家应该注重时空观念,前后左右的吻合。我认为,古谱没有一本是百分之百对的,也没有百分之百是错的,总有一点对和一些错的。

    所以我以胡氏世系查考为目的,跑了我们胡家诸多地方,得到了大家的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特别是温州的胡明光先生为家族事业特别热情支持,深得我敬佩。我希望有更多的胡氏宗亲积级参与及支持,踊跃来讨论和研究胡氏世系,把胡氏文化发掘出来并传承下去。
                              
                                            
                                                                  胡光宇

                                                                 2011.6.17
[ 此贴被南山在2011-08-09 16:20重新编辑 ]
3
0
只看该作者 21 发表于: 2011-07-05
(21)龙川渊源辨析---胡光宇
坑口宗明公续修族谱载:“公讳成息,字子焱,有智略,勇绝人。晋元帝未得天下时,帝为安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公同王导等佐之,遂即帝位,封公不受重爵,敕授散骑常付侍。大兴元年(公元318年)。公六十有八,领军镇歙州,民赖以安。公世居青州僕阳,恩赐田宅于华阳镇。后以龙川山奇水秀家焉。以荆林里改名曰大坑口。公享年八十有二,夫人汪氏,继严氏,生子三。葬金紫山。”又舜陟公谱序云:“族出湖广岳州,自胡广子孙居之。自胡焱仕晋为山东安抚使。子孙居青州府濮阳县板桥村。祖宓,仕唐为散骑常侍,迁歙乌聊山下。”

  从上面叙述来看,由大兴元年公六十有八,领军镇歙,可知焱公生于公元250年,这说明焱公同威公,奋公是同时代人,从而又知胡宓至焱公有六百零一年,在这六百年间,其世系仅十七代人,平均在35岁以上,这不说明什么,但从另一角度上来说,从东晋至南北朝而下至盛唐,查别的支系,例如安定遵公生于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其子广公生于魏,黄初癸卯年(公元223年)。其孙壹喜公,生于魏正始七年丙寅(公元246年)。至其曾孙忠公生于晋太始九年(公元269年)癸已,其玄孙爵公生于晋元康三年(公元293年),从这个家族的繁育来看,公元206年至公元223年,至公元246年,至公元269年,至公元293年,这个世纪百年中就含五代人,相比龙川就差多了,而不是平均在35岁的隔代,在盛唐的生育间隔就更不可比了。所以从东晋焱公至唐宣宗朝胡宓公这段世系最少漏掉五至六代人。又考,根据舜陟公云:“吾祖出自湖广岳州。”查广公六蹈相位,生子甚多,并没有一个名字或其字号叫权的儿子。据查胡禄也并非胡质,而质公又不是伯始广公之孙,所以胡权,胡禄不是湖广岳州胡广伯始公之裔,又据洪少峰先生所著《望族的故乡龙川》一书第84页的世系考疑来讲,其所分析的非常有理,胡思谦更不可能是东晋人,因为东晋不过百年而已,而龙川这个世系,我在去年曾撰写文章与大家讨论过。我认为龙川世系是有讹误的,漏代现象是事实,这可从其各方面可指证出来。

下面再回头来谈,焱公之先祖,公生约于公元250年,这说明与其同时代威公,奋公等是有一定的联系,谱载其先祖世居青州僕阳板桥村,可质公是居寿春,遵公居安定临泾。奋公虽然是徐州剌史,所居的是邳州,而焱公父扳公,祖链公,如果按舜陟公云其出湖广岳州,接其广公孙“烈”,而奋公的弟弟名“烈”,“世胡谱”把龙川接到奋公弟弟烈的下面,那就有点是是而非了,因为焱公的生活时期,就是威公,广、奋、烈、歧时期,而焱公还有其父其祖,怎么会是奋公之弟烈公的后裔呢?

所以,我认为是不可能的;如果是威公也不可能。因为威公生子二,长奕公,字次孤。次子罴,字季象。更没有焱公的字号。何况威公字伯武,不是名曰扳或链的字号,所以我认为不是威公本人后裔,据龙川谱载,“胡焱宦迁歙华阳镇。胡烨(青州派),胡焕,……胡能,胡育为黟县横冈派,胡埋复居青州故址”。从这看出,焱公平辈或上上辈的人在青州还有多人,故其先祖链公是谁,是很难找清楚。又据洪少峰《望族的故乡龙川》第143页介绍歙县关东派中所说:“胡焱的堂兄弟胡育。建武中(约318年)为新安太守,举家迁居黟县横冈……。”胡焱叔父胡抗的儿子胡育,即胡焱堂弟建武中为新安太守等,这说明从胡链至胡焱这三代青州人不能与胡质、胡遵搭上关系,而考《新安志》未见胡育的记载。所以,新安胡氏如要归于安定胡氏的话,那么能够衔接的只有遵公之兄遵叟公,云其不知去向,又根据《龙川胡氏家谱源流序》中说“胡奋世居山东青州,晋为宦族,元帝渡江都建康,以奋镇武大将军,统领兵众,其从侄胡斌亦与焉。斌为内史,侍帝左右,除骑常侍。大兴元年四月江东大饥。昭百官言事,州刺史应占上疏焉,宣奖儒官。清以俗化。除公散骑常侍中,领军提兵镇歙州。民赖以安,朝赐田宅。因家于新安,与汪氏为婚姻,居华阳镇……”。从这段文字来讲,我认为胡奋以上并没有世居山东青州,只不过是胡奋做过徐州的刺史,胡奋的从侄胡斌的经历过程与龙川始祖胡焱是否同一人,如果斌公就是焱公,那么焱公就是胡奋的从侄,也是同时期人,既然是从侄,就是说他的父亲扳公是奋公的堂兄弟,与奋公为从侄的人,只能是奋公伯父遵叟的孙子,如果焱公祖胡链是遵叟成立的话,那么遵叟有可能从甘肃沿黄河东下至青州,这样对胡焱公世居青州板桥村可成立。

  其原因有三,一、大兴元年焱公已六十有八了。其约生在公元250年,奋公卒时他已三十八岁青中年;二、与汪家为婚只有一个人,所以斌即焱公;三、不管序文的时间错位,作为华阳镇的胡焱或者胡斌,有可能与奋公沾上边,因为同朝为官,因奋公卒于官,焱公已三十八岁,同为姓胡能不沾边?如果不沾边就不在情理之中,所以我认为胡链很有可能是遵叟,不管是作为血源世系,还是人文先祖,这样说可以成立。
[ 此贴被南山在2011-07-07 17:09重新编辑 ]
3
0

只看该作者 22 发表于: 2011-07-05
胡光宇宗亲:你发的资料都不可靠。为什么?
一、你没有龙川的家谱,说明不了什么;
二、胡焱的家谱现在谁都说不清楚;
三、他们的家谱现在没有人能说明清楚,现在关系到胡总的历史,都不好说。
我建议你不要讲这些事情,因为现在的家谱都存在一些问题。
只看该作者 23 发表于: 2011-07-06
国平宗亲:
我们正在着手编纂中华胡氏通谱,所以对每个胡氏家族的历史源流要进行逐世逐代的考核研究,尽可能达到一致清楚,所以在网站上发表我们研究的结果,供我胡姓族人共同讨论、研究,从而统一认识,共同协商,作出结论。不能忌讳某个领导而终止我们的修谱大业,请你谅解
3
0
只看该作者 24 发表于: 2011-07-07
(22)“状元旦公” 辨-----胡光宇
     胡中桥先生在宗亲网上(网名华林根)发表文章指责我把“两个旦公”写成一个,玩“招魂入墓”的骗局。在此,来谈谈我的先祖“状元旦公”。

     我是状元旦公长子克仁公的卅六世孙,即旦公卅七世孙。特别关注他的生平及事迹,深读宋史中的旦公传,以及二十年来对各种版本胡氏宗谱的刻苦研读,简述宋史如下:“公讳旦,字周父,滨州渤海人。少有隽才,博学能文辞,举进士第一……。”“有佣人翟颖者,旦尝与之善,因为改姓名马周,以为唐马周复出,上书诋时政,且自荐可为大臣,又举材任辅者十人,其辞颇壮。当时皆谓旦所为。马周坐流海岛,旦亦贬坊州团练副使。坐擅离所部,谒宋白于鄜州,既被劾,特释之。徙绛州,稍复工部员外郎,直集贤院,迁本曹郎中,知制诰,史馆修撰。”“咸平初,移通州团练副使,徙徐州,以祠部员外郎分司西序京,又为保信军节度副使。久之,以司封员外郎通判襄州。封泰山,改祠部郎中,服母丧,既除,乃言,父卒时尝诏夺哀从事,请追行服三年。已而失明,以秘书省少监致仕,居襄州,再迁秘书监、卒。”“胡旦修汉春秋砚” “晚年黩货,干扰州县,持吏短长,为时论所薄,既死,子孙贫甚,寓柩民间。皇祐末,知襄州王田言于朝,得钱二十万以葬”。

史书的记录,不难看出,为何写胡旦是滨州渤海人,再请大家看《中华胡姓通谱•湖北卷》596—600页中旦公事述,因为旦公之父元仁公与朝廷大臣徐铉、王钦若、王禹称等深交,且有姻亲关系,作为少年胡旦,长期寄寓滨州亲戚家。后来又因故坐贬滨州。史书记载胡旦是渤海人一点不虚也。而作为历史所记录下来的胡旦,决不是像中桥先生和一些家谱所载的那样有两个胡旦为朝廷状元。一是德安胡旦,为城公五世孙,谱载次房瑜公裔,另一是奉新胡旦,为城公六世孙,谱载长房珰公裔。不说别的,两人都为城公一家人,如果象中桥先生所说,两人都是状元进士,同时同朝同名在朝为官,那不轰动宋朝整个朝野及整个中华民族才怪呢。可为何连华林胡氏都不知道?甚至恐怕胡位柏宗亲是听中桥先生提出后才知晓吧!还有史上记述咸平初胡旦因故降为团练副使,而中桥先生所讲旦公为何在咸平才中进士呢?如果正如中桥先生所讲,那么华林大成谱,清亁隆版本为何没有记载鄂公三子旦公是状元?

大成谱是这样写的:“旦鄂公三子,行二十七。娶氏,生子二:宗国、宗成。”如果这个旦是进士或状元,怎么如此简单记述,怎样连华林的七十二进士没有名份,谁听说过宋太宗时期有两个同名同姓同时同朝为官,侍同一君的胡旦?想是没有这样的事,况且同名同姓同时多的是,如大儒胡安国,现在全国各家的谱都指大儒胡安国,那么按中桥的逻辑来说,宋朝大儒胡安国就有好几个?如果有是讹误,华林谱载十几岁一代人,几岁一代多的是,你叫什么屈?请我们大家多多分析,深入研讨,我是否象中桥先生所说的“招魂入墓”。中桥先生何人?我之朋友也,只不过与我有点意见分歧而己,你不能在祖宗面前搬弄是非,用不着在网站上发文诋毁!请宗亲们明鉴!


(23)考赦送胡氏世系

    十月间,我与昌英在黄山学院调查徽洲胡氏时,发现赦送胡氏民国戊子年版《胡氏宗谱》。查其远古世系,是从西汉计宁公为一世起,八世为汉交趾都尉胡刚,九世为东汉经六朝重臣胡广伯始公,而十世权,权生逝,至十八世平与敏兄弟,平生荫、荫生容、颉、须三公,容生伏,伏生琳止。敏生综,综生质,质生威,威生奋,奋生乐陵,乐陵生福,福生裕,裕生伸、俊、杰三公是二十四世,二十五世为瞳公,而从裕公次子俊公下至二十八世是为藩公壮候,壮候生国珍,国宝,国琯三公,国珍又下至曾孙为珣公,珣公生征儒为三十三世,从征儒至宋太宗发运使则公计十八世。这样在时间上仅220年左右,则生超为宋真宗景德时千牛卫将军,下六世为赦送胡氏始祖珊公,这个世系首先从胡刚说起,胡刚是汉交趾都尉,其子不是伯始广公,其子应为简、策、符三公,胡广是胡刚六世孙,胡广生五子:整、骅、宁、硕、平。而权公不是胡广伯始公的儿子,有史书及墓志铭为证。再说十八世敏公,字通达,生质。质生威,而敏公不应生综公,谱载生综,综生质,这是讹误,胡质与曹操为官,胡综与孙权为官,怎么能成为父子关系呢?再说威公生子奕与来降昱公,而不是生子奋,奋公与威公同时代不假,但奋公父亲是胡遵大将军,怎么能写成威生奋呢?而下面更玄,乐陵是唐朝人,奋公是西晋人,其谱却写成奋生乐陵,这中间时间上隔东晋、南北朝、隋朝呢,这不是造化弄人吗?然而在乐陵之下八世居然还有壮候胡藩,九世胡国珍,试想除了刘宋壮候胡藩,在唐朝下面还有一个阳山县男壮候胡藩吗?如果是华林胡藩却又怎么是唐末人了呢?而吴应拨先生在其序文中曰:“考赦送之谱见卜居涥之觉溪者係谏议大夫国珍公也”。藩公生国珍,国珍怎么生仁?仁生澄、澄生珣、珣生征儒、五代人就穿越了从南朝至晚唐三百六十年左右,真是杂乱无章,错讹甚多,而唐至宋同样不能相信,从征儒公至宋太宗发运使胡则,竟然在二百二十年左右就 有十八代人之多 ,平均十二岁多一代人,我们无法相信其谱的真实性。现就我们考证,赦送胡氏应以征儒公为起点,征儒生时郁,时郁生忠,忠生梦桂,梦桂生玉,玉生仲辉,辉生让,让生隆,隆生衡、衡衍则,则生超至珊公是为赦送胡氏之世次。
                                                                                      胡家钢(供参考)
                                                                                                                                 2011-12-3
[ 此贴被南山在2012-04-09 19:22重新编辑 ]
3
0

只看该作者 25 发表于: 2011-07-07
原来光宇宗亲是为了修《中华胡氏通谱》才今天非议这个,明天非议那个,从来没有属于自己的东西啊
QQ:694102789
只看该作者 26 发表于: 2011-07-08
       植诚宗亲:我从来没说我有什么东西,胡姓资源是族人共享的,我今天“非议”这个,明天“非议”那个。我无缘无故非议谁了,非议你了,我不认识你呀,我所说的难道不是事实?修谱不是什么坏事,因为每个人都是光身而来,靠自身修的造化不同罢了,如果不是人们要寻找自己,谱有何用?史有何用?不是有史有谱,你的文化何以承传?所以学走路,不能怕别人推。什么事都有好的一面。何况不是一人能够修好谱,是要靠大家的,你说的很对,我是什么都没有,但是我有一颗热忱爱族的心,虚心向大家学习交流,不畏别的能说真话。总之是要学习别人好的一面。讨论各大世系源流的去向和真实度是叫“非议”?别人诽谤攻击我难道不能辨解?如果你们认为对谱牒世系的讨论是“非议”,那就我再不会“非议”你们什么。
            
               最后,谢谢南山先生让我“非议”这么多!
                                                                                                                                             胡光宇
                                                                                                                                         20116,8
                            
3
0

只看该作者 27 发表于: 2012-08-13
大家把自己的想法和疑点说出来是好事,这样可以把我们的族谱变的更加完缮。也许光宇宗亲的语气稍微重了一些,但是出发点是好的,希望宗亲们原谅一点。
友情、友谊,心心相连
1217952036@qq.com

只看该作者 28 发表于: 2020-01-31
状元旦公传            
    胡旦,榜名,讳仲旦,字明远,号讱亭,亦号周父。江州德安吼村人。因尚书礼部知制诰员外郎山东巨野人王禹偁与旦公父元仁公为门第姻亲,故旦公宦遊山东蓬莱、惠民、滨州一带,又因故太子楚王元佐谋立,使胡旦累贬滨州,寓居渤海(今滨县),又因父元仁官渤海利津县令,遂称渤海人。晚年寓居襄州(今湖北襄阳)。
    胡旦高祖讳城,小字(鬼十勺)(读勺音),字汤老,号嵩山,唐天佑进士,授国子监博士,迁侍御史,诰封徐国公。唐亡祚移,退居华林;曾祖瑜,华林五宗次房。字可佩,号雪窻。后唐乡贡进士。初仕京西襄阳邓城令,历开封陈留尹,开封太守、淮南转运使转迁南唐衡州刺史、累迁刑部尚书因家陈留;祖令絃,字纯卿,仕南唐衡州酃县县令。由陈留任上古茶陵酃县退居德安平地塘;父元仁,字青宇,号景宣,贡生。随父任居茶陵。后退居德安时就婚义门陈氏,道经东佳都紫崖泉,爱其风物之美,遂置良田百倾就居焉。后因任渤海利津县令、惠民县令除升朝散大夫,又因子胡旦贵,诰赠光禄大夫、上柱國一品职衔、南唐知制诰瀚林学士、吏部尚书、宋直学士院银青光禄大夫、散骑常侍、上柱國姻教生徐铉为世兄年侄元仁公家谱作胡氏宗系录。公年世姻弟礼部知诰员外郎王禹稱于公元九九七年、年家门生秘书丞高申于公元一00四年、世弟年侄资政殿大学士王钦若于公元一0一六年分别为华林堂德安胡氏旦公家谱作序。                              
    旦公俊逸,聪颖。少有大志,博学善文。常自云:"应举不状元,仕宦不宰相虚生也"。宋太宗时太平兴国三年(公元九七八戊寅)进士第一,果登状元及第。初奉朝奉郎骑都尉,行太常博士,赐绯金魚袋。继为将军监丞通判升州。时江南初平,汰李氏所度僧,十减六七。旦公曰:"彼无田庐可归,将聚而盗"。悉黥为兵,迁左拾遗。直使馆。又授朝奉太夫。数上书言时政利弊。出为淮南东路转运副使,知海州逾年召归。
    卢多逊贬,赵普罢相,河决韩村,寻复塞。旦以献《河平颂》有"逆逊远投,奸普屏外"等句忤太宗意,太宗召宰相曰:"胡旦献颂,词意悖戾。朕自擢于甲科,历试外任,所至无善状。"知海州曰为部下所讼,犹已具。适会大赦,朕录其才而舍其过。尚今在近列,又领史职,乃敢恣胸意狂躁如此,其亟逐之"?遂贬为殿中丞,出为地方官,任商州团练副使。后又起为左补阙,直史馆迁修撰,预修国史。以尚书户部员外郎赐绯金魚袋,赠光禄大夫。端拱时复迁工部郎中,知诰制中书舍人,史馆修撰。真宗时官保信军节度副使,上骑都尉。上书《平燕议》论时政,主张利兵甲,雄士卒,饶给养。"齐心平乱,恢拓旧境"。随升任保信军节度使。行尚书兵部侍郎,知制诰直秘阁秘书少监,上柱國,赠紫金魚袋。又赠金紫光禄大夫。
    有佣书人翟颖者,旦尝与之善。因为改姓名马周,以为唐马周复出,上书诋时政,且自荐可为大臣。又举才任辅者十人,其辞颇壮,当时皆谓旦所为。马周坐流海岛,旦亦因之贬为坊州团练副使。胡旦号周父,故因之。旦坐擅离所部谒宋白于鄜州,既被劾,特释之。徙降州。稍复工部员外郎,直集贤院迁本曹郎中知制诰,史馆修撰。
    宦官内侍行首王继恩得太宗宠,久握重兵,胡旦与其素善,为继恩草制辞过美,继恩真宗时专贪日甚,并泄朝廷机密,真宗闻而恶之,黜为右监门卫将军。旦受牵连,又削籍流于浔州(九江),后移通州团练副使。徙徐州,以祠部员外郎分司西京。又为保信军节度副使。久之,以司封员外郎通判襄州。封泰山,改祠部郎中。既除,乃言。父卒时尝诏夺哀从事,请追行服三年。
     宋太宗时,因故太子楚王元佐以谋立,胡旦因此受牵連坐贬滨州。在此写成《汉春秋》,又以少随父任上随游渤海一带,故遂籍渤海。
     旦公有砚数尺,旁刻字曰:"宋胡旦作春秋砚”。天圣元年宋仁宗即位,旦公将淳化五年在滨州渤海写成的《汉春秋》一百卷献上,天圣五年又献上所著《将帅要略》五十三卷,同时还献上《五代史略》四十三卷,《唐乘》七十卷,仁宗龙颜大悦。
     旦公历宋三帝,仕途坷坎,屡遭贬徙,最后落藉襄州。未几双目失眠,仅以秘书省少监退休。退居汉上(即汉水中游裹樊)后,仍令人读诵经史而听之。江州德安同乡、礼部郎中夏竦仁宗初出任襄州知州时,常与寓居襄州的胡旦交往,并为其所著的《演圣通论》作序。仁宗嘉其志,再诏升为秘书监。旦公晚年尤黩货,干扰州县,持吏长短,为时论所簿。卒年八十岁。因甚屡遭贬罚,子孫甚贫,寓居民间。皇祐时知襄州王田为言于朝,得钱二十万,赦葬浔阳太湖镇背枣树林,即瑞昌县南流畈枣树树林田氏屋背后,时称宰相坟是焉。旦公不仅在秘书监时为家乘德安胡氏宗谱作序,还于宋真宗景德四年(公元一00七年)官保信军节度使时为华林宗族撰写了《华林创学记》即一说是《儒学记》,且在宋咸平五年官中书舍人,经筵讲馆知制诰时,为德安门第姻亲义门陈氏撰文"义门记"。公妣耿氏封正国夫人。又娶义门陈氏、京氏。生子七:克仁、克义、克礼、克智、克信、克球、克珙。
    旦公长子克仁公,字元善,又名用仁。真宗时云南按察使,后避居兴国上湖陇口梅垅。界首、武昌、大冶、阳新、蕲春、武穴、浠水、鄂州、大悟、红安、新州、黄玻、咸宁、蒲圻、竹山等及外省均有其裔。次子克义,字元和。宋仁宗时任国子监祭酒,有裔居有居德安、武穴、蕲州、浠水、九江、瑞昌、黄梅、彭泽、等各地。三子克礼,字元敬。官宁国府通判。有裔迁武昌、星子、龙溪、饶州等处。四子克智,字元恭,官主簿。传四世至钧叟兄弟七人于南宋建炎间靖康之变时远救国难,征熙河有功,俱封侯爵,其裔有居德安道山、瑞昌、及湖北等地。克信、克球、克珙俱详山东等系。实之记为之传矣。

           裔孙胡雄杰、胡家钢拜撰
          时在公元二0二0年庚子仲春吉日
114412749@qq.com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