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口宗明公续修族谱载:“公讳成息,字子焱,有智略,勇绝人。晋元帝未得天下时,帝为安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公同王导等佐之,遂即帝位,封公不受重爵,敕授散骑常付侍。大兴元年(公元318年)。公六十有八,领军镇歙州,民赖以安。公世居青州僕阳,恩赐田宅于华阳镇。后以龙川山奇水秀家焉。以荆林里改名曰大坑口。公享年八十有二,夫人汪氏,继严氏,生子三。葬金紫山。”又舜陟公谱序云:“族出湖广岳州,自胡广子孙居之。自胡焱仕晋为山东安抚使。子孙居青州府濮阳县板桥村。祖宓,仕唐为散骑常侍,迁歙乌聊山下。”
从上面叙述来看,由大兴元年公六十有八,领军镇歙,可知焱公生于公元250年,这说明焱公同威公,奋公是同时代人,从而又知胡宓至焱公有六百零一年,在这六百年间,其世系仅十七代人,平均在35岁以上,这不说明什么,但从另一角度上来说,从东晋至南北朝而下至盛唐,查别的支系,例如安定遵公生于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其子广公生于魏,黄初癸卯年(公元223年)。其孙壹喜公,生于魏正始七年丙寅(公元246年)。至其曾孙忠公生于晋太始九年(公元269年)癸已,其玄孙爵公生于晋元康三年(公元293年),从这个家族的繁育来看,公元206年至公元223年,至公元246年,至公元269年,至公元293年,这个世纪百年中就含五代人,相比龙川就差多了,而不是平均在35岁的隔代,在盛唐的生育间隔就更不可比了。所以从东晋焱公至唐宣宗朝胡宓公这段世系最少漏掉五至六代人。又考,根据舜陟公云:“吾祖出自湖广岳州。”查广公六蹈相位,生子甚多,并没有一个名字或其字号叫权的儿子。据查胡禄也并非胡质,而质公又不是伯始广公之孙,所以胡权,胡禄不是湖广岳州胡广伯始公之裔,又据洪少峰先生所著《望族的故乡龙川》一书第84页的世系考疑来讲,其所分析的非常有理,胡思谦更不可能是东晋人,因为东晋不过百年而已,而龙川这个世系,我在去年曾撰写文章与大家讨论过。我认为龙川世系是有讹误的,漏代现象是事实,这可从其各方面可指证出来。
下面再回头来谈,焱公之先祖,公生约于公元250年,这说明与其同时代威公,奋公等是有一定的联系,谱载其先祖世居青州僕阳板桥村,可质公是居寿春,遵公居安定临泾。奋公虽然是徐州剌史,所居的是邳州,而焱公父扳公,祖链公,如果按舜陟公云其出湖广岳州,接其广公孙“烈”,而奋公的弟弟名“烈”,“世胡谱”把龙川接到奋公弟弟烈的下面,那就有点是是而非了,因为焱公的生活时期,就是威公,广、奋、烈、歧时期,而焱公还有其父其祖,怎么会是奋公之弟烈公的后裔呢?
所以,我认为是不可能的;如果是威公也不可能。因为威公生子二,长奕公,字次孤。次子罴,字季象。更没有焱公的字号。何况威公字伯武,不是名曰扳或链的字号,所以我认为不是威公本人后裔,据龙川谱载,“胡焱宦迁歙华阳镇。胡烨(青州派),胡焕,……胡能,胡育为黟县横冈派,胡埋复居青州故址”。从这看出,焱公平辈或上上辈的人在青州还有多人,故其先祖链公是谁,是很难找清楚。又据洪少峰《望族的故乡龙川》第143页介绍歙县关东派中所说:“胡焱的堂兄弟胡育。建武中(约318年)为新安太守,举家迁居黟县横冈……。”胡焱叔父胡抗的儿子胡育,即胡焱堂弟建武中为新安太守等,这说明从胡链至胡焱这三代青州人不能与胡质、胡遵搭上关系,而考《新安志》未见胡育的记载。所以,新安胡氏如要归于安定胡氏的话,那么能够衔接的只有遵公之兄遵叟公,云其不知去向,又根据《龙川胡氏家谱源流序》中说“胡奋世居山东青州,晋为宦族,元帝渡江都建康,以奋镇武大将军,统领兵众,其从侄胡斌亦与焉。斌为内史,侍帝左右,除骑常侍。大兴元年四月江东大饥。昭百官言事,州刺史应占上疏焉,宣奖儒官。清以俗化。除公散骑常侍中,领军提兵镇歙州。民赖以安,朝赐田宅。因家于新安,与汪氏为婚姻,居华阳镇……”。从这段文字来讲,我认为胡奋以上并没有世居山东青州,只不过是胡奋做过徐州的刺史,胡奋的从侄胡斌的经历过程与龙川始祖胡焱是否同一人,如果斌公就是焱公,那么焱公就是胡奋的从侄,也是同时期人,既然是从侄,就是说他的父亲扳公是奋公的堂兄弟,与奋公为从侄的人,只能是奋公伯父遵叟的孙子,如果焱公祖胡链是遵叟成立的话,那么遵叟有可能从甘肃沿黄河东下至青州,这样对胡焱公世居青州板桥村可成立。
其原因有三,一、大兴元年焱公已六十有八了。其约生在公元250年,奋公卒时他已三十八岁青中年;二、与汪家为婚只有一个人,所以斌即焱公;三、不管序文的时间错位,作为华阳镇的胡焱或者胡斌,有可能与奋公沾上边,因为同朝为官,因奋公卒于官,焱公已三十八岁,同为姓胡能不沾边?如果不沾边就不在情理之中,所以我认为胡链很有可能是遵叟,不管是作为血源世系,还是人文先祖,这样说可以成立。
[ 此贴被南山在2011-07-07 17:09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