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5395阅读
  • 21回复

宋朝初期两位胡旦公讨论专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2015-01-18
南归日记》还给我们留下了极为珍贵的史料。在游岘石寺时,袁中道仔细辨认了岘石洞侧石壁上的摩崖铭刻。“旁石壁有字,依稀可识,为胡旦、谢泌、陈尧咨、窦学(下阙一字)。胡宦此即卜居。谢正守襄,陈方守荆,皆名士也。”文中所记前三人,俱有才名。谢泌,字宗源,宋太平兴国五年(980)进士,先任知县,后迁著作佐郎。端拱初,任殿中丞,著文章10篇,《古今类要》30卷献太宗,召试中书,入直史馆。历任右司谏,湖州、虢州、同州、福州、襄州知州。咸平五年(1002)迁太常少卿、右谏议大夫、判史部铨。其知襄州时为真宗大中祥符年间。陈尧咨则名气更大,字嘉谟,阆州阆中(今四川南部县)人。真宗咸平三年(1000)进士第一,状元。历官右正言、知制诰、曾出知荆南,后改起居舍人、以龙图阁直学士知永兴军、陕西缘边安抚使、以尚书工部侍郎权知开封府、翰林学士、武信军节度使、知天雄军,卒谥康肃。入选初级中学课本的欧阳修《卖油翁》载有“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云云。很多人也许对卖油翁耳熟能详,但却对陈康肃公尧咨较为陌生,这位以神射手载入史册的宋代名将,竟也曾把足迹留在了襄阳,这是我们在无心漫读《卖油翁》时万万没有想到的。胡旦,渤海(今山东惠民)人,字周父,喜读书,少有才学,善于文辞。北宋太宗大平兴国三年(978)戊寅科状元。淳化二年(991)任参知政事,四年为总计使、九年为盐铁使。后起为左补阙,复值史馆,迁修撰,以尚书户部员外郎身份知制诰。窦学则不详。除与史料相印证外,袁中道还记胡旦“宦此即卜居”,为研究胡旦生平提供了新的佐证。四人为好友,交往密切,其中胡旦正是得谢泌举荐之力才得以平步仕途。石刻所记载的雅集活动,或是谢泌知襄州期间。《南归日记》所记录的这块石刻仅此一见,为我们提供了宋代名士在襄阳的活动信息,十分珍贵。另外,岘石背后的另一块宋代摩崖也记载了晚于此的南宋另一次雅集活动,庆元丁巳(1197)端午,方当战事渐紧之际,驻兵襄阳的鄂州都统赵淳在对岘石一带进行修葺后,邀请了时任京西南路安抚副使兼襄阳知府程九万、京西南路转运使朱致之等在此饮酒赋诗,共抒保家卫国的决心。由程九万记并诗,勒于岘石后,至今尚可读。两个事件基本可以表明,风景擅胜的岘石在宋代已经成为文人、官员的雅集之所。如今,岘石

只看该作者 21 发表于: 08-05
  来源《万历南昌府志》
宋 奉新人
胡旦 :字从道,以文学荐仕议政大夫迁保信军节度使,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