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56660阅读
  • 93回复

胡氏宗亲网建网八周年庆典专帖 (2014.07.20 )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2014-07-04
热烈庆祝胡氏宗亲网建网八周年庆典!

只看该作者 21 发表于: 2014-07-04
我的寻根(寻亲)故事(三):汀城寻根----胡兴中(台湾嘉义)
汀城寻根----胡兴中

感谢台湾嘉义胡兴中宗亲赐稿,胡氏宗亲网发表。

        2004年是母亲逝世廿五周年,明年(2005年)是父亲逝世廿五周年,父亲在去世前曾交待将他的著作集结出版,回首往事,恍若昨日。廿五年了,著作出版不能再拖了,于是打算编辑一本纪念性的文集,涵盖父亲的著作外,兼有思亲寻根的用意,一则缅怀父母亲之生养恩情,二则让海峡两岸的兄弟姐妹,并下一代,对父祖有更深切的了解。父母亲均系福建长汀人,为采集适当的相片,乃动念走一趟长汀,寻访他们昔日生活、求学的足迹,让父母亲口中的古老山城,在眼前鲜活起来。

        在厦门高崎机场,发哥与我凭借着十几年前的照片印象,虽然目光已相对,在第一时间却不敢相认,待确定身份后,彼此脱口而出的竟是「你老了不少」,时光催人老还真是大自然的铁律。

        逸侄在厦门工作多年,熟门熟路,很快地就带着发哥与我到了厦门大学,与事先约定拜访的朱双一教授及郑启五教授见面。朱、郑两位教授原与我素不相识,却在多次的电邮中无私地提供若干长汀厦大的数据,他们对长汀厦大的人事物做了不少研究,对我长汀寻根协助甚大。郑教授且在宏文『夜访大成殿』中自称准长汀之子,其令堂陈兆璋教授还与父亲有厦大同学与福高同事之谊。在厦大台湾研究院彼此初次见面,话题围绕着长汀厦大,彷佛昔日老友般,其实我们是厦大校友的第二代。郑教授带来了几本书送我,并说,我所询问的长汀厦大的问题,在书中都可找到答案,他的热情真使人感动。

        爱姐一家离汀迁龙岩近廿年,故在往长汀的行程中顺便约其一家人餐叙,爱姐虽已去世,姐夫及四个子女各家均全员出席,来认我这个年轻的舅舅,甚至是舅公。坳不过他们的诚意相邀,餐后又去姐夫家及外甥家小坐,这时兰溪美姐的电话也到了,她知道我此次长汀寻根负有采集的任务,坚邀下次一定要去上海杭州走走。龙岩短短的三小时,见到了从未谋面的亲人,却有太多事情无法一一说清,只有留待以后再找机会。

        龙岩往长汀是由晓侄来接,此路段正整修中,发哥与我乘坐小车走走停停花了三个半小时,晚上七点终于抵达长汀,开始接触到了父母亲昔日的生活环境。

        小湖塘,从小听惯与看惯的地名,原来是萧屋塘,长汀话念起来的确不易分辨。塘在哪儿?是水塘吗?不,原来萧屋塘是条巷子。胡家老屋父亲幼年时与祖母的住房,稍长念书、结婚、生子女的厢房,祖母生前的房间,厅堂的一个角落,一张黑亮的古老圆桌,这些显然留有父亲大量足迹的地方,在发哥的引导说明下,我拍下了相片。发哥的文章『在我记忆中的父亲』,生动描绘了将近六十年前父亲走进这座厅堂的情形,就着眼前的景物,我彷佛探入时光隧道却隐身在侧,看见父亲走进门来抱起发哥,也看到学生时代的母亲在厅堂桌上向父亲请教功课的情景。他们的历史此刻不再遥不可及,我正站在历史的发生地。

        五通庙背,也是从小听惯的地名,是章家老宅的所在,现在是民主巷。五通庙在哪儿?绕到隔巷,果然有个还像庙的样子的房子,章家老宅的确在五通庙背。老宅与对面的章家祠堂据发哥说,与其少年时代所见相同,没有太大改变,汀哥住在老宅中也说的确没有改建过,我前前后后照了许多相片,特别把母亲住过的房间及章家祠堂神龛拍下来,这些地方想必留有母亲年轻时的足迹。在汀哥家中厅堂一眼就看到外公外婆的照片,那就是我幼年时父母亲讲汀城故事当中的主人翁啊,故事发生在七十年前,而今我伫立在他们相片前,感觉那些故事就在眼前一幕幕重演,门外马弁立正敬礼声在耳边响起。

        在长汀古老街区里,像胡家章家老宅一样的屋子,到处都有,没有改建的除了还有昔日大家宅第的气势外,大都显得破旧不堪,甚至倾圮,改建为水泥砖墙的则在弯曲的老街小巷中显得有点突兀,古老街区维护与现代城市建设仍是挥之不去的难题。

        在北山东麓老古井附近寻寻觅觅时,福音医院维护单位的主管很热心地引导我们参观傅连暲医师展厅,并且肯定地指出乐育小学旧址就在福音医院后面。是了,母亲就读的乐育小学是由教会所办,与福音医院相邻是合理的,现在只剩下校门保留原样,门前石阶梯已改为水泥阶梯了。除了章家老宅外,乐育小学应是长汀所能找到的母亲最久远的足迹了,一番寻觅后的获得,有如获至宝的欣喜。

        第二中心小学,母亲高中毕业后任教一学期的地方,晓侄的妻子回娘家向长辈一问就有了正确现址,是现在的东区小学,景物已全非,只有地点确定。母亲学经历中的地理名词,乐育小学与第二中心小学,我今天居然站在校门口,想象着母亲留着学生发式或梳着两条长辫子走进学校,颇感不可思议。

        父亲高中一年级念完,奉令停学一年下乡办理民众教育所服务的雁湖国民学校,原先也以为是地理名词,找到的机会渺茫,雁湖甚至不是村,连地理名词也不是,地图上根本找不到。发哥先打听了一下大致在往古城的方向,一路上贵人相助,过了七里村转往光明村,以为光明小学即是,村民说,光明小学是更乡下的老学校搬迁出来的。往更乡下走,终于在落日余晖下,看到了非常破旧的木屋,厅堂墙上残留着规劝学生勤读书的繁体字标语,两侧厢房充作教室,木屋外小小的院落侧边还有一个半倾木门,门外电线杆上有「岸湖」二字,附近绿野平畴,山丘环绕,典型的农家十多户沿着乡路散居。领路的丘先生说,此屋已有百年了,他父亲八十多岁了,曾在此教过书,这附近没有其它的学校了。所以,找寻方向若没错的话,这半倾木门应就是雁湖国民学校的校门。父亲六十五年前居住在如此偏远的乡间,如今发哥、晓侄、孟元外侄孙、及我四人追寻父亲昔日足迹,一路竟如此顺利,相信父亲正在冥冥中引导着我们,要我们陪伴着他重访雁湖。拍下照片,在暮色苍茫中,我们满意地告别雁湖。

        长汀中学是父母亲就读六年的学校,圆拱校门下他们肯定走过了千百回,千年古柏下必定留下了他们活动的身影,两侧现为博物馆展厅的教室里,有他们青春岁月的痕迹,想必我在观看展览的同时,曾经与年轻的他们有过最近距离的接触,他们欣慰地看着我,正保佑我寻根顺利,而我浑然不觉地浸淫在他们无形的怀抱中。「龙山书院中厅旁一房」是父亲住过的宿舍,曾为父亲遮过风蔽过雨,伴随着父亲长大成人,这次没找到进去参观的门路,只在客家宾馆二楼窗外,遥遥相望,看见房舍的屋顶及院落里高大的树木。汀中图书馆父亲在那儿读过书,现在木梁黑瓦尚存,估量这建筑不要几年恐将不存,我努力地替它保留了晚年样貌。

        三元阁是长汀「子城」的古迹,从南向北望过门洞,正是长汀中学的校门,父母亲来往于学校与家里,这儿是必经之路。三元阁还有地标的作用,在三元阁上即是从前的中南日报社,父亲曾在那儿担任副刊编辑,后方稍偏西不远处是昔日福紫小学,父亲曾借用那儿教室为家教学生上课,两处都是父亲自谋生计的地方,如今老街房舍已全部拆除,无法辨识。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三元阁附近满布着父亲匆忙走过的足迹。

        长汀的厦门大学是父亲离汀前最后一个生活空间,可惜现在除了中区小学保存了当时厦大校门及大礼堂(即大成殿)外,诸多昔日校景只能从大成殿里的展览及萨本栋故居的展览中翻拍,留作纪念。旧校门和大成殿之间两株百年古柏依旧,依稀可知两侧廊庑位置。万寿宫、第一院、集美斋、训导处等父亲日记中提过的去处,或者“厦门大学长汀时期校园图”里的各种建筑名称,现在完全找不到蛛丝马迹,难以按图索骥,只知道长汀一中现址就是厦大中山公园校区,其中木梁黑瓦建材的食堂似乎是当年的集美斋或是膳厅,特地将它拍了下来。横岗路上万寿宫原地新建的砖墙房屋,嘉庚堂原址正起造的大酒店,几回从那儿经过,却怎么样也无法与父亲大学生的身影连结,虽明知这里必有父亲的足迹,还是放弃了拍照的念头。

        父亲记忆力惊人,生前说过他五六岁时曾走路经过石牛到长汀,就这样,发哥与我决定走一趟石牛,探访这一处可能是所能寻到的最久远的父亲的足迹。车经大同、新桥、馆前,过了曹坊,路边碑记「铺路记」清楚说明石牛村为「汀邵两府咽喉之路」,我们知道石牛近了,果然不消十分钟,石牛雕像及父亲口中通往长汀、连城三岔路口出现眼前,北望宁化来时路,父亲年幼而模糊的身影缓步行来,走向在长汀的未来,但我们是否真能望得见父亲的来处呢?石牛是否就是寻根的终点呢?叹服于父亲的记忆力,心中也升起一股难以名状的感伤情绪。在石牛与大路口我们拍了相片,表示曾寻根到此。

        霹雳岩百岁亭寻访相当容易,父亲日记记载,同学闹酒,痛饮于中正公园百岁亭,老郭子揩油厉害,破自生以来请客记录,计十二元一角。惊讶的是,重建碑记载,百岁亭始建于1940年夏,原来亭子初成,父亲及同学数人即携带酒菜寻得此胜景,畅饮而归。睹亭思人,父亲年少轻狂呼朋引伴饮酒作乐情景恍如重现,正举杯招呼我们进亭去浮一大白。

        中山镇公所,六十年前父亲曾来此调查长汀童养媳资料,并撰文『长汀童养媳』刊于汀州青年报。当途经现在汀州镇政府前,经一鹤发红颜老者证实即为昔日中山镇公所原址,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无意中寻得一处父亲足迹所至。

        其它父亲所到之处或文稿提及的长汀旧址,如民生书店、梁同和面店、中南小吃、蔡锦云服装店、富隆公司、广源裕、司前街某菜馆、北味菜馆等,大多已沧桑难考,大井头的泉顺海景貌全非,却留有旧井而弥足珍贵,东塔万魁塔已改为上上塔了。营背车站已因拓路而迁移,在南廨寺对面的原址,车站房舍约在今营背街慢车道及人行道上,父亲五十八年前最后一次离汀,母亲五十六年前赴榕,均由此告别家乡,没有机会重回乡愁缕缕魂萦梦牵的长汀,在汀亲人的挥手送行也终于逐渐变成充满悲欢离合的永远的思念。

        汀城寻根共计在汀五日,附近的名胜古迹如朝斗岩、龙岩潭、云骧阁、新安楼、辛耕别墅、福音医院、金沙寺、北极楼、天后宫、南禅寺、南寨、默林等等都一一前往揽胜,这些地方相信父母亲都曾到过。长汀家乡风味食物,发哥与荣嫂尽量张罗,吃在嘴里,都让我忆起儿时父母亲尚健在时做这些年节菜肴的情景,使汀城寻根更增添「回家」的感觉。擂钵是台湾没有的器具,却是炰薯包必备的工具,父母思乡情切,曾想藉由薯包来解乡愁(聂云轩撰『梦怀故园薯包香』,文见1988年农历正月初一日《长汀会讯》第八期第34页),故特地拍摄擂钵及刷大薯相片以为留念。西山下新火车站,及连结火车站与高速公路的环城南路,还有旧机场改设的腾飞工业区等处也驱车经过,略作参观。

        带着寻根的照片一百多张,及在汀亲人的殷殷话别,从营背车站离开了长汀,返回厦门与逸侄夫妇见面,酒足肉饱,微醺中度过了旅程的最后一晚,次日上午游览鼓浪屿日光岩,为厦门一游留下些许纪录。终于要跟担任全陪的发哥告别了,要跟寻根之地-福建告别了,有了回家的感觉,我知道我还会有二次寻根之旅。

2004.11.30

原载:胡氏宗亲网(http://www.hszqw.com.cn/bbs/read.php?tid=7288
[ 此贴被南山在2014-07-07 22:03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22 发表于: 2014-07-04
贺胡氏宗亲网建网八周年庆典 [七绝]    文/胡明志
    
          胡氏宗亲胡氏网,八年建网正开花。    
          寻根问祖千千硕,百代源流是一家。

热烈祝贺“胡氏宗亲网”建网八周年庆典,“玉贵胡氏网”全体宗亲向“胡氏宗亲网”表示衷心的祝贺! 众所周知,

胡氏宗亲网在寻根问祖及信息共享等多个方面为天下胡氏宗亲做出了良好的开端与巨大的功绩!

在这个值得纪念日子里,希望更多的胡氏宗亲投入更多的热情,为胡氏文化研究添砖加瓦,且衷心祝愿胡氏

宗亲网站长苗勇宗亲、总版主南山宗亲以及各位管理人员再接再厉再为胡氏的美好明天而努力奋斗!!

胡明志(玉贵胡氏网主编)

甲午年六月初八



衷心感谢“玉贵胡氏网”胡明志(主编)版主的祝贺!

热烈祝贺广西“玉贵胡氏网”于 2014.03.15 正式开通。网址:http://www.yghs88.com/
http://www.hszqw.com.cn/bbs/read.php?tid=13053

南山 2014.07.05
[ 此贴被胡明志在2014-07-05 23:38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23 发表于: 2014-07-06
我的寻根(寻亲)故事(四):艰难的历程----胡先勇(陕西紫阳)
寻根:艰难的历程----胡先勇(陕西紫阳)
  
        续修家谱是家父多年的心愿。早在1998年春节阖家团聚提起这事时,盼切之情,溢于言表。然年逾古稀,精力、体能都力不从心,积愿难成。家藏《大成合修宗谱》四部,系光绪七年(辛巳)由湖北老屋“敦睦堂”续修,在“文革”破“四旧”时,祖母杨氏先友藏于屋脊才得以保全,功莫大焉。但因年久屋漏,致使家谱残缺不全,有多处残破、腐朽、粘结,尤以第四部为甚,已不能翻阅。若不将原谱拯救修复,就无从言续,父亲甚为焦虑。

        余不自量力愿承其事,遂利用工作之余对家谱进行整理修复。先将家谱线装拆开,把每页揭开复印后,再用小刀将复印件墨污处一一刮净,不清晰则描募复原。但原粘结处揭开后已成空洞,致使大片篇幅没有文字,幸得显钟沟洪玭公手抄本残卷两册,方可互为参详,补齐部分文字(然洪玭公手抄本也残破不堪,系道光十六年宗谱版本,道光十六年至光绪七年这部分也没有记载,直到2007年10月回湖北祖籍才补齐了这部分文字。),前后用了大约一年的时间才修复整理完毕,遂将原谱封存,以复印本进行阅读研究。家谱卷幅浩瀚,又都是文言文,古时行文都没有标点断句,又花了几年时间,时断时续进行研究,逐字逐句推敲,加上了标点符号。因本人水平有限,仍有很多错误或不确之处不尽人意,望后来者发扬光大。经过标注,家谱已能粗略阅读,修复拯救阶段遂告以段落。

        2007年“五一”放假回家,看到父亲身体日渐衰退,才倍感紧迫。我紫阳胡氏有80%以上来自于湖北武昌金牛镇(现金牛镇划归为大冶市管辖),都是同一谱牒宗亲,过去各支各房都有家谱,只因“文革”破“四旧”时,其他各支家谱都遭焚毁,紫阳县全境可能就只保存了这一套家谱。现在老一辈人大多都已作古,能知道家谱来历和家族世系承传、迁移、轶闻、往事者,仅剩家父一人;况家父年事已高,今八十有四,若不及时续修家谱,将会出现断代,后人更无从考证。古人云:“五世必修谱”。我芭蕉口胡氏一支,自洪河公1854年从湖北武昌始迁陕西省紫阳县以来,至今已繁衍六世而没修谱。湖北祖籍已于1989年重修家谱,我支和紫阳县其他各支也都没有联系上,未能收录入谱,实为憾事!想我胡氏自周朝胡公[满]受谥封得姓以来,历经3000多年,虽朝代变更、动乱叠起,家谱也从未中断过。历代史学家对胡氏宗谱的详实、严谨、世系之完整都倍加赞叹,不能因为我辈贻误,而糟后人的唾弃。余思之汗颜而倍感紧迫。值今国运昌盛、社会进步之际,更应完续宗谱,以振兴族人团结精进、共襄繁荣富强之愿景。

        自那时起就不断向父亲询问,详细了解家族往史,及时记录并多方收集资料,到8月底已打好框架拟出初稿提纲;9月着手走访调查,对本支四房,分布在安康、紫阳及辖下毛坝、高滩、芭蕉等地的族人,进行登记造册;对远在北京、西安、深圳、东莞等地的族人,则通过电话、传真、网络等手段进行调查。历时一月,终将各房资料收集、整理、造册完毕。

    2007年10月3日,为续修家谱认祖归宗,余(胡先勇)携《大成合修宗谱》缩印本四部和本支续修谱初稿一册,只身前往湖北寻根问祖。是日子夜踏上寻根之路,10 月4日上午到达武昌,中午到达金牛镇,再往胡铺,经一路寻访,与大冶地区“中华胡姓联谊会”理事胡泽校接洽上。叔祖泽校理事对我支来历详细核查、考证后,确认我支自胡铁村(古称花桥港庄)迁出,遂与胡铁村村长胡承元电话联系,承元叔父前来胡铺将我接回祖居地——胡铁村。到了胡铁村后,又与祖籍现行宗谱进行了核对,和 “华林堂” 1989年续修《胡氏宗谱》第96卷(宗善公四子仲常公支下世系)对接上,光绪辛巳年以前的世系都一模一样。至此,我支迁徙140多年后,终于认祖归宗!

        在胡铁村,得到了各位族人的热情接待,当晚在胡世林家核对了家谱,把缺失部分文字尽行抄录补齐,并与祖籍族人相互交流了两地情况。祖籍人口出生现已排到了“祚”字辈,而我支因一世祖洪河公45岁才得子、二世祖道星公37岁才得子,就与祖籍相差了两代人,才排到“世”字辈。族人告知,当地正在进行《中华胡姓通谱》的编修工作,望我支将谱系尽快编撰,编修“国谱”时好一并录入。次日,世林贤侄带我游历了祖籍的山水、墓地、贡堂、古迹建筑等,还走访了几户宗亲,对祖籍的人文景观、风土人情、生活状况等方面加深了认识。此次寻根之旅收获颇丰,不虚此行,只因时间有限,下午就告别了各位宗亲,踏上归程返回安康。

        返家之后就加紧进行家谱的编辑、修改、排版和刊印工作,虽熬更受夜,殚精竭虑,也不敢偏废。如今终告完工,窃以为上可告慰先祖,下无愧于后人。功成之际谨告我族人: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成果,妥善保存,不得随便传阅外人;有婚丧嫁娶、添丁减口、迁移晋职等家族大事,应及时录入,勿使遗忘断续,切记!切记!

        在走访调查、寻根问祖的过程中,所到之处都得到了各位族人、宗亲的极力支持和盛情款待,在此深表感谢。转录“胡氏宗亲网” http://www.hszqw.com.cn/提供的满公和耿氏婆婆墓葬图片、画像等资料,以及http://www.9ditu.com网站提供的地图资料,亦深表谢忱。

        老谱的修复拯救,以及本谱修编之走访调查、打字撰文、设计编辑、照相制图、排版刊印等等一切作业、资费,皆由胡先勇一人承担完成。

        因本人水平有限,虽欲尽善尽美却囿于力不从心,难免顾此失彼,如有错误、遗漏及不当之处望族人教正。

        愿后来者发扬光大,百尺更进!愿胡氏子孙繁荣昌盛!
    
                                                             诚公、耿氏婆婆第三十七世孙:  胡先勇  (QQ:250345772)
                                                                                                 公元二○○八年元月

原载:胡氏宗亲网(http://www.hszqw.com.cn/bbs/read.php?tid=6041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24 发表于: 2014-07-06
热烈庆祝胡氏宗亲网建网八周年庆典!
寻根逆源来导航,
涣起宗亲千千万,
满公瓜瓞香火眭,
后昆共苦谱新章.

只看该作者 25 发表于: 2014-07-06
        值此胡氏宗亲网建网八周年庆典之时。感谢南山总版主在胡氏宗亲网提供的胡氏家谱目录,使我在上海图书馆找到了我房家谱。虽然谱有残缺,但经过到湖南省湘潭县花石镇,祖上迁出地了解家族的史料,解开了多年的疑惑。
       在加入胡氏宗亲网后,学习和了解了胡姓的来龙去脉,以及家族传承发展的历史。
       希望胡氏宗亲网越办越好,越来越多的宗亲能认祖归宗。

只看该作者 26 发表于: 2014-07-07
热烈庆祝胡氏宗亲网建网八周年!





安定郡   敦睦堂   江苏南京  溧高中山胡氏 电话;13585136311     qq1497232075

只看该作者 27 发表于: 2014-07-07
我的寻根(寻亲)故事(五): 祖居地娄子寺纪行----胡广武(安徽宿州)
祖居地娄子寺纪行----胡广武(安徽宿州)

        拜谒祖居地――娄子寺,在我心里一直惦记着而未能成行。

        2007年12月20日赴徐州参加苏鲁豫皖十市警务协作暨经验交流会议,次日上午参观过该市现代化的指挥大厅后,看时间尚早,我便谢辞东道主安排游览汉文化景点的美意,冒着浓雾,踏上拜谒祖居地路程。

        近年来,我在研读《胡氏族谱》时,其碑文、世系、敕命、家传、序、跋等内容常常萦绕在大脑,牵挂在心头。据《族谱》载:“始祖品祖居江南徐州府铜山县娄子寺,后分居萧丰故黄河两岸”,“先世曾迁居金乡,明初洪武二年回原籍定居胡大庄”,胡大庄、胡寨我去过,那么,娄子寺在哪里? 那里还有胡氏后裔吗?我经多方打听询问,终得悉娄子寺即为今丰县梁寨镇之南集。赴先祖居住地寻宗问祖,是我久有之夙愿,今终于得以实现。是日上午九时许,大雾中的能见度不到百米,车速仅能五十多码。我们拿着事先准备的地图,还要不断地停车问路。经黄集、何集、范楼等乡镇,几经周折,终于进入梁寨境内,但没有料到,快到梁寨镇时,因修桥,路被截断,我们只好绕道而行。

        两月前,经友人介绍,获得现居梁寨南集族哥广海的手机号码。从徐州临上路时,我自报家门给广海哥打了有生以来的第一个电话,询问他的具体住址、方位,按照他给的信息行进。雾中绕行,全靠广海哥遥控指挥。我们从东西路转向南北路,经过一段建筑材料市场,前行过一座桥,又南行二百多米,方才见到路东站着一浑身着黑色棉衣、头戴线帽、老远就向我们招手的老者,按电话描述地着装,他就是族哥广海。下车寒暄后,他将我们让进路东一座黑漆大门的院落,穿过过邸,我发现堂屋里坐着四、五个中老年男性,经广海哥介绍,他们皆为族人,有修民、传喜、荣跃、传水、广玉等都是热心族谱、族事者。我向族人简要介绍自己的情况后,我们就围绕家谱族事这一主题谈论开来。当我提出到先祖莹地去看看时,他们说:现为一片平地,无舍好看。尽管如此,我还是执意要去,修民爷(长我两辈)答应用摩托车带我去。

        冬至前的苏北大地,寒气袭人。此时雾稀薄了许多,天显得混黄。我们出广海哥家大门向北转向东行一里多路,再转向南行,至前口村西南北路上停下,我随修民爷越过路沟,穿经一片果树林、蒜地,来到一块麦地的西头,他指着眼前的地说:“在我的印象中,就在这位置。西北角原来是口坑,填平后,又 挖了条 南北河 ,早年林四周有石柱、坟前有墓碑、香案,五十年代大跃进和后来的文革运动,林上的设施陆续毁掉了。”我站在往日曾经肃穆庄严的同宗祖茔前,崇敬之情油然而生。这块安葬先祖的土地,使一代又一代的族人曾经一次又一次的前来祭奠,亦牵动着分居他乡后裔们的心。几百年来的遗存消失在今人的眼皮下,我百感交集,怨谁呢?怨岁月无情,怨亲情淡化,怨政治气候。。。使丰厚的历史遗存和深远的祖茔文化人为的受损、消逝,让今天的我们感到如此的贫穷,如此的痛心,如此的无奈!

        我怀着无限的失意离开同宗祖茔地。修民爷说去看看谱碑,我顿时又有了些精神,便跟着他三转两拐,来到前口村东南角的一宗亲家,据说记载先祖世系的《谱碑》被此家收藏。当修民爷从外边将一位三十多岁的收藏者找来后,他说碑被埋在西墙根,是其祖父用土车子从娄子寺推回家的,不然,早不知去向。近十多年来,各地来看碑的人很多,有的还要拉走,不得已而埋到地下。闻听此言,我说:您保护谱碑很有功,但 埋在地下易迷失,要扒出来洗净收藏好,一旦建好祠堂,要送祠堂妥善放置。现藏者未置可否。返回的路上,对没见到这块形成于明朝嘉靖年间的碑碣颇为不安。修民爷说碑绝没有埋到地下,藏到何处不好说。我讲是否会有意外,修民爷说他绝对不会。我心里略为安稳了些。《谱碑》上的文字尽管已录进《族谱》,但作为黄河两岸胡氏最早的史实载体,是万不可有丝毫闪失的。

        未目睹《谱碑》,心里稍有空落。回到广海哥家,我提出看娄子寺遗址,在座的五六名族人便一同而去。娄子寺遗址位于广海哥家东北角,一条村路从遗址前而过。遗址现为一片一米左右深的坑,里面长了些草,左右均有人家居住,唯有寺的遗址上没人建房,我问其原因,荣耀说因为是寺庙遗址,村民恐其不平安,我听后窃喜。据在场的广海哥等族人讲:娄子寺为胡氏家庙。整体建筑为前后两进,前边为青砖黛瓦之四合院,四合院后有后楼。山门前置有石鼓、旗杆,门内塑韦头神(可能是韦驮),堂屋供佛爷和十扒罗汉,东屋供三官老爷,西屋供观音,院内立有好几块碑碣;后楼较高,供泰山奶奶,每年正月里进香者如云。那时的胡家挂双千顷牌,家有戏班,逢年过节唱大戏,很热闹。日本人来后,泥塑、木雕神像被毁,娄子寺改为学校,广海等七十四、五岁的老人,都曾在这里读过书,解放前后至文革这段时间,寺庙陆续遭到毁坏,拆下的木料、砖石被梁寨镇拉去建礼堂,寺的基石一律是两米长的条石,下得很深,现在的坑就是扒基石时形成的。

        听族人讲娄子寺之往事,我心里酸甜苦辣涩五味俱全,那座建于大明朝的家庙,从族人描述可知其古朴、素雅、厚重,凝聚着先祖的心血和智慧,招致着分居于黄河两岸的后人,历经几百年后,而失去了应有的风采,消逝于黄河故道深远的时空里,令人扼腕叹惜。据曾经在镇政府任过职的荣耀讲:丰县旅游局负责人说过,政府打算恢复县里包括娄子寺在内的一批景点,如果政府资金不够,我们再拿些,一定要把家庙重建起来!我当即表态赞同,并一定捐资 。但愿这不是梦想!

        从空旷的娄子寺遗址出来,我们向南走去,族人领我去看一块石碑。这块石碑平躺在路上,离一家姓孙的房舍仅五六步远,可以断定,孙家人出入必走在碑上。此碑有1.5米高,0.6米左右宽,由于嵌在地面,看不到其厚度,估计十公分左右。向上一面的正上方刻“万世流芳”四个大字,周围附凿着图案;碑的正文处竖排刻着许多行字,大致记载清朝胡氏先人乐施好善的事迹,落款为清光绪年间。此时,荣耀说某地还有两块碑横在水沟上,已磨得光滑,无字模糊。眼前所见所听, 又令我心情颇为复杂。这里是先祖劳作生活过之地,已知的遗踪遗物族人知之甚多,而历史上黄水多次决口泛滥,黄土又埋没多少呢?

        不知不觉时间已近下午二点,族人陪我看了诸多先祖遗址遗物,大脑里充塞着骄人的热切的远古文化,成为潜意识思维愉悦的载体。回到广海哥家我们共进午餐。古人曰食不言,但我们难以作到,便边吃边聊,其话题始终围绕族谱祖宗的事。古时的娄子寺——今天的梁寨镇南集,虽然时光流逝几百年,古朴浓郁的乡村韵味依存,但与远古或近代不可同日而语的:物质丰富。桌上的菜肴是广海哥短时间内准备的,尤其是大锅炖出的六大样热菜,其做法、味道无不充满着浓浓的乡情,我有着真的回到老家的感觉。六位族人和我及两位同事共餐,九人喝了将近二斤白酒。族哥广海始终未入席,一直坐在门旁抽旱烟陪我们说话,我先后几次招呼他入席,他都让我们吃,说自己抽烟等会再吃,我递他几次烟,他虽然接着,也未见他抽,其做派显然保持着故道遗风。我自从见到至离开,广海哥使我感到可亲可敬,潜意识里全是同族同宗间的亲情。言谈中得悉他几个孙子都在读大学,令我一阵由衷的振奋和欣慰。

        餐后,我请两位同事到车里稍等,我与几位在坐的族人进行无尽的话题。直至下午四时许,两位同事再次进来倒茶时,我才意识到他们等急了,我们还有三百多里的路程呐。在即将返回前,我与在坐的族人就恢复祖茔和对几块石碑集中妥善保存等问题交换了意见。并将我的手机、家里和办公室电话号码留给修民爷和荣耀,以便今后联系。我怀着不尽的心情离开族人,离开娄子寺。返回路上,我在默默地想:黄河——华夏百姓的摇篮,其厚重丰腴的黄土地,养育了世世代代的百姓,谱写了恢宏壮丽的篇章,丰绩厚德功不可没。但不可否认的是,千百来泛滥的黄灾,亦给这里的子民带来深重的灾难。我居住黄河两岸的先祖先宗,是多么不易!

                                                                       (初稿完成于2007.12.26,发帖前稍作修改。)

原载:胡氏宗亲网(http://www.hszqw.com.cn/bbs/read.php?tid=6284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28 发表于: 2014-07-08
热烈祝贺胡氏宗亲网建网八周年!
每逢佳节倍思亲、祝世界胡氏宗亲:福禄寿喜、运亨程达、心想事成、幸福快乐!

只看该作者 29 发表于: 2014-07-09
木兰上大街找“小伙伴”去了


        对于家谱学我是个无知者。一年多前,只是一个偶然走过、路过胡氏宗亲网的“打酱油的人”。看到了宗亲网上刊载的与我家族有关的文章,觉得与我知道的史实有所出入。不知天高地厚,就愣头愣脑闯了进来。

        没有家谱,93岁的父亲让我和德祺叔一起尽量联系各地族人,根据父兄辈的回忆并参考十几年前收集过的世系资料,基本理清浙江慈溪观海卫三官殿的世系。同时,也恢复和建立了分散于各地大部分族人之间的联系。
        我在开始迈开学习家谱第一步时,困难重重。南山坛主和益明宗亲伸出援手,简直是手把手地教我如何读家谱….。于是,有了我的寻根之旅的第一步、第二步…。在查阅大量的地方志后,弄清了许多问题。(略)

        木兰扫了一年自家的门前雪,扫到的雪都堆到了胡氏宗亲网寻根系统--族居资料数据库里。http://www.hszqw.com.cn/replylist.php?pid=2772&page=1。算是向宗亲网八周年庆典交了一份作业。
    
        交了作业,木兰走出了大门,上大街“散步”去了。
        ”散步"到网上。在宗亲网上找到了一个宗亲,我等了他一年多。在南山宗亲帮助下,8个小时就联系上一位宗亲,她等了我们五年多。昨夜一位宗亲,说是看到上面的寻根系统里我家的资料。他就用QQ与我联系,我们立刻就成了“小伙伴”。

        我“散步”找来的“小伙伴”,大多很可能与我同类—明朝军事移民后裔。
        以我之见,在观海卫除三官殿外,可能有百户之后、千户之后(我们三官殿的“兄弟”)、福建士兵之后,还可能有与明朝军事移民无关的胡氏。至于如何归属,尚待更多的“小伙伴”携手一起来努力考证。

        “小伙伴”的队伍在壮大。在此,代表“小伙伴”们感谢宗亲网为我们牵线搭桥。宗亲们,等待着我们的后续故事吧。



“我在宗亲网的这一年”。发生在木兰宗亲身上的故事几乎可以写一个长篇了。从跟帖胡志挥开始,浙江慈溪观海卫三官殿新胡家的帖子,在这一年里,经常跃上论坛的榜首,木兰宗亲也成为耀眼的发帖明星。不仅帖子发的多,而且相当有质量。搞科研出身的博士、退休女教授,转行研究古老的家谱,探寻家族渊源奥秘,科普分子人类学常识,样样都是卓有成效。还别说,她真的成为弄清自家源流的首位族人。围绕她的身旁,本支系老老少少(不只是小伙伴)的宗亲到宗亲网来了可真不少,这是真正把宗亲网利用起来的有效案例。我看过她在胡氏宗亲网寻根系统--族居资料数据库里http://www.hszqw.com.cn/replylist.php?pid=2772&page=1上传的资料(建议各位宗亲都来看看),其详细程度,在2700多条记录中可以评选为第一名。什么是科学家的严谨作风,看看这就知道了。多谢木兰宗亲的祝贺发帖,期待您亲手做的生日“蛋糕”尽快出炉!南山 2014.07.10
[ 此贴被南山在2014-07-10 17:00重新编辑 ]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