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28756阅读
  • 33回复

湖南胡氏名人集锦---胡志盛收集整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2015-06-07
胡子清(1868—1946)

字少谮,湘乡人,清光绪举人,室名绠汲斋。
《胡子清乡试卷》,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刻本。
《历代政要表》二卷,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长沙刻本。
《财政学》,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东京并木活版所铅印本。
《财政学讲义》,湖南私立第三法政学校铅印本;浏阳地方自治研究所铅印本。
《殖民政策》
《大学述义》一卷,已刊。
《论语述义》一卷,已刊。

胡元玉

字子瑞,湘潭人,清光绪十四年(1888)优贡,官教谕。入民国,官国史馆总纂。
《壁沼集》四卷,清光绪十五年(1889)长沙梁益智书局刻本。
《东山书院课集》(辑),清光绪十八年(1892)长沙益智书局刻本。
《沅水校经堂课艺》(辑),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长沙益智书局刻本。
《研经书院课艺》(辑),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长沙益智书局刻本。
《授经簃课艺》(辑),清光绪十七年(1891)长沙梁益智书局刻本。
《胡氏四种》,清光绪间长沙益智书局刻本。含《驳春秋名字解诂》一卷,《郑许字义异同评》二卷,《汉音钩沉》一卷,《雅学考》一卷。
《胡氏杂著》,一名《镜珠稿汇刻》,清光绪十七年(1891)刻本。
《驳春秋名字解诂》一卷,清光绪十四年(1888)南菁书院《皇清经解续编》本。
《胡元玉优贡卷》,清光绪十四年(1888)刻本。

胡元倓(1872—1940)

字子靖,号耐庵,晚署乐诚老人,湘潭人。清末创办明德学堂,一生致力教育事业。抗战间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
《修身约言》一卷,清宣统元年(1909)南洋官印刷厂铅印本;1913年长沙湘鄂印刷公司铅印本。
《王缣事迹》一卷,民国铅印本。
《耐庵诗稿》一卷,1941年刻本。
《耐庵言志》一卷,1914年石印本。
《耐庵言志》一卷续集一卷,1927年石印本。
《耐庵言志》一卷续集一卷三集一卷,1931年石印本。
胡云翼(1906—1965)
原名胡耀华,桂东县人,词学家、中国文学史家。曾任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编修,暨南大学等校教授。
《浪漫诗人杜牧》,民国亚细亚书局出版。
《中国词史大纲》,1933年上海北新书局出版。
《宋名词选》,1933年上海亚细亚书局出版。
《宋名家词选》二卷,1946年上海文力出版社出版。
《清代词选》,上海亚细亚书局出版;1946年上海教育书店出版;1946年上海文力出版社出版。
《词选》,1932年上海亚细亚书局出版;1936年上海中国文化服务社出版;1948年上海教育书店出版。
《我们的文艺》,1936年上海正中书局出版。
《唐诗研究》,1930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
《李白诗选》,1946年上海教育书店出版。
《宋诗研究》,1929年上海中华书局出版;1930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
《中国文学概论》,1928年上海启智书局出版。
《唐代的战争文学》,192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
《词学ABC》,1930年上海世界书局出版。
《宋词研究》,1926年上海中华书局出版;1929年上海中华书局出版。
《新著中国文学史》,1932年上海北新书局出版。
《中秋月:围城杂记》,1928年上海光华书局出版。
《女性词选》一卷,1946年上海文力出版社出版。
《西泠桥畔》,1927年上海北新书局出版。
《爱与愁》,1930年上海亚细亚书局出版。
《新著文章作法》,胡云翼、谢秋萍著,1932年上海中国文化服务社出版。
《抒情词选》(辑),1932年上海亚细亚书局出版;1947年上海教育书店出版。
《国文学习法》,洪为法、胡云翼著,1933年上海亚细亚书局出版。
《现代小说选》,1934年上海北新书局出版。

胡安恂

字迪忱,衡山人。美国矿业学士,湖南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教授。
《科学概论》,1931年长沙印务馆铅印本。
《应用地质学》,1935年上海商务印书馆铅印本。
《矿业投资及抽本》,1928年湖南大学印本。

胡  迈(?—1960)

字仆佛,号彦远,湘潭人。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曾任湖南省议会议员,明德中学校长、湖南省财政厅厅长、省田赋粮食管理处处长,湖南省银行理事会理事长。
《胡伯玄先生永思录》(辑),1935年铅印本。
《湖南省财政厅三十年度工作检讨及今后工作之改进》,1942年湖南省财政厅印本。
《湖南省田赋管理处前兼处长胡迈被诉贪污一案申辩书》,1946年铅印本。

胡兆鸾

长沙人。
《淮南子周易古义》二卷,清抄本,藏国家图书馆。
《西学通考》三十六卷(辑),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长沙刻本;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上海书局石印本。
《墨子尚书古义》,1915年湖南官书报局铅印本。

胡仲紫(1910—1986)

攸县人,1931年南京中央大学毕业,主要从事稻作研究。曾任武汉大学、华中农学院教授。
《七年来湖南第二农场稻作育种工作之检讨》,1938年《农业建设》印本。
《四川省水稻品种检定调查初步报告》,1941年四川农业改进所印本。
《近年来湖南稻种推广之经过》,1939年中央农业实验所《农报》印本。

胡自直

字乐轩,号古愚,湘潭人。
《咏古诗钞》(辑),湘潭颜元炳抄本,藏湖南图书馆。
《国朝二十四家文钞》,徐斐然原辑,胡自直重辑,湘潭颜元炳抄本,藏湖南图书馆。
友情、友谊,心心相连
1217952036@qq.com

只看该作者 21 发表于: 2015-06-07
胡纪荣

湘潭人。
《汶叟诗存》一卷,收入《衡望堂丛书初稿》,1954年油印本。

胡彦球

衡山人。
《燕丘诗稿》一卷,1934年铅印本。

胡庶华(1886—1968)

号春藻,攸县人,留学德国,获铁冶金博士学位,历任武昌大学代校长、江苏省教育厅长,同济大学、重庆大学、西北大学、湖南大学校长,国民政府立法委员,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等。
《铁冶金学》,1926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
《株洲钢铁厂初步计划书》,1933年湖南大学印本。
《中国战争资源问题》,1939年重庆青年书店出版。
《冶金工程》,194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

胡善恒(1897—1964)

字铁崖,常德人,1921年赴日本习财政,1923年北京大学经济系毕业,又赴英国伦敦大学学习。历任北京大学、中央大学教授,湖南省财政厅厅长、国民政府行政院会计处处长、国民政府主计长,广东省财政厅厅长。
《英国劳动组合论》(译),1922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
《劳动之世界》(译),1922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
《公债论》,1936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
《赋税论》,1934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
《公债论》,1936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
《财务行政论》,1934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
《湖南之税政》,胡善恒、刘大柏编,1941年长沙大伦印务馆铅印本。

胡  瑛(1884—1933)

字经武,号宗琬,桃源人。清末与黄兴等共创华兴会,辛亥后曾任山东都督、青海屯垦使督办。1915年与杨度等成立“筹安会”,拥袁世凯复辟。
《胡都督选集》

胡  瑛

字达夫,新化人。
《三馀诗集》一卷,《集句》一卷,《小词》一卷,1916年木活字本。

胡棣华

字少卿,长沙人。民国初尝长湖南图书馆三年。
《胡棣华乡试硃卷》,清光绪五年(1879)刻本。
《桑园杂著》,含《论文要略》一卷,《文字源流》一卷,1913年长沙桑园铅印本;1915年湖南官书报局铅印本。
《玩物适情轩谜稿》,民国抄本,藏国家图书馆。

胡棣鄂

长沙人。
《胡棣鄂乡试硃卷》,清光绪十七年(1891)刻本。

胡  锟

字锦岚,益阳人。
《种竹斋诗草》三卷,《联语》一卷,1924年木活字本。

胡熙寿

字谔臣,号荦斋,宁乡人。清光绪壬寅举人,后入京师大学堂。民国后主撰《国民日报》。
《红相思馆词》一卷

胡德辰

醴陵人。
《胡侠亭先生诗文稿拾遗》

胡德莹

字昌庚,醴陵人,豪气不可一世,诗文犹健,稿多散逸。没后友人曹作奎蒐辑旧稿梓行。谭延闿为之序。
《昌颠诗草》,1914年木活字本。

胡履新

桂阳人,曾任永顺县长。
《永顺县志》三十六卷,胡履新、张孔修纂,1930年铅印本。

胡  翯

《三合胡节母徵诗文集》二卷(辑),民国洪江熙和书局铅印本。

胡耀煌(1853—1922)

谱名之湘,字鹤山,益阳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进士。
《五经通义》

胡  氏

益阳人,宁乡李进良妻。
《梦兰诗集》
来源:寻霖、龚笃清编著的《湘人著述表》




                                 以上的胡氏资料摘自《天下湖南》

                                     http://www.txhn.net/hnml/

                                                                 胡志盛
                                                                           2015.6.7
[ 此贴被胡志盛在2015-06-07 21:42重新编辑 ]
友情、友谊,心心相连
1217952036@qq.com

只看该作者 22 发表于: 2015-06-07
广东胡海《大通考.增订本》中的湖南胡氏人物



人物

胡 显: 宋湘潭(今湖南攸县)人。其母赵,方弟雍之女,方在襄阳,每出师,必使显领精锐分道赴敌,催坚陷阵,前无劲敌, 以功至检校太尉( 见宋史)

胡文璧: 湖南来阳人。明弘治十二年(一四九九) 进士。正德初,由户部郎中改御史。出知凤阳,天津副使。中官张忠督直沽皇庄,从小牟利,文璧捕治之。为所构,械击诏狱,谪延安府照磨。嘉靖初,累官四川按察使。

胡 节: 明零陵(今湖南零陵县)人,字国信。弘治进士, 正德中,官至御史。立朝敢言,时刘瑾擅权,节巡按山东,一无所馈,瑾怒逮至京,节抗疏条瑾罪恶,瑾矫旨下锦衣狱毒死( 见阑台法监碌)

胡应台: 明浏阳(湖南)人,字徵古。万历进士,授中书舍人,累迁南京刑部尚书,以忤珰夺职。崇祯初,起南京户部尚书,改北刑部,屡疏乞终养归,后改户部尚书,值国变死( 见明史)

胡景隆:明邵阳人。素负气谊,嘉靖中,流寇入境,景隆督民兵剿御,至燕子岩,众奔溃,景隆力战死(见邵阳县志)

胡有禄: 清湖南宁远人。天地会首领,道光二十六( 1 8 4 6), 发动农民起义,在宁远城北柏家坪聚家数千人进攻宁远县城,在清军镇压下起义失败,胡有禄退入广西。咸丰二年,又于朱洪英等在广西南宁起义,1 8 5 4 年建立太平天国。次年九月,胡有禄在湖南新宁被俘牺牲(见辞源新编)

胡林翼: 清益阳(今湖南宁乡县人),字贶生,号润芝( 一作润之)。生于嘉庆十六年( 公元1 8 1 1),道光进士。咸丰间从曾国藩攻御太平军,以克复武昌功,授湖北巡抚。时洪杨势盛,林翼创厘金,通盐运,改漕章,剔积弊,增多收入,固守武昌,为各省战争之根据地,政绩甚著。治军务明纪律,尤加意将才, 尝曰:“ 兵之嚣者无不疲,将之贪者无不怯。” 又曰:“ 才者无求於天下,天下自求之。” 世以为知言。年四十九卒於官, 赠总督,谥文忠。著有《胡文忠遗集》、《读史兵略》等书( 见清史列传、辞源新编)

胡 瑛: 清桃源( 今湖南常德府)人,字经武。光绪间在鄂运动革命被捕下狱,后得释。武昌革命成功,被任为外交部长,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委任为山东都督。迨袁世凯当国,走居日本,与熊克武、章士剑等,组织欧事研究会,寻返国,致力社会事业,1 9 3 2 年卒( 见民国人物志、革命先进先烈传)


胡统虞:
清武陵( 今湖南常德)人,字孝绪,号比庵。崇祯进士,潜心理学,又通兵法、方技等。入清,为内秘书院大学士,书室名《明善堂》。著有《比庵语类》、《兵法三家撮要》、《明善堂集》等书( 见国朝耆献类徵)

胡中和: 清湘乡人,咸丰间由武童隶湘军,从攻洪秀全,转战江西、广西、四川有功,又平云南寻甸教匪,官至云南提督( 见清史)

胡达源: 清益阳人,字清甫,号云阁。嘉庆进士,官少詹事,著有《弟子箴言》,融合先贤诸说,语皆心得,有禅世教, 又著有《妙香室文存》( 见清史理传)

胡元倓 : 湖南湘潭人,字子靖,号耐菴,晚年别署乐诚老人,因在兄弟中排行第九,湖南人多称他胡九先生。生于民前四十年( 1 8 7 3),光绪丁酉科拔贡出身,后得湖南政府公费派往日本留学。因见日本维新得力于教育,又私慕福泽谕吉博士之创办庆应义塾( 后改大学),储材建国,卓然有成,便矢志以教育救国,培养人材,复兴民族为己任。返国后,得在籍刑部侍郎龙湛霖叔侄及翰林谭延的资助,于光绪二十九年创设明德学堂于长沙。先生任校长,聘黄兴、周震鳞、吴绿贞、苏曼殊… … 等先生为教员,英彦云集,气派不凡。春二月先招中学两班,秋七月招速成师范一班。陈果夫、蒋廷黻、曾约农、黄少谷、襄得柏… … 诸先生,都是早期的明德学生。先生在东京弘文学院与黄兴同学,私交弥笃,其时黄氏决心革命救国,先生则矢志储材救国,方法不同,爱国救国之热忱则一。先生曾对黄兴说:《留学救国险而易,磨血救国稳而难。公倡革命,乃流血之举,我办学校,是磨血之人也!》故当时人称他为《磨血老人》。自创辨明德,即矢志不做官,孜孜以学校为务,荣名权位,视同敝屣。民初蔡元培、范源历长教育部,极相推崇,曾劝他主持会立大学,黄兴、谭延等先生也有意借重,都被他婉拒。但抗战开始时,政府为团结全国民心,集中意志,对付强敌, 组织国民参政会,延揽各方硕彦, 共参国政,先生以救亡图存,事非寻常,始欣然以社会贤达身份应邀参加。时明德长沙校舍毁于战火,学校已还湘潭乡下上课,交通阻塞,先生为出席会议方便,便长住重庆,仍藉函电主持校务如故。不幸于二十九年病逝陪都歌乐山,享寻六十又九。真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见艺文志)
[ 此贴被胡志盛在2015-06-07 21:44重新编辑 ]
友情、友谊,心心相连
1217952036@qq.com

只看该作者 23 发表于: 2015-06-07
胡庶华: ( 1 8 8 6 - 1 9 6 8)教授。湖南攸县人。1 9 1 2 年毕业于译学馆。1 9 2 0 年获德国柏林工业大学铁冶金工程师学位。曾任同济大学、湖南大学、重庆大学教授、校长,国民党政府立法委员、监察委员,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副书记长。1 9 2 9 年8 月同黄绍宏、龙云等四十四人在香港发表声明,表示一致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宣布脱离国民党政府。建国后,历任北京钢铁学院教授、图书馆馆长。民革中央团结委员会委员。是第二至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编著《铁冶金学》、《冶金工程》。

胡仲紫: ( 1 9 1 0 - 1 9 8 6) 水稻专家。湖南攸县人。1 9 3 1 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史学系。次年加入中央大学农学院农艺系。曾任湖南棉业试验场场长、湖南省农业改进所农场场长、武汉大学教授。1 9 5 2 年后,历任中华农学院、华中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农学会第一届理事, 湖北省粮食作物会第一届理事长。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是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长期从事水稻育种、栽培的教学与研究。1 9 3 8 年选育出改良品种“ 胜利籼”, 曾一度成为长江流域中稻优势品种。六十年代育成早熟矮稻秆杂交品种“ 华矮4 号”、“ 华矮1 5 号”,并推广种植。撰有《湖北粮食生产的战略措施》等论文。

胡 亮: ( 1 9 1 6 - ) 高级工程师。湖南湘潭人。1 9 4 0 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机械系。曾任晋察冀边区第一生产处技师,华北兵工厂科长、厂长。建国后,历任第一机械工业部汽车工业管理局处长、副总工程师、副局长、高级工程师,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第二理事长。参加并组织了第一汽车制造厂等七个汽车制造厂的建设。对创建我国的汽车工业作出了贡献。

胡 征: ( 1 9 1 7 - ) 教授。湖南宝庆( 今邵阳) 人。1 9 4 2 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电机系。1 9 5 0 年获美国丹佛大学理学硕士学位。历任大连工学院副教授,通信兵学院副教授、教授,西北电讯工程学院教授、副院长,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高级会员。是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从事语声信号处理、语音插空技术和综合业务数字网的研究,研制“ 图传机”获得成果。合著《沃尔什函数及其在通信中的应用》。

胡达家:字倡俭, 1 9 2 3 年1 2 月生于湖南益阳县城, 东北农业大学教授。1 9 4 7 年7 月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农学院农艺系, 获学士学位。主要著作:《玉米覆膜栽培技术》( 主编, 1 9 8 7 年黑龙江科技出版社);《作物栽培学》( 合编, 1 9 8 5 年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富饶美丽的黑龙江》( 合编, 1 9 8 8 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玉米地膜覆盖综合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 主笔,《东北农学院学报》1 9 8 6 年第4 期)。其研究成果于1 9 8 5 - 8 7 年在拜泉、表岗等县大面积推广,普遍获得高产。此项研究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4 等奖。

胡 含: ( 1 9 2 4 - ) 遗传学家。湖南湘潭人。1 9 4 6 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农艺系。1 9 5 9 年获苏联列宁格勒大学生物学副博士学位。历任华北大学农学院长治分院主任,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研究员、所长。从事小麦花粉培养研究。七十年代与人合作,在国际上首次诱导出小麦花粉植株。在花粉的单倍体遗传育种研究中, 发现通过花粉培养, 不仅可获得大量纯合的整倍体,还可直接获得许多非整倍体的变异体。揭示了花粉培养可以使各种重组体充分显示,同时容易产生染色体断片和染色体重排,因而能将异源基因快速地转移到栽培种中创造新类型,为花粉单倍体育种提供了理论根据。

胡继先:( 1 9 2 9 - ) 高级工程师。湖南株州人。1 9 5 2 年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1 9 5 4 年至1 9 5 6 年在苏联新西伯利亚列宁光学厂实习。回国后, 历任湖北向阳仪器厂技术员、工程师、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曾主持设计并研制成功新式对空3 米测距机,该测距机综合精度达国际先进水平。译有《光学玻璃冷加工》, 撰有《向量在几何光学中的应用》等论文。

胡迪鹤:( 1 9 3 5 - ) 教授。博士导师。湖南零陵( 今永州) 人。1 9 5 7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历任武汉大学讲师、教授、数学系主任、数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会第一届常务理事。1 9 8 4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较早研究马氏过程,在马氏过程的遍历性定理及收敛速度方面的研究及对抽象空间的理论研究均取得成果。著有《分析概率论》、《可数状态的马尔可夫过程论》、《一般状态马氏过程分析理论》。
友情、友谊,心心相连
1217952036@qq.com

只看该作者 24 发表于: 2015-06-07
胡 立: 男, 1 9 4 1 年生, 湖南湘潭市人。1 9 6 0 年在长郡中学高中毕业,同年考入湖南师范大学物理系。毕业后,在长沙市十四中教物理、外语,先后任副校长、校长,曾兼任湖南省物理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任职期间对学校内部管理进行大胆改革,破除陈旧观念,引入竞争机制,实行优化组合,全面推行结构工资制,开创长沙市教育战线改革先河,学校减员增效,成绩显著,成为全省六所实验中学之一。1 9 9 0 年后, 出任长郡中学校长兼党委副书记。任职期间,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注重因才施教,各项工作蒸蒸日上,培养了一大批栋梁之才。1 9 9 5 年以来,高、初中毕业会考合格率、平均总分及高考升学率均列长沙市榜首。体育、文艺也喜获丰收。体操队曾三次代表国家参加世界中学生体操比赛,获得金牌5 枚、银牌5 枚、铜牌9 枚。1 9 9 6 年全省第二届重点中学文艺调演,在声乐、笛乐比赛中均获一等奖,并获团体总分第一名。近年来,学校荣获“ 全国群体工作先进单位” 、“ 湖南省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 、“ 湖南省文艺教育优秀学校” 及“ 长沙市文明单位” 、“ 优秀基层党组织” 等荣誉。多次被评为“ 长沙市先进教育工作者” 、“ 优秀共产党员” , 1 9 8 7 年当选为长沙市第九届人大代表。1 9 8 8 年评为中学高级教师, 1 9 9 2 年被授予“ 特级教师” , 1 9 9 5 年被评为“ 全国优秀教师” , 1 9 9 6 年荣获长沙市“ 华天奖” 优秀教育工作者, 同年, 被授予“ 长沙市有突出贡献专家。”
地 址: 湖南长沙市长郡中学 邮 编: 4 1 0 0 0 0

胡 浩: 男, 1 9 3 0 年3 月生, 湖南衡南县泉溪镇人。1 9 4 7 年至1 9 4 9 年在南岳岳云中学高中毕业。1 9 4 7 年进入岳云中学读书期间,树立了共产主义信念,并在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积极投身于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的革命学生运动,配合人民解放战争, 为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为全民族和人民的解放、为建立新中国作出了贡献。1 9 4 8 年9 月加人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 9 4 9 年7 月,在南岳岳云中学加中国共产党。1 9 4 9 年8 月, 当南下干部工作团进入衡山石湾,与衡山县地下党会师后, 随即被分配到机关工作, 任中共衡山县委干部。1 9 4 9 年9月调至地委, 历任中共衡阳地委干校辅导员,中共衡阳地委组织部干部科干事,中共湘南区党委组织部干部科干事,中共衡阳地委宣传科长,理论教育科长,衡阳地区建设银行副行长。1 9 6 2 年1 1 月, 衡阳、零陵两地区分设, 被分到零陵地区工作。先后担任过零陵地区建设银行副行长, 零陵地区卫生局副局长, 零陵地区环境保护办公室主任, 中共零陵地委委员(常委), 地委统战部长。1 9 8 5 年1 0 月, 担任中共衡阳医学院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享受副厅级待遇。

胡力文:男, 1 9 3 5 年2 月生,湖南桃源人。1 9 6 1 年毕业于华北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湖南常德师专中文系教授、汉语教研室主任,兼任《武陵学刊》编委、湖南省语言学会理事。曾担任湖南省高等学校教师系列中级职称、高级职称评委。长期从事高等学校汉语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古代汉语语法。主要著作:《刘禹锡诗文选注》(参注, 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现代汉语》(主编,湖南省五院校协作教材)、《实用文言文法详释》(重庆出版社出版)与《文言语法问题研究》(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等5 种。发表论文4 0 余篇,其中《谈谈文言句群的辨识》、《试论文言句群》与《汉语句群问题研究》等论文; 是我国较早研究文言句群的一组专论,引起了语言学界的重视。提出的句群辨识标准,被认为是“ 发展了前人对现代汉语句组判别标准的研究” (参见《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现状和回顾》第2 1 3 页)。1 9 8 9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 9 9 2 年经国务院批准享有政府特殊津贴。1 9 9 4 年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会教师奖。其传略已被收入《中国专家名人辞典》等多种辞书。

胡久清:男,1 9 3 4 年3 月生,湖南嘉禾县人。湖南农业大学教授。1 9 5 8 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生物系并留校任教, 1 9 7 8 年调湖南农大。在校为本科生、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主讲《植物学》、《植物解剖学》、《作物解剖学》、《植物显微技术》、《高级生物显微技术》、《扫描电镜技术》、《高级显微镜应用技术》等多门课程, 编写了6 种教材,撰写了《麻类形态学》专著,参编了《中国农业百科全书作物卷》、《植物学》等专著,发表论文2 0 余篇。其中水稻花粉和药粉粒形成的研究,发现水稻花粉粒形成过程存在两个危险期,最易受内外因素影响,是导致细胞分裂最佳时期, 此发现为单倍体培育奠定了理论基础; 高钾植物— — 空心莲子草的繁殖和利用的研究论文在国际上交流;《麻类形态学》及苎麻研究论文在第一届国际苎麻学术会上宣读和交流,受到国内外专家高度评价,文中提出许多新见解,修正了有关苎麻经典著作中的传统观点,填补了苎麻生物基础理论的空白。进行良种选育和品种资源研究,并选育优质高产南荻品种2 个,列国家重点推广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 9 9 2 年被国务院授予“ 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称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胡少琪: 男, 1 9 3 2 年8 月生,湖南长沙人。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毕业于洪都工学院。曾任长沙市试压泵厂厂长、书记。现任长沙市试压泵厂技术顾问。政府特殊津贴享受
者。主要业绩:长期致力于科学研究。曾研制发明了8 8 2 1 2 2 1 2. 6 飞轮行星齿轮减速双缸电动试压泵、8 8 2 1 8 0 8 6 . X 单缸超高压手动试压泵、9 0 2 1 3 1 2 4 . 9 试泵中的新水阀、9 0 2 1 9 7 6 7. 3 双缸大流量电动试压泵、9 2 2 3 5 2 2 4. 8 双缸高速电动试压泵、9 3 2 3 4 3 6 7. 8 压力缸的柱塞密封调节装置、9 5 2 3 7 9 2 8. 7 双缸高速电动柱塞泵等多项专利产品。1 9 8 7 年获长沙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1 9 9 2 年获长沙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1 9 9 3 年获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湖南省优质产品证书。2 0 0 0 年两项新产品3 D Y ( 6 D Y ) 系列高压往复泵、3 D - - 5 Y 4 3 4 / 4 便携式电动试压泵已试制成功。
地 址: 湖南长沙市试压泵厂 邮 编: 4 1 0 0 0 0
友情、友谊,心心相连
1217952036@qq.com

只看该作者 25 发表于: 2015-06-07
胡少奇: 男, 1 9 4 2 年1 1 月生,湖南株洲人。中共党员。研究员。湖南农业大学毕业。曾任湖南种子管理站副站长。主要业绩:“ 文革” 动乱,1 9 6 8 年9 月至1 9 7 0 年3 月到部队农场接受再教育。1 9 7 0 年4月至1 9 7 9 年7 月近1 0 年在湘西自治州旱粮科学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为主选育了杂交高梁“ 州杂一号” 、杂交玉米“ 州顶3 号” 等品种。1 9 7 9 年8 月至今调至湖南省种子管理站工作,2 0 年期间两次近5 年在赞比亚援助农业,任技术负责人,为赞推广水稻“ 湘州5 号、6 号” 、玉米“SR5”2 、小麦"EUU"等农作物品种作出了应有的贡献。1992 年 10 月获得荣誉证书。回单位主要从事种子管理工作,在规范种子市场,确保用种质量,为农民增产增收做出了新成绩,先后被农业部评为种子管理、种子检验工作先进个人。在引进、试验、示范、推 广农作物新品种曾获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两次;在《种子世界》、《中国农技推广》等杂志发表论文2 0 余 篇,培训种子管理、质检、加工、贮藏等有关人员7 0 0 余名。自1 9 9 5 年9 月至2 0 0 0年1 1 月兼任农业部水稻种子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长沙)主任, 负责全省农作物种子的质量监控工作。
地 址: 湖南长沙市教育街5 2 号 省种子管理站 邮 编: 4 1 0 0 0 5

胡为柏: 男, 1 9 2 2 年生, 江西玉山人。教授。1 9 4 5 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矿冶系。1 9 4 8 年获美国犹他州大学选矿硕士学位。建国后, 历任北洋大学副教授,北京工业学院教授, 中南矿冶学院、中南工业大学教授、选矿系主任,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民主同盟盟员。长期从事选矿工程的教学和科学研究。主编《浮选》, 合著《矿物工程数学模型》。
地 址: 湖南长沙市岳麓山中南工业大学离休办转 邮 编: 4 1 0 0 8 3

胡火炎: 男, 1 9 3 5 年生,广东连平县人。研究员。硕士生导师。1 9 6 0 年7 月毕业于中南矿冶学院(现中南工业大学)。1 9 6 0 年至1 9 7 5 年在中南矿冶学院地质系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1 9 7 6 年起, 在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从事大地构造与成矿学研究工作。历任大地所研究室主任、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评定委员会和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委,湖南省地震局技术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委及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广西平桂矿务局找矿科咨询委员会委员等职务。1 9 9 2 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先后组织和参与完成的科研课题2 0 多个,发表论文3 0 余篇。主要研究成果有:① 作为骨干力量参与编制了《1 / 4 0 0 万中国大地构造图》及其说明书, 该图曾于1 9 8 0 年在巴黎召开的第2 6 届国际地质大会上展出, 该成果及其有关部分曾获1 9 7 8 年全国科学大会奖和1 9 8 1 年广东省重大科技成果三等奖。② 发明了“ 沉积岩原生构造原始方位校正器”,该成果于1 9 7 8 年获湖南省科学大会奖,其后被地矿部、北京大学等单位编入地质找矿方法丛书和教科书。③研制了“ 地质测算器”,该仪器曾于1 9 8 2 年先后在湖南省首届科技协作成果展览会和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展览会上展出, 同年由湖南冶金地质研究所投入批量生产。④ 解决了“ 赤平极射投影在地质勘探中的多项应用问题”,该成果于1 9 8 2 年获湖南省科委优秀科技成果二等奖和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三等奖。⑤ 1 9 8 5 年应邀为湖南省宁远县找到了丰富的商品大理石资源, 使该县于当年建起了第一家商品大理石生产厂。⑥ 完成了“ 华北地区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地质地球化学综合研究” 项目,该成果于1 9 8 6 年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⑦ 完成了“ 广西新路锡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研究及隐伏矿床预测” 研究课题,为资源枯竭的老矿山找到了新的锡矿储量,新增产值上亿元,延长了矿山开采寿命,该成果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三等奖。
地 址: 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 邮 编: 4 1 0 0 1 3

胡方荪: 男, 1 9 3 9 年5 月生, 江西南昌人。中共党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毕业于清华大学。现任中南电力设计院院长。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理事,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火电专委会常务理事,湖北省工程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主要业绩:主持、审查和参加过数1 0 项大中型发电工程。有4 项工程获国家优秀设计金奖;2 项工程获国家优秀设计铜奖;2 项工程获国家优秀工程勘察铜奖。如荆门热电厂l、2期、鹤壁电厂1 期、阳逻电厂1 期、汉川电厂1 期、新乡电厂3 期等。1 项科研获电力部电力规划设计总院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火力发电厂调速泵出口不设调节阀的给水系统》);1 项科研获1 9 9 0 年国家专利(《中国磁化肥》)。参加编制和审查的《2 0 万千瓦机组主厂房通用设计》获电力部电力规划设计总院科技进步二等奖,开拓了该院越南协福电厂、马来西亚古晋电厂、巴基斯坦乌奇电厂工程设计项目,共创外汇1 1 0 0 多万美元。组建了该院环保处、工程监理公司、工程承包公司( 均获甲级证书) 和压力容器设计室。在职期间, 所在电院连续3 年( 1 9 9 5— 1 9 9 7 年)获国家优秀QC小组奖4 项、国家建设工程优秀QC小组奖7 项。1 9 9 6 年通过了IS0 9 0 0 1标准认证,取得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经营权, 被评为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和全国电力系统双文明单位。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
地 址: 湖南长沙市中南电力设计院 邮 编: 4 1 0 0 0 0

胡艺强: 男,1 9 7 1 年9 月2 2 日生于甘肃徽县,现籍湖南常德,祖籍江西丰城。大学文化, 现为中国书画艺术家创作中心高级书画师、北京东方神州书画院一级画师、中国翰墨书画院院士、画圣吴道子艺术馆馆员、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会员、香港青少儿视觉艺术研究学会顾问。书画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参展参赛,获奖和被收藏。荣获全国首届“ 九宫杯” 书法大赛纪念奖;“ 和平、友谊、繁荣、进步” 翰墨艺术世纪大展赛创作奖;第一届“ 姜太公杯” 世纪中国书画家文化旅游作品大展创作奖;中国书画“ 画圣杯” 大奖赛画圣奖; 中国书画名家大展精品奖;全国青年书画大奖赛三等奖;第三届 国际“ 金鹅杯” 书画大赛铜奖;第四届“ 长城杯” 全国诗书画大展赛银奖;中国书画教育成就大观金奖;首届“ 希望杯” 书画印大赛金奖;长江魂书画艺术大奖赛荣誉金奖;中国国际科技文化成果博览会书画大展金奖。个人传略及作品入编《中国青年艺术家传集》、《二十一世纪人才库》、《中华翰墨名家作品博览》、《中国书画精品集》、《中国美术家选集》等二十多部辞书和画册。并且获得“ 画圣艺术家”、“ 新世纪百名书圣画圣艺术家”、“ 2 0 0 0 年翰墨艺术人才”、“ 中华优秀英才”、“ 长江魂” 国际金奖艺术家等荣誉称号。
地 址: 湖南常德市德山办事处蒿草湖居委会5 栋2 单元5 楼1 9 号 邮 编: 4 1 5 0 0 1
电 话: ( 0 7 3 6 ) 7 3 1 5 2 2 1

胡光凡: 男, 1 9 3 1 年9 月生,湖南益阳县人。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建国前夕参加党的新闻工作。在湖南日报社担任编辑、记者2 0 余年,6 0 年代初开始从事文艺理论批评工作,编辑文艺副刊。1 9 7 8 年8 月到湖南省社会科学院从事文学研究工作。在省级以上报纸和文艺、学术刊物发表有关现当代作家作品和文艺思想的研究、评论等文章2 0 0多篇,其中《思想•色彩•情调》、《诗情•画意•哲理》、《绽开在抗日烽火中的“ 报春花” 》等多篇论文被收入有关选集出版。并出版《周立波评传》、《中国现代作家评传•周立波》和古籍译注等多种著作。以上论著总计2 0 0 多万字。此外, 主持和参与编选《情•真•美》、《湖南新时期十年优秀文艺作品选•电视卷》、《中国解放区文学研究资料丛书•湖南卷》、《中国楹联鉴赏辞典》等论文集、工具书8 部,均已出版。其成果中, 对作家周立波的研究占有突出地位。先后发表6 0 多万字论著。其论文《革命现实主义的浪漫山花— 周立波农村题材短篇小说的艺术风格》,1 9 8 1 年获湖南省纪念建党6 0 周年、鲁迅诞生1 0 0 周年的文艺理论奖; 专著《周立波评传》先后获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二届表彰奖,首届全国解放区文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中国当代文学学会“ 云冈杯文学奖, 湖南省首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陈荒煤曾在《理论与创作》上撰文向文学爱好者推荐这部评传,认为” 它向人们展示的既是一个大写的人、真正的作家的生命历程,也是青年作家应该作为学习榜样的奋斗精神。” 从1 9 9 2 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地 址: 长沙市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 邮 编: 4 1 0 0 0 0
友情、友谊,心心相连
1217952036@qq.com

只看该作者 26 发表于: 2015-06-07
胡光肃: 男,1 9 4 4 年3 月生,湖南湘潭县人。华中工学院6 8 届电机系自控专业本科毕业。能较熟练地翻译英文专业文献。现为机械部第八设计院主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从事非标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研制工作。从事过1 0 年电气设备管理工作,9 年电大教学工作,5 年设计工作。对高压电器、低压电器、电子技术、计算机工业应用等均有较深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尤其长于电子技术,PID控制、可控硅技术及计算机工业控制。作为主要研制人之一的项目" 2 0 0 KW 可控硅稳频稳压稳负载同步发电机— 直流电动机组” 获机械部科技三等奖,1 9 8 5 年在铁道部株洲桥梁厂研制的“ 一位微机在弹条生产线上的应用” 通过市级鉴定, 具有国内先进水平。所设计的其它专用调速电路、励磁电路、温控电路、数控机床,微机检测系统等均成功地在各地区各部门正常使用, 性能优良,获用户好评。在全国性刊物和内部刊物上发表过多篇论文。在工作中还修复过大量国产的、进口的各种电子仪器及工业控制设备。
地 址: 湖南长沙东塘机械部第八设计院机电设备研究所 邮 编: 4 1 0 0 0

胡兆熹: 男,1 9 3 0 年生,湖南华容县人。高级经济师。长期从事农村经济管理的实际工作和教学研究工作,喜吟格律诗词联以抒发乡土气息。历任湖南农学院院长办公室秘书, 华容县农委主任,岳阳市农校副校长,全国农业学校经济管理学科成员、课程组长兼论文评选组长,全国、全省农校农经教材主编, 屈原大学副校长,中国农村经济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教学委主任,湖南省岳麓诗社理事等。曾主持华容县社队干部学习班,顶“ 文革” 逆流,学科技、学管理,成为全国四级农科网经验交流会议推介、观摩典型之一。主管华容县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率先实行、完善农业联产承包制,评为全国先进集体。主办岳阳农校村级干部专修班,培训一人,带动一村,启发一片。农业部主管领导亲临考察推介,《农民日报》头版头二条专题报道,配发评论,号召全国《学岳阳的做法》,中央组织部和国家教委、农业部联合通知全国农校设村干班。曾独著、主编、参编全国、全省通用教材6 本,主编全国农校教材《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学》,由中国农业出版社连印6 次,北京新华书店发行6 万册。在全国、全省农经学术研讨会上宣读并获奖的论文5 篇。编写农调报告3 1 篇,全部原文编入中央农研室编印的《全国农村社会经济调查资料汇编》,中央从每个省( 市、区)各精选一两篇另出版向中外发行, 湖南选上两篇均为其所编写, 两篇同出一手为全国仅有, 获省一等成果奖。作品已载入境内外3 9 家出版社出版的7 9 部专著、专集和1 7 家省级以上报刊。岳麓诗社编印其诗词选集,已获世界学术贡献论文金奖和国际优秀论文奖共3 项, 全国文学作品和学术论文银、铜奖、优秀奖、佳作奖、创作奖共1 9 项, 全国优秀科技理论成果1 项,评为中国当代诗星。农业部授予“ 农业科技推广荣誉证章”、“ 全国农业系统成人教育先进工作者” 称号,享受有重大贡献的高级专家待遇。

胡观文: 男, 曾用名龙珠,观字辈,1 9 4 3 年3 月1 9 日申时生,湖南常宁市官岭街人。大学文化。现任中国庐山文化交流中心主任、《中国纵横》杂志社副主编,研究员。1 9 6 5 年开始创作, 其作品、及新闻稿件散见于《解放军报》、《解放军文艺》、《解放军歌曲》、《羊城晚报》、《红卫报》(文革期间羊城晚报)、《汕头日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等军内外报刊。出版过《十五的月亮》、《雁曲》、《军营里飞来的歌》、《处女泉》、
《心语》等六本诗集, 及主编《百人诗选》、《中小学优秀作文选登》上、中、下册, 《中国文友》、《跨世纪/ 格言心语》、《跨世纪/ 中国专家学者名录》、《中外名人日历》, ( 1 9 9 8、1 9 9 9、2 0 0 0, 2 0 0 1 年版), 《常宁人》、《衡阳人》等专著和辞书。创作电影文学剧本有《少将与列兵》、《社长的女儿》、《海霞》、《南方来信》、《南海长城》及歌词《十五的月亮》、《野营路上》、《刺刀歌》、《过得硬的连队》、《离队之前》、《我复员回到了故乡》、《牛田洋组歌》等2 0 0 余首。1 9 8 3 年先后任《企业家文学报》、《长江经济报》、《长江公安报》、《新青年报》四报社总编辑。1 9 8 5 年7 月在庐山温泉、1 9 8 6 年8 月1 0 日桂林园丁、1 9 8 9 年8月1 5 日在广州翠竹、1 9 9 0 年1 0 月2 0 日在庐山云中、1 9 9 1 年5 月在江苏南通三元、1 9 9 1 年6月在河南大华、1 9 9 2 年3 月2 5 日在北戴河、1 9 9 5 年4 月2 6 日在河南王屋山等学术研讨会及文学笔会。从1 9 8 5 年至1 9 9 5 年连续十五次召开文学家、企业家联谊会、连选连任中国文学家企业家联谊协会理事长,曾多次受到中央领导及有关部委领导接见。对文企联姻、扶植文学新人,繁荣文学创作,促进企业发展作出了贡献。受到了中央领导高度评价。从事新闻、文学三十多个春秋,有着丰富的总编经验及版面设计办报经验。是一位有名望、受人尊敬、有特殊贡献的作家、诗人。近年来深入基层采写较有影响的名人专访, 长篇通讯有河南南阳《卧龙岗下出蛟龙》余国全厂长事迹、江西萍乡市《邓绍和你大胆地朝前走》村长邓绍和事迹; 广西《俯首甘为笔耕牛》刘开泰先生; 山东《中原文坛一劲松》李桂春先生; 安徽《妙手绘江山》青年画家乔森先生; 河南《中原文坛一支笔》梁冠山先生; 广西《刘三姐在干啥》黄婉秋女士;《三泛报海》湖北集报王徐孔章先生;《踏入南医梦成真》广东陆丰市南圹中心医院院长黄友雄先生;《话说山东诗人杨成武先生》山东肥城杨成武先生、《庐山一豹》庐山画院院长杨豹先生等名人专访,每文均在1 万字以上,并先后组织带队作家沿海考查团,沿边、沿江、沿海经济信息考查。在国内外引起反响;其业绩被多种辞书收录。
地 址: 湖南衡阳市黄白路2 7 号 胡珊军转交 邮 编: 4 2 1 0 0 8

胡传焯: 男,为文定公胡安国后裔,1 9 2 7 年3 月1 5 日生,湖南湘潭石坝人。北京科技大学本科毕业,1 9 4 9 年9 月入湖南革命大学毕业。中共党员。历任《本溪钢铁》、《冶金报》、《钢铁》、《金属学报》、《钢铁钒钛》、《矿冶工程》等7 个编辑部编辑、工程师、副编审、副总编、主编、教授, 从事编辑工作5 0 年, 晚年兼任长沙六所高校教授。曾兼任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一届理事,攀枝花市一届科协委员、市金属学会副 秘书长、湖南省版协常务理事、中国金属学会冶金期刊专业委员会委员。现任湖南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副理事长、省科技期刊老编辑家研究会会长、湖南省诗词协会理事、湖南爱晚诗社社长、欧洲编辑家协会(EAS会E员) 。在学报上发表学术论文 60 多篇,出版专著 4 本:《科技期刊编辑概论》、《科技期刊编辑学》、《科技期刊编辑指南》、《现代科技期刊编辑学》(后两本湖南科技出版社出版), 主编科技期刊3 2 0 0 万字, 其中两种被评为全国一、二等优秀期刊,一种全省优秀期刊。主编《爱晚诗集》6 期。1 9 9 7 年获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金牛奖。被收入《中国出版人名辞典》、《中国社会团体大全— 会长、秘书长传略卷》、《中国专家人名辞典》、《中国当代文化名人辞典》、《中国当代作家大辞典》、《世界名人录》、《中华诗人大辞典》等多种大辞典。
地 址: 湖南长沙市麓山南路1 号 长沙矿冶研究院
邮 编: 4 1 0 0 1 2 电 话: ( 0 7 3 1 ) 8 6 5 6 0 7 7 (宅)

胡阳朝: 男, 1 9 3 4 年1 0 月生,湖南永州市人。历任研究室主任、副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为中国造纸学会和湖南省造纸学会会员。5 0 年代成都科技大学毕业,分配辽宁我国第一个生产电绝缘纸板的大型企业辽阳工业纸板厂,从事生产技术工作。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参与了建厂和试制到生产等大量技术工作,为我国的电绝缘纸板做了开创性工作。1 9 7 5年调来南方新建的第二个大型工业纸板厂湖南省第一纸板厂,致力于南方马尾生产优质电绝缘纸板的研制和生产工作, 从技术上打破了“ 先天不足, 后天难补” 的神话,为我国电绝缘纸板生产做出了较大贡献。4 0 年来先后在国际级和省级刊物以及国家、省、市级有关专业技术会议上发表文章2 0 余篇,其中《马尾生产等型电绝缘纸板提高折后张力的重要意义》和《关于用热压方法生产变压器专用层压纸板的几个问题》等数篇,受到较高评价。从8 0 年代初到现在连续三年推选为湖南省邵阳市政协委员。
地 址: 邵阳市湖南省第一纸板厂 邮 编:422001 电 话: <0 7 3 9 ) 5 2 7 2 8 0 0

胡安邦: 男,1 9 4 2 年9 月生,江西新余人。中共党员。教授。毕业于山东科技大学。现任湘潭工学院正院级教育督导员、中国科协全民健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香港现代教育研究会高级顾问。主要业绩: 长期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工作。创建出一套科学的高校学生工作模式— “ 五化工作模式”,即印象、模糊管理数量化,重点、难点问题目标化, 防范教育超前化,“ 三自教育” 经常化,检查结果公开化。该套工作模式曾获得煤炭工业部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 获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第四届优秀高教科研成果奖,在全国许多高校引起强烈反响, 先后有9 0 多所院校来人来函学习、参观或索要“ 五化工作模式。” 在全国高校首创《大学生心理》课程, 这是一门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选修课, 在湘潭工学院开课后, 大学生们反映强烈,正如他们自己所说的那样,“ 有一种全新的感觉” 、“ 好像换了一个人” 、“ 以前怎么也解不开的心理疙瘩一下子畅平了” 、“ 是人生的导航站。” 专著《人生大境界》,得到读者们的高度赞扬,大家认为“ 这是一本为民造福的书。” 专著《快乐之源》获中国新闻出版总署第七届中国青年优秀读本二等奖。先后发表论文3 8 篇。


          以上源自广东胡海《大通考.增订本》中的湖南胡氏人物
[ 此贴被胡志盛在2015-06-07 22:24重新编辑 ]
友情、友谊,心心相连
1217952036@qq.com

只看该作者 27 发表于: 2015-06-07
胡元倓先生传略胡元倓先生传略 
  
  作者:明德中学校友会办公室
 
  
  
    胡元倓先生,字子靖,号耐庵,湖南湘潭人。公元1872年9月9日(清同治十一年壬申八月初七日)生于几代书香家庭。祖父胡湘字筠帆,曾任广东南海知县。父亲同寿字同生,伯父锡燕字蓟门,都是广东著名学者陈澧(兰甫)的弟子,兄元仪,元玉又是湘阴郭嵩焘、湘潭王闿运的门生,并各有经学著述。先生受家学的薰陶,又经常向王闿运等名家请教,所以经史学也颇有根底。尤其对姚江学派很感兴趣,信服王阳明知行学说,认为“存诚”是立身治事的根本,因此,晚年自号“乐诚老人”。

  1899年,先生二十七岁,选为丁酉科拔贡,在科举上用过工夫,期望通过考试成名立业。然而,先生青年时代,正是中国急剧地走向殖民地半殖民地深渊的年代。先进的知识分子,痛感民族危亡,努力寻求救国的道路。1897年谭嗣同等在长沙创办时务学堂及南学会,鼓吹新学,具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大都卷入新学的热潮之中,先生也深受其影响。戊戌变法运动失败后,八国联军的入侵,辛丑条约的签订,更使先生深感奇耻大辱。

  1902年,糊南巡抚奉命选派生员出国留学。先生不顾守旧派的反对毅然废弃举子业,与陈夙荒、何炳麟、朱剑凡等东渡日本,入东京弘文学院速成师范班学习。在日留学期间,先生考察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认为得力于教育的发展,又对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创办庆应义塾,储才建国之举十分钦佩。在留日学生爱国思想的影响下,先生深感甲午、庚子两役创痛至深,决心以教育救国,培养人才,复兴民族为己任。

  1903年初,先生自日本归国,路过泰兴,与任知县的表兄龙璋商量兴办学堂。两人志同道合,认为只有兴学才能救国。随即邀龙璋回到长沙,与宁乡刘作楫及龙璋的兄弟龙绂瑞先生商议,决定创办明德学堂。请龙璋叔父刑部侍郎龙湛霖为总理,由先生任监督,集资两千余元为开办经费,租赁左文襄祠为校舍,呈请湖南巡抚批准,招收中学生甲乙两班,于3月29日(旧历三月初一日)正式开学。创立了湖南省第一所私立中学。

  子靖先生创立于明德这所新式学堂,在省内外有较大影响。开办不到一月,章士钊担任主笔的上海《苏报》于4月21日的“学界风潮”专栏中刊载:“湘潭胡子靖孝廉,自东归与龙待郎之子萸溪,创设明德学堂。教员得人,规模亦甚整齐,其主义在养成军国民资格,观已开办,将来必有成效可睹”。

  同年秋,先生至上海、杭州等地聘请教师,恰逢黄兴、陈天华、张继等革命志士从日本归国,于是邀请黄兴等来明德主持速成师范班。黄兴来明德后,与张继、周震鳞、苏曼殊、王正廷等教吹民族思想,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之义教育学生。印发陈天华所著《猛回头》、《警世钟》,宣传革命。明德学堂成为新思想的摇篮,在省城颇有影响,屡次遭到王先谦等一班守旧官绅的诬陷,学堂几次濒于危境。先生又与龙璋、龙绂瑞商量,另办经正学堂于西园龙宅,一旦明德被查封,便由经正替代。

  1904年2月,黄兴、张继等组织革命团体“华兴会”,准备在长沙起义。11月,起义事泄,清政府派兵搜捕黄兴。黄兴从明德学堂走避西园龙宅。先生见事情紧迫,立即会见臬司兼学务处总办张鹤龄,从容申述:“诸事我均与闻,君如须升官,吾之血即可染红君之顶子(清一品官服饰),拿我就是,”张鹤龄为先生的至诚精神所感动,当即表示:“此狗官谁愿做?此刻看如何保护他们。”于是,先生与龙绂瑞设法营救黄兴脱险,逃出长沙。

  1906年,明德学生宁调元与革命志士禹之谟发动省城各校学生,公葬陈天华、姚宏业于岳麓山,向清政府示威。事后,先生筹集路费、购好船票,掩护宁调元出走。同年,明德学生魏宗铨又与刘道一、蔡绍南、龚春台发动萍浏醴三县几万人起义,声势浩大,湖广总督张之洞移文要逮捕先生。许多人为他担忧,先生处之泰然。

  黄兴决志革命,先生十分钦佩,他曾对黄兴说:“养成中等社会,实立国之本图,唯其事稳而难为。公倡革命,乃流血之举,我为此事,则磨血之人也。”1911年,武昌起义,黄兴率起义军坚守武汉,局部战斗虽然失败,而清王朝大势已去。先生祝贺黄兴说:“胜败是军家常事。以前,你们少数人革命,所以难成功。自从黄花岗起义后,全国人心都趋向革命,自然能够成功了。”民国成立,黄兴拟推荐先生任教育总长,先生坚持办学不愿做官。

  明德开办,经费非常困难,全赖先生筹措。他经年奔波,北出榆关,南下金陵,或往旧都,或赴浔汉,甚至远涉南洋。先后找了翰林谭延闿、上海道袁树勋以及湖南巡抚赵尔巽、端方等官绅,请求支援,募得经费,用来建筑校舍,购置仪器、图书、使明德从无到有,逐渐树立规模。1921年,他到达汉口,与夫人聚会刚三日,听说学校经费紧张,教员自动减薪,维持学校。他不顾寒风大雨,急忙搭船赶往南京筹款,送他上船的俞慎初先生见此情景,不禁热泪盈眶。

  先生任明德校长三十八年,先后为学校筹款数十万元,建造校舍二十余栋,图书,仪器设备为全国中等学校之冠。1932年建成一座高四层的教学大楼乐诚堂,堂皇壮丽。而先生自己甘心淡泊,不治私产,住在校门侧的三间旧屋里。书房中挂着一幅王闿运为他写的横幅“虽九死吾犹未悔,"和一幅赵启霖写的对联“坚苦勗毅力,勤勉医灰心。"

  先生办学,有永无止境的气慨。明德学堂成立后,除了中学本科之外,又开设了几期速成师范班,以适应当时各地兴办学校急需师资的要求;开办了初小、高小班,以保证中学学生来源;开设了理化、博物、东语(日语)、法政、商业、银行等专修科,培养各方面人才。民国成立后,又创办明德大学于北京。

  1917年,先生又与朱剑凡、杨树达等联名向湖南省政府呈文,倡议筹办湖南大学,并任筹备委员。湖大于1926年成立,至1929年7月,省府聘先生任湖南大学校长。任职后,先生极力谋求湖大的发展与提高。任职一年,为湖大整理宿舍,修筑道路,规划筹建图书馆、大礼堂及科学馆。并亲自奔走京沪,增聘有名望的教授,还请分庚款以充裕学校经费。又主持制订了一整套规章制度。正式颁布省府通过的《湖南大学组织大纲》,改科为院,建立了我省第一座正规大学。

  1937年,先生又为明德中学争得一笔庚款,在长沙河西三叉矶购置了大片山田,准备兴建新校舍,扩大明德学校规模。这时他已六十五岁。

  先生很重视聘请高水平的教师,认为这是办好学校的主要环节。他说:“学校里只要教员整齐,学生便乐于受教”,所以,除了筹款外,就是极力聘请好教师。明德开办时,理科师资最缺,他聘请了两位日本教师,又请陈介先生任日语助教。一学期之后,陈先生要出国留学,请辞职。先生再三恳请留任,并当众长跪不起。陈介为至诚所感,慨然允诺,留任一年。凭着这个“诚”字,三十多年中,先生为明德请到了许多品德高尚,学问优长,热心事业的名教师。有著名的诗人苏曼殊、吴芳吉,生物学家辛树帜,历史学家罗元鲲、周谷城,音乐家黎锦熙、张曙,化学教师郭德垂、袁鹤皋,语文教师李肖聃、周世钊,英语教师喻子贤、陈剑秋,数学教师陈鹿平、曹赞华、杨少岩,体育教师夏义可、陈奎生,地理教师文士元、谢国度,画家刘寄踪等都在明德任教多年。他的学生任邦柱、劳启祥、魏先朴、谢祖尧、钱无咎、俞慎初、何公望、刘永济、傅任敢、蒋廷●、曾约农、胡安恂、刘朴、邬干于、廖六如、杨伯峻、管竹等也能秉承师命,回较任教,有的长期或一辈子在明德工作。名师出高徒,明德的毕业学生,绝大多数都考入著名大学,成为优秀人才,学校也因之享有盛名。“北有南开,南有明德”,驰誉海内外。

  子靖先生渊源家学,他自己以存诚为立身治事之本,也以这种精神来教育学生。明德开创,先生就提出“坚苦真诚”四字为校训,并请龙璋为校训作了释词,勉励学生继承中国的优秀文化传统,恪遵校训,学做人,求知识。又集古代一些学者的名言警句为《修身约言》分赠学生,写成对联悬挂学校,以收潜移默化之功。

  明德学校在解放前共办了中学、小学、师范、各种专科、预科183个班,毕业学生七千余人。据不完全统计,毕业深造后,任大学教授、副教授的有三百余人,任工程师、医生和各种科技工作的人数更多,遍布国内外。一所普通中学能够培养出这么多的人才,是难能可贵的。子靖先生“养成中等社会人才”的志愿,凭着他的磨血精神,终于实现了。

  子靖先生有一句名言,“我是伺候学生的。”他处处为学生着想,爱护如同亲子弟。毕业离校后,他照样关怀,为他们谋职业,找出路,济困扶危。许多学生遇到困难,一找老校长,总会得到解决。先生在兄弟中行九,他的学生都亲切地称他为九师。他以自己有许多优秀学生而引为自豪。

  民国成立后,当局者不少为他的旧交或学生,要得一高位,非常容易,但他既不加入国民党,也不去做官,专心致志去办教育。抗日战争时期,以无党派人士身份被聘为国民参政员。

  1940年11月24日,先生在重庆逝世,享年六十有九。1946年,归葬长沙岳麓山云麓宫云西南侧。明德董事会遵先生遗命,推胡迈先生继任校长。

  胡子靖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湖南许多热心教育的人士朱剑凡、陈夙荒、禹之谟、徐特立、王季范诸先生,都效法他创办学堂,培养人才。湖南教育事业,尤其是私立学堂素称发达,办学蔚然成风,胡子靖先生首倡之功,载之史册,不可磨灭。

  先生关于办学,治学之见解论述,散见于明德师生之回忆录。先生著有《耐庵言志》诗集四卷。其夫人王韵卿诗《晚晴集》一卷。子三人:胡牧、银行家,胡毅、大学教授,胡微、音乐家,均曾就读明德。

  

来源:长沙文史资料
日期:1987年第5辑

  http://www.txhn.net/dfwx/wszl/201009/t20100919_7904.htm
友情、友谊,心心相连
1217952036@qq.com

只看该作者 28 发表于: 2015-06-07
胡元倓毕生精力奉献于明德

作者:杨益
 
  
  
    胡元倓,宇子靖,号耐庵,湖南湘潭人。1872年9月9日出生于书香家庭。祖父胡湘字筠帆,曾任广东南海知县。父亲同寿,是广东著名学者陈澧的弟子。长兄元仪,六兄元玉,都是湘阴郭嵩焘的门生,对经史学都有研究。胡元倓排行第九。幼年及青年时期受家庭的熏陶,又有亲戚王闿运等名家指教,因之对经史学也很有根底,尤其服膺王阳明的学说,认为存诚是立身之根本1902年被选送赴日本留学。次年回国,与表兄龙璋、龙绂瑞兄弟,创立明德学校。其后胡元倓一生遂与明德共休戚,献出了毕生的心血。在他近四十年的苦心经营下,明德声誉日盛。还在1919年4月,毛泽东同志在《湘江评论》上发表文章,盛赞明德:“中戊戌变法后,‘时务虽倒,而明德方兴。’黄兴等革命党人在明德学校任教,继承了时务学堂鼓吹革命的校风。光绪末年的明德学生,在省城学生界颇负时誉。大抵当时的学生,好干事,不怕死,是他们的特色;反抗官厅,不服压制,是他们外发的表征”。胡先生晚年自号为“乐诚老人”。

  矢志教育救国

  胡元倓青年时代,目睹清政府腐败无能,中国屡遭列强侵略,丧权辱国。甲午战败,八国联军入侵,民族危机益深。帝国主义瓜分中国之祸迫在眉睫,有血性的青年,都受到强烈刺激。胡元倓更感奇耻大辱,滋生报国之心。

  1902年,湖南巡抚俞廉三选送留日官费学生,胡元倓与陈夙荒等被选赴日本留学。到日本后,进了东京弘文学院(日本著名教育家嘉纳治五郎专为中国留学生所设)速成师范班。学习期间,爱国志士们纵论救国之道。有的想搞君主立宪,有的主张革命救亡,有的提倡教育救国。胡元倓便是一个教育救国论者:他说:“革命是打乱了再做”。他认为对当时的中国来说革命是必要的,不革命便不能打碎那个腐败的国家的机构。但又认为革命也只能打乱,而不能再做。“再做”的任务要由教育来承担。胡先生了解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在于教育的普及,又对福泽渝吉创办庆应义塾,造就大批人才,储才建国,有着极为深刻的印象。这位有志之士,遂决心回国创办学校,矢志走教育救国之路,以储才建国复兴民族为己任。

  1903年,胡元倓回国,在江苏泰兴县会见了龙璋,与谈兴学之计。龙极力赞同。回到长沙后,又得到龙璋之弟龙绂瑞的支持,由龙氏兄弟慷慨解囊,出钱作开办费,租赁左文襄祠为校舍,创办明德学堂,自任监督(校长)。招中学甲乙两班,于三月二十九日(即癸卯年三月初一)开学。“湘省之有私立学校自明德始”,明德也是全国最早的私立学校之一,比天津南开中学还早开办一年。

  创办明德,胡元倓由一个教育救国论者变成一个实际行动者。教育救国的信念进一步坚定。对于造就人才的收益,体会殊深。他在一次演说中引用管子话说“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他更深刻认识到为国家造就千千万万的建国人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是一种需要终身为之奋斗的艰苦事业——磨血事业。他对黄兴说得更明白:“流血革命危而易,磨血革命稳而难,公倡革命,乃流血事业;我办教育,是磨血之人。”磨血革命虽稳而难,但“中国的建国问题,非这样不能解决。”在他看来,明德学校是“磨血人”的磨子,他希望这付磨子能够磨炼许多救国人才。他用毕生的心血去推动这付磨子,也是这付磨子磨尽了他一生心血。

  在新与旧的斗争中办学

  创办明德之始,科举制度还没有废除。胡元倓仅一个拔贡,胆敢向旧制度开头一炮,办起洋学堂,必然遭到劣绅迂儒的顽强抵抗。明德创办时是站在维新派方面的,鼓吹民族思想,暗中策划革命,社会上封建旧势力称之为“异学”。他们或公开指责,或派爪牙兴风作浪。新旧两派的斗争甚为激烈。

  明德开办头一个学期,就发生这样一件事:胡元倓在东京弘文学院的同窗好友刘佐辑,时在校任教,但却依附了顽固派王先谦。他利用维新派陆鸿逵在学生课卷上措词激烈的评语,通过王先谦向巡抚赵尔巽密报,诬陷明德师生“昌言革命,蓄意造反,”企图搞垮明德。旧绅义落井下石,扩大事态,使学堂陷入危境。胡元倓通过开明士绅斡旋,与顽固派进行了曲折复杂的斗争,才挽回危局,保住了明德。

  还有一件事:在明德任教的黄兴等爱国志士,他们在这里“鼓吹革命思想,隐为革命中心”,大量翻印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猛回头》、《警世钟》等一类革命书刊,不慎被长沙知府颜锤骥知道了。他乘机兴风作浪,“企图藉此倾覆明德”,扼杀明德于摇篮之中。胡元倓即找龙绂瑞商量,一面请龙湛霖写信给巡抚,称赞黄兴的贤能,一面请张鹤龄与黄兴见面。黄张谈论欢洽。张鹤龄回去后,向巡抚力保“克强是纯然儒者,可以身家性命担保。”事情方缓和下来,又免了一场风波。

  从这里看出,当时的明德学堂,是新旧势力互相交锋场所。湖南的封建旧势力强大,科举制还没有废除,特别是一些被称为“中兴功臣”的镇压太平天国有功的文官武将,退职回籍后形成一种特殊势力,地方官吏自巡抚以次,都不敢得罪他们。他们强烈反对开办学堂。面对着这种复杂的斗争形势,胡元倓采取对策是:利用官绅权势来维护明德学堂,因而他与清廷官方保持着一定的联系。并请前清刑部侍郎龙湛霖任明德总理(董事长),“藉以避谤”;与学务处总办张鹤龄,军备处总办俞明颐等亦均有交往。他利用这种权势与顽固派作斗争。他还作了最坏的设想:与龙湛霖商量,另租西园龙宅为校舍,开办经正学堂。万一明德遭到不测,经正取而代之。“意谓明德纵倾覆,而经正仍可继办。”

  胡元倓利用官绅维护学堂,同时利用学堂掩护维新派的革命活动。明德与华兴会有着密切的关系。它的主要成员中有的是明德的教职员,如黄兴、周震鳞、张继、秦效鲁、苏曼殊、陆鸿逵等,有的是明德与经正的学生,如柳继忠、萧冀鲲、胡瑛等。也有本人不在明德而与明德密切关系的,如仇亮。胡元倓虽没有参加华兴会,但对其一切活动持赞助的立场。华兴会以联络新军、会党组织起义为目标,开展革命活动,即假明德为秘密机关。准备起义用的炸弹,就是在明德理化实验室里秘密制造的。1904年,黄兴与刘道一、马福益秘密定于西太后七十寿辰之际起义。事泄失败后,清政府派兵捉拿黄兴。黄兴避匿西园龙宅内。其后,胡元倓挺身而出,面对政府官员从容道,“诸事我均与闻。君如须升官,余之血可染红君之顶子(清一品官服饰),拿我就是。”随后,胡元倓为黄兴筹集三百元路费,掩护黄出走。这件事对学堂影响很大。学堂的命运,岌岌可危,当时豪右必欲封闭明德以为快。由于胡先生的坚毅镇定,终于渡过难关,苦撑过来。

  在艰难中缔造

  一位在明德任教多年的老师曾回忆:回溯多年来的史实,“明德几无日不在艰难困苦之中,可以概括一句话说,明德是在忧患中成长的。”明德在创办初期遇到的困难确是一言难尽。校舍问题,从龙湛霖侍郎捐让几间房子开始,一移左文襄祠,再扩充到朱剑凡出赁的花园,终奠基于泰安里。《明德校史》(以下简称《校史》)记载:1907年明德始有校舍,“在胡元倓苦心经营下,1932年,乐诚堂方告落成,总算安顿下来。但经费不能解决。这个难关,全靠胡元倓这里请津贴,那里募捐,左挪右借来渡过。”翻开《校史》触目皆是这方面的记载,下面摘录的仅是创办头几年的事:

  1903年,靠人捐款办起了明德。胡说:“我癸卯年三月初开办明德学堂,由我姻丈龙芝生(湛霖)捐款二千元,表兄龙璋、龙绂瑞各捐一千元作为开办费。不久谭祖庵(延闿)用他太太的钱捐一千元作购置费,又另捐一千元作聘请英文教员的薪水。”

  1905年,经费无着,“请求巡抚端方豁免贷款四千元,并每月津贴办公费千金。”

  1907年,“湘省铜元罢铸,津贴停止,学校不支,胡监督驰赴奉天筹款。”

  1909年,“校款奇绌,会商全体教职员月薪减两成,以纾校难。胡监督外出筹募基金”。

  1910年,又因经费无着,“向大清银行借款一万六千元。”

  胡元倓为明德筹措经费真是备极辛劳。他千方百计请求政府津贴。明德开办不到半年,湖南巡抚赵尔巽就月给津贴千两。巡抚端方也支持明德办学。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国民政府时期,也都给予明德一定的津贴。但所有这些津贴都不是固定的,变动性很大。一旦津贴停止,学校便有关闭的危险。胡元倓不能不另外募捐筹款。有时募捐无着,学校陷入十分狼狈的困境。胡回忆学校困难情形时说,“有一学期只能发给三个月薪水。职员同人见谅,自动提议起折发薪。有一次比这更糟,发不出薪水,我只能在期终给每位教职员送一把宜兴茶壶,作为纪念。”有一年,竟然到了重阳还不能开学。

  胡先生为明德募捐奔走,不辞劳瘁。或出关外,或走南洋,冒风雪,犯严寒,历酷署,跋涉险阻,含垢忍辱,其艰难困苦,为常人所不能堪者,胡先生莫不忍受之。“世人但知武训乞钱兴学,而不和胡子靖先生。为募捐明德经费,到处乞求……致有胡九叫化之称”。在向个人捐款中,以当时任上海道的袁树勋为最多。袁是湘潭人。胡先生称道同乡,请求捐助。袁初不乐意解囊。胡竟然双膝跪下乞援。袁感动不已,捐款一万元。向当时任总理的熊希龄捐款事亦感人至深。胡先生至北京,前往捐款,但熊常因事外出,多次未能得见。胡于是携带被褥,睡在传达室等待。熊希龄莫可奈何地说:“胡九真难对付,常来捐款,不给则坐卧不去。而请其作官,则又坚决不就。”胡先生听了熊的话,便答以诗,中有:“心如老骥甘伏枥,力尽关山未解围”之句。有年年关将届,学校经费奇绌。他到南京找端方,通过端方向南京裕宁官钱局借款过年。但钱局不付现,要他转往九江官钱局提取。他急奔九江,而九江钱局也不肯兑。其时风雪漫天,孤江冷锁,胡元倓不得其门而入,谭祖庵(即谭延闿,时为明德总理)耽心胡有不测之祸,急电召回。《胡子靖先生家传》就此事说:“是岁经费奇窘,几不能渡岁,先生乃请于端督,欲于裕宁钱局借两万金,端督作书会赴浔兑取,而总办孙某竟不肯发,风雪横江,孤危一室,时已腊尽,先生大窘欲死,黄泽生、谭祖庵主校事,虑先生有不测,函电慰之,校中同仁,又自动捐薪节省,困乃少苏。”胡元倓后来谈及这件事时说:“一生借钱以这次最为狼狈。”

  在学校穷得无可奈何的时候,胡元倓借钱简直有点不择手段,制造喜剧性的场面。他自己曾说过向清庆亲王之子载振贝勒借钱的一件趣事:“我从小就生得憔悴,不象一个官儿的样子,又不讲究穿着。这位亲王的门上看我不起,一连几次挡架在门外。后来我借了人家一件貂皮马褂和蒲饰袍子穿在身上,雇了一辆漂亮马车,临时又请了十六名呵道。前呼后拥,招摇过市,直奔亲王府,这样才见着他。”胡先生也经常向学生借款,那就不讲客气,非借不可。有一次刘永济筹足了4000元准备赴美留学,亲人为他饯了行,并在曲园(当时设在长沙走马楼)照了相,当日就要动身。胡先生从汉口回来得知此事,便一口气跑去找刘说:“学校困难不能解决,你的留学费用,我要挪用一下,缓一下出国没关系。你一定要救我这一回急。”校长来借,刘永济没法,只得牺牲了这次留学的机会。胡向学生借钱,还常常用命令的口气:“是不是学生,就看这一回借不借钱”。许多学生拿这位老校长无可奈何。于是有人就造出:“人生大不幸,碰到胡子靖”的话来。

  胡元倓一心想把明德办好,因而要钱无止境,筹款也就无止境。学校安定了就要扩充。创建乐诚堂的过程充分说明了这一点。那时“本校原有校舍,强半朽坏,迁校计划不易实现,校长忧之”。他立誓要建一栋当时长沙第一流的教学大楼。但“建筑经费,一钱莫名。”而胡校长以明德为生命,抱以身殉学之决心,奔走艰苦,而以学校发展为安慰,苦而弥甘。正是这种精神,“奔走艰苦”筹款,终于建成雄伟的乐城堂。乐城堂设计者著名工程师周凤九在《乐城堂工程纪要》中说:“今日居然有崭新的乐城堂,矗立在学校中心,这固然是有志竟成。但没有九师(指胡兀谈)这种伟大的人格,渊博的学问和百折不回的精神,决没有今天的历史……没有声誉卓著的明德学校,也就不能筹集到这笔巨款。换句话说,就没有今天的乐诚堂”。

  “应事实需要”办学  树“坚苦真诚”校风

  明德学堂创办时,新教育制度虽已酝酿几十年,公立的学堂因迫于情势需要,已成立了几所,但私立的教育场所停滞在书院、私塾阶段。所以胡元倓创建明德,是冲破旧制度束缚的大胆革新行动。在近代教育史上写上新的一页。

  新学校怎么办?全靠在实践中摸索前进。胡元倓从我国国情出发,想国家和社会实际需要即应事实需要,以确定学校各部门和课程的设置。“胡先生创办明德时,凭自己的理想及其所学,参照南洋公学成规,就实际环境之需要,设置班级,再从实践中建立学校制度。”

  胡元倓“应事实需要”的设想,首先表现设速成师范班。那时,新式小学极不发达,明德中学班招生,应考者寥寥无几。胡元倓有鉴于此,认为必须努力发展小学。而当时小学师资缺乏,培养小学师资实为发展小学的关键,故办师范班。明德开办时,招中学两班,学生一共只有80人。而速成师范一个班,即招有学生118人,超过中学两班人数之和。其后,又为茶棱、攸县两县开办师范班。应小学发展之需,这些师范班修业期限都比较短,或半年,或一年不等。第二年附没高等小学。同时,还设有中学补习科及中学预科,附于高小部授课。这是因为投考者年龄较大,欲升中学而又未修完小学课程,设这两科为他们补习功课。其后,公立师范学校增设,速成师范便结束,公立小学增设,中学生来源增多,明德小学便结束。

  胡元倓很重视外语及体育课程的设置。1906年初,即设日语专修科,紧接着就开设英语课程。并把外语和体育两项,作为“新教育之重点,”以适应当时国内形势之需要。

  我国开始办理新教育时,就是为着学习外国语文。因为自鸦片战争失败后,我国受着列强压迫,深感外交棘手,国家急需造就翻译人才,以便与英、法和日本等国办理交涉。胡元倓是留学日本的。而当时留日风气正盛。明德开办第三年(1905年),湖南巡抚端方曾资送甲班全体学生留学日本。乙丙两班学生,亦多自费东渡。因此首先开设日语专修科,以应学生及社会需要。至于英文的重要,在英国十九世纪初称霸海上时起就为人共知。对于体育,胡元倓认为我国自宋以后,重文轻武,国为衰微,迭受边疆民族侵凌,至清末,复受欧美列强压迫,几至邦国危亡,民命断绝。他深深感到“东亚病夫”的奇耻大辱,认为要振兴中华,国民非有健壮的体魂不可。他把体育教育与振作民族精神相联。

  胡元倓对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深有认识。1904年,长沙开辟为商埠,英美及日本在长沙开设洋行,洋货象洪水一般涌来。帝国主义的轮船在内河横冲直闯。胡元倓很忧虑。他认定西方“商战”力量强大,要积积培养“商战”人才。明德始办高等商业科。后来又得到端方及赵尔巽之助,创办银行专科,并与大清银行约定,毕业生全部至该行服务。胡办商业专科及银行专科、银行保险,是为应付“商战”而设,是为“中国部署应付‘商战’的实际步骤。”

  胡元侠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明德旬刊》曾明确提到“校中当局,抱定德智体三育同时发展之宗旨。”尤其重视爱国主义教育。经常教育学生“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并把它作为训育学生的唯一宗旨。黄兴任教时题词“劝诸君努力加餐,每餐不忘天下事。”贴在饭厅醒目的墙壁上。明德为救国而创立,所以爱国精神,一直在学生中得到发扬。辛亥革命湖南光复时,学生阎鸿飞率新军一个排,奔赴岳州,主动出击,大败清军,州光复。1915年,袁世凯与日本帝国主义签订卖国条约“二十一条”,明德学生愤起反对,并举行,“国耻演讲会。”1919年“五四”运动瀑发,明德学生积极参加示威游行,“站在运动的最前线。”12月,省会各界在教育会坪举行焚烧日货示威大会,明德被推为主席团成员之一。1931年,“九月十八日,日本军队攻陷沈阳,以示敌忾同仇。并于十月间组织提倡国货会,排斥仇货,颇著成效,(《校史》)。”

  明德学生有句口头禅:“进入明德后,第一件事便是学做一个明德人。”明德人的特色,便是胡校长倡导的“坚苦真诚”校训四字。蔡元培曾解释说,“惟坚苦故对事忠,惟真诚故待人恕。”胡校长认为,非“真诚”无以尽已之性,非“坚苦”无以任重致远。他还以两句话自勉并教育学生:一为“忍耐为希望心”,一为屈原诗句,“虽九死吾犹未悔”。这些都表现出他的坚定、毅力和精神。还教育学生“宁为笨牛,不为狡兔”,“一丝不苟,临之以庄”。要学生做老实人,办老实事。多少年来,明德毕业的学生还牢记老校长的这些教导,并视为“明德的光荣传统。” 

  明德对学生要求严。那时明德的门禁规定:只有一个校门出入,除星期六下午和星期日外,学生一概不许外出。走出校门,必须穿着制服,佩载校徽,衣领上是“明德”二字,左胸口袋上还必须佩上符号。看见学生不合规矩的要斥责。彭国钧回忆说:“有次我打着赤膊在油印室印东西,被胡九先生看见了,把我大骂一顿。我简直作不得声,其实他比我才大几岁呀!”,明德精神培养了许多人。一位在胡校长逝世后才进明德的学生说:“雨露未克亲承,但享受了先生的遗荫,先生之人格、思想、行为、言论,固曾深印我心,亦且成为我今日立身处世准据。”

  明德重视智育。学校管理严格,学生学习自觉性高,有着浓厚的学习空气。明德开办不久,巡抚赵尔巽来校参观,见学生正在自习,教室里鸦雀无声,非常感动,连连称赞“胡元倓办学有方,非旧式私塾所能及。”一位老校友回忆说:“明德非常重 视学生的学业,从教师到设备,从管理到考查,无不以学业为中心。”那时,学生一律要求寄宿,早晚自习,得有保证。自习时,并有教师值班,可以质疑向难。建有严格的考试制度。有舞弊者记大过,舞弊而情节恶劣的则开除,成绩差的留级,过差的 则退学,绝不徇私。由于考核认真,奖惩分明,因此学生人人自勉,步步向前。1925年,毕业学生有74%考取北京、清华、交通等著名大学。1932年和1933年,参加全省一二届中学毕业会考,高、初中毕业班都蝉联平均成绩第一。由于取得这些优异成绩,多次得到有关部门的褒奖。据《校史》载:“1917年春,教育部视学李步青来湘视察学校,见本校成绩卓著,大加赞赏。返部报告:‘明德规模宏大,成才众多,在私立学校中,实为有数之学校。’并由部奖给‘成德达材’匾额。”

  明德对体育十分重视。黄兴曾任第一任体育教员。“明德自开办以来,即养成一种尚武,爱国的校风。”《校史》说:“本校对于体育,素极注意”,“对于运动之提倡,不遗余力。”又据《明德旬刊》载;明德曾实施强迫运动。“盖认定高深学问,寓于健全之精神,而锻炼身体又为健全之基础也……实施强迫运动,以期达到体育普遍之实效。除星期六以外,每日下午四时至五时,封锁自修室、寝室,无论何人,均应驰聘操场,练习各种运动。而各同学亦皆乐从,并养成自动之风尚”。因而,明德历年来体育成绩威震三湘,名闻遐迩。据《校史》记载:“民国十八年,本校球队远征武汉,凯旋而归”。“十九年三月,开第十届全省运动会,本校参加球赛,得足球、排球、网球、捧球四项锦标。代表全省出席华中运动会,仍获排球、捧球两项锦标归。”社会上奉以“泰安球王”的美誉。

  1934年,天津《大公报》记者胡政之来明德参观,并发表《湘省之教育》一文,对明德盛赞备至:“明德与南开不啻南北并立之两大学府。依余观察,明德管理之严格,功课之认真,似在南开之上。盖人数五百余人,皆住校,无一走读者。寄宿生之整齐与军队无异,科学仪器之多,视大学无逊色。学生重工作,习劳动……,如泥瓦工人也。”胡校长面对这种表扬,更加谦逊。他说:“我们全体教职员工要益发努力,把学校办得更好,才对得起全国的舆论。”

  “侍候学生”的可贵思想

  胡元倓对学生倍加爱护和关心,视学生如子弟,为学生创造优美的学习环境,良好的学习条件。他有一句名言:“我是侍候学生的。”他是怎么侍候学生的呢?最重要的是聘请高水平的教师,把教职员整齐视为办好学校侍候学生的重要一环。他说:“教员好,学生乐于受教,进步于无形,而职员可以腾出手来从其他方面作增进学生品质和健康的事业,才可以使学生进德修业,三育并进。相反,如果教员程度不够,阵容不齐,学生无尊师之心,不能受教师之益,甚至引起风潮……一切问题无从谈起。”那时人们称赞明德教师“个个是好教师,绝无一个凑数”。明德开办时,曾聘请黄兴、周震鳞、张继、王正廷、苏曼殊、陆鸿逵等为教师,堪称一代名流。

  胡校长为聘优秀教师,不惜长途跋涉,甚至屈膝以求。当时英语教师最为缺乏。他亲赴杭州,以重金聘华龙回湘教英文。由于当时教育尚不发达,理化、博物教员也极少。胡校长竟自日本聘请理化教员掘井觉太郎,博物教员永江更值。为了延聘名流,不惜高抬时价。远东运动会的十项运动冠军获得者杜荣棠,在粤汉铁路工作。胡校长想方设法以高薪聘来教体育。他还从上海、香港或从湖大请些教授来校教课。胡元倓聘请教员,无路界无派系,不枸一格,以人才为标准。对好教师他要千方百计弄到手。胡校长延聘陈介的故事,一直在教育界传为美谈。

  陈介时在日本留学,回家省亲,胡校长邀他相助,教授日语,商定至暑假为止。他教学很受学生欢迎。暑假后,原聘日语教师未到,而陈介要继续赴日完成学业。胡校长坚持挽留陈介。校长虽诚心诚意,再三敦请,但陈介仍不依。校长于是在大庭广众之中,向陈介屈膝长跪,待陈介答应继续任教后方起。这件事陈介在《明德话旧》中回忆说:“余以秋间须返日,不之允。先生于座众前,向余长跪,非允不起。余感其诚,欣然承诺……。”胡校长也曾说过:“我为了伺候学生,曾当众向他(陈介)磕头,请他再干一期,他若不答应,我就不起来。他奈我这对膝头不何,只得又蝉联一期。”

  胡校长为了伺候学生,另一个重要方面,是不断完善学校的基本建设,如校舍,教学设备和膳食。明德开办属白手起家。校舍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扩充的。从《校史》记载中举出几笔就不难看出,明德的扩充,都是在经费“奇绌”中进行的。

  1910年春,“借款万六千元,加盖楼房一栋。”1913年,“乃以校产向实业银行抵押,得银款两万元,建筑学生宿舍。”1916年“秋八月,本校学生家长黄锡光捐款二千元,谭长生捐银五千两,建教室一栋。”1921年“九月,校长赴南洋群岛募捐,冬十一月归。捐礼堂建筑费弍万一千元。”1923年,“本校教职员集款建立楚词亭于池塘中央。”1929年“本校校址低洼,频年患水,校长忧之,力主迁地,另筑新校舍。因赴首都,与谭董事长延闿商,筹划数日,至冬间,始得国民政府批准,于中俄庚子赔款内划拨十五万元与明德,为建筑新校舍之用,”等等。胡校长为校舍之不断扩充,实用心良苦。

  明德的教学仪器设备,当时在全市是第一流的。1904年开办初期,就在上海购置物理仪器、化学药品、生物标本。1914年扩充图书阅览室,一次就添置杂志刊物数百种,供学生自己阅览。后又从日本、德国购进理化仪器药品一万多元,充实实验室,使学生不仅懂得理论,而且能够实验。值得提出的是,它的第一批仪器设备,就是校长磕头磕来的。“我办明德,向人家磕过两次头,请袁树勋捐款是第—次。”正是这笔捐款,从上海“购置理化仪器及博物标本回来。”

  胡校长终生不治私产,个人生活十分节俭清苦。“一切款项(指筹款)他自己分文不取,他只是想把明德办好。安定了就要扩充,扩充了,就要请好教职员。”至1933年,学校发展了,乐城堂已经建成。但他还一直住在明德进门靠北一幢窄而矮小的平房里,一连三间,孤零零的,既无地板,又无套房。家里很长一段时期没开火,就在学校食堂搭伙食。寒冷的冬天,只烧一个火缸取暖。一件敝裘还是他的学生周安漠送的。三十年代后,他一辆六成新的人力车,是大陆银行总理傅丽行送的。尤其令人感动的,他的夫人佐先生办学三十年如一日,而逝世时,胡校长仍在北京为明德操劳未归。《校史》说:“1930年,校长继配王夫人逝世。全校师生,哀悼莫名。为辍课一日,开追悼会,吊者千余人。夫人贤而工诗,有《晚晴集》行世。佐校长办学三十年如一日,俾无内忧,浣濯之事,胥躬任之,其俭朴可风矣。丧事毕,校长始自京师归。”  

  鞠躬尽瘁  死而不已

  胡元倓矢志办教育,为国储才,不旁驰外鹜。其立志之坚,超乎寻常人之外。他一生仅担任过一次留日学生监督,因“非其志,年余即辞去”。他不愿作官,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黄兴推荐他出任教育总长,他敬谢不就,决志回来主持明德学校。谭延闿第一次督湘时,曾邀他作教育司长,他掩耳即走。张伯苓曾特别赞同胡元倓的胸襟淡泊,足为人师。

  胡校长以明德学校为家,他的一生实寄托于明德,对明德有着特殊感情,1929年,湖南省政府聘他任湖南大学校长。他任职后,极力谋求湖大的发展与提高,为湖大粗具规模作出了很大贡献。但他仍念念不忘明德,任职仅一年,便毅然辞去,回到明德。1930年红军进长沙,学生星散,时胡校长刚从南京回长。谣言四起,许多人要他逃离长沙。但他始终居校园中,维护他一手创办的学校。这些都看到胡元倓对明德感情之深。真可谓数十年为一日,终身不渝,生死以之。

  在办明德的全过程甲,他不知受了多少冷嘲热讽,困顿颠沛。但他没有在困难面前低头。他说;“只要办了教育,纵不成功而死,也是有意义的。”四十年来奔走呼号,席不暇暖,为学校筹款,心力交瘁。“先校长以明德为生命,抱以身殉学生之决心,奔走艰苦。”抗战时候他被聘为国民参政员居重庆,但时刻惦念学校。长沙“文夕大火”,明德校舍大部被焚,校长在渝闻之,忧愤交集。“晚岁又丁困难,毕生经营之校舍,亦忧如焚,学校播迁,处境益困,身虽旅渝,而心实在校。”他尝致书学校当局去:“明德数十年遇困难仍奋斗,望为我稳扎老营,省校虽焚,精神尤在,不难从容恢复也。

  胡校长于1940年11月去世。但早在8年前即1932年1月,便开始预立遗嘱。那时,“九一八”事变已发生,抗战军兴;陈介问他:明德学校是你心血交瘁的产物……在社会上已有很深厚的基础与影响,你百年以后,这个学校交给谁继承?无论传子传贤,你都应该有个打算和交待,要后者执行,才可以长远维持这个学校于不坠,你的精神才可以不死。”这一席话,使胡校长感动得流泪。他当即决定,“你的意见是最好最对的,我的打算和交待该随时写成书面条文,交给后死者作为我的遗嘱执行。这份遗嘱我决定随写随寄,托你编次保管,死后开拆,予以公开。”陈介后任驻德大使,胡校所立遗嘱,都是写给陈介的,并随时邮寄陈处保存。遗嘱历八年时间,数度修改。此一过程,窥见胡先生至死不忘明德。1640年11月,胡校长在重庆歌乐山病逝。陈介拆开他的各封遗嘱拍照后,以原件邮寄回国,现将其数封摘抄于后:

  1932年1月4日,“弟因教部尚未撤,责任所在,决不走动,而飞弹无情,忽而碰上,亦未可知。自问已过六十,为明德学校预定善后办法,亦非无病而呻。明德维持会,弟近年在各地苦心经营,自问身后必有奇效,如竞奄化,可照畏公(即谭延闿)例,以侄儿胡迈承继弟之董事缺,扩充董事四人……。”(以下是董事会名单)在这封信写完后,又“因前书意尚未尽,”补充一书,强调“嗣后校长皆须由董事内选”,“嗣后校长非本校学生及本校得力教员,兼有劳绩于本校者,不得与选。”

  1937年3月15日给陈介的信中谈到校长继承人之事:“细思明德之事,彦远(胡迈)情形最熟,现与在校诸人接近,又无别的野心,实可继承。前年曾投书身后交刘弘度,此人极好,但家累甚重,接手必感麻烦,远不如四侄轻而易举,弘度可为董事,预商大计划,而不能为校长。”

  胡元倓终身为教育,鞠躬尽瘁,他不但生前把全部心血奉献给明德学校,并且预立遗嘱,选定学校继承人,俾于身后明德仍能继续发展,可谓“死而不已”。令人佩服。他死后,国民政府颁令褒扬。令云;

  “国民参政员胡元倓,早岁游学东瀛,即曾参加革命。返国后在湘省创立明德学校,宣扬主义,不遗余力,迄今四十余年,辛勤教导,始终弗懈,乐育英贤;弥昭功绩。抗战军兴,入参枢政,方翼国有志老,长资翊赞,遽闻溘逝,轸悼殊深。应于明令褒扬,以彰耆硕,此令。”

  胡元倓先生桃李满天下,为中国近代杰出的教育家。



来源:长沙文史资料
日期:1987年第5辑



http://www.txhn.net/dfwx/wszl/201009/t20100919_7905.htm
[ 此贴被胡志盛在2015-06-07 22:25重新编辑 ]
友情、友谊,心心相连
1217952036@qq.com

只看该作者 29 发表于: 2015-06-07
胡元倓侧记 
  
  作者:陈毖涛
 
  
  
    胡元倓字子靖,湖南湘潭县人。从堂弟兄行九,一般称他“胡九先生”。他于一九○三年春创办明德学堂,同年秋,为避旧派倾陷,又另设经正学堂。至一九一二年仍合并为明德,改称明德学校。明德学校分设专门、中学和小学三部,除专门、小学二部陆续停办外,中学部一直不曾停办过。解放后由人民政府接管,一九五○年改为长沙市立第三中学,一九八四年又改为明德中学。胡元倓曾于一九○八年任留日学生监督,一九二九年任湖南大学校长,一九三八年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但他终生为明德校长“以明德为生命”。我在明德中学连续工作过十五年,三次作教务主任,两次作训育主任,并一直兼任语文教学。因工作的关系,我和胡元倓先生比较接近,因此稍知他一些思想、言论和行谊,把他撮要记载出来,希望能从一个教育家的侧面,反映出明德学校和当时湖南教育方面的若干情况。   

  我办教育是磨血之人

  一九○二年,胡元倓被湘抚俞廉三选派到日本弘文师范学院学师范教育,那时正值日本进入东亚称霸的时期,经济、军事文教各方都有飞跃的进步。而中国从一八四○年起,屡遭列强侵略,统治者腐败无能,丧权辱国,瓜分中国之祸迫在眉睫。在这种强烈的形势对比下,爱国志士们有的想搞君主立宪,有的主张革命救亡,有的提倡教育救国。胡元倓便是一个教育救国论者。他认为对当时的中国来说,革命是必要的,不革命便不能打碎那个腐败的国家政治机构,一切改革无从谈起。他常说“革命是打乱了再做”,但他又认为革命也只能打乱,而不能再做,再做的任务要由教育承担起来。教育才能培养建国各方面需要的人才,只有通过这千千万万人才的努力,才有可能把中国建成一个强国。特别是日本福泽谕吉创办庆应义塾,(后改庆应大学)为明治维新提供了许多足以担负国家重任的有用人才的实际范例,对他的感受极深,鼓舞极大,使他的教育救国的信念进一步坚定,使他由一个教育救国的理论者变成一个实际行动者。当黄兴、周震鳞一些人在明德暗中革命的时候,胡元倓就理会到他们和自己的事业之间除有一个救国的共同点以外,还存在着差异。他曾同黄兴说:“流血革命险而易,磨血革命稳而难,公倡革命,乃流血事业;我办教育,是磨血之人。”他终生以“磨血人”自许。对于教育造就人才的收益,他体会殊深。我记得他在一次演说中引用管子的话说“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他这次讲话,请当时一位语文教员周味道为他板书,他一边讲,一边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和“一树百获者人也”两句话旁打了许多圈,并举巴斯德发明蚕瘟的科学预防方法,使法国还清了普鲁士的战债而有余的事例,他说:“从表面看,教育不会有什么危险,但要教育能达到成德达材的任务,为国家造就有用的人才,这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是一种需要发奋努力的艰苦事业——磨血事业。中国的建国问题,非这样不能解决。”在他看来,明德学校是“磨血人”的磨子,他希望这付磨子能够磨拢许多报国的人才,他用尽毕生的心血去推动这付磨子,也是这付磨子磨尽了他一生的心血。

  人生大不幸碰到胡子靖 

  明德学校是一所私立学校,胡元倓是一位穷拔贡,明德在创办初期遭遇的困难是一言难尽的。校舍问题:从龙湛霖侍郎捐让几间房子办开始,一移左文襄祠,再扩充到朱剑凡出赁的花园,终奠基于泰安里。守旧势力接二连三的颠复活动:从分设经正,辞追刘楫作到争取到张鹤龄、端方的同情支持,算是勉强渡过了。惟有经费问题长期不能解决,这个难关就要靠胡元倓这里请津贴,那里求募捐,左挪右借来渡过。

  先说津贴;明德开办不到半年,湖南巡抚赵尔巽和学务处总办张鹤龄来校参观,大为嘉奖,就月给津贴千两。过两年后,端方继为湘抚,除豁免明德借公家的一笔贷款外,还月加津贴三百两。民国成立,前清度支部腾一笔饭余金,明德分得八万元。湖南教育厅对明德的津贴一开始就是甲种,一九二四年以后升为特种。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华教育基金委员会津贴万元。国民政府时期,中央大学院按月补助两千元。最突出的是中俄庚子赔款拨给十五万元,中英庚子赔款拨给四万元,抗战时期的中央教育部又月增津贴二千元。

  上述津贴也不算少,特别是中华教育基金和两笔庚款,全国私立学校当中只有明德和南开得到过。但是应该指出:第一,有些津贴是从一种企业盈利和税收附加派生的。比如清末赵尔巽对明德月给千两,是从湖南铜元余利项下开支的。到一九○七年,湖南停止铸造铜元,这笔津贴就无形取消。又如湖南教育经费从一九一二年以后至抗战时期,完全依靠盐税附加;在过去内战是常事,战争一爆发,盐税就要断绝或减少,切肉连皮,附加自然要受影响,这是给津贴带来灾难的一个方面;即便是和平时期,没有内战,但全省的盐税也是有限度的,而公私立学校逐年增加,因之津贴就不能持久稳定。第二,在北洋统治时期,内战不息,军阀割据,而湖南地当南北之冲,更是受祸最深。地方教育经费,被这些割地称雄的军阀全部中途提取,述哪里有什么津贴!第三,在国民党政府时期,国民党中央想掠夺湖南的盐税,何键统治湖南,又想夺取地方的教育经费,虽由于全省教育界誓死力争,没成事实,但可见津贴的动摇性很大,学校随时都可能关闭。这些情况是新社会的人所不能想象的。正因为如此,胡元倓就不能不另外筹款。再说这些津贴也不是凭空发给每一个学校的,要在学校的成绩,信誉和物质建设等一定的水平之上;去钻、去争,去多方请托,才有可能分得一杯羹,否则就要向隅。这些工夫一贯是由胡元倓包干的。


  所谓另外筹款是怎么筹的呢? 

  第一是募捐。明德本来是靠人捐款办起来的。一九三五年寒假,少数远道学生留校,我曾于旧历除夕组织一个学生晚会,请胡元倓谈明德掌故,他说:“我癸卯三月初开办明德学堂,由我姻丈龙芝生(湛霖)捐二千元,表兄龙研仙(璋),萸溪(绂瑞)兄弟各投一千元作为开办费,社会上说明德姓胡,我说明德实际姓龙。不久谭组庵(延闿)用他老太太的钱捐一千元作购置费,又另捐一千元作聘请英文教员的薪水”。这是亲戚朋友捐款的例子。后来推广到达官贵人:东三省总督赵尔巽,两广总督端方、上海道袁树勋和清宗室振贝勒等人先后捐助巨款。进一步他又向银行企业和巨商大贾劝募,得到中国、交通、金城、大陆和湖南实业等银行、哈尔宾交通航业公司以及湖南淮商公所等企业的大力帮助。一九二二年他到南洋群岛槟榔屿和新加坡等地的向爱国华侨劝捐,得款不少。他回忆学校在一段时期的困难情形说:“有一次,一期只能发给三个月薪水,职员同人见谅,自动提议起折发薪。有一次比这更糟,我只能在期终对每位教职员送一把宜兴茶壶,作为纪念。”以后在学校穷得无可奈何的时候,他有时只得向学生家长或趁某种宴会拿出捐薄,当场劝捐。早期的学生家长如黄锡光、谭长生、较晚的如学生欧阳平坤的家长以及社会人士也有乐于捐助的。自然也有个别的人不乐意解襄,又苦于不好拒绝,于是造出“人生大不幸,碰到了胡子靖”的话来,一时流传很广。我记得一九三七年,他请春客,酒后谈天,他曾说:“我办明德,向人家磕过两次头,请袁树勋捐款是第一次(第二次后详)至于请振贝勒捐款,更有喜剧性的排场,因为‘大人好见,小人难见’已成为官场中的一种习气,我从小就生得憔悴,不象一个官儿的样子,又不讲究穿着,这位亲王的门上看不起我,一连几次挡驾在门外。后来我才借人家一件貂皮祃褂和蒲饰袍子穿在身上,雇一辆漂亮马车,临时又请十六名呵道,前呼后拥,招摇过市,直奔亲王府——这样才见着他。”

  津贴不可靠,募捐时有时无,而明德不能不办,不能不扩充。胡元倓的第三着棋便是借贷。或是向本地政府借,或是凭学校的抵押、校长的信用向银行借,这种借款有的还了,有的由债权人免了。提起这事,我记得他还赞美过一些人慷慨、大方。对比之下一九三三年明德三十周年纪念,湖南省政府只给奖金八千元,他觉得真有“曾经沧海难为水”之感。有一次他到南京找端方,想通过他向南京裕宁官钱局借款过年,钱局不付现,他便转往九江官钱局提取,等他到九江时,已是年关逼近,那里也不肯兑。他曾和我们谈起:“一生借钱以这次最为狼狈,风雪横江,使人闷绝,侥幸当天接到本校一个电报:有办法,我才松一口气。等我回来,才知道并无办法,只是谭组庵(时为明德总理)怕我寻死。这电报确实救了我一条命,年关也就这样将就过了。”对私人借款也是他常有的事,特别是对学生借钱不讲客气,非借不可。有一次刘永济筹足了四千元,准备留美,亲人为他饯了行,并在曲园(现在长沙走马楼)照了相,当日就要动身。胡元倓从汉口回来知道了,他一口气跑去找刘说学校困难不能解决,你的留学费用,我要挪用一下,缓一下出国没关系,你一定要救我这一回急!刘永济向来敬重老师,只得借给他,以至终生牺牲了这次留学的机会,而师生之间因此相得益彰。又—次他找明德大学毕业生李凤池借钱,开宗明义说:“是不是学生,就看这一回借不借钱给我。”现任文史馆员涂开舆也曾经是他的债权人。这种事情举不胜举。  


  胡元倓筹款永无止境:津贴已是甲种,就请特种;请了省津贴,还要请中央和部的津贴,募捐几万了,还想几十万。但这一切款项,他自己分文不取,只是想把明德办好,安定了,就要扩充,扩充了,就要请好教职员,中小学办好了,就要恢复大学。一年一度的水灾,还使他想跳出泰安里这个水窠子,迁往三汊矶,筑一栋中心大楼,一个礼堂,一个图书馆和一个健身房,一劳永逸。他的计划是个无底洞,所以他的筹款活动也永远无休止。为了筹款,他不避严寒酷暑,不计成败,风尘扑扑,不以为苦。记得一九三五年底,他和楚怡学校校长陈风荒相约同往南京筹款。并于事前定好了舱位,可以由长沙直达南京。急然前一天刮大风下大雪,轮船公司派一个职员来问他:“陈凤荒先生不到南京去了,你还去不去?”当时我和谢祖尧、余先砺正在他那儿聊天,只听他说“陈凤荒不去,我为什么不去?我又不是他的听差!”

  我是侍候学生的 

  一九○三年明德刚开办不久,一天巡抚赵尔巽和学务处总办张鹤龄来校参观,学生们正在自习,教室里鸦雀无声。赵尔巽非常感动,认为这是教训的工夫作得好,非旧式私塾所能及。他大加褒奖胡校长一番,称他办学有方。胡元倓一再逊谢,只说“我是伺候学生的。”我到明德以后还常听见他讲这句话,这时才知道这是他办学校的重要精神,也才逐步理解这句话所包括的内容;一是指学校的基本建设,如校舍、教学设备和膳食;一是指教职员阵容整齐。他对于教员整齐是办好学校伺候学生的重要环节这一点,有深刻的体会,不止一次和我们谈过:“学校里只要教员整齐,学生便乐于受教,进步于无形,而职员可以腾出手来从其它方面作增进学生品质和康健的事业,才可以使学生进德修业,三育并进。相反,如果教员程度不够,阵容不齐,学生无尊师之心,不能受教师之益,甚至引起风潮,职员将会忙于边压边哄,补苴罅漏,疲于奔命,无以自其说,弄得职员也因而失掉信仰,转成众矢之的。一切问题常从此起。   

  他常以明德的教师一般不错而自豪,如早期的教员黄兴,我记得龙萸溪先生说:“克强博学多能,白天上课娓娓动听,教图画他还能替学生改稿,晚上就革命去了。”张继教历史,周震鳞教地理,苏曼殊教英文,许奎元教数学,很受学生欢迎。陈介主持附小,兼为日本教员助教(翻译),学生也很敬爱。后来他要辞职,想继续留学。胡元倓曾说过:“我为了伺候学生,曾当众向他磕头,请他再干一期,他若不答应,我就不起来,他奈我这对膝头不何,只得又蝉联一期”。  

  胡元倓为了请教员,肯下身段,这种精神曾使很多人感动。我记得一九三七年冬,张伯苓还向明德师生赞扬过他这种朴素肯干的精神。

  胡元倓请教职员无路界,无派系,以人才为标准。一九三六年夏天,事务主任唐楩献讲笑话:“今年的明德教务主任余先砺,湘潭人,是中路的;训育主任陈毖涛,常德人,是西路的,我,衡阳人,是南路的;一路一个,真凑巧。”这本是一个偶然的巧合,他也是作笑话讲的。胡元倓听了,却不以为然:“我办明德,向来不分路界,唐主任的话不要传开了,人家造谣生事。”在明德工作过的人中有东洋留学的,西洋留学的,北高、南高、武高和湖南高师的,也有北大,中大和中山的,这是不分派系的最好说明。同时,他对组织明德校友会也采取保留的态度。他曾说:“如有事实上的需要,在一定时间,一定地点,临时召集当地校友座谈一下,如话家常,解决某些具体困难,这也没有什么不可以,但须随会随散。我去北平,南京,上海和汉口等地就是这样作的。加我们把它变成一个长期组织,就会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胡元谈为了“伺候”学生,聘人还有一套特殊作法:一是挖,那就是人家的好教员,他不惜通过种种手段,挖到明德来。如郑柏新本是兑泽中学的得力教员,校长彭锦云是明德的学生,他就是倚老卖老,要兑泽放让,把郑柏新挖过来。又如教务主任余先砺到教育厅作科长去了,胡元倓就征得前省立四中(设在常德)校长向玉楷的同意(实际上不同意也得同意),把他的教务主任马文义挖过来。二是拉,有些名手,甲校想聘,乙校想聘,但结果总是被明德拉过来。比如谢祖尧从东京高师毕业回国,范源廉本已介绍他到成都高师去教书,却被胡元倓从中拉过来,还责备范源廉不扶植桑梓教育;又说谢祖尧忘本,不到母校服务。谢祖尧就和我谈过这件事。三是挡,有些人若想从明德挖人出来,胡元倓不同意是走不了的。大约是一九三四年,教育部通令各省教育厅增设体育督学一员,朱经农拟提明德体育主任何泾渭去担任,被胡元倓大说一顿:“何泾渭是由我津贴,送到南京高师去为明德培养的,我的人你不能挖。”   

  在聘教员这一方面,由于他争胜的心理过强,乃至于好高骛远,不惜高抬时价。如远东运动会的十项运动冠军杜荣棠,在粤汉铁路局工作,胡元倓想方设法把他聘来教过一下短时期的体育。在一段时期内,全国注重英文,明德的课程除国文、中国史地以外,几乎全都是英文课本,采取直接教法。胡元倓还从上海、香港或从湖大请些教授如胡安恂等来校教课,薪金都特别高。冼星海也被明德请来教过音乐。


  总的说:在组织教员这一点上,他认为是办好学校的重要一环,是他“伺候”学生的具体体现。

  不参加政治  但过闻政治 

  我来到明德工作以前,总天真的认为胡元倓是不过闻政治的。又无知的认为教育可以超然于政治之外。我到明德以后,才听到他说:“办学校的人一定要过闻政治,我不参加政治,但过闻政治,否则我就会变成一个瞎子和跛子,我的学校就办不成了。”

  这几句话,当时我的体会并不深刻,又认为他一生不作官,只短期作过一次留日学生监督,是为了明德要请教员,卖仪器。这可以作为他不愿意参加政治的注脚。既不参加政治,为什么又过闻政治呢?怎样过闻的呢?那时我和他共事尚浅,还很难拿出事实。后来共事久了,根据一些线索,渐渐地觉得他实际上是参加政治的。清末他同湖南方面大吏如赵尔巽、端方、黄忠浩和张鹤龄、余明震等,打得火热,也为后来拥护革命党人打下很好的基础。湘籍京官如张百熙、徐树铭、地方官如袁树勋等,都和他有一定的友谊,为他办校开辟一些道路。一九一一年十月焦、陈被害、谭延闿一则喜,一则惧,不敢冒然上台,胡元倓是从谭的床下把他拉出来捧上台的一个。谭延闿督湘三次,有些内幕,他是过闻过的,特别是对教育和财政上的措施,他是争取过闻的。陈强作谭延闿的参谋长,一次和我谈起:“胡九先生和谭祖庵的关系极深,有许多事他是入幕之宾,不过他自己不露面不上台罢了。”后来赵恒惕和谭延闿翻了脸,对胡元倓也非常仇视。

  大革命以后,明德早期的教员如谭延闿、张继、陈介、周震麟、陈其采、学生如陈果夫等人都已经通显,很多求官的人走他的门子。在这些过程中,他有次说:“周佛海太躁进,‘一二八’以后,他既想搞交通部长,又想搞湖南主席,还通过向复庵请我领衔保举,我虽不谓然,也盖了两次公章。”

  最突出的是一九三七年秋天的一个下午,他要老毕(名成,一个跟他多年的老听差,北京人)交一封信给我:“今晚有要事奉商,请予八时枉过一谈。”根据老例,我以为是商量学校内部什么事。殊不知我届时前往,客人只有两个,赖琏和朱经农。胡元倓向他们介绍了我以后,便向我说:“我们今晚谈一件向中央控告何键的事,请你代拟呈文。”我问“告他那几款呢?”朱经农说:“他干预教育的事很多,九先生是一位老教育家,当以这方面的材料为重。”赖琏又补充:“他在党务方面插手的情况也可提一提,九先生声望高,他向中央说话,可以一言九鼎。”接着朱经农讲了长沙县教育局长陈幼鸣一案,第一师范校长谢祖尧被撒职一案,赖琏又讲何键想保黄家声作教育厅长的阴谋……他们还讲过一些什么,也不记得了。胡元倓就我要根据这些内容写一呈文。第二天早上十点我把呈文稿交给他,他看了以后说:“得意急书,很好,等我找彦炜(他堂侄誊好后,交给果夫,面呈总座。” 

  他和何键的关系在一九三○年以前是过得去的,并以湖南大学校长一席相邀(那时湖大还是省立,校长由省遴选)。以后就恶化了,他曾因此在南京住了几年,不肯回来,回来以后,关系也没好转。一九三五年上期,明德举行毕业礼,何键还想扭转僵局,自己来观礼,胡元倓避不见面。胡元倓为学校筹款是无孔不入的,独公开向人表示:“我不要何键的钱。”同时还声明不向何键荐人。这都是事实。他们之间的关系为什么这样紧张呢?据我了解:第一,他是受了甲派的影响。甲派反对何键,又利用胡元倓作他们的盾牌,本来甲派的角色多是他的学生或曾在明德工作过的人,彭国钧、谢祖尧、王凤喈、曾省斋和张炯这些人经常来告何键的状;湖南党务,教育行政方面的头脑又多同情甲派,这种气氛无形中把他包围起来。在这种形势下,他比较容易接受甲派不利于何键的薰染和宣传。他有一口闲章,刻“听微堂”三个字,在明德的老同事们时常引为谈助:“胡九先生就是爱‘听’甲派的‘微’言大义啦。”一方爱讲,一方爱听,讲的人推波助澜,添油加醋,听的人潜移默化,深恶痛绝,所以使他与何键中间的一道墙壁越筑越高。

  另外,一九三○年红军进城的那天上午,他曾亲去会何键,当时他们的感情还没有彻底破裂,胡元倓探询前方战事消息如何,要不要避开一下,何键答复说:“前方战事很好,我不离开,九先生也不必离开。”殊不知当天下午何键即已离省逃命。红军晚上即已进城,谣言四起,害得胡元倓割须弃袍,宁汉之间还谣传他已遇害。谭延闿还要教育部丧蒋梦麟准备为胡元倓开追悼会,从优议卹。这件事使他对何键非常痛恨。

  基于这样一些原因,所以他热心向中央控告何键。后来谢祖尧也知道这件事,曾说:“这是中央撤换何键的先兆,有意要湖南绅耆说话作为张本。”果然,不久张治中主湘的命令就发表了。

  我们如再从胡元倓和某些人物交往的角度上,探索他与政治的关系,是能说明一些问题的。比如他最怀念,称赞的人有两个:黄兴、谭延闿。我们常听见他说:“克强雍容有大度,组庵绝顶聪明。”黄兴早死,与他有关的史事不多;独谭延闽和他的关系维持最久,从清末起,至整个北洋统治时期及国民政府初期,直到谭死为止,约莫三十年之久,彼此来往极密,无论在经济上,政治上都得到谭的照顾与帮助。明德学堂早年向外借款,谭总作保人,有两笔钱是谭用省库结余垫还的。汤芗铭督湘时,教育遭受了推残,私立学校都朝不保夕,谭时已赴上海,元倓是通过他居间,居然和汤化龙搭上关系。谭与化龙同为翰林,同为湘鄂省参议局长,有相当交情。汤化龙致书其弟芗铭,要他在湖南对元倓另眼相看。汤芗铭祸湘时期,对革命党人恣意仇杀,惟对胡元倓优予照顾,并曾捐几万元补助明德。后来洪宪事起,各省选国民代表,湖南初次名单本有胡元淡, 汤芗铭说:“他是个办教育的,不宜于搞这一套。”于是勾去他的名字。胡元倓有一次想找黎元洪捐款、题字、想来想去,还是要请谭帮忙,谭时在青岛,回信说:“弟子黄陂(指黎元洪)求乞已多,苦难应命,不如就近找汪闲止(汪诒书,长沙翰林,自署闲止老人,与黎有旧)也”。

  胡元倓对谭与龙绂瑞等人,具有一种魔力,使他们心甘情愿作他的走卒而不辞,或于规讽之中寓关切之意。前者的事例是:谭、龙和旧派与王先谦、叶德辉的交情本来不坏,只是为了胡元倓才和他决裂的,谭对这事有坦率的自白与忏悔:“葵园(王先谦)以争铁路事,与我辈过从甚密,后之参差,则以明德学校——为胡子靖故也。实则经师阍于世故,为肤受之愬所蒙,迄今思之,多可惜者”后者的事例:当叶德辉、符定一把持省教育会时,在会长选举问题上,胡元倓与他们有直接的矛盾。后来他们又明目张胆搞筹安会,胡元倓极力反对,说他们是一群攀龙附凤的妖孽。谭曾劝他:“与恶势力斗,弟每为公危。”。一九三○年,谭死前有信给他:“弟每感于国人之无教育,同辈中惟公为有职业,有历史,不可不勉”。也正因为有这样的深厚友谊,胡元倓在谭的子女面前,常以非同泛泛的父执自居,经常通过谭曼意(谭的女儿,陈诚的夫人)找陈诚。在张治中主湘以前,有一个时期,他曾说:“陈辞修(陈诚字)可能来作湖南主席。”这说明了政治上的一些微妙关系。  

  驱张运动发生以后,胡元倓在汉口暗中策应,驱张运动的代表们北上请愿,就是以汉口明德大学为枢纽的。  

  其次,和胡元倓关系较密的人,我想要数陈介和陈果夫兄弟。陈介早年在明德学堂作日文翻译和附小主事,这是他们定交之始。后来陈介由日德留学深造回国之后,在政治、外交方面渐露头角,无论在政治、经济上,他都可以给胡元倓以支持,特别是明德大学在汉口开办时期,有很多问题都是依靠陈介解决的。如校址,先设在俄租界的道胜银行,后来迁至汉口洪春里,都是陈介为之擘划奔走。开学以后,经费每苦不继,听说有一年到了重阳还不能开学,就地借款又是陈介的帮助最多,因为当时他任江汉关监督,在汉口银行界走得途途是道。正因为这些关系,胡元倓和他拉得很紧,请他任明德的董事。胡元倓往来汉口,上海、南京之间,总是住在他家里,对烛长谈,每到深夜。一次陈介问他:“明德学校是你心血交瘁的产物,在社会上已有很深厚的基础和影响,你百年以后,这学校交给谁继承?无论传子、传贤,你都该该先有个打算和交待,要后死者执行,才可以长远维持这个学校于不坠,你的精神才可以不死。”这一席话使胡元倓感动得流泪。他当即决定:“你的决定是最好最对的,我的打算和交待该该随时写成书面条文。交给后死者作为我的遗嘱执行。这份遗嘱我决定随写随寄,托你编次保管,死后开拆,予以公布。”陈介接受这个委托。一九四一年冬,胡元倓死于重庆时,陈介在德国柏林任大使,任内果如其意,拆开他的各封遗嘱拍照以后,以原件邮寄回国。从这些具体事实,我们可以看出他们之间关系的深度。

  至于陈果夫,他是明德小学、中学的毕业生。因他叔父陈其采在明德教算术,远从吴兴把他带来读爷,陈果夫还讲过这段历史:“我祖母原不赞成我到长沙来读书,我父、叔只得用用计,向祖母撒个谎说:‘我们在庙里求只签再说罢,吉利就去,不吉利就罢了。’第二天清早他们就装着从庙里抽签回来的样子,对祖母讲:‘ 签文极好,大吉大利。’我祖母才准我叔父把我带走。”胡元倓也说过:“果夫初来上学,我抱过他。以后他写履历只有两条;一是湖南私立明德中学毕业;二是上他交易所职员。”在蒋家天下陈家党时期,果夫窃据要津,弟兄两对胡元倓优礼有加,对胡元倓的要求,总是尽量予以满足。后来明德向中央要求津贴,特别是摊分庚款十五万元,果夫出力最多。果夫他们曾也想利用老师在湖南的地位和声望,替他们组织一帮人,作为他们支配湖南党务和教育的一股实力。胡元倓一次极力怂恿黄土衡加入国民党,黄到南京述职,陈立夫又通过胡元倓请他吃饭,意在拉他入彀。黄曾反问过胡元倓:“你介绍我入国民党,您自己呢?”胡元倓答复:“这是你们壮年的前程问题,我倒犯不着了。”

  从表面看,胡元倓不作官也是事实,比如一九一二年南京组织临时政府,黄兴推荐他作教育总长,他敬谢不敏。谭延闿第一次督湘,曾邀他作教育司长,他掩耳即走。张伯苓曾特别赞扬胡元倓的胸襟淡泊,足为人师。这是有事实根据。但并不等于他自己所标榜的不参加政治。

  点滴言行

  我还想起胡元倓生前一些言行,写出来也可以增进人们对他的了解。

我第一次会见他,是一九二七年正月,他住明德进门靠北一幢窄而矮小的土房里,一连三间,窄而长,孤伶伶的,既无地板,又无套房。一九三五年秋,我到明德工作,那栋雄浑壮丽的乐诚堂已经建成,而他还是住在我八年前初次见他的那幢房子里。他夫人(王夫人,能词,著有《晚晴集》)在时,家里有一个时期没开火,他们就搭学校食堂的伙食和茶水。夫人死后老毕是他终生的伴侣(老毕后来患精神病而死。胡元倓病时,他可以代胡元倓写信,字迹还有几分相似)。有一次胡元倓病了,龙绂瑞来看他,看到阒无一人,责备他的儿媳:“九先生如果死了不知时间,你们可担不起骂名!”他病好以后,却并没有加雇仆媪。一九三○年以后他才有一辆六成新的人力车,那是大陆银行总理傅丽行送的。寒天冷冻,我看见他只烧一个苏州火缸取暖,一袋敝裘还是他的学生周安漠送的。 

  他对学生极为严格。看见学生不合规矩要斥责。彭国钧一次对我说:“我在经正毕业的那一期,打着赤膊在油印室印东西,被胡九先生看见了,把我大骂一顿,我简直作不得声,其实他只比我大几岁呀!”正因为如此,他律己也同样要求严格,他同我说:“要管人家,先管自己,我每到办公室去,一出房门我就要摸摸颈项下面的扣子是不是扣好了。”

  胡元倓一生专一于一种事业——教育事业,不旁驰外骛。在这一种事业面前,他不知道受了多少冷嘲热讽,折磨打击,困顿颠沛,但他从来没被这些不如意的事情所吓倒,也从来没有在困难面前低头,他认为这种事业总是有希望的,只有百端忍耐才可以战胜困难,仿佛先是山穷水尽,硬过这一关,便是柳暗花明。教育总是要办的,办了教育,纵不成功而死,也是有意义的。他这种信心非常坚强,曾请王闿运为他写横式两块:一为“忍耐为希望心”,一为屈原成句,“虽九死吾犹未悔”,以自惕励。他并刻一“从苦打击”的石章以表示他的乐观与坚定。我认为这些是胡元倓毅力、精神、经验的自白与总结,一点也不夸张。.

  在旧社会,湖南是一个私立学校比较发达的省份,这与胡元倓的鼓舞,帮助是分不开的。他和我们谈起过,他鼓励朱剑凡到日本留学,回国后创办周南女校。胡元倓自己始终为周南的董事,董事长,给予帮助不少。周震麟、彭国钧办修业学校,陈润霖办楚怡学校,方克刚办妙高峰中学,都或多或少与胡元倓有直接间接的关系。这些学校树立风声,全省各县纷起景从,推其实际,有人简直说“元倓是湖南私立学校的母校。”上海复旦大学的开办,他是校董。抗战时期,外省好多大学始迁湖南,再迁西南(如北大、南开、清华、交大、商学院等),当他们在长沙时,胡元倓大力支持,并要我们从各方面竭力帮助。一九二七年我第一次去见他,是与一位私立中学校长同去的,胡元倓热情地说:“办学校的都是同志。凡办学校要有恒心,要慢慢来,不能希望今天创办,明天、明年就能办好。”这几句话给我的印象极深。我到明德工作以后,看见他集宋明学案句,请严修为他写一付对联:“持之以恒,化小为大;行之以渐,融异为同。”我才进一步体会他的精神,也受到教益。 

  胡元倓热情而爽朗,言浯不多,别有一种热诚对人,如自肺腑中出,他的爱憎好恶,坦率地摆在脸上。明中学校的任何一个胜利,会考军训、球赛以及一年一度的考入大专学校的升学百分率……他都以关切和喜悦的心情对待。对某个教职员的长处,某一个学生的才能,他都如数家珍,寄以欣赏,每树大拇指称道不绝。至于所亦恶,亦不假以词色。我和他参加过一些集会,发现他熟识最多,周旋应接,给人一种热烈的冲击,使人觉他得在大人物中不渺小,在小人物中不伟大。后来他在重庆开国民参政会,《大公报》说他和张一麟“须发如雪,四座风生。”这描写是恰当的。对一些请他帮助的人来说,题字,题词最易,请写榜书较难,他坦白地说:“我的大字写得不好,你定要我写的话,我就要舍侄彦炜‘煞枪’(意谓代替)。”请他经济上资助较易,有时人家在病患为难之中,他常找上门去给以接济。请他写荐牍较难,但有些人他又常请他推荐。他都明白表示,从不转弯抹角。我记得一次有人请他写信找陈果夫要事,他说:“你搞党务工作不相宜,我不答该你的要求。”一次有人请他写信给朱经农,想得到省四中学(时在桃原)校长之缺,他说:“不行我已经推存向复庵了”。

  有个晚上,我们几个教职员在他那儿聊天,就学制、教科书和文学几个问题谈开了,他的一些议论和插话,至今我还记得很清楚:他说“中学生最好五年毕业。三三制多花一年时间。中间多一层升级的关卡,在教材上多一层迂回复习……这是非常不必要的。”他接着告诉我们:“教育部准备委托我们办一个五年一贯制的实验班,我认为这很好,我想一定会成功。”讲到教科书时,他极反对当时的小学课本。”他说“如今的小学识字课本第一课是人手刀尺,纯从笔划简易着眼,没有想到他在学生的头脑里面会起什么作用。很明白,这四个字只能使儿童从自己身上看到人手和摆在桌上的刀尺,这只能使学生变成一个鼠目寸光,胸襟狭小的人。这个严重后果,我们搞教育的人要予以充分正视。日本的小学教育便不是如此,他们的小学识字开宗明义只教‘山海’两个字,这显然不是单纯从笔划难易看的,而是着重从下一代儿童思想人格的后果看的,要他们如山之高,如海之深。我初到日本如此,我作留日学生监督时如此,听说现在还是如此。在这种对比之下,我们该当‘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我们小学的课本有必要重编写,这个关系非常重大。”他对语文问题的态度是比较折衷的,既不一味复古,也不一味趋新,认为古典文学要学习,语体文学也要学习,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传统的遗产要继承,语体文学也要发扬。他说:“在文字写作上,我今天不感觉有什么困难,还是得力于几卷老书;白话文也有好处,说理记事深切著明,为空架子古所不及。”停了一会,他又举他亲身的经历说:“我为石醉六《跋黄克强先生遗墨》,就是一篇白话文,意到笔随,写得痛快,古文不能透撤明白。我将来还要写几篇白话文嘞。”我猜想他可能是想写篇关于民国开国和明德校史的文章,可惜我们没有看到他的文章,他就死了。   

  明德在创办三十周年以后,在全国范围声誉日隆,以致有“南有明德,北有南开”的传颂。一九三四年天洋旧大公报主笔胡政之来校参观,同年四月二十八日发表《湘省之教育》一文,对明德称道备至,说:“明德与南开不啻南北并立之两大学府。依余观察,明德管理之严格,功课之认真,似在南开之上……寄宿生之整齐与军队无异,科学仪器之多,视大学无逊色,学生重工作,习勤劳,如……如泥瓦工人也。”针对这一事实,胡元倓每说:“我们全体教职员要益发努力,把学校办得更好,才对得起全国的舆论。”并镌一口“戒慎恐惧”的石章以自勉,兼以勉同人。 

  记得一九三六年下期他请得一笔英退庚款回校,随即开了校董会议,商量使用这笔款项改建校舍问题。当时有两种意见和方案:一种主张把现有房屋除乐诚堂以外,一律拆毁、从新改建校舍、大礼堂和图书馆。其规模和风格要与乐诚堂调和、相称。另一种主张将现有校舍全部出售,连同这笔津贴,另在三汊矶购地新建校舍,既永避水灾,又可增开教室,扩大招生名额。胡元倓倾向于迁校三汉矶,半年后抗战事起,陈果夫来校参观,并向师生讲话:“明德应作到能招收学生一千人,教师人力、教学物力才不虚费。”其时胡元倓血压高,正在湘雅养病,听到这个说法,非常兴奋,迁校的决心更大。等我和何泾渭去看他时,他说:“只等战争结束,我们决在三汊矶新建校舍,乐诚堂还是中心房屋,替我留这一纪念就够了。礼堂仍叫四箴堂,用以纪念龙研仙;图书馆命名组庵馆,用以纪念谭延闿;健身房就叫克强房,用以纪念黄兴。”



来源:1986年第20辑《湖南文史资料选辑》

http://www.txhn.net/dfwx/wszl/201007/t20100730_7224.htm
友情、友谊,心心相连
1217952036@qq.com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