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39385阅读
  • 454回复

浙江宁波北仑区芦江胡氏专帖    姚燮与芦江胡氏----胡嘉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320 发表于: 2009-05-09
胡榘简历----摘自《胡榘:泽被庆元,功载史乘》作者胡嘉翔
http://www.hszqw.com.cn/bbs/read.php?tid=8039

南宋淳熙间(1174-1190)监庆元府比较务,1187年任象山令。1197年监泉州市舶,1205年后知萍乡县。1208升任赣州知府。1211年入朝为枢密司编修官,兼检详诸房文字。1213年官将作监,兼枢密院副都承旨。1215年迁太府卿,历侍郎升工部尚书。1219年出任福州知府。1225年改任兵部尚书。1226年授焕章阁学士,通议大夫,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1228年转通奉大夫,1229年正月授显谟阁学士,任沿海制置使知庆元府,七月授龙图阁学士,正奉大夫致仕。后复招为尚书。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321 发表于: 2009-05-10
再贴两张相关照片:
[attachment=6251]
摘自广东有通公族谱

[attachment=6252]
摘自浙江芦江胡氏族谱手抄本
[ 此贴被南山在2009-05-10 12:35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322 发表于: 2009-05-11
再来一张:
[attachment=6256]
胡晓鹏绘制霸公支系图(部分)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323 发表于: 2009-05-11
建潮胡氏也有个“墩本堂”
水有源、树有根、人有祖、一国无史君不知前臣,一族无谱后人不知先祖。欢迎加入“中华胡氏宗亲群222855665 ”    

只看该作者 324 发表于: 2009-05-12
芦江胡氏家乘大意载:始迁柴,祖用之公为榘公之子。榘公见宋势日蹇,谓公质近田舍翁,命隐居避难,以延祖宗香火。公遵命隐于芦江之后岸。宋既革命,谓子孙曰:吾祖宗世受宋恩,慎弗仕以玷先世。子孙世守其训,务农为业。云云此数语,必非无因杜撰者。其讳用之,字烨中者,按尚书有五子,想拈中庸,用其中于民句,盖用中子于民之隐语,而存其火旁之真名于内也。是不特隐其身并隐其名,以避祸世至矣。中子名燿,而非是烨者,或传写之讹,或诗有熠燿宵行,熠燿其羽句,遂误传燿为熠,熠与烨音义皆通,因特误为烨与。故意隐真名燿字,而以烨字代之与,是皆未可知也。
hyb

只看该作者 325 发表于: 2009-05-16
呵呵,越来越复杂
只看该作者 326 发表于: 2009-05-16
胡榘是个传奇的人物,也是有争议的人物,在迷一样的猜测中,芦江胡氏到底是否胡榘的后代,还x需待考证。现在还没有证据可以证明,除非找到胡榘儿子用之公坟墓,也许可以找到线索。还有芦江胡氏宗谱中没有先祖画像和坟墓记载,这种宗谱是否可信度,是否后人乱编写出来的,都有可能。
[ 此贴被芦江之恋在2009-05-19 19:48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327 发表于: 2009-05-23
芦江之恋 :你对自己的祖宗太没有信心了。我核对了好几家宗谱,包括浙东胡氏、江西胡氏,他们也是跟我们的一样,族谱的源头差别很大,要把上几个朝代的祖宗都记载清楚毕竟很难。我们的宗谱是明朝万历年间开始才有的,要说清楚几百年前的事情你敢说一定没有差错吗?我想,我们的工作是,明源延脉,追先存今,最主要还是存今,你说呢?
只看该作者 328 发表于: 2009-06-08
看来胡榘的子孙是越来越多,记载各别,所以旧谱可信,又不可信,可信的是后半部份,不可信的是谱源部份,可以这么说,没有一部谱的祖源是全部准确无误的,看起来越准确的,越可能有牵强附会的内容.

只看该作者 329 发表于: 2009-06-27
芦江八首(录四)   清.胡宋骏


(一)陈胜夕照①          

到山何处不闻钟②,桥小还扶月半弓。

声到水滨摇夕照,西湖只是有雷峰③。

注①陈胜:桥名。横跨芦江两岸,时为河头、昆亭、三山等地,至柴桥必经之桥。②闻钟:桥畔有正阳寺,朝暮钟鼓声声。③雷峰:雷峰塔。


(二)瑞岩剪月

海外还闻有九州,天香桂子一轮收。

月中大地山河影,分到芦江未半钩①。

注①未半钩:喻剪月亭将月剪去一半,分至芦江未到半边。


(三)荆堤紫石

荆公庙屋稻云黄,桐邑于今俎豆香①。

小试周官原不误②,惜无官柳植堤塘。

注①桐邑:浙江桐庐,古黄帝时桐君制药救人,百姓建庙祀之。俎豆:俎和豆都是古代祭祀、设宴的礼器。②周官:制定礼仪之官。始于周文王子周旦制礼定法。


(四)山门暮眺

北倚猗楼独鹤闻,每从落日望西关。

秋空寺影低依岑①,人度斜阳缺处山。

注①依岑:近山远岑,喻寺高影致远。


胡宋骏  原名宋铨,字纶元,号缄史,一号淡轩。邑人。清咸丰十年(1860)诸生。光绪十五年(1889)举人,大挑教谕。卒后,其子炳奎辑其诗文,名为《唾余集》。
QQ:190596259    E-mail: hl_1226@126.com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