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39407阅读
  • 454回复

浙江宁波北仑区芦江胡氏专帖    姚燮与芦江胡氏----胡嘉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330 发表于: 2009-07-12
答庆元胡尚书贺冬至启

六阳顺序 最重初阳 千歳应期 必先亚岁 纪瑞观台之上 储休制阃之中 恭惟某官 世济忠嘉时推俊杰 感风云之㑹夙冠属车 见天地之心径 持钧轴想色正 三台之际在复 亨七日之先 某乞去 未谐得闲 有渐时序 忽惊于反复 缄縢深愧于后 先日景丈三喜 周室歩占之盛诏 书尺一伫 汉朝选择之公

集部/别集类/南宋建炎至德佑/昌谷集/卷六
昌谷集卷六       宋 曹彦约 撰
QQ:190596259    E-mail: hl_1226@126.com

只看该作者 331 发表于: 2009-07-14
江西赣州湖边朝阳公房谱载:

胡榘有四子:烜 焯 熺 煩  
QQ:190596259    E-mail: hl_1226@126.com
只看该作者 332 发表于: 2009-07-17
  胡铨长子,字季水,小字苏郎(取过姑苏而生之意)。6岁时随父亲贬谪新州,记忆力过人,能背诵《春秋》,诗人陈元忠目之为春秋生。后胡铨被流放到琼州,他又随父渡海到贬所,为被贬放琼州的名臣李光所看重,把孙女即次子孟坚的次女李桂许配给他为妻。胡铨在海岛聚徒授业,胡泳也受到熏陶。奸臣秦桧死后,胡铨的冤案得以平反昭雪,全家返回内地。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胡泳回到庐陵故里。孝宗隆兴初因奏荐为右承务郎,后调淮西江东总领。长子胡槻,宋宁宗嘉定十二年以右文殿修撰经略安抚使知静江,在任4年,有政绩。胡泳次子胡榘,字仲方。曾任枢密院编修官,累官至工部、兵部尚书,出知福州。宝庆二年,被任命为焕章阁学士、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以龙图阁直学士致仕。
只看该作者 333 发表于: 2009-07-17
但明代解缙《文毅集·*江胡氏族谱序》、王直《抑庵文后集·胡氏族谱序》则有不同说法,认为庐陵胡氏始于金陵(今南京市),后居长沙市。五代马殷之乱,有兄弟三人胡杲、胡暹、胡昊,因避乱到吉州。胡杲居庐陵值夏,宋资政殿大学士胡铨为其后裔;胡暹居泰和南冈,宋朝奉大夫胡衍为其后裔;胡昊开始居住在泰和禾溪,再迁居黄漕,宋南城县丞胡笺是其后裔。三族皆繁衍茂盛,且都以文学德义重于当时。庐陵胡氏的后代、明朝学者胡直,也在其撰写的《胡氏世叙》中持这一说法:“胡氏之先卫国公贇自金陵避地来吉,伯公霸居庐陵,至资政殿学七铨而著;仲公贞、季公阳,居泰和,至屯田员外郎衍,南城县丞笺而著。”
这样一来,我们大致可以得出如下认识:庐陵胡氏为三国时胡质的后裔,传至唐末的胡贇,先是居于金陵,后一度迁居长沙,因避战乱全家迁居吉州。3个儿子胡杲(字公霸)、胡暹(字公贞)、胡昊(字公阳)分居三地,各自发展。
梁潜在《庐陵胡氏族谱序》中对庐陵胡氏的发展还作了进一步的叙述。胡盛,又作胡胜,即胡公霸的儿子,因父亲仕南唐为吉州刺史,便从居庐陵芗城,并占籍于此。其子孙数传之后,随着北宋政局的稳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繁衍不衰,丁口日甚。北宋时便已出现析家、迁居他地而各自发展的趋势,以寻求更大的家族生存空间。有胡观,徙县邑滩下厦米,其一子又迁居儒林乡上头山、胡家苍;有胡杞,先是迁居南半,后迁南城,成为健胡之祖。
到两宋之交,胡公霸的值夏之胡出了一个了不起的的杰出人物。他就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论家胡铨,以力主抗金复仇,反对妥协投降,上疏乞斩奸相秦桧而名动一时,结果被贬琼州(今海南),受尽折磨,但其忠义刚直之气却名扬天下。胡铨官至资政殿学士,死后谥忠简。
胡铨的曾祖父胡琏,为胡公霸的曾孙。祖父胡恺,父亲胡载,生母曾氏。从曾祖到父亲,胡氏三代不仕,而以耕读为业。胡载曾经参加过科举考试,但一试不中就弃而归农了。自胡铨开始,胡氏大振,其子孙多以忠义自勉,并逐渐成为世家大族。胡铨以后,其族人或仕于朝廷,或教于乡里,或以诗文自娱,或力耕自给。当时庐陵胡氏与南宋的一些名家如张拭、李光、杨万里、周必大等人都有较多的交往,因而在这些名人的笔下或多或少能找到胡氏家族的影子。周必大于南宋庆元元年(公元1195年)为庐陵胡氏裔孙胡昌龄写的墓志铭中写道:“江西多名士,吉(州)为冠。自古言之,庐陵胡氏为大族。”其族在科举业上相继承递,“秋榜殆无虚榜,它姓莫敢争衡”,尤其是胡铨,“益宏厥家”。
胡铨有兄弟多人。兄胡铸,自幼读书力学,师从名儒萧楚。曾与胡铨一起在乡里洞岩筑精舍,自号蓬山居士。铸子胡浦,字几道,居家以孝友闻名乡里。南宋乾道九年以叔父胡铨的恩荫授迪功郎,监潭州衡山县户部赡军酒库,病故于任所。胡铨的堂弟胡锷,字廉夫;从弟胡镐,字从周,绍兴十五年进士及第,历任新淦县尉、靖州判官、赣县县丞、大理寺主簿等,后出任荆湖南路参议官。
胡铨有5个儿子:胡泳、胡澥、胡浃、胡2*、胡冲。胡冲早夭。胡浃、胡2*官承务郎。长子胡泳,字季水,小字苏郎(取过姑苏而生之意)。6岁时随父亲贬谪新州,记忆力过人,能背诵《春秋》,诗人陈元忠目之为春秋生。后胡铨被流放到琼州,他又随父渡海到贬所,为被贬放琼州的名臣李光所看重,把孙女许配给他为妻。胡铨在海岛聚徒授业,胡泳也受到熏陶。奸臣秦桧死后,胡铨的冤案得以平反昭雪,全家返回内地。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胡泳回到庐陵故里。孝宗隆兴初因奏荐为右承务郎,后调淮西江东总领。次子胡澥,号伯图,以父荫
人官,为承务郎,监南岳庙,转任奉议郎,为沿海制置司干办公事。大诗人杨万里称他修洁博习,能世其家。
胡铨的孙子有10余人。胡槻,胡永长子、胡铨长孙,宋宁宗嘉定十二年以右文殿修撰经略安抚使知静江,在任4年,有政绩。胡榘,字仲方,胡泳次子。曾任枢密院编修官,累官至工
部、兵部尚书,出知福州。宝庆二年,被任命为焕章阁学士、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以龙图阁直学士致仕。其他孙子有胡代、胡桯、胡杋、胡楛、胡梃、胡3*、胡机、胡校、胡價、胡构、胡桦、胡檖、胡椅等。
在胡铨家族中,他的叔祖父胡谅一派也较为显赫。胡谅有2个儿子:胡登臣、胡方中。登臣字正平,在其家族同辈中排行第十九,故胡铨称呼他为十九叔。登臣从学于宋代著名学者刘
龠门下,后来因生病和父母亲去世,便归家闲居,把教子力学作为自己的追求,而不去参加科举。儿子胡汾,字兼美,3岁丧母。以孝顺继母而为时人称道。宋徽宗重和元年(公元11 18年),释褐授临江军刑曹,有循吏之称。在任澧州教授期间,大力发展学校,使原本只有十多个生员的澧州学宫,成为四方求学者辐凑、闻名远近的地方。后任靖州通判,转官秩为奉议郎。他采取安民政策,使靖州边境安宁,百姓安居乐业。绍兴二十一年(公元1151年)去世,终年70岁。著有《书解》、《文集》共80卷。有4子,次子胡昌时曾考中进士,季子胡昌言,官右迪功郎、澧州石门县主簿。
胡方中为乡贡进士,娶欧阳氏,生有2子,即胡宗左、胡仔。胡仔字承之,为胡铨族兄。为人坦诚,好善嫉恶,不阿权贵。子胡昌龄,字彦长,曾师从萧楚学习《春秋》。乾道五年(公元1169年)以特奏名进宫静州司户,为政廉洁,受到帅守张拭的赏识。胡宗左有子胡箕,字南斗。年少时便卓尔不群,学贯经史,尤精于《春秋》之学。为文有神,下笔往往数千言,文思如泉涌,曾任迪功郎监南岳庙。著有《春秋三传会例》30卷。
此外,胡铨还有两位侄子胡季怀、胡之武以文学闻于当时。胡季怀,年幼而孤,但能发奋苦读,学业有成,著述十分丰富,有《训子书》(号《明儒方》)、《左氏类编》、《周官类编》、《春秋类例》、《诗集》、《文集》等。胡公武,字莫彦,约生活在南宋高宗、孝宗时期,13岁时即成为《春秋》弟子员,成绩名列前茅。他嗜好文学,尤其擅长作诗,晚号学林居士。著有《论语集解》。
宋以后,胡铨的子孙不断繁衍迁徙,散居四方。五世孙胡存与,元初为吉水州判,遂家居吉水东门,自辟一房,称吉水东门胡氏。湖南汝城县三塘胡氏,始迁祖胡国仕,为胡铨的十世
孙。先是宋朝末年,胡铨的七世孙胡深斋,从吉安芗城徙居郴州沤东草塘。深斋传3世至胡国仕,再迁居桂阳汇头湖上宅。国仕又3传至觐玉。觐玉有6子,除第3子早夭外,其余5子各为支派,散居邑内各地。胡关一郎徙三塘,关二郎徙石泉,关四郎徙秀溪,关五郎徙奖溪,关六郎徙星岸。从宋末至民国600余年中,胡氏共传34世,丁口达5000余人,为汝城大族。明清及民国,三塘胡氏家族涌现出了不少人才,明代有举人胡源、胡廷芳,有拔贡和岁贡生胡孔易、胡元蒿、胡仕通等。官至教谕、训导一级的有胡天秩、胡满清、胡友文、胡孔相等,担任过知府、府知事一级官职的有胡垲、胡璇。清代比明代更盛,至民国,则出了不少军事、科技人才,如有中将军官胡风璋,少将军官胡湘,有毕业于日本大学的胡昭林,北京大学的胡昭洛,法国政法大学的胡宗腾。三塘胡氏家族是一个耕读、仕宦相结合的典型。
只看该作者 334 发表于: 2009-07-17
胡铨(1102~1180),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邦衡,号澹庵。庐陵(今江西吉安青原区值夏镇)人。建炎二年(1128)进士,此科由高宗策士,胡铨答策万余言,授抚州军事判官,转承直郎。绍兴五年(1135),兵部尚书吕祉荐,赐对,升枢密院编修官;八年,上疏反对秦桧主和,乞斩王伦、秦桧、孙近,而且指责高宗。秦桧认为"狂妄凶悖",于是下诏除名,贬昭州。由于朝臣营救,改监广州盐仓。十二年被劾,又贬新州,十八年又被谪移吉阳军。直至秦桧死,才得徙移衡州。孝宗即位,复奉议郎。历官至权兵部侍郎。由于始终反对和议,与朝廷政见分歧,于是力求去职。归庐陵,从事著述。卒谥忠简。
  胡铨虽颠沛流离,半生岭海,但志苦心劳,好学不厌。对经史百家之学均有所得,而且通晓绘画艺术。他推崇韩愈、欧阳修,主张以文"传道"。他的文章,内容丰富,驰骋古今,多长篇大论。代表作如《上高宗封事》,决然表示"不与桧等共戴天","愿斩三人头竿之藁街",并主张"羁留虏使,责以无礼,徐兴问罪之师","不然,臣有赴东海而死耳,宁能处小朝廷求活耶?"文章一出,群臣振奋,□佞失色。其他文章,如《应诏言事状》、 《应诏集议状》、 《上孝宗封事》、《与王中丞相书》,也都痛快淋漓。题跋如《跋陈了翁帖》,也写得激昂慷慨。杨万里曾为他的集子作序,说道:"先生之文,肖其为人。其议论闳以挺,其叙记古以则,其代言典而严,其书事约而悉。"是中肯之评。
  相传古时,这儿是一马平川的河谷地,土地肥沃而物产不丰,原因是河两岸每年都要遭遇几次洪涝袭击。洪水来时,泽国一片,淹没庄稼,冲毁房屋,百姓四处逃荒,灾民苦不堪言。一代代繁衍生息在这里的人们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为制服洪魔,使百姓免遭洪灾之苦,大家投工投劳,联手在泷江边修筑了一道小小的河堤。胡铨天资聪明,从小笃学,常听其父讲大禹治水的故事,深知家乡民众的疾苦,今闻百姓修堤,年幼的胡铨也为之振奋,经常徒步五六里路去修堤工地,为乡亲们送送茶水,鼓鼓干劲。当胡铨看到不高的河堤就在眼前时,情不自禁跨上堤,对着空旷的田野吟唱开了,倾诉积压心头的怜民之情,抒发爱乡之感。说也奇怪,胡铨走过的这段河堤竟慢慢“长”高了些许。民工们见此情景,连忙跪下惊呼:“文曲星下凡了……!”岂料,胡铨却摸不着头脑,吓得赶紧跳下堤来,逃也似地离去。
  胡铨在书香门第的熏陶下,能诗善赋,出口成文,说出的话像先天造就,有很强的预见性,且能美梦成真。邻里乡亲都说他才学超众,金口玉言,日后定是栋梁之材。一次他经河堤去当时属吉水的富滩做客,巧遇一位云游的和尚去富滩上游的龙王庙取经。两人同行于刚修的这段矮堤上。该和尚见堤虽长但不高,便随意道:“抬脚在庐陵(即吉安县),落地是吉水”。胡铨由衷敬佩乡亲们的劳动,但见和尚睥睨河堤,很是不满,可又不好与父辈年龄相仿的和尚争辩,也脱口一句:“去时跨长堤,返期攀天梁”来回敬和尚。和尚见小小年纪的胡铨出口不凡,庄重而不失体面,尊重而不失矜持,内心喜欢上了这小胡铨。一路上两人一唱一和,谈天说地,见物话物,遇人谈人,就事论事,畅抒己见,忘年之交随之结成。
  这天晚上睡到半夜,胡铨做了个神奇的梦,只见星光灿烂的天际突然间乌云涌来,电闪雷鸣,狂风大作,有倒海倾江之势,具天翻地覆之态。睡梦中胡铨见两路天兵天将为争夺空间势力范围,在天际间大动干戈,直打得天昏地暗,人仰马翻,还各不相让,最后把天堂大殿上的一根梁木给掀了下来,天堂大厦顷刻坍塌。过了很久,梁木落在河堤上,顿觉地动山摇,震撼环宇。又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河堤变成了大山,堤下良田变成了梯田,山间水塘变成为山中小湖,山上林木繁茂,郁郁葱葱,山间鸟语花香,流水潺潺,好一个世外桃源美景展现在眼前。
  胡铨一觉醒来,甚感奇怪,便将梦境告诉村民。大伙结伴赶到河堤边去察看,果如胡铨所述,哪里有什么河堤,分明是一座真真实实的大山,百姓们便将它称作“天梁山”。此名一直留传至今。天梁山不仅能夏抵涛挡洪,冬抗滚滚寒流,还为当地提供了森林资源。据说1945年已投降的日本鬼子顺天梁山脚而行,天梁山像一块天然屏障挡住了鬼子东进北行之路,使山北的百姓免遭鬼子的兽行骚扰。天梁山成了百姓眼中的宝山。
  十年后,胡铨乡试中举。忘年之交的和尚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更认为胡铨绝非凡人,并对早年小看河堤之事内疚不已,为表愧意而在山上修建了一座寺庙,并自为第一任主持。诚心的和尚把寺庙操持得有模有样,远近闻名,因此四面香客络绎不绝,八方骚人蜂拥而至,香火盛极一时。
  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年),胡铨殿试中魁,皇帝见到他的试文大加赞赏,欲钦点为状元,但有个别考官认为胡铨的言词过于直率,指出了当朝时弊,切痛了统治者的要害,而遭排挤,后录在进士第五名,任命他为抚州军事判官一职。因其父病故,在家守孝,未赴任。
  当年正值金兵攻打南宋,遣派精兵强将从洪州(今南昌)赶至吉州(今吉州区)追捕南逃的隆裕太后。吉州太守陪隆裕太后向赣州逃命后,吉州城内兵无一卒,官无一人,金兵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了吉州城。在家守孝的胡铨闻之,立即招募乡勇组成义军,与金兵展开了争夺吉胡铨墓州城的战斗。在战斗中胡铨采用了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在敌人面前佯攻一会便走,敌人追来就快速退去,敌人停驻又偷袭一阵,敌人恼羞成怒,骑兵、步兵一齐上,一路追至青原山、天梁山。一进山敌人失去优势,骑不能快,追无踪迹,攻不可入,相反在山中胡铨率部游刃有余,常让敌人坐以待毙。因而每次战斗,胡铨都获大胜,金军进退两难,无奈之极只好弃城遁北,吉州城失而复得。胡铨守城有功,很快提拔进朝廷做官。后因上书反对秦桧的投降行径,得罪了时任宰相的秦桧,而被这伙奸党罗织罪名,流放外地。据说胡铨每次遭流放,天梁山的树木就要枯萎一片。胡铨过了23年流放生活,天梁山中的树木从未茂盛过。秦桧死后,胡铨重返朝廷,官复原职,天梁山才得以繁茂郁葱起来。宋孝宗乾道七年(1171年),胡铨辞官还乡,孝宗问他要到什么地方去,他说“归庐陵”。宋孝宗淳熙七年(1180年),胡铨卒于故里,谥号“忠简”。家乡人民为纪念他,把他安葬在天梁山下的泷江河畔(今青原区值夏中学旁),便于后人永远缅怀、祭奠这位忧国忧民的南宋名臣。
  胡铨的诗,颇具风采,一如其文。如《次雷州和朱□秀才韵时欲渡海》,虽再遭贬斥,意气不衰。其词亦多激愤之语,如《好事近》直斥"豺狼当辙"。秦桧的私党张棣迎合意旨,以此词为据,向朝廷检举他"谤讪怨望",以致被远谪海南岛(《四朝名臣言行录》)。
  胡铨作品散失不少,今传本有《胡澹□先生文集》32卷,《补遗》1卷,有道光十三年刊本。其词集《澹□词》1卷另行,有《四印斋所刻词》本。
  菩萨蛮
  银河牛女年年渡。
  相逢未款还忧去。
  珠斗欲阑干。
  盈盈一水间。
  玉人偷拜月。
  苦恨匆匆别。
  此意愿天怜。
  今宵长似年。
  好事近
  富贵本无心,何事故乡轻别。
  空使猿惊鹤怨,误薜萝风月。
  囊锥刚要出头来,不道甚时节。
  欲驾巾车归去,有豺狼当辙。
  醉落魄
  千岩竞秀。
  西湖好是春时候。
  谁知梅雪飘零久。
  藏白收香,空袖和羹手。
  天涯万里情难逗。
  眉峰岂为伤春皱。
  片愁未信花能绣。
  若说相思,只恐天应瘦。
  玉楼春
  十年目断鲸波阔。
  万里相逢歌怨咽。
  髻鬟春雾翠微重,眉黛秋山烟雨抹。
  小槽旋滴真珠滑。
  断送一生花十八。
  醉中扶上木肠儿,酒醒梦回空对月。
  如梦令
  谁念新州人老。
  几度斜阳芳草。
  眼雨欲晴时,梅雨故来相恼。
  休恼。
  休恼。
  今岁荔枝能好。
  釆桑子
  山浮海上青螺远,决眦归鸿。
  闲倚东风。
  叠叠层云欲荡胸。
  弄玲细写清江引,一洗愁容。
  木杪黄封。
  贤圣都堪日日中。
  青玉案
  宜霜开尽秋光老。
  感节物、愁多少。
  尘世难逢开口笑。
  满林风雨,一江烟水,飒爽惊吹帽。
  玉堂金马何须道。
  且斗取、尊前玉山倒。
  燕寝香清官事了。
  紫萸黄菊,皁罗红袂,花与人俱好。
  清平乐
  深深花院。
  雨虐风饕遍。
  只久画屏并羽扇。
  谁领略春风面。
  愁须诗酒相禁。
  少陵底事慵吟。
  不是为梅牵兴,怕渠恼乱春心。
  朝中措
  崖州何有水连空。人在浪花中。
  月屿一声横竹,云帆万里雄风。
  多情太守,三千珠履,二肆歌钟。
  日下即归黄霸,海南长想文翁。
  减字木兰花
  渭阳佳梦。
  瓦变成璋真妙弄。
  不是勾回。
  汤饼冤家唤得来。
  不分利市。
  要我开尊真倒置。
  试问坡翁。
  此事如何著得侬。
  醉落魄
  百年强半。
  高秋犹在天南畔。
  幽怀已被黄花乱。
  更恨银蟾,故向愁人满。
  招呼诗酒颠狂伴。
  羽觞到手判无算。
  浩歌箕踞巾聊岸。
  酒欲醒时,兴在卢仝碗。
  临江仙
  我与梅花真莫逆,别来长恐因循。
  几年不见岭头春。
  翩然蝴蝶,魂梦竟非真。
  浪蕊浮花空满眼,愁眉不展长颦。
  此君还似不羁人。
  月边风畔,千里淡相亲。
  转调定风波
  从古将军自有真。
  引杯看剑坐生春。
  扰扰介鳞何足扫。
  谈笑。
  纶巾羽扇典刑新。
  试问天山何日定。
  伫听。
  雅歌长啸静烟尘。
  解道汾阳是人杰。
  见说。
  如今也有谪仙人。
  鹧鸪天
  梦绕松江属玉飞。
  秋风莼美更鲈肥。
  不因入海求诗句,万里投荒亦岂宜。
  青箬笠,绿荷衣。
  斜风细雨也须归。
  崖州险似风波海,海里风波有定时。
  鹧鸪天
  一忆西湖太瘦生。
  十年不到梦曾行。
  空蒙山色烟霏晚,淡荡湖光雾縠轻。
  芳草远,暮云平。
  雨余空翠入帘明。
  梦回一饷难存济,这错都因自打成。
  浣溪沙
  匆匆春归没计遮,百年都似散馀霞。
  持杯聊听浣溪沙。
  但觉暗添双鬓雪,不知落尽一番花。
  东风寒似夜来些。
只看该作者 335 发表于: 2009-07-20
引用第40楼frankhu于2007-02-07 22:00发表的  :
芦江胡氏宗谱记载辈份派语(名行):    
仁义礼智信肇基,顺应启运、亨通福浩、粤稽我祖、来自青州、官於有宋、聿振嘉修、曰思其时、咸景元佑、继仕庐祥、卜居斯就、以燕翼子、冀望恒周、恢宏芳绪、光耀贻谋、雍容谦逊、衍祚长休、远教奕世、敬服先猷。
附注:名行共计七十九字。「聿」同「克」。「嘉」同「家」。

       芦江胡氏的排行应该是这样的:仁义礼智信,肇基顺应,启运亨通,福浩,粤稽我祖、来自青州、官于有宋、聿振嘉修、曰思其时、咸景元佑、继仕淳祥、卜居斯就、以燕翼子、冀望恒周、恢宏芳绪、光耀贻谋、雍容谦逊、衍祚长休、远教奕世、敬服先猷。
附注:名行共计七十九字。「聿」可同「克」、[维]。「嘉」同「家」没有此说。据本人推测:1、“仁义礼智信”是居鄞始祖从迁移地带过来的老排行,是芦江胡氏与青州系胡氏接轨的信息源;2、“肇基顺应,启运亨通,福浩......"是居鄞始祖定居鄞(四明)后定的排行,是芦江胡氏与浙东胡氏宗亲接轨的信息源;3、“粤稽我祖、来自青州、官於有宋、聿振嘉修、曰思其时、咸景元佑、继仕庐祥、卜居斯就、以燕翼子、冀望恒周、恢宏芳绪、光耀贻谋、雍容谦逊、衍祚长休、远教奕世、敬服先猷”是清乾隆时芦江胡氏重订排行是新增的,是芦江胡氏后裔的内部交流认宗的信息源。
只看该作者 336 发表于: 2009-07-20
看来芦江之恋老弟转行考证胡铨了,不知自己修谱的正事办得如何了?
只看该作者 337 发表于: 2009-07-20
咕咚侄的二只新帖蛮“新鲜”,可读可想!

只看该作者 338 发表于: 2009-07-21
余杭泉石欠幽探
净拂衣尘入翠岚
九锁山门云上下
一峯天柱殿西南
元封旧事无人记
徳寿仙游有客谈
痛饮丹泉卧盘石
松风满耳梦初酣

作者:胡榘       来源:《洞霄诗集》
QQ:190596259    E-mail: hl_1226@126.com

只看该作者 339 发表于: 2009-07-21
乾道四年(1168)戊子解试名单:

毛文质(新建人)、王允文(丰城人)、王允邵(丰城人)、洪昌言、刘炎、许自强、程邵、徐克迈、徐君召、舒振、钟人杰、陈安鼎、余采、王端友、杨仁杰、许纯臣、徐克进、张端朝、张商英、戴经(安福人)、刘滋(安福人)、欧阳仍(安福人)、周咨谋(安福人)、刘希髙(安福人)、刘贯(安福人)、刘次鱼(安福人)、刘育材(安福人)、彭扶(安福人)、张景福(安福人)、髙应期(安福人)、刘承弼(安福人)、萧千龄(安福人)、周宻(安福人)、 李稷(安福人)、戴上行(安福人)、刘日新(安福人)、刘涣(安福人)、髙藻(安福人)、 刘溢(安福人)、黄穗(吉水人)、曾天休(吉水人)、萧森(吉水人)、高必达(吉水人)、 曾天开(吉水人)、毛一鹗(永新人)、吴朝英(永新人)、汤执中(永新人)、罗维一(庐陵 人)、周必厚(庐陵人)、王琳(庐陵人)、周维新(庐陵人)、李半千(庐陵人)、黄大中(庐陵人)、江必求(庐陵人)、
胡矩(庐陵人)、彭方燧(庐陵人)、易嘉谟(庐陵人)、彭甲(庐陵人)、宋维翰(庐陵人)、胡廷硕(庐陵人)、彭伯常(庐陵人)、王耳(庐陵人)、 曾允中(永丰人)、曾丰(永丰人)、邱祖舜(永丰人)、李资(龙泉人)、罗如愚(龙泉人)、王大成(龙泉人)、王世充(龙泉人)、李彻(龙泉人)、张洵(泰和人)、易份(泰和人)、曾必大(万安人)、曾颖(永新人)、黄汝贤(雩都人)、刘斗南(大庾人)、李庚(大庾人)、黎实(南康人)、蔡待问(南康人)、刘嘉谋(南康人)、卢千秋(南康人)。(共取81人)

来源:《江西通志》卷五十


芦江胡氏谱载胡榘,生于宋隆兴元年(1163年)癸未四月初八日子时,卒于淳佑四年(1244年)甲辰三月廿七日寅时,享寿八十有二岁。根据《乾道四年(1168)戊子解试名单》,若此胡矩与胡榘为同一人,岂有6岁孩童就能中解?目前我对芦江胡氏谱载的胡榘生年表示怀疑。

咕咚冰鱼
20090721


附录:
[attachment=6610]

(地图引自:谭其驤编《中國历史地图集【六】──宋、辽、金时期)
[ 此贴被咕咚冰鱼在2009-07-21 20:43重新编辑 ]
QQ:190596259    E-mail: hl_1226@126.com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