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山宗亲你好!看到你的回帖我很高兴!清明节我很荣幸地应邀参加了新田、嘉禾、桂阳三县胡氏宗亲的续修族谱研讨会,并且幸会了你和土舜主席这些在宗亲联谊、族史研究方面非常热心且很有成果的宗亲。从嘉禾石燕、石坵与桂阳芹溪、龙泉的探讨中,我得知你们也正在考证明德公的历史:他究竟是在什么时候从什么地方来的?他之前的先祖是谁?甚至他本人究竟是什么时候出生,什么时候中进士,是否担任过礼部尚书或者大宗伯的官职,是否到过九嶷来主祭舜帝等等问题,也还需要找到历史依据。我写的《乌山公与明德公谁是始祖》,你看看说的有没有道理,我们一起来慢慢探讨。
乌山公与明德公谁是始祖
在宁远、嘉禾、新田一带,胡姓算得上是望族,大多数胡姓村庄都同宗共祖。但由于古时候交通不便,散居三县的胡氏宗亲无法联合修谱,致使许多胡氏后裔已经弄不清自己的始祖是谁,是从哪里来的。现在交通方便,信息灵通,有条件联合修谱了,却因为乌山公与明德公谁是始祖说法不一而不能联合。宁远的东城、石城说乌山公是始祖,嘉禾的石燕说明德公是始祖。以前石燕修谱时曾派人到东城、石城联络,但因始祖是谁的问题存在分歧,错过了一次联合修谱的机会。
现在,宁远胡氏宗亲正筹备修谱,我有幸看到了东城、石城以及从石燕分出的石马井等地的谱序。根据谱书的记载,我们不难推断,东僚(上胡家)、东城(下胡家)、石城、石燕,以及由这四个村分出的所有的胡姓村庄,共同的始祖是乌山公。乌山公有四个儿子,长子守金居东僚,次子守银居东城,三子守靖居石燕,四子守国居石城。东城、石城谱序中的守靖公与石燕石马井谱序中的明德公实为同一人,其依据是:一、谱序记载。(见有关谱序)二、年代及辈行对照。(见《宁远胡氏宗族辈行对照表》)
附一:谱序相关记载摘要
1、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 古岩邝政《胡氏旧谱序》
胡氏之祖乌山公,系出江西南昌府。乌山之前,有大四郎诸公,无考焉。宋嘉定间,乌山公以赐同进士出身,知延唐县事。仁明毅武,作吏有声。生则仁爱浃洽,没则神灵赫濯。邦人为之庙东城,岁时祀焉。生子四:长守金,次守银,仍居任所之东城。三守靖,徙居石燕。四守国,徙居石城。
2、崇祯十年(1637年)十五世裔孙道敬正伸《胡氏源流旧谱序》
我始祖乌山公,籍原江西南昌府洪都县,前宋淳熙甲午举乡,丁酉进士,特膺简命授湖广延唐县令。延唐即今之宁远也。生子四:长曰守金,次曰守银,三曰守靖,四曰守国。我祖之箕裘不几广绍也乎?无何莅任九载,遭寇尽节。当是时,忠贞昭垂于奕世,仁爱浃洽于邦人。合邑为之立庙于东遼地,所遗四子遂皆附籍延唐,殡葬始祖于县治东境。长子守金奉祀东遼,家焉。次子守银览东城之秀丽,与兄邻居。三子守靖远适嘉禾,开丕承之基绪。四子守国选地势之盛,卜德邻之居,爰择石城而筑室,则我二世高祖也。两石两东,大启尔宇,难兄难弟,各创丕基。
3、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十六世裔孙绍虞大仁《胡氏宗谱旧序》
我始祖乌山公,由丁酉明经进士,膺承简命,任舂陵延唐县尹。莅任九载,遭寇尽忠。幸而皇天眷佑,生子有四:长曰守金,次曰守银,三曰守靖,四曰守国。各居一方,迄今世代久长,谱牒未编。
4道光二十四年(1844)湖南永州府知宁远县事安定宗裔方谷《胡氏谱序》
迨至荣华先生,发迹洪都,为前宋淳熙甲午举人、丁酉进士,授官古冷州延唐邑宰。延唐即今之宁远也。历任九载,兴养立教,功业爛然;殉难尽忠,气节凛然。邑人感戴不忘,为立庙于县治东僚。邨地至今,俎豆不绝。先生积德累行,子获四美,庆集一门,遂附籍于延唐而居焉。此鄱水所以入于湘水之源委也。厥后派衍支繁,一井一里难以聚族而处。于是有分居于县治者,有卜迁于邻邑嘉禾者。
5、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嘉庆戊寅恩科举人前任江南铜陵县知县同邑愚弟欧继韩《胡氏谱序》
始祖乌山公,江右南昌洪都县籍也,由宋淳熙进士授湖广延唐令,遭寇尽节。邑人为立庙于东僚地。生子四:长守金,奉祀东僚,遂家焉;次守银,居东城;三守靖,徙嘉禾;四守国,卜居石城。
6、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二十一世裔孙邑庠生子献昌瑞序《重修谱序》
始祖乌山公由前宋丁酉进士授湖广延唐令。生四子:长守金,次守银,三守靖,四守国。箕裘获绍,花萼联辉。当是时,固胡氏一大宗也。不幸乌山祖遭寇尽节,而四子因以附籍任所。或家东僚,或家东城,或远适而居嘉禾之石燕,或卜居而处县治之石城。两东两石,星布其处。
7、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十九世裔孙灵精继禄《重修谱序》
忆我始祖乌山公,发迹江右,前宋淳熙甲午举人,丁酉进士,宦任冷道,越九载而遭寇尽节,忠贞冠于当时,名节垂于后世。都人为立庙而奉祀焉。遗有四子:长守金,次守银,三守靖,四守国。
8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二十一世裔孙开芝昌灵《重修谱序》
我胡氏始祖乌山荣华公,原籍江西洪都,于前宋淳熙丁酉成进士,游宦古冷道,著延唐之政绩,殉难尽忠。大安定之家风诒谋裕后。溯渊源于潙汭,衍世泽于苏湖。公生子四:长守金居东僚,次守银居东城,三守靖徙嘉禾石燕,四守国卜居县治石城。
9、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二十二世裔孙仁宅仁斌仁杰《重修家谱序》
我族自始祖乌山公肇基以来,别祖昆季有四。长守金,东僚其苗裔也。次守银,即我房开派祖也。三守靖,徙居嘉禾之石燕。四守国,卜居县治之石城。
10、中华民国十年(1921年)同邑世晚石兆葵《胡氏族谱序》
按胡氏之谱,修自宁远,乌山公为始祖。自始祖而上,远宗从略。自始祖历世而下,近宗会修。而会修之法,以长房守金公之裔孙居东僚者为一支,董其事者则昌南、仁儒、仁琭、义森诸君也。以次房守银公之裔孙居东城者为一支,董其事者则仁源、仁杰二君也。四房守国公之裔孙居石城者为一支,董其事者则应庚、茂才仁恺二君也。复以仁珍君总理之。至三房守靖公一支则徙居嘉禾,未尝联焉,以彼自有谱以纪之,弗远引已。
11、中华民国十年(1921年) 裔孙仁杰、仁源、义庭、宗凯、汉杰《胡氏续修谱序》
惟我祖乌山公,由江右官湖南之宁远,政绩昭然,且能以身殉难,忠忱昭日月。至今乡人犹庙祀焉。公嗣四:长守金,次守银,次守靖,次守国。因公官于宁,庐墓于宁,守金、守银、守国三公遂家于宁焉,以承先志以肇来兹。惟守靖公慕嘉禾山川富丽,徙居于外。由是守金公居东僚,守国公居石城,守银公居东城。
12、中华民国十年(1921年)二十二世裔孙太学生仁恺《重修胡氏族谱序》
溯始祖乌山公,原籍江西南昌洪都县,以宋淳熙进士,令延唐九年。德洽于民,遇寇尽节。邑人为之立庙,血食至今。公嗣四:长守金,家邑之东遼;次守银,家邑之东城;三守靖,迁嘉禾石燕,今各数百户;四守国,则余二世祖也,居今石城,亦数百余烟。
13、无名氏《胡氏族谱序》
虽然我祖尽忠,幸有四子在耳。长子守金,奉祀于北岭下,而东遼居焉。次子守银,附籍任所,而东城居焉。三子守靖,睹嘉邑石燕地势秀丽,而开基创业。四子守国,见石城秀峰巩固而筑室。两东两石,各居一方。
14、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嗣孙宝山显传《胡氏谱序》(石马井谱)
稽我胡氏鼻祖,讳明德,字复初,豫章南昌人也。大宋淳化间,以进士而晋秩大宗伯,钦祭九嶷舜帝。奉诏出使,道经桂阳,睹石燕峰峦叠翠,地脉钟灵,可肇基业,及解组而遂卜宅于斯焉。
附二:《宁远胡氏宗族辈行年代对照表》
石城东城谱 石马井谱
辈行 代表人物 古代纪年 现代纪年 辈行 代表人物 古代纪年 现代纪年
1乌 乌山公 宋淳熙丁酉 1177年 1明 明德公 宋淳化间 ? 990~994?
2守 金银靖国 2时
3儒 3元
4珍 珍蔡 宋开庆元年 1259年 4思
5待 5舜
6时 6子 子忠公
7隆 7源
8玄 8森
9宗 9朝
10绍 10仲
11启 11朗 朗笃
12文 文倣 嘉靖十五年 1536年 12信 信祯
13朝 13祖 祖韬
14广 14宗
15正 正伸 崇祯十年 1637年 15世
16大 大仁 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 16大
17光 17贤
18明 18良
19继 继禄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 19芳
20世 20正 正栋
21昌 昌瑞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 21显 显传 光绪二十六年 1900年
22仁 仁濬 光绪十六年 1890年 22光
23义 义方 光绪十六年 1890年 23应
24礼 24仕
25智 25治
26信 26化
27绵 27淳
28远 28熙
推论:
1、此表中的辈行、人物、年代等均源自东城、石城及石马井谱书。
2、由此表可推,东城、石城从第一代乌山公于宋淳熙丁酉(公元1177年)以进士授湖广延唐县令,到第二十一代昌瑞于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写《重修谱序》,经过了667年;石燕石马井从第一代明德公于大宋淳化间(公元990~994年),以进士而晋秩大宗伯,钦祭九嶷舜帝,到第二十一代显传于清光绪二十六年 (1900年)撰《胡氏谱序》,经历的时间约910年。
3、前人总结并公认:上、下两代相隔的时间(即所谓的“一世”)约为30年。按此计算,东城石城从第一代乌山公到第二十一代昌瑞公670年的时间,应传22代左右,与21代相比基本相符。石燕石马井从第一代明德公到第二十一代显传公910年的时间,应该有30代左右,与21代相比相差9代,时间相差200多年。可见,石马井谱序中明德公的年代有误。
4、估计守靖公(明德公)在宋淳熙年间就随父亲乌山公来到了宁远,后来守靖公(明德公)迁居到了嘉禾石燕,因年深日久,他的后代可能将“淳熙”误传为“淳化”了。“淳化”与“淳熙”一字之差,但时间相差近200年。这也许就是明德公年代被弄错的原因。
5、从表中辈行可以看出,昌瑞与显传同为第二十一代,但昌瑞1844年就主持修谱并写谱序,而显传1900年才应邀写谱序。按写谱序的时间来推算,昌瑞比显传早了56年,显传比昌瑞小了近两辈。往上类推可知,明德公应比乌山公小一辈。可以大胆推测:明德公就是乌山公四个儿子中的第三子守靖公。那么宁远、嘉禾、新田等地的胡氏始迁祖应是乌山公。
[ 此贴被胡信国在2013-04-07 16:59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