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28811阅读
  • 195回复

江西胡氏历代迁徙概况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30 发表于: 2007-03-06
Re:赛标兄

“关于“永定胡氏是否属华林支系一支”的讨论,我觉得应从万九郎开始”,这一话题要展开讨论也不容易。难就难在现在能发现的资料太少。但万九郎既然作为汀州胡氏之祖,繁衍的后人据说有几十万之多,通过艰苦的研究工作如果能够取得些许结果也是很令人兴奋的。

我觉得万九郎之研究有三个主要方面。万九郎以上世系情况,万九郎所处年代,万九郎的三个儿子后代情况。

有说万九郎“南宋末年吉安值夏迁汀州第三街大塘背”,有说“宋末由赣(宁都上山乡苦竹凹)入闽,经由宁化石壁村至汀,住汀州府第三街大塘背”。但经胡海先生到宁都黄陂实地调查,看族谱记载,却没有找到令人信服的证据。首先在当地族谱上就没有发现有“万九郎”,而记载迁“上山乡苦竹凹”的也并非是“万九郎”,更不要说万九郎的上代是如何从江西吉安来到宁都的了。

按胡铨(1102-1180)第四代算,万九郎生活年代应该是在南宋末年(1200年)以后了。但胡海考证说,长汀六郎朱紫坊谱上记载三迁时间是在北宋元丰六年(1083年),这时侯连胡铨都还没有出生,哪里可能会有万九郎?需要说明的是长汀汀西朱紫胡氏(六郎?)族谱的记载有差错,我发现从一世祖到七世祖中间至少漏记了五、六代人,也就是说七世祖之前的世系基本是口口相传不可靠。胡海根据这套族谱资料得出的结论应不以为信。而童坊五郎谱的记载也是南宋末年。只有广东揭阳汤坑的谱上记载和长汀朱紫谱记载在年代上是较吻合的。广东揭阳汤坑谱记载了有通公的确切生卒年代(1299-1366),而有通公是万九郎的第八代孙,按25年一代人算,万九郎应该是在1100年即胡铨年代。这一点和下洋谱的记载颇为相似。整整差4代人!所以我的疑问就是,万九郎不大可能是南宋末年的人,应该是在北宋年间比较合适。

几乎这一支所有的谱上都说万九郎有三子:长五郎居童坊,次六郎居汀城,三七郎迁下洋。可是却没有人出来提出疑问,居汀城的是六郎吗?胡海看了汀州朱紫坊的谱就认定他们是六郎后裔,可是朱紫胡氏的谱上从来就没有提到过“万九郎”和“六郎”,族谱记载他们的远祖是胡氏“裔孙某”无名氏唐末避朱温之乱到江西宁都,他们的始迁祖倒是从宁化石壁迁来的,但不是万九郎,也不是六郎,而是白石公,怎末可以轻率地就下结论呢,况且把白石公认定是胡六郎,从而得出胡铨非万九郎之祖的结论,则把万九郎生世年代搞得更加混乱。所以我要在这里澄清一下,由于资料匮乏,长汀朱紫胡氏的先祖至今未得其详,根据该族族谱记载也很难说明是六郎之后。

从后裔人数上看,童坊五郎后裔比起下洋永定七郎后人就要少得多了。七郎后代以有通公和铁缘公两支最为繁茂,几乎遍及闽南和粤东。纵观这两支的族谱很明显在世系排列上都是“人云亦云”,有的甚至是张冠李戴,错误百出。其他我也不想过细去研究了,各家的族谱有错自纠,但我感兴趣的是为什么这末多的万九郎谱都把自己说成华林系的。而且是千篇一律地按照藩公--城公--霸公--忠简公来排列,就没有想想其中不合理的成分?况且,在公霸公的祖居地江西吉安、泰和一带,我查看过最近告峻的《赣粤闽湘四省联修》所收入的历代修谱序言,除了朱熹有一篇序言提到过华林外,绝大多数的序言都是含糊其词,没有明确表明宗华林的意思。我在这里提出的疑问就是把公霸公一系纳入华林胡氏有没有充足的资料证明?最近在九江成立的中华胡姓联谊会常务理事会是否有江西公霸公支系的理事?

下次我想就公霸公与华林系的关系再谈谈我的看法。以上意见不成熟,见教于赛标兄及网上宗亲智者。南山
[ 此贴被南山在2007-04-12 06:18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31 发表于: 2007-03-06
回南山兄:
我是根据我这里1988年小范围联修的胡氏大成谱录的,那次参加联修的只有四十余支都是瑜公支下旦公的后裔.谱中附录了珰公支下的概况.珰公不是我们自己的同支,对支下的附录只能做参考,珰公支下情况,应以珰公支下所修谱为准.

从jxfmhu提供的世系,同我谱中附录的珰公支下世系,大体相同,这令我很高兴.

以我这里的情况为例,在我家十公里范围内就有十余支胡氏.也就是说某一地区不一定只有一支胡氏.完全可以有不少从不同地迁来的不同支系.我在回复一位武穴的宗亲的寻根帖中,就列举了很多支武穴胡氏的不同来源可参阅.

我向来认为胡氏全国通谱不可为.因为我们胡氏没有从古到今一脉相承的谱.全国各地的谱都是不同,虽然有记载汉代就有胡姓在修谱了.但谁有根据说现在的谱是从汉代传下来未中断过?我认为没有.没有证据证明哪个谱是汉代一脉传下来的.汉代以前的世系还是没法说清楚呀.虽然我这支的谱据载是从宋朝开始修就从未断过,明清以来修过十四次(我们这里传统是六十年一修),我还是不敢相信我现在谱跟宋代七省大联修的谱完全一样没有差错.

另,珰公孙元凤生八子祥情:
长子仲尧,娶江氏,生子二用讷,用之,用讷为二弟仲宣所生,用之为四弟仲容所生.
次子仲宣娶安氏生子六,用讷用(?字迹不清)用计用讲用诸用读.长子用讷承仲尧为子.
三子仲华娶余氏生子一用时.
四子仲容娶陈氏生子三用之用晦用礼.长子用之承仲尧为子.
五子仲雅娶王氏生子二用简用方.
六子仲甫娶谌氏生子二用涉用砺
七子仲先娶肖氏生子二用又用廉
八子克顺娶宋氏生子三用舟用全用锡.

只看该作者 32 发表于: 2007-03-07
六七世 珰 生子二,长令严,次令斌

六八世 令严 生子元凤元麟

    令斌 生四训志证崇

  六九世 元麟 生子生子一仲达



      七十世 仲达 生子一用拱徙居稻田距华林十五里

六八世 令斌 生子四崇志证训

  六九世 崇 生子五一公二公解公邦公五公
   
      七十世 一公 生子二安罕后未详.
                  二公 生子二皎晓,晓子庞徙居进贤竹源乡南台路
            解公 生子四宙 宰廉
            邦公 生子二接袭
            五公 生子一亮,亮生国宾.

    六九世 志 生子四立郊益鄂
       
      七十世 立公 生子一宪,宪生奕.
                郊公 生子二拒及,及生锡
          益公 生子二长靖靖生显,次起起生宗庆宗爱宗唐
          鄂公 生子三长 生宗甫宗仲,次煦生宗 三旦旦生宗国宗成.

    六九世 证 生子二彻公 邵公
   
      七十世   彻公 生子二长演演生宗祀宗礼宗祥,次巳巳生宗元
            邵公 生子二长澈次 后未详

  六九世 训 生子三举恩谷

      七十世 举公 生子三长绪次用后未详
            谷公 生子四誉顺旺罗后未详.

只看该作者 33 发表于: 2007-03-07
汀州始祖万九郎公考证资料   南山

        现将有关汀州始祖万九郎公的部分资料汇总如下,供参考。
       
        1.胡海先生所著《全国胡氏大通考》P512:汀州府(今长汀县)清泰里胡家坊始迁祖万九郎,字长盛,任职泉州巡务,自赣宁都上三乡苦竹坳(今宁都县黄陂镇鹅公村苦竹坳,与兴国县边区,无族人居住)迁入胡家坊,卒葬大塘背。配龚氏(一载潘氏)子三,长五郎迁长汀童坊胡岭肇基,次六郎,三迁而后肇基汀城西朱紫坊,三子七郎迁上杭再迁永定下洋(金丰里)塘下墩肇基。
       
       
        注:胡海先生并未考证万九郎公何时何地迁汀,但其福建永定下洋第八代后裔有通公,迁揭阳汤坑的年代记载为元末,也就是说万九郎三子七郎公以后有八代人是居住在下洋的。上推八代大概可推算出万九郎公生活的年代可能是在北宋年间(1060年左右)。请见表中揭阳谱栏。
       
       
        2.长汀童坊胡岭五郎谱对万九郎公的记载最为详细。其上祖接华林谱系,转江西霸公派,传八代到日月争光胡铨忠简公,再经四代到万九郎。“104世垶公,号万九郎(一作绵玖)。经历史记载,南宋末年由吉安值厦镇移居福建长汀第三街大唐背开基(今长汀城南门街肖屋塘),配龚氏,生子三:长五郎胡岭派,次六郎居汀城,三七郎迁居永定下洋,成为永定下洋开基始祖,七郎九世孙铁缘,偕夫人宋氏从下洋迁居中坑(今中川村开基立业)”
       
       
        注:童坊谱关于万九郎的记载有三个地方与胡海大通考不同,其一为胡铨忠简公后裔,其二是从吉安值厦而不是宁都上三乡迁汀州,其三也就是最重要的一点,迁入的年代是在南宋末年,换言之,万九郎公为南宋末年(1270年以后)人,而不是上述观点北宋年间(1060年左右)。迁入长汀的地点也不一样。
       
       
        3.汀州万九郎公的次子六郎公,据说是居住在城西朱紫坊的汀西胡氏始祖。从该族光绪年间和民国初年所修族谱来看,并没有提及万九郎公为迁汀始祖。“唐昭宗乾宁间有裔孙某以进士官江西,遭乱去官隐于宁都,即我世祖讳彭字延年号白石公之曾祖也。公以宋英宗治平三年由宁都迁汀州宁化石壁村,神宗熙宁八年徙居长汀白石乡,元丰六年卜筑城西朱紫坊,三迁而后安宅焉。朱紫有胡氏自兹始。”白石公在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从宁化石壁村迁来长汀,年代上是和揭阳七郎谱的记载相吻合的。
       
       
        注:万九郎公有三个儿子,五郎徙童坊,六郎居汀城,七郎迁下洋。这种记载在五、七郎后裔族谱中可谓比比皆是。而据调查,长汀县城乡之胡姓,皆为汀西朱紫胡氏之后人,尤其是现在的南门一带更是聚族而居,按史记载为六郎公后裔无疑。但偏偏在这一族的三修,四修谱上却都没有万九郎公的任何记载,而且他们也没有参加过五、七郎后人在清朝道光丁末(1847)年间合修宗祠,似乎万九郎公、五、七郎与他们没有任何关系,倘真如此,那胡海大通考上“长汀城西朱紫坊始迁祖六郎又名彭,字延年号白石,为汀州始祖万九郎次子”之说将不成立。
       
       
        研究许多族谱,发现谱记年代明朝以后世系都比较清晰,而宋元以前的问题一般都很多,最突出的是始迁祖的年代,迁居地以及后代世系的问题。而始祖的确定更是一个大难题,年代久远很难考证,加上过去多是设谱局请谱师并延请外人做序,往往是张冠李戴,乱攀祖先,给后代辨本清流带来许多麻烦。本人认为:在调查族源过程中,要把握几项原则,即以年代为坐标,以历史做参照,不轻信谱,不全信谱,要大胆怀疑,小心求证,对证据不足的族史要保持原状,加注留给后人去考证。
       
       
        有关万九郎公的始迁地目前也有三种说法,童坊五郎谱认为万九郎系胡诠忠简公后,必然来自吉安值厦老家;下洋七郎谱则明载来自江西宁都上三乡(怀德乡),而汀西六郎的谱上表明始祖白石公是从宁都三迁而定居汀城。看童坊五郎谱感觉从时间和地点上都没有任何破绽,而六郎、七郎谱在万九郎公迁汀州的时间地点上有许多相同点,都是在北宋年间从宁都迁来,胡海先生还亲自前往族谱记载的自赣宁都上三乡苦竹坳探访祖地,可惜现在已经无族人居住。当地族人热情帮助寻找万九郎公之线索,目前还没有结果。历史事实只有一种是真实的,承认甲正确就宣告乙错误,因为一个人是不可能同时生活在两个时空和多个地域之间的。如果认为童坊五郎谱是正确的,那所谓六郎七郎谱载北宋年间宁都迁来长汀则都成謬误,甚至五、六、七郎三兄弟之说都要被否定,原因只有一个,北宋的六、七郎不可能与南宋末年的五郎结为兄弟。
       
       
        承蒙江西宁都黄陂旸霁宗叔志明先生寄来《胡氏大瑯、僕射属系族谱考略》,宗叔以耄耋七六高龄,集十数年宁都胡氏族谱调查的资料于一书,几乎收全了宁都所有的胡氏支派族谱,内容包括族源、世系、序跋、碑记、坟图、祠堂、修缮记录等等,为我们了解宁都胡氏宗族的起源发展和现状,为后人研究宁都胡氏族谱立下了不朽功勋。
       
       
        该书也为解开万九郎及后人迁汀州之迷,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书中数处提到了有关宁都胡氏迁汀州的记载:        
       
        开篇记载宁都黄陂开宗祖,胡大瑯公的长子胡二郎迁湖溪后成为湖溪基祖,他的长子二十九郎“迁居兴国复徙汀州”,这是第一处出现的宁都胡氏迁长汀的记载。但遗憾的是年代与汀州六郎、七郎谱所载万九郎是在北宋年代不相符合。因为据推算胡大瑯年代是在唐末(858年),他的孙子二十九郎应该是在后梁(907年),与北宋相差一百多年。但有一个线索也值得提出来讨论,那就是大写的二十为“廿”读音为“nian”,与“万”读音“wan”有点相似,万九郎会不会是“廿九郎”,胡海先生考证说,宁都胡氏的后代都带了一个“郎”如杏一郎、庆三郎、陈郎、大瑯、二郎、万九郎、七郎......。而其他地区的胡氏支派就没有这个特征。如南宋从值夏道院迁出的始祖一鹗、季安、细安等等(大通考P275)。从这个“郎”名可以推测万九郎从宁都迁来汀州的可能性要大一些。
       
       
        第2O7页“钓州唯中房繁衍世传谱”载:“原派德中即五郎公也,随父官漳州漳浦县属于任,转迁闽汀岭南以居。族开有三房,衍十四考分派之图记,星罗棋布,分徙于不一矣。其注胡岭渡头桥傅地上方东街,林田画楼下连城县享子堡等处,皆公裔也......我宁钓州之族,系出闽汀......"。这里的五郎公是宁都山堂派的第十世祖,其父仕明曾在漳浦县为官,后迁长汀岭南。族开三房分派属地记载则与长汀童坊五郎谱相同,但也没有提到其父是万九郎。不知童坊族人看到这则资料会做何感想?五郎公并非万九郎之子,也不是来自吉安值厦的胡铨忠简公裔孙,而是宁都胡氏的一个分支(这里可能存在印刷错误,是“唯中”还是“德中”派?)的始祖。有关宁都钓州胡氏族谱与童坊五郎谱记载在字派、讳名上多有相似之处,需两地族人认真核对以弄清五郎公的真实身份。
       
       
        另外在宁都胡氏僕射属系的族谱资料里也发现有迁往汀州的记载。僕射系与大瑯系共祖一郎公,世系延续至今大致相同。过去习惯用官职来代替姓名,如三僕射,四承事,六司空等等。根据第214页、215页都府兴寅、陈坑源流世系统图、谱记载,二世三僕射有八子,其中“七子十四承事徙居汀州”,从年代上分析,迁居时间是在公元900年前后。因为没有更多资料记载,这十四承事究系何人,与我们长汀朱紫胡氏始迁祖有无关系就不得而知了。
       
       
        以下是福建下洋中川始祖的迁徙路线图:  
       
        河南淮阳(宛丘)→四川邛县→山西永济(河东)→湖北监利→安徽寿县→甘肃镇原(安定郡监泾)→江苏宿豫→江西奉新(华林)→浙江吴兴→河南固始(光州)→江西奉新(华林)→江苏南京(金陵)→湖南长沙→江西吉安(芗城)→江西宁都→福建宁化石壁→福建长汀→福建永定下洋→中川村→远播海内外。
       
        注:这份路线图也表明其始祖是经过宁都、宁化迁居长汀的。
       
        网上查得网友提供清咸丰年间修订,庐陵芗城胡氏宗谱世系:
        ......胡珰(80)、令赟(81)、胡公霸(82)、勝公(83)、琏公(87)、胡铨(90)溢忠简公江西庐陵人、胡泳(91)、胡槻(92)、火享公(93)、?公(林下加一工字)(94)、楤公(95)、良佐公(96)、春年公(97)、国贤公(98)、昌郎公(99)居南京、胡万九郎(100)福建、有通公(101)广东梅州五华县?、玉粹公(109)、全龙公(111)迁江西兴国、崇元公(114)字元相、宗礼公(115)、上庭公(116)、锡任公(117)、昌浸公(118)迁江西永丰。
       
       
        根据年代唯一的原则,这份世系表存在很大问题。别的不说,万九郎和有通公成为父子关系,就和大通考所载有通公上面还有八代的说法不一致。
       
       
        需要考证的主要问题:万九郎究竟是不是胡铨的四代孙?万九郎究竟是从何处迁到长汀的?万九郎的三个儿子五郎、六郎、七郎之间的关系如何?因为这涉及了万九郎三派子孙的播迁和血脉关系,能够弄清楚是再好不过的了。

此文曾在胡氏宗亲网发表过,为检索方便起见,移帖至此。文中所涉六郎的资料都不意味与长汀朱紫坊胡氏有关。作者注。2007.03.07
[ 此贴被南山在2007-03-08 12:14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34 发表于: 2007-03-12
本人为丰城厚郭支
本人为丰城厚郭支,楼主所载丰城厚郭,始迁姐乃唐贞元进士胡谅,
家谱中具体内容部分已在本站其它版块发表,望楼主有空去看看
为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

只看该作者 35 发表于: 2007-03-20
南山、喜全宗亲:
从您们在上面给出的资料来看,华林普系对霸公的记述是相互矛盾的,一说是忠献之子,后又说是清献之三子,最后又变成之孙,这么不严肃的事情,只能说明霸公非华林系,否则他的后代在修普时不会提出抗议?
[ 此贴被胡燕寿在2007-03-20 15:07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36 发表于: 2007-03-26
我们 的谱上也没有 霸公

只看该作者 37 发表于: 2007-03-27
令赟
字武伯后周间任潭州都督过西山见白鹿伏野以山水秀钟因开东阁招名儒立基于新建之仪乡名其阁曰救书楼今为楼下庄富甲彭螽之宾贵表西山之麓娶朱氏生子四 训 志 证 崇


字子经,生子三   举 恩 谷


即魁公以武功封白焉将军,子天德

天德
为裕 学士,生海公

海公
生子二   云山 云兴   云兴迁居富川

云山
生子四 镛 鉴 铨 铭 镛公生一子渊深,知明重庆府事遂居于是.

铨公
生子三,渊宽 渊敏 渊浃,宽居上铨即海户之所上海是也.敏居下铨即海户之所下海是也.

渊浃
迁湖北蕲州安平高山里居住,生子一 再才

再才
字恩明元修职郎,生于元世祖元年七月二十日酉时,娶甄氏生子一 运良

运良
字军合生于成宗六年,娶杜氏生子 乾三

乾三
娶彭氏生二,坤六 坤伦

坤六
字地平,娶杨氏,生子二 转在

转在
字长久,庠生,娶林氏生子四,存琏存瑚存玙存琪

存琪
字美珍娶袁氏生子二   仁道 仁财

仁道
字训成娶廖氏生子三 德有德万德信

德信
字礼重娶梁氏生子子,添明

添明
字元有娶宋氏生子一文左

文左
字顺云娶冯氏生子一 士见

士见
字治和娶陈氏生子一承泰

承泰
娶陈氏生子一正时

正时
字巨光娶高氏生子一明乐

明乐
字尔泰娶周氏生子二国嘉国龙

国嘉
字宗义娶王氏生子二应朝应全

公迁居蕲州彭家湾,字云禄娶何氏生子五,瑞龙瑞虎瑞发瑞榜瑞鸣

瑞龙
字云徙娶项氏生子五,祯荣祯华祯富祯喜祯元.祯富承祧瑞发,祯贵承祧瑞鸣

祯元
字善长娶陈氏生子三,祥达 祥朋 祥德

祥德
娶朱氏生子三,良清,良义,良礼.良清出祧祥达名下为嗣.

良发
娶周氏生子三华金华银

华银
生子一茂宾

茂宾
生于1969年六月十五日午时.

是根据刘仓庄宗谱录的,他们庄始迁祖为再才公,自再才公以后都有生卒年葬及配偶生卒年葬.我都省略了.刘仓庄人丁不旺,茂字辈只有十一人:茂发茂仁茂财茂胜茂喜茂贵茂明茂春茂兴茂滨俊

只看该作者 38 发表于: 2007-03-31
南山版主及各位宗亲:
    春节回家,看了父亲收藏的“赣粤闽湘四省联修”谱,“赣粤闽湘四省联修”谱把我们接在了华林系。小时候听老人说,我家祠堂大概在明末清初时期被烧(“赣粤闽湘四省联修”谱上有记述,我记不清了),族谱从此遗失,后来再修谱把祖宗都接错了,春节后上班上网发现了胡氏宗亲网,真是大喜,读了你们的帖子,看了《大通考》,果真如此,““赣粤闽湘四省联修”把我们接在了华林系真是一个大错误,特别是看到我的远祖权俊公的序文,真是百感交集,夜深人静每每想起难以入眠。我的远祖在南宋时期都不认为我族是华林系,在威公以后就分醴陵派和豫章派(我估计指的是华林派),所以特希望知道我族的来龙去脉,从网站知道黔阳供洪石修胡氏是我鼻祖真公的后裔,上海图书馆有黔阳供洪石修胡氏族谱,南山版主如能帮我搞到,我族将万分感谢!
  附上真公十二世孙权俊公的序文: (有些字不识,可能录错了,请指正。)
       

          真公谱初修垂丝图序(同述霸、真、阳三昆源流)
  胡氏之先出颛项,颛项之后为舜,舜子商均,三十二世孙阏父,为周陶王,武王赖其利器用,以元女太姬,配其子满,赐姓妫而封之陈,谥为胡公,其后以谥为姓。
  犀候,以下咸载传记,历秦至汉,有居河东名建,为渭城令,是为河东胡。有居南郡华容名刚,不仕王莽是为南郡胡。
  刚六世孙广,广为黄姓,胡公取养之故名广。以广字文从黄也。於是南郡胡以黄夺。然后亦多显者,散在吴楚间。山谷先生以南郡胡称先大夫者,良出一时借称,而岂其实哉?
  河东之后名敏字通达,子质字文德,仕魏为荆州刺史,迁征东将军,都督青徐诸军,子威居荆州,荆州而下有豫章醴陵之派。其在醴陵者,五季时有讳赟,字文美,先仕马殷。与廖光图等同官。后使吴,吴将李升厚礼之,遂留事升,累官至文渊阁学士,特进银青光禄大夫,爵,卫国公,赠太师中书令,卒葬金陵而家焉。
  卫国公之子曰杲字公霸,家庐陵,至忠简公铨而著。曰暹字公真,尝令泰和,家邑西之南岗,至朝奉大夫衍而著。曰炅字公阳,家邑西之禾溪,孙惠徙黄漕,至南城丞笺而著。
南岗之后,九世孙曰太,字宗元,吾先祖也,始自南岗徙义和。黄漕之后二世曰闻像,自黄漕徙庐陵之芳径,七世曰斗南,又从黄漕徙社溪。虽散居不一,然诗礼相丞,簮缨不乏,而昭穆亦井然矣。
  於乎吾胡氏,自卫国公前溯於威、於建、於满、於舜,远不可次举者,宗法废,而未有图传也。今幸犹略有传,而遭阙可惜者多矣。然自卫国公以下,不复述其世,是大昧一本之义,而贻空桑之诮於无既也。爰自卫国公迄今,十又三世,輒次序其系为垂丝图,以贻将来,俾子若孙,知上之所来远,而下之相续不至於秦越人可焉,凡为吾胡世子孙勉哉。
            南宋嘉定癸末(1223年)春三月既望
            泰和但都南岗始祖真公十二世孙权俊颉首谨识。
[ 此贴被胡燕寿在2007-03-31 13:35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39 发表于: 2007-04-12
燕寿宗亲:下面这份资料可能对你有帮助.南山

以下胡氏资料摘自:王廷洽著《中华姓氏谱-胡姓卷》2000年9月第一版

        据《黔阳石修胡氏族谱》卷首《黔阳石修胡氏族谱叙》的记载,黔阳石修胡氏为贵州胡氏名门。其远祖可以追溯到五代末期的胡赟。

        胡赟生有3子,长子胡杲字公霸,担任吉州刺史,迁居庐陵值夏,据说忠简公胡铨就是他的后代。次子胡暹宇公真,曾经担任泰和令,于是迁居泰和城西的南岗,朝奉大夫胡衍就是他的后代。季子胡昊字公阳,定居于泰和城西的手溪。胡赟3子分居3地之后,下传2世又相继远迁近徙。胡昊之孙胡穗迁往黄漕,到他的后代南城丞胡笺时,家族开始显达。胡暹9世孙胡泰字宗元,开始从南岗迁居义和。黄漕胡穗3世孙胡闻迁居庐陵芳径,7世孙胡斗南迁居社溪。南岗胡宗元2世孙迁居峨岭,又下传6世至胡恭字荣钦,流寓黔阳,安家石修,成为黔阳石修始迁之祖。

        据《黔阳石修胡氏族谱》卷2《垂丝图序》、《重修垂庆图序》的记载,胡荣钦身材魁梧,气宇轩昂,自幼习文练武,无一不精。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他胸有大志,可惜无人引荐,难以施展宏图,只能埋没在民间。明朝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颍川侯沐英奉命出征云南。当时胡荣钦年仅20,闻听此讯,他拍案而起,仰天长叹:“此乃大丈夫建功立业之时!”事不宜迟,他背负行囊,投奔军中,效命于颍川侯麾下。在刀光剑影之中,出生入死,屡立奇功。明军转战云南省各地两年之后,高奏凯歌,还师京都。太祖皇帝犒劳将士,论功行赏。颍川侯居功至首,晋封为颍川公,其他将士上至大将,下至偏将,根据功劳大小,赏赐不一。胡荣钦因为担任总旗职务,授予金齿卫指挥佥事,从属于西平侯,留守云南。此后,他镇守云南边疆长达23年。

        据《黔阳石修胡氏族谱》卷3《一十八总图》的记载,胡荣钦生有2子,长子胡春椽徙居武冈,次子胡氽才。胡春椽生有4子胡源深、胡源泾、胡源清、胡源滨。由明迄今4房子弟繁衍生息,科第日盛,成为当地的都梁盛族。胡氽才生有3子,长子胡崇礼,次子胡崇量,季子胡崇通。胡崇礼为堂前房祖,生有2子,长子胡志能为堂前长房祖,次子胡志权为堂前二房祖。胡崇量为口前房祖,生有2子,长子志通为口前长房祖,次子志达为口前二房祖。这4房子孙在此繁衍后代,开基创业。
114412749@qq.com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