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第34楼huxuec于2010-06-09 00:41发表的 :
你好,加我qq吧,726605633,我加你qq没有通过
那我们就是同宗,千真万确,
我也是那个谱书上原宗公的后代,而且每一代记载都很详细
.......
原宗公一个支系的后代,能繁衍到如今,而且遍布许多地方,不能不感慨一番!
四川廣安濃溪鎮建豐村胡家大院子胡氏族譜2010-02-12 22:30一、胡家大院子
http://hi.baidu.com/%BA%FA%D6%B2%B3%CF/blog/item/49bb0f8983d4a0b80e244463.html胡家大院子座落於今四川廣安市廣安區濃溪鎮建豐村五七隊,六和寨下,背靠‘懶乾上’。大院子為西北—東南朝向,木椽枓結構瓦房,前後兩間大堂屋,左右偏房圍合,最前方為青石海面地垻。在我很小的時候,就聽祖輩口傳:‘我們一族是明末清初時,湖廣填四川由外地遷入’。其中我們這一隻定居現在的胡家大院子(以下簡稱大院子)。大院子,在最初并不叫胡家大院子,叫蘇家溝(家譜可查到),在先輩們來到這裡的時候,當時“大院子完全被荊棘藤纏繞,是胡**(不記得名字了,相傳他當時‘會功夫,能從懶乾上一個縱躍到大地垻’)拿著斧頭一點一點劈開,露出了現在的大堂屋”。“當年張獻忠滅四川,原來的四川人幾乎殺盡”。當然,口傳少不了一些誇張的成份,但是我們可以從隻言片語中看到當時先輩入川的的艱辛以及四川當時的蕭條淒涼。以上言論大多數是祖父(志廣)和幺祖祖(明理)親口告訴我。
二、手抄寫的家譜
2009年2月,在放假回家,父親(德立)無意間提到大院子祖公(明沛?泗?)拿了一本家譜交給他整理出電子檔,打印出來以備今後開清明會,他說他不懂電腦這個,我說給我看看,他說已經交給了住在(廣安區)檢察院的一位明字派宗親(胡林)整理,但胡林也是工作繁忙,也未來得及整理,結果給他打電話,過了幾天他把家譜拿了過來。看到那厚厚一本發黃的手抄本,我就心情澎湃,翻開裏面,是公整的小楷。很多
地方都蓋有一個叫‘胡華齋’的印章,後來查家譜得知他是守字派先輩胡守榮。我也發現這裡面字跡不止一人的,大部份是一個人抄寫,這可能就是胡守榮先輩的字跡,落款為:“大中華民國十七(1928)年 歲次戊辰 仲秋月遡(朔?)玖日 新立譜人 守榮自罷(四去?)”;後來又有新訂字派,落款為:“民國三十
三(1944)年古歷三月二拾日日 吉立 後裔孫 守榮 守禎 …… 清富……明生 明華 明揚代筆 志亮…… ”。到這裡我們可推斷出至少有兩個人參與了這本家譜的抄寫。
三、祖籍考證
據志*公口傳,我們是由湖北武漢麻城縣小地名‘高芉岩(音)’遷入,當時的胡秀田四兄弟入川,秀田定居大院子,而其他三兄弟一支在今南充,一支在龍安芭蕉灣甲巷子,一支在今濃溪天寶寨斑竹園子,聯繫現在網絡上胡氏尋親比較集中的地名麻城縣的孝感鄉,我們的祖籍地名可能與這裡的發音有些相近。但是在翻看了手抄本的家譜后,發現以上來自湖北說法有誤,按照家譜記載:秀田四子:光前、光濟、光偉、光先;長子光前,康熙34年生于長沙府靖州會同縣若水鄉地名官州黃茅團瓦窯營,康熙42年過川。三子光偉康熙41年生,乾隆40年卒,后與長兄同脈共墓。讀到這裡,可以初步推斷我們先輩是來自湖南會同縣。大院子原來有一本老譜,說是志武公在掌管,後來在動亂(可能是文革)中迫於無奈燒掉了,這不禁叫人感到可惜,上面應該清楚記載了我們的發源地等信息。
手抄本開篇為:
胡氏家譜讚
安定著郡 子孫蕃昌
天挺英豪 光家之光
明眷末翰林院
侑(脩 ?)扵材拜譔
代耕薪野一鋤雨
世讀尼山萬卷書
鵞池雲從龍拜題
從開篇可以看到我們族支根源來自安定郡胡氏。
翻開手抄本家譜,又有記載:
一世祖 常侍 …… 十五世祖 ……胡氏第一代 良字派 胡良遠 係南京徽州府婺源
縣 清華分支 江西繞州府鄱陽縣大梨村居之
從這裡可以推斷家譜所記錄的第一代生活在江西鄱陽縣大梨村,不知為何傳到後來某一代遷居到了湖南會同,然後又在清朝康熙時期胡秀田四兄弟入川定居於現在的胡家大院子。對於該記錄的真實性,我在因特網上進行了一番調查,考證。對於今天的婺源縣清華村為常侍胡發源地,有如下資料佐證:
婺源常侍胡发源地----清华村洪源平
一、建村历史
1、地理位置。位于婺源北部,距县城25公里。
2、村落名称、由来。以“清溪萦绕,华照增辉”而得名清华。
3、建村时间。不详,唐开元28年婺源就设县治于此,说明其自始便不是一个血缘
聚落。
4、始迁者。不详,聚落中的大姓胡氏定居于唐末,始迁者是胡学。
5、姓氏构成、人口规模。历史上就有“千烟”之称,居民姓氏繁杂。主姓有“胡
、戴、汪、江、郑、齐、毕、许、罗、施”十大姓。当地人口有3000余人。
6、其它。明弘治《徽州府志》、清光绪《婺源县志》记载: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土人洪真叛,以休宁回玉乡之鸡笼山为巢穴,踞于歙、衢、睦三州之界,聚众活动于遂安、开化、休宁县,地四百余里范围;朝廷发兵三年讨平后,为便于统治,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割休宁回玉乡、鄱阳(实为乐平)怀金乡立婺源县,设治于清华。直到天复元年(901年)县治迁到弦高镇(即今紫阳镇),为邑城161年。
…………
種種證據表明我們是來自安定郡,清華分支的“常侍胡”。那麼爲什麽我們先輩又從湖南遷川的呢?
繼續讀手抄家譜:
第二代 揚字派
良遠一子 揚順 由庠而至科甲 得授陝西鞏昌府尹
良遠二子 揚兆 弟兄同科次第 叼?任湖廣武昌府左吏布政
……
第五代 元字派 原宗 係江西繞州府鄱陽縣竹林村人 大元四年(1266) 丙辰(可
能是抄寫時候筆誤,應為丙寅歲對應1266)歲 舉進士 戊辰年(1268)選雲南知
縣 復任菱?州 後陸?閩中道 轉自廬陽下 途徑黔邑 偶直兵變之秋 歸途梗寨(
在?) 因從會同界洪江寨乃居不數年而卒出葬地名 洪江寨
讀到這裡,基本可以理清我們族支的大致遷徙路線,祖先發源地婺源清華村:
婺源清華村 常侍(胡學)
江西繞州府鄱陽縣大梨村 胡良遠
湖南長沙府會同縣若水鄉洪江寨 胡原宗
四川順慶府廣安縣望溪鄉蘇家溝 胡秀田
[ 此贴被南山在2011-05-30 15:47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