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宗亲:你好!
非常感谢,回国后又马上到山东出差了,要好几个月。你计划到我老家东阳东南湖寻亲,我有点自私,想拖着,再跟你一起去。能否等我回杭州后(估计要明年4或5月份了)再一起去?
这首诗是匆匆写得,本想请铁华等高手润笔后再贴到网页上,算是给胡海老先生的八十大寿的一个小贺礼。本网站的诗歌高手看后有不满意的地方,可一起改改,算是我们大家一起表达对胡海老先生的由衷敬意。
敬赠胡海老先生80大寿贺诗一首《寻找先祖走过的路》
胡海先生,今年八十岁。从中科院广州分院微生物所退休后,即对中国胡姓姓氏文化产生浓厚兴趣。他用了十四年时间,自费走访了全国十八个省市地区,调查各地胡姓情况,并将调查结果汇编成150余万字的《全国胡氏族谱大通考》一书,自费印刷出版一千册,全部免费赠送给全国各地胡姓宗亲,成为国内媒体广泛报道的著名民间胡姓姓氏研究专家,胡海的传奇故事一时成为佳话。
胡海老先生在文革时经历了很多磨难,据说连补发的工资也少得可怜,但他坦然面对一切。如今他又自费为中国的姓氏文化事业呕心沥血,这样的老知识分子不值得大家尊敬吗?
本人也姓胡,看了胡海老先生的事迹后,非常感动,特为胡海老先生八十大寿作贺诗一首,愿他幸福安康长命百岁!
瑾以此诗献给胡海老先生
《找寻先祖走过的路》
十万里的旅途,
您没有诉说劳苦,
因为每天走过的.......
是先祖走过的路;
五千个日日夜夜的翻阅抄录,
您没有觉得烦枯,
因为三千年中华胡氏的脉路,
越理越明晰清楚;
十多万元的支出,
是靠您每天的节俭,
因为您并没有多少额外的收入。
您已不记得每一笔的支出,
因为您并没有在乎。
您陶醉在编撰《通考》的满足,
偶然的发现,
让您心动顿悟;
日积月累的收获,
更让您感叹先人的坚毅才智豁达和甘苦。
您觉得:
这是胡氏千年的历史!
更是中华万年的财富!
五元钱的旅店,
依然睡得踏实舒服,
半夜醒来时,
墙缝里透过的月光,
瓦片间闪烁的星星,
更让您怀念先祖,
千百年来,
先人也该走过多少个披星戴月的旅途!
村口问路,
农舍小住,
感受多少乡民纯朴;
山涧远涉,
江河小渡,
领略万千乡风民俗。
山涧叮咚的泉水声,
让您停下了脚步,
甘甜的山水就着干粮,
快乐得能吟诗作赋!
您乘凉歇脚时,
常常背靠村口的大樟树,
村童问:
您为什么到这里来时.......
您笑答因为您也姓胡,
村童迷惑的眼神,
村童远去时飞快的脚步,
让您勾起了亲情!
泛起淡淡的欠疚,
也忘却了疲惫和辛苦。
孟子有语录: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您几十年的磨难,
炼就了一付诤诤铁骨,
面对艰难困苦,
只让您的理想更坚定,
只让您更无悔全部的付出!
您是华厦文明的探索者,
您是中华胡氏的司马公。
您的付出,
将是胡氏子孙万年的精神财富;
您的付出,
将使中华儿女更懂得:
爱国又爱家定能造就伟大的民族!
2007年9月23日于尼日利亚 拉格斯 Apapa Port 胡正良
胡海先生简介--转自《南方都市报》
胡海,78岁,梅州五华县人,曾是中科院广州分院微生物所的菌落专家。
2001年退休后,他成为族谱的爱好者,从1993年开始,穿越18省,在14年研究调查的基础上,他编写印刷了1000本《全国胡氏大通考》,免费寄送给全国胡姓宗亲。
18省下乡取证,3公斤手抄资料,10公斤复印材料……一堆数字记录的,是一位年近八旬的老者14年漫长的寻根历程。
现年78岁的胡海曾是中科院广州分院微生物所的菌落研究专家,发现过12种真菌新品种,还获得过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退休后,他成为了族谱研究的爱好者和专家,在14年研究调查的基础上,他编写印刷了1000本《全国胡氏大通考》,并免费寄送给了全国胡姓宗亲。
前天(15日)下午,记者应邀来到了胡海家中,见到了胡老先生和他的胡氏族谱通考。现年78岁的胡海是广东梅州五华县人,说着有点难懂的客家普通话,虽然头发斑白,走起路来却腰板挺直、步伐稳健。
胡海的著作,密密麻麻的小号楷体共计150多万字,占满660页,其中详细记录了胡姓的姓氏源流、家族迁徙、世系图录等,更包括一些历史上胡姓名人未曾公开的历史材料。
14年前,从中科院微生物所离休后,常到乡下逛的胡海发现,人们经常讨论族谱之事,便也从老家找来三本族谱看,老家族谱并不清晰,只模糊地写着宋朝名臣胡忠简是他们的祖先。
不过,胡海发现,族谱的梳理分类和过去做的微生物分类研究有许多相似之处,他慢慢产生了兴趣。于是,1991年到1992年,胡海开始了他的研究历程,在广东各地民间找寻散落族谱,但没有太多头绪。胡海说,真正开始全国性的胡氏族谱考证,是在1993年去了江西之后,当时在吉安市值夏镇,老人发现了大量珍贵的胡氏族谱资料,其中南宋抗金名臣胡铨与高宗的《廷试万言策》、《经宴问答》两份材料,是在所有图书档案馆里找不到的。
老人先是很激动,而后又有了顾虑,这样宝贵的材料会不会在经年累月里慢慢流失?于是,老人开始有了一个宏伟的目标,就是寻访全国胡氏宗亲,编撰族谱大通考。1993年,老人去了江西和福建。次年,到了湖南,后又重返江西。随后到江苏、河南……
抄族谱抄了6天6夜
老人的行程,一般从一张火车票开始,到了省会,先持科协介绍信找省政府地方志办公室查省志,看到同姓人多的县,老人就坐公共汽车到县里,再查县志,才能找到胡姓人多的乡村。
1994年,在江西宿迁,老人乘拖拉机遭遇打劫。之后,乡与乡之间的路程,老人基本是靠步行,即使是二三十公里。14年的考证,老人没有向任何国家机构、研究所申请过援助。住最便宜的旅馆,自带水和干粮当午饭,走了18个省,他说,按族谱收藏看,基本是全国以江西、湖南、浙江、江苏、安徽为中心,向四面散开。
据胡海回忆,在湖南、江西等地农村,族谱的地位都被看得很神圣,许多地方规定只有直系子孙才能看,更别提抄写和复印。幸运的是,看过胡海的介绍信,有地方会允许他抄族谱,他就日以继夜地抄写。在江西的一次,他连续抄了六天六夜仍没有抄完。
和收集整理资料相比,抄来的原始资料没有段落和标点符号,还有许多原始错漏和抄写产生的二次错误。胡海需要把这些材料抄正,大致分段,再添加标点,之后,还需要一遍又一遍地校正和核对,一篇文章需要看上10来遍。对此,胡海的老伴已经习惯,她告诉记者,胡海回家后,除了睡觉和锻炼,几乎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研究族谱上。
福建寻到祖先胡氏万九郎
谈起自己的祖上源流,胡海研究后认为,老家族谱上所说的南宋抗金名臣胡忠简不可靠。和许多地方的胡氏一样,胡海老家梅州五华县的族谱把胡忠简尊为祖先。但胡海在研究江西、福建等地有关族谱后发现,其中或许有所偏误。因为自己家谱里关于胡铨的部分,记载的地名不能全对上号。
在后来的研究中,他慢慢发现,同姓不同派,是宗族繁衍过程中的一种社会现象。据胡海介绍,胡、陈二姓同出一家,都是周朝的妫满的后代。到了唐宋时期,胡姓人急剧增多,当时最旺的族系有两支,一为华林,一为芗城,而后又陆陆续续分出几百个小派。胡海认为,他家的祖先,能可靠证实的应该可以追溯到南宋末年居住于福建长汀第三街大塘背的胡氏万九郎,从万九郎以降,到他这辈已是第29代。胡海曾在大塘背找到万九郎坟墓遗迹,他认为,把胡氏万九郎而不是江西吉安的胡忠简认作祖先靠得住。
自费印1000册送各地宗亲
据胡海介绍,他曾在江西发现的两篇胡忠简的文章,至今仍未在其他地方见到过。他还说,族谱一般三四十年修一次,但因为修订者文化程度的差异,各地修族谱并不太严谨,还可能越修错误越多,这让他很忧虑。他认为把一些宝贵的资料收集起来加以整理,意义不小。
去年10月,胡海将自编的150万字《全国胡氏大通考》,自费送到广东省地震局印了1000本,用邮寄的方式免费送给了各地的胡氏宗亲。连同那本《大通考》一起寄出的,还有一张张勘误表和建议表。他希望各地宗亲能够给他指出书中的错误,给他提建议。胡还说,得知各地胡姓宗亲收到书本后的喜悦,他也非常高兴。
至今,胡海已寄出了600多本通考,它们引来了大量回信,有赞扬的,有勘误的,也有寄钱过来的。胡海将寄来的钱一一退回,昨天,记者提醒他去申请版权,他告诉记者,钱不能衡量他的工作,他会把他的调查成果,连同知识版权一起无偿送给同姓人。在晚年,这样的工作是为宗亲,也是为兴趣,和金钱无关。
[ 此贴被胡正良在2009-04-15 17:55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