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无为论坛转载;无为的背影:
关于新无为,介绍的很多。但关于老无城,人们了解的只是一鳞半爪。其实,建城约2000年的无为,有着独特的历史风貌,人物是她的血脉,建筑是她的衣衫,文学艺术是她的精神。现在,这个着古装、挽高髻的太祖母已渐渐走远,只给我们留下一个模糊的背影。
一、人物
无为地方开发始于商周,秦代置襄安县。史书上关于无为县的人物,最早的可能是东汉末年的毛义。关于毛义,《辞源》有这样的注释:“毛义,生于东汉建武年间,庐江郡关河城人,以孝行称。府檄以义为安阳县令。后母死去官,屡征不出。”关河城,位于无为县蜀山镇境内,现在仍称关河。传说毛义家境贫寒,自幼和母亲相依为命。母亲靠纺纱织布供他读书,由于他勤奋努力,被征召为安阳县县令。因母亲老了,他“躬履逊让”,辞官回家侍奉老母。虽官府多次檄召,他都谢绝。毛义母亲死后,官家又一次檄召,因为要为母亲守孝,他再一次谢绝,直至老死。
据《隋书·陈棱传》记载,襄安县人(襄安县即无为县的前身)陈棱作为大将军,于公元610年率万余人从今广东潮州出发,经过一个多月后到达澎湖,三个多月后到达琉球(今台湾),击败琉球首领欢斯渴刺兜和欢斯老模,斩其首级,焚其寨栅,“虏男女数千人而归”。唐代孝子季厚礼,和他的儿子季立、孙子季廷春,被人们称为“一门纯孝”。到了宋代,随着无为军的置设,教育文化得到快速发展,出现了许多名噪一时、流芳百世的人物。著名诗人杨杰,字次公,自号无为子,北宋嘉■四年进士,曾任礼部员外郎、两江提点刑狱等职,逝于任上。据《宋史·文苑传》记载,杨杰与欧阳修、王安石、苏轼等交游,他的诗虽兴象未深,但颇有规格,率直平易与白居易接近。
1124年,位于无城紫芝山的当时全国著名的书院林泉书院出了一件天大的喜事:在该书院读书的王氏三兄弟王之义、王之道、王之深同时进士,成为北宋科考的一段佳话。其中的王之道因为在对策中极言联金伐辽的过错,被降格使用,钦宗靖康初调和州历阳县丞,摄乌江令,后他以奉亲为由辞官回乡。金兵南侵,朝廷任命他为镇抚司参谋、滁州通判。因上疏反对和议得罪秦桧被贬谪,居相山近二十年。秦桧死后,历任湖南转运判官等职。王之道儿子王蔺1169年进士,曾任参知政事。光宗即位,任枢密院事兼参政、枢密使。王蔺敢于直言,他曾弹劾辛弃疾“用钱如泥沙,杀人如草芥”,使辛弃疾丢官。宁宗即位,改任湖南军主帅。韩■胄专权,排斥异己,被罢官归里,任奉祠。死后,谥号“献肃明”。因为参知政事相当于副丞相,无为许多人不知道他的名字,只知道有个王丞相,并流传着许多关于他的传说。王之道的孙子王■1210年曾知泾县,但他不图仕进,后隐居山乡,屡召不就,所著《燕翼诒谋录》,是杂史中之最有典据者,成为研究宋代社会的主要著作。
当然,最让林泉书院骄傲的是该书院出了北宋头名状元焦蹈。焦蹈,字悦道,精通经史百家,四次在州郡试中名列第一,然而在省试中却连连失利。1085年,焦蹈参加会试,和举子们一起住在贡院。四更夜时,贡院火灾顿起,烧死了陈之方、马希孟等人。然后择地另考,焦蹈夺魁。当时神宗刚去世,哲宗刚即位,本科没有举行殿试,会元也就成了状元,焦蹈因此也可以说是名冠“三元”。
安徽省在科举时代出了四十一名状元,其中无为县就出了两名。除了焦蹈,另一名是明朝的邢宽。邢宽,字用夫,明成祖永乐二十二年(1424)甲辰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官至南京翰林院侍讲学士兼署南京国子监事。据明代江盈科《雪涛谐史》记载:邢宽没考取功名时,郡守常讽刺他。后来邢宽考取了功名,想起当年郡守对他的讽刺,便作了一首诗报给郡守:“邢宽只是旧邢宽,朝占龙头夕拜官。寄语黄堂贤太守,如今却是螫牙酸。”明朝开科取士,江北学子名列第一的,只有邢宽一人。
明代,隶属南直隶的无为州,人才辈出,除了状元邢宽,还涌现了大量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哲学家、史学家、画家、围棋高手,其中祖孙分任工部尚书的薛祥和户部尚书的薛远较为著名。薛祥元末随从巢湖俞通海举兵,归附朱元璋,屡立战功。洪武八年改天下行省为承宣布武政使司,以北平重地特授薛祥,三年治行称第一。但他被左丞相胡惟庸所厌恶,被谪为嘉兴知府。洪武十三年(1380),胡惟庸因谋反罪赐死,薛祥被召为工部尚书。次年,因亲属犯罪受株连被杖毙,成为毙于明太祖杖刑之下的第一人。他的子孙贬谪琼州。薛远,字继远,薛祥的孙子,正统七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升郎中。天顺六年出使安南,还京升户部右侍郎。再以工部侍郎往河南治黄河决口,复改户部。成化六年总督两广粮饷,以功升左侍郎,既而进尚书,总督京储。成化十五年召为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薛远耿介方正,刚强不屈,曾因反对太监汪直,敢忤权势,为汪党所恶而被罢免,同遭此难的还有数十人,一时朝野为之震动。
清代,许多无为人因受明朝正统思想影响,不愿参加满人的科考,更不愿出来做官,出现了大量绘画高手,其中著名的有李容让、崔士淦、王绪、许永德、蔡静等高手,儒生方六岳还被李鸿章誉为“皖城狂生”。
二、建 筑
无为城建设始于汉末。据清代《无为县志》记载,无城旧城在花家疃。隋代开皇元年,始建城口镇;北宋熙宁三年,即公元978年设军治,军乃营垒,两淮用兵,始筑垣墉。“始以城口镇置无为军,思天下安于无事,取无为而治之意以名之”。北宋大书法家米芾出知(管理)无为军时,无城已有一定规模,无城南门九华楼,东门明远楼,西门稻孙楼都是米芾在任时所建,并为其书写了匾额。西门城楼是秋天竣工的,米芾登楼远眺,看见夏收后的农田里又长出一些稻穗,就问老农,老农说:“此稻孙也。”米芾很高兴,为西城门楼题写“稻孙楼”三个字命名。北宋名医章吉老是米芾的好朋友,章吉老去世后,米芾为他题写了著名的“章吉老碑”,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和章吉老的墓葬同时出土,出土的地点就在“稻孙楼”的斜对面,护城河边。宋元时期,不仅是军事重镇,政区首府,而且商品经济也十分繁荣,成为安徽茶叶的集散地,《宋史·地理志》把它称之为仅次于临安,与寿春、扬州并称为巨镇。明初改军为州,无城已经有相当的规模。
《无为州志》中记载:“明初知州夏君祥筑无为城,周围九里三十六步。开六门,东朝阳门(又曰东津门),西大安门,南九华门,北迎恩门,东北仓埠门、小东门。东引华林河为城池(即护城河),上建石拱桥五座。”桥洞石拱上,雕刻有“大明嘉靖年造”字样。明嘉靖三十五年倭寇犯淮扬,远近震惊,巡按御史吴百朋兴役重建无为城墙,两年告成,周长一千四百九十一丈三尺,外垒石三层,并挖宽城壕(护城河),倭寇闻之不敢侵犯。关于无城的古城墙,还有一段传说:明永乐年间,无为籍状元邢宽应琼林宴,看见皇后插金花,邢宽回首一望,此大不恭也。永乐帝问他回头看什么,邢宽说:“看梅花垛城墙。”又说:“臣衣锦还乡,欲把家乡的城墙也能如皇城一样修建梅花垛!”皇帝准请。所以,无为城墙有了别的地方城墙没有的梅花垛。因为有了城墙,元代忽必烈的镇国上将、都元帅刘整率师攻打无为城,久攻不克,气愤而死。清道光年间,长江发大水淹城,城墙倒塌数百丈,残缺失修。到咸丰年间,太平军连克无城,城遭战火,残破更甚。同治至光绪年间,陆续修葺。抗战前,无为城墙保存较好,墙内有宽阔的甬道,墙下城门,成拱形,门有内外二道,木质坚硕,外包铁皮,遍钉铁钉;城门上有城楼,多已倾圮。
无城古建筑被毁始于太平天国。清朝末年,太平军占领无城后,为修建天王府,拆除无为州州治和江防二府衙(在现中心菜市场、杏花泉小学附近),把大量建筑材料通过水路运往金陵。因为太平军反对尊孔,无城文庙也同时被毁。抗战时,鼓楼毁于日寇的狂轰滥炸。一九三九年春,国民党政府焦土之抗战,陶若存县长奉命拆城墙,仅拆去城门及城楼,墙则拆与甬道平;除原城门处有断缺外,仍可环城而行。一九五八年下半年,无为以城墙妨碍交通为由,将城墙大部拆除,仅仓埠门至大东门一带尚存,其余墙基改建为环城公路。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后,破“四旧”等活动,无城仅有的三座石牌坊拆了,城隍庙和夫子庙拆了。无为文庙的大门——即原无为师范大门——黉门也被拆除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后的城市改造,临街的高高低低错落有致的青砖小瓦风火墙建筑被拆了;四合院里的徽式雕花的方格窗棂没有了;大天井、沿木梯上下的九曲回廊中和楼被当废物处理了;一口口青石井台、青石井沿的古井被填埋了……民间流传的“九街十八巷,三井对庙堂”的无城,长江北岸一座建筑博物馆,就这样被拆除了。
三、文学作品中的无为
资治通鉴《魏纪一》记载:“九月,命征东大将军曹休、前将军张辽、镇东将军臧霸出洞口,大将军曹仁出濡须,上军大将军曹真、征南大将军夏侯尚、左将军张郃、右将军徐晃围南郡。吴建威将军吕范督五军,以舟军拒休等,左将军诸葛瑾、平北将军潘璋、将军杨粲救南郡,裨将军朱桓以濡须督拒曹仁。”《三国志》等史书,也不止一处提到发生在无为的史实。
《全唐诗》里有一些关于无为的诗。胡曾的《濡须桥》:“徒向濡须欲受降,英雄才略独无双。天心不与金陵便,高步何由得渡江。”孙元晏的《濡须坞》这样说道:“风揭洪涛响若雷,枕波为垒险相隈。莫言有个濡须坞,几度曹公失志回。”到了宋代,有了许多直接描写无为的诗词。北宋诗人林逋有诗咏无城:“掩映军城隔水乡,人烟景物共苍苍。酒家楼阁摇风旆,茶客舟舷簇雨樯。”穆修写过一首《江上送陈翘还无为》的诗:“江上寂寥春雨晴,江边冉冉春潮平。相逢未尽斗酒醉,相送又速孤舟行。篁竹穷锁秋浦郡,烟波渺隔无为城。音尘两地不千里,勿使负君金玉声。”陈翘是什么人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陈翘是无为人,从这首离别诗里可以看出,当时的无城临长江,还无为要坐船。阮阅在《濡须寺》的诗中写道:“筇杖芒鞋上小篷,半篙春水饱帆风。两关三寺山无数,藏在蒙蒙烟雨中。”
无为籍本土诗人关于无为的描写就更多。王之道有《游毛公洞六首》,其一是:“徘徊银穴送斜晖,散遣长须上翠微。青鸟似知予意确,故传仙语傍人飞。”杨杰咏无为城南门九华楼:“此楼此景他州无,山川形势吞三吴。”《全宋词》还收录了许多关于无为的词,其中杨元亨的《沁园春·无为灯夕上陆史君》反映了无为当时的风貌:“一棹横江,问讯盟鸥,太守谓谁。道皇华使者,光风洒落。元宵三五,乐与民俱。宝?金鞯,玉梅钗燕,斗鸭阑干花影嬉。人迎笑,似玉京春浅,长是灯时。风流不减人知。算岳牧词人谁似之。把南楼风月,渚宫丘壑,竹西歌舞,行乐濡须。万斛金莲,满城开遍,朵朵留迎学士归。明年宴,看柑传天上,月在云西。”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有两部描写到发生在无为的事。一是《三国演义》。不说曹操与孙权在濡须坞的激战,只说《三国演义》第八十四回《陆逊营烧七百里 孔明巧布八阵图》,被骗回东吴的孙夫人听说刘备军队在虢亭战败,讹传刘备死于军中,孙夫人“驱车至江边,望西遥哭,投江而死”。有诗赞叹:“先主兵败白帝城,夫人闻难独捐生。至今江畔遗碑在,犹着千秋烈女名。”后人其殉难的地方建枭姬祠,这枭姬祠就在无为县的二坝镇境内,枭姬祠的大门上还有一副对联:“思亲泪落吴江冷,望帝西归蜀道难。”二是《水浒传》第四十一回,“宋江智取无为军、张顺活捉黄文炳”中就详细描写过宋代的无为县城。宋江为了报复在江洲举报他题反诗的黄文炳,带人赶到无为,利用夜色,做出如下安排;“宋江道:却用侯家兄弟引着薛永并白胜,先去无为军城中藏了。来日三更二点为期,只听门外放起带铃鹁鸪,便是上城去处。再又教白胜上城策应。先插一条白绢号带,近黄文炳家,便是上城去处。再又叫石勇、杜迁扮做丐者,去城门边左近埋伏,只看火起为号,便下手杀把门军士。李俊、张顺只在江面上往来巡绰,等候策应。”
明代哲学家吴廷翰的《观鸭说》,是他辞官后在无城东门居住时写的散文,该从观察鸭子的生长发育说起,说明要使万物正常地生长,就要顺应它们各自的特性,“反其性。造化不能以育物,圣人岂能以育民乎?”因而指出,对沦丧中的人民,要用儒家的道德来教化,及其教成化行,虽械之使为恶,也不可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