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第53楼老杨树胡于2009-08-13 04:09发表的 :
中华胡氏家族,已有数千年的文明史。世代胡氏子孙,都曾因为自己拥有了一个‘胡’字,而感到骄傲与自豪。自从江西九江出了个‘九江胡姓总会’后,中华胡氏,从此打破了原有的平静,胡氏笑话从此多多,洋象百出。有时甚至让胡氏宗亲难以忍受。
说来胡氏修谱,千载难逢,干年一遇。编修胡氏国谱,是中华胡氏族人的共同心愿。九江胡观文编修《中华胡氏通谱》,因为他是一个书商,公开编谱是为了卖书赚钱吃饭,这个我们暂且不去理他。九江胡姓总会,如果是真心实意、而又有能力编修胡氏通谱,不管其是自告奋勇也好,自封的‘胡姓总会’也罢,我想对我胡氏家族来说,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可是,这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九江胡姓总会,确实不是在修谱,看来确实也没那能力修谱。九江胡姓总会,越来越暴露出其出书卖钱,与书商胡观文编谱,处于同一目的。有事实证明,总会编写的‘世胡谱’首卷长达近800页,约有百分之四十部分与谱书无关,另外那百分之六十部分,基本是从胡海、胡观文等现成资料抄袭而来的。不仅如此,为达到出书卖钱的目的,还制造了种种笑料,让族人蒙羞,让世人对我胡氏耻笑。
之一:胡观文为了大量敛财,以廉价的‘职称’、‘名贤’上谱,来吸引捐资者。而总会几乎以同样的方法,将廉价的‘编委’、‘编委常委’、‘名贤’等虚伪的佳冠,授予图有虚名的人。极个别智慧者,也用各种方法,将他们招安于自己的门下。所有这一切,不是为了敛财,就是为了塑造总会的形象与自己的合法身份。胡观文卖谱,可以与之讲价还价,而九江总会卖谱,可以给购谱者,大打回扣。两家书商,如出一辙。
.......
言之有理。附看现代中国“孔夫子”——胡适谈如何修谱? 胡适《曹氏显承堂族谱》序
绩溪旺川曹显承堂是族中一个支厅,今年修成支厅的家谱。厅里有许多人是我的亲戚朋友,他们要我做一篇序。我想他们不肯捏造几个大人先生的序,反要我做序,这是他们的一番好意,我如何好推辞呢?
我是很赞成曹氏诸位先生修支厅分谱的。为什么呢?因为支厅成立以来不过十几代,年代既近,系统容易寻找,事迹自然信实可靠。况且支厅修谱,事轻费微,可以随时续修,不须受别支牵制,以致年代久远,到头仍旧不能成功。
中国的族谱有一个大毛病,就是“源远流长”的迷信。没有一个姓陈的不是胡公满这后,没有一个姓张的不是黄帝第五子之后,没有一个姓李的不是伯阳之后。家家都是古代帝王和古代名人之后,不知古代那些小百姓的后代都到哪里去了?
从黄帝、尧、舜、文王、周公到于今,四五千年了。古代氏族授姓的制度,经许多学者考订,至今不能明白。谁能知道古代私家相传的系统呢?荀卿去古未远,他已说:“五帝之外无传人,非无贤人也,久故也……故文久而灭,节族久而绝。”韩菲也说:“无参验而必之者,愚也。弗能必而据之者,诬也。”二千多年前的荀卿、韩菲尚且如此说法,我们生在这个时代,如何可以妄信古人的乱说呢?
古人对于家谱也有很慎重、很老实的。如颜真卿作元次由的墓志,直说元氏是拓跋的遗族。其实汉、晋以来,西北、东北的低级民族侵入中国,和中国人杂居,旧久都同化了。现在中国的民族,照人种学的眼光看来,实在是一个极复杂的民族。如果当初各姓都老老实实的把本族的来源记在族谱上,我们现在研究中国的民族,岂不省了多少事吗?可惜各姓各族都中了这种“源远流长”的迷信的毒,不肯承认自己的祖宗,都去认黄帝、尧、舜等等不相干的人作远祖。因此中国的族谱虽然极多极繁,其实没有什么民族史料的价值。这是我对于中国旧谱的一大恨事。
因此,我希望以后各族修谱,把那些“无参验”不可深信的远祖一概从略。每族各从始迁祖数起。始迁祖以前但说某年自某处迁来,以存民族迁徙的踪迹就够了。各族修谱的人应该把全副精神贯注在本支派的系统事迹上,务必使本支派的家谱有“信史”的价值。要知道修谱的本意是要存真传信;若不能存真,不能传信,又何必要谱呢?
此次曹显承堂修的是支谱,是一种小谱。我以为这种法子很可以供别支别性仿行。将来中国有了无数存真传信的小谱,加上无数存真传信的志书,那便是民族史的绝好史料了。
(1919年7月31日)
注:这是90年前胡适为邻村——绩溪旺川村曹氏支祠写的谱序。是不是对编通谱成风的当下有启迪、指导作用? 明经胡氏
顶端 Posted: 2009-08-25 18:01 | 17 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