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39088阅读
  • 572回复

投票调查“你来自哪个省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550 发表于: 2012-12-19
引用第549楼胡永坚于2012-08-18 08:42发表的  :
山西临猗临晋镇胡家园宋元之交来自中州,那时的中州指的是现在的什么地方?有知道的请告知。


山西临猗是运城地区的吧?你们那有姓令狐的吗?

中州就是中原洛阳一带,山西南部说中原官话。胡姓的主要郡望之一就是中州。

胡姓两晋以来主要郡望地有:安定(宁夏甘肃)、新蔡(河南)、河东(山西)、乐陵(山东)、洛阳(河南)、中州(河南)、鄠县(现称户县,陕西)、恒山(河北)、弋阳(河南)、定城、义阳(河南)等,中州就是其中一个郡望。所以胡姓在北方的郡望在地理分布上是比较广阔的,这也是为什么今天为什么华北地区的胡姓人口总体比较均匀的一个原因。



关于中州、洛阳一带的胡姓,葛剑雄的书早就提及过:

《葛剑雄:人口迁移与姓氏分布》

http://www.360doc.com/content/07/0626/00/16746_579732.shtml

中国历史上的几次大规模南迁,都是中原地区战乱的产物。从秦汉开始,黄河中下游一直是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唐以后虽然经济重心逐渐南移,但除了分裂时期外,政治中心基本还在北方。正因为如此,皇室、贵族、高官、名流、富商及世家大族也都聚居于北方。但无论是异族入侵、权力斗争,还是民众暴动,往往以夺取首都为目标,所以大规模的、持续多年的战乱大多发生于北方。在这种形势下,北方民众就会迁往各地避难,其中最主要的迁移方向还是生存和开发条件最好的南方。

早在公元初的两汉之际,就有不少人为躲避战乱而南迁,最远的是从海路迁到交趾(今越南)。东汉末年至三国初前期,上百万人从中原迁至江淮之间、长江以南、汉中盆地和四川盆地。但相比之下,以后的三次南迁规模更大、持续时间更长,以至北方的大姓几乎都有人迁移,并且在南方定居。

第一次是永嘉之乱后的南迁,发生在西晋末永嘉年间,从公元4世纪初一直延续了一百多年,南朝期间余波不绝。由于晋朝在建康(今南京)重建,北方的上层人物和世家大族大多有人南迁,所以史书中可考的南迁姓氏就相当多:

今甘肃境内有安定席氏、皇甫氏,泥阳傅氏,略阳垣氏,武威阴氏。

今宁夏境内有北地傅氏。

今陕西境内有北地傅氏,扶风马氏、鲁氏,京兆韦氏、魏氏,天水赵氏、杨氏,陇西辛氏。

今河北境内有范阳张氏、祖氏、卢氏,高阳许氏,广平刘氏,清河张氏,魏郡申氏,中山魏氏、甄氏。

今山西境内有河东裴氏、王氏、卫氏、薛氏、柳氏,太原王氏、温氏、孙氏,平昌孟氏,平原刘氏,泰山羊氏,平阳贾氏,雁门周氏。

今山东境内有北海王氏,兰陵蒯氏、丘氏、萧氏,北兰陵桓氏、周氏,东海徐氏、何氏、王氏、虞氏,东莱刘氏,东平范氏,东莞徐氏、刘氏、孙氏、臧氏,高平刘氏、张氏、檀氏、徐氏、郗氏,青州申氏、桓氏,琅邪王氏、孙氏、颜氏、诸葛氏,乐安任氏,鲁国孔氏,任城魏氏,平原明氏,濮阳吴氏。

今河南境内有陈郡谢氏、殷氏,陈留阮氏、尉氏、蔡氏、江氏,河南褚氏、康氏、庞氏、宗氏,河内向氏、郭氏、山氏、司马氏,弘农杨氏、王氏,扶乐袁氏,济阳江氏,洛阳胡氏、王氏,南阳刘氏、宗氏、乐氏、范氏,沛国刘氏、王氏、朱氏、桓氏,彭城刘氏,汝南周氏、应氏,荥阳郑氏、毛氏,颍川钟氏、荀氏、庾氏,新野庾氏,义阳朱氏。

今安徽境内有谯国夏侯氏、桓氏,庐江韩氏、何氏。

今江苏境内有临淮陈氏、任氏,下邳赵氏。

这些大姓大多定居在长江流域和江淮之间,其中今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和东部、安徽南部最为集中。在南朝期间,尤其是侯景之乱后,有些人才继续南迁至今江西、福建、广东等地。
[ 此贴被kamper在2012-12-20 14:52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551 发表于: 2012-12-19
RE: 投票调查“你来自哪个省份”?
胡姓在中原官话区以及河北冀鲁官话区南部(邢台邯郸)一带是大姓,也包括徐州,江苏的胡姓密度实际上是苏北整体高于苏南(也就是苏北和浙北的胡姓密度都高于长江口附近区域。浙南腹地实际上胡姓比例并不高,比如台州的胡姓排名很低。只是金华有很多徽州人移民,而丽水又有很多江西人移民,所以袁义达的书画出来时被局部拉高了,实际上只是受皖南徽州人和江西人影响较大的浙西南(金华丽水)高了些,而浙东南(温州台州)胡姓是比较低的,跟浙东北以及浙西南都形成强烈反差):

苏北胡姓比例在1%以上位列前十几位,而苏南基本0.7%~1%左右,位居第20~25位(其中无锡市区第20位,苏州市区第18位。无锡望族的堰桥胡氏承自著名的晋陵胡氏[《毗陵安定胡氏宗谱》],见《|姓氏|常州胡人有俊杰(图)》:http://culture.cz001.com.cn/changzhou/2007/0426/37626.shtml,属北宋胡瑗这一支的,是安定胡氏下的大支系)之间,苏中西部如扬州和南京胡姓排第14位,但苏中东部地区(南通)和苏东南尤其是常熟/张家港/太仓地区胡姓比例很低,直接拉低了苏南胡姓的整体排名;但袁义达的书里体现不出来,而且是错的。
只看该作者 552 发表于: 2012-12-20
晕,写错了,安定郡主要还是在宁夏。

只看该作者 553 发表于: 2013-03-17
安徽籍,八十年代居住大理。
一人为大,桥舟度;二人成天,三江遊。

只看该作者 554 发表于: 2013-03-31
我来自广西平南

只看该作者 555 发表于: 2013-04-22
山东省肥城市伊家沟村

只看该作者 556 发表于: 2013-08-14
安徽巢湖含山县东关镇濡须口点将台
只看该作者 557 发表于: 2013-09-02
老家湖北,在广东工作,算湖北还是广东?

只看该作者 558 发表于: 2013-09-14
我来自江苏常州(华林五宗——晋陵胡氏琼公支后裔)!
晋陵胡氏:孝思堂乐善堂寿恺堂庆宜堂中山胡氏。瑗公支:思贻堂大雅堂
常州晋陵胡氏宗亲QQ群:78120515

只看该作者 559 发表于: 2013-10-29
“众人拾柴火焰高”。可喜可贺!说一台戏,是有唱戏和看戏的,唱戏的有主角、配角,看戏的有男女老少。唱戏的唱得好不好,定论在观众。而唱戏的要知到自己唱得好不好,就听观众一论。再说唱戏的,主角没看轻配角、配角没有不服气主角,就已经是一台好戏了。作为观众来说,应多一点看到徘戏人的艰辛和给自己带来的一种享受和收获,少讲一点别人的不足。还说唱戏的,不要一听到观众中一些不同观众的一些不同观点,就不舒服。比如说,有观众要求唱戏的,不要老在大城市里唱,应该来一个“送戏下乡”,让偏远山区的普通百姓也能看到一台自己喜欢的大戏。若能的话,山里人会感激不尽的。我是湖南桂阳的。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