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2517阅读
  • 77回复

我为族谱写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50 发表于: 2010-05-04
江汉明珠---------仙桃市
    仙桃,故名思义,就是神仙赐桃的地方。关于这个名字,它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一群仙女手捧仙桃前去为王母娘娘祝寿,蓦然回首,一方绿洲映入眼帘。不禁下凡,摆摊卖桃,以探民风。购者纷纷,或曰上敬双亲,或曰下慈子女。民风敦厚,可见一斑。仙女感动,乃腾空撒桃。须臾,十里桃林,桃花灼灼,仙桃累累,香飘四方。“仙桃”之名由此而来。

        仙桃市,地处江汉平原腹地,南临东荆河,北依汉水,东与汉川、汉阳接壤,西同潜江、监利毗邻。境内一马平川,公路四通八达,河流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地肥水美,物阜民康,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千百年来,仙桃人民在这块富饶美丽的土地上,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和辉煌的历史,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写下了璀璨的一页。

    仙桃历史悠久,从1975年、1984年先后在沙湖泵站、越舟湖出土的158件石器证明,早在新石器时代(约4500年前)就有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其原始人群居住时间长达5000多年。夏、商时期,仙桃为荆州域。西周时属郧国。春秋战国时属楚国,继属秦。排湖南岸有楚王游猎栖息的五乐山,在那里,先后出土了战国时期的青铜矛、铭文戈、箭镞等。秦时属南郡。汉承秦制,西汉时属州陵县。
  
     东汉建武二十三年(公元47年),南郡屠山土著人雷迁起义,声势浩大,光武帝遣刘尚率兵镇压,迫千余口土著人迁徙于江夏边(即今仙桃境内),时号“沔中蛮”。随着古云梦泽的消失,这里逐渐形成陆地,这群被迁徙的“沔中蛮”在此定居下来,开荒种地,过着平静的生活。因此,唐代以前,沔阳人常被称为“沔中蛮”。汉代又是仙桃历史上兴起的时代,从排湖西北一带出土的一百多件汉代文物,如神兽铭文镜、双耳鸟纹壶、网纹罐、绿釉大瓮及各种类型的陶器等,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南北朝时始建制。梁天监二年(503年),分竟陵郡置沔阳郡,领云杜县,县治今剅河附近;置州城郡,领州陵县,县治今新滩口;置营阳郡,领惠怀县,县治今张沟附近。西魏时,废云杜县,州陵、惠怀并入建兴县,属沔阳郡。北周置复州,州治建兴县(今沔城东30里)。旋为沔阳郡,郡治沔阳城。

    隋代的历史虽不长,但在仙桃这块土地上留下了丰富的文物,最引人注目的有龙柄凤首壶、竹节砚、莲花纹粉盒、带盘三足炉、花纹小罐、盘口高颈壶及“开皇八年”纪年砖等。大业三年(607年),改复州为沔阳郡,改建兴县为沔阳县。郡、县治所同设沔阳城。    

     唐武德五年(622年),改沔阳郡为复州,州治迁竟陵县,沔阳县属复州。贞观七年(633年),州治迁回沔阳。天宝元年(742年),改复州为竟陵郡。乾元元年(758年),废竟陵郡,重置复州,州治沔阳城。宝应二年(763年),复州又移治竟陵,沔阳为属县。唐代,这里的文化已经相当繁荣了,“千里送鹅毛,礼轻人义重”的典故就出自这里,闻名大唐。

      五代沿袭唐制。后梁开平四年(910年),沔阳南境设白沙徵科院,属江陵府。后晋元福五年(940年)升复州为直隶防御州,沔阳为属县,县治沔阳城。

     北宋乾德三年(965年)改白沙徵科院为玉沙县,属江陵府。至道三年(997年),玉沙县改属复州。南宋端平三年(1236年)后,因战乱,州治迁移无常,但最终还是设在沔阳镇(今沔城)。

     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改复州为复州路,以玉沙为附郭县。十五年(1278年),改复州路为沔阳府,属河南行省荆湖北路宣慰司,辖景陵、玉沙二县,府治和玉沙县治同设在沔阳城。

     明洪武元年(1368年),沔阳府改属湖广行省。(1376年)降沔阳府为州,州治沔阳城,并玉沙县入州,直属湖广布政司,领景陵县。嘉靖十年(1531年),沔阳州改属承天府。天启元年(1621年),沔阳州降为散州,无领县。当时这里虽然为散州,但湖光水色却给人留连往返,明代诗人王概路过沙湖时写下了这样一首诗:

   路入沙湖景渐幽

   日钭风定雨初收

   白云藏绿山间事

   碧树围红驿外楼

   渡影平铺千里月

   水光倒浸一天秋

   荆襄佳影良难得

   此地经过是胜游

    清顺治三年(1646年),沔阳州改属安陆府。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改属汉阳府,分州南境置文泉县,县治新堤镇,北境沔阳州,州治沔阳城。三十年(1765年),废文泉县,并入沔阳州。

    民国元年(1912年),改沔阳州为沔阳县,县治沔城,属湖北省江汉道。民国十六年(1927年)撤销道制,直属湖北省。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属湖北省第六督察区。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6月,于彭场镇建立沔阳县人民民主政府。8月,县治迁沔城。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改沔阳县人民民主政府为沔阳县人民政府。同时,设沔阳专署于新堤镇,沔阳为属县。1951年6月,沔洪分治,以东荆河为界,河南为洪湖县,河北为沔阳县。同年7月1日,撤销沔阳专署,沔阳县改属荆州专署。1952年4月,县治迁仙桃镇。

    自南北朝到清代,历代王朝在这里设官治民。而居民们也讲礼貌,敬祖先,耕田地,开学堂,读圣书,为沔阳写下了一部光辉照人的历史篇章。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在漫长的岁月里,仙桃这大地上演出过许多金戈铁马,慷慨激昂的了悲喜剧。1355年,陈友谅举旗反元,威震鄂、赣、皖;明崇祯16年[1643年]张冕随李自成反明,血洗仙桃;清咸丰四年(1854年)李喜贵、陈苦鸹子高举太平天国义旗,屡挫清军;宣统三年(1911年)马刚侯、周定源、杨玉如、张难先等百余志士首义武昌。尤其是土地革命时期,这里是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域,贺龙、周逸群等老一辈无产革命家,在这里燃起了熊熊烈火,从中走出了无数仙桃儿女,娄敏修、邓赤中、胡幼松等优秀共产党员和积极分子,与国民党右派作斗争,抛头颅,洒热血,视死如归。戴家场暴动,揭开了鄂中地区秋收起义战幕;沔城暴动,打击了敌人嚣张气焰。抗日战争中,施家港一战,打得日本侵略军尸横遍野。解放战争时,攻打仙桃水警,迫使蒋军举白旗投降,为中国革命、共和国的诞生立下了不朽功勋。两江总督陆建瀛,礼部侍郎李绂藻,版本学家卢木斋,中山舰长李之龙,“金箭女神”杨刚,奥运冠军李小双、李大双、杨威、郑李辉、廖辉,文学艺术家池莉、王玉珍等名人志士光耀乡邦,名留青史。

    在历史的长河中,勤劳智慧的仙桃人创造了多姿多彩,绚丽夺目,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艺术。悦耳动听的沔阳花鼓,玲珑剔透的沔阳皮影,浑厚甜韵的沔阳小曲,古朴豪放的沔阳渔鼓(现为湖北渔鼓)等民间艺术就诞生在这块土地上,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产生了重要影响。

    1986年5月,沔阳撤县建市,更名为仙桃市。1994年10月,仙桃划为省直管市。从此,仙桃的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现在,仙桃下辖15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2个园区,2个原种场,65个社区居民委员会,639个村民委员会。总人口为148,75万,其中胡姓人口108000余人,占全市人的十四分之一。物产丰富,人杰地灵,人称“鄂中宝地、江汉明珠”。

    改革开放以来,精明聪慧,才思敏捷的仙桃人民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辛勤耕耘,奋力拼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是江汉平原中部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最大的无纺布基地、全国重要的高档面料生产基地、全国百强县(市)、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和全国绿化先进城市、湖北省首强县(市)……,国民生产总值、工农业总产值、乡镇企业产值、外贸出口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以及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在全省县(市)名列前茅。“中国体操之乡”、“武汉后花园”、“湖北温州”、“中部投资洼地”、“正在崛起的轻纺名城”等五张名片,展示了仙桃改革的成果和仙桃人的风采。

    仙桃的巨变,是仙桃人民坚持真理、实事求是、开拓创新、奋力拼搏、勇往直前、热爱仙桃、建设仙桃的结果。仙桃人民满怀豪情,奋发向上,决心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把仙桃建设得更加美好、更加富强。仙桃的明天,会更加辉煌!



  
[ 此贴被胡铁树在2010-05-04 20:00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51 发表于: 2010-05-04
总人口为148,75万,其中胡姓人口108000余人,占全市人的十四分之一

只看该作者 52 发表于: 2010-05-04
、胡幼松等优秀共产党员

只看该作者 53 发表于: 2010-05-04
胡幼松

  胡幼松是潜(江)沔(阳)农民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中共潜江县委第一任书记。在党的领导下,他组织广大农友建立红色武装,发动武装暴动。他所领导的潜沔地区的武装斗争,为壮大红军队伍,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做出了巨大贡献。
  胡幼松(1898—1930),字荷山,化名赤工。1898年1月3日出生于湖北省沔阳县坡段场。
  胡幼松1924年投身革命,同年在沔城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10月他来到拖船埠(今潜江拖市)发动群众,揭露沔西头号劣绅、外号“西霸天”的刘昌马因 的罪恶,并撰稿列出其十大罪状刊登在汉口《国民日报》上。后带领农友化装,深入虎穴,除掉了“西霸天”。
  1927年3月,党组织派胡幼松到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三个月结业后,被省农协任命为潜沔地区农运特派员。1927年中秋之夜,他率领暴动队在戴家场起事,处决了民团头子涂老五,打响了监(利)潜沔武装斗争的第一枪。随即他又组织领导了坡子场暴动。随着革命武装力量的迅速壮大,他又组织领导了沔城大劫牢,救出近百名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
  1928年,胡幼松在潜沔一带建立红色政权,元月就组建起沔西苏维埃政府,并亲任主席。1929年又组建中共潜江临时县委及游击大队。他带领农民武装在拖船埠一带打土豪,烧田契,分田地。11月中共潜江县委成立,胡幼松任书记。
  1930年4月24日,胡幼松参加谢场乡苏维埃政府成立大会。会议遭反动民团突袭,为掩护战友和群众突围,胡幼松落入敌手。伪县长在县城组织所谓“法团会审”,胡幼松义正词严,痛骂敌人。凶残的敌人铡断了他的双腿,又将他双手钉在门板上,用铁丝穿着锁骨,抬着游县城四门。胡幼松虽身残力竭,仍振奋精神,沿途高唱《国际歌》,高呼“革命一定成功!”“中国共产党万岁!”英勇就义于潜江县城东门桥头。

只看该作者 54 发表于: 2010-05-04
我谱概述资料之一。文章只提供了胡姓人口数字和一位胡姓代表人物。
为什么这样写?笔者认为当今修谱不能维胡姓而写胡姓,应放宽野,拼弃狭隘,从宏观的角度,为族人提供更为丰富多彩的人文地理知识。
与宗亲们商榷!

只看该作者 55 发表于: 2010-05-04
改革开放以来,精明聪慧,才思敏捷的仙桃人民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辛勤耕耘,奋力拼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是江汉平原中部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最大的无纺布基地、全国重要的高档面料生产基地、全国百强县(市)、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和全国绿化先进城市、湖北省首强县(市)……,国民生产总值、工农业总产值、乡镇企业产值、外贸出口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以及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在全省县(市)名列前茅。“中国体操之乡”、“武汉后花园”、“湖北温州”、“中部投资洼地”、“正在崛起的轻纺名城”等五张名片,展示了仙桃改革的成果和仙桃人的风采。


这些成绩的取得,既有他姓的功劳,也有吾姓的一份。
只看该作者 56 发表于: 2010-05-05
引用第4楼胡铁树于2010-05-04 21:20发表的  :
我谱概述资料之一。文章只提供了胡姓人口数字和一位胡姓代表人物。
为什么这样写?笔者认为当今修谱不能维胡姓而写胡姓,应放宽野,拼弃狭隘,从宏观的角度,为族人提供更为丰富多彩的人文地理知识。
与宗亲们商榷!


这个观点很好,我举双手赞成
选自本宗“胡氏族谱”
胡氏族譜     源流俱楚   歷代簪纓
數朝文武     工部侍郎   布政巡撫
蒿公考訂     創修艱苦   經年久遠
未有修補     棄南來西   散居各土
不加重輯     支派流蕪   茲者揚泰
克縄?祖武

只看该作者 57 发表于: 2010-05-08
问好huxuec !

只看该作者 58 发表于: 2010-05-14
修谱一得
时下胡氏修谱,吾甚迷之,故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昨晚上网后酣睡,突见一画师站在面前。画师问:公不是在修谱吗?吾答曰:正是,画师深夜驾到,有何贵干呀?
      画师曰:听人说公始祖状元胡广才识过人,施政有方,受诸臣及百姓之喜爱,吾认为他不配,和宋朝状元陈世美相比,也好不了几多,让百姓憾矣!说完,将一幅漫画丢入床前,扬长而去。
      吾好奇,即刻举画观之。画上始祖胡广靖公出游坐一大轿,旁立肃静、回避二牌,轿前下跪磕头者皆江西吉安府百姓,为首者手捧状词,词曰:
      当朝朱元璋
      功臣都杀光
      只求贪富贵
      百姓全遭殃
      靖公作威武状,厉声吼道:你们吃了豹子胆,竟敢告当今皇上?来人啦!将这群刁民统统斩首示众!
      吾看后,冷汗直暴。心想:始祖靖公绝对不是此等之人。于是,吾又在画上添加了如海如寿两兄弟。如海如寿插话道:父亲,万万杀不得呀!当官要为民作主,民心不可违之!
      靖公感慨万千:我的两个好儿子啊!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呀!接着,靖公非但没有捕杀百姓,反而打发银两,让他们回去好好过日子。一场忤逆大事,就此平息。后如海如寿为逃避官府追杀,迁居湖广沔阳。
      清晨醒来,却是南柯一梦。细思之,似有所悟。莫非吾之所梦,竟暗合历史乎?

只看该作者 59 发表于: 2010-05-16
两脉;指胡姓陈姓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