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53727阅读
  • 118回复

安徽无为县濡湏胡氏专帖----胡志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60 发表于: 2008-12-28
来源于无为论坛:

无为知多少:寺
景福寺
在州治西,一名西寺,唐贞观中僧亦公开建。宋宝元二年僧怀玉造砖塔一座。明洪武三十年僧纲司副绍纲重修,景泰四年僧道朗募资重建,嘉靖十四年僧福珊得昂重修。万历元年僧官本镃及僧定浦募修,成华间州守刘绍□割其后隙地为预备仓。国朝康熙间仓废,地基仍归本寺,寺旧制宏敞中有太守泉,宋人寓此试士,明时行朝贺礼先一日于此习仪,至今仍之。顺治十五年寺僧正襟通仁等募修,岁久倾圯。乾隆五年僧戒传站关苦募鼎新修葺,二十五年州守蒋尚桓与殿前建台宇,三十三年州守张侨重修寺塔,四十年主持僧普缘广募前后新修。
罗汉寺
在州治东一名东寺,唐永徽三年僧澄公开建。明洪武正德间祖塎士禄相继重修。嘉靖甲寅正殿燬,惟华光楼独存像,系五显,故又名五神寺。万历间主持僧庆昭重修。后华光楼亦殿寺,内有观音庵。清凉境左有地藏阁,灵官殿殿内供僧隠明肉身。至国朝乾隆三十六年僧智慧站关募捐庄严佛像,本寺及观音阁俱为鼎新,五十三年署州陈圣修题额改地藏阁为五华山寺为延寿。
延福寺
在无为乡,距城南十五里。宋淳祐三年僧服共开建。明洪武七年僧善达重建。国朝僧德照募建经堂,重修山门两庑。乾隆五十五年僧大元募修。[常志]寺在龙安山,州绅吴廷翰读书其中,喜林壑秀美,额以白云。后,大殿倾,僧真袒募修,里人朱万禩、何出图等捐资重修,何大观、朱合德、吴尔康等为僧德照募修。
南汰寺
在太平乡汰水北。唐永徽二年僧澄公开建。明洪武三年僧崇基募修。乾隆三十年主持僧募建,五十年僧岐山募修。
定林寺
在太平乡,有古塔一座。宋开禧二年申都纲开建。明洪武七年僧妙宝修。崇祯间州绅吴光义倡募重修。国朝乾隆五十七年僧省月募建。嘉庆六年殿燬,现今募修。

天花寺
在太平乡唐永徽间开建,宋元祐八年僧餈公重葺。国朝乾隆五十八年僧通传募修。
慈云寺
在太平乡,宋王枢密建奉祖茔。淳熙中敕赐教忠禅院。国朝建庵,名慈云。[常志]寺在草鞋岭下,有僧主持。
皇图寺
在太平乡,旧名净行寺,宋淳熙十六年僧希仙开建。明洪武十三年僧崇智修。国朝乾隆五十九年僧大恒募修。
泗州寺
在太平乡,宋开宝五年僧渊无涯开建。国朝乾隆十九年僧智广等募修。[常志]寺据群山之中,倚大茅峰。登茅峰之顶,长江若在山足。有石空洞如桥,行人往来其上。寺左有泉冬夏不竭。
严台寺
在开城乡,宋景德二年僧妙胜开建。明洪武六年僧果潭修。国朝乾隆二十七年重修。
宝林寺
在开城乡,有古塔一座。唐垂拱二年僧庆公开建。明洪武十三年僧永寿修。国朝乾隆十年重修。
报国寺
在开城乡,元至正元年僧宗明开建。明天顺五年,僧定浦、元衡及花文贵重建。正德万历间,寺僧继修。国朝顺治五年主持僧祖诚,置田九亩,復募骆正纲、潘应捷施田九亩以供香燈。乾隆五十七年寺僧募修。
西广德寺
在开城镇,唐贞观二年僧守安开建,宋元符二年僧本宪重修。国朝康熙五年僧崇祐重建。乾隆五十二年僧宗德募修。
海会寺
在襄安镇,唐永徽三年僧远公开建,修葺失考。国朝乾隆五十八年僧念诚募修,内有古井。
吉祥寺
在襄安乡,距城三十五里。[常志]碑传唐贞观时建,规模宏敞,僧徒甚众,历宋元,时废时兴,年月无考。后,殿宇摧颓,遗井九,遗址数十亩瓦砾荆棘。明崇祯十年僧真祮等募修有碑记。国朝嘉庆七年僧修成募修。
东上阳寺
在周兴乡,距城八十里,修建失考。
西上阳寺
在周兴乡,宋绍兴五年僧大贤开建。明洪武十年僧僧德晖修,嘉靖甲寅僧法镗法宪重建。国朝康熙五年僧自恒来意重修,后復修。
龙华寺
在周兴乡,元至正八年僧崇义开建,明宣德五年僧福祐重修。国朝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地震,殿倾,僧伏恕等募建。嘉庆七年里人虞仲和等督僧林辉募修。
香严寺
在周兴乡,距城七十里,相继增修。
龙泉寺
在周兴乡,距城八十里。国朝嘉庆三年僧岫云修。
更楼寺
在周兴乡,距城一百二十里,面临大江对芜湖。万历壬寅僧妙旺募修,土三寺开建俱失考。
柏林寺
在南乡,宋绍兴五年僧行胜开建。明洪武十年僧永亮募修。正德十年僧德謮等募修,后復修。
双峰寺
在南乡,宋熙宁八年僧怀宝开建。明洪武二十三年僧宗杲修。国朝康熙五年僧海武重修。
青岗寺
在南乡一啚,宋咸平八年燬,惟存古井一。明弘治二年僧继道重建,嘉靖七年僧宏赞修,旁有龙泉庵,庵内有龙泉井,僧朗然修。
杨公寺
在南乡距城九十里。国朝乾隆四十年僧得恒修。
南广德寺
在昆山镇,宋元符二年僧知山建。国朝乾隆四十年重修。
双泉寺
在开城乡双泉山麓,控天井临璧之奇。唐永徽四年伏虎禅师开建,明宏治六年僧宁昌重修。国朝顺治十八年僧现祐等募修,乾隆五十九年里人安勳烈捐修。
祈雨山寺
在北乡距城六十里。
清泰寺
在北乡天井山顶,旁有南嶽行宫,距城九十里。国朝乾隆间重修。

以上内容是本人从古籍《嘉庆无为州志》摘录的

[ 本帖最后由 cztc 于 2008/10/5 01:05 编辑 ]
安定郡 积善堂 安徽无为濡湏胡氏 电话:13956673139     QQ:82725088

只看该作者 61 发表于: 2008-12-28
来源于无为论坛:


北宋胡士宗夫妇墓志铭
1983年7月,在无为县虹桥乡发掘的北宋胡士宗夫妇合葬墓里出土了一盒长79厘
米,宽65厘米,厚10厘米的石刻《胡府君曹夫人墓志铭》.墓志铭盖为3行9字的篆书阴
刻大字,志文系楷书阴刻竖书,23行,自右向左,满行29字,全文594字.铭文记载了墓主
先后于北宋元丰(1078~1085年)中刻《金刚经》,崇宁元年(1102年)刻《法华经》,《度人
经》等3部道,释经卷,计70卷,印数分别高达3000,5000部.胡士宗(1037~1106年)是
名不见经传的佛教信徒.这块全文594字的石刻铭文现藏米公祠,是迄今安徽地区发现的最早的,最完整的出版文献.现全文标点如下:
〔宋故胡府君曹夫人墓志铭〕
通仕郎河北西路提举学事司管勾文字赵汤撰东□□举官监涟水军海口盐场兼烟火公
事孙永书并篆
君姓胡氏,讳士宗,字祖贤,淮南无为人.汉太尉广①之后.曾祖华,祖现,父中世隐南
山之下,不事□□.君性恬淡,有志节,仁孝勤俭,严于教子,喜宾客,斋戒,日诵佛书.自幼
及终,饭僧,道逾万人.以延接故,得四方禅人为谈,不法□门密传心印.凡动作语言,咸根
至理.元丰中,其子植自太学得本朝□公大臣所写《金刚经》以归.君一见,欣然曰:"藏经
于家,曷若广布四方,使读经者皆悟空达理 "遂命工镂版印施,凡五千部.崇宁改元,郡建
万寿寺.初,君曰:"吾家力虽薄,然服化蒙仁日久,上祝圣寿,岂可后众人 "于是出□囊,造
《法华经》,《度人经》,总三千帙.诣寺修,设集僧,道施之.远迩嘉叹.或遇岁饥,每出所储
谷损时价以贝周□□人,或有疾苦,为之购药,治疗继之.以粟乡有长者之称.娶同郡曹氏淑
□.和孝事舅姑,情文合理,闺门肃邕隹,子孙如夫人与有力焉.一日有疾,告戒诸子,命治棺
衾.棺衾具.乃曰:"吾翌日往".翌日,果诵佛号,侧卧而逝.君□□性识如此,故能一念
之间,预知时至去,自如出生死海.岂非善果报应之明验乎 子男六人,规服勤家务,居丧
感而卒.植以行艺闻于时,楹□□,有□,树或,相,枢方就学.女五人:长适程宗昱,次适李园,
次适潘固,次适程彦,幼未嫁.孙男四人:俦,铸,王寿,涛.孙女六人在室.君以崇宁五年正有
[月]二十五日终于家,享年七十.曹氏继卒于九月二十三日,享年七十有三,诸孤以大观三
年十月十三日甲申合葬于无为县无为乡东历里高家之原礼也.植托予亲□杨其□□行实,
抵予求铭.铭曰:"呜呼祖贤!唯善之积.性□□□,阴修厥德.婉婉内助,宜其家室.庆
□□衍,子孙翼翼."
现在

[ 本帖最后由 cztc 于 2008/10/1 00:59 编辑 ]
安定郡 积善堂 安徽无为濡湏胡氏 电话:13956673139     QQ:82725088

只看该作者 62 发表于: 2009-02-01
向论坛的宗亲们拜个晚年!祝宗亲工作顺利!步步高升!财源广进!合家安康!
因为我回安徽无为县过年了,好多天没有上网。
安定郡 积善堂 安徽无为濡湏胡氏 电话:13956673139     QQ:82725088

只看该作者 63 发表于: 2009-02-12
复制到我专帖只为收集资料之用:


引用胡同于2009-02-11 16:31发表的  :
姓和氏是有区别的,《通鉴外记。注》》有‘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氏原为姓的分支,胡氏就是妫姓的一个分支。妫姓不只有胡氏,还有陈氏、田氏、王氏、陆氏、袁氏、车氏等。周文王先祖为姬姓,姬姓的分支有吴氏、应氏、贾氏、鲁氏、蔡氏、曹氏、卫氏、等二十多个分支。
安定郡 积善堂 安徽无为濡湏胡氏 电话:13956673139     QQ:82725088

只看该作者 64 发表于: 2009-02-12
志忠宗亲于61楼发的碑文是无价之宝。不知碑文所载的先祖、世系和事迹,在碑未发现前可有所了解?那些缺字是怎么回事?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只看该作者 65 发表于: 2009-02-14
保存资料备用:

婺源女子1 19:28:39
胡满公.方平公.双湖公
双湖先生,就是胡一桂,名列考川胡氏七贤
胡志忠 19:28:56
是的。

婺源女子1 19:38:45
按你提供的,你们的始迁祖宗一公以下的字派,结合一世祖昌翼公之子延政子孙的排辈,是相同的
胡志忠 19:39:08
真的么?
胡志忠 19:39:25
可以传一下看看!
婺源女子1 19:40:19
始迁祖宗一公以下字派:仕友尚应文.光德大曰世.一家承先志.万嗣必永昌.积善源自远.荣名庆祚长.安邦定基业.宏伟兆瑞祥.
这是你提供的
胡志忠 19:40:59
是的。
婺源女子1 19:43:15
仕字辈的,是龙川延政公派的第二十九世祖
婺源女子1 19:43:39
一世,是始祖昌翼公
胡志忠 19:44:23
仕字辈下面婺源是什么辈?
婺源女子1 19:44:46
龙川延政公派,第三十世,是尚字
胡志忠 19:45:38
不对。
婺源女子1 19:45:46
三十一世祖,是应字辈
婺源女子1 19:46:20
我这本书中,没有婺源考川的谱谍呀,只有少量的清华东园胡氏谱谍
胡志忠 19:47:11
我也是要多看看婺源的胡氏一类书的。
婺源女子1 19:47:16
如果要查证,可能要去一趟考水
胡志忠 19:48:09
你说的好像对我有好大的帮助。
胡志忠 19:48:21
字辈差不多的哦。
婺源女子1 19:48:28
是呀
婺源女子1 19:48:59
但这是龙川胡氏延政公派的,延政公是昌翼公的儿子
胡志忠 19:49:25
你有这个仕字辈的,是龙川延政公派的第二十九世祖的详细资料吗?
安定郡 积善堂 安徽无为濡湏胡氏 电话:13956673139     QQ:82725088

只看该作者 66 发表于: 2009-02-15
引用第64楼古戈于2009-02-12 11:19发表的  :
志忠宗亲于61楼发的碑文是无价之宝。不知碑文所载的先祖、世系和事迹,在碑未发现前可有所了解?那些缺字是怎么回事?


目前大概在无为县文物所吧,无为县襄安镇可以很古老的地方,古代原来就是襄安的哦,根本没有无为这二个字。所以无为县的襄安镇附近古迹皆多的啊。
安定郡 积善堂 安徽无为濡湏胡氏 电话:13956673139     QQ:82725088

只看该作者 67 发表于: 2009-02-16
求助谁有胡方平 胡一桂的下代详细资料。明经胡氏戊派的资料为感!
[ 此贴被胡志忠在2009-03-05 16:39重新编辑 ]
安定郡 积善堂 安徽无为濡湏胡氏 电话:13956673139     QQ:82725088

只看该作者 68 发表于: 2009-02-24
转载资料:胡斗元进士

元、明、清三朝亡国殉节部分名录

“尔大元百姓,天下乱,募尔为兵,而反为叛逆。我腕可断,岂能为尔写旗从逆乎!”
                                 ——颜瑜





“大丈夫当为国死,有不进前者,斩!”
                                 ——石普


“我以小吏致位极品,爵上公,今老矣,恨无以报国,所欠惟一死耳。”
                                 ——丁好礼



公元1368年,元至正二十八年,明洪武元年。当年正月,朱元璋于应天即皇帝位,国号明。闰七月,元顺帝北逃上都,史称北元。八月,明军入大都。自公元1351年,至正十一年颍州刘福通起事,天下乱起。有元蒙古色目、汉人南人具不乏殉国难者。仅依《元史》选辑如下,括号内为民族,进士出身者另有标注。

元统元年进士,官至。

朴赛因不花     (蒙古)    中书平章政事
丁好礼         (汉族)    中书平章政事,赵国公
余阙             (党项人后裔 ) 淮南行省右丞,追封豳国公,谥忠宣
郭庸           (蒙古)    中书参知政事
申荣           (汉族)    行省平章政事
樊执敬         (汉族)    行省参知政事
全普庵撒里     (维吾尔) 行省参知政事
赵琏           (汉族)    进士,行省参知政事
李黼           (汉族)    行省参知政事
闵本           (汉族)    尚书
朵里不花       (蒙古)    行省平章政事
野峻台         (蒙古)    行省参知政事
普颜不花       (蒙古)    进士,知枢密院事
伯颜不花的斤   (维吾尔) 浙东都元帅
石普           (汉族)    进士,枢密院都事
张庸           (汉族)    同佥将作院事
张桓           (汉族)    监察御史
李齐           (汉族)    进士,知府
褚不华         (蒙古)    廉访使
不达失里       (蒙古)    廉访副使
郭嘉           (汉族)    进士,路总管
周喜同         (汉族)    县达鲁花赤
塔不台字彦晖   (蒙古)    进士,司达鲁花赤
韩因           (汉族)    州判官
颜瑜           (汉族)    县教谕
王士元         (汉族)    进士,知州
杨朴           (汉族)    县尹
赵琬           (汉族)    路总管
孙捴           (汉族)    进士,路录事
盛昭           (汉族)    儒学官
杨乘           (汉族)    行省左右司员外郎
纳速剌丁       (蒙古)    进士,宣慰司
周镗           (汉族)    翰林国史编修官
谢一鲁         (汉族)    进士,石林书院山长
聂炳           (汉族)    进士,知州
明安达尔       (蒙古)    进士,县达鲁花赤
刘耕孙         (汉族)    进士,路推官
刘焘孙         (汉族)    州儒学正
俞述祖         (汉族)    府推官
桂完泽         (汉族)    路管军镇抚
丑闾           (蒙古)    进士,知府
黄冔           (汉族)    翰林待制
柏帖穆尔       (蒙古)    行省左右司郎中
迭里弥实       (回回)    路达鲁花赤
获独步丁       (回回)    进士,佥廉访司事
吕复           (汉族)    行省左右司都事
魏中立         (汉族)    御史中丞
于大本         (汉族)    州总管
拜住           (蒙古)    翰林国史院都事
赵弘毅         (汉族)    大乐署令
赵恭           (汉族)    中书
孛罗帖木兒     (蒙古)    路达鲁花赤
彭庭坚         (汉族)    进士,佥都元帅府事
王伯颜         (汉族)    盐运副使
刘濬           (汉族)    乡巡检
刘健           (汉族)    县尹
陈君用         (汉族)    同知副都元帅
卜理牙敦       (蒙古)    廉访使
上都           (蒙古)    判官
潮海           (蒙古)    县达鲁花赤
民安图         (蒙古)    县达鲁花赤
胡斗元         (汉族)    进士


达兰不花       (蒙古)    哈乞           (蒙古)
吴普颜         (蒙古)    阿剌不花       (蒙古)
歹不花         (蒙古)    黄云           (汉族)
郑玉           (汉族)    穆鲁丁         (回回)
海鲁丁         (回回)    卞琛           (汉族)
乔彝           (汉族)    张岩起         (汉族)
王佐           (汉族)    李冕           (汉族)
曹彦可         (汉族)    大圣奴         (维吾尔)
蔡诚           (汉族)    蒋广           (汉族)
陈受           (汉族)    哈海赤         (维吾尔)
刘硕           (汉族)    冯三           (汉族)
安定郡 积善堂 安徽无为濡湏胡氏 电话:13956673139     QQ:82725088

只看该作者 69 发表于: 2009-02-24
转贴《新安理学与易学》

          新安理学与易学

            郭振香

  新安理学是宋元明清时期以徽州(古称新安,包括今安徽省黄山市和江西省婺源县)籍理学家为主体而形成的一支地方理学流派,这一流派奉祖籍徽州婺源的朱熹为开山宗师,以维护继承、发扬光大朱子学为宗旨。新安理学具有鲜明的学派特色,其中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对易学的重视和研究。
  在新安理学形成的南宋时期,与朱熹齐名的程大昌(徽州休宁人)就著有《易原》和《易老通言》。朱熹对《易老通言》推崇备至,称赞此书“立言之旨奥博,非先儒思虑所及。”(《新安学系录》卷五)大约100多年后,徽州又出现了一位“精研《易旨》,沈潜反复二十余年”(《宋元学案》卷八十九)的理学家胡方平(徽州婺源人)。他著有《易学启蒙通释》2卷,此书主要阐释朱熹《易学启蒙》之旨,多引朱熹门人及后学之说进行诠释。值得称道的是,胡方平的易学研究还成了家学。其子胡一桂生而颖悟,好读书,尤其精通于《易》,著有《周易本义附录纂疏》15卷、《易学启蒙翼传》内外两篇。无独有偶,另一位新安理学家胡炳文(徽州婺源人)的易学研究亦受益于家学,其父胡斗元,跟从朱子的从孙朱小翁得《书》、《易》之传。胡炳文自幼好学,长大后潜心于朱子之学,著有《易本义通释》12卷,其解说以朱熹的《周易本义》为依据,采诸家之说互相发明。
  元末明初的新安理学家的重要代表人物是陈栎(徽州休宁人)、朱升(徽州休宁人)和郑玉(徽州歙县人)。陈栎为新安理学大师,他为了维护朱子之学的纯真性,一生勤苦,著述不辍,留下许多书、传、纂、疏,其中包括《读易编》。朱升曾受学于陈栎近20年,深得陈氏器重,他十分注重读书,于五经皆有旁注,而《易》尤详。郑玉平生虽对《春秋》用力最深,却有“天地一《易》也,古今一《易》也,吾身一《易》也”的慨叹,并著有《周易大传附注》。
  明中后期,王学兴盛,新安理学内部出现分化,阵容逐渐萎缩。其间虽有程日童(徽州休宁人)编纂《新安学系录》16卷,但终究无法挽救新安理学衰落的命运。戴震“皖派经学”的创立,标志着新安理学的终结,这一终结同时隐含着易学研究的凋零迹象。在戴震丰厚的学术著作中,易学研究可谓沧海一粟,只有在他的《经考》与《经考附录》中,才论及到易学,而且多是征引前人注解,按语微少。然而不可忽视的是,在戴震所援引的寥寥数人中,就包括了朱子、程大昌、胡一桂、胡炳文四位新安理学家,由此可管窥到戴震哲学中挥不去的新安理学余韵。
  《周易》虽有“群经之首”之誉,然《易》之难治,可谓学者共识。那么,为什么新安理学却形成了重《易》治《易》的流派性特征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学派传承的自然演进。就朱熹来说,他虽认为《易》于六经,最为难读,但其一生对《周易》的经传注述并没少下功夫,除了平日讲学,同朋友、学生书信来往中常论及《周易》以外,还同蔡元定合编了《易学启蒙》,并独撰了对后世影响较深的《周易本义》。新安理学既以发朱子学为己任,当然也要将朱子易学一脉传承下来。二是《周易》主流精神与徽州生存环境的契合。徽州地处万山丛中,山多地少的地理环境限制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拓展。在这样艰苦的生存环境中,《周易》“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的“大生”精神无疑是对徽州人的最大鼓舞。三是理学家自身勤苦自励的品格。或许是由于艰苦的生存环境的锤炼,多数徽州人都养成了坚忍弘毅、奋发向上的品格。史载程大昌十岁便能成文,成年后因苦于两汉以来《易》义之纠纷至甚,所以作书以贯通之,苦力思索,四年而成《易原》。胡炳文自幼嗜学,父母恐其成疾,欲阻止其学习,他便用衣服遮蔽窗户缝隙,终夜默诵。程直方竟能做到读书十年不下楼。新安理学家共有的勤苦自励的品格是他们精研典籍特别是易学的内在动力。
  在形式上,新安理学家治《易》不仅继承了朱熹“取经文本义”的释《易》原则,而且发扬了“既不废取象学说又注重义理”的解《易》风格。在内容上,新安理学家对《周易》“开物成务”的本旨给予了特别关注。朱熹指出:“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乃《易》之“大意”。郑玉在《周易大传附注序》中说:“《易》可前知,所以洁净精微之教而示人以开物成务之道也。”胡方平认为《易》“上足以赅太极之理,下足以济生人之事。”(赵吉士《寄园寄所寄》)聚焦于《周易》“开物成务”之本旨,新安理学家著书讲学,孜孜不倦,为易学在徽州地区的传播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光明日报2003年6月10日
安定郡 积善堂 安徽无为濡湏胡氏 电话:13956673139     QQ:82725088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