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61812阅读
  • 176回复

浙江东阳东南湖胡氏专帖  胡综胡凤的后代 ----胡正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80 发表于: 2008-07-26
引用第73楼无止境于2008-03-12 10:55发表的  :
胡正良宗亲你好
  
  
  谢谢你.


谢止境宗亲来读!

只看该作者 81 发表于: 2008-07-26
引用第75楼清明于2008-04-10 12:07发表的  :
正良宗亲:
我们东阳肖塘胡氏谱上记载是安定郡的,是胡综的后代。谱上说从永康龙山徒迁到西溪庙下再到东阳下湖头再到肖塘。谱上记载外纪世系第一世祖为吴中书令——字进远,监建中郎将军,都阳太守,侍中右领羽林大都督进封            进都侯食邑一千七百户,娶李氏。
二十二世
新安太守——育,字永明,任新安府太守,娶姚氏,卜居永康
二十四世
.......


清明宗亲:你好!
看过你的不少资料,非常好。我们应该是较亲的族亲,我们一起努力,把三国前胡综胡凤的谱系搞清。

只看该作者 82 发表于: 2008-07-26
引用第76楼huguoping于2008-04-10 16:28发表的  :
是的,我们的家谱在当今信息化时代要有所发展,值得探讨.


是的,一起探讨。

只看该作者 83 发表于: 2008-08-28
        东阳东南湖先祖胡助的书法笔迹。现从资料查知,一是在范仲淹的书法《道服赞》上有胡助的题跋,二是在台湾出版的《真跡法帖書法字型庫-楷書全集》中有胡助的笔迹。
    
    谁知道的更多啊?


    胡助

  助字古愚,一字履信,婺州東陽人。好讀書,蔚有文采。身形瘦弱,若不勝衣。舉茂才,授建康路儒學錄。臨川吴澄伯清過金陵,見其詩文,大加稱賞。用薦改翰林國史院編修官,陞修撰,後以太常博士致仕,卒。遺言勿丐人狀其行、銘其墓,自著《純白先生傳》。有《純白類稿》三十卷。伯清評其詩如春蘭茁芽,夏竹含籜,露滋雨洗之餘,馥馥幽媚,娟娟淨好。五七言古近體皆然。子瑜字季城,官杭州路架閣,亦能詩文,有《甑山存稿》。

只看该作者 84 发表于: 2008-08-28
有关胡助墨宝的资料:

《道服赞》页,宋范仲淹书。纸本,手卷,纵34.8cm,横47.9cm。楷书8行。
    后纸有文同、吴立礼、戴蒙、柳贯、胡助、刘魁、戴仁、司马垔、吴宽等多家题跋。钤鉴藏印:“高阳图书”、“寿国公图书印”、“东汉太尉祭酒家学”、“十六世孙主奉右胜谨藏图书”、“怀州军康记”等多方,另钤清梁清标、安岐诸印,又清乾隆、嘉庆、宣统内府诸印。
    此帖是范仲淹为同年友人“平海书记许兄”所制道服撰写的一篇赞文,称友人制道服乃“清其意而洁其身”之举。宋代文人士大夫喜与道士交往,“道家者流,衣裳楚楚。君子服之,逍遥是与。”穿着道服,遂成一时风气。此卷行笔清劲瘦硬,结字方正端谨,风骨峭拔,颇具王羲之《乐毅论》遗意。时人称此帖“文醇笔劲,既美且箴。”据考证此帖作于宋仁宗皇祐四年(1052年)以前。
    此赞经《铁网珊瑚》、《清河书画舫》、《清河见闻表》、《式古堂书画汇考》、《平生壮观》、《大观录》、《墨缘汇观》、《石渠宝笈初编》等书著录。刻入明文徵明《停云馆帖》、乾隆朝《三希堂法帖》等法帖。曾经宋范氏义庄,清安岐、清内府,近人张伯驹等收藏。
    1956年张伯驹先生将其捐献故宫博物院。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赞前有题记“平海书记许兄制道服,所以清其意而洁其身也,同年范仲淹请为赞云”,无印。小楷精整,“观之若侍其人之左右,令人既喜而且 然也。”
      卷后有宋代文同、吴立礼、戴蒙,元代柳贯、胡助等人题跛,亦系珍贵的名人书迹。又有明清诸家题识及后人录黄庭坚题记一段。此卷初藏范氏义社,后归清代安歧,乾隆年间入内府。 有“嘉庆御览之宝”“三希堂精鉴玺”“宣统御览之宝”“石渠宝笈”等印。
      1956年张伯驹先生捐赠故宫博物院。
      《铁网珊瑚》、《清河书画舫》、《珊瑚网》、《式古堂书画汇考》、《平生壮观》、《大观录》、《墨缘汇观》、《石渠宝笈初编》等书有著录。

摘自:
http://www.artkaoshi.com/arts/UploadFiles_8777/200702/20070205192404934.jpg
[ 此贴被胡正良在2008-08-28 21:53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85 发表于: 2008-08-28
胡助诗选《《天马歌》:

        八马坊为唐廷将内厩马就近分置外州,缓解宫内马匹饲养问题,提供了便利。坊中多是陇右监牧所缴课马,但也安置了宫内部分闲厩马。元代胡助《天马歌》描述闲厩马中西域进贡的胡马,也被放入八马坊,“佛郎天马来西域,逺进彤廷立仗侧,凤臆晶荧珠汗流,龙鬐绚烂朱幩色,遂令豢养归八坊,喂之粱肉当倍常”。前文提到在八马坊实行改革后,内厩马中的老弱病瘦者也都被放入八马坊精心调养。
     摘自:唐代关中泾渭流域马政之研究。原文发表于《南通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年第2期
只看该作者 86 发表于: 2008-09-15
      宗亲们 ,你们好!
      我村字辈:“.....福禄寿康强  存汉功啟国  文德有光崇  儒益尊世法。”与“始迁祖邦供,宋宣和间自越州迁东阳南岭,奉越州始祖仲文为一世祖,仲文祖凤公为东晋东阳太守,为山东青州人。字派:云城百千万亿元,正益恒覆泰,怡友端恭启,仁义理智信,福禄寿康宁,光裕荣华盛,修齐均治平,缵绪维新运”是否有关联(因为其中“福禄寿康”字辈与我村的字辈相同)。我是22世“益”字辈,本人老家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岩头镇下烘头村  现在还不知道始迁祖是谁,从何而来,或者有相近也行,不知各位宗亲们能否帮忙查到。谢谢!联系hyz8008@163.com
只看该作者 87 发表于: 2008-09-28
胡正良宗亲:你好!
你的文章我都看了,你能否邦助我们提供龙山迁徙到西溪永青这一支胡氏的情况。包括始迁祖是谁?及始迁祖的上世排列情况。谢谢!
我的联系方式:手机13588449431
                     QQ号码172947496及邮箱172947496@qq.com

只看该作者 88 发表于: 2008-10-08
南山,你好!

        我把东阳东南湖胡氏,从南北朝到宋朝的谱系也贴出来了,供大家参考。为强调,我把本帖的名称改了一下:浙江东阳东南湖胡氏(家谱自南北朝隋唐五代北宋至今谱系均有详细记录),有以下原因。

        一般家谱,只注重自己先辈的记载,由于一些历史的原因或家族的矛盾,有些旁系就漏记或故意没去。今年上半年,有一支在宋朝从东南湖迁出去的嫡系分支,找回来了,以前从来没有联系过,现在主动找上来了。他们宋前谱系和我们的谱系记载完全一致,也查到他们东南湖确切祖宗的名字,到底是什么时候迁出去的,两谱一对,一目了然。我突发奇想,我们南北朝到宋朝的谱系,一般只记载我们自己嫡系支先祖的生卒年份,说不定一些旁系宗亲会有漏记,我就强调了一下,你说可以吗?
      
        我觉得早年的家谱,只详细记载自己嫡系支先祖的生卒年份及事件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古代哪有那么多单传的!都可能有很多兄弟,有些可能是庶出或外室生的,因矛盾或财产问题,就不入谱是完全可能的。而这些暂离的家族,有些没有了自己的谱牒,有些还是会有自己的谱牒,也有详细的记载。从事这方面的研究也颇有意义。
你说你?

         以上是我改贴名,强调一下的原因。

         南山,你觉得是否有一定道理。请帮忙把上面我们宗亲的提问提问答复一下,因知识面的限制,我确实说不上来。

 胡正良

只看该作者 89 发表于: 2008-10-09
正良宗亲:
    关于您提到的东南湖胡氏早期先祖问题,我刚写了一篇“南山看谱”,还要修改一下再发帖。

    上帖中胡宗耀宗亲问题,有两种可能性。一是属于浙江永康胡氏,曾有一支迁温州(永嘉),二是浙江文成玉壶胡氏,有迁永嘉的。请宗亲关注这两个地区的胡氏专贴。

    上贴中864972552 宗亲应该是杭州胡德胜宗亲(我查过他的手机号码),他的问题已经解决。我们在QQ上经常交流,他们经过多方调查,四处奔走,已经弄清楚了本支来源,和东南湖胡氏没有很大关系,他们是典型的龙山派。

南山 2008.10.09
114412749@qq.com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