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6964阅读
  • 7回复

《土目胡氏志略》----胡恺(台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10-11-22


网上查得有《土目胡氏志略》一书,台湾胡恺先生著述,其中有对华林胡氏早期世系的考据,不失为华林胡氏研究之重要资料。当即下单,今日收到,基本上就是全新。再上网看,库存0本,被我捷足先登,大喜。 南山 2010.11.22
[ 此贴被南山在2014-10-30 11:51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0-11-22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0-11-24
《土目胡氏志略》序言
序一
黄大受

        胡氏自得姓以来,繁衍大河上下,长江南北,何止数百万户,是中华民族的大姓之一。自元朝末年,受一、受二两公,由南康府星子县迁居都昌白凤乡土目,人丁滋生,最盛时近万户之多,传至现代,已超过二十代之久。

        胡氏人才济济,代出贤能,史不绝书。现代仍多杰出之士。近年国家安定,建设进步,复兴中华文化,修地方志及家谱之风大起。土目受二公十八代孙茂霖先生恺公,早岁投身军旅,有声于世,近数十年精研国学,曾费十年之力,著有《论语新编新诠》一书,问世以来,颇获好评。近来作寻根之研究,对胡姓穷本溯源,考察其繁衍情形,辑为《土目胡氏志略>)一书。所集资料,多为古文辞,均加以注释,重要者译为白话文,以便利现今之读者。胡氏子孙,如能家有一册,则可知胡氏之种种及其源流也。

        茂霖先生与大受,谊属蒹葭。清季观察廷玉公之七女,即为先母。七月初,茂霖先生持全稿驾临舍间,嘱为校字并撰序言,忝为胡氏之姻亲,岂能违嘱?

        遍观全书,第一篇源头,著录胡氏得姓始末,及历代世次,直到定居土目,以示胡氏之源远流长,脉络分明。第二篇繁衍,著录土目胡氏之兴起及纂修宗谱情形。第三篇规箴,著录胡氏家规、家箴、家风,以明胡氏立身处世之道。第四篇簪缨,著录历代科第、官禄,现代学历官职与封诰之文。第五篇传记,著录历代名臣先德家传懿行。第六篇碑铭,著录有关祖德碑文及胡氏先德之墓志铭。第七篇诗文选,著录有关胡氏建设书院试馆及胡氏人物著作文章。

        全书井然有序,层次分明,注释详尽,译文明彻,堪称研究世系族谱之佳构。窃以复兴中华文化,非口号宣传而已,必需实际钻研。若茂霖先生者,可谓深得个中三昧,有承先启后之功绩,发继往开来之盛业;不仅为胡氏之功臣,且为宏扬中华文化之楷模。

        大受拜读此书,得益良多,既感且佩,特志其缘由,以奉闻于胡氏诸君子,是为序。

        历任国内外大学五十四年教授黄大受谨序,时在1996年7月7日,日寇侵华五十九周年纪念日于台北市西望楼,时年七十有八。

序二
胡恺

        新吴华林,是豫章胡氏的发源地。自南朝刘宋开国功臣,壮侯胡公藩,受封锡土豫章,卜居华林起始,历四百多年,后裔或以仕宦,或以时世变迁,而分居各地,以致华林祖居,反致萧条。到藩公二十三代孙清献公,任饶州判官,重回华林;二十四代孙,唐诗御史城公①,正逢末世,弃官归隐故里,继承父业,重振华林。后裔繁衍绵延,遍布全国。

        土目胡氏,自城祖十九代孙受二公由星邑长岭迁来,承华林世泽,日益昌隆,受二公娶妣陶氏,乃世家女。生子福铭,娶吴氏,生子七:名曰:骐、骥、骆、驰、骏、驿、驹,蕃衍土目胡氏一十八村,几近万户,成为都昌西乡的大族。

        福铭公温良敦厚,秉华林家风,谨守孝义,不事仕进。公白手起家,累赀巨万,无私藏,自奉俭约,布衣蔬食,怡然成性。但赈灾济贫,兴学建庙,修桥筑路,动则捐谷数百担,郡县乡里,皆称其义。此后土目胡氏子孙,皆本此良好家风,行仁仗义,凡乡里公益之事,必在人先。常为救人急难,而忘却自己的急难。这些事实,在族贤传记中,都有具体记载。如今胡氏少年,尚多此义行。

        胡氏自安定、华林、康城、土目,乃至晋陵、崇安、庐陵,皆家教严谨,家风优良。一千七百多年来,胡氏族贤,节操过人,忠义、孝友、清廉、贞洁、乐善、好施,载诸史册者,殊不乏人;流传民间者,尤不胜举。胡氏历代族贤,在中华文化的发展上,贡献甚巨,如宋朝的胡瑗、胡安国、胡寅、胡宏、胡宿、胡宁、胡宪、胡襄、胡大时,明朝的胡居仁、胡凤仪、胡瀚、胡直,都是理学名家。胡氏族人,受他们学理和精神感化,养成凛然气节,虽遭贬黜、冤狱,甚至处死,仍决不失节。时至今日,依然如此!

        土目地当鄱湖之滨,面对庐山五老峰;湖水浩瀚,荡人心胸,山岳矗立,固人根本;山水钟灵,孕育胡氏优秀子弟,无论在家、在乡、在国,从事士农工商,各行各业,贡献才智和心力,有不可磨灭的功劳,如果不为之传播,未免辜负先人德泽,损及后人。恺在垂暮之年,不自量力,有心摭拾胡氏历代资料,编辑成册,献与族人,愿族人知所自出,知列祖列宗,竭智尽心,惨淡经营,留给后代之福泽,不被遗忘和湮没!乃访问奉新华林、星子长岭,希望能多得资料;然以年代久远,所留资料有限,但仍感谢协助我的人士。然而以一年逾八十的老人,精神脑力,俱在衰退中,如有遗误,还请族人和读者,赐与指正;再者,一个大的家族,几十代的历史人物,也非小册可以尽述,拙作只能说是“抛砖引玉”;深愿有志光大宗风的先生们,能不断地将胡氏历代史实搜集、研究、发表;不仅胡氏的祖德,永远流芳,荫庇世代儿孙;就是对中华文化的宏扬和发展,亦有助益。今书已粗成,命名《土目胡氏志略》。因土目胡氏资料居多,并非专门宣扬土目胡氏也,是为序。

土目受二公十八代孙  懋霖恺谨序
1996年丙子夏

前言

        “土目”是个古老的地名,在宋朝就有了。它是湖、是矶、也是乡。湖,是指鄱阳湖的都昌左蠡至湖口屏峰这一段,世人称为“土目湖”。矶,是指马鞍山(位于今马鞍村南端)南麓石矶。世人称为“土目矶”,又称“鹞石”。石矾面积约数亩,春夏湖水涨时,没入水中,下有漩涡,船只经过这里,一不小心触上石矶,就会被漩涡吞没。明末南康府司理廖文英斥官银铸立铁柱(乡人称为铁树),作为警示标志,往来船只见铁柱即避开,再无触礁之危。乡,是指原来的白风乡(包括现在的土目、马鞍两行政村),后来改为土目乡。“土目”虽有如此三指,起初并不广为人知,到胡氏在此繁昌,世人都称为“土目胡家”,它就名闻遐迩了。

        土目地滨鄱湖,东有苏山,因东汉末苏耽在此修炼而得名,山势陡峻,由西面登山,须攀援四十八处湾道(乡人称为四十八折)而到达山岭。当你站在高耸的巅峰上,真有“遗世独立”和“乘风归去的遐想;当你“仰天长啸”,则油然兴起,满怀壮志;当旭日由苏山之棱线升起时,终年辛劳的农人们已在旭光中呵犊耕作,高吭的樵歌已在山间响起,乡塾中的书声也隐隐可闻。西边则是举世闻名的庐山,五老峰就在眼前,它们那种倔强而又傲视群伦的雄姿,不由人不被其注入坚忍不拔的性格。夕阳西下时,满天晚霞映着湖水,波光粼粼,云水共娇,这时渔舟也放歌归去,牧童稳坐牛背吹着短笛;让牛缓步归栅,四野炊烟缭缭。数百年来,土目胡氏族人在这美丽如画的大地上,在如天籁般的书声、笛音、渔歌、樵唱田园交响乐中,生息、繁衍,给社会创造了多少福祉,有许多史册昭示和野老传颂,且看《土目胡氏志略》道来!  

书后
胡迎建

        土目乡下,是我的老家。那里田畴起伏,村舍俨然,东面有层峦起伏、列岫耸翠的苏山;南面是浩渺汪洋的鄱阳湖;西面隔一湖湾,有马鞍山,如列城郭,隔湖可望见那雄奇俊伟的庐山五老峰;西北有水陆要津屏风港。那里有老一辈人讲不完的故事,人们都遵从的习俗。瞻望父母之邦,不胜依依之情。

        今有旅台胡恺叔公,热心服务乡梓。宅心忠厚,古道热肠,仁心义举,乡里传颂,有口皆碑。胡恺叔公年轻时与我伯父胡振纲最为契交。1991年携我祖父雪抱公《昭琴馆诗存》至台湾重印,以广流传,使我辈感铭肺腑。近二年来,叔公萌发大愿,为光大土目胡氏宗风,发掘乡邦文献,寻根溯源,旁搜远绍,风尘仆仆,奔走奉新华林、星子长岭;又埋首芸窗,发凡起例,爬梳整理,考据精谨,终于纂成此书。纲举目分,脉路清楚,文字雅驯,注释详明。意在昭示不忘根本,使后辈知土目胡氏祖先如何立足湖山之乡,发奋耕读,繁衍为十八村。此既为史传,亦为志乘,文献可征,查阅方便。亦使我辈更加努力各自事业,不惟为国贡献,亦为故里争光;不管后裔迁移何方,不可忘我乡邦。此亦叔公之心香。苏山巍巍,鄱水茫茫。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1996年9月
  
[ 此贴被南山在2010-11-24 20:16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0-11-29
华林胡氏九世祖秘书公栝原序并注释 (录自胡凯《土目胡氏史略)
华林胡氏九世祖秘书公栝原序并注释 (录自胡凯《土目胡氏史略》)
http://www.hszqw.com.cn/bbs/read.php?tid=10555

胡氏子孙之盛,历汉、魏、晋、唐以来,或居南郡①,或居河中②,或居安定⑧,若汉丞相广、金吾大将军钲儒、魏都督质、豫州④刺史威。宋壮侯藩,始家于豫章。齐都官郎中谐之,风形瑰润,为江右杰侯之裔。我祖珰公,始仕南唐,兄弟五人:珰、瑜、琼、王告、球,遭时离乱。珰兄弟奉母耿氏夫人,寓居新吴,即今之奉新。耿夫人既殁,葬本邑之九皋村;珰遂因家焉。珰二子:长令严、次令赟;严居华林,赟居西山。令严生元凤、元麟。元凤生八子:日仲尧、仲宣、仲华、仲容、仲雅、仲甫、仲先、克顺。仲尧以五世义居,孝弟著闻。太宗朝,有司旌表门闾;给复徭役⑤;特授本州助教,后迁国子监簿。仲容以寿宁节度修贡;复授秘书省校书郎;给御书百轴,以光私第,公卿多赋诗称美之,故有《华林诗集》。克顺端拱二年⑥以进士第官至尚书都官。文风自此盛矣。仲尧生用之、顺之、用壮。用之生况,赠少保。况生直孺,绍圣丁丑⑦登第,历任尚书、直龙图阁,兼除侍读;绍兴初元时,高宗皇帝赐经筵官⑧,以御用扇亲洒宸翰⑨,书“文物多师古,朝廷半老儒”十字赐之,盖用杜老之句⑩也。其后名德如:孙公仲益、杨公龟山⑩,皆为之赞,子孙世世宝藏之。直孺生子七:长杞、次相,并选入仕。栝假⑩守峡州⑩。枞贰⑩政建州⑩;曰楫、曰根、曰朴,并授京官,拜先君之泽也。

西山之族,赟生四子:崇、志、证、训。崇生邦,亦于所居作藏书阁,贮书万卷,以崇义方;时乡人以其楼曰书楼;名其里曰楼下。代多显者,皆尚书之泽也。

晋陵之派,始祖曰琼。琼生持,自豫章寓居于常州。持生五子: 曰修、曰征、曰徽、曰从、曰循。徽生林⑩(有宝盖头),林生五子:檀(无木旁)、宿、饰、实、宾;宿登天圣⑩第,累官至文华殿学士、枢密副使、太子少师、中书令,封魏国公,谥文恭,特赠太傅。徽、林并赠太师,皆魏国公之封也。饰生尚书右丞宗愈。实生宗昭、宗旦。宗旦生端明殿学士交修。松茂柏悦⑩。入陪侍纵,出镇师垣⑩。声名煊赫⑩,不可殚欤⑧!
  
陈留支之祖瑜,生令仪,仪生绍,绍生弼,天圣中,授淮南转运使。
  
江州支之祖(王告),其后有侍郎名则者,居婺女⑩。转运使名师文者,居高邮。枢密使名松年者,居朐山⑩,皆不得其详。窃意五季@南徙⑩。独(王告)与琼,奉母与居。曰瑜、曰王告、曰球,余子未必皆在,故有详略之异。谨述所知,以示子孙,其余以俟知者。

乾道丁亥(公元1167年)新吴九代曾孙朝散郎知峡州军事栝序

(括号中为电脑无法找到的汉字偏旁部首之组合--南山注)

注释:    
①南郡:地名。秦昭襄王时设置,在今湖北江陵县,当时管辖的范围,东至武昌黄岗,西至四川巫山,北至襄阳安陆,南至恩施等地。
②河中:府名。秦、汉时代,是河东郡的地方;唐朝改置河中府。地当汾河、黄河之中,所以得名。这里是指汾河、黄河的中间地区。
⑧安定:郡名。汉元鼎三年设置,辖高平等二十一县。是现在甘肃的平凉和陕西的西部地区。
④豫州:古代九州中有豫州。周朝、汉朝到五代时,代代都有设立,但治地不一。这里是后汉和魏所设立的,治地是谯,就是现在安徽的亳县。
⑤复徭役:复,音福fu。免除的意思。徭,音姚ydo。劳役的意思。复徭役,就是免除劳役。
⑥端拱二年:端拱,宋太宗年号。二年,是公元989年。
⑦绍圣丁丑:绍圣,宋哲宗年号。丁丑,是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
⑧经筵官:就是经筵讲读官。经筵,是皇帝和侍读、侍讲等官讨论经史时的职官名称。宋朝神宗元丰以后,特别称为经筵官。
⑨亲洒宸翰:洒;挥洒的意思,这里是说洒墨,即挥洒翰墨。北极星所在称为宸,后借用作帝王的居所,又引申为王位,于是又变成了帝王的代称:这里就是指帝王。翰:笔毫。翰墨并称,因两者是书写材料,所以又作文辞的代辞。亲洒宸翰:是说帝王亲自书写。这里是指宋高宗亲自书写。
⑩杜老之句:杜老是杜甫。杜老之句,是指“文物多师古,朝廷半老儒。”这两句诗,是杜甫《行经昭陵》诗中的句子。
⑩杨龟山:杨时(公元1053—1135),晚年隐居龟山,人称龟山先生。
⑩假:代理的意思,这里是谦辞:意思是暂时担任。
⑩峡州:州名,是现在的湖北宜昌地方。
⑩贰:副的意思。
⑩建州:州名、故址在现在山西晋城县东北。
⑩寐:音林。室深的意思。
⑩天圣:宋仁宗年号(公元1023—1031)。
⑩松茂柏悦:松茂:《诗经·小雅·鹿鸣之什·天保》章“如松柏之茂。”注:“如松柏之枝叶常茂盛,青青相承,无衰落也”这里是指胡氏的繁盛。柏悦:陆士衡(机)《叹逝赋》。信松茂而柏悦。”注:“柏悦盖以自喻”。意思是说:柏和松是同类的常绿树木,松树茂盛,青青相承,自己也是这样,可以欢悦;见同类茂盛,更是喜悦。这里是说胡氏这一族繁盛,其他各族也都喜悦。这充分显示了我们胡氏的敦睦。  
⑩入陪侍纵,出镇师垣:纵,是指纵言,广泛讨论的意思。镇,是守的意思,垣,是座的意思,师垣,是指师座。《礼记·文王世子》说:“入则有保,出则有师,是以教喻而德成也。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保也者,慎其身以翼之而归诸道者也。”意思是说:老师教导世子外面待人处事的德行:也辅导翼护世子里面谨慎守身的道。朝廷设置太傅、太保、少傅、少保、侍读、侍讲等官,担任师保的职务。晋陵胡氏,有多人担任过这些官职。这两句也可以解释为:在朝廷侍读侍讲,作师作傅,外出担任地方长官,镇守城垣。
⑩声名煊赫:煊,音萱xuan。显赫、声威盛大的意思。声名煊赫,声名盛大。
⑩不可殚欤:殚,音单dan,尽的意思。欤,表感叹。不可殚欤:是说不能尽竭。这里是指晋陵胡氏的显赫名声,是说不尽的。
⑩婺女:本是星宿的名字,隋朝开皇九年,以当时吴州(现在的浙江金华),古天文学家说是婺女星的分野,遂改为婺州;婺女,就是代指婺州。
⑩朐山:音劬qu。县名,在今江苏省连云港市境内,现称朐县,因境内有朐山而得名。    
⑩五季:也称五代,指唐宋间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⑩南徙:似有误,婺女、高邮、朐山都在江州的东方,应该是东徙。

南山录入 2010.11.29

原载:胡氏宗亲网(http://www.hszqw.com.cn
[ 此贴被南山在2010-11-29 19:42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0-11-29
学者的风范是不一般的。这篇乾道丁亥栝公序言,在很多书籍中都可以找到,但能如此详细加注释,收录于著作中,只有胡凯老先生做得最认真了。所以我花了一点时间,将其电子化后上传到胡氏宗亲网论坛,有喜欢者可以收藏此资料,以备需用。

我在《南山看谱  28     胡安国支系是否属于华林胡氏 》曾经使用过上述材料,说明是从栝公1167年序以后安国公支就加入到华林系中去了(胡海大通考 P252)。但是现在从上面《土目胡氏史略》中所引用的栝公原序来看,仍然是“陈留支之祖瑜,生令仪,仪生绍,绍生弼,天圣中,授淮南转运使。”并没有涉及到胡安国支系的接入。可见,就栝公的原序也是有不同版本的。在有的版本中,“安国、寅,宁、宏、宪皆其裔”,这九个字是很明显是后人加进去的。详见:http://www.hszqw.com.cn/bbs/read.php?tid=5394&fpage=0&toread=1&page=4

引用:
最早把胡安国系列入华林胡氏一族,是在宋孝宗乾道丁亥三年(1167)栝公重修大宗谱时,据说这是华林胡氏首次修谱。但据我所知,在宋徽宗政和壬辰二年(1112)勤公编修大宗图时并没有记载过胡安国为华林派。我认为这应该华林胡氏最早的修谱记载。而宋绍兴九年(1139)己末四月胡纺作《华林胡氏大宗碑序》 时对瑜公系的描述是:陈留支天圣中淮南转运使弼,乃瑜之子令仪,令仪生绍,绍生弼。胡安国1138年去世,过了29年,到1167年栝公重修大宗谱时,这一段描述增加了以下内容:陈留支之祖瑜,生令仪,令仪生绍,绍生弼。天圣中,授淮南转运使。安国、寅,宁、宏、宪皆其裔。后面九个字是加进去的,从此,胡安国系就被列入了华林胡氏。这与勤公编修大宗图(1112年)时把永康胡则(1039年去世)列为华林胡氏(王告)公支的作法是相同的。也就是说,是胡则与胡安国都已成为当代名人时,因为他们姓胡,当时的宗谱编修者不由自主地将他们都列入了华林胡氏,并被以后所有的续谱者写入谱中,包括朱熹也说他们“考彼同一气”。

胡凯老人学识渊博、为文严谨,实在令我钦佩。举例来说,“江州支之祖(王告),其后有侍郎名则者,居婺女”,这个“婺女”曾经困惑我许久。“婺州”很好理解,就是现在的金华一带,古称“婺”,但“女”何意?浙江永康胡淑梯老人接我资料后也曾困惑说:“令彭迁婺女之永康,难道他是入赘永康了吗?”今天读胡凯老人的注释,方知“婺女”原来是星宿之说,就是“婺州”别无二意。胡凯老人著此书时已是耄耋之年,仍以一丝不苟的态度为后人研读族谱精心加注,留下宝贵的篇章,不禁令晚辈我肃然起敬。

南山 2010.11.29
[ 此贴被南山在2010-11-29 17:54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0-11-29
该书中还有另外两篇重要序文:

直孺公《安定胡氏家乘序》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年)

晋陵源洁忠安公胡濙序 明正统三年(1438年)

作者(胡凯)都作了详细注释并译成现代文。
[ 此贴被南山在2013-05-22 07:35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0-11-29
华林第九代孙朝散郎知峡州军事栝序
华林第九代孙朝散郎知峡州军事栝序
摘自胡海《全国胡氏族谱大通考》P252

华林胡氏大宗谱序

    粤稽我族之先,出自姚虞,居妫呐.武王克商,求舜帝后裔,得阏父之于妫满,封于陈以奉舜祀,谥曰胡公,子孙以谥胡为姓.历汉魏晋唐以来,或居河东,或居安定,或居咸阳,或居南郡.若汉丞相广,魏征东将军关内侯质,前将军青州刺史威,唐金吾将军钲儒,宋壮侯藩,始家於豫章.齐都官郎中谐之,风雅玉润,识见明达,壮侯之裔也.

    我祖珰,始仕南唐.兄弟五人:珰,瑜、琼、王告、球。遭时离乱,珰奉母耿氏夫人寓居新吴,即今之奉新,母夫人既殁,葬邑之九皋山,珰遂家焉.珰二子:长令严,居华林.次令赟,居西山.令严生元凤、元麟.凤生八子:仲尧、仲宣、仲华、仲容、仲雅、仲甫、仲光、克顺.仲尧五世义居,孝弟著闻,大宋朝诏有司旌表门闾,俾本郡免服徭役,特授本州助教,后迁国子监薄.仲容以寿宁节修贡,复授秘书省校书郎,给御书百轴,以光私第.公卿多赋诗称美之,故有华林书院诗集.克顺端拱二年以进士第,官至三司户部判官,文风自此盛矣!

    仲尧生用之用庄.用庄无嗣,用之生二子,长凝,刑部郎中.次况,赠少保.况生直儒,绍圣丁丑登进士第,历任尚书,直龙图阁,兼除侍读.绍兴初元时,高宗皇帝赐经筵官扇,亲酒,宸翰书:文物多师古,朝廷半老儒,十字赐之,盖用杜老之句也.其后名德,如孙公仲益般、杨公龟山时皆为之赞,子孙世世保藏之.直儒生七子(按十一子长杞次相并选入仕,栝假守峡州,枞式政建州,揖、根,朴、松,楔、权、椐,并受京官,荫先君之泽也.)

        西山之族赟生四子:崇,志、证、训,崇生邦,志生郊,证生郡,训生举,其别有四.雍熙年间,闻仲尧始建华林书院,招延四方师生.而赟之孙邦,亦以所居作藏书阁,贮书万卷,以崇义方.时乡人以其楼曰:书楼.名其里曰:楼下.代多显者,皆祖宗之德泽.

    陈留支之祖瑜,生令仪,令仪生绍,绍生弼天圣中,授淮南转运使.安国、寅,宁、宏、宪皆其裔.

   毗陵支之祖琼.琼生持,  自豫章寓居於常州。持生五子:曰修、曰微,曰徽、曰从,曰循,徽生霖,霖生五子:?、宿,饰,宾,实,宿登天圣进士第,累官主观文殿学士,枢密副使,太子少师,中书令,魏国公,諡文恭.持赠太傅,微,霖并赠太师,皆国公之封也.饰生尚书右丞相宗愈.实生宗昭、宗旦.旦生端明殿学士交修.松茂柏悦,人倍侍从,出镇师垣,声名烜赫,不可殚举.

    江州支之祖王告,其后有侍郎名则者,其后裔居婺女.发运使名师文者,居高邮.枢密使松年者,居朐山.

    武宁支之祖球其后裔多居住田、住坐、安吉、港南,港北、婺山,茅田、石坳、高陂、苔坑等处.有详有略,姑述所知以示子孙,其余待考以俟知之。

    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岁次丁亥    华林第九代孙朝散郎知峡州军事栝序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4-10-30
月夜访华林----胡恺(台湾)
月夜访华林----胡恺(台湾)

为着写《土目胡氏志略》这本小册子,我决定要到奉新华林访寻我的老根。于是我先用信函和在南昌的族侄迎建商量,请他和奉新的友人联络,希望能得到一位对华林熟悉的朋友做向导。迎建告诉我,他有一位文友徐冰云先生,对华林很有研究,写了很多有关华林的文章;徐先生也很乐意帮助人,请他同去华林,必不推辞。我听到很高兴,有这样的人,定然对我大有帮助,乃请迎建和徐先生联络。徐先生果然热心,不但答应和我们同去,而且亲自到江西师范大学王东林教授处看我,告诉了我很多华林史实;商定了访华林的日程。

十一月六日下午一时,和迎建、东林于南昌搭班车到奉新,大约下午三时左右,到达奉新县政府文联办事处,徐先生在那里等我们。奉新县城距离华林还有二十多公里,我本想第二天去华林,但因陪我们同去的浮云酒厂的金厂长,第二天要去四川,所以只好在下午四点多钟,搭乘酒厂的专车去华林,到达山麓时,已近黄昏。

奉新县在南昌市的西部,它的东半部还在南昌平原的范围内,没有高山。华林山雄踞在它的西南,作成屏障。黄昏眺望,云岭奇峰,绵亘不绝,山下是无际的良田,更显得山势的秀美。胡氏祖先选择这里作为居处,大有超凡之胜!

车行到半山,没有车路,我们只好弃车步行。时已入夜,幸好这一天是农历的九月十四,月色颇为明亮,尤其这秋夜的月色,更有一分皎洁的美。我们一行七人,就这样“月夜访华林”。同行中还有两位女士,她们都是奉新文化界的优秀之士;她们不怕山路的崎岖,伴着我们同行,我佩服她们的勇敢,但也因我一人的私愿,让大伙辛劳而感到歉疚!更有无限的感激!

山行约一小时,到达华林书院,只见门扉深锁的瓦屋三间,门楣上嵌着一块刻着“华林书院”的石质匾额,上面刻着“光绪三年奉新胡氏各支裔孙重建”。上面还刻有“民国十九年春月重修”。又刻有“公元一九八八年,获岭林场重建”。既无庭院,也无书声,当然不是当年的原址。照匾额上的文字看,胡氏后裔曾在原址重建过书院,后来塌毁了。这栋房屋是获岭林场重建的,把华林书院的匾额嵌上,留个纪念,以供后人凭吊,也是有心人。我这华林后裔,理当心存感谢!

据冰云先生说:华林旧址,距这里还有四五里;那里还可以看到当年胡氏鼎盛时的痕迹。本想前往一探,免虚此行。无奈夜渐深,且山路难行,再者夜晚也难看得清楚,只好放弃这一企望,循原路下山。下山后,到山前同宗的一个村庄,蒙族中的几位长老热情接待;谈了一些华林的过去,且阅读了“《甘竹十修宗谱》的卷首,上面所记载的华林始祖城公等事迹,和土目胡氏宗谱,以及奉新县志编委会出版的《奉新古代书院》中所记载的相同,故没有另行抄录。其中也记载着栝祖后居南康。

世事沧桑,变迁无常,华林当年的盛况,已成陈迹;名满天下的华林书院,也寂然不闻书声,只有后人迁建的三椽瓦屋,留给人们的凭吊和追忆!然而华林胡氏后裔,遍布全国,甚至海外;华林世家的清廉,贞洁、雍和孝悌、乐善好施,和注重教育的传统家风,则更发扬光大!

                                      1995年岁次乙亥仲冬月    华林裔孙 恺谨撰

原载:《土目胡氏志略》P129  由南山电子化文本。
114412749@qq.com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