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静轩,又号秋田先生,大约生於唐文宗开成四年(西元839年),其卒年则不详。胡曾之父胡安命,,因晚来得子,所以夫妇俩对年幼的胡曾倍加宠爱,并对他寄予厚望,希望他长大后能光耀门庭,而胡曾也不负所望,从小就聪明好学,刻苦用功,少年时即能诗善文,在乡里很有名气。《唐才子传》即称赞胡曾“天分高爽,气度不凡”,《宝庆府志》说他“少负才誉,文藻煜然”。
胡曾为人堂堂正正,光明磊落,视富贵如浮云,周遭士人都非常赞赏他的文章和才气,愿意和他交朋友。青年时代的胡曾即开始四处旅游,四海为家,遂长期目睹了晚唐时期农村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也非常关心下层劳动人民的疾苦,而做为一个封建社会的知识份子,胡曾亦表现出相当的社会责任感,他利用咏史诗来借古讽今,警告和规劝统治者们以史为鉴,不要荒淫无道,乐极生悲,对统治者的腐败给予讽刺和揭露,也对老百姓的苦难生活寄予深切的同情。
胡曾在唐懿宗咸通年间,开始赴京参加进士考试,但考了多次都未能考中,因当时科举制度还是有不公之处(晚唐诗人黄滔曾指出:“咸通,乾符之际,豪贵塞龙门之路,平人艺士,十攻九败”),於是他曾愤而作〈下第〉诗(“翰苑何时休嫁女,文昌早晚罢生儿。上林新桂年年发,不许平人折一枝。”)抒发感慨。自此,胡曾就闲居长安,经常和一些朋友互相往来,诗酒唱和。《唐才子传》所叙:“所在必公卿馆谷,上交不诌,下交不渎。”既充分展现他好交游但又刚正不阿的人品。这段期间,一方面让他结识了一些文人和官场上的朋友,另一方面也使他有机会对封建社会官场上的黑暗内幕有更深一步的了解。因此,他虽未能进入官场,穷困潦倒,政治上不得意,但他的咏史诗和他的文名在当时社会上的影响却逐渐增大,长安城裏,知道他的人也越来越多。
唐咸通十二年(西元871年),剑南西川节度使路岩邀他掌书记一职,功绩卓越,当时西南夷族小国经常侵扰唐朝的蜀地边境,令镇守当地的历任地方官都束手无策,但胡曾到蜀地后,仅用一道大气磅礴的檄文便劝谕西山八国来朝,从而使其闻名遐迩,这对他后来的经历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尔后,路岩兵败,高骈接任,亦慕胡曾的才气和名气,又请他入幕府,续掌书记职位。高骈相当器重胡曾,经常让他参预机要。胡曾担任高骈的幕僚以后,凡剑南节度使衙门的所有奏摺和公文都出自胡曾手笔。晚唐时,西南边陲的南诏是个非常骠悍的民族,南诏王骠信割据今云南一带,不断侵犯骚扰西蜀边境,使蜀地边民和南诏的少数民族都不堪战祸,流离失所,苦不堪言。胡曾初上任时,适逢南诏王进犯,下战表,企图攻占蜀地,进窥中原,气焰十分嚣张。为了制止这场战争,以保边境安宁,使蜀地人民和南诏少数民族重修和好,经高骈和胡曾再三权衡后,决定由胡曾起草一篇牒文回复南诏王,,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答南诏牒〉。
胡曾的牒文一出,高骈大兵随发。南诏王在读了胡曾的牒文后,既对牒文中所说的道理心悦诚服,又为牒文中的凛然正气和唐王朝的强大军威所慑服,再也不敢造次,马上派出使者致意,并把自己的儿子送到唐朝作为人质,请求罢兵和好。从此以后,南诏和唐朝再也没有发生战事,边境的人民相互友好,安居乐业。之后高骈调任荆南,胡曾亦随同前往,不久胡曾发现高骈有谋反之意,便毅然辞职。
胡曾离开高骈后,又一度出任延唐(今宁远县)令。在担任延唐令期间,他编著了介绍湘南九嶷山地情的书——《九嶷图经》,又在请示朝廷后,在玉琯山下修建了一座舜祠,这对於我们今天研究九嶷山和舜文化仍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胡曾晚年,被朝廷册封三恪,赐锦衣还乡,.后终老於家,病卒於邵州城西竹山湾(今邵阳县长阳铺镇秋田村)家中。
胡曾一生写了很多文章和诗,《新唐书 艺文志》录其《安定集》10卷,已佚。有《九嶷图经》和《咏史诗》3卷,而胡曾的诗亦常为通俗小说采用为证,如:《武王伐纣平话》,《东周列国志》,《三国志平话》等皆曾引其诗以证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