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5357阅读
  • 4回复

也谈毛泽东祖籍----邹华享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13-08-22
也谈毛泽东祖籍
转载:湖南图书馆 http://www.library.hn.cn/dfwxct/wz/ytmzdzj.htm

--------------------------------------------------------------------------------


     从明王朝洪武年间到今天,600余年来,毛泽东的祖祖辈辈在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里繁衍生息,"祖恩贻泽远,世代永承昌"(《韶山毛氏族谱》中的辈份用字),其祖籍无疑是湖南湘潭,这是不争的事实,"地球人都知道"。可最近10多年来,由于《中湘韶山毛氏四修族谱》的公开面世,在寻根问祖热的推动下,不少人开始对毛泽东祖籍进行"深入"研究,起初还仅仅停留在"学术研究"的层面上,后来逐渐异化为借伟人祖籍搭台,唱旅游经济大戏,"研究成果"也越来越低俗和荒唐,有必要正本清源,以正视听。


一、毛泽东祖籍的几种说法


    "江西吉水说"。此说源于《韶山毛氏族谱》中的《源流记》:毛太华"避乱由江西吉州龙城迁云南之澜沧卫",一些人就认为毛泽东祖籍在江西吉安吉水龙城,即今吉水县八都镇。在吉水105国道旁的八都镇街口,有一座高约3米的路碑矗立在街中,上书7个镏金大字:毛泽东祖籍八都。又在105国道1880公桩处的毛家村建立了"毛泽东祖籍游览苑",高大的门楼气势恢宏,誉之为江西第一民俗村。苑里还建有"毛太华记念馆",不知有什么东西可供展出?2002年5月27日,人民网、中新社都报道说,江西吉水县八都镇毛泽东祖籍龙城遗址附近的院背村发现了3块刻有"毛氏祖籍"字样的千年古砖,进一步证明了毛泽东祖籍在吉水龙城。这与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吴广玩的把戏异曲同工。陈胜、吴广为了取得起义成功,必须稳住起义队伍,于是遵"卜者"之意,"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于是,陈胜将王天下不胫而走。即使真的发现了3块刻有"毛氏祖籍"的千年古砖,又怎么能进一步证明吉水龙城是毛泽东祖籍呢?"毛氏祖籍"不只是"毛泽东祖籍",还不如干脆"发现"几块刻有"毛泽东祖籍"字样的古砖。

    "浙江衢州说"。1993年,衢州市社科联副主席郑艮安得到一份《韶山毛氏族谱.凡例》的复印件,上面写到"自宋工部尚书让公世居三衢。生子休公,官至银青光禄大夫、国子祭酒兼殿中侍御史,出守吉州,迎尚书让公就养,占籍吉之吉水龙城家焉。"他以此为线索,穷数年之功,"考察"出了韶山毛氏先人落籍三衢的来龙去脉,"论证"出《毛泽东祖籍在浙江衢州》⑴,该文叙说了毛宝为江南毛氏一世祖,毛璩为江南毛氏三世祖、三衢毛氏一世祖,毛璩之子宏之、敏之在衢州烂柯山生息。吉水毛氏一世祖毛让是毛璩第十二世孙、清漾毛元琼第六世孙。"如是,衢州毛氏-吉水毛氏-韶山毛氏,这是一脉相承的,是江南毛氏的主系相传。"2000年4月,郑艮安又自费出版了《毛泽东祖籍溯源--从韶山到衢州》⑵。是书考叙了"以国为氏"--毛氏的起源、河南原阳--韶山毛氏的古籍、浙江衢州--毛泽东的祖籍、江西吉水--韶山毛氏的原籍、云南永胜--韶山毛氏的客籍、湖南韶山--毛泽东的故乡。"打破了毛泽东祖籍江西说,明确提出了浙江衢州说,从而将毛泽东祖籍研究引入一个新天地。"⑶客籍与祖籍还好区别,而毛氏的"起源"、"古籍",毛泽东的"祖籍"、"原籍"、"故乡"又如何理解?词义如何界定?谁能明白无误地说清它们之间的异同?这只能说是在玩一种很低级的文字游戏,给人以云绕雾照的感觉。董志珍在《衢州市谱牒资源综述》中介绍了江山市档案馆所藏《清漾毛氏族谱》(清同治八年合敬堂木活字本),文内说:"清漾人毛让,字伯逊,毛宝十四(世)孙于北宋建隆三年(962)迁居江西吉水(今江西吉安)(?)龙城,成为江西吉水毛氏始祖。元朝末年,吉水仙茶乡人毛太华赴云南从军,明朝初年因军功从云南来到湖南定居,为韶山毛氏之始祖。毛泽东为韶山毛氏(始祖)第二十世孙。"笔者无缘看过《清漾毛氏族谱》,但可断然否定,《清漾毛氏族谱》中绝无所谓江西吉水仙茶乡人毛太华赴云南从军的记载,完全是作者不加分析地引用他人杜撰出来的说法。清漾,今江山市石门镇清漾村,那毛泽东的祖籍地就具体到了清漾村。往上溯,三衢毛氏的第六代毛元琼,于梁武帝大同年间,从烂柯山迁居清漾,那衢县(今柯城区)烂柯山是毛元琼的原籍、毛泽东的祖籍地。套"祖籍"研究者的思路,吉水毛氏祖籍浙江江山,江山毛氏祖籍浙江衢县,不能因江山、柯城都是衢州属地,就笼统地称之曰衢州,这违背了"祖籍"属地的通常说法。况且,衢州毛氏都是毛宝的后裔吗?据网上公布,2005年9月16日,烂柯山毛泽东祖籍记念地开发项目招商,说"经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认定,毛泽东祖居地在浙江省衢州市烂柯山毛家湾双龙戏珠处"。"经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认定","认定书"在哪里?是否因郑艮安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下属的出版社自费出版了《毛泽东祖籍溯源--从韶山到衢州》,就说明毛泽东祖籍在衢州得到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的"认定",这不是明显的拉大旗作虎皮的广告欺诈行为吗?

    "河南原阳说"。河南大学刘宝琛1998年著文《毛泽东祖籍新溯--河南原阳》⑷,说韶山毛氏的始祖为周文王之子毛伯郑,其封地就在今河南原阳境内。毛国被灭后,在其后2000多年时间里,毛氏一支后裔几经迁徙,后定居湖南韶山。自西周毛氏封国, 3000余年,传108代到毛泽东。此文发表后,河南原阳迅即成立了"毛泽东祖籍研究会"。研究会秘书长毛国杰"阅典籍,查史志,寻碑碣",也著文《韶山毛氏祖根在河南原阳》⑸。还是那位刘宝琛在2003年第1期《河南大学学报》上发表了《论毛泽东祖籍在河南原阳》。河南原阳"毛泽东祖籍研究会"还准备"继续深入研究,加大宣传力度,尽快召开毛泽东祖籍在原阳研讨会,争取早日被社会承认,筹建毛泽东祖籍在原阳陈列馆。"笔者断言:不管怎样"深入研究,加大宣传力度",都不可能达到预期结果。

    还有云南永胜,在毛泽东祖籍溯源研究中是一个比较热闹的地方。《韶山毛氏族谱》《源流记》讲始祖毛太华"在元至正年间避乱由江西吉州龙城迁云南之澜沧卫",澜沧卫在今云南永胜县。"永胜毛氏和韶山毛氏同源共祖,韶山毛氏先祖曾经在永胜生活,并留下后裔,这已经不再是悬而未决的问题。永胜毛氏和韶山毛氏的渊源,已经成了一个研究成果,载入毛氏祖籍研究的史册。"⑹"研究成果"的主要完成者简良开,退休前是永胜县文联副主席、《永胜报》副总编,先后写过10多篇有关永胜是韶山毛氏的客籍、永胜毛氏与韶山毛氏同源共祖等方面的文章,内容大同小异,其集大成之作是《澜沧卫与毛泽东先祖父之谜》⑺文后"作者注:以往发表的文章中若有与此文相矛盾之处,以此文为主。"文章说韶山毛氏始祖毛太华在元末明初,即1366年之后从江西吉州龙城逃难到云南北胜府,俗称"北赕",后应招从军,娶当地的彝族女王氏为妻。洪武二十八年(1395),明朝廷在北胜州设置澜沧卫军民指挥使司,毛太华升任百户长,参加修澜沧卫城,立下军功,被赐封为武德将军。洪武三十三年(应为建文二年),上司念其立有军功,准许内迁湖南,走时,带走长子清一、四子清四,留下清二、清三等子在云南。言之凿凿,不知史实根据在哪里?不能仅凭《韶山毛氏族谱》中有"以军功拨入楚省"之句就穿凿附会,随意编出一些故事。不过,这样的故事别人早已编过,像裴健编著的《湘魂-毛泽东的家世》(群众出版社 1992年6月)中关于毛太华的身世,简编故事只是裴编故事的修改和加工。简先生最重要的"研究成果"是"永胜毛氏和韶山毛氏同宗共祖"。为了求证这一点,据说1998年在程海乡凤羽毛家湾北湾(村)发现了七本毛氏家谱,都奉毛用为一世祖,原籍江西吉州龙城,一至七世祖冠以武德将军爵位。笔者不可能千里迢迢去翻看这几本族谱,但可以肯定地说,谱上绝没有"原籍江西吉州龙城"字样,如果有的话,为什么在2000年6月"永胜毛氏研究课题组"带到韶山的不是老谱,而是由简良开整理、续修的《永胜毛氏族谱》,这显然是一部按事先设计好的框架编造出来的"新"谱、"伪"谱。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在与韶山毛氏族人座谈时达成共识,简修《永胜毛氏族谱》"显得简单、粗糙,要以韶山、江西的'毛氏族谱'为蓝本作全面修改、充实完善。"修族谱是修家族史,是要以史实作依据的,在永胜毛氏家族史料严重缺乏的情况下,如何去"修改"、"完善"?唯一的办法就是胡编乱造!更令人不解的是,为什么《永胜毛氏族谱》要由一个外姓人越俎代庖,这在家谱纂修史上是极少的事,只是在本家族族人中没有一个人有能力担负修谱任务才请外姓人捉刀,大概永胜毛姓不是这种情况。永胜凤羽毛氏尊毛用为一世祖,如果能"弄清楚"毛用就是毛清二,就完全可以证明永胜毛氏与韶山毛氏同宗共祖,于是就找毛用的墓碑,2001年6月26,毛华诗、毛唐诗、毛志能等人"终于在山沟烂泥中发现了这块碑"。碑文如下:

    吾族原籍江西吉州龙城,始祖太华公宦游从戎,屯戍澜沧卫,后以军功奉调,携长子、四子内迁。
    明故一世祖旌表忠义、武德将军毛公讳用,字清二老大人之墓。
    前所千总十一世孙毛翼圣率族人重立
    大清康熙七年岁次戊申季春月,谷旦。

    这简直是神话,亦是鬼话!是个别急于想出"研究成果"的人请当地石匠镌刻并经过腐蚀处理的新墓碑,而绝对不是毛翼圣率族人重立的毛用墓碑,却是一块为缺乏学术道德者立的耻辱碑。不然的话,为什么不通过媒体发布消息,毛用墓碑那是韶山毛氏二世叔祖的墓碑,是国家级的珍贵文物,还放在凤羽毛家湾毛华诗家中,那可是触犯《文物法》的事。另外,即使毛太华在永胜生活过,并留下后裔,难道"洪武调卫"来的毛姓只有毛太华一人,永胜毛氏都是毛太华苗裔?都与韶山毛氏同源共祖?

    综上所述,"永胜毛氏与韶山毛氏同宗共祖"还结论过早。"研究"还远未结束,"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二、对"祖籍"词义的理解


    《辞海》(1999年版)关于"祖籍"的解释是"原籍;祖先居住占籍的地方。"这种解释有明显的不确定性,给人一种莫衷一是的感觉。"祖",《辞海》说指"父母以上的尊长",《辞源》说指"祖先,祖父",两种解释的意思是一致的。我们暂且认同《中湘韶山毛氏族谱》《源流记》的说法,如果"祖籍"即"祖先居住占籍的地方",韶山毛氏始迁祖毛太华占籍江西吉水,那毛泽东祖籍江西吉水;毛氏54代祖毛璩占籍三衢(今浙江衢州),毛泽东祖籍浙江衢州;52代祖毛宝,占籍河南原阳,毛泽东祖籍河南原阳。上述说法是排他的,坚持"祖籍"只有一个地方,而毛炳汉编著的《毛姓氏话》⑻则认为"祖籍"有多个地方,还说河南宜阳是毛姓受姓始祖毛伯郑的再封地,陕西华县是首封地,因而江西吉水、浙江衢州、河南原阳、河南宜阳、陕西华县都是毛泽东的祖籍。按照《辞海》的的解释,以上说法似乎无可厚非。但现实生活中又如何认定"祖籍",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毛炳汉是湖南湘乡人,与毛泽东同宗共祖,如果有人问炳汉先生的祖籍在哪里,是否也是这样回答呢?要是这样回答,问者会感到莫名其妙。假如按照这种溯源法,毛泽东祖籍远不只这些。陕西华县是毛伯郑的始封地,而毛伯郑是周文王的第九个儿子,周文王"占籍"岐山下的周原地区(今陕西岐山县),周文王是黄帝的后裔,黄帝降生在轩辕之丘(今河南新郑西北),因而毛泽东祖籍又有陕西岐山、河南新郑。从黄帝到毛泽东有100多代,那该有多少"祖先居住占籍的地方"?从黄帝还可以往上溯,至少可以到太昊伏羲,伏羲是中远古时期的中华"三皇之首,百王之先","以木德王",都于宛丘,今河南淮阳,毛泽东祖籍河南淮阳。伏羲是中华万姓之祖,那中国人都是一个祖籍--河南淮阳。如此关于"祖籍的研究,既离谱,又离奇,而且悖离了人们通常的思维习惯,在我们社会生活大环境中 ,是毫无实际意义的。

    "祖籍"如何理解?笔者以为:在一般历史背景和语言氛围下,祖籍,就是祖父居住占籍的地方。如果几辈客居某地,至多上溯到高祖,中华民族讲"五服之亲"、"五世而斩",即五世之后就不存在什么亲缘关系了。"最后一个儒家"梁漱溟出生在北京,祖籍广西桂林,从曾祖父梁宝就开始定居北京,可仍在五服之内。梁漱溟先祖也先帖木耳,"居河南汝宁府汝阳县","汝阳地属大梁,故以梁为氏"。据《元史》记载,也先帖木耳是元世祖忽必烈第五子和克齐之子,按一些"祖籍"研究者的逻辑,那梁漱溟的祖籍应是河南汝阳,上溯到蒙古,再往上溯,就要赖"祖籍"研究者考证了。如果广义地理解"祖籍",也可以把始迁祖的原籍说成是祖籍,如台湾岛的原住民,有很多是从福建移民过去的,在台湾已经有几代,甚至10几代了,可他们的祖籍仍在福建某个地方。福建的汉族居民都是从北方迁徙过去的,如果再溯源系流,那很多台湾人的祖籍就不是福建,而是河南、陕西,甚至甘肃了。因此,笔者呼吁,"毛泽东祖籍"的研究者们,应当停止这种天方夜谭似的"研究",不要在地方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或者为了取得所谓研究成果而丧失研究者的历史道德和学术原则。


三、如何看《韶山毛氏族谱》中的《源流记》


    当代毛泽东祖籍研究的主要依据是《韶山毛氏族谱》中的《源流记》。每一部家谱、族谱,或详尽或简略地叙述了家族的世系源流,有的还有专门的源流篇,大都是通过序、跋或世系图表反映出来的。《韶山毛氏族谱》在清乾隆二年(1737)由毛尔达、毛彝生诸公创修,谱中并无专门的源流记,只有毛特英"自记":"吾族由江西迁云南,籍军户者,始祖太华公也。太华公称隐君子,从云南应募来湖南之湘乡北门外,则土名绯紫桥也。复卜居湘潭七都之韶山铁陂者,太华公之子清一与清四也。"《会宗说》云:"粤自吾祖太华公元至正年间避陈友谅之乱,由江西吉州仙茶乡迁云南,因与乡人蔡姓者共垛(似应为"躲")澜沧卫,乱定后,洪武十三年庚申奉朝廷招募之令,公偕蔡及子清一清四来湘乡北门绯紫桥。"

    谱叙韶山毛氏始祖毛太华,在明洪武年间从云南澜沧卫来湘乡,经毛氏族人历代口耳相传,应该有一定的可信度。而来湘时间和原因与历史不符,可能因代远年湮,恐是后人误传误记。至于由"江西吉州仙茶乡"去云南,那就值得怀疑了。在清康熙年间,江西吉州有毛氏族人执毛氏族谱来韶山寻亲,邀约韶山毛氏家族派人去江西吉州认祖归宗,但韶山毛氏族人以路远年荒为由婉拒,却认可江西吉州毛氏族人所执之谱对毛氏家族源流的记叙。很有可能韶山毛氏创修族谱是由此而引发。同时,湖南有一种说法"江西填湖广",元末明初连年的战祸和兵燹,使湖南大部分地区田园荒芜,庐舍成为废墟,原有居民大量散亡。随后,苏、浙、皖、闽、赣人大批涌进湖南,"从征"、"屯垦"、"宦游"和从事商贸活动,又以江西人居多。江西人中,多来自吉安府的泰和、庐陵、吉水,南昌府的丰城、南昌诸县。江西人大都应募而来,少有在城市繁华之地,多在穷乡僻壤之间从事耕垦劳作。韶山毛氏初修族谱,也可能要让自己的先祖来自江西,又与相传中来自云南澜沧卫不相吻合,于是就画了一道迁徙"曲线",也就有了"洪武十三年"、"应募"之说。初修主修毛尔达是毛太华的十二世孙,所修之谱"载太华公以下至八代诸祖,有仅书名、仅书字者,诸祖妣姓氏、茔域多无所载者",只是到了曾祖这一代,内容才稍微多一些,这是符合实际的,族谱初修时,纂修者对曾祖以上先祖的生平能知道多少?值得称道的是,他们并没有像其他一些家谱纂修者那样去肆意编造先祖的派名、字号、生卒年、官阶爵次、婚配、子女、坟茔等情况。毛泽东祖籍研究者探源溯流,主要依据的是《韶山毛氏族谱》,也应该依据初修族谱才对。

    近150年之后的光绪七年(1881),韶山毛氏家族才续修族谱,这就是《中湘韶山毛氏二修族谱》,谱中增加了《源流记》:

    "吾族派接西江,自宋工部尚书让世居三衢,生子休公,官至银青光禄大夫、国子祭酒兼殿中侍御史,出使吉州,迎尚书让公就养,占之吉之吉水龙城,家焉。二十一世传至伯温公,官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考据西江宗人,执谱相访,实属西河的(嫡)派。而始祖太华公位下,书载元至正年间避乱由江西吉州龙城迁云南之澜沧卫,娶(妻)育子八。明洪武十三年庚申,携长子清一、四子清四官楚,居湘乡北门外绯紫桥。十余年后,清一、清四复卜居湘潭三十九都,今之七都七甲韶山,开种铁陂等处,编为民籍。"

    《源流记》述毛太华以上世系与江西吉水毛氏族谱所载的《龙城毛氏始事录》相一致,就足以说明韶山毛氏对吉水龙城毛氏在族源上的认同,毛氏世系"源远流长",也让韶山毛氏家族获得了精神上的满足,但完全不等于历史的真实。

    家谱是一个家族的自我记录,具有强烈的宗族意识,隐恶扬善,为亲这讳,攀宗附祖,牵强附会地夸大、编造本族的显赫历史,按照儒家礼教重新塑造祖先的形象,规范先人的言行,热衷于从古代文献中去爬梳线索,甚至根据戏曲、话本、小说和民间传说,用姓氏这根"线",随心所欲地贯串起来。因此,要充分认识到家谱是"天下最不可信之文籍"⑼。私修家谱的通病是追认"帝王将相泽被后世、文章节义昭垂史册、为后儒仰宗"的古人为始祖⑽,"宋元以后,私家之谱,不登于朝,于是支离傅会,纷纭chun(由足、春二字合成一字) 驳,私造官阶,倒置年代,遥遥华胄,徒为有识者喷饭之助也。⑾"文天祥说家谱"凿凿精实,百无二三"⑿。胡适也说:"家家都是古代帝王和古代名人之后,不知古代那些小老百姓的后代都到哪里去了?"⒀《韶山毛氏族谱》的纂修者也不能免俗,同样落入私修家谱攀援先贤,编造世系的窠臼,因而在《中湘韶山毛氏二修族谱》中出现了难以自圆其说的《源流记》。作为一个家族自我纪录的"源流记",外人是没有权力去说三道四的。但《韶山毛氏族谱》中的《源流记》,牵涉到一些研究毛泽东祖籍的人们是以此为主要依据,那就有必要进行推敲和分析了。二修谱中的《源流记》既照应了初修谱的说法,又有一定的区别。区别有三:一是初修说毛太华是从吉州仙茶乡去云南的,"仙茶乡"是否就是"龙城"?二是初修并未交代毛太华有几个儿子;三是初修说毛太华"应募"来湘,并非"官楚"、"以军功拨入楚省"。《源流记》把毛太华及其子迁徙、生存状况嫁接到"西江宗人"所执之谱上,"始祖太华公位下,书载元至正年间避乱由江西吉州龙城迁云南澜沧卫,娶(妻)育子八。......编为民籍。"这里有两个问题必须澄清,一是韶山始迁祖毛太华的情况是如何传送到吉水龙城毛氏家族的?当毛太华背井离乡时并没有确定去的地方,是在逃难途中在云南澜沧卫定居下来的,龙城毛氏家族并不知道,更不可能知道从云南来到湖南湘乡。因此,这只能是毛太华及其子主动与龙城毛氏家族联系的。在当时的自然条件下,封闭在山村的毛太华及其子要与千里之外的龙城毛氏联系,,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更何况与谁联系?毛太华离开龙城几十年,老家的亲人生死未卜,他能用什么方式去取得联系?第二,即使联系上了,也反馈了自己的情况,龙城毛氏族谱上是否就会有所记载?一个地方某个姓氏的族谱,并不记录已经远离家乡的分支族人的世系,这是私修家谱的通常做法,至多在毛太华父亲位下纪录:子太华,迁云南澜沧卫。仅此而已。如毛太华的情况在龙城毛氏族谱上有纪录,完全可以查看〔吉水 〕《铎塘毛氏重修龙城源流族谱》(南宋度宗咸淳九年癸酉即公元1273年二修至1919年五修谱),可至今无人出来举证有载。二修谱之所以这样说,目的在于把江西吉水毛氏之"源","流"到湖南湘潭韶山,把韶山毛氏与龙城毛氏在世系上衔接起来,"完善"初修谱关于韶山毛氏世系源流的说法。难能可贵的是,在《凡例》中明确说明:"源流遵照老谱,上奉太华公为始祖,始迁为大宗,崇本也。"对毛太华以上世系"直削不录,存实信也"。这似乎可以说族谱纂修者对毛太华以上世系也是心存疑虑的,才会有"存实信"之说。

    令笔者茫然不解的是,倒是一些研究毛泽东家族史的专家、学者们,以非信史的《源流记》为本,为什么如此热心地为韶山毛氏溯源系流,其社会价值究竟在哪里?去问天下毛姓族谱纂修者,,有几人不说毛姓受姓始祖是毛伯郑?"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只是一种文化认同,并非存在血缘上的关系。中国古代的姓氏有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各个家族在不断地迁徙繁衍,再加上民族的融合,姓氏上的血缘关系已经淡化,要想从血缘关系上找到现代某个家族的姓氏与远古时代某个家族的姓氏之间的联系是完全不可能的。


    引用文献:

    1. 郑艮安.毛泽东祖籍在浙江衢州,党的文献,1997(3)
    2. 郑艮安.毛泽东祖籍溯源-从韶山到衢州,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
    3. 董志珍.衢州市谱牒资源综述,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
    4. 刘宝琛.毛泽东祖籍新溯-河南原阳,党的文献,2002(6)
    5. 毛国杰.韶山毛氏祖根在河南原阳,党的文献,2002(6)
    6. 简良开.从永胜到韶山--毛泽东祖先事,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
    7. 简良开.澜沧卫与毛泽东先祖父之谜,韶山报,2001.9.10
    8. 毛炳汉.毛姓氏话,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
    9. 谭其骧.湖南人由来考.近代湖南人之蛮族血统.长水集(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10. 朱轼.朱文瑞公集.卷一.高氏族谱序
    11. 钱大昕.潜研堂文集.卷二十六.钜鹿姚氏族谱序
    12. 文天祥.庐陵文丞相全集.卷八.跋李氏谱
    13. 胡适.曹氏显承堂族谱序.胡适全集.卷一,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3-08-22
江西吉水建成毛泽东祖籍
江西吉水建成毛泽东祖籍渊源展示馆 拟5月1日迎客
2011年03月18日 15:2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30)  【字体:↑大 ↓小】  
http://www.chinanews.com/sh/2011/03-18/2916378.shtml


中新网吉安3月18日电 (王昊阳 王重锴 周绍腾)18日,记者从江西吉水县毛泽东祖籍龙城历史文化研究会获悉,吉水县正在建设的毛泽东祖籍渊源展示馆目前已进入场馆装饰和布展阶段,拟于5月1日开馆,正式对外接待游客。

  据吉水县电视台副台长、毛泽东祖籍龙城历史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毛凌志介绍,韶山冲毛氏始祖毛太华,出生于江西吉水县八都镇龙城,后历经战乱,辗转迁往湖南湘潭,江西吉水为毛泽东祖籍,该地曾发现毛氏族谱,详细记载毛太华家庭迁徙经过。在八都镇东南的龙城遗址上,挖掘出印有“毛氏祖基”楷体字样的古砖。事后,湘潭毛氏特地前来八都认祖归宗。

  据了解,元末明初时,红巾军起义,吉水饱受各派武装之害。为避战乱,青年毛太华离开龙城西至云南澜沧卫谋生。后明军平定云南,就地招募一批军士扩充队伍,毛太华应招入伍,屯垦戍边,娶妻生子。30余年后,适逢朝廷要从邻县调集人员以填充湖南人口,毛太华故离开客居地,“以军功拨入楚省”,成为韶山毛氏始祖,传到第20代孙,便出了伟人毛泽东。

  1993年,“纪念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火炬接力活动”,从延安、北京、韶山、井冈山,最后传到八都。1996年9月,在吉水县八都镇105国道旁,八都人民修建了一个纪念碑,上书“毛泽东祖籍八都”几个大字,该碑刻文字由时任江西省委书记毛致用送至北京,经中共中央文献资料研究会审查后批准。从此,前往吉水瞻仰伟人祖籍的游人络绎不绝。

  毛泽东祖籍渊源展示馆位于吉水县城北文化公园西北角,设有三个展厅,一个为中央瞻仰大厅,一个展示吉水龙城历史文化,另一个展示“毛泽东的光辉一生”。展示馆陈列内容包括序厅、龙城九派、祖籍龙城、毛家骄子、寻根问祖等五个部分。

  近年来,吉水县积极推进毛泽东祖籍景观建设,并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相连,将吉水八都建成一座集红色旅游、爱国主义教育及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形成一条独特的“红色旅游”线路。(完)
[ 此贴被南山在2013-08-22 22:22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3-08-22
从永胜到韶山--毛泽东祖先事
从永胜到韶山--毛泽东祖先事
http://www.zxhsd.com/kgsm/ts/2006/04/06/0848633.shtml

网群价:¥15元
市场价: ¥20 元
ISBN:7222045295
开 本:32开
  
折扣:75折
出版社:云南人民
页数:264页
作者:简良开
立即节省:5元
2005-09-01 第1版
2005-09-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本    
导语
        韶山毛氏始祖毛太华在元末明初客居云南澜沧卫,娶妻生子,立有军功,后以军功内迁湖南时带走八个儿子中的长子和四子,有六个儿子留在澜沧卫继续繁衍生息下去。那么,何为澜沧卫?在云南何处?毛太华是从军到云南?还是避乱到云南的?什么时候到云南,又何时内迁湖南的?有几孩子留在澜沧卫?澜沧卫毛氏族人中,哪支哪派属于毛太华的后裔?本书将为揭开这些谜。

内容提要

目录
序/李德勇  江勇/1
简良开与毛泽东祖籍研究(代序)/木祥/3
溯  源
毛泽东祖先曾在永胜留下后裔/舒家政/3
韶山毛氏与永胜毛氏同源共祖/何守伦/6
毛泽东与云南一代伟人的生死奇缘/缪开和/16
毛泽东祖籍在浙江衢州/郑艮安/27
云南永胜——韶山毛氏的客籍/郑艮安/37
毛泽东始祖戍滇地点及离滇时间考略/吴宝璋/51
毛泽东祖先与永胜毛氏新考证/简良开/60
韶山毛氏与永胜毛氏/简良开/65    
毛泽东祖籍世系揭秘/毛炳汉/71
毛泽东祖籍、世系和家族迁徙路线/毛炳汉/79
云南毛氏/毛炳汉/82
澜沧卫与毛泽东先祖父之谜/简良开/87
韶山毛氏五修族谱  永胜毛氏收族归宗/简良开/103
寻根
李讷寻根到永胜/井晓晴/109
李讷寻根到永胜  历史悬疑见分晓/简良开/111
毛氏后代云南千里寻亲/京海华/128
圆梦
期盼六百年  圆梦在韶山/简良开  陈世雄/137
携手做好毛氏品牌大文章/简良开/146
文山仁水  光彩照人/简良开/153
展望
发展先进文化  推出永胜品牌/简良开  陈世雄/163
发挥优势  造福一方/陈怀湘/174
立足史实  着眼未来/简良开/177
缅怀伟人  亲情永存/简良开/192
史料
永胜建置沿革/唐兆坤/207
明代澜沧卫简史/唐兆坤/210
永胜县的湖广籍人/唐兆坤/225
澜沧卫军民指挥使司/曾必孟/229
澜沧卫古城简介/苏尚武/233
《云南简史》节录/237
《乾隆永北府志》卷三节录/247
《乾隆永北府志》卷七节录/250
《永胜县志·大事记》节录/251
《永胜县志·地理志》节录/253
《韶山毛氏五修族谱·卷八》摘录/255
毛氏家族源流世系图/陈世雄/258
后  记/263


前言
    中共永胜县委书记  李德勇
    永胜县人民政府县长  江  勇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毛泽东的横空出世,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社会面貌和世界的政治格局,同时也彻底改变了他本家族的历史。毛泽东作为世纪伟人,千古伟人,以无与伦比的杰出才华和彪炳千秋的历史地位决定着他是中国乃至世界永远注目的焦点。人们在追溯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轨迹,不仅跟踪他一生的革命实践活动,同时研究他的家世文化,从中探索其底蕴和真谛。毛泽东家世一经披露于世,中华大地便掀起毛泽东祖籍溯源热,历史的澜沧卫成了人们关注的又一焦点——澜沧卫(今永胜县)是毛泽东祖先曾经生活并留下后裔的地方。
    回顾历史,六个世纪前,明王朝在永胜设置澜沧卫,推行“寓兵于农,屯民实边”政策,留驻永胜的近万名中原军士正式实行屯卫制,这些来自湖广、江西、江苏、南京等地的中原军士成了永胜汉族始祖。  《韶山毛氏族谱》记载“我族始祖太华公,元至正时人也,避乱由江西吉州龙城迁云南之澜沧卫,娶王氏,生子八。明洪武十三年庚申,以军功官人楚省,携长子清一、四子清四与之偕行。解组时居湘乡北门外绯紫桥。十余年后,清一、清四两公卜居湘潭三十九都,今之七都七甲韶山家焉”。可见,吉水、永胜、韶山有一种剪不断的历史渊源。2001年底,韶山毛氏五修族谱,将永胜毛氏正式归宗入谱,载人史册——“据有关考证,澜沧卫即今永胜县,太华公携清一、清四官楚后,留在澜沧卫的清二、清三等六个儿子及其繁衍的后裔,形成了与韶山同一始祖的永胜毛氏……”
    简良开同志在由中共永胜县委宣传部编辑出版的《毛泽东祖先事——从永胜到韶山》(内部版)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润色、整理,增添部分图片及内容后,主编的纵永胜到韶山——毛泽东祖先事》一书,全面深刻地阐述并明确解答了读者渴望揭开的毛泽东祖先之谜历史的澜沧卫现在哪里?毛太华在何时进入云南澜沧卫?怎样立下军功?娶妻王氏是何种民族?何时内迁湖南?内迁时带走长子清一、四子清四,留在澜沧卫继承军户的子女有几个?永胜,太华后裔今何在?何为永胜毛氏发祥地?为什么说“郡望西河”,“脱颖门第”、“注经世业”、“捧檄家声”、“聪听彝训”是永胜毛氏家族的传承经典?等等。
    我们相信,读者阅读此书,定会激发起对毛泽东祖先第二故乡——澜沧卫(今永胜县)的向往。同时,若干毛泽东祖籍溯源之谜,也会得到诠释。
    2005年6月6日

后记
    《从永胜到韶山——毛泽东祖先事》付梓,我深感欣慰。
    在这里,要感谢浙江衢州社科联主席郑艮安先生、湖南省社科院研究员毛炳汉先生、云南省委宣传部缪开和先生,为本书提供了重要文稿。还要感谢湖南省委宣传部、湖南省韶山管理局、湘潭电视台、韶山市、江西吉水县、云南日报、丽江日报、丽江电视台的领导;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冯蕙、王允升,河南大学教授刘玉琛,湘潭博物馆王孝柏等专家、学者、同仁;毛泽东的女儿李讷,族人毛崇文、毛泽英、毛雨时、毛远俊、毛远义、毛凌志,以及王天玺、京海华、张红苹、张晓诚、李世明、唐兆坤、何守伦、舒家政等同志的关心支持。
    本书的形成经历了从雏形文本到成书的充实积累臻善过程。2000年5月,我编的《澜沧卫——永胜县,关于毛泽东祖先事》,作为永胜毛氏研究课题组向湖南省和韶山市有关方面呈送的史实资料,是最初文本,约63400字。在此基础上,2002年4月,编出与来永胜寻亲的江西吉水县委寻亲组交流的脉胜——韶山,毛氏会宗收族史料汇集》,为第二文本,约90000字。2003年年初,经过再次大幅度充实完善,形成约18万字书稿即第三文本《毛泽东祖先事——云南永胜毛氏研究文集》。同年,在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成立了由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张建华为主编,我为执行主编,马志典(责任编辑)、余正波为副主编,陈世雄、胡延平、蔡平波、高潮明、杨宝琼、张顺彩、姚红明为编委的编委会,历时半年有余,集思广益,精心策划,由中共永胜县委宣传部编辑出版了《毛泽东祖先事一—从永胜到韶山》(内部版)。承蒙云南人民出版社的关心支持,本书经过再一次润色、充实、调整,增加了部分内容和图片后,得以正式出版,在此深表感谢。
    在成书过程中得到中共永胜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重视、关心和支持,得到社会各界和毛氏族人王心慈、陈怀湘、毛斌彩、毛诗奇、毛唐诗、毛华诗、毛志能、毛嘉鹤、毛志祥、毛部堂、毛树堂、毛秀禄、毛炳荣、毛炳福、毛炳兰、毛德清等同志的协助和配合,在此深表感谢。
    由于我水平有限,条件欠佳,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恭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简良开
    2005年6月

精彩页(或试读片断)
    一  永胜文化的历史渊源
    永胜是以汉族为主的、典型的“中原文化中心论”的县份。但在明代以前的历史上并无汉族的记载,是“洪武调卫”从根本上改变了永胜的民族结构。近万人的中原军民的入主,开创了永胜文明史的新纪元,为永胜积淀了极为丰厚的文化底蕴。永胜汉族的先民,大都是湖广、江西、江苏、南京籍人,在民间凡是在元末明初进入永胜的外籍人都被称作是“洪武调卫来的”。现今永胜坝区乡镇的村庄、地名都是以当年屯戌时第一任长官姓氏及军马营伍之设命名的,如毛家湾、宋官、马军、金官、梁官、顶官、翁彭、马伍、马场、大营等等。尽管从“洪武调卫”迄今,时光已过去了六百多年,繁衍生息,延绵嗣续已超过二十代,况且永胜与中原关山重重,远隔数千里,从无联系,长期杳无音信,加之沧桑巨变,一切都显得遥远、陌生,甚至不可思议。但是,永胜人的血管里流淌着中原先民的精血,这是不可否认的历史事实。永胜汉民中有相当多的姓氏家族都还保存着自己的家谱,家谱或祖墓碑上都有始祖名字和祖籍来历的记载。汉族的祖籍文化、图腾文化、农耕文化、军屯文化、饮食文化、建筑艺术、民居风格、民风民俗、音乐、戏剧、舞蹈等各方面无不带有中原文化的浓郁色彩,有的仍保持着中原文化的原形。当然,也有变异和创新,那就是中原文化的传承与当地土著文化的有机结合,创造出灿烂的地方民族文化,构成永胜的文化品牌。
    在众多姓氏家族中,首屈一指的当数毛氏世家。毛氏是中华民族子孙中赫耀千古的一大世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文化品位极高。从“以国为氏”、“派衍西河”到河南原阳到浙江衢州到江西吉州到云南永胜到湖南韶山,不愧为天下第一家。毛氏自古多人才,从开宗鼻祖毛伯到战国毛遂到东晋毛宝到三衢始祖毛璩到江西吉水始祖毛让到永胜、韶山始祖毛太华,到改变中国、影响世界的东方巨人毛泽东,英才辈出,誉满全球。
    永胜毛姓人口有三千多人,约占汉族总人口的1.25%,遍及城乡各地,相对集中并以毛姓命名的村庄就有8个。过去,人们崇拜敬仰毛泽东,是因他是伟大的革命导师和领袖,人们心中的红太阳,并不知道他的家世,也不知道他与云南的生死奇缘,更不知道他的祖上与永胜毛氏有什么内在联系。
    福音来自伟人的故乡,是韶山人崇拜祖先的美德告知了热心于毛氏研究的专家、学者、权威人士和舆论界,舆论的传媒作用唤醒了永胜人。P164-165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3-08-22
毛泽东祖籍源自浙江江山
毛泽东祖籍源自浙江江山
http://www.ycwb.com/xkb/2007-03/23/content_1424613.htm

--------------------------------------------------------------------------------

金羊网 2007-03-23 09:38:57

伟人宗族世代上溯千年


新快报讯 (钟新)在国人的记忆中,毛泽东祖籍是湖南韶山。但浙江省江山市委宣传部昨天公布,毛泽东的祖籍地是浙江省江山市石门镇清漾村。这一最新结论源自清漾村发现的《清漾毛氏族谱》,使这位伟人的宗族世代又上溯千年。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工作人员在
1990年整理馆藏中,发现了一部珍贵家谱———《韶山毛氏族谱》。

这段历史才得以明示:毛姓从周朝开始,最早居住长江以北,是为“北毛”。后因战乱南渡,迁居江南。“南毛”的始祖叫毛宝,是毛氏家族的第52代。毛宝的儿子因战功受封,居住在信安(即今衢州一带),从此繁衍生息,称为“三衢毛氏”。毛宝的第八代后裔中,有一个叫毛元琼的,迁至石门清漾,清漾毛氏自此为始。北宋时,时任工部尚书的毛让从衢州迁至江西吉水。浙江衢州、江西吉水、湖南韶山三点由此联系起来。

1993年浙江省衢州市社科联副主席郑艮安获得《韶山毛氏族谱·凡例》的复印件,上面有句话———“自宋工部尚书让公(记者注:即毛让)世居三衢。”而《辞海》等许多书籍上都记载“三衢”就是衢州。郑艮安如获至宝,认真研究相关课题。

1999年,离休干部毛永国获得了毛氏后裔出售的66卷本的《清漾毛氏族谱》。

经两人研究,一条红线串起了两部族谱:毛氏祖先让公———让公世居三衢———三衢毛氏主系在清漾。

2006年11月,浙江省江山市毛氏文化研究课题组在江西省吉水县八都镇毛家村,查阅吉水《铎塘毛氏重修龙城源流族谱》残谱时发现了蛛丝马迹。经与吉水县毛氏文化研究组织者及代表人物毛凌志交流,毛凌志认同了“韶山毛氏迁自三衢、三衢主系在江山清漾”的观点。

12月,研究组成员毛冬青找到了那已非常熟悉的文字:“吾族派接西江,自宋工部尚书让公世居三衢。生子休公,官至银青光禄大夫,国子祭酒兼殿中侍御史,出守吉州,迎尚书让公就养,占籍之吉水龙城家焉……则吾族远祖让公,始祖太华公,来从江右,籍落湘南,可谓源远根深,存实昭信矣。”课题组查阅馆藏文献,与毛氏文化研究专家进行交流探讨,最终得出结论:韶山毛氏系出吉水毛氏,吉水毛氏系出三衢毛氏,三衢毛氏主系在江山清漾。

对于这一结论,湖南省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室主任毛炳汉教授予以肯定。他说,江南毛氏是中华毛氏的主系,衢州毛氏是江南毛氏的主系,而清漾毛氏又是衢州毛氏的主系。毛泽东的祖籍与清漾有一脉相承的联系。

为了表达认祖归宗的诚意,2006年12月在毛泽东同志诞辰113周年这天,江山市政府和江山市文化界领导及专家,在距离市区20多公里的石门镇清漾村,用民间传统的方式迎接来自湖南省韶山村的《韶山毛氏族谱》。《韶山毛氏族谱》回“老家”江山,意味着江山与韶山毛氏一脉相承的结论,得到了韶山毛氏宗亲的完全认同。

据悉,江山、韶山毛氏同根同源,蒋介石的发妻毛福梅也是奉化毛氏的后裔。
[ 此贴被南山在2013-08-22 22:23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3-08-22
毛泽东鼻祖 封国位置在河南原阳
毛泽东鼻祖封国位置在河南原阳
2012-12-25 16:21:27 来源: 原阳新闻网 作者:毛国杰 评论:0 点击:149  收藏  0
http://www.yyxxww.com/html/2012/hzyy_1225/876.html

自1997年浙江郑艮安先生的《毛泽东祖籍在浙江衢州》,1998河南大学刘玉琛先生的《毛泽东祖籍研究新溯-河南原阳》,1999笔者的《毛泽东祖籍在河南原阳新说》,2002年笔者的《韶山毛氏祖根在河南原阳》四篇论文,...

    自1997年浙江郑艮安先生的《毛泽东祖籍在浙江衢州》,1998河南大学刘玉琛先生的《毛泽东祖籍研究新溯-河南原阳》,1999笔者的《毛泽东祖籍在河南原阳新说》,2002年笔者的《韶山毛氏祖根在河南原阳》四篇论文,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和中央档案馆及毛泽东专家组的专家认可后推荐给《党的文献》予以发表向世人公布后,中国谱牒资料研究中心约笔者亲自撰写了由中国谱牒资料研究中心主任李吉为主编,目前中国最具权威性的中国《寻根问祖》系列丛书《毛》氏分册。并得到了许多专家学者的认可,如:中国谱牒资料研究中心主任李吉教授来信说:“毛泽东祖籍确是原阳,河南原阳是当之无愧的毛氏祖庭!”并题“河南原阳毛国故地”八字;韶山毛泽东纪念馆研究室主任龙剑宇也来信说:“我认为您在确定河南原阳系毛泽东祖根这一环节上当推首功”;提出毛泽东祖籍在浙江衢州的郑艮安先生也在自己的专著《毛泽东祖籍溯源一一从韶山到衢州》一书中在引用了笔者的毛国位置考证后写道:“毛先生的考证与笔者毛国之地由汉以前的西河郡归属三国魏以后的荣阳郡”推断相一致。所以毛泽东祖籍在河南原阳的结论应该是正确的,河南原阳一一韶山毛氏古籍。”就连目前全国毛姓认可的中华毛氏联谊会会长主编的《中华毛氏通书》中也这样写道:“从最新研究资料表明,荥阳阳武为毛国封地理由和证据较为充分。是唯一毛氏有明确记载的封地。”

    但2009年5月21日笔者应邀参加“毛泽东祖居地在浙江江山新闻发布会”期间,又有专家提出河南原阳为毛泽东祖根地,没有异义,但毛氏鼻祖毛伯郑的封国位置,还有待探讨,因会议时间安排较紧,没有能和诸位专家坐下来,细细请教,今又接河南省毛氏文化研究筹委会通知,让我在这个会上把毛氏封地在原阳的有关论点、论据理由给予说明,我知道今天参加会议的都是专家、学者、领导、宗亲,掌握的资料、了解的情况比我多得多,我可能是班门弄斧,但大家都说尊敬不如从命,我也只能甩砖引玉作如下汇报,以就教于各位专家学者、领导宗亲。如有不当之处还请大家原谅赐教。

    为了使大家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思路,我在这里引用一段中华毛氏联谊会毛炳汉主编的《中华毛氏通书》中的一段话作为目前全国毛氏研究的基本情况作以介绍,《中华毛氏通书.前言》中这样写道:“河南原阳(古荥阳阳武)是毛氏的祖根地,可能有些人还有异见,亦可讨论。我们是这样考虑的,江南毛氏追根有据可依的只能追到毛宝,而毛宝在史书和族谱中明确记载是古荥阳阳武人(即今原阳人)并且毛渐在《清漾毛氏族谱.源流序》中明确写有“周衰,诸侯相吞而毛国亡,子孙因以为氏,秦并天下,罢侯置守,其地入荥阳。”又“始祖毛伯,讳郑,伯爵娶姜氏、张氏、夏氏,生九子。伯为周文王第十子,武王四年封毛伯于司州荥阳郡。”而其他地方则是没有确切记载。再是毛国杰在《党的文献》1999年第1期发表有《毛泽东祖籍在河南原阳新说》,在2002年第6期发表有《韶山毛氏祖根在河南原阳》(详见本书第三篇第四章中的重要论文)也提出了一些目前较为可信的证具,毛氏家族和大部分专家学者对毛氏得姓鼻祖毛伯郑封地所在位置的研究情况。

下面我就上面提到的有关论据和看法做如下汇报:

    一、史书记载

    《史记》、《左传》、《通志》、《元和姓幕》等宋前史书,有的可能早已散失,今天看到只是记述毛叔郑本人事迹,或毛氏为周初封国得姓,对封国位置无有一部记述,仅有1、陈彭年的《广韵》记有“本居钜鹿,避难荥阳”提了具体位置,但并未说明什么时间,什么人,本居钜鹿,避难荥阳,如果是说毛遂及其后人本居钜鹿,后来在毛宝前又避难回迁荥阳这也符合历史事实,因为毛遂因仕,迁居钜鹿,后隔三十代,毛宝又成了荥阳阳武人,是那一代,什么时间,什么原因,毛宝才又成了荥阳阳武人还没搞清,也可能这是最好诠释。

    2、清代张澍撰的<姓氏寻源》在解释《广韵》时,“按”“周采邑毛即河南籍水毛泉也”,查各种辞书无籍水毛泉具体位置。但原阳有:“济隧”(古地下水名),毛滩(村名)济隧就发源于毛滩,济隧、籍水,毛滩、毛泉皆谐音。不知是否该地,还有待考证。

    其它以后的著作,如:《姓氏寻源》,《姓氏辞典》等等近现代的姓氏著作,大多是引用前朝书文,意思大致相同。只能作为参考。大家可能认为我说话好像有点武断,我认为:史书应该是当时代人记述的更为准确,其次才是临代,再其次是后代考证;如果有当代人的记述,临代或后代只能作为参考,其可信力不能与当时代人的记述相抗衡,除非当时代人的记述有明显错误。如不符合客观现实,该时间不具备客观的发生条件等,同理,一个家族的事,本家族记述应该比其他人记的清楚,且更可信,一是自己家族的事,二是自己族人承认,三是对自己祖先和事一般不会胡编乱造。但会坏事避而不记,好事添枝加叶,这是人之常理。既然古代史书没有明确记载,近现代的一些观点又找不到其提出的依据,咱不妨看看毛氏家族即毛氏族谱对自己始祖的封地是怎样记述的。

二、族谱记载

    晋咸和元年(326)州陵开国侯毛宝(原序):

   “毛氏本姬姓也,乃文王第九子,讳叔郑,封于毛,是为毛伯,而为毛氏之始祖。……周道衰,毛伯亡其爵邑。至二十二世祖遂为平原君客,定梦有功,威震诸侯,置守之地,入于荥阳,后世以为望族”。将其封国位置定在荥阳附近。

    大唐开元乙亥年(735)秘监贺州毛衷(原序):

   “州陵(毛宝)而前,皆荥阳阳武人也。归乡(毛璩)而后,皆三衢信安人也”,将毛宝以前的人物皆定在荥阳阳武,封国位置自然也在荥阳阳武。

    北宋元丰六年(1083)龙图阁待制毛渐《清漾毛氏族谱·源流序》

   “吾毛氏,出姬姓之后。盖武王有天下,封建宗亲,屏藩王室,以文王庶子分土于毛.……周衰,诸侯相吞而毛国亡,子孙因以为氏。秦并天下,罢侯置守,其地入于荥阳”.将封地定在荥阳附近。

    清同治已已年(1869)《清漾毛氏族谱》中的《始祖毛伯至五十二世宝公世系图”更明确的写道:“一世毛伯,讳郑,伯爵。娶姜氏、张氏、夏氏,生九子(琳、漆、谦、城、卫、智、通、达崇)。伯为周文王第十子(一说为第八子).武王四年(前1043)封毛伯于司州荥阳郡,复为成王卿士,后有为周司空者,有于召伯立王子朝者。周衰,秦并天下,其地入于荥阳,子孙因以为姓。五十一传世居江北”。                                                                      

    更明确的说明毛伯郑始封于武王四年,封地在司州荥阳郡内。

    在这里把《清漾毛氏族谱》作以简单介绍:,毛氏有文字记载的谱牒应该是先秦史官所撰的《世本》,因该书记载战国前帝王和诸侯大夫的姓氏和世系,而毛叔郑为伯爵,是周文王之子,特别在宣王时达到鼎盛,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重臣。可惜《世本》在宋代遗失,难以证实。我们今天能看到的毛氏最早又较完备的族谱,是宋代的江山清漾毛氏族人龙图阁待制毛渐(1036-1094)所修《清漾毛氏族谱》(《宋史》作《毛氏世谱》,毛渐所修之谱的依据是梁尚书、兵部知谱事贾贽府所存旧谱,可能包括晋代毛宝、唐代毛衷所修的族谱,但已失传)该谱与元丰六年(1083)初撰,并作有毛氏《源流序》并对贾贽所存族谱进行了辨析,又对毛姓祖先作了介绍,保存了十分珍贵的毛氏世系资料。而《清漾毛氏族谱》从毛渐初修至民国二十五年(1936)由国学大师毛子水父亲毛世卿最后一修,相继续修十二次时间迢递近千年,详细记述了从始祖毛伯郑经22世毛遂,40世毛苌至52世毛宝的江北世系,又再从随晋室南渡的1世毛宝到57世毛永国之祖父的世系传承,共有109代,是所有毛氏族谱包括孔.孟族谱在内最为完备齐全的谱牒。2002年3月已首批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成为国之魂宝。

    光绪七年(1881)《韶山毛氏族谱·源流记》

     “吾姓系出周姬文王子毛伯郑之后,世为周卿,因国为氏。毛苌,注诗训古,西河遗派固深且远矣。……吾族派接西江,自宋工部尚书让公世居三衢”。虽未提到封国位置,但已说明是江西吉水、浙江衢州的支系。

    综上毛氏族谱可以看出:毛氏族人的公识是,毛叔郑是毛国始封鼻祖,封国位置在荥阳附近,或者荥阳郡阳武县。

     关于荣阳郡阳武县与河南原阳的关系:即原来的荣阳郡阳武县就是现在的河南省原阳县。这个问题河南大学刘玉琛教授已在《毛泽东祖籍研究新溯一一河南原阳》一文做了细致的考证与说明,这里不在赘述。

三、西河位置

    据考证《韶山毛氏族谱·源流记》“实属西河嫡派”的西河,不管作为“堂号”或“郡望”都与原阳有关。

     堂号,本意是庭堂、居室的名称.因古代同姓族人多聚族而居,往往数世同堂,或同一姓氏的支派、分房集中居住于某一处或相近数处庭堂、宅院之中,堂号就成为某一同族人的共同徽号,同姓族人为祭祀共同的祖先在其宅院庭堂、宗祠祖庙、族谱封面题写堂号,作为表明一个家族世系、区分族属、支派的标记。中国谱牒资料研究中心主任李吉说:“广义的堂号与姓氏的地望相关,或以其姓氏的发祥祖地,或以声名显赫的郡望所在作为堂号,亦作‘郡号,或总堂号”。又说:“地域观念命名的堂号,最为普遍,往往和各姓氏的郡望相关,也就是说以郡号或地名作为堂号。如呼延氏的‘太原堂,,林氏的‘西河堂,等,都是以地望为堂号。”

    《韶山毛氏族谱》卷七内封面镌有“民国辛已四修韶山毛氏族谱,西河堂家藏“,每页的下方都有“西河堂”三字。并且《源流记》写明“实属西河嫡派”。故韶山毛氏西河堂的来历,应与西河有关。

    1、西河地域考

    《辞海》和《辞源》对西河的解释是:西河,古地区名,春秋卫地,战国魏地。其例证有:春秋时孔子答卫灵公问时说到“蒲”;战国时子夏居西河之地。

     据考:“蒲”的准确位置在今河南省长垣县东北5公里的学堂岗圣庙处,该庙始建于汉,毁于元,明、清重建,现存“杏坛亭”。

     子夏居西河的位置:《辞海·子夏》条曰:“子夏(前507一?)至魏国西河(济水、黄河间)讲学……”括孤内对西河的位置注明在济水与黄河之间,现在的原阳县就属当时的魏国,且正处在当时的济水北岸,黄河南岸,自荣阳二水分流后的三角地带。

     张传玺《中国古代史纲·战国》曰:“魏惠王为了避开秦东进的锋芒,把主要力量用于经营中原,就在西河筑长城.    《史记·苏秦传》曰:“苏秦说魏襄王曰;大王之地:南有鸿沟……西有长城之界,北有河外,卷、衍、酸枣,地方千里……集解徐广曰:荥阳卷县有长城,经阳武到密.索隐徐广曰:荥阳卷县有长城,盖据地险为说。正义:卷在郑州原武县七里。

    《原阳县志·大事记》载:“周显王十年,魏惠王十二年(前359年),魏遣将龙贾率师筑长城于西边以防秦,此长城自卷地(今原阳西部)东行,经阳武(今原阳县东南)西南折,到密(今河南省密县)》“又曰:“魏惠王十六年(前355年)魏将龙贾筑阳池城(今原阳县原武镇)以防秦犯”。《中国长城建置考》、《竹书记年》对此长城均有记载。

    考此长城故址自今原阳县原武镇西北黄河故堤起,东南行,经原武、葛埠口、城关、靳堂、大宾、包厂出原阳境西南折入荥阳。现存遗址自“荥阳崔庙王宗店草庙起,向南经馒头山、香山顶进入密县。长约4000米,宽3米,高度1-3米不等,皆片石垒砌”。考魏国共有两个,一为西周时姬姓小国,与本文无关。二是春秋时晋国之后。前453年晋大夫韩、赵、魏三家分晋自立。魏得今山西西南部地区,前445年魏桓子孙斯自称诸侯,前403年周王朝正式承认,是为魏文侯。魏文侯任用李悝变法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前391年魏攻占大梁(今河南开封市),前369年魏惠王继位,前361年把国都从安邑迁到大梁,前359年在西河卷地(今河南原阳圈城村一带)筑长城,前355年在阳池(今河南原阳县原武镇)筑城护卫国都以防秦犯。这也与当时的客观现实相吻合。

    《水经注》卷七《济水》曰:“灵建四年,于敖城西北垒石为门,广十余丈,西去河三里”。并记有敖城在荥阳西北,没于河。这应为西河地区的最南端。

     西河地区夏朝在今河南安阳市东南,春秋到战国,在北起安阳、南到原阳的黄河西岸(今武陟)、济水以北(今荥阳市鸿沟);卷长城建在古西河地区;卷长城又在原阳境内,原阳属古西河地域。

     故以河南原阳为发祥地的毛姓,以西河地域名为西河堂,也是符合历史事实的。

2、西河郡望考

    郡望一词,是郡与望的合称。郡是行政区划,望是名门望族,郡望连用,即表示某一地域范围内的名门大族。

     郡:是由春秋战国到秦代几百年间逐渐形成的地方行政区划。秦统一全国后,正式实行郡县制。汉至隋唐继承秦代的郡县制,但是,具体的郡县划分有所不同,隋唐时,郡、州名称相互代用,到宋代,郡的行区划被废除。

    望:是由家族人物的地位、权威和声望自然形成,一旦形成则显赫无比,十分威严,成为当时令人称羡的高门望族。这些高门望族的子孙即便迁徒外地,习惯上仍举原籍或始祖发祥地的郡名作为标志,后世称之为郡望。

    笔者目前见到的史书,毛氏郡望有四个,即荥阳、西河、河阳、北地。

    荣阳:荥阳县志办的齐先生说:“毛氏荥阳郡望在旧荥阳阳武”,即今河南原阳。唐开元时毛衷为《贺州毛氏族谱》撰写的序中也称荥阳郡望在阳武.晋代毛宝的自序曰:”周道衰,毛伯亡其爵邑,至二十二世祖遂为平原郡客,定梦有功,威振诸侯,置守其他入于荥阳,后世以为望族”.可见,毛氏荥阳郡望是因毛遂定楚有功,威振诸侯,置守的地方在荥阳郡内而得名,荥阳郡望就在今河南省原阳县。

    西河:《前汉书·地理志》载:西河郡,136390户,698836口人,辖县36个,其中包括“河间”。而西汉毛苌拜河间献王博士,子庆为司徒,孙馥为荆州刺史,曾孙榄为汉阳太守,代代为官,可谓望族。故笔者认为:毛氏的西河郡望也是因毛苌望族居西河郡内而得名,大致位置在今河北省河间西南。

    河阳,即今河南孟县。据考,该地从未设过郡,一直属河内郡管辖。三国魏明帝时,河内人毛嘉拜安国侯,妻夏氏封野王君。野王就是今河南沁阳,孟县与沁阳南北为临,故河阳毛氏郡望很可能是因毛嘉而得,如果是的话,也是毛伯郑的一个支系。

    北地:据考,秦代、西汉,北周至隋的郡治在今甘肃省庆阳、宁县一带。东汉在宁夏吴忠,东汉末至西魏在陕西耀县、富平一带。据考,北魏时毛遐,字鸿远,氐族,北地三原人(今陕西三原县)世为酋帅,自曾祖毛天爱,至遐四世不绝,开国县侯,其“世为豪右,资产巨亿”北地郡望应是此时该族所得。

    

四、原阳毛氏

    自毛叔郑封国后,最早见于史书《史记》的毛姓著名人物是毛遂,战国荥阳阳武人。

    毛亨,西汉时赵人,毛遂后裔,《毛诗学》的开创者,史称“大毛公”。

    毛苌,西汉时赵人,毛遂后裔,因传授《毛诗学》而著名,史称“小毛公”。

    毛弘,东汉荥阳阳武人,著名书法家。

    毛宝,晋荥阳阳武人,将军,州刺史,西晋末年随司马皇族南迁。江南毛氏一世祖。

    毛璩,荥阳阳武人,毛宝孙,将军,州刺史,被奉为江南毛氏三世祖,衢州一世祖。

此后,还有五载于史毛修之、南朝毛惠远、陈朝毛喜、唐代毛俦、毛文通、明代毛志、清代毛毰等.见诸史册的历史名人,单原阳就占24位之多。    

原阳明代碑揭记载:“吾邑言族大人众者必归诸毛氏”,老毛庄、毛老庄与毛有关的村名、地名比比皆是,并有“毛半县薛一角”之说。毛姓早期历史名人,都出自原阳或源于原阳,并由毛遂可知,早在战国时期,原阳就是毛姓发祥地。

    由毛伯郑到毛遂,由毛遂到毛苌、毛宝,不管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方面都恰恰与《清漾毛氏族谱》中的毛氏世系相吻合,这是否也从一个侧面证明,毛国的封地位置在河南原阳。进一步证明了《清漾毛氏族谱》的正确性。

      五、文物印证

      班簋证明:毛国在原阳县境。

      出土的西周毛氏青铜器有铭文的四件,毛公鼎,毛父敦,毛伯古敦,三器均无提到有关毛氏住地、封地的位置,唯其班簋提到毛师班师回屯地为“陟”

    班簋的铭文较长,达198字,主要内容是记载毛班随父亲毛伯接受王命,率领一支以毛氏族人为主,以吴氏、吕氏家族为辅的部队代替虢城父征伐东国作乱,战争进行了三年,获胜后,班师回原守聚地今武陟一带.并告捷天下.毛班将此事刻于盛食物的祭皿腹内。故称“班簋”

    其中的“亡不成  ,天畏丕畀,屯陟”之句,黄盛璋先生在其《西周征伐东夷、东国的铜器年代、地理及其相关问题综考》一文中这样解释:“亡不成  ”即“无不获罪”或“成擒”,天畏(威)丕畀”天威广被”,“屯陟”是指毛公“静东 国”后,班师屯住於陟(今武陟一带)

    对“屯”的解释:“今按屯原守聚意”或“屯住、屯兵意”

    根据黄盛璋先生的解释,毛班“三年静东国后,班师回住原守聚地武陟一带,因为在西周时期,并不设专门的军队,都是战时为兵,不战为民,并且还要回到自己封国。故,我认为“武陟一带”也就是毛班的毛国封地或者附近。

    那么,当时的“武陟一带”在什么地方呢?

    武陟县是隋朝分置的县,当时并没有武陟县,陟的本义是登土山,“武陟一带”也就是当时武陟与原阳之间的大坯山,因为今原阳的黑洋山、中岳山为大坯山余脉,据《荥阳县志》记载:“查文献记载:不仅大坯山向东北延伸,汜水东岸的广武山(今称邙山,坍塌入河的敖山,鄗山等也都向东北延伸的,很可能延伸至今原阳的黑羊山一带,甚至更远。这些山成为大坯山的后盾,阻挡黄河不能东下,只能北折。原阳地域现在还是和武陟相互交错,且现在的武陟的地理位置在当时的黄河以西,不属古西河地区。因西河是指当时黄河南北流向一段的黄河西边地区。故“屯陟”的“陟”即今原阳的西部及北部,也就是毛氏的封国范围或很近的地方,这也正好与毛姓起源于西河相印证。

    二、唐《毛藻墓志铭》,“公讳藻(602-673),字行斌家本荥阳。先自颛顼,遂因仕历,择里漳滨,故为鸡泽人也”,其中“遂因仕历”的遂字应指毛遂,因铭中有“遂使威楚”句。也就是说,毛遂的家本来在荥阳,因毛遂自荐,被赵胜待为上宾,成为仕人,因工作关系,才在鸡泽定居下来,所以他的后人毛藻也就成了鸡泽人,或者说是:毛藻家本在荥阳,是毛遂的后代,因他做了官才在鸡泽定居下来,所以又是鸡泽人,不管怎么解释,毛遂都是荥阳人,因为,第一种解释是说从毛遂开始从荥阳迁到了鸡泽,第二种解释则是毛藻的先人毛遂包括毛藻的父亲都是荥阳人,因毛澡当官“择里漳滨,毛藻才成了鸡泽人。可见第二种解释与历史不符,因为毛苌为毛遂的十八代后裔,又是毛藻的先人,毛苌已在鸡泽出生生活,不应该说还是荥阳人。故应该是毛遂家本荥阳,因仕赵择里漳滨,其后代毛藻才成了鸡泽人。且毛遂故里在原阳路庄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六、几种说法

   1、始封地在陕西歧山或扶风一带

    岐山扶风是周人的发详地,在西周国都镐京脚下,这是大家共知的,周对广大东方原无政治关系,又因周对殷来说本属小国,连周人自己也称为“小邦周”而称殷为“大商”,武王一朝而胜殷,仅仅解决了殷都和殷王纣的问题,殷之本土很大,统治极不容易,周都镐京在西,东方太远,有点鞭长莫及,故最早分封太公、周公两大股肱大臣于齐、鲁,以为经营东方的两大支柱,分封管、蔡、霍一起监督殷族遗民史称为三监,而叔郑虽为武王异母弟但却是辅佐武王建立西周的功臣之一,且和武王关系相当密切,武王会封他在京都脚下,让他静享清福,这是不可能的。毛叔郑做为重臣在京城有府第是很正常的,这些毛氏清铜器藏于毛公府第,在陕西出土也就顺理成章了,并且在洛阳也出土有毛伯戈等毛氏器物。故毛叔郑封国绝不可能在镐京脚下,说毛叔郑的出生地在陕西是可能的。

    2、始封地在河南宜阳

   据笔者掌握的资料,明确提出封地在宜阳的是清代顾栋高的《春秋大事年表》,其依据是南宋《路史》毛.伯爵,河南籍水傍有毛泉,近上邦,“上邦”应该是指洛阳,但籍水毛泉从何而来,在什么地方,单“近上邦”三字,就可看出其不确定性,因为,既然是籍水毛泉,又近上邦,为什么不说出具体位置。可以说当时他也不能确定。而到了清代,顾栋高不知怎么就有了籍水毛泉即河南宜阳,如果清代还有籍水毛泉的记载宋代更应该能够查到,这些疑点也只能留做以后考证了。

《毛姓史话》:“今河南省宜阳一带,古称毛泉,是商代毛人部落故地”,依据有《山海经》、《大荒北经》查二经书,仅记原毛民之国,并无具体位置,不知是怎么将毛民之国定到宜阳的,不好多加评论。

    再说宜阳本身,从历史上看,宜阳乃县名,战国韩宜阳邑,秦置县,在今河南省洛阳市西南部,距荥阳较远,从未隶属过荥阳,更不可能并入荥阳,与西河也无任何关系。从现实上看,与毛有关的地名、人物、历史遗存,县志没有任何记载.故宜阳为毛氏封地可能性不大,籍水毛泉因无确切位置,故无从谈起。但今原阳有“济隧”(古水名)“毛滩”(现村名)且正在班簋“屯陟”的位置,不知是不是该地,尚待考证。

    综上,仅以《路史》矛盾的记载“近上邦”顾栋高的我“认为”,就将宜阳定为毛姓封地不足为据。

    荥阳阳武毛宝为江南毛氏始祖,毛宝孙毛璩为衢州一世祖,衢州毛氏和江西吉水毛氏的关系,郑艮安先生已在《毛泽东祖籍在浙江衢州》一文论述的非常清楚,而毛凌志先生在《毛泽东祖籍渊源一一龙城与韶山》专著中,将韶山毛氏与吉水毛氏的迁徙世系分析的非常到位。从韶山毛太华到吉水毛让,再到衢州江山毛宝,再到河南原阳毛遂已非常清楚,且没有任河异意,这里不在重复赘述。

   综上所述:其一根据笔者目前查到的明前有关毛氏记载的史书,绝大部分都是只有毛叔郑为毛氏鼻祖记载,而无封国位置的记述,仅北宋陈彭年的《广韵》“本居钜鹿,避难荥阳”无时间,南宋罗沁的《路史》“河南籍水傍有毛泉,近上邦”无具体位置,清后著术多为引用前文,偶有新论,也不知其依据,可作参考;其二毛氏家谱“武王四年,封伯于司州荥阳郡”,“实属西河嫡派”自晋至今记述,清楚明了,出之有据,且为毛氏家族所共识。其三原阳属古西河地域,毛氏西河堂因此而得名符合中国姓氏堂号规律,而西河郡望因毛苌居西河郡而得也与原阳有关。其四原阳从地名到人物皆与毛氏族谱相印证。其五,西周班簋、唐代墓志、明代碣记等出土文物也皆可以从一个侧面证明。

故毛泽东得姓鼻祖即毛氏得姓鼻祖姬郑的封国位置在河南原阳。
114412749@qq.com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